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指南-终版

企业所得税申报体系综述

2014 年11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14年第63号文件,公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A类)表样,并要求在2014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过程中使用该套新表。从直观上来看,新版报表从原来的16张报表增加到现在的41张报表,数量增加了很多,新增了采集纳税调整明细信息、纳税人享受优惠资格、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搬迁、企业重组等事项的相关信息。从采集的内容上来说数据采集的颗粒度更加细化,数据来源更加清晰,通过明细表格的方式体现出相关政策和计算的过程。总体上来讲新报表的调整既方便纳税人填写,又便于税务机关掌握税收减免、调整信息,核实合理性、进行优惠效益分析。

1.出台背景

近两年以来,随着国家进行新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税务机关直接下户向纳税人索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少,不论是稽查还是管理,税务机关到企业的打扰的机会越来越少,其更多的精力转变为纳税人服务。在这个背景下,税务机关如何拓展管理,就需要加大对企业的一些涉税信息的采集与后续对数据的分析。

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设计思路正是为了适应税务机关上述管理思路的转变,通过增加税收优惠、纳税调整的明细和计算信息,来为税局提供审核的依据。企业上报的信息越来越细致和严格,税务机关通过这套表获取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就能达到后续管理的目的。这套表是征纳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2.新旧报表差异

2008版报表整体结构:

2014版报表整体结构:

(1)增加明细化报表:增加1张基础信息表、2张汇总纳税表;纳税调整报表增加到15张(包括1张纳税调整表、12张三级明细表、2张四级明细表);税收优惠明细表由1张增加为11张;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下新增加了3张三级明细表。

(2)合并的报表:2008版报表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调整表和股权投资所得明细表合并到了新报表中的纳税调整——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减值准备纳税调整表在新版报表中的纳税调整明细表中以一个数据项来反映,不在体现明细信息。

3.新版报表的特点

3.1与企业会计核算紧密结合

2014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采取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对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纳税调整的方法。新版申报表采取围绕主表进行填报,主表数据大部分从附表生成,每张表既能独立体现的税收政策或优惠体现,又是与主表相互关联。

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和税务人员重新培训,没有税务部的要增设税务部门,并且税务人员不能再独立于核算部门了,必须与财务核算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安全的填写新报表。

3.2主体结构逻辑复杂,表内表间校验关系多

报表层级关系复杂,分为4级。数据由末级明细表汇总到三级附表,再由三级附表信息生成到对应的二级附表、其它二级附表或直接进入主表。主表中多数据直由二级明细表提供,且各别栏次会向二级明细表提供数据。因表间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一项数据填错误,会影响多张相互交叉的报表。

3.3纳税人自主选择报表

新版申报表共41张,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表,1张亏损弥补表,11张税收优惠表,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2张汇总纳税表。许多表格是选项,纳税人有此业务的,可以选择填报,没有此业务的,可以不填报,但需要填写的报表大部分由明细表生成,需要填写的明细信息增加了很多,相对旧版报表信息量大幅度提高。

4. 新版报表的运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4.1申报数据准备量增大

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加大了对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信息的采集量,并将老报表要求只填报结果的行次都“膨胀”为一系列带运算过程的报表。通过对这套报表数据的分析,税务机关基本上能够了解企业绝大多数的财务信息与涉税信息。

4.2企业申报后稽查风险增大

新版企税报表无疑让企业变成‘透明人’,财务和税务信息详细

4.3填报难度加大

41张报表中所承载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税务机关利用此套数据,最大限度的将企业所得税所需要的信息全部囊括在内。对于企业,您要想填全此套表,您必须深入学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前,你拿着财务报表,查看部分财务明细账,没有深刻学习所得税法及条施,您也可以填完所得税表并申报,过了几年,税务机关从来没来查过您,特别是中小企业,天下太平,那是因为旧表是很笼统的,您只要了解基本规定就行了。现在时代变了,你需要把企业所得税吃透,才能将会计信息变为税务信息,才能填对新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是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地的载体,新报表承载的是实施条例每一条详细的内容,所以,所有企业必须认真学习实施条例才行。

4.4信息化采集企业涉税数据成为必要手段

由于采集数据量大,传统的纸制或网页式的申报已不能满足海量数据采集的管理需要,如纸制申报,不仅自己需要录入很多明细数据,到税局申报时还需要再录一次,申报一家企业可能就需要半天;网页式申报针对简单报表比较方便,对于新版汇算清缴,承载数据太多,使用起来速度慢、保存难,操作难更大,能一个数据的错误需要重新填写所有的报表。 另外,这套申报表是适应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一些情况,所以税务机关都会设计成软件的形式,使用网报的方式来申报。这些表做到软件中后,有很多数据会在主表或其他一些相应的附表中自动的会生成一些数据或看出一些数据,这样使这套申报表就有自动校验表内表间关系的功能,也增加了一些准确性。通过网络报送,不仅节省纳税人的时间,也减少了税局的工作压力。

