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白细胞

字号:大 中 小

凡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宜食用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1、日常食物:多吃牛肉、黄鳝、河蟹以及山楂、萝卜等食物可以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力  升白细胞食疗方(仅供参考)如下:

1 枣米粥  组成:花生米、大枣各30g、龙眼肉10g、粳米50g

用法:将花生米、大枣、龙眼肉、粳米同煮粥,早晚食用

2 补髓汤  组成:鳖肉250g、姜1g、葱3g、猪脊髓200g

用法:将鳖肉、姜、葱少许煮熟后,再加入猪脊髓200g,煮20分钟后,加入食盐、酱油调味食用

3 鸭肉粥  组成:鸭肉100g 大米100g

用法:鸭肉切片,大米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

4 黄芪乌鸡汤  组成:黄芪40g 乌鸡肉600g

用法:黄芪、乌鸡肉、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

2、特殊食物如下: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

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者尤为适宜。

党参

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据药理实验报道,党参给正常兔连续服用后,可使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党参对因放射线疗法及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茴香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所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之作为调味佐料,尤为适宜。

丁香

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

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

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现代也有报道,单用鹿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结果有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又兼阳虚怕冷之人,颇为适宜。鹿角胶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适宜服用。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宜选食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白鳝、甲鱼、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银耳、燕窝、猴头菇、枸杞子、黄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升高白细胞的食物:蘑菇、香菇、平菇、鹅血、鸡血、鸭血、蜂王浆、羊骨髓、大枣、灵芝、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西洋参、也适宜吃羊肉、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阿胶、鹿角胶、狗肉、鸡蛋、鸽蛋、鳗鱼、甲鱼、花生、银耳、燕窝、枸杞子、胡桃仁等.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柿子

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曾告诫:"凡中气虚寒者忌之。"更不宜与蟹一同服食,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荸荠

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本经逢原》中曾说:"虚劳咳嗽切禁。"《随息居饮食谱》亦云:"中气虚寒者忌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槟榔

为破气伤正之果。《本草蒙筌》有告诫:"槟榔,久服则损真气。"《本草正》中还说它"破气极速"。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薄荷

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本草从新》中说:"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本经逢原》中还说:"多服久服,令人虚冷。"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

芥菜

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本草纲目》中就曾指出:"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提高白细胞数量.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善骨髓造血机能,临床上治疗骨髓抑制的药物种类繁多,这里做一简要归纳供参考.

1)中药

益气健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 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①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常用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草药有: 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苦参,刺5加,茜草,灵芝,三颗针,淫羊藿等.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枸杞,银耳,云芝,淫羊藿,人参多糖等),生物碱类(小檗胺,去甲斑蝥素,苦参总碱,千金藤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芪苷等),挥发油类(莪术油,茴香烯等).②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白胶囊,大花罗布麻胶囊,蜂龄胶囊等.

2)化学药物

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为促核酸代谢物, 升白作用同时也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 故宜慎用.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能促进造血功能, 增加末梢血白细胞.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 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增加白细胞作用优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并与它们有协同作用肌苷,茴香烯,核苷酸,氨肽素等也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3)新型升白药

①rHuGM-CSF 此系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是非糖基化的水溶性蛋白质.

②rHuG-CSF 本品是含175 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基化糖蛋白, 除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需另加一个氨基末端甲硫氨酸外, 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G-CSF 自然序列一致.它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 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计数, 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可因此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正常情况下, 新产生的成熟粒细胞5d 进入循环池,而应用rHuG-CSF 后大约1d 进入循环池.使用rHuG-CSF, 患者WBC 恢复正常平均需3-4d.

③灵杆菌素 系基因突变菌中具有强力升白作用的刺激造血生长因子, 能强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集落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白细胞功能, 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功能.500 多例肿瘤患者临床验证,其升白作用与惠尔血(rHuG-CSF) 相当, 而促进免疫功能更明显.动态观察发现, 在用药24h 后升白作用最为明显

④升白欣 其主要成分是白细胞增多素, 是一种多克隆细胞因子诱生剂, 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高效细胞因子, 包括G-CSF, GM-CSF, IL-1, IL-2 等, 相当于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白细胞回升至正常值的平均所需时间为3-2d.本品主要副作用为发热和局部疼痛, 对症处理多可缓解.

