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1、学情分析

①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②由于本文属于传统的说理散文,趣味性较少,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对古文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是会较生涩,所以要注意兴趣的引导,要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先秦说理散文的心理,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目标设计

本着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基础知识目标: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②思想教育目标: 学习舍生取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③能力培养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②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图:

【过程分析】

一、激趣导入

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

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

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探究论点:1、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学法指导:(无论学生同意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多媒体显示结构板书。)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多媒体显示补充)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组讨论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和积累的考查。拓展“所欲”“所恶”的现实内涵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用课件出示) 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的问题: ①你如何评价舍身救人的李春华?

②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把“道德” 、“正义” 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③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④你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我发问。

在节目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理解的“义”。义是—————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八、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以诵读为主,紧扣一个“义”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既体现了自读课型,又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论点的确立可能会有争议,在举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混淆“仁义”与“哥们义气”的情况,我将结合文本,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相信适当点拔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学生最终达成共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体特点,显示文章的论证思路,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论证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1、学情分析

①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②由于本文属于传统的说理散文,趣味性较少,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对古文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是会较生涩,所以要注意兴趣的引导,要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先秦说理散文的心理,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目标设计

本着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我指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基础知识目标: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②思想教育目标: 学习舍生取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③能力培养目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②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图:

【过程分析】

一、激趣导入

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

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

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

(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扫清字词障碍,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初步理解文意,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五、研读课文,探究“义”的论证

探究论点:1、文章用哪一句话提出论点?

2、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学法指导:(无论学生同意哪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论证过程:

1、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证方法逐层展开?(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理论论述,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多媒体显示结构板书。)

3你能够从所了解的诗句或事例中找出能证明文章论点的诗句或事例吗?(多媒体显示补充)

学法指导:1、前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 2、最后一个问题,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补充论据。

探究重难点字词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2、“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论证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组讨论法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调动了中差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理论论证补充事例论据是对学生联想和积累的考查。拓展“所欲”“所恶”的现实内涵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六.品读“义”的精美语言。

在《〈孟子〉二章》里同学们已经领会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文采和气势。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品读。(注意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也可用读的方式来体现或先品后读。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欣赏和品味,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这也是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七、领悟思想,拓展延伸“义”

学法指导:时空连线,设置情境.从下面的问题中任选二个回答(用课件出示) 假若我是节目主持人,同学们是孟子,穿越二千多年的时空隧道,请回答我的问题: ①你如何评价舍身救人的李春华?

②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你该如何舍生取义?(把“道德” 、“正义” 放在首位,勇于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受各种各样变相的“利” 的诱惑,不去做不道德、不正义、不合法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③我们中学生的“义”和“不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④你也可以把老师当作孟子,就你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向我发问。

在节目的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你所理解的“义”。义是—————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将孟子所说的义链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拓展了生和义的现实内涵,一举多得。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照顾了在理解上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八、总结回顾:

同学们,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但却不要认为高不可及。舍生取义,是这样的崇高与豁达,是这样的平凡与伟大;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行为准则。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保持自己固有的本心,谱写现实生活的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义和利,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六个重要环节以诵读为主,紧扣一个“义”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既体现了自读课型,又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拓展思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论点的确立可能会有争议,在举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混淆“仁义”与“哥们义气”的情况,我将结合文本,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相信适当点拔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学生最终达成共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体特点,显示文章的论证思路,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论证


相关内容

  • 虚词"于"和"以"
  • 六个虚词--"于""以""之""其""然""为" 一.于的用法 1.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伯牙善鼓琴>) 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

  •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 反思一: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鱼我所欲也>是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学生在充分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的对话中品味了孟子的"仁""义"思想,学习了孟子雄辩的写作方 ...

  • [鱼我所欲也(节选)][过零丁洋]对对比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11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 ...

  •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 鱼我所欲也 ①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③有所不辟④也.如使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

  • 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 ...

  • 1.鱼我所欲也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一)<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

  • 鱼我所欲也翻译
  • 鱼我所欲也(18册) 翻译课文: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注释]①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②兼,同时.得:得到.欲:喜欢.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舍掉鱼而 选取熊掌了. [原文]生,亦 ...

  • 鱼我所欲也,翻译,一句一译
  •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 ...

  •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汇编
  • .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09--2011)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