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综述·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卢 木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00084)

  摘 要:  阐述了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动态,从材料、构件和结构三个层次总结归纳了国

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碳化  钢筋锈蚀  冻融  寿命预测

RECENTSTUDYANDRESEARCHDIRECTIONS

OFCONCRETEDURABILITY

LuMu

(Dept.ofCivilEngrg.,TsinghuaUniv. 100084)

Abstract: Presentedinthispaperisadiscriptionofthebackground,significanceandpresentdevelopmentof

concretedurabilitystudies.Recentaccomplishmentsaresummarizedonthreelevels-material,componentandstructure.Directionsoffutureresearcharealsoproposed.

: concretedurabilitycarbonationreinforcingsteelcorrosionfreeze-thawservicelifepredictionKeywords

预测,是当今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引 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这些构筑物大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设计方法除了传统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设计,还要考虑耐久性、经济性进行寿命设计。跨世纪的建筑不仅要求具有安全性、功能性,而且要求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到本世纪末,我国现有房屋将有50%进入老化阶段,也就是说将有23.4亿m2的建

[2]

筑面临耐久性问题。如何对这些建筑进行科学的耐久性、经济性评定以及剩余寿命的

[1]

如何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地考虑了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在役结构的维修决策和新建结构的寿命设计提供依据,已成为当今混凝土研究的迫切任务。

2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背景

所谓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在内部的或外部的,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保持自身工作能力的一种性

收稿日期: 1996-11-25

能[3]。或者说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抵抗外界环境或内部本身所产生的侵蚀破坏作用的能力。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1975年由于腐蚀引起的损失达700亿美元,1985年则达1680亿美元;目前,整个混凝土工程的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而今后每年用于维修或重建的费用预计将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1991年仅修复由于耐久性不足而损坏的桥梁就耗资910亿美元。英国每年用于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费用就达200亿英镑。而日本目前每年仅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即达400亿日元以上。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

我国现有建筑物的老化现象也是很严重的。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50亿m,其中约23亿m2需分期分批进行鉴定加固,近10亿m2急需维修加固才能使用[6,7]。1989年,建设部科技发展司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调查组对北京、西宁、贵阳和杭州的一些建筑物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建国初期的建筑均已达到必须大修的状态;现有大多数工业建筑不能满足安全、经济使用50年的要求,一般使用25~30年就需大修加固[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美国学者用“五倍定律”形象地说明了耐久性的重要性,特别是设计对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设计时,对新建项目在钢筋防护方面每节省一美元,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多追加维修费5美元,顺筋开裂时多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则多追加维修费125美元。这一可怕的放大效应,使得各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3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

对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不仅可以揭示潜在危险,及2

[5]

[4]

时做出维修或拆除决策,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结构设计。通过对结构的耐久性预评估,修改设计方案,使所建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已有建筑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最主要的背景。世界发达国家在经过了大规模的新建之后,重点已转向对旧建筑的维修改造上。英国1978年用于投资改造的费用为1965年的3.76倍。瑞典建筑业的首要任务是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在我国,国情决定了基建投资不能一味追求新建项目,应将眼光转向危旧房屋的扩建、改建上。我国现有房屋20%~30%具有改造条件,改建比新建可以较快地收回投资[8]。

除了对已有建筑进行耐久性评定之外,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预评估和寿命设计,可以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于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也有一定的意义。

4 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动态

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三四十年代,但最近十几年才受到广泛重视。美国ACI437委员会于1991年提出了“已有混凝土房屋抗力评估”的最新报告,提出了检测试验的详细方法和步骤[9]。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制定计划,研究了桥面板耐久性检测和钢筋锈蚀的防护问题。日本建设省从1980年就组织进行“建筑物耐久性提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并于1985年提交了研究成果概要报告,1986年开始陆续出版发行了《建筑物耐久性系列规程》。日本建筑学会(AIJ)1988年推出了《建筑物使用指南》,1992年又推出了《建筑物现状调查、诊断、维修指南》;同年,欧洲混凝土委员会颁布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反映了当今欧洲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水平。

有关混凝土耐久性国际会议已召开多次,反映了各国研究的最新成果。1987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学会(IABSE)在巴黎召开“混凝土的未来”国际会议;1988年在丹麦召开了“混凝土结构的重新评估”国际会议;1989年美国和葡萄牙都举办了有关结构耐久性的国际会议;1991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举行了第二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IABSE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结构残余能力国际学术会议;由欧洲RILEM等公司发起的建筑材料与构件的耐久性国际会议

[10]

5.1材料耐久性研究

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成果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等方面,并考虑了大气、海洋、化学侵蚀等不同的工作环境对材料耐久性的影响。5.1.1混凝土碳化研究

一般认为,混凝土碳化是由于大气中的CO2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混凝土表面碱性降低[11]。在建立理论模型时,国内、国外大都假设:

(1)C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遵循Fick第一定律;

