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_祝建华

视点

教育发展研究2016.3

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

笮祝建华

摘要: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家庭中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的代际传递性,进而分析了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的代际传递性,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家庭教育提出通过促进贫困家庭父母教育发展、促进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代际收入流动及子女职业地位的影响。最后,

投资,提倡“上游干预”以及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等路径来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

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教育;人力资本投资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6.03.008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与贫困社区存在贫困在代际之间传承的现象,并从社会学的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演变提出贫困代际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这一概念,即贫困父母将其贫困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不

[1]

利因素传递给其子女的过程。一般认为,贫困代际

是长期贫困最具实质性的界定,它不但可以被看作是长期贫困的特征,还可以被看作是造成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也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农民以及未能中的社会分层与分化,部分普通工人、享受政策带来的财富的人依然贫穷,这类人被称之为“穷一代”,而他们的子女由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教育,参与社会竞争、获取社会财富的技能较为缺乏,导致其在成年期可能仍然无法摆脱贫穷,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穷二代”。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不断重复着其父辈的贫困生活,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断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悲剧,提示人们需要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在其父辈为了生存而长期外出务工的同时,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正不知不觉地继承了其父辈一贫如洗的家庭生活环境,长期缺乏关爱,缺乏必要的生存和生活设施,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生存状态下,这些儿童的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等都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词汇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身份标签的出现,更多意味着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可能性逐步加大。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

传递就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

[2]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贫困代际传递与长期

贫困(chronic poverty )密切相关。长期贫困研究除了延续传统发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外,贫困的持久性(duration of poverty )、动态性(dynamics of pover -ty )、多元性(multi-dimensional-ness )、代际传递性(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ITP )和严重性(severity of poverty )等方面的研究开始获得了广泛的重视。[3]在国际上,贫困的代际传递一般看成

祝建华/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23)

-36-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更加注重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扶助,通过寄宿学习、家庭寄养、社会托养、免费职业教育等,改善其成长环境,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这是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贫困代际传递”这一概念,说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被认为是贫困治理的关键之一,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对儿童贫困的关注,尤其是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投资,包括各类能够增强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帮助贫困家庭的儿童去除父资本、

辈的影响,恢复正常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儿童贫困也不仅仅是因家庭经济困窘而不能享有适当的物质生活,同时还包括人力资本发展机会的匮乏、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的贫乏、表达自己要求和希望的权利缺乏,以及参与权利的缺失等。尤其是贫困家庭儿童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的缺乏,导致后期社会竞争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讲,在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贫困代际传众多因素中,教育成为核心的要素之一。递不仅与教育资源的获取缺乏有关,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更是需要弥补和修复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那么教育在贫困代际传递中究竟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要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又如何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恢复和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本文将从家庭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父母的教育状况、家庭的教育投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父母教育与贫困代际传递

(一)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发展的代际传递性在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很多研究都显示,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的相关程度较高。例如,在美国,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其在校子女的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率达到26%。[4]英国的Mare R D 和Maralani V 通过研究发现,父母和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Janet Currie and Enrico Moretti 通过考查出生于1929年到1978年的德国公民的教育成就发现,父母的教育背

[5]景对其子女的教育成就的影响非常显著。Anthony

及最终的教育成就。[6]梅尔(Mayer, S. E. )通过收入动态面板数据(PSID )对美国儿童与青年的分析发现父母收入的倍增能够减少高中阶段的辍学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能够提高男性工资收入水平。[7]这些都是国外有关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发展代际传递性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城市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父辈就业状况、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教育期望等诸多因素都深深地影响着目前青少年的受教育状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低保家庭青少年受教况。

育机会受阻,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三方面存在缺失或不足。父辈受教育水平不足对子女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低保家庭青少年缺乏择校机会,这主要是由于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大部分家庭收入低,无法为子女择校提供足够的经济条件。其次,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父辈在对子女课业进行辅导的时候,直接表现为辅导能力不足,无法给子女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再次,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父辈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一般而言,较高教育程度的家长,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与低教育程度的家长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直接导致子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最后,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会影响子女培养兴趣特长的机会。低教育程度的父母一般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薪酬低、可替代性强的职业,繁重的经济压力使得这些家长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子女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自身受教育有限,文化程度不高,为维持生存与发展,只得远赴他乡打工。这些留在农村的子女,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其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甚至更多的儿童过早辍学,继承了其父辈低教育程度的特征,长大以后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着与其父辈相类似的职业,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传贫困的现状依旧无法改变。

递给子女的不仅是生理特征,各种社会特征如教育成就、社会地位等也存在代际传递的现象。从资本视角看,这种传递不仅是父母通过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实现的文化再生产过程,它已经成为一个将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升学、教育机会的过程。因此,贫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子女接受

-37-

Atkinson 等人通过对20个国家的研究指出,父亲的受教育状况显著影响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

教育的状况,其子女的教育发展存在代际传递性。

(二)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的代际传递性分析父母教育对子女教育及后期成就的影响,实际上是考察教育中的代际传递性,这正是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维度。教育通过代际传递效应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的认知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还会导致职业代际传递和收入代际传递。

上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布劳-邓肯模型”是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一个可以量化分析的框架。“布劳-邓肯模型”反映了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对其子女长大后取得的社会地位影响的程度。按这一模型分析,如果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对子女长大后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较大,说明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而言,一个人的社会出身,如果以父辈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为指标,

[8]可解释约20%儿子的职业地位的变异量。该模型认

具有明显的传递性,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就业状态也存在显著关系,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实现就业的可能性与其自身受教育水

[11]

平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正如前面所述,

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子女的教育水平,进而影响了子女的劳动力市场选择,在就业过程中所获取的职业类型、职业地位高低,与其父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代际传递性。改革开放后,制度因素(户籍制、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等)依然是造成贫困“教育壁代际传递的原因之一,但非制度因素之一的垒”的作用正在逐步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贫困家庭的父母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状况较差,无法获取较高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恶劣,一定程度上使贫困家庭的子辈群体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上同样处于劣势地位,而这种劣势地位的累积使贫困由父辈传递到子辈。因此,如何通过多种途径破解贫困家庭中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之间的代际传递性,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投资与贫困代际传递(一)家庭教育投资与代际收入流动

我们这里理解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父母创造条件让子女参加各种学校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父母对子女的培养等,都属于教育的范畴。人力资本一直以来在就业和职业地位获得中扮演重要角色,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和健康的投资最终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回报。一方面,个人对教育、培训等的投资会提高其自身能力和素质,使之成为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劳动者,因此,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将得到更高的收入回报。另一反面,人力资本还具有资源配置能力,它可提高个人对各种信息和机会的分析判断能力,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因此,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更可能把握机会,获取较高的收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12]

影响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投

为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中代际之间垂直流动率及流动机制的问题。在一个社会流动率较高的“开放社会”中,个人有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穷人及其子女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摆脱贫困,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如果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层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收入等主要是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决定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封闭性社会(或称为传统社会);在一个流动率较低的“封闭社会”,个人的地位、收入等变动较为困难,穷人及其后代陷入“贫困陷阱”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9]

