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指导方面有所作为

北戴河中学 王淑杰

内容摘要: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通过学习格言、阐释格言,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对现实与人生,理想与情操,天才与勤奋,交友与为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提倡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正是从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关键词:自由练笔 阐释格言 切磋交流

从事高中教学二十多年,有一点深切的体会,即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最不易提高。干扰因素有多种:其一,进入高中,学生课业任务繁重,阅读练笔时间太少;其二,应考意识日益增强,学生‚急于求成‛的需要与作文实际情况产生矛盾;其三,一些学生越来越懒于动脑动笔,作文热情太低,缺乏写作的冲动。其四,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强,不成系统,盲目追逐高考样式。那么,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呢?以下谈谈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自由练笔,给学生一片任意驰骋的天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如下要求: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

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命题作文既然是不得已的办法,总要经常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

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

开始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练笔时,部分学生面有难色,也有的流露反感情绪。于是,在周末检查中,就会发现应付差事的、记流水账的、东抄西凑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要急于责备,对写作困难的同学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作文水平低的同学,开始时可从观察日记写起,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在作文中交流或给身边的人写信,可以是一段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的介绍,实在不知云何的,可以抄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写几句喜欢的理由等等。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取材,多想多写,有创意的表达,力求写出真实,写出自己。

提高作文水平不是朝夕能就的事,何况作文水平的高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判断的标准又有不同。那么,每周练笔就是学生高中三年

的一项重要工程,学生一定要坚持写,每周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要间断,三年下来,就是至少6万字的一笔财富!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完成这项工程,坚持收,坚持评,不吝惜自己的笔墨,为精彩圈点,为不足批注,通过文字的交流,达到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二、阐释格言,教学生一种武装自己的技能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给语文教师提了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解决些什么的问题呢,还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他尖锐地说出:‚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目前,两节作文课上,教师开始板书题目,最后明确交作文时间,中间一个小时左右只起‚监工‛作用的现象还存在,如果每学期都这样‚虚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写‛是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不能包办,教师的‚下水文‛写得如何漂亮也不能说明学生的水平。‚怎样写‛才是教师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怎样使语言通顺准确、结构完整,怎样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仔细研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为此,很多教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有效‛而努力。这里只介绍一种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阐释格言。

高中生的议论文常存在不会‚讲道理‛的缺点。对于一个明确

的论点,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如果偶得一种认识,也是这段说完下段再重复。文章一般是观点加例子,不具备应有的说服力。这说明他们还没有较成熟的更谈不上深刻的思想认识。

中学生提高认识水平的途径比较多,比如政治课、语文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概念,根本想不到怎么运用所学理论武装自己。对于哲理,只停留在搬用,而不去挖掘其中的丰富涵义。

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说:‚我在谚语中——换句话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格言,形式上生动、精妙、新颖,是语言表达的典范;内容上集众人之智慧,显一人之机锋,是思想认识的精华。那么,我们何不借名人的睿智,来点拨学生,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呢?

阐释格言,即‚翻译‛格言,将或长或短的名言展开理解。比如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热爱‛能使人懂得如何生活,‚热爱‛能使人懂得如何为人,‚热爱‛生命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热爱‛他人的人生存才有价值。而这一切都说明‚热爱‛比‚责任感‛更富有积极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巴尔扎克则认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其涵义又是什么呢?我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苦难‛能给人勇气,给人智慧,苦难使人在不断思索中不断奋进中充实完善自己的人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即为此理。

开始时,老师多指导,多给他们示范,先选择浅显好懂的格言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地放开束缚,让他们自己找名言,自己分析理解。为了使学生坚持经常练,我把这些活动安排在课前两分钟。具体做法是:每天由一名同学课前将自己选的名言写在黑板上,课上前两分钟再由他将课下准备好的解释说给大家。大家抄下后,作为当天的作业再写出自己的理解。格言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日积月累,一学期能阐释120-150条。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掌握、理解了大量的格言,在作文中不仅能恰当运用,而且能将格言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学习格言、阐释格言,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对现实与人生,理想与情操,天才与勤奋,交友与为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互批互改,给学生一个合作互助的平台