⑤地榆升白片 能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数量,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中药提高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刘建忠  赵映前 湖北省中医院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将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逐步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提高AIDS患者免疫功能

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他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有一定疗效。

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多脏器病变,辨证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和温病病变论治。艾滋病属于中医“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感染湿热邪毒,侵及机体,内因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内外因互为因果,感染日久,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本病的治疗原则着重在扶正固本、调理虚羸以及清疫败毒方面,早期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以扶正为主;中、晚期以扶正为主,单纯祛邪少用。

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

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药理研究发现了一些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有效中药,这些药物能激发机体麻痹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和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修复细胞免疫缺损。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如下。

免疫促进类单味中药:增加白细胞数量的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阿胶、紫河车、鸡血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菟丝子等;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有:人参、山药、甘草、白术等;增强T细胞数量的有:人参、菜豆、白术、薏苡仁、当归、生地黄、天冬、女贞子、淫羊藿、灵芝、香菇等。

益气类免疫增强剂: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柴胡、陈皮、桂枝或肉桂等,适用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T细胞数量减少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虚、乏力、喘促等。方以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保元汤合方化裁,由于所用药物恰好是免疫增强类中药,故对于防治艾滋病具有双重作用。

补肾类免疫增强剂:山茱萸、山药、菟丝子、女贞子、茯苓、泽泻、熟地黄、淫羊藿、仙茅、肉桂、附子、黄柏、车前子、麦冬、五味子等,适用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有肾虚征象者。

健脾类免疫增强剂: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扁豆、大枣、陈皮、山药、莲子、薏苡仁等,适用于艾滋病表现为脾胃虚弱、食少羸弱者。

活血化瘀类免疫调节剂: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红花、紫草、虎杖、犀角、鸡血藤等,适宜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瘀血、出血者。

清热解毒类免疫调节剂:鱼腥草、大青叶、一见喜、贯众、半枝莲、金银花、菜豆、薏苡仁、黄柏等,适用于艾滋病体液免疫功能相对亢进,临床表现为热毒实证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吴伯平等将防治艾滋病有关中药分类列出,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⑴能增加白细胞的中药:人参、党参、黄芪、灵芝、绿豆、阿胶、人胚胎盘、鸡血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肉桂等;

⑵能增强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等;

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中药:云芝、香菇、甘草等;

⑷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猪苓、香菇、当归、生地黄、蝮蛇、淫羊藿、补骨脂、刺五加、杜仲等;

⑸能增加T细胞数量的中药:人参、灵芝、云芝、香菇、绿豆、白术、薏苡仁、黄精、天门冬、女贞子、淫羊藿等;

⑹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茯苓、猪苓、薏苡仁、何首乌、当归、黄精、阿胶、地黄、女贞子、五味子、淫羊藿等;

⑺对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的中药:黄芪、人参、茯苓、香菇、何首乌、胎盘、熟地黄、淫羊藿等;

⑻对抗体产生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甘草、大枣、当归、补骨脂等;

⑼促进免疫球蛋白lgA的中药:香菇、黄芪、参苓白术汤;促进IgG的中药有胎盘、熟地黄、黄芪、灵芝、何首乌、淫羊藿等;促进IgM的中药有黄芪、云芝等;促进IgE的中药有黄芪等;

⑽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中药:补骨脂等;

⑾能抑制Ⅰ型(过敏型)变态反应的中药:灵芝、云芝、胎盘、补骨脂、淫羊藿、甘草、当归、山茱萸、肉桂、人参等;

⑿能缓解E型(溶细胞型)变态反应的中药:甘草、阿胶、猪皮胶、熟地黄、人参、党参、刺五加等;

⒀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中药:人参、党参、白术、灵芝、薏苡仁、胎盘、五味子、刺五加、淫羊藿、杜仲、附子、蝮蛇等;

⒁能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中药:地黄、甘草等;

⒂有抗炎作用的中药:人参、党参、地黄、五味子、蝮蛇、杜仲、附子等;

⒃具有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调节作用的中药: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

⒄对血浆中环核苷酸有调节作用的中药:黄芪、党参、猪苓、甘草、玉屏风散、大枣等;

⒅能提高血小板的中药:阿胶、猪皮胶、牛皮胶、甘草、生、熟地黄、灵芝等;

⒆能预防感染和病毒性感冒的中药:黄芪、女贞子、黄精、薏苡仁、人参、胎盘等;

⒇对防治肿瘤有作用的中药:灵芝、云芝、猪苓、香菇、人参、白术、薏苡仁、植物凝集素(PHA)、天冬等。

总之,中医在两千多年的防病治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及传统医药疗法中寻找防治AIDS药物和方法的研究异常活跃,在中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的使用,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延长患者不发病期时间,减少机会感染,提高生存质量,恢复患者劳动力。因此,此类药物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对血液系统有作用的中药