换句话说,如果子女的职业状况、收入状况以及与

之相关联的社会地位受到父母的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的影响较大,则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日益严

“穷二代”“富二代”、重,社会分割的趋势较为明显。

现象凸显。父辈的教育状况、社会地位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的职业发展及社会地位的影响日益加大,代际传递性日益明显。

在中国的城乡低保家庭中,青年、中年贫困人口与其父母的文化程度有着很高的相对同质性。贫困人口父母的文化教育层次越低,彼此贫困状况的同质性也越强,并且贫困人口与其父母的职业同质性高达86%。[10]贫困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的受教育水平-38-

资,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成人后的收入水平。但是,家庭教育投资除了受到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取向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教育与体制等,也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也就是通过政策因素来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获得,从而影响代际收入的流动。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有着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能力较强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

[13]学生的代际收入流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

靠政策资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教育不仅仅是靠国家、支持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家庭内部资源的支持。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利益获

[15]

得原则,即“谁受益、谁付款”;二是能力支付原则,

即考虑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差异,它明确了个人教育投资的原则、比例及获得资助的方式,给贫困家庭接受国家资金扶助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家庭教育投资往往被看成是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必尤其是投资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早期,要手段之一。

通过一系列类似于儿童日间照料计划、家庭补贴制度等,通过有条件的转移支付,使得这些家庭能够在获取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保证子女完成最基本的初等和中等教育。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在研究美国职业流动时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人的先赋因素即与个人出生背景有关的因素,如父母经济地位等,对于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后致性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主要的后致性因素,对于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经验研究也都证明人力资本是决定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6]实际上这个结论只是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后天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话,其后期的职业地位一般相对而言会更高,其避免或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就更大。但这种分析我们认为是摒除了一些客观社会因素以后的一种单纯的理论探讨,现实情况可能复杂得多。因为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的来自父母的供给,尤其是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更是如此,因为这个时期的子女并没有能力来获取经济、社会资源,增加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经济地位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大小,经济地位高的父母更有能力对子女进行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获取更好的职业地位。相反,如果父母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或者其家庭较为贫困,其父母在应对贫困风险时并没有采取针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行动,那么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很有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较好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导致最后的职业地位较低。正如布迪厄所言,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由于生存压力而辍学,放弃了家庭教育投资

-39-

和各类机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家庭保障基本的教育投资,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后期参与社会竞争中拥有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从而能够获取较高的收入,改善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家庭教育投资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的父辈如果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其收入水平一般会较高,在面对各种风险冲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其保障或增加子女教育投资的可能性会比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要大很多。这些家庭能够保障子女教育发展的权利,使得子女在后期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与其父辈一样获取较高的收入。反之,如果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也无法促进家庭的教育投资,子女无法获取较高质量的教育,子女获取较高收入的能力受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只能外出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获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的子女或者留守在贫困的农村,或者跟随父母在城市中漂泊,大多数都无法接受较好的教育。这些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很多人继承了其父辈的职业与生活状况,成为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获取的收入同他们的父辈一样也是极其微薄,成为社会中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周而复始,代际收入流动的代际传递性较为明显地体现于此。

(二)家庭教育投资与子女职业地位

国外家庭教育投资方面的理论主要有三个: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产品属性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的成本收益,指出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

[14]

资行为,这就给贫困家庭通过教育来实现阶层流动

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产品属性理论则明确了各个主体的教育投资范围和责任,确立了家庭在教育投

的机会,即使部分家境贫寒子女中的优秀分子可以通过艰苦努力以“幸存者”的身份从高中升入大学,但他们却更多被“放逐”到“二流学校”或“二流专业”从而成为一种“延迟淘汰”。待毕业走向就业之时,学生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及其学校和专业的等级体系及地位,决定了他在经济社会等级中的地位,包括其所形成的阶级惯习以及所能掌握的文化和社会资本都比较弱,也就是说,在劳动力市场上,其职业状况、职业地位并不尽人意。

在我国农村地区,很多贫困家庭存在着教育投资不足、教育投资负担重以及教育投资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在一些贫困地区,外出打工或者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成为人们提高家庭收入、摆脱经济贫困的主要选择,一些家庭的父母甚至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就开始盘算他们的谋生出路。并且随着教育投入成本的提高以及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及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尴尬,“读书无用论”风气由此盛行,许多未完成学业或刚刚初中毕业的学龄段青少年,没有经过任何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就开始打工生涯,从事劳技术含量低的低薪工作,虽然短期能够获动强度大、

取维持基本生产需要的收入,但长远来看,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最终导致这些孩子成年以后缺乏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继承了其父辈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落后、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可替代性强的劳动力市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取较高职业地位,获取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缺失,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四、促进教育发展与投资,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应该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决定恢复力的结构性与个体性特征的培育上,以帮助和保护穷人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和免遭贫困的冲击,提倡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等渠道,恢复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贫困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同时有必要考虑一项减贫行动能否最好地满足受助者个人的利益。即使是同一个受助者,可能在其儿童时期不能获得最大利益,但在其未来(成人时期)可能给其子女会带来最大的利益。提倡家庭采取长远持久的行动,例如改善儿童营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使得儿童在后期的社会竞争中能够处于较为优势的地-40-

位,从而避免陷入贫困或继承上一代的贫困因素。此外,综合性的反贫困措施可以避免在某一方面通过提供服务等方式支持了贫困家庭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例如,如果贫困家庭不得不为维持生活必需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而支付高昂的费用,从而无力或忽略了子女的教育。[17]这实际上是提示政策设计者,在高风险社会中贫困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有可能会为了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而采取不适当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家庭后期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的后果,尤其是对下一代而言,短期专注于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满足,可能会忽略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因此,促进贫困家庭父母教育发展,加强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提倡“上游干预”以及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行动成为可选的路径之一。

(一)促进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发展

正如前文论述,父母教育与子女的教育发展及职业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代际传递性,而且这种代际传递性具有较强的社会结构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对贫困家庭而言,我们要做的是如果避免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的不利因素的传递,即如何避免由于父母教育发展状况的影响,导致贫困在代际之间形成传递。通过教育培训,促进父母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可选路径。可以通过投资于贫困家庭中的父母来间接投资于其子女,帮助贫困家庭父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返劳动力市场,给贫困家庭父母提供良好的育儿观念与方法,帮助这些父母在面临社会风险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行动。例如,可以在一些社区成立日间照料中心,让年轻的父母在其生命周期的黄金时期,能够腾出时间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够获取与积累整个家庭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本。

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父母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这些计划进一步增进父母养育子女的责任心,提高养育子女的各项能力。让父母尊重子女的权利,保障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当父母分开或者离婚的时候,对这些父母的教育培训,实际上能够起到对其子女提供社会与经济保护的作用。此外,母亲的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子女的初等或中等教育的完成,这在很多国家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即使母亲只是有着最基本的初等教育,也

