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浪送飞舟

普通本科 高等学校 向应用技术类 型高等学校 转型 , 重点  举 办本科 职业教 育” 这一 信号 , 认真 思考此 举对 自身发  展 的重要 意义。高校不可 以也 不应该 高高在 上 , 必须紧  密结合 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应用 型高级专 门人 才 . 在  转 型中实现应用型大学之使命 。事实上 , 参与 现代职业  教育体 系建设试 点项 目不仅仅 是地 方应用 型本科 院校 

性大学 , 乃至 2 1 1 、 9 8 5高 校 都 应 当转 变 观 念 , 转型发展 ,  

哪 怕从 个别 院系 、 个 别专业 开始 , 积极参 与现代 职业教  育体 系建设试点项 目, 视 自己为职业教育 的一 部分 。果  真如 此 , 才 能使职业 教育真 正形成 强大 的吸引力 , 也才 

能 真 正 打 破 职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 “ 天花 板” , 从 而 真 正 构  建 起 职业 教育 人 才 成 长 的“ 立交桥 ” . 并 最 终 达 成 构 建 现 

的职责 , 更 是所有 大学 义不容 辞 的时代使命 , 地方 综合 

代 职业教 育体 系之宏伟 目标。  

中流 击 水

作为工作 在基层职教第一 线的教学管 理者 , 从  2 0 1 2 年起 , 我 全 程 参 与 了 中 高 职 衔 接 试 点 项 目的 申报 、  

浪 送 飞舟  

四、 学 制 衔 接 要 求 制 定 学 生 综 合 评 价 的 新 方 法 

一 缪朝 东 

中 高 职 衔 接 教 育 建 立 了共 同 培 养 目标 ,分 段 实 施 ,  

课程体 系对接 、 人才培 养方 案制订 、 招生 、 教学 管理 、 考 

核评价等一 系列工作 。 回想 当初项 目申报 时我 的想 法很  简单 : 一, 这是好 项 目, 尤其 是“ 3 + 4 ” 和“ 5 + 2 ” 项 目, 能 提 

升 学 校 的 办学 层 次 ; 二, 这是学校发展 的一个阶梯 , 是 招 

中职教育必须确立“ 德育为先 ” “ 立德树人” 的 目标 , 建 立 

动态的评价机制 。 制订新要求下 的综合评价方案 。  

在 试 点 项 目实 施 过 程 中碰 到 了 一 系 列 的难 题 , 但 通 

过与合作高校 的通力合作 , 我们一一解决 :  

生 的一个亮 点 ; 三, 更 多的是面子工程 , 如果项 目没 申请  到, 感觉是工作 做得不到位 。但是 随着两年来试 点项 目   的实施 。 我的理念和观念都在转变 :  

从不被理解到广泛认 同  

试点项 目要让全社会都 能接受并积极参与 , 宣传是  非 常重要 的 , 尤其是 不参加 高考能进 入大学 。 颠覆 了传  统 高考模 式 , 家长们都 不敢 相信 , 需 要我们做 大量 的宣  传工作 。 我们在项 目宣传 中碰 到的问题 主要有 : “ 3 + 4 ” 和 

“ 5 + 2 ” 是 什 么项 目? 和 社会 上 已有 的 项

目是 一 回事 吧 ( 成 

明 确 了 中 高 职 衔 接 的 建 设 目标 , 明 晰 了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的 发展 方 向 

今年 党中央 、 国务院做 出重大 战略部署 , 出台了U J I  

快 发展现 代职业 教育 的决定 》 ( 国发 [ 2 0 1 4 ] 1 9号 ) , 这 更 

坚定 了我 从事中高职衔接项 目建设 的决心和信 心 , 一定  要把 这个 事业做精做优 。  

二、 学 制 衔 接 成 为 我 校 事 业 发 展 的新 起 点 

人教育早就宣传过类似项 目) ? 不参加高考读大学 , 还有  这等好事 , 骗人 的吧?是不是 民办的 , 要高额收费吧?职  业学校都是考不取 高中的学生读 的 ,学 习气 氛不好 、 学  生整体素质不高 , 能培养 出大学 生来 ?……  怎 么让大 家 了解 、 熟悉 并认可试 点项 目, 就要 大力  宣传 。我校通过 多种 形式宣传 中高职衔 接项 目、 现代职 

教 体系建设 , 学校 、 教育行 政部 门 、 政府层 层宣传 , 形 成 

舆论 攻势 。 通 过 两 年 的努 力 . 学 制 衔 接 试 点 项 目深 入 人  心, 成 为 学 生 中考 后 的重 点选 择 。  

自2 0 1 2年实 施试点 项 目以来 , 我校 招生 分数线 实  现 了三级跳 ,今 年 的分 数线 超过宜 兴市 四星级 高 中最 

低 控 制 线 5分 。 这 充 分 说 明 学 制 衔 接 项 目已 经 得 到 社 

会 的 肯 定 , 能 吸 引 部 分 优 秀 的 学 生 选 择 另 一 条 成 才 之 

路。   三、 学 制 衔 接 促 使 我 思 考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新 途 径  学制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 系衔接 . 我 带 领 教 师 进 行  课 程体系建设 , 全 程 参 与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修 订 、 完善 , 制  定课程标准 、 商 定 教 学 内容 、 编 制 适 宜 的教 材 , 深 切 体 会 