(2)CO2的浓度呈线性分布,锋面处浓度为0。

Meyer、Nishi、阿列克谢耶夫等都得到了混凝土碳化的理论公式,但其中的一些参数一般很难测定,工程上一般采用下述碳化模式:

X=K

t

  这一公式已为1990CEB-FIP模式规范所采用,式中碳化系数K体现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环境因素、养护方法等有关,对于其取值,Kishitani、山东建研所

[15]

[13]

[14][12,13]

,自1976年以来,每三年举行一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我国也

日益受到重视。1990年4月,建设部组织成立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至今已召开三届学术交流会。全国钢筋混凝土标准技术委员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组于1991年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也于1992年11月在济南成立。我国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已进入有组织的工作阶段。

建设部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专门设立课题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七五”攻关课题为“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使用年限”,包括结构的耐久性调查、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温湿度对碳化的影响等;“八五”攻关课题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包括拟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在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和评估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诸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综合影响以及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库等,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5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和评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分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构件的耐久性研究和结构耐久性研究三个层次,其中前两个层次已经研究得较为深入。

、上海建材学

[17,18]

院、中国建研院结构所、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等都各自提出了经验计算公式。5.1.2 钢筋锈蚀研究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国外这方面研究得比较早,且许多成果已被国内所引用。国内主要是在国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研究。因此,国内的成果基本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研究现状。

文献[2]基于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服从Fick第一定律的假设,利用Farady定律建立了大气环境中钢筋锈蚀模型[2],但公式需测定电量,工程应用比较困难。中国建研院考虑水泥品种、混凝土养护条件、环境作用等多种因素建立了钢筋锈蚀的一般规律[20]。

[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等人根据工程调查结果,给出了一般室内环境钢筋锈蚀开始时间的确定方法;利用腐蚀电化学原理建立了一般室内环境中钢筋锈蚀量的预测模型[21]。

关于混凝土和锈蚀后钢筋经时变化的力学性能,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

文献[22,23]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混凝土长期曝露试验和经年建筑物实测结果基础上,模拟给出了一般大气环境下和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模拟,考虑坑蚀提出了钢筋锈蚀后伸长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24]。试验证明,锈蚀后钢筋的伸长率与局部剩余面积比成指数关系,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则与局部重量(或断处面积)之比成线性关系,但仅适于截面锈蚀率小于5%的情形。

中国建研院结构所利用快速试验方法研究了Υ12和Υ钢筋的力学性能,并分别给出了大气条件下极限延伸率和极限抗拉强度与截面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20],适于截面锈蚀率小于10%的情形。

文献[25]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锈蚀钢筋的试验结果,给出了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截面锈蚀率达60%仍可适用。文献推荐了考虑应力集中影响对结构进行鉴定时的公式。5.1.3冻融破坏研究

对于混凝土冻融破坏的研究,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Powers等人从混凝土的亚微观入手,分析孔隙水对孔壁的作用,提出了静水压假说和渗透压假说,前苏联学者从力学概念出发,提出了现象学观点[30]。清华大学土木系基于静水压假说,利用损伤力学的方法,给出了预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疲劳损伤模型

[31]

[26,27]

[28,29]

好地联系了亚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并得到了满意的计算结果。5.2 结构耐久性研究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国外研究得较少,国内也刚刚开始。研究结构耐久性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新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已建结构的耐久性评估问题;同时,对于不同耐久性等级的混凝土结构,给出不同的构造措施,在保证结构可靠、耐久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最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包括对结构的耐久性评定和寿命预测两个层次。

5.2.1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有关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从已取得的成果来看,主要包括基于构件耐久性损伤加权的耐久性评定、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耐久性评定和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评定三类。

文献[32]推荐了一种结构耐久性综合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耐久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构件的耐久性检测,确定其耐久性损伤指标,从而对整个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

清华大学王晓刚、王娴明提出用于混凝土耐久性评判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充分反映了各因素关联性、随机性强的特点,结果较为可信。

日本清水株氏会社研究所给出了一种对建筑物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三次调查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33]。这种方法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调查评价方法系统、可行,在日本已被广泛采用。5.2.2结构构件寿命预测

目前对结构构件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多,常见的理论有碳化寿命理论、开裂寿命理论、承载力寿命理论和经济寿命理论。

《钢铁工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YB219-89)采用承载力寿命理论,以一半主筋破坏为丧失承载力标志,给出了构件剩余寿命的计算公式[34]。

[18]

。这一模型考虑了

亚微观层次上冻融的破坏机理,并将这种破坏作用反映在混凝土的宏观力学行为上,较

文献[35]对于大气中的CO2导致混凝土碳化并引起钢筋锈蚀的情形,假设碳化深度和钢筋保护层的波动规律均服从正态分布,室外钢筋在碳化范围扩展到自身表面,室内钢筋在碳化范围深达20mm厚的保护层时,开始发生腐蚀,建立了钢筋腐蚀率d与龄期t的关系,得到构件剩余寿命的预测模型。