一.    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中药:

鹿茸(角)、紫河车、阿胶、鸡血藤、人参、黄芪、党参、首乌、四叶参、当归、枸杞子、白术、茯苓、熟地、夜交藤、龙眼肉、补骨脂、锁阳、巴戟天、陈皮、刺五加、灵芝

二.    增加网织红细胞的中药:

鹿茸、鸡血藤、白花蛇舌草、鸡矢藤

三.    增加白细胞的中药:

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术、太子参、当归、阿胶、龟甲胶、刺五加、绞股蓝、首乌、黄精、丹参、鸡血藤、生熟地、虫草、灵芝、枸杞子、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石韦、抽葫芦、穿山甲、虎杖、五灵脂、玄参、石斛、益智仁、蘑菇

四.    降低白细胞的中药:

党参、四叶参

五.    升高血小板的中药:

当归、白芍、生熟地、山萸肉、紫河车、龙眼肉、连翘、土大黄、红枣、大黄、羊蹄、三七、白芨、藕节、仙鹤草、肉苁蓉、狗脊、水牛角、黄柏、麦冬、抽葫芦、鼹鼠粉、黄芪、党参、白术、穿山甲、虫草、枸杞子、五味子、补骨脂、石韦、灵芝、玄参、蘑菇

六.    兴奋网状内皮系统,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

双花(少量兴奋,大量抑制)、黄连、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豆根、鱼腥草、一叶黄花、黄芪

七.    具有止血作用的中药:

三七、血竭、旱莲草、仙鹤草、白芨、花生衣、丹皮、栀子、筋骨草、侧柏叶、白茅根、阿胶、鱼腥草、救必应、断血流、牛西西、羊蹄、茜草、地锦草、地榆、槐花、槐角、蒲黄、艾叶、贯众、血余炭、鲜马齿苋、红孩儿、五倍子、马勃、狗脊、乌贼骨、花蕊石、大小蓟、荠菜、杜仲、补骨脂、肉苁蓉、木耳

八.    抗凝血的中药:

水蛭、海藻(大量)、羊红膻

九.    刺激骨髓造血的中药:

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当归、丹参、鸡血藤、黄芪、生熟地、阿胶、花粉、首乌、枸杞子、虫草、雄黄(少量)

十.    含有皂甙,若作注射剂可能有溶血作用的中药:

皂荚、皂角刺、桔梗、半夏、天南星、远志、紫菀、白前、卑薢、牛膝

十一.具有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中药:

雄黄、青黛、雷公藤、农吉利、狗舌草、干蟾皮、斑蝥(斑蝥素)、长春花(长春花碱)、肿节风、墓回头、马钱子、胡黄连、川芎、鸦胆子、白头翁、人中白、柳叶、娃儿藤(总生物碱)、广豆根、冬凌草、大黄、茯苓、藤黄、绿舒筋

十二.防治和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中药:

汉防己、浙贝、川芎

十三.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中药:

雄黄、青黛、雷公藤、柴胡、砒霜

十四.促进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中药:

葛根、熊胆、巴豆、苦参、三七、人参

补气药为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2例

白细胞减少症是常见血液病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近几年来,笔者以补气药为主治疗本症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8例,年龄在19岁~51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4年,平均为2年半。62例中除12例为初诊病人外,其余50例均曾服用过利血生、维生素B4、鲨肝醇等药无效或疗效维持时间不到半年。2例长期接触酸、碱等化学品,9例长期接触苯及乙醚,43例有长期接触雷达射线史,另6例均因胃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过抑制白细胞的药物,2例未查出诱因。

1.2 诊断依据

①连续三次外周白细胞计数均<4×109/L,并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值。②伴有感染、乏力、头昏、纳差、腹痛、耳鸣等症状或某些慢性病史。③有长期接触强酸、强碱、苯、乙醚及放射线史,曾服用过雷公藤、甲氰咪呱等药物。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面黄形瘦或形盛虚浮、低热、气短乏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腹胀纳差、形寒便溏、皮肤紫癜,少数病人有肝脾肿大等。

治疗前,62例患者的Hb为80~130g/L,<100g/L者19例、100~130g/L者43例。62例的WBC总数为1.8~3.5×109/L,1.8~2.0×109/L者17例、2.0~3.0×109/L者37例、3.0~3.5×109/L者18例。血小板<100×109/L者14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补气药为主治疗。基本方:黄芪30g,党参、太子参、山药各15g,当归12g,白术、大枣各10g;1剂/d,分早晚服用。Hb<100g/L加白勺10g、阿胶12g、川芎6g,低热加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各15g;腹胀纳差加砂仁6g,炒二芽各10g;形寒便溏加附片、干姜各10g;皮肤紫癜、血小板<100×109/L、肝脾肿大者加赤芍10g,丹参、鸡血藤、醋鳖甲各15g。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取治疗后连续三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观察值:

①显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比治疗前增加50%以上,白细胞总数>4×109/L,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停药后能维持一年以上者。②有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治疗前增加20~50%,白细胞计数>4×109/L,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停药后白细胞计数不能维持者。③无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治疗前增加20%以下或不增加,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者。

3.2 疗效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14天,最长6个月,平均97天,其中获显效27例,WBC比治疗前增加54~85%,停药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有效32例,WBC比治前增加30~44%,随访一年,仅部分症状未消失,其中4例WBC不能维持,再次服补气药又能达到上述水平。无效3例,治疗1个月以上,仅症状减轻,WBC未见升高。治前Hb<100g/L者,治后均>100g/L;治前血小板<100×109/L者,治后均>100×109/L,且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4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的“虚劳”范畴。其发病机理多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所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出现气虚为主的症候,虽然“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确定包含了白细胞在人体的作用。中医认为气血同源,气载血行、血在气中、气在血中、不可分离,实质上反映了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的成份及功能,因此,补气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是提高免疫机能有关,其它方面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细胞减少症简介: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补气活血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当归12 g,熟地15 g,陈皮10 g,丹参15 g,三七5 g,甘草6 g。

在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而且在调节免疫应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作用是由功能各异的亚群来完成,最重要的是CD4和CD8,两者分布相对稳定,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而NK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肿瘤、参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调节及免疫调节作用。在正常状态下,NK细胞、Th亚群及Ts亚群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新辅助化疗因具有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可手术率、减少耐药细胞等作用,目前已成为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常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1],使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恢复。因此,如何减少新辅助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其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是新辅助化疗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之范畴。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乳腺癌发病以正气亏虚为本,血瘀为标,治当扶正祛邪。新辅助化疗相当于中医的“祛邪”法,然而“祛邪”易伤“正气”,加之乳癌患者本身“正气不足”,故当配合“补气扶正”治疗。补气活血汤中重用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共为君药;配伍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党参合用,以增强其补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熟地养血和营,协黄芪、党参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配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祛除余邪;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补血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其扶正固本功效,可通过增加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抗瘤活力,并使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低下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加[4,5]。经分析党参含有多糖,是生物反应的调节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6]。另外作为补气药物,党参、黄芪不仅有较好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并且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功能的作用,促进患者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保护造血系统、消减化疗毒性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字号:大 中 小

凡白细胞减少的病人,宜食用以下食物,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1、日常食物:多吃牛肉、黄鳝、河蟹以及山楂、萝卜等食物可以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力  升白细胞食疗方(仅供参考)如下:

1 枣米粥  组成:花生米、大枣各30g、龙眼肉10g、粳米50g

用法:将花生米、大枣、龙眼肉、粳米同煮粥,早晚食用

2 补髓汤  组成:鳖肉250g、姜1g、葱3g、猪脊髓200g

用法:将鳖肉、姜、葱少许煮熟后,再加入猪脊髓200g,煮20分钟后,加入食盐、酱油调味食用

3 鸭肉粥  组成:鸭肉100g 大米100g

用法:鸭肉切片,大米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

4 黄芪乌鸡汤  组成:黄芪40g 乌鸡肉600g

用法:黄芪、乌鸡肉、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

2、特殊食物如下: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

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白细胞减少症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者尤为适宜。

党参

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据药理实验报道,党参给正常兔连续服用后,可使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多,党参对因放射线疗法及化学治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茴香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所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疗和抗癌药化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之作为调味佐料,尤为适宜。

丁香

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

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

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现代也有报道,单用鹿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例,血象进步者3例,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15例,结果有7例血象和症状均有改善。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又兼阳虚怕冷之人,颇为适宜。鹿角胶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适宜服用。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宜选食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白鳝、甲鱼、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银耳、燕窝、猴头菇、枸杞子、黄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升高白细胞的食物:蘑菇、香菇、平菇、鹅血、鸡血、鸭血、蜂王浆、羊骨髓、大枣、灵芝、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西洋参、也适宜吃羊肉、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阿胶、鹿角胶、狗肉、鸡蛋、鸽蛋、鳗鱼、甲鱼、花生、银耳、燕窝、枸杞子、胡桃仁等.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柿子

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曾告诫:"凡中气虚寒者忌之。"更不宜与蟹一同服食,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荸荠

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本经逢原》中曾说:"虚劳咳嗽切禁。"《随息居饮食谱》亦云:"中气虚寒者忌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槟榔

为破气伤正之果。《本草蒙筌》有告诫:"槟榔,久服则损真气。"《本草正》中还说它"破气极速"。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薄荷

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本草从新》中说:"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本经逢原》中还说:"多服久服,令人虚冷。"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

芥菜

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本草纲目》中就曾指出:"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提高白细胞数量.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善骨髓造血机能,临床上治疗骨髓抑制的药物种类繁多,这里做一简要归纳供参考.