二、 从 茫 无 头 绪 到 思 路 清 晰 

在项 目试 点初期 ,课程衔 接是 困惑我们 最 多的 问 

题: 既要 形 成 一 贯 制 培 养 方 案 。 又要分段 培养 , 且 中职 与  本 科 高校 层 次差 距 大 , 如 何 融 为 一 体 ? 开 始 想 走 对 口单 

到 了教师 的专业成长 。 尤 其是与合作高校教师 的有效对  接、 沟通 , 给 了我校教师最大 的提升机会 。 下一步我们设  想和合作高校开展互兼 互聘 、委派访 问学者 等举措 , 使  学制衔接试点项 目成为促进教 师专业 发展的助推器 。  

招 路线 , 中职按 中职要求 培养 。 本科按 对 口单 招要求培  养, 但是我 们通过 多次 的沟通 、 调研、 论证, 形 成 了一致  的意 见 , 要 走 一贯 制 的培养 途径 , 要 创新 , 因此提 出了  “ 学 士+ 准技师 ” 的“ 七年一 贯制 ” 课 程体 系 . 制

定 了七年 

2 0 1 4 年 第 1 0 期 _ l  

贯 制 的人 才培养方 案 ,完全 贯通 了 中职和 本科 的衔 

同时 .原 有 的 内部 管 理 模 式 不 适 宜 中高 职 衔 接 班 ,  

如何创新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是合适的 ? 这 

都 需 要 在 实践 中进 一 步 验 证 。  

四、 教 材 问题 如 何解 决 

接。  

但是借用普通高 中的管理模式更 行不通 。 因为没有 了职  业教育 的特色 。最后我们通过权衡 比较 。 以转段考核 为 

核心 , 兼顾文化 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 程教 学 , 制 定 了试 点 

教材 是保 证 试 点顺 利 进 行 的 重 要 条 件 之 一 . 但 是 衔 

接试 点项 目是不 可能预先出教材 的. 只有在试 点过程 中  

边 实践 边 探 索 , 逐 步形 成 教 材 体 系 。我 校 目前 是 选 用 教  材 和选 用 教 学 内容 相结 合 。 个 人 认 为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定 型  后, 就 应 该 进 入 教 材 开发 阶段 。   五、 在 绩效 工 资框 架 内 , 如 何 制定 考核 奖 励 机 制  我 校 现 在 是 申请 纳 入 宜 兴 高 考 质 量 奖 , 宜 兴 教 育 局  基 本 同意 , 但 相 应 完善 的方 案 还 没 有 形 成 。   在 学 制衔 接 试 点 中 , 个 人 感 觉 应 该 依 托 江 苏 良好 的  职业 教育氛 围 , 在 现 有 的学 制 衔 接 基 础 上 , 更 好 地 发 散 

班学籍 管理条例 ; 同时也借鉴普 高教学 , 优化 利用晚 自   习时间 , 通过沟通 ( 告家长 书、 开家长会 、 学生座谈会 、 转  段考核分析会等 ) 得到家长 的一致认可 。 在班 主任 、 师资  配备管理上 , 成立本科部强化管理 。・  

三、 从 惴 惴 不 安 到 充 满 信 心 

转段考核家长 、 学生最关心 , 也是 我们管理者 、 教 师  最 担 心 的环 节 。如 果 学 生 都 不 能 转 段 成 功 , 那 我 们 的试 

点就失 败 了: 如果 没有转 段要求 , 所有 学生都 能进入高 

层 次 阶段 学 习 , 那 也 会 砸 了试 点 项 目的 牌 子 。我 校 觉 得  只 有 抓 好 内部 管 理 , 提升教学质量 , 才 是 最 好 的途 径 。 两 

思维, 开拓创新 , 探 索优效运 行机制 , 走 出新 路子 , 做 现 

代职教体 系建设 的领路 者。  

创 新项 目 申报 方 法 

年来 。 文化课 由合 作高 校出卷统 一考核 ( 第一 学年结束  时) , 专业核心课程也 由合作高校实施考核 。 考核结果表  明, 只要抓好 内部管理 , 学生认真 学习 , 就能达到转段要  求。  

中高 职 衔 接 试 点 的过 程 ,是 探 索 和 实 践 的 过 程 , 也  是 不 断 地 发 现 问 题 并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更 是 不 断 地 建 立 

现 有

的 项 目 申报 比较 科 学 , 都是选 优质 学校 、 优 势 

专业 ( 省 品牌 、 特色 、 示范 专业 ) , 使得项 目试点 的连续性  得到保 障 , 试点条件 比较成熟 , 质量得 到保证 。 但是也发 

现专业相对集 中 . 服务 地 方 经 济 特 色 支 柱 产 业 的 覆 盖 面  不 广 。 以宜 兴 为 例 , 当地 的 电 线 电缆 行 业 产 量 占全 国 的   5 0 %以 上 , 急需相 关各类 技 术技 能人才 , 但 是 中职 校 没 

和完善各类机制 的过程 。  

有该专业 。 再如宜兴 的环保科技产业园也需要各类环保  技 术人才 , 但 中职校 只有环 境监测技 术专业 , 也 与该产 

业 需 求 有 距 离 。在 下 一 轮 项 目 申报 中 , 能 否 有 行 业 协 会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管理” 机制如何建立 

目前我校 由江苏理工学 院牵头 , 以学籍管理条例为 

准绳 , 同 时 成 立 了 项 目领 导 小 组 和 专 业 、 课 程 衔 接 工 作 

参与, 联合本 科高校 , 与企业 联合开 办 中高职衔接试 点 

班?  