多年来,批改作文始终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师们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批改,到如今,连多媒体都在作文评改上派上了用场,可谓绞尽脑汁。我认为以评改的实效性为标准,面批(师生交流)和学生互批(生生交流)是较好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正是从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作文互助组‛,周末由组长收齐本组练笔,然后由全组同学互评互改。怎么改呢?我参照有关作文修改方面的书籍,总结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把中学生作文常见的毛

病归纳成13条,然后印发给各批改组,让他们作参照。内容是:

(一)书写潦草,信手涂抹,有不认真之嫌。

(二)不分自然段,许多事情或问题随便放在一起,无中心,无层次,读完一片模糊。

(三)题目不新颖,开头不入题,先选择弯路或叉路,绕完两三段再‚书归正传‛。

(四)信手拈来,离题万里,偏又爱惜,不肯割爱。

(五)生造词语,乱用术语,词不达意,不知所云。

(六)语言罗嗦重复,支离破碎,结尾的话不知照应开头,句子各成分之间不能很好搭配。

(七)标点使用不合规范,甚至一逗到底。

(八)别人不知道的事说得少,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应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事说得很多,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信不信由你。

(九)叙事不具体,说理不清晰,说明抓不住特征。文体特征不明。

(十)感情虚假,矫揉造作,小资情调,盲目模仿,缺少活力健康和向上的精神。

(十一)强调一点,不加限制;反驳别人,易走极端;没有分寸,不够周密。

(十二)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想象失当。故事滥编,歪曲古人古事。想反弹琵琶,却因水平有限,弄巧成拙。

(十三)错别字多,不注意改正。

各批改组在传阅、讨论、写批语、提出修改建议后,挑选出本周最佳作文和最差作文(没有数量限制)。对于最佳作文,推荐在班上朗读、评论、展览。对于最差作文,教师负责在课下面批。余下一般层次的,由教师确定出有代表性的两三篇,印发给全班进行集体修改讲评。借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指导。作文讲评课一般每两周一次,老师要作充分的准备。

张志公先生反对‚徒劳无功‛的应付差事而又无可奈何的评改形式,他指出:‚在批改作文问题上,特别用得上‘因势利导’这个这个原则。无论是批,是改,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又不能没有个明确的方向和准则。针对实际,就是‘因势’,合乎正确的方向和准则,才能‘利导’。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教师能少作许多无谓的工作,节省不少时间精力,而于学生则大有裨益。‛

互批互改的评改方式也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老师挑毛病,甚至屡屡遭受作文课上被‚解剖‛的窘境,而是人人学做‚医生‛,学做学生。读别人的作文是一种主动学习,改别人的作文也是一种主动学习,反复完善自己的作文更是一种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认真写作的习惯,学到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良好方法。这对他们来说会终身受益。

从‚写什么‛‚怎么写‛到‚怎么改‛,我在作文教学中遵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教给他们‚练习游泳的本领‛。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了兴

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练笔,热情参与评改,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部分同学的练笔文已经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视听之友》、《考试报》、《语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有所作为换来了学生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怎样修改文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2)

《张志公、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9)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指导方面有所作为

北戴河中学 王淑杰

内容摘要: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通过学习格言、阐释格言,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对现实与人生,理想与情操,天才与勤奋,交友与为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提倡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正是从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关键词:自由练笔 阐释格言 切磋交流

从事高中教学二十多年,有一点深切的体会,即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最不易提高。干扰因素有多种:其一,进入高中,学生课业任务繁重,阅读练笔时间太少;其二,应考意识日益增强,学生‚急于求成‛的需要与作文实际情况产生矛盾;其三,一些学生越来越懒于动脑动笔,作文热情太低,缺乏写作的冲动。其四,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强,不成系统,盲目追逐高考样式。那么,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所作为,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呢?以下谈谈近几年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自由练笔,给学生一片任意驰骋的天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有如下要求: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