1)中药

益气健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滋阴补血药可保护骨髓功能, 增加外周血液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①中草药及有效成分 常用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中草药有: 人参,黄芪,党参,女贞子,鸡血藤,枸杞子,地黄,川芎,苦参,刺5加,茜草,灵芝,三颗针,淫羊藿等.能升高白细胞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枸杞,银耳,云芝,淫羊藿,人参多糖等),生物碱类(小檗胺,去甲斑蝥素,苦参总碱,千金藤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绞股蓝总皂苷,黄芪苷等),挥发油类(莪术油,茴香烯等).②中医常用升白复方制剂有愚鲁汤,保元汤,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口服液,升白丸,乌鸡白凤丸,健脾益肾冲剂,长安升白冲剂,升白片,参芪片,养血升白胶囊,大花罗布麻胶囊,蜂龄胶囊等.

2)化学药物

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为促核酸代谢物, 升白作用同时也有促进肿瘤生长作用, 故宜慎用.小檗胺系小檗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能促进造血功能, 增加末梢血白细胞.茜草双酯系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衍生物, 能加速成熟白细胞释放,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 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增加白细胞作用优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 并与它们有协同作用肌苷,茴香烯,核苷酸,氨肽素等也有一定的升白作用

3)新型升白药

①rHuGM-CSF 此系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大肠杆菌产生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是非糖基化的水溶性蛋白质.

②rHuG-CSF 本品是含175 个氨基酸的非糖基基化糖蛋白, 除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所需另加一个氨基末端甲硫氨酸外, 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G-CSF 自然序列一致.它可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 明显增加嗜中性粒细胞计数, 减少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可因此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正常情况下, 新产生的成熟粒细胞5d 进入循环池,而应用rHuG-CSF 后大约1d 进入循环池.使用rHuG-CSF, 患者WBC 恢复正常平均需3-4d.

③灵杆菌素 系基因突变菌中具有强力升白作用的刺激造血生长因子, 能强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内源性集落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白细胞功能, 激活机体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 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功能.500 多例肿瘤患者临床验证,其升白作用与惠尔血(rHuG-CSF) 相当, 而促进免疫功能更明显.动态观察发现, 在用药24h 后升白作用最为明显

④升白欣 其主要成分是白细胞增多素, 是一种多克隆细胞因子诱生剂, 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多种高效细胞因子, 包括G-CSF, GM-CSF, IL-1, IL-2 等, 相当于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白细胞回升至正常值的平均所需时间为3-2d.本品主要副作用为发热和局部疼痛, 对症处理多可缓解.

⑤地榆升白片 能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数量,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中药提高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刘建忠  赵映前 湖北省中医院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将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逐步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腺病及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提高AIDS患者免疫功能

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他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有一定疗效。

多数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多脏器病变,辨证多从气血阴阳亏虚和温病病变论治。艾滋病属于中医“温病”、“虚劳”等范畴。外因感染湿热邪毒,侵及机体,内因正气受损,气血亏虚。内外因互为因果,感染日久,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本病的治疗原则着重在扶正固本、调理虚羸以及清疫败毒方面,早期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以扶正为主;中、晚期以扶正为主,单纯祛邪少用。

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

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药理研究发现了一些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有效中药,这些药物能激发机体麻痹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淋巴细胞比例和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修复细胞免疫缺损。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如下。

免疫促进类单味中药:增加白细胞数量的有:人参、党参、黄芪、灵芝、阿胶、紫河车、鸡血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菟丝子等;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有:人参、山药、甘草、白术等;增强T细胞数量的有:人参、菜豆、白术、薏苡仁、当归、生地黄、天冬、女贞子、淫羊藿、灵芝、香菇等。

益气类免疫增强剂: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柴胡、陈皮、桂枝或肉桂等,适用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T细胞数量减少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虚、乏力、喘促等。方以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保元汤合方化裁,由于所用药物恰好是免疫增强类中药,故对于防治艾滋病具有双重作用。