小组 ,采用 网络化和现场沟通相 结合的方式加强管理 。   虽然高校基本介入 了职校 的主要 工作 ,但是长效 的、 完  全融合 的管理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之 中。  

二、 衔 接 班 淘 汰 机 制如 何 建 立 , 淘 汰 后 如 何 与 普 通 

班 衔 接 

二、 探 索全 新 的 学 制衔 接 渠 道 

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中, 学制衔接的未来非 常光 明,  

中职 到 学 士 已经 开 通 , 不 久 还将 开 通 硕 士 、 博 士试点 , 使 

中职 教 育 成 为职 教 的基 础教 育 。 但是 , 个 人 感 觉 学 士 一硕 

在衔接试点 中, 我 校 不 设 淘 汰率 , 也 没有末位淘汰 。  

士 一博 士 的衔 接 , 似乎 没有 脱 离 学 科 教 学 的 范 畴 , 而 且 按 

我们 的观念是 : 进入试点班 的学生 , 只要 能正常发展 , 都  希望他们能顺利进入高层次阶段学习 。 但是实际上是达 

不 到 这 个 目标 的 , 总 有 学 生 会 因 为这 样 或 那 样 的原 因被 

照 目前的学位授予要求 , 能达到的又是精 英教育 的成果 ,  

职 业 教 育很 难 达 到 !如果 仅 仅 是 高 级工 一技 师 一 高 级 技  师, 似 乎 也 没 有 脱 离技 术 工 人 培 训 的范 畴 。作 为 现 代 职 

淘汰 出试点班 , 转入普通班 。这个 淘汰机制 目前还不健 

全。 现在只是按 照转段 条件来考 核 ,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的研 

教体 系建设 的先行军 , 学 制衔接能否开创 出一条职业教 

育 的新路 , 形成新 的学位授予名 称 、 方 法?  

三、 开 创 新型 的 “ 企 一校 一 校 一企 ” 合作 新模 式 

究、 实践 。另外 ,

试点班 的培养方 案与普 通班有差别 , 淘 

汰 出去是否 合适 ?不 淘汰又 跟不上现 有班级 的教学要 

求。 如何处理 ?这是接下来需要解决 的问题 。  

三、 如 何 建 立 合 适 的教 学 模 式 和 评 价 机 制 

在职业教 育培养模 式上 , 中职校要求是 “ 校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 , 对高职 校要求是 “ 校企 合作 , 产学研 结合 ” ,  

虽 然都强 调校企 合作 。 但 结合点不 同。中职校的订单培 

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是学制衔 接中两个重要 问题 ,  

养、 冠名班 等定 向培养合作 方式 , 在高职 校特别 是本科 

口 雹 2 o 1 4 年 第 1 o 期  

高校几乎没有 , 而本科 高校与企业 的合作 方式在 中职校 

也 很 少 实 现 。如 果 在 分 段 培 养 项 目中 , 合 作 院 校 优 势 互 

学、 国际证 书班 、 短期交流 培训班 等各类合 作办学 成效 

比较 明 显 , 本 科 高校 的 “ 3 + 1 ” “ 2 + 2 ” 形 式 的 国 际 合作 办 学  也如 火 如荼 。要 打造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 在 中高 职 衔 接 项 目   中 ,也 必 须 吸 收先 进 的 职 教 理 念 和 优 越 的教 学模 式 , 国  

补, 合 作企业 资源共享 , 形 成“ 企 一校 一校 一企 ” 的合作  新模式 , 合作企 业 的类 型 、 层次 、 需求、 合 作方式 等有机  融合 , 必将 开创 校企合 作新途径 。建议 在学制衔接项 目   中, 参 照前述 行业企 业参 与 申报 的要求 . 开展企 业定 向  培养试点 , 中高 职衔接会 与市场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  

四、 开创 国 际化 教 育 合 作 新 思 路 

际合作 办学是 很好 的途径之一 ,可 以在有条 件的地 区、   学校开展 “ 3 + 3 + 1 ” 等模式 的 国际合 作办学 , 从 而进 一步 

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 让 学 生 直 接 感 受 国外 优 质 职  业 教 育 的技 能 指 导 和综 合 素 质 培养 。  

教 育 国 际化 是 一 个 永 恒 的 话 题 , 中 职 的 国际 合 作 办 

。。 

大胆假设 , 小 心 求 证 

试 析 江 苏 省 职 业 教 育 分 段 培 养 试 点 工 作 

■董存 田   在 现代 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 中 , “ 中高职衔接 ” 是重 要 

内容 之 一 , 中职与高职 、 中职 与 本 科 分 段 培 养 的试 点 , 是 

实 现有 效 “ 衔接 ” 的一 种 积 极 尝 试 。  

行中, 必 须做 好 风 险评 估 , 并着力规避之 、 克服之 。 其一 ,   设 计 风 险 。取 消 升学 考试 环 节 后 , 如 何 用 新 的方 式 和 机  制激 励 中 学 阶 段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教 学 动 机 ? 参 试 学 校 问 如 

试 点成 功 的 可 能 和 风 险 如 何 ?  