会对其子女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能够为父母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那些设计良好、面向年轻母亲的文化课程,对这些母亲及其子女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收益,能够提高她们照顾儿童的能力,增强与儿童的互动,促进社会融合。而且这种收益对整个家庭的未来都有着持续的好处。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风险家庭,例如遭受社会排斥风险的家庭,通过支持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帮忙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习得新的技能和与时俱进的更新观念,使得他们在遭遇社会风险冲击的同时,依然能够继续投资于子女教育,从而保障子女的教育发展,从而影响子女的未来的职业状况。

低质量的、不足的学校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年轻人来讲,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妨碍他们获促进贫取较好的工作,不利于他们摆脱贫困。因此,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不仅能够让贫困家庭的父母习得一技之长,掌握获取更多收入的技能;同时还能够促使这些家庭在经济能力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保障子女良好的学校教育,使得这些贫困家庭中的年轻成员的教育发展得以保障,能够有潜力获取较高收入的工作以摆脱贫困,增强人力资本,打破代际收入流动的循环。保障父母的教育发展同时也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发展,这正是教育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中核心功能的体现之一。

(二)促进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以教育、健康为主要指标的人力资本匮乏,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弱势人群陷入持久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18]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并提高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换言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有利于消除贫困,而且能够为处于社会下层的年轻人提供相对

[19]公平的机会。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在个人

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前三者又被称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能否接受基础教育以及获得何种质量的基础教育,都将影响受教育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够接受基础教育则意味着其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它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而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较高,则意味着其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一些底层人口甚至可能因此而跨入精英阶层,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一些国家实施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CCT )”项目对儿童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这种方案是指必须采取某种行为,如改善健康、接受教育或者改善营养水平等作为受益者能够获得现金补贴的前提条件,减少贫困家庭的支出,促进其家庭成员人力资本提高的一种社会保护方式。[20]我们可以参考这种项目的设计,要求贫困家庭的父母对下一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来降低家庭在未来堕入贫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要保障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能够投资于自己孩子的人力资本,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一般将现金转移支付支付给贫困家庭,但条件是这些家庭要履行预先的约定,投资自己孩子的人力资本,尤其是保障家庭中子女的基础教育得以顺利完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现金补贴、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贫困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得贫困家庭子女在后期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能够拥有获取一定资本的能力,与其父辈相比,重建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获取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增强家庭中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儿童的成长,贫困家庭将来的生活状况可能呈现两种结果:一种是继续贫困,不仅贫困家庭的父母继续贫困,其子女继承了父辈的贫困状况也陷入贫困;另一种结果就是摆脱贫困,贫困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都消除社会排斥风险,过上正常的主流生活,或者至少贫困家庭中的子女不再重复父辈的贫困状况而过上正常的生活。而这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让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有良好的健康与营养,有良好的学校教育,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有广泛的社会参与,积累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本。当然,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直接补贴的形式作用于贫困家庭儿童自

-41-

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善能源和耕地,而是穷人福利的关键性因素不是空间、

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可见,教育应当成为改变贫困家庭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改变贫困家庭后代的受教育状况,进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位置、获得较好的社会生活机会,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可以分为学前教育、

身,帮助他们完成正常的基础教育,甚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身体,帮助他们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仅是针对贫困家庭中子女的教育投资,还包括为了促进家庭中父母自身的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各种举措,促进贫困家庭成员,包括父母与子女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教育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中的核心作用。

(三)提倡对贫困家庭的“上游干预”

对贫困家庭而言,一些关键的生命事件对其家庭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很多关键生命事件正是导致这些家庭贫困以及出现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之一。这就提醒政策设计者要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贫困家庭中所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些关键生命事件进行提前干预,抓住核心的节点,增强贫困家庭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我国现行针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保制度是基础。但是现行低保制度是被动的应急型社会救助制度。这种制度关注于对贫困后果的事后补救,关注的是对贫困的“下游干预”,当贫困者陷入极端赤贫、生存难以为继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制度的成本高、效率低。而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消除贫困不仅代价高昂,也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因而只有预防贫困才能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21]因此,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设计中,应该提倡贫困的“上游干预”,在上游消除贫困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切断贫困产生的链条。应该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贫困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预防贫困的发生,减少个体面临的贫困风险,防患于未然,将干预时机提前,形成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保护。我们认为,现行城(Oportu -乡低保制度可以参照墨西哥的“机会”nidades )项目的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上游干预”的实践。其依据就是贫困家庭不能进行足够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因此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根据该方案的设想,贫困家庭都意识到投资于孩子身上的好处,但是付不起上学的货币与机会成本(即如果他们的孩子不上学而参加工作能够赚取的收入与价值)。由于贫困家庭需要这笔钱应付当前的生活,因此他们早早让孩子辍学,参加工作。因此这个-42-

方案就是提供给父母相应的收入,换取他们送孩子去上学。该计划为参与的村庄提供教育资助、营养品,普及卫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并通过银行转帐向当地母亲提供现金购买食品。这个方案的重点在于帮助城市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这些家庭的教育、保健、营养以及儿童成长,并长期改善他们未来的经济状况,减少贫困。所以,城乡低保制度也可以这样进行设计,让有处于婴幼儿和学龄期子女的贫困家庭领取城乡低保救助的前提设定为保障其子女基本的营养、教育,帮助这些家庭实施“上游干预”,在早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此外,很多事实证明,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获取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缺失。这种能力缺失与贫困家庭成员在儿童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儿童时期甚至是在母亲的孕期,如果母亲或儿童缺乏足够的营养,缺乏足够的健康照顾,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都有可能导致儿童自身的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校教育的完成,这些其实都是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在儿童时期进行“上游干预”,将会起到有效的恢复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作用,从而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最后,这种“上游干预”不仅仅对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效,而且会惠及家庭中的父母,最终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与发展。家庭生育行为一般开始于父母生活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能够有较好的职业流动的机会,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收入,从而增加社会资本,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家庭父母的后顾之忧,使得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但父母依然要为孩子支出一大笔开支,不管是贫困家庭还是一般家庭都是如此。这种投资是长期的,短时间也是得不到回报的,在高风险的社会环境中,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可能迫于生存的现实压力而做出让孩子辍学务工的选择。所以,全额的奖学金、免费的早餐与午餐、免费的学习用品,都可能会对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学校教育提供巨大帮助,降低贫困家庭子女辍学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完成中学阶段的教育。

(四)帮助贫困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全球化、高风险、高科技的社会特征增加了城市

生活的不确定性。CPI 持续高位运行,房价居高不下,老龄化进程加快,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这些形成巨大风险冲击,并同时削弱了城市居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部分家庭随时会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高风险社会中的贫困家庭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遭受的风险冲击是导致其贫困的外在力量;这些家庭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其生存与生活的家庭、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构成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要素。在能力贫困家庭代一定的前提下,采取何种行动也很关键。际传递的后果来源于对其风险、抵御风险能力及行动的综合分析。换言之,贫困代际传递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这个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及各种资源,同时还取决于这个家庭在面临社会风险时所采取的行动。