企业所得税申报指南

基础信息表及利润总额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封面

1.本表综述

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填报。

2.业务介绍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当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2)填报日期:填报纳税人申报当日日期。

(3)纳税人聘请中介机构代理申报的,加盖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并填报经办人及其执业证件号码等,没有聘请的,填报“无”。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

1.本表综述

此表为必填表,根据企业涉税业务,选择“填报”或“不填报”。选择“填报”的,需完成该表格相关内容的填报;选择“不填报”的,可以不填报该表格。对选择“不填报”的表格,可以不上报税务机关。

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

1.本表综述

纳税人在填报申报表前,首先填报基础信息表,为后续申报提供指引。选择不同的信息将对后续的附表产生影响,企业需根据实际情来填写本表。

2.重要项目说明

(1)申报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常申报”、“更正申报”或“补充申报”。

正常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第一次年度申报为“正常申报”;更正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对已申报内容进行更正申报的为“更正申报”;补充申报:申报期后,由于纳税人自查、主管税务机关评估等发现以前年度申报有误而更改申报为“补充申报”。

(2)汇总纳税企业:纳税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比例缴纳的总机构,选择“按比例缴纳总机构”;其他纳税人选择“否”,不需要填写A109000和A109010。

(3)所属行业明细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标准填报纳税人的行业代码。不同的行业也会影响到填写哪些报表。如所属行业代码为7010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可以填报表A105010中第21至29行;所属行业代码为06**至50**,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判断为工业企业;所属行业代码为66**的银行业,67**的证券和资本投资,68**的保险业,填报表A101020、A102020。

(4)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5)资产总额: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6)适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纳税人根据采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选择。不同的会计制度决定了企业填写不同的收入、支出明细表,同时会影响报表中相关项目是否需要填写。如执行小企业准则的企业可以填报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25行汇兑收益、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的第24至25行。

(7)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选择直接核销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选择备抵法。

备抵:预计有可能会产生坏账,将坏账先计提出来,真正发生的时候核销掉。

核销:平时不计提,发生的时候直接核销。

(8)所得税计算方法: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选择应付税款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先计提要缴纳的税款,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9)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填报本企业投资比例前5位的股东情况。

(10)对外投资(前5位):填报本企业对境内投资金额前5位的投资情况。

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所有查账征收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绝大部分的数据均由附表自动生成,仅有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预缴税款项目需要填写。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主表,与附表有关联关系,需要先填写对应附表,填写之后相关数据会自动提取到对应栏次。

2.业务介绍 应纳税所得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注:(1)利润总额:按会计口径计算(对于事业、民非单位,营业税金及附加包含在营业成本中,不能重复填列;营业外收入支出,对应“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他费用”)

(2)所得额调整项目:包括纳税调增调减,减、免收入及加计扣除,所得减免、抵扣所得等项目。

3.新旧报表差异

(1)2014版报表将“境外所得”、“税收优惠项目”(包括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税项目所得)从纳税调整表中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明细表参与计算。

(2)汇总纳税企业的三栏信息名称变更,且核算内容发生变更,之前反映的是预缴税款的分摊情况,现在反映的是应补退税款的分摊情况;汇总分支机构通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明细表”反映参与计算。

4.重要项目说明

(1)营业税金及附加:填写纳税人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本栏数据需要手工填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来核算,其它会计制度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来核算,新的会计制度填写的范围比之前更广。

(2)资产减值损失:填写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此科目,其它准则没有,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本栏需要手工填写。

(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手工填写。

(4)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手工填写。

(5)利润总额包括境内外两部分,通过14、18栏次的调整,将应纳税所得额换算为不包含境外信息的数据。

(6)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税率不能更改,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填写相关优惠明细表的方式来实现享受低税率优惠。

(7)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本年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低于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的70%时,会成为税局的重点关注企业。

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8)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此行需要手工填写。(需要联系当地税局确认是否需要先进行专项申报、批准后再进行汇算清缴申报表的填写)

(9)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此行需要手工填写。

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一般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即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本表主要反映一般企业的收入情况,根据收入性质填写到本表对应的行次。(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第1行营业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2)第2行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比如: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3)第9行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4)第16行营业外收入: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3.新旧报表差异