何 在理 念上

、 机 制上 、 态度上进行互 动? 其二 , 操作风险 。   参试 中职校是 否能坚持技能型特长招生导 向 , 保 持职业  教育培养特色 . 并严格 质量控制 ?参试高校及其 涉事者 

是否能调整观念 , 担当责任 , 放 下身 段 , 积极融入 ? 其三 ,   世俗风险。 学 生 及 其 家 长 是 否 真 正 做 好 了走 技 能 型 人 才  发 展 之 路 的 准 备 .抑 或 只 是 为 了及 早 确 定 大 学 生 的 身 

试 点毕竟 是试 点 , 既要大胆地试 , 又要科学地试 , 好  在有包 括王 、 缪、 刘诸 君在 内的试点工 作参与者 , 不仅 有 

“ 历史襟怀 ” 之高远 , “ 中流 击 水 ” 之 豪迈 , 也有对 “ 隐 患”   之警 觉 , 对“ 质 量” 之担忧 , 如 此 的科 学 精 神 和 执 事 态 度 ,  

预 示 着 此 番 试 点 工 作 必 会 得 出科 学 的 结 论 和 有 益 的 经 

验。   分 段培养有三个积极预期 : 一 是 冲 破 应 试 教 育 的 壁  垒, 为学 生 开 拓 全 新 的 成 就 学 业 的路 径 , 绕过 ( 不 是 迈 过  也 不是降低 ) 学 术 型 教 育 的 门槛 , 引 导 学 生 专 注 于 技 能 

型人 才 目标 , “ 可能实现三个 突破” 。 二 是 以高 等 教 育 的 

份? 政策制定者和用人单位对此类毕业生是否会一视 同   仁甚 至高看一眼 , 或是 有种种设 限?  

二、 分 段培 养 试点 的 着 力 点在 哪 里?  

“ 对话 ” 中强 调 了 “ 加快 推进课程 体系衔 接建设 ” 的   紧 迫性 , “ 学制 衔 接 的 核 心是 课 程 体 系衔 接 ” 。  

感 召力 和优质职业学校 的现实实力 引导学生有信心 、 无 

顾 忌地 选 择 职 业 教 育 , 增 强 职 业 教 育 获 得 优 秀 生 源 的 主  动权 , 已在“ 招 生 分 数 线 实 现 了 三级 跳 ” 中得 到 印证 。 三 

是 统 筹 制 定 对 口专 业 理 论 知 识 课 程 和 技 能 训 练 课 程 衔 

传 统 的专 业能力 培养路径 是基础课 一专业 基 础课 

专业课 一实践课 , 假定 培养一个 工程师 . 实际建 造 的   是一座“ 空心宝塔” 。 职 业 教 育 的课 程 体 系 旨在 建 设 一 个  “ 实心宝 塔” , 就是 把学生 的从业者 角色提前 , 及 早 树 立 

接贯通教 学体系 , 高校与 中职校协 作 , 共 同对 6 ~ 7年 的  学习周期进行整体设计 。 避免重 复考试和类型转换 的环 

节,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的效 率 , “ 系 统 化 培 养 高 层 次 技 术 技 能  型人 才 ” 。  

岗位意识 , 进入 工作情 境 , 以工作 岗位 能力 为导向 , 制定  明确而有限的学习 目标 , 由低到高 , 渐次提 升 , 阶梯式发 

展。 将 每 个 阶段 的 内容 、 目标 、 要 求

明细 化 、 模块化 , 将 能 

力项 目分解 到各个 教学环节当 中去 , 作为课 程设 置与考  核的标 准。 每一个 阶段 对应 1 ~ 2 个 学历层级和 1 ~ 2个工 

然而 , 良好 的预期并 不等于现 实 的成 果 , 在 实 际运 

2 0 1 4 年 第 1 0 期 田 

普通本科 高等学校 向应用技术类 型高等学校 转型 , 重点  举 办本科 职业教 育” 这一 信号 , 认真 思考此 举对 自身发  展 的重要 意义。高校不可 以也 不应该 高高在 上 , 必须紧  密结合 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应用 型高级专 门人 才 . 在  转 型中实现应用型大学之使命 。事实上 , 参与 现代职业  教育体 系建设试 点项 目不仅仅 是地 方应用 型本科 院校 

性大学 , 乃至 2 1 1 、 9 8 5高 校 都 应 当转 变 观 念 , 转型发展 ,  

哪 怕从 个别 院系 、 个 别专业 开始 , 积极参 与现代 职业教  育体 系建设试点项 目, 视 自己为职业教育 的一 部分 。果  真如 此 , 才 能使职业 教育真 正形成 强大 的吸引力 , 也才 

能 真 正 打 破 职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 “ 天花 板” , 从 而 真 正 构  建 起 职业 教育 人 才 成 长 的“ 立交桥 ” . 并 最 终 达 成 构 建 现 