补肾类免疫增强剂:山茱萸、山药、菟丝子、女贞子、茯苓、泽泻、熟地黄、淫羊藿、仙茅、肉桂、附子、黄柏、车前子、麦冬、五味子等,适用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有肾虚征象者。

健脾类免疫增强剂: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扁豆、大枣、陈皮、山药、莲子、薏苡仁等,适用于艾滋病表现为脾胃虚弱、食少羸弱者。

活血化瘀类免疫调节剂: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红花、紫草、虎杖、犀角、鸡血藤等,适宜于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表现为瘀血、出血者。

清热解毒类免疫调节剂:鱼腥草、大青叶、一见喜、贯众、半枝莲、金银花、菜豆、薏苡仁、黄柏等,适用于艾滋病体液免疫功能相对亢进,临床表现为热毒实证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吴伯平等将防治艾滋病有关中药分类列出,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⑴能增加白细胞的中药:人参、党参、黄芪、灵芝、绿豆、阿胶、人胚胎盘、鸡血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肉桂等;

⑵能增强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等;

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中药:云芝、香菇、甘草等;

⑷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猪苓、香菇、当归、生地黄、蝮蛇、淫羊藿、补骨脂、刺五加、杜仲等;

⑸能增加T细胞数量的中药:人参、灵芝、云芝、香菇、绿豆、白术、薏苡仁、黄精、天门冬、女贞子、淫羊藿等;

⑹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灵芝、茯苓、猪苓、薏苡仁、何首乌、当归、黄精、阿胶、地黄、女贞子、五味子、淫羊藿等;

⑺对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的中药:黄芪、人参、茯苓、香菇、何首乌、胎盘、熟地黄、淫羊藿等;

⑻对抗体产生有抑制作用的中药:甘草、大枣、当归、补骨脂等;

⑼促进免疫球蛋白lgA的中药:香菇、黄芪、参苓白术汤;促进IgG的中药有胎盘、熟地黄、黄芪、灵芝、何首乌、淫羊藿等;促进IgM的中药有黄芪、云芝等;促进IgE的中药有黄芪等;

⑽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中药:补骨脂等;

⑾能抑制Ⅰ型(过敏型)变态反应的中药:灵芝、云芝、胎盘、补骨脂、淫羊藿、甘草、当归、山茱萸、肉桂、人参等;

⑿能缓解E型(溶细胞型)变态反应的中药:甘草、阿胶、猪皮胶、熟地黄、人参、党参、刺五加等;

⒀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中药:人参、党参、白术、灵芝、薏苡仁、胎盘、五味子、刺五加、淫羊藿、杜仲、附子、蝮蛇等;

⒁能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中药:地黄、甘草等;

⒂有抗炎作用的中药:人参、党参、地黄、五味子、蝮蛇、杜仲、附子等;

⒃具有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调节作用的中药: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

⒄对血浆中环核苷酸有调节作用的中药:黄芪、党参、猪苓、甘草、玉屏风散、大枣等;

⒅能提高血小板的中药:阿胶、猪皮胶、牛皮胶、甘草、生、熟地黄、灵芝等;

⒆能预防感染和病毒性感冒的中药:黄芪、女贞子、黄精、薏苡仁、人参、胎盘等;

⒇对防治肿瘤有作用的中药:灵芝、云芝、猪苓、香菇、人参、白术、薏苡仁、植物凝集素(PHA)、天冬等。

总之,中医在两千多年的防病治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及传统医药疗法中寻找防治AIDS药物和方法的研究异常活跃,在中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免疫促进类和免疫调节类方药的使用,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延长患者不发病期时间,减少机会感染,提高生存质量,恢复患者劳动力。因此,此类药物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对血液系统有作用的中药

一.    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中药:

鹿茸(角)、紫河车、阿胶、鸡血藤、人参、黄芪、党参、首乌、四叶参、当归、枸杞子、白术、茯苓、熟地、夜交藤、龙眼肉、补骨脂、锁阳、巴戟天、陈皮、刺五加、灵芝

二.    增加网织红细胞的中药:

鹿茸、鸡血藤、白花蛇舌草、鸡矢藤

三.    增加白细胞的中药:

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白术、太子参、当归、阿胶、龟甲胶、刺五加、绞股蓝、首乌、黄精、丹参、鸡血藤、生熟地、虫草、灵芝、枸杞子、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石韦、抽葫芦、穿山甲、虎杖、五灵脂、玄参、石斛、益智仁、蘑菇

四.    降低白细胞的中药:

党参、四叶参

五.    升高血小板的中药:

当归、白芍、生熟地、山萸肉、紫河车、龙眼肉、连翘、土大黄、红枣、大黄、羊蹄、三七、白芨、藕节、仙鹤草、肉苁蓉、狗脊、水牛角、黄柏、麦冬、抽葫芦、鼹鼠粉、黄芪、党参、白术、穿山甲、虫草、枸杞子、五味子、补骨脂、石韦、灵芝、玄参、蘑菇

六.    兴奋网状内皮系统,增加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中药:

双花(少量兴奋,大量抑制)、黄连、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豆根、鱼腥草、一叶黄花、黄芪

七.    具有止血作用的中药:

三七、血竭、旱莲草、仙鹤草、白芨、花生衣、丹皮、栀子、筋骨草、侧柏叶、白茅根、阿胶、鱼腥草、救必应、断血流、牛西西、羊蹄、茜草、地锦草、地榆、槐花、槐角、蒲黄、艾叶、贯众、血余炭、鲜马齿苋、红孩儿、五倍子、马勃、狗脊、乌贼骨、花蕊石、大小蓟、荠菜、杜仲、补骨脂、肉苁蓉、木耳

八.    抗凝血的中药:

水蛭、海藻(大量)、羊红膻

九.    刺激骨髓造血的中药:

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当归、丹参、鸡血藤、黄芪、生熟地、阿胶、花粉、首乌、枸杞子、虫草、雄黄(少量)

十.    含有皂甙,若作注射剂可能有溶血作用的中药:

皂荚、皂角刺、桔梗、半夏、天南星、远志、紫菀、白前、卑薢、牛膝

十一.具有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中药:

雄黄、青黛、雷公藤、农吉利、狗舌草、干蟾皮、斑蝥(斑蝥素)、长春花(长春花碱)、肿节风、墓回头、马钱子、胡黄连、川芎、鸦胆子、白头翁、人中白、柳叶、娃儿藤(总生物碱)、广豆根、冬凌草、大黄、茯苓、藤黄、绿舒筋

十二.防治和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中药:

汉防己、浙贝、川芎

十三.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中药:

雄黄、青黛、雷公藤、柴胡、砒霜

十四.促进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的中药:

葛根、熊胆、巴豆、苦参、三七、人参

补气药为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62例

白细胞减少症是常见血液病之一,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了,近几年来,笔者以补气药为主治疗本症6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8例,年龄在19岁~51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4年,平均为2年半。62例中除12例为初诊病人外,其余50例均曾服用过利血生、维生素B4、鲨肝醇等药无效或疗效维持时间不到半年。2例长期接触酸、碱等化学品,9例长期接触苯及乙醚,43例有长期接触雷达射线史,另6例均因胃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过抑制白细胞的药物,2例未查出诱因。

1.2 诊断依据

①连续三次外周白细胞计数均<4×109/L,并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值。②伴有感染、乏力、头昏、纳差、腹痛、耳鸣等症状或某些慢性病史。③有长期接触强酸、强碱、苯、乙醚及放射线史,曾服用过雷公藤、甲氰咪呱等药物。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面黄形瘦或形盛虚浮、低热、气短乏力、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腹胀纳差、形寒便溏、皮肤紫癜,少数病人有肝脾肿大等。

治疗前,62例患者的Hb为80~130g/L,<100g/L者19例、100~130g/L者43例。62例的WBC总数为1.8~3.5×109/L,1.8~2.0×109/L者17例、2.0~3.0×109/L者37例、3.0~3.5×109/L者18例。血小板<100×109/L者14例。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补气药为主治疗。基本方:黄芪30g,党参、太子参、山药各15g,当归12g,白术、大枣各10g;1剂/d,分早晚服用。Hb<100g/L加白勺10g、阿胶12g、川芎6g,低热加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各15g;腹胀纳差加砂仁6g,炒二芽各10g;形寒便溏加附片、干姜各10g;皮肤紫癜、血小板<100×109/L、肝脾肿大者加赤芍10g,丹参、鸡血藤、醋鳖甲各15g。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取治疗后连续三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后的观察值:

①显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比治疗前增加50%以上,白细胞总数>4×109/L,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停药后能维持一年以上者。②有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治疗前增加20~50%,白细胞计数>4×109/L,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停药后白细胞计数不能维持者。③无效:经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治疗前增加20%以下或不增加,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者。