(1)内容的调整

对2008版“收入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将视同销售收入从表中去掉,同时将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归

入到一张新的报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将视同销售收入填写在这张新报表A105010之后会反映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第2行。这张A105010报表稍后会在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2)项目的调整

第一:新增加的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出租无形资产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汇兑收益、其他。

第二:调整的项目

① 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出售无形资产收益”两个项目合并成一个新的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② 盘盈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固定资产盘盈”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盘盈利得”,并对2008版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内涵进行了扩充,包括纳税人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应确认的净收益。

③ 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包装物出租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收入”,并对2008版本中的“包装物出租收入”的内涵进行了扩充。

④ 销售商品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销售货物”调整为2014版本中“销售商品收入”。 ⑤ 罚没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罚款净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罚没利得”。 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调整为2014版本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⑦ 债务重组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债务重组收益”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债务重组利得”。

⑧ 政府补助利得:将2008版中“政府补助收入”调整为2014版中“政府补助利得”。 ⑨ 捐赠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捐赠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捐赠利得”。 ⑩ 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经营业务事项的性质划分确认应填入哪项申报项目中。

(3)新旧报表对比

2008版报表:收入明细表

说明:1、黄色部分是从本表中去除内容“视同销售收入”,归入到后面的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2、红色框中是调整的项目。

2014版报表: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

说明:红色部分是新增加的项目

2014版报表的结构图

补充说明:红色字体代表新增加的项目,黄色部分表明从本表去除。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25行“汇兑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企业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形成的收益应确认的收入。(该项目为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2)第26行“其他”: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上述项目未列举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纳税人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的收益(投资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纳税人取得的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等。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一般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即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本表反映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情况,根据公司成本支出发生情况填写到此表对应的行次。(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第1行营业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与营业收入对称。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主营业收入对称。

(3)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是指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是指企业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相应发生的成本。与其他业务收入的对称。

(4)第16行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3.新旧报表差异

(1)内容的调整

第一:将2008年版的“成本费用明细表”中视同销售成本从表中去掉,同时将视同销

售成本、视同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归入到一张新报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将视同销售成本填写在这张新报表A105010之后会反映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第13行。这张新报表稍后会在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第二:将2008版的“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期间费用单独抽离出来,归入到2014版中的“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并根据要求分别填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具体项目金额,这张期间费用明细表会在稍后具体介绍。

(2)项目的调整

第一:新增加的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成本、出租无形资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坏账损失、赞助支出、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其他。

第二:调整的项目

①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将2008版本中的“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和“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合并成一个新的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② 销售商品成本:将2008版本中“销售货物成本”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销售商品成本”。

③ 罚没支出:将2008版本中的“罚款支出”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罚没支出”。 ④ 代购代销费用:将2008版本中的“代购代销手费用”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认应填入哪项项目中。

⑤ 固定资产盘亏:将2008版本中的“固定资产盘亏”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认应填入哪项项目中。

(3)新旧报表对比

2008版本:成本明细表

说明:1、黄色部分是从本表中去掉内容“视同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归入到后面的两张新明细表。2、红色框中是调整的项目。

2014年版报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说明:红色部分是新增加的项目。

2014版报表的结构图

补充说明:红色字体代表新增加的项目,黄色部分表明从本报表去除。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20行“非常损失”在后面有一张“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非常损失需要及时备案,具体备案的时间资料等根据当地的税局要求。如果不及时备案,会有税收风险,可能导致这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2)第21行“捐赠支出”在后面有一张“捐赠支出调整明细表”,具体内容会在之后纳税调整部分详细的讲解。

(3)第24行“坏帐损失”: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各项坏帐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4)第25行“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填报纳税人各项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所有企业都需要填报此表,但是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填写本表。本表反映企业的期间费用情况。(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本表产生的背景。一方面,2008版的报表过于简单,导致申报表信息采集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今年税务总局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转变管理方式。税务机关仅通过申报表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这对申报表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1.3影响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本表会产生的涉税风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下的相关明细项目,如果没有准确划分,可能会产生涉税风险。如果在申报完成之后,被发现有问题,也会存在税收风险。(这里可以提醒用户:在账务处理的时候,不能只设一级科目,需要合理划分明细,设二级科目,这样也方便以后申报企业所得税。)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2)第1列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3)第3列管理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第5列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只包含:佣金和手续费、利息收支、汇兑折扣、现金折扣和其他。

3.新旧报表差异

本表是2014版的新增加的报表,2008版本中没有将期间费用单独列为一张报表,而是将期间费用作为2008版的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这张报表的第三部分。