的职责 , 更 是所有 大学 义不容 辞 的时代使命 , 地方 综合 

代 职业教 育体 系之宏伟 目标。  

中流 击 水

作为工作 在基层职教第一 线的教学管 理者 , 从  2 0 1 2 年起 , 我 全 程 参 与 了 中 高 职 衔 接 试 点 项 目的 申报 、  

浪 送 飞舟  

四、 学 制 衔 接 要 求 制 定 学 生 综 合 评 价 的 新 方 法 

一 缪朝 东 

中 高 职 衔 接 教 育 建 立 了共 同 培 养 目标 ,分 段 实 施 ,  

课程体 系对接 、 人才培 养方 案制订 、 招生 、 教学 管理 、 考 

核评价等一 系列工作 。 回想 当初项 目申报 时我 的想 法很  简单 : 一, 这是好 项 目, 尤其 是“ 3 + 4 ” 和“ 5 + 2 ” 项 目, 能 提 

升 学 校 的 办学 层 次 ; 二, 这是学校发展 的一个阶梯 , 是 招 

中职教育必须确立“ 德育为先 ” “ 立德树人” 的 目标 , 建 立 

动态的评价机制 。 制订新要求下 的综合评价方案 。  

在 试 点 项 目实 施 过 程 中碰 到 了 一 系 列 的难 题 , 但 通 

过与合作高校 的通力合作 , 我们一一解决 :  

生 的一个亮 点 ; 三, 更 多的是面子工程 , 如果项 目没 申请  到, 感觉是工作 做得不到位 。但是 随着两年来试 点项 目   的实施 。 我的理念和观念都在转变 :  

从不被理解到广泛认 同  

试点项 目要让全社会都 能接受并积极参与 , 宣传是  非 常重要 的 , 尤其是 不参加 高考能进 入大学 。 颠覆 了传  统 高考模 式 , 家长们都 不敢 相信 , 需 要我们做 大量 的宣  传工作 。 我们在项 目宣传 中碰 到的问题 主要有 : “ 3 + 4 ” 和 

“ 5 + 2 ” 是 什 么项 目? 和 社会 上 已有 的 项

目是 一 回事 吧 ( 成 

明 确 了 中 高 职 衔 接 的 建 设 目标 , 明 晰 了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的 发展 方 向 

今年 党中央 、 国务院做 出重大 战略部署 , 出台了U J I  

快 发展现 代职业 教育 的决定 》 ( 国发 [ 2 0 1 4 ] 1 9号 ) , 这 更 

坚定 了我 从事中高职衔接项 目建设 的决心和信 心 , 一定  要把 这个 事业做精做优 。  

二、 学 制 衔 接 成 为 我 校 事 业 发 展 的新 起 点 

人教育早就宣传过类似项 目) ? 不参加高考读大学 , 还有  这等好事 , 骗人 的吧?是不是 民办的 , 要高额收费吧?职  业学校都是考不取 高中的学生读 的 ,学 习气 氛不好 、 学  生整体素质不高 , 能培养 出大学 生来 ?……  怎 么让大 家 了解 、 熟悉 并认可试 点项 目, 就要 大力  宣传 。我校通过 多种 形式宣传 中高职衔 接项 目、 现代职 

教 体系建设 , 学校 、 教育行 政部 门 、 政府层 层宣传 , 形 成 

舆论 攻势 。 通 过 两 年 的努 力 . 学 制 衔 接 试 点 项 目深 入 人  心, 成 为 学 生 中考 后 的重 点选 择 。  

自2 0 1 2年实 施试点 项 目以来 , 我校 招生 分数线 实  现 了三级跳 ,今 年 的分 数线 超过宜 兴市 四星级 高 中最 

低 控 制 线 5分 。 这 充 分 说 明 学 制 衔 接 项 目已 经 得 到 社 

会 的 肯 定 , 能 吸 引 部 分 优 秀 的 学 生 选 择 另 一 条 成 才 之 

路。   三、 学 制 衔 接 促 使 我 思 考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新 途 径  学制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 系衔接 . 我 带 领 教 师 进 行  课 程体系建设 , 全 程 参 与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修 订 、 完善 , 制  定课程标准 、 商 定 教 学 内容 、 编 制 适 宜 的教 材 , 深 切 体 会 

二、 从 茫 无 头 绪 到 思 路 清 晰 

在项 目试 点初期 ,课程衔 接是 困惑我们 最 多的 问 

题: 既要 形 成 一 贯 制 培 养 方 案 。 又要分段 培养 , 且 中职 与  本 科 高校 层 次差 距 大 , 如 何 融 为 一 体 ? 开 始 想 走 对 口单 

到 了教师 的专业成长 。 尤 其是与合作高校教师 的有效对  接、 沟通 , 给 了我校教师最大 的提升机会 。 下一步我们设  想和合作高校开展互兼 互聘 、委派访 问学者 等举措 , 使  学制衔接试点项 目成为促进教 师专业 发展的助推器 。  

招 路线 , 中职按 中职要求 培养 。 本科按 对 口单 招要求培  养, 但是我 们通过 多次 的沟通 、 调研、 论证, 形 成 了一致  的意 见 , 要 走 一贯 制 的培养 途径 , 要 创新 , 因此提 出了  “ 学 士+ 准技师 ” 的“ 七年一 贯制 ” 课 程体 系 . 制