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命题作文既然是不得已的办法,总要经常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非写出来不可。‛

要‚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鼓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自由练笔。所谓自由,不是放任,是在教师引导下、鼓励下师生共同交流中的自由写作。

开始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练笔时,部分学生面有难色,也有的流露反感情绪。于是,在周末检查中,就会发现应付差事的、记流水账的、东抄西凑的。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要急于责备,对写作困难的同学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作文水平低的同学,开始时可从观察日记写起,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在作文中交流或给身边的人写信,可以是一段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的介绍,实在不知云何的,可以抄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写几句喜欢的理由等等。对于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角度取材,多想多写,有创意的表达,力求写出真实,写出自己。

提高作文水平不是朝夕能就的事,何况作文水平的高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判断的标准又有不同。那么,每周练笔就是学生高中三年

的一项重要工程,学生一定要坚持写,每周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要间断,三年下来,就是至少6万字的一笔财富!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完成这项工程,坚持收,坚持评,不吝惜自己的笔墨,为精彩圈点,为不足批注,通过文字的交流,达到师生思想情感的沟通,实现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

二、阐释格言,教学生一种武装自己的技能

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给语文教师提了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解决些什么的问题呢,还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他尖锐地说出:‚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上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目前,两节作文课上,教师开始板书题目,最后明确交作文时间,中间一个小时左右只起‚监工‛作用的现象还存在,如果每学期都这样‚虚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写‛是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师不能包办,教师的‚下水文‛写得如何漂亮也不能说明学生的水平。‚怎样写‛才是教师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怎样使语言通顺准确、结构完整,怎样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这些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仔细研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为此,很多教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有效‛而努力。这里只介绍一种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阐释格言。

高中生的议论文常存在不会‚讲道理‛的缺点。对于一个明确

的论点,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如果偶得一种认识,也是这段说完下段再重复。文章一般是观点加例子,不具备应有的说服力。这说明他们还没有较成熟的更谈不上深刻的思想认识。

中学生提高认识水平的途径比较多,比如政治课、语文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地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概念,根本想不到怎么运用所学理论武装自己。对于哲理,只停留在搬用,而不去挖掘其中的丰富涵义。

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说:‚我在谚语中——换句话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格言,形式上生动、精妙、新颖,是语言表达的典范;内容上集众人之智慧,显一人之机锋,是思想认识的精华。那么,我们何不借名人的睿智,来点拨学生,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呢?

阐释格言,即‚翻译‛格言,将或长或短的名言展开理解。比如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热爱‛能使人懂得如何生活,‚热爱‛能使人懂得如何为人,‚热爱‛生命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热爱‛他人的人生存才有价值。而这一切都说明‚热爱‛比‚责任感‛更富有积极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巴尔扎克则认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其涵义又是什么呢?我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苦难‛能给人勇气,给人智慧,苦难使人在不断思索中不断奋进中充实完善自己的人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即为此理。

开始时,老师多指导,多给他们示范,先选择浅显好懂的格言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地放开束缚,让他们自己找名言,自己分析理解。为了使学生坚持经常练,我把这些活动安排在课前两分钟。具体做法是:每天由一名同学课前将自己选的名言写在黑板上,课上前两分钟再由他将课下准备好的解释说给大家。大家抄下后,作为当天的作业再写出自己的理解。格言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日积月累,一学期能阐释120-150条。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掌握、理解了大量的格言,在作文中不仅能恰当运用,而且能将格言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学习格言、阐释格言,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对现实与人生,理想与情操,天才与勤奋,交友与为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互批互改,给学生一个合作互助的平台

多年来,批改作文始终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师们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批改,到如今,连多媒体都在作文评改上派上了用场,可谓绞尽脑汁。我认为以评改的实效性为标准,面批(师生交流)和学生互批(生生交流)是较好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正是从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作文互助组‛,周末由组长收齐本组练笔,然后由全组同学互评互改。怎么改呢?我参照有关作文修改方面的书籍,总结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把中学生作文常见的毛

