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玫瑰战争的基本情况以及两场战争对于英法的影响;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知道两大战争后英、法两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玫瑰战争的分析与理解,来探析英、法两国民族化的进程;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贞德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意识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 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根据国际时事引导同学们要理性爱国。

【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

难点:百年战争对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影响。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假设一个场景,假如我是一名英国人,想要跟你交朋友,那你怎样来介绍你自己呢?同学回答。按照我们今天的常理,你在向外国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姓名之外,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国籍,我叫某某,我来自中国,假如他足够了解中国文化,你 也会向他说明你家乡的省份,甚至于是哪个县。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像今天的我们,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联系课本第一分册的内容,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中世纪的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家意识淡薄

(宗教文化: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政治制度:封建君主等级制,社会分为三大层,农民和贫苦群众、有一定军事权力的贵族、国王和教会。经济基础: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过渡:那么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的民族国家意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增强起来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民族国家的形成。

首先我们要先解释一下,刚刚我们所讲的几个名词概念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课本第7页)

二、正文

公元1000年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及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兴的城市力量希望借助王权伸张自己的,希望国家统一,改变封建割据的局面。王权高举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代言人的旗帜,不断强大,他们对内抗衡封建领地贵族,对外伸张民族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欧洲国家形态——民族国家逐步形成,今天我们考察的对象是欧洲两大重要民族国家——英国与法国的建立。

思考:当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割据的混乱局面,实现统一的最有效方式是什么呢?——战争 引出英国和法国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长期征战的结果。引出——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

一、英法百年战争(板书)

背景:1、威廉一世:诺曼底征服(板书)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夺得英国王位,他入主英国后,按照封建惯例,继续占有原来在法国的领地。从此英国王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英国和法国都拥有领地,由此导致两国间争执不断。

亨利二世:英格兰国王

1154年—1189年在位

亨利二世通过继承父亲、母亲以及爱妻的领地,使得整个法兰西半壁江山成为他的领地,这位英王在英伦岛贵为国王,在法兰西的身份却是法王的封臣。到了12世纪下半叶,英国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国总面积的一半,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

2、法国王位继承权之争(导火索)(板书)

1328年法国加佩王朝绝嗣,瓦洛亚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即位。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承加佩朝的王位,反对腓力六世为王。

补充:(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留下子嗣,瓦洛亚家族的腓力六世作为支裔继位,而英王爱德华三世作为法王查理四世的父亲美男子腓力的外孙要求继承王位,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是对领土和王权的欲望在支撑着。由此导致两国兵戎相见,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百余年)

经过(板书):战争前期,英军屡占上风,多次重创法军。

1415年,英军再度越过英吉利海峡,一举占领了巴黎和法国北部广大地区。

1428年,英军围攻法国中部重镇奥尔良,企图侵占整个法国。——贞德

1453年,法国取得了最终胜利,除北方加来港外,收复了英国王室在法国境

内的全部领地。

贞德故事:1428年,英军南下围困南方政权控制的奥尔良城,这是南北政权的交界地带,一旦突破,南方形势必然恶化,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来自法国东部边境地区的农家少女贞德辗转多日后终于见到了陷于绝境之中的王太子查理,她声称自己是受上帝之遣来拯救法兰西的,别无他途的王太子抱着侥幸的心理,授命贞德率军解奥尔良之围。一身男装打扮的贞德冲锋陷阵,南方军队士气大振,1429年5月使得奥尔良城转危为安,贞德继续北进,1429年7月攻占兰斯,这一对于法国王室重要的城市,在他的敦请和护卫下,王太子在这里加冕即位,这就是查理七世。

思考1:为什么像贞德那样的一个农家女孩,会如此关心法国的国王,关注并参与这场骑士之间的战争?贞德的事迹能说明怎样的历史内涵?

解释:一个平民在战争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并形成了这样的意识,统治法国的国王应该是一个法国人,贞德对此确信不疑,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爱国主义的或者民族主义的意识,已经在欧洲的民众中发展起来,在15世纪里,这种忠诚的的确确是比早先更为壮大了。贞德作为这种正在广大民众中形成的精神的楷模为那个时代作了很好的注解,我们还可以从当时法国人留下的豪言壮语中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民族意识的确立:“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根据材料思考:你认为百年战争对法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从13世纪开始,对法语的赞美之词便不绝于书,例如: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最为甜美的声音”,是“听起来最具魅力的语言”;“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雅致、最高贵的语言,实最受称颂、最受喜爱的语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到了15世纪中叶,法语逐渐从北方到南部被广为使用。

材料二:法国著名诗人阿兰﹒夏蒂埃在诗歌中描绘了一位貌美的妇人:

她具有高贵的头衔和贵族身份,有着辉煌的世系;优美的金发上戴着一顶王冠;肩上披着大氅,大氅上饰有百合花、王室纹章和代表不同学科的图案,大氅绘有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特征的各种象征物,另外还饰有各种花卉、动物和果实图形,借以象征其美丽丰产;她神情凄惨、郁郁不乐地站在王宫废墟前,对自己的3个时有不和的孩子(三个等级)严加斥骂。

(解释:夏蒂埃所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丰满的法兰西形象。他将自然景观、民族特征、文化遗产以及血缘意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法兰西成为包容这个民族一切优点和一切主要特征的“国母”。这一切都可以看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在不断地聚合。) 答案(板书):1、法语作为民族语言被推广。

2、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

3、领土政治统一(百年战争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

4、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形成(战后法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课本第七页}

二、玫瑰战争:(1455年–1487年)(板书)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恩格斯说:“对英国幸运的是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蔷薇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

——30年的玫瑰战争结果使旧的封建领地贵族自相残杀、消灭殆尽。英国王权再次崛起,建立了都铎王朝。

翻开课本第七页,阅读第二段,总结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对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影响?

