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现代散文中的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所谓“实”,是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它是直接性的形象描绘。所谓“虚”,指的是直接性形象之外的,间接性的内在寓意,它一般由想象、联想构成。虚实统一于作品中并生成意境,传达情感。一篇散文,容量有限,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艺术之笔不可少。“避实就虚,不写之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审美积极性”,这种写法,往往比浓墨重彩的铺排更具艺术奇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感于车站送“我”的父亲,当父亲臃肿笨拙的背影穿过月台,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父亲的复杂情感,这是记人散文的虚实相生;雷抒雁先生的《彩色的荒漠》通过自己的游历,描写了“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从而表现石油工人为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这是游记散文的虚实相生;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有感于生活中的文字使用现象,提出自己锻锤语言的看法,这是学术散文的虚实相生。清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精神,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相济”就含有相辅相成达到和谐统一的意思,说的就是虚实相生。   现代散文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充分焕发着古代散文的奇异色彩,内涵丰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散文取材纵横上下五千年,折射现代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表达作者的思绪与情感。散文形散而神聚,虚实相生,从而创造出艺术上的美感。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写道:“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好像在海上寻找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了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寥寥数语,让读者唏嘘不已,文中质朴的文字,深切的母爱,字字是血,滴滴是泪,人间至真至诚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如此深刻的诠释。再如杨振声《书房的窗子》中“我不敢想象”“假如可能”“假如”等词语,引出对想象中古墙和疏竹着意描写,突出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情景刻画动静结合,描写与抒情虚实相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使文章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正因散文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所以在我们阅读散文、作答散文阅读题时,就要刻意寻找可感的事物,触摸事物内部的情感肌理,由虚而实,由实而虚,全方位准确把握。   一、 理清楚“实”与“虚”的关系,才能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作者的思路是使“实”充盈并富于暗示性,之后向“虚”转化并升华文章主题。分析这一过程即可解决分析文章思路和结构的问题。张笑天在《上善若水》中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而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则是上善之人,由此引申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由实到虚,如果不能理清“虚”与“实”的关系,眼中只有混乱的故事,纷乱的情节,就无从分析文章的谋篇与布局。   二、 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体会散文选材的作用。散文的“形散”特点,说的就是散文选材取材灵活多变。对“实”“虚”关系理解透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材取材的目的及用意。体会其效果。如茅盾《森林的绅士》写于上世纪40年代,我们看到豪猪的“绅士风度”和“生活方式”,但作者的用意绝非如此,如细细揣摩作者并未言明的真意,即可得出,作者意在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可像豪猪那样生活,豪猪奢靡的生活是“实”,而他所担忧的人们的生活是“虚”。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空中楼阁,而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普通小屋,更是承载作者追寻幸福快乐的心灵楼阁,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11200)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所谓“实”,是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它是直接性的形象描绘。所谓“虚”,指的是直接性形象之外的,间接性的内在寓意,它一般由想象、联想构成。虚实统一于作品中并生成意境,传达情感。一篇散文,容量有限,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艺术之笔不可少。“避实就虚,不写之写,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审美积极性”,这种写法,往往比浓墨重彩的铺排更具艺术奇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有感于车站送“我”的父亲,当父亲臃肿笨拙的背影穿过月台,自然而然产生了对父亲的复杂情感,这是记人散文的虚实相生;雷抒雁先生的《彩色的荒漠》通过自己的游历,描写了“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从而表现石油工人为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这是游记散文的虚实相生;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有感于生活中的文字使用现象,提出自己锻锤语言的看法,这是学术散文的虚实相生。清人唐彪《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精神,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相济”就含有相辅相成达到和谐统一的意思,说的就是虚实相生。   现代散文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充分焕发着古代散文的奇异色彩,内涵丰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散文取材纵横上下五千年,折射现代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表达作者的思绪与情感。散文形散而神聚,虚实相生,从而创造出艺术上的美感。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写道:“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好像在海上寻找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了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寥寥数语,让读者唏嘘不已,文中质朴的文字,深切的母爱,字字是血,滴滴是泪,人间至真至诚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如此深刻的诠释。再如杨振声《书房的窗子》中“我不敢想象”“假如可能”“假如”等词语,引出对想象中古墙和疏竹着意描写,突出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情景刻画动静结合,描写与抒情虚实相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使文章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正因散文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所以在我们阅读散文、作答散文阅读题时,就要刻意寻找可感的事物,触摸事物内部的情感肌理,由虚而实,由实而虚,全方位准确把握。   一、 理清楚“实”与“虚”的关系,才能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作者的思路是使“实”充盈并富于暗示性,之后向“虚”转化并升华文章主题。分析这一过程即可解决分析文章思路和结构的问题。张笑天在《上善若水》中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而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则是上善之人,由此引申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由实到虚,如果不能理清“虚”与“实”的关系,眼中只有混乱的故事,纷乱的情节,就无从分析文章的谋篇与布局。   二、 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体会散文选材的作用。散文的“形散”特点,说的就是散文选材取材灵活多变。对“实”“虚”关系理解透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材取材的目的及用意。体会其效果。如茅盾《森林的绅士》写于上世纪40年代,我们看到豪猪的“绅士风度”和“生活方式”,但作者的用意绝非如此,如细细揣摩作者并未言明的真意,即可得出,作者意在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可像豪猪那样生活,豪猪奢靡的生活是“实”,而他所担忧的人们的生活是“虚”。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空中楼阁,而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普通小屋,更是承载作者追寻幸福快乐的心灵楼阁,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11200)


相关内容

  •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 第九章 {概念)1. 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 ...

  • 埃菲尔铁塔沉思(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掌握由"实"入"虚"   的阅读散文的技巧,并适当应用于写作中去.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对照文本分 ...

  •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其散文小说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

  • 李清照词作的意境美
  • 第33卷 第6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6 2012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n.2012 李清照词作的意境美 魏飞莲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 摘 要:李清 ...

  • 写作特点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 ...

  • 写好议理散文
  • 写好议理散文 顾名思义,议论性散文是散文的一个品种,它借助议论等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其思想内涵是理,写作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此类散文可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抒发真挚的情感,彰显习作者的文化底蕴.选写议论性散文,可以说是应试作文获取高分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掀起"盖头&qu ...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 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 ...

  • 古代诗歌于现在诗歌的区别
  • 诗歌,一种文学体裁,与别的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的特点在于其的抒情性和音乐性,以及其的语言精辟的形象性.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与叙事诗.其实单从诗歌的内容是很难区别的,也难以言明的!而从形式上分,有楚辞体,汉代乐府诗歌,古诗,格律诗.词,曲,散文诗体,自由诗体等. ...

  • 再谈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 散文不拘一格,体式灵活,用南帆教授的话说"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无特征".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层面上如何去把握?有无规律可循?笔者以为无外乎要解决两大问题:教什么,怎么教.现就结合执教丰子恺先生的<云霓>来谈谈自己这方面的认识. 教学内容的确定:品味漫画家的语言艺术,分析实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