无论是贫困家庭中的父母还是子女的教育发展,以及整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都是行动策略的体现。也就是这些家庭在面临社会风险冲击时所采保取的促进父母自身教育发展、促进家庭教育投资,障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行动。一些贫困家庭在面临物价上涨、金融危机等社会风险的时候,往往为应付生存的压力,采取让子女辍学的行动,让子女辍学参加工作以弥补家庭生存的经济压力。这种行动从长远来看,是以牺牲子女的人力资本发展为代价的,最终会导致子女成年以后社会竞争力不足,生活状况堪忧,继承了父辈的与贫困相关的各种不利因素,贫困代际传递由此发生。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措施,一方面增强贫困家庭的社会风险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其在面临社会风险时采取合理的家庭决策与行动,尤其是保障保障子女的正常学校教育和健康营养与医疗,避免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

基于此,对贫困家庭中正在上小学或中学的年减免学费、提供轻成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学校午餐等方式,来帮助这些贫困家庭中的年轻成员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年轻人的学校教育与技能教育。另外,除了家庭之外的其他主体,例如社区,可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促进儿童的社区参与。国家可以通过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对贫困家庭应对贫困和社会风险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干预,保护这些家庭中的儿童和孕妇,这些家庭中的儿童和孕妇越早得到营养和健康的干预,对孩子身

体与行为的发展越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面对急剧增加的社会风险,每个家庭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动,而这些行动自身,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些家庭自我选择的结果,相反,是这些家庭面对社会风险冲击时无能为力感的直观表现,是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换言之,在社会风险冲击面前,很多家庭没得选择。因此,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这些家庭的选择机会,从而保证其采取的应对风险的行动能够给这个家庭带来最大化和最长远的收益。为此,可以通过实施一些早期儿童保育与发展项目,对孩子进行较好的照顾,从而能够让贫困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能够腾出时间来有机会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工作参与的机会,增加工作经历,增加收入。而他们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健康照顾,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对其未来的成长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对贫困家庭中已经上小学或初中的子女而言,因为有了这些项目,他们可以不用牺牲学习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子女的教育上。[22]所有的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父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正常的社会参与,降低社会排斥的风险。同样的,子女能够避免辍学的风险,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增强其后期发展的人力资本。

总体而言,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状况与子女的教育发展存在代际传递性,与子女的职业状况也存在代际传递性。而从整个家庭来看,整个家庭的教育投资,无论是针对父母的还是针对子女的,尤其是一些针对儿童的教育投资,影响到代际收入流动,影响到子女职业地位的获取。因此,为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从人力资本投资或者说从促进家庭教育投资的角度而言,尤其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加强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采取“上游干预”的措施,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多渠道、多维度地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尤其是针对儿童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的风险应对行动,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

本文系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及其消减研究”(12CSH094)和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术特区计划项目“贫困脆弱的部分成果。性及其消减: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

(责任编辑翁伟斌)

-43-

注释

①在孙立平等学者的研究中多次提到中国当前社会的阶层固化、社会分割等现象。参考文献

[1][22]RichardoMor án.Early childhood Investment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M]//RichardoMor án (ed. )Escaping the Poverty Trap :Investing in Children in Latin America.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1-4,39-45. 2006,(2). [2]李晓明.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3]梁怡. 代际传递概念,剖析长期贫困症结[N].上海证券报,2007-03-26.

[4]AndersBj?rklund ,et al. Brother Correlations in Earnings in Denmark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2,15(4):757-772.

[5]JanetCurrie and Enrico Moretti.Mother's Education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Capital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2003,118(4):1495-1532. Economics ,

[6]AnthonyAtkinson ,C.G. Trinder and A.K. Maynard. Evidence o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Britain[J].Economics Letters ,1978,1:383-388.

[7]Mayer,S. E. ,What Money Can't Buy :Family Income 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8]PeterM. Blau and Otis D. Duncan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M].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6内涵与界定[N].人民日报,2004-03-16. [9]郭晓君. 文化贫困:

[10]尹海洁、关士续. 城市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的代际比较[J].统计研究,2004,(8). 李放. 贫困代际间传递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 [11]谢勇、

[12]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

[13]BeckerGS ,Tomes N. 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 [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86,4:1-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66-75. [14]殷红霞.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咸阳:

[15]戚业国. 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理论[J].江苏高教,1998,(6). [16]赵延东. 人力资本、再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J].中国人口科学,2003,(5).

[17]Moore,K. Supporting Children in Their Working Lives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12(4):531-548.

王梦奎主编. 反贫困与中国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21. [18]卢迈. 儿童早期发展与反贫困[A].见:

[19]郭丛斌. 教育与代际流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

[20]Hoddinott,John ,Lucy Bassett.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s and Nutrition in Latin America :Assessment of Impacts and Strategies 6. for Improvement[M].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10:[21]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的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The Educational Factor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Zhu Jianhua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Abstract: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s for years, most of which recogniz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n it analyz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On this basis, further analysis includ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impact of family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and children's Occup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d some measurements for the allevi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which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parents in underprivileged families, promoting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xecuting the "upstream intervention" and helping families to take reasonable action to cope with social risk.

Key words: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44-

视点

教育发展研究2016.3

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分析

笮祝建华

摘要: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而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家庭中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的代际传递性,进而分析了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的代际传递性,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家庭教育提出通过促进贫困家庭父母教育发展、促进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代际收入流动及子女职业地位的影响。最后,

投资,提倡“上游干预”以及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等路径来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

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教育;人力资本投资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6.03.008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与贫困社区存在贫困在代际之间传承的现象,并从社会学的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演变提出贫困代际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这一概念,即贫困父母将其贫困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不

[1]

利因素传递给其子女的过程。一般认为,贫困代际

是长期贫困最具实质性的界定,它不但可以被看作是长期贫困的特征,还可以被看作是造成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也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农民以及未能中的社会分层与分化,部分普通工人、享受政策带来的财富的人依然贫穷,这类人被称之为“穷一代”,而他们的子女由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教育,参与社会竞争、获取社会财富的技能较为缺乏,导致其在成年期可能仍然无法摆脱贫穷,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穷二代”。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不断重复着其父辈的贫困生活,尤其是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不断出现的留守儿童的悲剧,提示人们需要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在其父辈为了生存而长期外出务工的同时,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正不知不觉地继承了其父辈一贫如洗的家庭生活环境,长期缺乏关爱,缺乏必要的生存和生活设施,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生存状态下,这些儿童的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等都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这类词汇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身份标签的出现,更多意味着贫困的恶性循环的可能性逐步加大。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

传递就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

[2]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贫困代际传递与长期

贫困(chronic poverty )密切相关。长期贫困研究除了延续传统发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外,贫困的持久性(duration of poverty )、动态性(dynamics of pover -ty )、多元性(multi-dimensional-ness )、代际传递性(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ITP )和严重性(severity of poverty )等方面的研究开始获得了广泛的重视。[3]在国际上,贫困的代际传递一般看成

祝建华/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23)