1、退回大不列颠岛,专注自身事物,民族意识加强

2、国内市场统一,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英语得到广泛推广(板书)

三、君主专制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板书)

1、 时间和背景

15世纪下半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2、 原因

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3、 表现

英法两国继续打击贵族势力;

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课本第8页)

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英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在位期间,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加强专制统治。1559年,重新颁布《至尊法案》,重申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1571年,促使议会通过《39条信纲》作为国教教义,最终确立了英国国教。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授权商人组织享有垄断权的航海贸易,并公开支持英国海盗活动。同时继续支持英国圈地运动,力图用国家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法兰西斯一世:朕及是国家,在位期间,对内实行君主专制,集大权于自己和御前会议手中,建立常备军,鼓励发展工商业。

阅读课本第九页两段材料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相关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答案: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

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课后思考:封建君主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玫瑰战争的基本情况以及两场战争对于英法的影响;

理解民族国家的含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知道两大战争后英、法两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百年战争和英国玫瑰战争的分析与理解,来探析英、法两国民族化的进程; 通过比较英法君主专制的不同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贞德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意识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感悟民族精神的巨大 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根据国际时事引导同学们要理性爱国。

【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

难点:百年战争对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影响。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假设一个场景,假如我是一名英国人,想要跟你交朋友,那你怎样来介绍你自己呢?同学回答。按照我们今天的常理,你在向外国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姓名之外,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国籍,我叫某某,我来自中国,假如他足够了解中国文化,你 也会向他说明你家乡的省份,甚至于是哪个县。但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像今天的我们,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联系课本第一分册的内容,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中世纪的西欧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国家意识淡薄

(宗教文化: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西欧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政治制度:封建君主等级制,社会分为三大层,农民和贫苦群众、有一定军事权力的贵族、国王和教会。经济基础:自8世纪到11世纪,欧洲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农业和非常有限的地方贸易基础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经济)是封建割据的经济土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过渡:那么中世纪后期,西欧国家的民族国家意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增强起来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民族国家的形成。

首先我们要先解释一下,刚刚我们所讲的几个名词概念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根据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⑴君主国,⑵贵族国,⑶民主国。

民族国家:(课本第7页)

二、正文

公元1000年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及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兴的城市力量希望借助王权伸张自己的,希望国家统一,改变封建割据的局面。王权高举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代言人的旗帜,不断强大,他们对内抗衡封建领地贵族,对外伸张民族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各国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欧洲国家形态——民族国家逐步形成,今天我们考察的对象是欧洲两大重要民族国家——英国与法国的建立。

思考:当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割据的混乱局面,实现统一的最有效方式是什么呢?——战争 引出英国和法国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长期征战的结果。引出——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

一、英法百年战争(板书)

背景:1、威廉一世:诺曼底征服(板书)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夺得英国王位,他入主英国后,按照封建惯例,继续占有原来在法国的领地。从此英国王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英国和法国都拥有领地,由此导致两国间争执不断。

亨利二世:英格兰国王

1154年—1189年在位

亨利二世通过继承父亲、母亲以及爱妻的领地,使得整个法兰西半壁江山成为他的领地,这位英王在英伦岛贵为国王,在法兰西的身份却是法王的封臣。到了12世纪下半叶,英国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占法国总面积的一半,这在同样梦想称霸欧洲的法国看来,简直就是耻辱,一直寻求机会收复这些领地。

2、法国王位继承权之争(导火索)(板书)

1328年法国加佩王朝绝嗣,瓦洛亚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即位。英王爱德华三世要求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继承加佩朝的王位,反对腓力六世为王。

补充:(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留下子嗣,瓦洛亚家族的腓力六世作为支裔继位,而英王爱德华三世作为法王查理四世的父亲美男子腓力的外孙要求继承王位,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是对领土和王权的欲望在支撑着。由此导致两国兵戎相见,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百余年)