定 了七年 

2 0 1 4 年 第 1 0 期 _ l  

贯 制 的人 才培养方 案 ,完全 贯通 了 中职和 本科 的衔 

同时 .原 有 的 内部 管 理 模 式 不 适 宜 中高 职 衔 接 班 ,  

如何创新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是合适的 ? 这 

都 需 要 在 实践 中进 一 步 验 证 。  

四、 教 材 问题 如 何解 决 

接。  

但是借用普通高 中的管理模式更 行不通 。 因为没有 了职  业教育 的特色 。最后我们通过权衡 比较 。 以转段考核 为 

核心 , 兼顾文化 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 程教 学 , 制 定 了试 点 

教材 是保 证 试 点顺 利 进 行 的 重 要 条 件 之 一 . 但 是 衔 

接试 点项 目是不 可能预先出教材 的. 只有在试 点过程 中  

边 实践 边 探 索 , 逐 步形 成 教 材 体 系 。我 校 目前 是 选 用 教  材 和选 用 教 学 内容 相结 合 。 个 人 认 为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定 型  后, 就 应 该 进 入 教 材 开发 阶段 。   五、 在 绩效 工 资框 架 内 , 如 何 制定 考核 奖 励 机 制  我 校 现 在 是 申请 纳 入 宜 兴 高 考 质 量 奖 , 宜 兴 教 育 局  基 本 同意 , 但 相 应 完善 的方 案 还 没 有 形 成 。   在 学 制衔 接 试 点 中 , 个 人 感 觉 应 该 依 托 江 苏 良好 的  职业 教育氛 围 , 在 现 有 的学 制 衔 接 基 础 上 , 更 好 地 发 散 

班学籍 管理条例 ; 同时也借鉴普 高教学 , 优化 利用晚 自   习时间 , 通过沟通 ( 告家长 书、 开家长会 、 学生座谈会 、 转  段考核分析会等 ) 得到家长 的一致认可 。 在班 主任 、 师资  配备管理上 , 成立本科部强化管理 。・  

三、 从 惴 惴 不 安 到 充 满 信 心 

转段考核家长 、 学生最关心 , 也是 我们管理者 、 教 师  最 担 心 的环 节 。如 果 学 生 都 不 能 转 段 成 功 , 那 我 们 的试 

点就失 败 了: 如果 没有转 段要求 , 所有 学生都 能进入高 

层 次 阶段 学 习 , 那 也 会 砸 了试 点 项 目的 牌 子 。我 校 觉 得  只 有 抓 好 内部 管 理 , 提升教学质量 , 才 是 最 好 的途 径 。 两 

思维, 开拓创新 , 探 索优效运 行机制 , 走 出新 路子 , 做 现 

代职教体 系建设 的领路 者。  

创 新项 目 申报 方 法 

年来 。 文化课 由合 作高 校出卷统 一考核 ( 第一 学年结束  时) , 专业核心课程也 由合作高校实施考核 。 考核结果表  明, 只要抓好 内部管理 , 学生认真 学习 , 就能达到转段要  求。  

中高 职 衔 接 试 点 的过 程 ,是 探 索 和 实 践 的 过 程 , 也  是 不 断 地 发 现 问 题 并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更 是 不 断 地 建 立 

现 有

的 项 目 申报 比较 科 学 , 都是选 优质 学校 、 优 势 

专业 ( 省 品牌 、 特色 、 示范 专业 ) , 使得项 目试点 的连续性  得到保 障 , 试点条件 比较成熟 , 质量得 到保证 。 但是也发 

现专业相对集 中 . 服务 地 方 经 济 特 色 支 柱 产 业 的 覆 盖 面  不 广 。 以宜 兴 为 例 , 当地 的 电 线 电缆 行 业 产 量 占全 国 的   5 0 %以 上 , 急需相 关各类 技 术技 能人才 , 但 是 中职 校 没 

和完善各类机制 的过程 。  

有该专业 。 再如宜兴 的环保科技产业园也需要各类环保  技 术人才 , 但 中职校 只有环 境监测技 术专业 , 也 与该产 

业 需 求 有 距 离 。在 下 一 轮 项 目 申报 中 , 能 否 有 行 业 协 会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管理” 机制如何建立 

目前我校 由江苏理工学 院牵头 , 以学籍管理条例为 

准绳 , 同 时 成 立 了 项 目领 导 小 组 和 专 业 、 课 程 衔 接 工 作 

参与, 联合本 科高校 , 与企业 联合开 办 中高职衔接试 点 

班?  