病归纳成13条,然后印发给各批改组,让他们作参照。内容是:

(一)书写潦草,信手涂抹,有不认真之嫌。

(二)不分自然段,许多事情或问题随便放在一起,无中心,无层次,读完一片模糊。

(三)题目不新颖,开头不入题,先选择弯路或叉路,绕完两三段再‚书归正传‛。

(四)信手拈来,离题万里,偏又爱惜,不肯割爱。

(五)生造词语,乱用术语,词不达意,不知所云。

(六)语言罗嗦重复,支离破碎,结尾的话不知照应开头,句子各成分之间不能很好搭配。

(七)标点使用不合规范,甚至一逗到底。

(八)别人不知道的事说得少,以为自己知道别人也应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事说得很多,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信不信由你。

(九)叙事不具体,说理不清晰,说明抓不住特征。文体特征不明。

(十)感情虚假,矫揉造作,小资情调,盲目模仿,缺少活力健康和向上的精神。

(十一)强调一点,不加限制;反驳别人,易走极端;没有分寸,不够周密。

(十二)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想象失当。故事滥编,歪曲古人古事。想反弹琵琶,却因水平有限,弄巧成拙。

(十三)错别字多,不注意改正。

各批改组在传阅、讨论、写批语、提出修改建议后,挑选出本周最佳作文和最差作文(没有数量限制)。对于最佳作文,推荐在班上朗读、评论、展览。对于最差作文,教师负责在课下面批。余下一般层次的,由教师确定出有代表性的两三篇,印发给全班进行集体修改讲评。借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指导。作文讲评课一般每两周一次,老师要作充分的准备。

张志公先生反对‚徒劳无功‛的应付差事而又无可奈何的评改形式,他指出:‚在批改作文问题上,特别用得上‘因势利导’这个这个原则。无论是批,是改,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又不能没有个明确的方向和准则。针对实际,就是‘因势’,合乎正确的方向和准则,才能‘利导’。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教师能少作许多无谓的工作,节省不少时间精力,而于学生则大有裨益。‛

互批互改的评改方式也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老师挑毛病,甚至屡屡遭受作文课上被‚解剖‛的窘境,而是人人学做‚医生‛,学做学生。读别人的作文是一种主动学习,改别人的作文也是一种主动学习,反复完善自己的作文更是一种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认真写作的习惯,学到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良好方法。这对他们来说会终身受益。

从‚写什么‛‚怎么写‛到‚怎么改‛,我在作文教学中遵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教给他们‚练习游泳的本领‛。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了兴

趣,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练笔,热情参与评改,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部分同学的练笔文已经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视听之友》、《考试报》、《语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有所作为换来了学生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怎样修改文章》(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2)

《张志公、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9)


相关内容

  • 2011-2011学年度县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本学年度初中教学教研计划的整体安排,以有效教学年活动为契机,围绕“有效课堂,智慧课堂”这一根本性目标,以教师队伍的培养为目的,打造以“研究、合作、组织、服务”为特征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务实有效、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结对、联片、论坛、研 ...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 ...

  •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 南辛镇曼山小学 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把握不深,未吃透教材就上课,学生具体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学习不清晰,也就是学生不知该学习什么,该记什么,该掌握什么. 整改措施:(1).同级部同科教师可坐到一块进行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学方法等. (2) 教师上课 ...

  •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九女中心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学校的作文课程开发属于第二个范畴,是 ...

  •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 ...

  • 小学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1-2012学年度) **学校 2011年9月 作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作文校本课程产生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指校本课程 ...

  • 初中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 初中作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我们教学生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己也能写文章.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 ...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的基本要求,应能写各种文体.但事实并非如此,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 ...

  • 谈中学作文教学
  • 谈中学作文教学 摘要: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教学;写作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