经过(板书):战争前期,英军屡占上风,多次重创法军。

1415年,英军再度越过英吉利海峡,一举占领了巴黎和法国北部广大地区。

1428年,英军围攻法国中部重镇奥尔良,企图侵占整个法国。——贞德

1453年,法国取得了最终胜利,除北方加来港外,收复了英国王室在法国境

内的全部领地。

贞德故事:1428年,英军南下围困南方政权控制的奥尔良城,这是南北政权的交界地带,一旦突破,南方形势必然恶化,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来自法国东部边境地区的农家少女贞德辗转多日后终于见到了陷于绝境之中的王太子查理,她声称自己是受上帝之遣来拯救法兰西的,别无他途的王太子抱着侥幸的心理,授命贞德率军解奥尔良之围。一身男装打扮的贞德冲锋陷阵,南方军队士气大振,1429年5月使得奥尔良城转危为安,贞德继续北进,1429年7月攻占兰斯,这一对于法国王室重要的城市,在他的敦请和护卫下,王太子在这里加冕即位,这就是查理七世。

思考1:为什么像贞德那样的一个农家女孩,会如此关心法国的国王,关注并参与这场骑士之间的战争?贞德的事迹能说明怎样的历史内涵?

解释:一个平民在战争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并形成了这样的意识,统治法国的国王应该是一个法国人,贞德对此确信不疑,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种爱国主义的或者民族主义的意识,已经在欧洲的民众中发展起来,在15世纪里,这种忠诚的的确确是比早先更为壮大了。贞德作为这种正在广大民众中形成的精神的楷模为那个时代作了很好的注解,我们还可以从当时法国人留下的豪言壮语中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民族意识的确立:“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根据材料思考:你认为百年战争对法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 从13世纪开始,对法语的赞美之词便不绝于书,例如: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最为甜美的声音”,是“听起来最具魅力的语言”;“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雅致、最高贵的语言,实最受称颂、最受喜爱的语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到了15世纪中叶,法语逐渐从北方到南部被广为使用。

材料二:法国著名诗人阿兰﹒夏蒂埃在诗歌中描绘了一位貌美的妇人:

她具有高贵的头衔和贵族身份,有着辉煌的世系;优美的金发上戴着一顶王冠;肩上披着大氅,大氅上饰有百合花、王室纹章和代表不同学科的图案,大氅绘有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特征的各种象征物,另外还饰有各种花卉、动物和果实图形,借以象征其美丽丰产;她神情凄惨、郁郁不乐地站在王宫废墟前,对自己的3个时有不和的孩子(三个等级)严加斥骂。

(解释:夏蒂埃所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丰满的法兰西形象。他将自然景观、民族特征、文化遗产以及血缘意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法兰西成为包容这个民族一切优点和一切主要特征的“国母”。这一切都可以看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在不断地聚合。) 答案(板书):1、法语作为民族语言被推广。

2、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

3、领土政治统一(百年战争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

4、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形成(战后法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形成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市场){课本第七页}

二、玫瑰战争:(1455年–1487年)(板书)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内部各封建贵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装蠢蠢欲动,企图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经过一番分化组合,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其中,以兰开斯特家族为一方,以红蔷薇为标志;以约克家族为另一方,以白蔷薇为标志。这两个封建集团之间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自相残杀。由于这次战争以蔷薇为标志,所以称为“蔷薇战争”。蔷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红白玫瑰战争”。

恩格斯说:“对英国幸运的是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蔷薇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

——30年的玫瑰战争结果使旧的封建领地贵族自相残杀、消灭殆尽。英国王权再次崛起,建立了都铎王朝。

翻开课本第七页,阅读第二段,总结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对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影响?

1、退回大不列颠岛,专注自身事物,民族意识加强

2、国内市场统一,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英语得到广泛推广(板书)

三、君主专制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板书)

1、 时间和背景

15世纪下半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2、 原因

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3、 表现

英法两国继续打击贵族势力;

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课本第8页)

伊丽莎白一世:1558年-1603年在位,英国女王,她终身未嫁,在位期间,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加强专制统治。1559年,重新颁布《至尊法案》,重申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1571年,促使议会通过《39条信纲》作为国教教义,最终确立了英国国教。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授权商人组织享有垄断权的航海贸易,并公开支持英国海盗活动。同时继续支持英国圈地运动,力图用国家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法兰西斯一世:朕及是国家,在位期间,对内实行君主专制,集大权于自己和御前会议手中,建立常备军,鼓励发展工商业。

阅读课本第九页两段材料

根据上述两段文字及课文相关内容,分析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答案: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

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

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程度甚于英国。

课后思考:封建君主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


相关内容

  • [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教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 ...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 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 ...

  • 全民族的抗战的教案
  •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第二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危害:知道促成国民政府态度转变的几件大事.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意义.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通过阅读教材和图片分析抗日战争 ...

  • 3.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 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

  • 2015年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 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 ...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案
  •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 ...

  •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十二课 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 第十二课 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一.内容分析 德国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他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德国的好战我们可以从它近现代的政制上找到原因.本课讲述的是近现代德国政体的演变历程.首先介绍了德国从四分五裂的状态通过三次皇朝战争完成统一,实现了向君主立宪制的演变,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

  • (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 (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第一课 别把尊严丢了 第一课时 尊重自己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2.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做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不愿失去尊严,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 神根基,没有了它,人只剩下空空的躯 ...

  • 历史课元朝的统一(教案)
  • 元朝的统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实.知道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的基本史实.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实质. 2.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