小组 ,采用 网络化和现场沟通相 结合的方式加强管理 。   虽然高校基本介入 了职校 的主要 工作 ,但是长效 的、 完  全融合 的管理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之 中。  

二、 衔 接 班 淘 汰 机 制如 何 建 立 , 淘 汰 后 如 何 与 普 通 

班 衔 接 

二、 探 索全 新 的 学 制衔 接 渠 道 

在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中, 学制衔接的未来非 常光 明,  

中职 到 学 士 已经 开 通 , 不 久 还将 开 通 硕 士 、 博 士试点 , 使 

中职 教 育 成 为职 教 的基 础教 育 。 但是 , 个 人 感 觉 学 士 一硕 

在衔接试点 中, 我 校 不 设 淘 汰率 , 也 没有末位淘汰 。  

士 一博 士 的衔 接 , 似乎 没有 脱 离 学 科 教 学 的 范 畴 , 而 且 按 

我们 的观念是 : 进入试点班 的学生 , 只要 能正常发展 , 都  希望他们能顺利进入高层次阶段学习 。 但是实际上是达 

不 到 这 个 目标 的 , 总 有 学 生 会 因 为这 样 或 那 样 的原 因被 

照 目前的学位授予要求 , 能达到的又是精 英教育 的成果 ,  

职 业 教 育很 难 达 到 !如果 仅 仅 是 高 级工 一技 师 一 高 级 技  师, 似 乎 也 没 有 脱 离技 术 工 人 培 训 的范 畴 。作 为 现 代 职 

淘汰 出试点班 , 转入普通班 。这个 淘汰机制 目前还不健 

全。 现在只是按 照转段 条件来考 核 ,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的研 

教体 系建设 的先行军 , 学 制衔接能否开创 出一条职业教 

育 的新路 , 形成新 的学位授予名 称 、 方 法?  

三、 开 创 新型 的 “ 企 一校 一 校 一企 ” 合作 新模 式 

究、 实践 。另外 ,

试点班 的培养方 案与普 通班有差别 , 淘 

汰 出去是否 合适 ?不 淘汰又 跟不上现 有班级 的教学要 

求。 如何处理 ?这是接下来需要解决 的问题 。  

三、 如 何 建 立 合 适 的教 学 模 式 和 评 价 机 制 

在职业教 育培养模 式上 , 中职校要求是 “ 校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 , 对高职 校要求是 “ 校企 合作 , 产学研 结合 ” ,  

虽 然都强 调校企 合作 。 但 结合点不 同。中职校的订单培 

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是学制衔 接中两个重要 问题 ,  

养、 冠名班 等定 向培养合作 方式 , 在高职 校特别 是本科 

口 雹 2 o 1 4 年 第 1 o 期  

高校几乎没有 , 而本科 高校与企业 的合作 方式在 中职校 

也 很 少 实 现 。如 果 在 分 段 培 养 项 目中 , 合 作 院 校 优 势 互 

学、 国际证 书班 、 短期交流 培训班 等各类合 作办学 成效 

比较 明 显 , 本 科 高校 的 “ 3 + 1 ” “ 2 + 2 ” 形 式 的 国 际 合作 办 学  也如 火 如荼 。要 打造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 在 中高 职 衔 接 项 目   中 ,也 必 须 吸 收先 进 的 职 教 理 念 和 优 越 的教 学模 式 , 国  

补, 合 作企业 资源共享 , 形 成“ 企 一校 一校 一企 ” 的合作  新模式 , 合作企 业 的类 型 、 层次 、 需求、 合 作方式 等有机  融合 , 必将 开创 校企合 作新途径 。建议 在学制衔接项 目   中, 参 照前述 行业企 业参 与 申报 的要求 . 开展企 业定 向  培养试点 , 中高 职衔接会 与市场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  

四、 开创 国 际化 教 育 合 作 新 思 路 

际合作 办学是 很好 的途径之一 ,可 以在有条 件的地 区、   学校开展 “ 3 + 3 + 1 ” 等模式 的 国际合 作办学 , 从 而进 一步 

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 让 学 生 直 接 感 受 国外 优 质 职  业 教 育 的技 能 指 导 和综 合 素 质 培养 。  

教 育 国 际化 是 一 个 永 恒 的 话 题 , 中 职 的 国际 合 作 办 

。。 

大胆假设 , 小 心 求 证 

试 析 江 苏 省 职 业 教 育 分 段 培 养 试 点 工 作 

■董存 田   在 现代 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 中 , “ 中高职衔接 ” 是重 要 

内容 之 一 , 中职与高职 、 中职 与 本 科 分 段 培 养 的试 点 , 是 

实 现有 效 “ 衔接 ” 的一 种 积 极 尝 试 。  

行中, 必 须做 好 风 险评 估 , 并着力规避之 、 克服之 。 其一 ,   设 计 风 险 。取 消 升学 考试 环 节 后 , 如 何 用 新 的方 式 和 机  制激 励 中 学 阶 段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教 学 动 机 ? 参 试 学 校 问 如 

试 点成 功 的 可 能 和 风 险 如 何 ?  

何 在理 念上

、 机 制上 、 态度上进行互 动? 其二 , 操作风险 。   参试 中职校是 否能坚持技能型特长招生导 向 , 保 持职业  教育培养特色 . 并严格 质量控制 ?参试高校及其 涉事者 

是否能调整观念 , 担当责任 , 放 下身 段 , 积极融入 ? 其三 ,   世俗风险。 学 生 及 其 家 长 是 否 真 正 做 好 了走 技 能 型 人 才  发 展 之 路 的 准 备 .抑 或 只 是 为 了及 早 确 定 大 学 生 的 身 

试 点毕竟 是试 点 , 既要大胆地试 , 又要科学地试 , 好  在有包 括王 、 缪、 刘诸 君在 内的试点工 作参与者 , 不仅 有 

“ 历史襟怀 ” 之高远 , “ 中流 击 水 ” 之 豪迈 , 也有对 “ 隐 患”   之警 觉 , 对“ 质 量” 之担忧 , 如 此 的科 学 精 神 和 执 事 态 度 ,  