-36-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更加注重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扶助,通过寄宿学习、家庭寄养、社会托养、免费职业教育等,改善其成长环境,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这是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贫困代际传递”这一概念,说明“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贫困代际传递研究被认为是贫困治理的关键之一,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对儿童贫困的关注,尤其是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投资,包括各类能够增强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帮助贫困家庭的儿童去除父资本、

辈的影响,恢复正常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儿童贫困也不仅仅是因家庭经济困窘而不能享有适当的物质生活,同时还包括人力资本发展机会的匮乏、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的贫乏、表达自己要求和希望的权利缺乏,以及参与权利的缺失等。尤其是贫困家庭儿童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的缺乏,导致后期社会竞争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讲,在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贫困代际传众多因素中,教育成为核心的要素之一。递不仅与教育资源的获取缺乏有关,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更是需要弥补和修复教育的功能与作用。那么教育在贫困代际传递中究竟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要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又如何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来恢复和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本文将从家庭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父母的教育状况、家庭的教育投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父母教育与贫困代际传递

(一)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发展的代际传递性在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很多研究都显示,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的相关程度较高。例如,在美国,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其在校子女的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率达到26%。[4]英国的Mare R D 和Maralani V 通过研究发现,父母和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Janet Currie and Enrico Moretti 通过考查出生于1929年到1978年的德国公民的教育成就发现,父母的教育背

[5]景对其子女的教育成就的影响非常显著。Anthony

及最终的教育成就。[6]梅尔(Mayer, S. E. )通过收入动态面板数据(PSID )对美国儿童与青年的分析发现父母收入的倍增能够减少高中阶段的辍学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能够提高男性工资收入水平。[7]这些都是国外有关父母教育与子女教育发展代际传递性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城市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父辈就业状况、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教育期望等诸多因素都深深地影响着目前青少年的受教育状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低保家庭青少年受教况。

育机会受阻,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三方面存在缺失或不足。父辈受教育水平不足对子女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低保家庭青少年缺乏择校机会,这主要是由于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大部分家庭收入低,无法为子女择校提供足够的经济条件。其次,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导致父辈在对子女课业进行辅导的时候,直接表现为辅导能力不足,无法给子女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再次,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父辈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一般而言,较高教育程度的家长,其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与低教育程度的家长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直接导致子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最后,父辈受教育程度不足,会影响子女培养兴趣特长的机会。低教育程度的父母一般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薪酬低、可替代性强的职业,繁重的经济压力使得这些家长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子女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子女的教育发展。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自身受教育有限,文化程度不高,为维持生存与发展,只得远赴他乡打工。这些留在农村的子女,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其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甚至更多的儿童过早辍学,继承了其父辈低教育程度的特征,长大以后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着与其父辈相类似的职业,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传贫困的现状依旧无法改变。

递给子女的不仅是生理特征,各种社会特征如教育成就、社会地位等也存在代际传递的现象。从资本视角看,这种传递不仅是父母通过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实现的文化再生产过程,它已经成为一个将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升学、教育机会的过程。因此,贫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子女接受

-37-

Atkinson 等人通过对20个国家的研究指出,父亲的受教育状况显著影响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

教育的状况,其子女的教育发展存在代际传递性。

(二)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的代际传递性分析父母教育对子女教育及后期成就的影响,实际上是考察教育中的代际传递性,这正是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维度。教育通过代际传递效应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的认知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还会导致职业代际传递和收入代际传递。

上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布劳-邓肯模型”是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一个可以量化分析的框架。“布劳-邓肯模型”反映了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对其子女长大后取得的社会地位影响的程度。按这一模型分析,如果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对子女长大后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影响较大,说明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而言,一个人的社会出身,如果以父辈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为指标,

[8]可解释约20%儿子的职业地位的变异量。该模型认

具有明显的传递性,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就业状态也存在显著关系,子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实现就业的可能性与其自身受教育水

[11]

平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正如前面所述,

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影响了子女的教育水平,进而影响了子女的劳动力市场选择,在就业过程中所获取的职业类型、职业地位高低,与其父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代际传递性。改革开放后,制度因素(户籍制、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政策等)依然是造成贫困“教育壁代际传递的原因之一,但非制度因素之一的垒”的作用正在逐步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贫困家庭的父母教育程度较低,职业状况较差,无法获取较高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恶劣,一定程度上使贫困家庭的子辈群体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上同样处于劣势地位,而这种劣势地位的累积使贫困由父辈传递到子辈。因此,如何通过多种途径破解贫困家庭中父母教育与子女职业状况之间的代际传递性,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投资与贫困代际传递(一)家庭教育投资与代际收入流动

我们这里理解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父母创造条件让子女参加各种学校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父母对子女的培养等,都属于教育的范畴。人力资本一直以来在就业和职业地位获得中扮演重要角色,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和健康的投资最终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回报。一方面,个人对教育、培训等的投资会提高其自身能力和素质,使之成为具有更高生产率的劳动者,因此,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将得到更高的收入回报。另一反面,人力资本还具有资源配置能力,它可提高个人对各种信息和机会的分析判断能力,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因此,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更可能把握机会,获取较高的收入,取得经济上的成功。[12]

影响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投

为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中代际之间垂直流动率及流动机制的问题。在一个社会流动率较高的“开放社会”中,个人有较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穷人及其子女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摆脱贫困,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如果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层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收入等主要是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决定的,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封闭性社会(或称为传统社会);在一个流动率较低的“封闭社会”,个人的地位、收入等变动较为困难,穷人及其后代陷入“贫困陷阱”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9]

换句话说,如果子女的职业状况、收入状况以及与

之相关联的社会地位受到父母的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及社会地位的影响较大,则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日益严

“穷二代”“富二代”、重,社会分割的趋势较为明显。

现象凸显。父辈的教育状况、社会地位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的职业发展及社会地位的影响日益加大,代际传递性日益明显。

在中国的城乡低保家庭中,青年、中年贫困人口与其父母的文化程度有着很高的相对同质性。贫困人口父母的文化教育层次越低,彼此贫困状况的同质性也越强,并且贫困人口与其父母的职业同质性高达86%。[10]贫困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的受教育水平-38-

资,父母对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成人后的收入水平。但是,家庭教育投资除了受到家庭中父母的行为取向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教育与体制等,也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重要因素,也就是通过政策因素来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获得,从而影响代际收入的流动。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有着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能力较强但其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

[13]学生的代际收入流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

靠政策资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教育不仅仅是靠国家、支持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家庭内部资源的支持。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利益获

[15]

得原则,即“谁受益、谁付款”;二是能力支付原则,

即考虑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差异,它明确了个人教育投资的原则、比例及获得资助的方式,给贫困家庭接受国家资金扶助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中,家庭教育投资往往被看成是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必尤其是投资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早期,要手段之一。