日本工学博士林永繁研究了由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并以钢筋表面混凝土出现裂缝作为失效准则[36]。通过试验,得到混凝土纵向开裂的钢筋锈蚀量为Qcr和钢筋锈蚀速度q,并以二者的比值作为构件的寿命。

清华大学赵宏延、王娴明采用抗力下降达到承载力极限和钢筋锈蚀混凝土胀裂两个准则预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寿命,并以二者的较小值作为构件的寿命。

清华大学肖从真、刘西拉以混凝土构件纵向开裂(截面损失率达5%)作为寿命的终点,引入数论模拟方法,结合方差缩减技术对构件进行寿命预测[2]。

R.N.Swamy,H.Hamada和J.C.Laiw基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服从Fick第二定律的假设,建立了预测含氯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寿命的数学模型[38]。

上海建材学院许丽萍、吴学礼等人给出了上述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

[39]

[37]

过程的结构系统的可靠度经时变化关系

[40]

结构抗力被视为Gaussian随机变量,而荷载被视为Gaussian随机过程。通过平均超越率积分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但此方法要求所建立的抗力衰减模型(文中采用指数模型与二次模型)是时间的连续函数,没有反映结构抗力由于维修或灾害引起的突变;而且要求系统在衰减过程中必须是高度可靠的。文献[41]建立了描述大地震发生时间记忆的半Markov过程模型,并结合钢筋锈蚀模型,提出了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区间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结构系统可靠度的分枝限界法以及安全性等级划分方法,建立了服役结构抗震维修决策的动态规划模型。文中采用钢筋锈蚀模型计算结构抗力衰减具有局限性;采用没有考虑以前地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没有给出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最优决策;动态规划模型只以技术经济效益最好为判则,没有考虑结构的使用功能转化的经济效益。

ZongweiTao,RossB.Corotis和J.HughEllis应用Markov决策过程和结构概率理论,建立了结构使用过程的概率基础模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比较系统地反映了结构使用的全过程,包括决策、成本和结构性能。文中没有给出结构抗力的衰减模型,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反映。6 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向

最优结构设计应为结构初始设计与全生命周期内经营维修决策的结合。设计者的任务在于如何平衡结构的费用、安全度与服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必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内的结构性能和维修决策模型。设计者必须面对两个挑战:如何建立结构未来的荷载、腐蚀和安全模型及如何刻划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动态过程;如何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优化决策模型(如Markov决策模型等),从而为设计人员进行

[42]

5.2.3结构寿命预测

近些年来,人们采用模糊法、概率法、网络法、动态分析法、生存分析理论等来预测结构构件的寿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结构寿命的预测才刚刚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考虑抗力衰减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上。这种方法将抗力作为时变随机变量,将荷载视为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实际情况。如果再引入结构的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来进行结构寿命预测,将是较为理想的研究方向。

H.Y.ChanandR.E.Melchers考虑结构抗力衰减给出了承受一个或多个随机荷载

全寿命周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根据决策过程得到结构的寿命,是今后耐久性研究的方向之一。

近几年来,关于钢筋混凝土在单因素作用下的强度衰减,人们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提出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衰减模型[43]。如何在单因素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因素作用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衰减模型,进而建立构件抗力衰减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二个方向。

对同类结构的寿命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此类结构寿命的概率统计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三个方向。

由构件抗力衰减模型推演得出构件的承载力衰减模型,进而得到结构的承载力衰减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四个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杨静.混凝土碳化机理及影响因素.混凝土,1995(6)2 肖从真.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研究及数论模拟方法:[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5

3 龚洛书,柳春圃.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防护修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 李清富,赵国藩,王恒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预评估.混凝土,1995(1)

5 Howtomaketoday'sconcretedurablefortomorrow.

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London.19856 邸小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综合调查报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调查组,1990.1

7 韩继云,蔡鲁生.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中国建研院结构所,1991.9

8 梁坦.建筑物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改造的发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4(3)

9 ACICommittee437.StrengthEvaluationofExisting

ConcreteBuildings.1991

10 李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概况与若干特点.建筑结构,1995(12)

11 蔡光汀.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和防腐措施探讨.混凝

土,1992(1)

12 NishiT.RILEM.Praque,1962

13 阿列克谢耶夫著,黄可信,吴兴祖等译.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腐蚀与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14 朱安民.混凝土碳化与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山东省建

筑科学研究院,1989

15 许丽萍,黄士元.预测混凝土中碳化的数学模型.上海

建材学院学报,1991,4(4)

16 邸小坛,周燕.混凝土碳化规律的研究.中国建研院结

构所,1994.1 

17 赵宏延.一般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预

测:[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3

18 王晓刚.一般大气条件下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耐

久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5

19 牛荻涛,陈亦奇,于澍.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模式与碳化

寿命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27(4)20 邸小坛,周燕.大气条件下钢筋锈蚀规律的研究.中国

建研院结构所,1994.1

21 牛荻涛,李峰,王庆霖.一般室内环境混凝土锈蚀开裂

前钢筋锈蚀量的估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6,28(2)

22 牛荻涛.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工

业建筑,1995(6)

23 牛荻涛.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27(1)

24 惠云玲.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变化初探.工业建筑,1992

(10)

25 张平生,卢梅,李晓燕.锈损钢筋的力学性能.工业建

筑,1995(9)26 PowersTC.