3.2 疗效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14天,最长6个月,平均97天,其中获显效27例,WBC比治疗前增加54~85%,停药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有效32例,WBC比治前增加30~44%,随访一年,仅部分症状未消失,其中4例WBC不能维持,再次服补气药又能达到上述水平。无效3例,治疗1个月以上,仅症状减轻,WBC未见升高。治前Hb<100g/L者,治后均>100g/L;治前血小板<100×109/L者,治后均>100×109/L,且临床症状均缓解或消失。

4 讨论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的“虚劳”范畴。其发病机理多认为是由于脾肾两虚所致。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出现气虚为主的症候,虽然“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确定包含了白细胞在人体的作用。中医认为气血同源,气载血行、血在气中、气在血中、不可分离,实质上反映了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的成份及功能,因此,补气药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疗效,其机理可能是提高免疫机能有关,其它方面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细胞减少症简介: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补气活血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当归12 g,熟地15 g,陈皮10 g,丹参15 g,三七5 g,甘草6 g。

在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中,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而且在调节免疫应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作用是由功能各异的亚群来完成,最重要的是CD4和CD8,两者分布相对稳定,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而NK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肿瘤、参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调节及免疫调节作用。在正常状态下,NK细胞、Th亚群及Ts亚群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新辅助化疗因具有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可手术率、减少耐药细胞等作用,目前已成为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常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1],使患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的恢复。因此,如何减少新辅助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其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是新辅助化疗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之范畴。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乳腺癌发病以正气亏虚为本,血瘀为标,治当扶正祛邪。新辅助化疗相当于中医的“祛邪”法,然而“祛邪”易伤“正气”,加之乳癌患者本身“正气不足”,故当配合“补气扶正”治疗。补气活血汤中重用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共为君药;配伍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党参合用,以增强其补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熟地养血和营,协黄芪、党参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配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祛除余邪;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补血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发挥其扶正固本功效,可通过增加T细胞增殖能力提高抗瘤活力,并使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低下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加[4,5]。经分析党参含有多糖,是生物反应的调节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6]。另外作为补气药物,党参、黄芪不仅有较好的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并且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功能的作用,促进患者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T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保护造血系统、消减化疗毒性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关内容

  • 影响血脂药物知多少
  • □ 秦红群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 血脂是人体中最不稳定的生理指标,血脂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特别是药物的影响,影响血脂检查结果的药物主要有: 利尿药:利尿药中的双氢克脲噻和氯噻酮长期服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英国研究发现,如果每日服用双氢克脲噻50-150毫克,连续使用3-6个月, ...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5发热(杜舒婷)
  • 第六章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尿 D.粪 E.肌肉 [答案] B 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

  • 吸烟者呼吸功能的变化与血清CEA升高临床意义
  • 吸烟者呼吸功能的变化与血清CEA升高临床意义更新日期:2011-04-26 程慧玲 徐本峰 1 材料和方法 这项实验包括450例健康非吸烟者(男350例,女100例)和640例吸烟者(男631例,女9例),健康吸烟者又分为两组,一组是癌胚抗原(CEA)水平≤15mg/L,另一组CEA≥15mg/L, ...

  •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升高,严重么?
  • 拿到肝功能体检报告单后,很多人经常遇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然后一脸茫然地跑去问医生,以为自己的"小心肝"出了重大问题. 真的如此吗?本文,小乐将通俗易懂地为您解释下这两种转氨酶升高意味着什么? 文章全长12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异 ...

  •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 一.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 ...

  •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 甲胎蛋白(AFP) AFP 在胚胎期是功能蛋白,由卵黄囊.胚胎肝产生,脐带血含量为1000-5000μg/L,出生后1年内降至成人水平(低于20μg/L).约70%以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AFP 在400μg/L以上,多逐渐升高,但亦有不高于400μg/L,甚至在正常水平 ...

  • 第六章答案
  • 参考答案 [A型题] [X型题] 38.B C D 39.A B D 40.C E 41.A B C E [B型题] 52.A 53.D 54.C 55.E 56.E 57.C 58.A 59.D 60.B [名词解释] 78. 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 升高. ...

  • EB病毒感染
  • 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基本结构包括核心.衣壳,部分衣壳外包有囊膜,核心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和核蛋白. 病毒感染的过程 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潜伏感染-病毒血症期-经血液或淋巴在体内传播. 病毒感染的检测, 病毒分离:特异性强,但时间长,技术要求高 病 ...

  •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1.甲胎蛋白(AFP ) 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 升高,越是晚期,AFP 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 ...

  •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 常见肿瘤指标的意义 全网发布:2012-09-26 22:51 发表者:朱陵君 (访问人次:740) 1.甲胎蛋白(AFP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 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