通过一系列类似于儿童日间照料计划、家庭补贴制度等,通过有条件的转移支付,使得这些家庭能够在获取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保证子女完成最基本的初等和中等教育。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在研究美国职业流动时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人的先赋因素即与个人出生背景有关的因素,如父母经济地位等,对于个人地位获得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后致性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主要的后致性因素,对于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经验研究也都证明人力资本是决定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6]实际上这个结论只是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后天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取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话,其后期的职业地位一般相对而言会更高,其避免或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就更大。但这种分析我们认为是摒除了一些客观社会因素以后的一种单纯的理论探讨,现实情况可能复杂得多。因为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的来自父母的供给,尤其是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更是如此,因为这个时期的子女并没有能力来获取经济、社会资源,增加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经济地位会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大小,经济地位高的父母更有能力对子女进行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获取更好的职业地位。相反,如果父母的职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或者其家庭较为贫困,其父母在应对贫困风险时并没有采取针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行动,那么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很有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较好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导致最后的职业地位较低。正如布迪厄所言,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由于生存压力而辍学,放弃了家庭教育投资

-39-

和各类机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家庭保障基本的教育投资,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后期参与社会竞争中拥有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从而能够获取较高的收入,改善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家庭教育投资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的父辈如果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其收入水平一般会较高,在面对各种风险冲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其保障或增加子女教育投资的可能性会比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要大很多。这些家庭能够保障子女教育发展的权利,使得子女在后期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与其父辈一样获取较高的收入。反之,如果父母的教育水平较低,也无法促进家庭的教育投资,子女无法获取较高质量的教育,子女获取较高收入的能力受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只能外出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获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的子女或者留守在贫困的农村,或者跟随父母在城市中漂泊,大多数都无法接受较好的教育。这些农民工家庭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很多人继承了其父辈的职业与生活状况,成为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获取的收入同他们的父辈一样也是极其微薄,成为社会中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周而复始,代际收入流动的代际传递性较为明显地体现于此。

(二)家庭教育投资与子女职业地位

国外家庭教育投资方面的理论主要有三个: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产品属性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的成本收益,指出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

[14]

资行为,这就给贫困家庭通过教育来实现阶层流动

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产品属性理论则明确了各个主体的教育投资范围和责任,确立了家庭在教育投

的机会,即使部分家境贫寒子女中的优秀分子可以通过艰苦努力以“幸存者”的身份从高中升入大学,但他们却更多被“放逐”到“二流学校”或“二流专业”从而成为一种“延迟淘汰”。待毕业走向就业之时,学生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及其学校和专业的等级体系及地位,决定了他在经济社会等级中的地位,包括其所形成的阶级惯习以及所能掌握的文化和社会资本都比较弱,也就是说,在劳动力市场上,其职业状况、职业地位并不尽人意。

在我国农村地区,很多贫困家庭存在着教育投资不足、教育投资负担重以及教育投资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在一些贫困地区,外出打工或者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成为人们提高家庭收入、摆脱经济贫困的主要选择,一些家庭的父母甚至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就开始盘算他们的谋生出路。并且随着教育投入成本的提高以及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及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尴尬,“读书无用论”风气由此盛行,许多未完成学业或刚刚初中毕业的学龄段青少年,没有经过任何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就开始打工生涯,从事劳技术含量低的低薪工作,虽然短期能够获动强度大、

取维持基本生产需要的收入,但长远来看,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最终导致这些孩子成年以后缺乏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继承了其父辈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落后、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可替代性强的劳动力市场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取较高职业地位,获取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缺失,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四、促进教育发展与投资,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应该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决定恢复力的结构性与个体性特征的培育上,以帮助和保护穷人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和免遭贫困的冲击,提倡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等渠道,恢复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贫困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同时有必要考虑一项减贫行动能否最好地满足受助者个人的利益。即使是同一个受助者,可能在其儿童时期不能获得最大利益,但在其未来(成人时期)可能给其子女会带来最大的利益。提倡家庭采取长远持久的行动,例如改善儿童营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等,使得儿童在后期的社会竞争中能够处于较为优势的地-40-

位,从而避免陷入贫困或继承上一代的贫困因素。此外,综合性的反贫困措施可以避免在某一方面通过提供服务等方式支持了贫困家庭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例如,如果贫困家庭不得不为维持生活必需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而支付高昂的费用,从而无力或忽略了子女的教育。[17]这实际上是提示政策设计者,在高风险社会中贫困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有可能会为了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而采取不适当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家庭后期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的后果,尤其是对下一代而言,短期专注于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满足,可能会忽略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因此,促进贫困家庭父母教育发展,加强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提倡“上游干预”以及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行动成为可选的路径之一。

(一)促进贫困家庭父母的教育发展

正如前文论述,父母教育与子女的教育发展及职业状况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代际传递性,而且这种代际传递性具有较强的社会结构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对贫困家庭而言,我们要做的是如果避免影响贫困家庭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的不利因素的传递,即如何避免由于父母教育发展状况的影响,导致贫困在代际之间形成传递。通过教育培训,促进父母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可选路径。可以通过投资于贫困家庭中的父母来间接投资于其子女,帮助贫困家庭父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返劳动力市场,给贫困家庭父母提供良好的育儿观念与方法,帮助这些父母在面临社会风险的时候采取正确的行动。例如,可以在一些社区成立日间照料中心,让年轻的父母在其生命周期的黄金时期,能够腾出时间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够获取与积累整个家庭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本。

还可以开展一些针对父母的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这些计划进一步增进父母养育子女的责任心,提高养育子女的各项能力。让父母尊重子女的权利,保障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当父母分开或者离婚的时候,对这些父母的教育培训,实际上能够起到对其子女提供社会与经济保护的作用。此外,母亲的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子女的初等或中等教育的完成,这在很多国家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即使母亲只是有着最基本的初等教育,也

会对其子女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能够为父母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那些设计良好、面向年轻母亲的文化课程,对这些母亲及其子女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收益,能够提高她们照顾儿童的能力,增强与儿童的互动,促进社会融合。而且这种收益对整个家庭的未来都有着持续的好处。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风险家庭,例如遭受社会排斥风险的家庭,通过支持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帮忙这些家庭中的父母习得新的技能和与时俱进的更新观念,使得他们在遭遇社会风险冲击的同时,依然能够继续投资于子女教育,从而保障子女的教育发展,从而影响子女的未来的职业状况。

低质量的、不足的学校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年轻人来讲,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妨碍他们获促进贫取较好的工作,不利于他们摆脱贫困。因此,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不仅能够让贫困家庭的父母习得一技之长,掌握获取更多收入的技能;同时还能够促使这些家庭在经济能力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保障子女良好的学校教育,使得这些贫困家庭中的年轻成员的教育发展得以保障,能够有潜力获取较高收入的工作以摆脱贫困,增强人力资本,打破代际收入流动的循环。保障父母的教育发展同时也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发展,这正是教育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中核心功能的体现之一。

(二)促进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以教育、健康为主要指标的人力资本匮乏,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弱势人群陷入持久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18]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并提高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换言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有利于消除贫困,而且能够为处于社会下层的年轻人提供相对