AWorkingHypothersisforFurther

StudiesofFrostResistanceofConcrete,Proceedings,AmericanConcreteInstitute,1945,41:245-27227 PowersTC.TheAirRequirementofFrost-Resis-tanceConcrete,ProceedingsofHighwayResearchBoard,1949,29:184~202

28 PowersTCandHelmuthRA.TheoryofVolume

ChangeinHardenedPortlandCementPasteDuringFreezing,

Proceedings,HighwayResearch

Board,

1953,32:285~297

29 PowersTC.FreezingEffectinConcrete,ACISP-47,

(下转第52页)

3 结束语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性系数J修正,改善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和缝宽度计算公式,使其应用更为合理,为充分发挥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奠定了基础。为冷轧带肋钢筋更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傅温主编.钢筋工程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图4 板的J-ftk/(ρte·σss)的关系×—冷轧带肋钢筋; 5—普通Ⅰ级钢筋  采用J的修正公式代回构件中重新计算挠度和平均裂缝宽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2、表3所列。

1994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标准规范汇编第二集.北京:中国标准出自版社,1992

(上接第6页) 

1975:1~11

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1 钢筋锈蚀与混凝土冻融破坏的预测模型年度研究报

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5.12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耐久性检测指南(讨论稿).1993.

6

33 日本清水株氏会社研究所.已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方

法和检验手册.1982.3

34 YB219-89钢铁工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

35 蒋之峰,何肇弘选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劣化诊断技术

规程及说明.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建筑技术情报研究室,1987

36 ShigeruMorinagu.PredictionofServiceLivesofRe-inforcedConcreteBuildingsBasedonRateofCorro-sionofReinforcingSteel,1986

37 王娴明,赵宏延.一般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

寿命预测.建筑结构学报,1996(3)

38 SwamyRN,HamadaH,LaiwJC.ACriticalEvalua-tionofChloridePenetrationintoConcreteinMarineEnvironment,InternationalSyposiumontheCorro-SHIMIZUCorporation,

30 谢依金AE等著,胡春芝等译.水泥混凝土的结构与性

sionandCorrosionProtectionofReinforcement,

ShielfildUviversity,ed.RNSwamy,1994

39 许丽萍,吴学礼,黄士元.含氯条件下混凝土使用寿命

预测.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4(12)

40 ChanHYandMelchersRE.Time-dependentRe-sistanceDeteriorationinProbabilisticStructuralSys-tems,CivilEngineering,1995,12:115~13241 陈朝辉,卢有杰,刘西拉.服役结构抗震维修决策.现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年度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土木系,1995.12

42 TaoZongwei,CorotisRossB,EllisJHugh.Reliabili-ty-basedStructuralDesignwithMarkovDecisionProcesses,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1995,121(6)

43 SomervilleGeorge.

ServiceLifePrediction-An

Overview,ConcreteInternational,1992(11)

44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45 HillerFSandLiebermanGJ.IntroductiontoOpera-tionResearch,McGraw-Hill,Inc.,NewYork,1986

46 HowardR.DynamicProgrammingandMarkovPro-cesses,TheMITPress,Cambridge,Mass,1960

·综述·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卢 木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00084)

  摘 要:  阐述了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动态,从材料、构件和结构三个层次总结归纳了国

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碳化  钢筋锈蚀  冻融  寿命预测

RECENTSTUDYANDRESEARCHDIRECTIONS

OFCONCRETEDURABILITY

LuMu

(Dept.ofCivilEngrg.,TsinghuaUniv. 100084)

Abstract: Presentedinthispaperisadiscriptionofthebackground,significanceandpresentdevelopmentof

concretedurabilitystudies.Recentaccomplishmentsaresummarizedonthreelevels-material,componentandstructure.Directionsoffutureresearcharealsoproposed.