预 示 着 此 番 试 点 工 作 必 会 得 出科 学 的 结 论 和 有 益 的 经 

验。   分 段培养有三个积极预期 : 一 是 冲 破 应 试 教 育 的 壁  垒, 为学 生 开 拓 全 新 的 成 就 学 业 的路 径 , 绕过 ( 不 是 迈 过  也 不是降低 ) 学 术 型 教 育 的 门槛 , 引 导 学 生 专 注 于 技 能 

型人 才 目标 , “ 可能实现三个 突破” 。 二 是 以高 等 教 育 的 

份? 政策制定者和用人单位对此类毕业生是否会一视 同   仁甚 至高看一眼 , 或是 有种种设 限?  

二、 分 段培 养 试点 的 着 力 点在 哪 里?  

“ 对话 ” 中强 调 了 “ 加快 推进课程 体系衔 接建设 ” 的   紧 迫性 , “ 学制 衔 接 的 核 心是 课 程 体 系衔 接 ” 。  

感 召力 和优质职业学校 的现实实力 引导学生有信心 、 无 

顾 忌地 选 择 职 业 教 育 , 增 强 职 业 教 育 获 得 优 秀 生 源 的 主  动权 , 已在“ 招 生 分 数 线 实 现 了 三级 跳 ” 中得 到 印证 。 三 

是 统 筹 制 定 对 口专 业 理 论 知 识 课 程 和 技 能 训 练 课 程 衔 

传 统 的专 业能力 培养路径 是基础课 一专业 基 础课 

专业课 一实践课 , 假定 培养一个 工程师 . 实际建 造 的   是一座“ 空心宝塔” 。 职 业 教 育 的课 程 体 系 旨在 建 设 一 个  “ 实心宝 塔” , 就是 把学生 的从业者 角色提前 , 及 早 树 立 

接贯通教 学体系 , 高校与 中职校协 作 , 共 同对 6 ~ 7年 的  学习周期进行整体设计 。 避免重 复考试和类型转换 的环 

节,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的效 率 , “ 系 统 化 培 养 高 层 次 技 术 技 能  型人 才 ” 。  

岗位意识 , 进入 工作情 境 , 以工作 岗位 能力 为导向 , 制定  明确而有限的学习 目标 , 由低到高 , 渐次提 升 , 阶梯式发 

展。 将 每 个 阶段 的 内容 、 目标 、 要 求

明细 化 、 模块化 , 将 能 

力项 目分解 到各个 教学环节当 中去 , 作为课 程设 置与考  核的标 准。 每一个 阶段 对应 1 ~ 2 个 学历层级和 1 ~ 2个工 

然而 , 良好 的预期并 不等于现 实 的成 果 , 在 实 际运 

2 0 1 4 年 第 1 0 期 田 


相关内容

  • 诗词朗诵会主持词
  • 男: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代便有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宏伟大志。 女: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他用不朽的思想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他把中国引向了光明。他是中国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炎黄子孙的骄傲。 男: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

  • [思凡]观后感
  • 最近看了一部话剧<思凡>,看完感慨颇多,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总在不经意的日子,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

  • 投资房产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投资房产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012-10-31 18:56:31) [发送到微博] 分类:未分类 标签:中流击水 全世界 刚刚评出 遇到瓶颈 水手 | 博友陈楚超留言:孙老师,你的博客认真逐篇阅读,身心很是愉快,有很多共鸣,从04年起我在孝感小城市做些尝试,收获颇丰.在小城市投资现在遇到瓶颈, ...

  • 高考励志对联200副
  • 高考励志对联200副 1.抡才供国用,亮翅待雄飞. 2.才思奔笔底,创意蕴心中. 3.天意怜汗水,胜利酬勤人. 4.墨犁耕心田,笔斧拓神境. 5.历经数载苦读,只为一朝腾飞. 6.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 7.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8.十年苦读扬起 ...

  • 沁园春教案(优秀实用)
  • 第二周 星期二 第___节 2016.9.6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2.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感 ...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及同步练习题
  •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学生) 目标导航: 1.通过感知分析语言文字,再现诗中意境,品味其组成的宏大气势. 2.了解创作背景,结合诗中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壮阔的胸怀和豪情壮志. 课时:2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 ...

  • 阅读:长江的性格
  • 长江的性格 第一次认识的长江,是诗人笔下的长江,是在杜甫的诗句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印象中,那应该是这样一幅景象:秋风劲吹,无边无际的枯叶纷纷落下,发出瑟瑟的声音,诗人一身长衫站在江边,思念着远方的故乡.我想,长江水大概是滚滚而去吧,就像后采我所了解的苏东坡笔下 ...

  • 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原文.译文.赏析
  •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③.不用燃犀下照④,未必佽飞强射⑤,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⑥,挝鼓过银山. 注释 ①人鬼 :三门津黄河河面有人门.鬼门.神门.仅人门 ...

  • 在竞争中享受快乐
  • 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词,从中我领略到一代伟人那种大气磅礴的气概.其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几句给我的感悟最深.读着这令人振奋.令人激昂的文字,不能不让我想到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