[19]公平的机会。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在个人

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前三者又被称为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能否接受基础教育以及获得何种质量的基础教育,都将影响受教育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够接受基础教育则意味着其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它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而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较高,则意味着其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一些底层人口甚至可能因此而跨入精英阶层,实现向上的阶层流动。一些国家实施的“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CCT )”项目对儿童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这种方案是指必须采取某种行为,如改善健康、接受教育或者改善营养水平等作为受益者能够获得现金补贴的前提条件,减少贫困家庭的支出,促进其家庭成员人力资本提高的一种社会保护方式。[20]我们可以参考这种项目的设计,要求贫困家庭的父母对下一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来降低家庭在未来堕入贫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要保障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能够投资于自己孩子的人力资本,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一般将现金转移支付支付给贫困家庭,但条件是这些家庭要履行预先的约定,投资自己孩子的人力资本,尤其是保障家庭中子女的基础教育得以顺利完成。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现金补贴、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贫困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得贫困家庭子女在后期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能够拥有获取一定资本的能力,与其父辈相比,重建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获取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增强家庭中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儿童的成长,贫困家庭将来的生活状况可能呈现两种结果:一种是继续贫困,不仅贫困家庭的父母继续贫困,其子女继承了父辈的贫困状况也陷入贫困;另一种结果就是摆脱贫困,贫困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都消除社会排斥风险,过上正常的主流生活,或者至少贫困家庭中的子女不再重复父辈的贫困状况而过上正常的生活。而这其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让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有良好的健康与营养,有良好的学校教育,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有广泛的社会参与,积累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本。当然,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直接补贴的形式作用于贫困家庭儿童自

-41-

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善能源和耕地,而是穷人福利的关键性因素不是空间、

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可见,教育应当成为改变贫困家庭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改变贫困家庭后代的受教育状况,进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位置、获得较好的社会生活机会,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可以分为学前教育、

身,帮助他们完成正常的基础教育,甚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身体,帮助他们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仅是针对贫困家庭中子女的教育投资,还包括为了促进家庭中父母自身的教育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各种举措,促进贫困家庭成员,包括父母与子女在内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教育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中的核心作用。

(三)提倡对贫困家庭的“上游干预”

对贫困家庭而言,一些关键的生命事件对其家庭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很多关键生命事件正是导致这些家庭贫困以及出现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之一。这就提醒政策设计者要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贫困家庭中所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些关键生命事件进行提前干预,抓住核心的节点,增强贫困家庭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我国现行针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制度中,城乡低保制度是基础。但是现行低保制度是被动的应急型社会救助制度。这种制度关注于对贫困后果的事后补救,关注的是对贫困的“下游干预”,当贫困者陷入极端赤贫、生存难以为继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制度的成本高、效率低。而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消除贫困不仅代价高昂,也是很难实现的事情,因而只有预防贫困才能达到消除贫困的目的。[21]因此,在缓解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设计中,应该提倡贫困的“上游干预”,在上游消除贫困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切断贫困产生的链条。应该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贫困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预防贫困的发生,减少个体面临的贫困风险,防患于未然,将干预时机提前,形成对贫困群体的社会保护。我们认为,现行城(Oportu -乡低保制度可以参照墨西哥的“机会”nidades )项目的设计,这是一种典型的“上游干预”的实践。其依据就是贫困家庭不能进行足够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因此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根据该方案的设想,贫困家庭都意识到投资于孩子身上的好处,但是付不起上学的货币与机会成本(即如果他们的孩子不上学而参加工作能够赚取的收入与价值)。由于贫困家庭需要这笔钱应付当前的生活,因此他们早早让孩子辍学,参加工作。因此这个-42-

方案就是提供给父母相应的收入,换取他们送孩子去上学。该计划为参与的村庄提供教育资助、营养品,普及卫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并通过银行转帐向当地母亲提供现金购买食品。这个方案的重点在于帮助城市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这些家庭的教育、保健、营养以及儿童成长,并长期改善他们未来的经济状况,减少贫困。所以,城乡低保制度也可以这样进行设计,让有处于婴幼儿和学龄期子女的贫困家庭领取城乡低保救助的前提设定为保障其子女基本的营养、教育,帮助这些家庭实施“上游干预”,在早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此外,很多事实证明,贫困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获取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缺失。这种能力缺失与贫困家庭成员在儿童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儿童时期甚至是在母亲的孕期,如果母亲或儿童缺乏足够的营养,缺乏足够的健康照顾,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都有可能导致儿童自身的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校教育的完成,这些其实都是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在儿童时期进行“上游干预”,将会起到有效的恢复人力资本投资能力的作用,从而避免贫困代际传递。

最后,这种“上游干预”不仅仅对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效,而且会惠及家庭中的父母,最终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与发展。家庭生育行为一般开始于父母生活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能够有较好的职业流动的机会,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收入,从而增加社会资本,在这个时期,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家庭父母的后顾之忧,使得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但父母依然要为孩子支出一大笔开支,不管是贫困家庭还是一般家庭都是如此。这种投资是长期的,短时间也是得不到回报的,在高风险的社会环境中,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可能迫于生存的现实压力而做出让孩子辍学务工的选择。所以,全额的奖学金、免费的早餐与午餐、免费的学习用品,都可能会对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学校教育提供巨大帮助,降低贫困家庭子女辍学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完成中学阶段的教育。

(四)帮助贫困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全球化、高风险、高科技的社会特征增加了城市

生活的不确定性。CPI 持续高位运行,房价居高不下,老龄化进程加快,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较重。这些形成巨大风险冲击,并同时削弱了城市居民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部分家庭随时会陷入贫困或贫困恶化。高风险社会中的贫困家庭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遭受的风险冲击是导致其贫困的外在力量;这些家庭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其生存与生活的家庭、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构成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要素。在能力贫困家庭代一定的前提下,采取何种行动也很关键。际传递的后果来源于对其风险、抵御风险能力及行动的综合分析。换言之,贫困代际传递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这个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及各种资源,同时还取决于这个家庭在面临社会风险时所采取的行动。

无论是贫困家庭中的父母还是子女的教育发展,以及整个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都是行动策略的体现。也就是这些家庭在面临社会风险冲击时所采保取的促进父母自身教育发展、促进家庭教育投资,障子女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行动。一些贫困家庭在面临物价上涨、金融危机等社会风险的时候,往往为应付生存的压力,采取让子女辍学的行动,让子女辍学参加工作以弥补家庭生存的经济压力。这种行动从长远来看,是以牺牲子女的人力资本发展为代价的,最终会导致子女成年以后社会竞争力不足,生活状况堪忧,继承了父辈的与贫困相关的各种不利因素,贫困代际传递由此发生。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措施,一方面增强贫困家庭的社会风险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其在面临社会风险时采取合理的家庭决策与行动,尤其是保障保障子女的正常学校教育和健康营养与医疗,避免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