: concretedurabilitycarbonationreinforcingsteelcorrosionfreeze-thawservicelifepredictionKeywords

预测,是当今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引 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这些构筑物大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设计方法除了传统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设计,还要考虑耐久性、经济性进行寿命设计。跨世纪的建筑不仅要求具有安全性、功能性,而且要求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到本世纪末,我国现有房屋将有50%进入老化阶段,也就是说将有23.4亿m2的建

[2]

筑面临耐久性问题。如何对这些建筑进行科学的耐久性、经济性评定以及剩余寿命的

[1]

如何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地考虑了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在役结构的维修决策和新建结构的寿命设计提供依据,已成为当今混凝土研究的迫切任务。

2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背景

所谓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在内部的或外部的,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保持自身工作能力的一种性

收稿日期: 1996-11-25

能[3]。或者说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抵抗外界环境或内部本身所产生的侵蚀破坏作用的能力。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1975年由于腐蚀引起的损失达700亿美元,1985年则达1680亿美元;目前,整个混凝土工程的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而今后每年用于维修或重建的费用预计将高达3000亿美元。美国1991年仅修复由于耐久性不足而损坏的桥梁就耗资910亿美元。英国每年用于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费用就达200亿英镑。而日本目前每年仅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即达400亿日元以上。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

我国现有建筑物的老化现象也是很严重的。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50亿m,其中约23亿m2需分期分批进行鉴定加固,近10亿m2急需维修加固才能使用[6,7]。1989年,建设部科技发展司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调查组对北京、西宁、贵阳和杭州的一些建筑物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建国初期的建筑均已达到必须大修的状态;现有大多数工业建筑不能满足安全、经济使用50年的要求,一般使用25~30年就需大修加固[6]。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美国学者用“五倍定律”形象地说明了耐久性的重要性,特别是设计对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设计时,对新建项目在钢筋防护方面每节省一美元,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多追加维修费5美元,顺筋开裂时多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则多追加维修费125美元。这一可怕的放大效应,使得各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3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

对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不仅可以揭示潜在危险,及2

[5]

[4]

时做出维修或拆除决策,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结构设计。通过对结构的耐久性预评估,修改设计方案,使所建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已有建筑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说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最主要的背景。世界发达国家在经过了大规模的新建之后,重点已转向对旧建筑的维修改造上。英国1978年用于投资改造的费用为1965年的3.76倍。瑞典建筑业的首要任务是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在我国,国情决定了基建投资不能一味追求新建项目,应将眼光转向危旧房屋的扩建、改建上。我国现有房屋20%~30%具有改造条件,改建比新建可以较快地收回投资[8]。

除了对已有建筑进行耐久性评定之外,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预评估和寿命设计,可以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对于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也有一定的意义。

4 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动态

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三四十年代,但最近十几年才受到广泛重视。美国ACI437委员会于1991年提出了“已有混凝土房屋抗力评估”的最新报告,提出了检测试验的详细方法和步骤[9]。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制定计划,研究了桥面板耐久性检测和钢筋锈蚀的防护问题。日本建设省从1980年就组织进行“建筑物耐久性提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并于1985年提交了研究成果概要报告,1986年开始陆续出版发行了《建筑物耐久性系列规程》。日本建筑学会(AIJ)1988年推出了《建筑物使用指南》,1992年又推出了《建筑物现状调查、诊断、维修指南》;同年,欧洲混凝土委员会颁布的《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反映了当今欧洲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水平。

有关混凝土耐久性国际会议已召开多次,反映了各国研究的最新成果。1987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学会(IABSE)在巴黎召开“混凝土的未来”国际会议;1988年在丹麦召开了“混凝土结构的重新评估”国际会议;1989年美国和葡萄牙都举办了有关结构耐久性的国际会议;1991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举行了第二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际学术会议;1993年IABSE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结构残余能力国际学术会议;由欧洲RILEM等公司发起的建筑材料与构件的耐久性国际会议

[10]

5.1材料耐久性研究

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成果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等方面,并考虑了大气、海洋、化学侵蚀等不同的工作环境对材料耐久性的影响。5.1.1混凝土碳化研究

一般认为,混凝土碳化是由于大气中的CO2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混凝土表面碱性降低[11]。在建立理论模型时,国内、国外大都假设:

(1)C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遵循Fick第一定律;

(2)CO2的浓度呈线性分布,锋面处浓度为0。

Meyer、Nishi、阿列克谢耶夫等都得到了混凝土碳化的理论公式,但其中的一些参数一般很难测定,工程上一般采用下述碳化模式:

X=K

t

  这一公式已为1990CEB-FIP模式规范所采用,式中碳化系数K体现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环境因素、养护方法等有关,对于其取值,Kishitani、山东建研所

[15]

[13]

[14][12,13]

,自1976年以来,每三年举行一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我国也

日益受到重视。1990年4月,建设部组织成立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至今已召开三届学术交流会。全国钢筋混凝土标准技术委员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组于1991年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也于1992年11月在济南成立。我国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已进入有组织的工作阶段。

建设部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专门设立课题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七五”攻关课题为“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使用年限”,包括结构的耐久性调查、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温湿度对碳化的影响等;“八五”攻关课题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包括拟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在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和评估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诸因素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综合影响以及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数据库等,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5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现状和评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分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构件的耐久性研究和结构耐久性研究三个层次,其中前两个层次已经研究得较为深入。

、上海建材学

[17,18]

院、中国建研院结构所、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等都各自提出了经验计算公式。5.1.2 钢筋锈蚀研究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国外这方面研究得比较早,且许多成果已被国内所引用。国内主要是在国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研究。因此,国内的成果基本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研究现状。

