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理解公转的轨道及黄赤交角。

课堂互动探究任务单

探究任务一 地球公转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

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

日数为179天。试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解释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

[迁移应用1]自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减慢 B.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加快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探究任务二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得移动

1.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

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

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

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

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

经公布了。

(1)什么是黄道?什么是黄道平面?什么是赤道平面?

(2)什么是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有何影响?

(4)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迁移应用2] 右图中,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 、E′F′为

回归线,ST 、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

A.∠XOF B .∠TOF C.∠FON D .∠TON

(2)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哪些度数将增大( )

A .∠XON B .EF 的纬度 C.ST 的纬度 D.∠XOF

(3)若此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光线与图中哪条线平行 ( )

A .MN B.EF C.E′F D .ST

探究任务三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探究活动]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探究下列问题。

(1) 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7月初离太阳最远,

(2) 为什么1月我国是严寒季节,而7月是酷热季节?

(2)如果图中公转方向相反,图中上方表示北极,

那么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在下面两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

[迁移应用3] 某载人航天飞船预计于2013年10月,从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读图回答(1)~(2)题。

(1)该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甲图的 ( )

A .DA 段并向北移动 B.AB 段并向南移动 C.BC 段并向南移动 D.CD 段并向北移动

(2)在该飞船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在乙图中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距离③处越来越近 B.地球距离④处越来越近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理解公转的轨道及黄赤交角。

课堂互动探究任务单

探究任务一 地球公转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

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

日数为179天。试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解释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

[迁移应用1]自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减慢 B.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加快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探究任务二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得移动

1.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

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

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

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

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

经公布了。

(1)什么是黄道?什么是黄道平面?什么是赤道平面?

(2)什么是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有何影响?

(4)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迁移应用2] 右图中,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 、E′F′为

回归线,ST 、S′T′为极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

A.∠XOF B .∠TOF C.∠FON D .∠TON

(2)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哪些度数将增大( )

A .∠XON B .EF 的纬度 C.ST 的纬度 D.∠XOF

(3)若此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光线与图中哪条线平行 ( )

A .MN B.EF C.E′F D .ST

探究任务三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探究活动]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探究下列问题。

(1) 每年的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7月初离太阳最远,

(2) 为什么1月我国是严寒季节,而7月是酷热季节?

(2)如果图中公转方向相反,图中上方表示北极,

那么二分二至日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在下面两图中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

[迁移应用3] 某载人航天飞船预计于2013年10月,从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读图回答(1)~(2)题。

(1)该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甲图的 ( )

A .DA 段并向北移动 B.AB 段并向南移动 C.BC 段并向南移动 D.CD 段并向北移动

(2)在该飞船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在乙图中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距离③处越来越近 B.地球距离④处越来越近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相关内容

  •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和黄赤交角说课稿
  •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和黄赤交角说课稿 岳阳市岳州中学 苏湘波 Tel:[1**********] 一. 说教材: 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教材只是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也就是说既要分析昼夜交替 ...

  • 地球的运动
  • 让地球"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中学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点.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关系 ...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注 意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区别: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 致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理解恒星年与回归年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具准备:有关 ...

  • 案例教案: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重庆市石柱中学地理组 黎和平 教学内容分析 (1)上节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这些意义大都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教材用第五节和第六节来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第五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 ...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
  •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 ...

  •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学案(六) 学习知识要点 (1)能绘出二分二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 (2)绘图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3)解释地球上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形成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与前一节课同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重点,也是难点.学 ...

  • 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 学校 临清 学科 地理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 义(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 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 ...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 ...

  •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