基于此,对贫困家庭中正在上小学或中学的年减免学费、提供轻成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学校午餐等方式,来帮助这些贫困家庭中的年轻成员完成学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年轻人的学校教育与技能教育。另外,除了家庭之外的其他主体,例如社区,可以通过整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促进儿童的社区参与。国家可以通过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对贫困家庭应对贫困和社会风险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干预,保护这些家庭中的儿童和孕妇,这些家庭中的儿童和孕妇越早得到营养和健康的干预,对孩子身

体与行为的发展越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面对急剧增加的社会风险,每个家庭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动,而这些行动自身,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些家庭自我选择的结果,相反,是这些家庭面对社会风险冲击时无能为力感的直观表现,是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换言之,在社会风险冲击面前,很多家庭没得选择。因此,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这些家庭的选择机会,从而保证其采取的应对风险的行动能够给这个家庭带来最大化和最长远的收益。为此,可以通过实施一些早期儿童保育与发展项目,对孩子进行较好的照顾,从而能够让贫困家庭中的父母尤其是母亲,能够腾出时间来有机会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工作参与的机会,增加工作经历,增加收入。而他们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好的健康照顾,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对其未来的成长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对贫困家庭中已经上小学或初中的子女而言,因为有了这些项目,他们可以不用牺牲学习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子女的教育上。[22]所有的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父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劳动力市场,能够有正常的社会参与,降低社会排斥的风险。同样的,子女能够避免辍学的风险,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增强其后期发展的人力资本。

总体而言,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状况与子女的教育发展存在代际传递性,与子女的职业状况也存在代际传递性。而从整个家庭来看,整个家庭的教育投资,无论是针对父母的还是针对子女的,尤其是一些针对儿童的教育投资,影响到代际收入流动,影响到子女职业地位的获取。因此,为缓解贫困代际传递,从人力资本投资或者说从促进家庭教育投资的角度而言,尤其是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发展,加强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采取“上游干预”的措施,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多渠道、多维度地帮助家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行动,尤其是针对儿童教育投资与教育发展的风险应对行动,缓解贫困的代际传递。

本文系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及其消减研究”(12CSH094)和2014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术特区计划项目“贫困脆弱的部分成果。性及其消减: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

(责任编辑翁伟斌)

-43-

注释

①在孙立平等学者的研究中多次提到中国当前社会的阶层固化、社会分割等现象。参考文献

[1][22]RichardoMor án.Early childhood Investment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M]//RichardoMor án (ed. )Escaping the Poverty Trap :Investing in Children in Latin America.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1-4,39-45. 2006,(2). [2]李晓明.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3]梁怡. 代际传递概念,剖析长期贫困症结[N].上海证券报,2007-03-26.

[4]AndersBj?rklund ,et al. Brother Correlations in Earnings in Denmark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2,15(4):757-772.

[5]JanetCurrie and Enrico Moretti.Mother's Education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uman Capital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2003,118(4):1495-1532. Economics ,

[6]AnthonyAtkinson ,C.G. Trinder and A.K. Maynard. Evidence o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Britain[J].Economics Letters ,1978,1:383-388.

[7]Mayer,S. E. ,What Money Can't Buy :Family Income 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8]PeterM. Blau and Otis D. Duncan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M].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6内涵与界定[N].人民日报,2004-03-16. [9]郭晓君. 文化贫困:

[10]尹海洁、关士续. 城市贫困人口贫困状况的代际比较[J].统计研究,2004,(8). 李放. 贫困代际间传递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 [11]谢勇、

[12]赖德胜.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

[13]BeckerGS ,Tomes N. 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 [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86,4:1-4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66-75. [14]殷红霞.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D].咸阳:

[15]戚业国. 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理论[J].江苏高教,1998,(6). [16]赵延东. 人力资本、再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建设[J].中国人口科学,2003,(5).

[17]Moore,K. Supporting Children in Their Working Lives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12(4):531-548.

王梦奎主编. 反贫困与中国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21. [18]卢迈. 儿童早期发展与反贫困[A].见:

[19]郭丛斌. 教育与代际流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

[20]Hoddinott,John ,Lucy Bassett.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s and Nutrition in Latin America :Assessment of Impacts and Strategies 6. for Improvement[M].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10:[21]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的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The Educational Factor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Zhu Jianhua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Abstract: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es for years, most of which recogniz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n it analyzed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On this basis, further analysis includ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impact of family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and children's Occup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d some measurements for the allevi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which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parents in underprivileged families, promoting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xecuting the "upstream intervention" and helping families to take reasonable action to cope with social risk.

Key words: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educati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44-


相关内容

  • 摘要4:贫困代际传递
  • 1. 西南大学对我国6个省的连片特困地区1816个农村贫困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经济资本维度中家庭收入来源和家庭财富状况.人力资本维度中父辈受教育程度和对子女受教育支持程度.社会资本中是否是单亲家庭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最显著,即收入水平的提升是农村贫困家庭摆脱代际贫困的基础,此外还需重视人力资 ...

  • 中国贫困人口变动与反贫困战略转型
  • 中国贫困人口变动与反贫困战略转型 作者:仲高 来源:<西部学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贫困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及其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分布呈碎片化,相对贫困人口成为主体部分,发展机会的欠缺和陷入代际传递困境等特征促使我国反贫困战略亟待转型.借鉴和反思国内外反贫困战略,当前我国反贫困战 ...

  • 贫困能通过"基因表达"代际传递(专家观点)
  • 斯坦福大学儿科系副主任加里·达姆施塔特: 贫困能通过"基因表达"代际传递(专家观点)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11日   17 版) ●我们不仅向后代传递我们所继承的基因,还传递受影响而改变表达的基因 ●来自低收入家庭.长期营养匮乏并被忽视的儿童,比同龄孩 ...

  • 学者观察:"十三五"扶贫如何打好"啃硬骨头"攻坚战
  • 十八届五中全会前瞻之六 2015年10月29日08: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9日电 (万鹏)"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节点和最后冲刺的五年,于26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局,研究"十三五& ...

  •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国家承诺 让贫困地区孩子公平"起跑"
  • 国办印发规划,从健康和教育入手到2020年前编就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安全网 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国家承诺 ( 2015-01-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每日焦点 2014年11月28日,江西省修水县大椿乡柏树村小学二年级学生杨欣在吃自带的午饭.她的午饭除了米饭什么也没有. 新华社记者陈子夏 ...

  • 如何突破贫困陷阱
  • 中国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在消除暂时性贫穷的同时,缓解长期贫困群体的贫穷程度.聚居在青藏高原的藏族贫困农牧民,贫困程度深重.帮助他们突破贫困陷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措施,除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还需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供给.技能培训.市场组织建设.技术支持.卫生.教育及其它社会服务供 ...

  • 关于精准扶贫的文献摘录
  • 200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

  •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7 精品
  •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一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贵州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协调研组扎实开展全县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牧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 ...

  •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 1.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了一种最稀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A.职业 B.权力 C.收入 D.声望 2.社会学家首先关注的是( )对于越轨行为的影响. A.生物因素 B.个体的内心因素 C.社会结构 D.自然环境 3.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教育 C.收入 D.权力 4.在所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