文献[2]基于O2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服从Fick第一定律的假设,利用Farady定律建立了大气环境中钢筋锈蚀模型[2],但公式需测定电量,工程应用比较困难。中国建研院考虑水泥品种、混凝土养护条件、环境作用等多种因素建立了钢筋锈蚀的一般规律[20]。

[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等人根据工程调查结果,给出了一般室内环境钢筋锈蚀开始时间的确定方法;利用腐蚀电化学原理建立了一般室内环境中钢筋锈蚀量的预测模型[21]。

关于混凝土和锈蚀后钢筋经时变化的力学性能,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

文献[22,23]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混凝土长期曝露试验和经年建筑物实测结果基础上,模拟给出了一般大气环境下和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模拟,考虑坑蚀提出了钢筋锈蚀后伸长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24]。试验证明,锈蚀后钢筋的伸长率与局部剩余面积比成指数关系,而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则与局部重量(或断处面积)之比成线性关系,但仅适于截面锈蚀率小于5%的情形。

中国建研院结构所利用快速试验方法研究了Υ12和Υ钢筋的力学性能,并分别给出了大气条件下极限延伸率和极限抗拉强度与截面损失率的线性关系式[20],适于截面锈蚀率小于10%的情形。

文献[25]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锈蚀钢筋的试验结果,给出了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截面锈蚀率达60%仍可适用。文献推荐了考虑应力集中影响对结构进行鉴定时的公式。5.1.3冻融破坏研究

对于混凝土冻融破坏的研究,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理论。Powers等人从混凝土的亚微观入手,分析孔隙水对孔壁的作用,提出了静水压假说和渗透压假说,前苏联学者从力学概念出发,提出了现象学观点[30]。清华大学土木系基于静水压假说,利用损伤力学的方法,给出了预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疲劳损伤模型

[31]

[26,27]

[28,29]

好地联系了亚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并得到了满意的计算结果。5.2 结构耐久性研究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国外研究得较少,国内也刚刚开始。研究结构耐久性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新建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已建结构的耐久性评估问题;同时,对于不同耐久性等级的混凝土结构,给出不同的构造措施,在保证结构可靠、耐久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最低。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包括对结构的耐久性评定和寿命预测两个层次。

5.2.1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有关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从已取得的成果来看,主要包括基于构件耐久性损伤加权的耐久性评定、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耐久性评定和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评定三类。

文献[32]推荐了一种结构耐久性综合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耐久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构件的耐久性检测,确定其耐久性损伤指标,从而对整个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

清华大学王晓刚、王娴明提出用于混凝土耐久性评判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充分反映了各因素关联性、随机性强的特点,结果较为可信。

日本清水株氏会社研究所给出了一种对建筑物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三次调查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33]。这种方法结构严密,条理清楚,调查评价方法系统、可行,在日本已被广泛采用。5.2.2结构构件寿命预测

目前对结构构件的寿命预测研究较多,常见的理论有碳化寿命理论、开裂寿命理论、承载力寿命理论和经济寿命理论。

《钢铁工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YB219-89)采用承载力寿命理论,以一半主筋破坏为丧失承载力标志,给出了构件剩余寿命的计算公式[34]。

[18]

。这一模型考虑了

亚微观层次上冻融的破坏机理,并将这种破坏作用反映在混凝土的宏观力学行为上,较

文献[35]对于大气中的CO2导致混凝土碳化并引起钢筋锈蚀的情形,假设碳化深度和钢筋保护层的波动规律均服从正态分布,室外钢筋在碳化范围扩展到自身表面,室内钢筋在碳化范围深达20mm厚的保护层时,开始发生腐蚀,建立了钢筋腐蚀率d与龄期t的关系,得到构件剩余寿命的预测模型。

日本工学博士林永繁研究了由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并以钢筋表面混凝土出现裂缝作为失效准则[36]。通过试验,得到混凝土纵向开裂的钢筋锈蚀量为Qcr和钢筋锈蚀速度q,并以二者的比值作为构件的寿命。

清华大学赵宏延、王娴明采用抗力下降达到承载力极限和钢筋锈蚀混凝土胀裂两个准则预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寿命,并以二者的较小值作为构件的寿命。

清华大学肖从真、刘西拉以混凝土构件纵向开裂(截面损失率达5%)作为寿命的终点,引入数论模拟方法,结合方差缩减技术对构件进行寿命预测[2]。

R.N.Swamy,H.Hamada和J.C.Laiw基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服从Fick第二定律的假设,建立了预测含氯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寿命的数学模型[38]。

上海建材学院许丽萍、吴学礼等人给出了上述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

[39]

[37]

过程的结构系统的可靠度经时变化关系

[40]

结构抗力被视为Gaussian随机变量,而荷载被视为Gaussian随机过程。通过平均超越率积分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但此方法要求所建立的抗力衰减模型(文中采用指数模型与二次模型)是时间的连续函数,没有反映结构抗力由于维修或灾害引起的突变;而且要求系统在衰减过程中必须是高度可靠的。文献[41]建立了描述大地震发生时间记忆的半Markov过程模型,并结合钢筋锈蚀模型,提出了结构在服役期间的区间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结构系统可靠度的分枝限界法以及安全性等级划分方法,建立了服役结构抗震维修决策的动态规划模型。文中采用钢筋锈蚀模型计算结构抗力衰减具有局限性;采用没有考虑以前地震对结构的累积损伤;没有给出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最优决策;动态规划模型只以技术经济效益最好为判则,没有考虑结构的使用功能转化的经济效益。

ZongweiTao,RossB.Corotis和J.HughEllis应用Markov决策过程和结构概率理论,建立了结构使用过程的概率基础模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比较系统地反映了结构使用的全过程,包括决策、成本和结构性能。文中没有给出结构抗力的衰减模型,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反映。6 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方向

最优结构设计应为结构初始设计与全生命周期内经营维修决策的结合。设计者的任务在于如何平衡结构的费用、安全度与服务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必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内的结构性能和维修决策模型。设计者必须面对两个挑战:如何建立结构未来的荷载、腐蚀和安全模型及如何刻划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动态过程;如何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全生命周期内的优化决策模型(如Markov决策模型等),从而为设计人员进行

[42]

5.2.3结构寿命预测

近些年来,人们采用模糊法、概率法、网络法、动态分析法、生存分析理论等来预测结构构件的寿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结构寿命的预测才刚刚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考虑抗力衰减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上。这种方法将抗力作为时变随机变量,将荷载视为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实际情况。如果再引入结构的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来进行结构寿命预测,将是较为理想的研究方向。

H.Y.ChanandR.E.Melchers考虑结构抗力衰减给出了承受一个或多个随机荷载

全寿命周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根据决策过程得到结构的寿命,是今后耐久性研究的方向之一。

近几年来,关于钢筋混凝土在单因素作用下的强度衰减,人们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提出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衰减模型[43]。如何在单因素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多因素作用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衰减模型,进而建立构件抗力衰减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二个方向。

对同类结构的寿命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此类结构寿命的概率统计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三个方向。

由构件抗力衰减模型推演得出构件的承载力衰减模型,进而得到结构的承载力衰减模型,是今后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第四个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杨静.混凝土碳化机理及影响因素.混凝土,1995(6)2 肖从真.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研究及数论模拟方法:[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5

3 龚洛书,柳春圃.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防护修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 李清富,赵国藩,王恒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预评估.混凝土,1995(1)

5 Howtomaketoday'sconcretedurablefortomorrow.

TheInstitutionofCivilEngineers.London.19856 邸小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综合调查报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调查组,1990.1

7 韩继云,蔡鲁生.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中国建研院结构所,1991.9

8 梁坦.建筑物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改造的发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4(3)

9 ACICommittee437.StrengthEvaluationofExisting

ConcreteBuildings.1991

10 李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概况与若干特点.建筑结构,1995(12)

11 蔡光汀.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和防腐措施探讨.混凝

土,1992(1)

12 NishiT.RILEM.Praque,1962

13 阿列克谢耶夫著,黄可信,吴兴祖等译.钢筋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腐蚀与保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14 朱安民.混凝土碳化与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山东省建

筑科学研究院,1989

15 许丽萍,黄士元.预测混凝土中碳化的数学模型.上海

建材学院学报,1991,4(4)

16 邸小坛,周燕.混凝土碳化规律的研究.中国建研院结

构所,1994.1 

17 赵宏延.一般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预

测:[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3

18 王晓刚.一般大气条件下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耐

久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5

19 牛荻涛,陈亦奇,于澍.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模式与碳化

寿命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27(4)20 邸小坛,周燕.大气条件下钢筋锈蚀规律的研究.中国

建研院结构所,1994.1

21 牛荻涛,李峰,王庆霖.一般室内环境混凝土锈蚀开裂

前钢筋锈蚀量的估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6,28(2)

22 牛荻涛.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工

业建筑,1995(6)

23 牛荻涛.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强度经时变化模型.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学报,1995,27(1)

24 惠云玲.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变化初探.工业建筑,1992

(10)

25 张平生,卢梅,李晓燕.锈损钢筋的力学性能.工业建

筑,1995(9)26 PowersTC.

AWorkingHypothersisforFurther

StudiesofFrostResistanceofConcrete,Proceedings,AmericanConcreteInstitute,1945,41:245-27227 PowersTC.TheAirRequirementofFrost-Resis-tanceConcrete,ProceedingsofHighwayResearchBoard,1949,29:184~202

28 PowersTCandHelmuthRA.TheoryofVolume

ChangeinHardenedPortlandCementPasteDuringFreezing,

Proceedings,HighwayResearch

Board,

1953,32:285~297

29 PowersTC.FreezingEffectinConcrete,ACISP-47,

(下转第52页)

3 结束语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性系数J修正,改善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和缝宽度计算公式,使其应用更为合理,为充分发挥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奠定了基础。为冷轧带肋钢筋更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傅温主编.钢筋工程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图4 板的J-ftk/(ρte·σss)的关系×—冷轧带肋钢筋; 5—普通Ⅰ级钢筋  采用J的修正公式代回构件中重新计算挠度和平均裂缝宽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2、表3所列。

1994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标准规范汇编第二集.北京:中国标准出自版社,1992

(上接第6页) 

1975:1~11

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1 钢筋锈蚀与混凝土冻融破坏的预测模型年度研究报

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95.12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耐久性检测指南(讨论稿).1993.

6

33 日本清水株氏会社研究所.已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方

法和检验手册.1982.3

34 YB219-89钢铁工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

35 蒋之峰,何肇弘选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劣化诊断技术

规程及说明.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建筑技术情报研究室,1987

36 ShigeruMorinagu.PredictionofServiceLivesofRe-inforcedConcreteBuildingsBasedonRateofCorro-sionofReinforcingSteel,1986

37 王娴明,赵宏延.一般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剩余

寿命预测.建筑结构学报,1996(3)

38 SwamyRN,HamadaH,LaiwJC.ACriticalEvalua-tionofChloridePenetrationintoConcreteinMarineEnvironment,InternationalSyposiumontheCorro-SHIMIZUCorporation,

30 谢依金AE等著,胡春芝等译.水泥混凝土的结构与性

sionandCorrosionProtectionofReinforcement,

ShielfildUviversity,ed.RNSwamy,1994

39 许丽萍,吴学礼,黄士元.含氯条件下混凝土使用寿命

预测.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4(12)

40 ChanHYandMelchersRE.Time-dependentRe-sistanceDeteriorationinProbabilisticStructuralSys-tems,CivilEngineering,1995,12:115~13241 陈朝辉,卢有杰,刘西拉.服役结构抗震维修决策.现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年度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土木系,1995.12

42 TaoZongwei,CorotisRossB,EllisJHugh.Reliabili-ty-basedStructuralDesignwithMarkovDecisionProcesses,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1995,121(6)

43 SomervilleGeorge.

ServiceLifePrediction-An

Overview,ConcreteInternational,1992(11)

44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45 HillerFSandLiebermanGJ.IntroductiontoOpera-tionResearch,McGraw-Hill,Inc.,NewYork,1986

46 HowardR.DynamicProgrammingandMarkovPro-cesses,TheMITPress,Cambridge,Mass,1960


相关内容

  • 钢渣混凝土研究现状分析_杨波
  • DOI:10.13612/j.cnki.cntp.2011.07.013 高新技术 2011NO .07 China New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钢渣混凝土研究现状分析 杨波 1 史林 2 (1.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 2.中辽国际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15) ...

  • 清水混凝土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 配合比设计方法综述
  • 0 前言 济南轨道交通工程是济南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基于"绿色工程.景观工程.耐久工程"的综合考虑,济南轨道交通工程拟建成全国首条全清水混凝土轨道交通工程. 清水混凝土工程自20世纪末以来, 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上海.南京.成都.武汉.郑州等各大城 ...

  •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 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① 活性行为和胶凝作用.粉煤灰的活性来源于它所含的玻璃体,他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C-S-H和C-A-H.水化硫铝酸钙,强化了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② 充填行为和致密作用.粉煤灰是高 ...

  • 建筑工程系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江苏大学成人教育 本科毕业论文 名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专业班级: 08土木工程(函授)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 10 月 13 日 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理.工学学科毕业设计总评分成绩表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答辩小组.评阅小组分别填写,不签字无效.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

  •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和桥梁使用年限要求越来越长,大型和高层结构物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越来越高,高强.高耐久性及满足各种设计和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脱颖而出并渐渐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本文通过高性能混凝土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广阔发展前 ...

  • 地下工程注浆材料与注浆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 综 述 文章编号:1009-9441(2007) 09-0013-03 地下工程注浆材料与注浆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12 □□殷金虎, 贺子奇 (1. 深圳市三鑫特种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2.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摘 要:论述了地下工程注浆材料 ...

  • 硫酸盐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硫酸盐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姓名: 学号: 内容摘要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一直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虽然已经有许多检测方法.评定标准和模型,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快速而真实的揭示混凝土硫酸侵蚀的机理.因此,对抗硫酸盐侵 ...

  • 国内外汽车试验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E嫠至圈I国内外汽车试验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汽车试验场的 现状与发展趋势 Stalus&DeveIOpmentTrendOfAutOmOlivePrOvingGrOundbOlhalHOme&Abroad 撰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李赞峰 回顾世界各国汽车试验场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

  •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论文
  •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专 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0年5月 摘 要: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结构,在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巳不再是强度不足而引起,而是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不够而引起的.因此对现有混凝土结构进行的耐久性检测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