2008版报表:“期间费用”在“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第3部分有直接的体现

2014版报表:扩充了期间费用的相应的明细,形成了一张新的报表“期间费用明细表” 2014版本报表的结构图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1行“职工薪酬”在后面有一张“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职工薪酬”这一个项目涉及多个报表,在我们的纳税管理软件会有效验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效验数据的准确性。括号中内部了解即可)

(2)第5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后面有一张“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3)第7行“资产折旧摊销费”在后面有一张“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以上提及到的三张纳税调整明细表会在稍后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4)第18行“技术转让费”在我们的纳税管理软件中有一个提醒或者效验,告知企业是否可以享受优惠。(内部了解即可)

(5) 期间费用明细表有“*”表明本格不需要填写。

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金融企业纳税人填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本表反映金融企业的收入情况,根据收入性质填写此表。(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会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将视同销售收入从表中去掉,单独归入“A10501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2008版报表:在第二部分有体现视同销售收入。

以下2014版报表

A102020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金融企业纳税人填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本表反映金融企业成本支出情况,根据企业成本支出的情况填写此表。(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营业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会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

1、将视同销售成本从表中去掉,单独归入“A10501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2、将本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单独抽离出来,填写在“期间明细表”中。 2008版本:有体现“视同销售成本”和“业务及管理费”。

2014版本:将“视同销售成本”和“业务及管理费”这部分从表中去掉,后归入到新明细表中。

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业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反映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收入、发生成本支出情况。(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收入和支出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将2008版“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合并为一张表。差异:合并后的报表区分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主体身份分别填报收入和支出项目,2008版中未作区分。

2008版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

2008版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

2014版本:事业单位、民间非营业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是将上两张报表合并形成的。

纳税调整项目

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1.本表综述

本表适用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相关税法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会计处理、税法规定,以及纳税调整情况。

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由以上12张三级明细报表组成,三级明细表的数据会自动反映到二级报表中。三级明细报表中有2张四级明细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和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数据会分别自动反映到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报表分为六大类别: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调整、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以及其他。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 填写后合计数据会反映到主表第15、16栏次对应的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

2.业务介绍 2.1概念

“账载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项目金额。 “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项目金额。

“调增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需要调整增加的金额。 “调减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需要调整减少的金额。

2.2关键业务

关于纳税调整中调整金额计算方式:

(1)“收入类调整项目”:“税收金额”减“账载金额”后余额为正数的,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2)“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账载金额”减“税收金额”后余额为正数的,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3)“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其他”分别填报税法规定项目的“调增金额”、“调减金额”。

3.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纳税调整明细表内容作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收入类调整项目中的视同销售收入、成本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分别增加了对应的附表。

(2)对部分项目的表述做了调整,如2008版中的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名称调整为销售折扣、折让和退回。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3)在不征税收入中增加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附表。 2014版报表:

同时也在2014版中增加了一张(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4)将2008版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摊销等几项资产相关纳税调整事项合并到一张附表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表》中;

(5)增加特殊事项调整项目:在此类中增加了企业重组、政策搬迁、特殊行业准备金等纳税调整附表;

(6)从收入中去掉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2014版报表中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这些涉及调减的项目,直接通过107010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反映在主表中参与计算“;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直接通过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反映在主表中参与相关计算,这样更加符合税法上的相关政策,也更容易理解。

4.重要项目说明

纳税申报主表的纳税调整增加和减少额会从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的合计来取数。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在资产处理中,会计上不作收益确认,税法上视同销售行为应作收入确认的事项和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的特定业务的企业进行填写。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三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费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实施条例25条)。

2.2关键业务

(1)视同销售计税依据:一般企业发生视同销售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作为计税依据。

(2)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的填写: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的特定业务,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特殊性,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仅做了解内

容)

2.3税会差异

我们以对外捐赠视同销售为例:

体现在会计处理上捐赠的成本需要加上增值税税款确定成本,税法处理中企业将自产货物对外捐赠视同销售的计税依据为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确定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为纳税调整额。

3.新旧报表差异

本明细表是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是没有单独列出明细,收入是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中列出视同销售收入进行取数,成本是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进行取数。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收入: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成本:

2008版报表房地产特殊行业纳税调整:

2014版报表:将视同销售收入和成本纳税调整的明细过程单独新增加了一张A105010明细报表进行了体现,同时也将08版的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额项目的纳税调整过程单独在这里增加了明细的体现。

2014版报表视同销售收入:

2014版报表视同销售成本:

2014版报表房地产特定业务纳税调整:

4.重要项目说明

报表共分为3部分: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

(1)第2-10行:对应视同销售收入业务各明细项目。

(2)第1列“税收金额”填报税收确认的应税收入金额;

(3)第2列“纳税调整金额”等于第1列“税收金额”。

因为视同销售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视同销售确认应税收入,所以视同销售收入在纳税调整中要进行调增处理,不涉及调减处理,并且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中的帐载金额是不体现的。

(4)第11行为12—20行次的合计。

(5)第12行-20行:第1列“税收金额”填报予以税前扣除的视同销售成本金额;将第1列税收金额以负数形式填报第2列“纳税调整金额”。

(6)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纳税调整中,23栏次填写未完工产品的收入(需要注意纳税调整金额是*,因为在收入确定上会计和税法是不存在差异,只是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7)24栏次填写未完工产品的预计毛利额=收入*毛利率

(8)25栏次填写实际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按规定是准予扣除的。

(9)24-25=22栏次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

(10)销售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业务的纳税调整,处理和未完工产品业务是一样的,计算出转完工后的纳税调整额,22-26栏次的差额作为税收金额和纳税调整额。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填写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符合税法规定不征收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本表不作调整,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中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具体讲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2税会差异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定收入的业务具体的确认方式如下:

税法处理:

1.跨期收入

a.租金收入:可以按合同约定应付租金日确认收入,这样税法和会计核算处理确认收入的方式不一致,导致税会差异,但是如果租金收入选择按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就不会产生差异。

b.利息收入:合同约定应付利息日确认收入

c.特许权使用费:合同约定应付特许权使用费日确认收入

2.分期收入:

a.分期收款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b.超12个月建造合同: 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3.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税法处理:实际收到时确认收入。

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时确定为递延收益。

总结,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的税会差异主要存在于收入确认时间,会计处理确认收

入的时间和税法处理确认收入的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暂时性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08版报表: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是没有单独列出明细,是体现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5行次“收入类调整项目----未按全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中,

2014版报表:

增加了这一项目的明细表计算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报表横向的相关内容:

第1列“合同金额或交易金额”:填报会计处理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项目的合同总额或交易总额。此栏次不参与报表计算过程。

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投资收益纳税调整项目纳税人填报。

其中不在本表调整的项目:

1、发生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并按税法规定为减免税收入的(如国债利息收入等),本表不作调整,需要填写《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 )进行纳税调整;

2、处置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确认为损失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本表特点是区分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和处置收益。

1、持有收益:投资项目持有期间,价格的上涨引起的差额被称为持有收益。

2、处置收益:是指在卖出处置投资项目取得的收益。

2.2税会差异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

持有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要求计入

投资的计税基础,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2)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要求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不要求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处置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要求计入投资的计税基础,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报表: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合并了2008版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资产纳税调整明细表”和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内容。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4列“会计确认的处置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投资项目,会计核算确认的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处置收入金额。

(2)第5列“税收计算的处置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投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处置收入金额。

(3)第6列“处置投资的账面价值”: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的投资项目,会计核算的投资处置成本的金额。

(4)第7列“处置投资的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的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投资处置成本的金额。

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纳税人填报。

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资本化支出的折旧、摊销,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符合什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其中,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a.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需要按税局要求时间提供相关资料) b.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c.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符合这三个条件就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2.2关键业务

国家是鼓励企业将专项用途的资金用于国家指定和引导的项目中,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内没有发生支出和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那就说明在这5年没有按要求用于专项项目的支出,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所以我们报表中以前年度支出情况只体现前五年度的金额。

2.3税会差异

(1)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按税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是在会计处理上是属于与资产相关的利得,收到时

做递延收益处理,购建资产后,按折旧额分期确认营业外收入,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减处理。

(2)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增处理。

(3)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增处理。

3.新旧报表差异

本明细表是20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在不征税收入中没有体现具体项目。

2014版报表:在08版不征税收入项目增加了一项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额的体现

2014版报表:同时增加了一张明细报表填写,使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取得和支出、结余情况更加清晰,纳税调整过程也记录的更加详细。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14列“本年结余情况’- “应计入本年应税收入金额”:国家是鼓励企业将专项用途的资金用于国家指定和引导的项目中,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内没有发生支出和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那就说明在这5年没有按要求用于专项项目的支出,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所以我们报表中以前年度支出情况只体现前五年度的金额。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的金额就体现在第14列中。本列第7行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9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第3列“调增金额”的数据来源。

(2)第4列“其中:计入本年损益的金额”:填报第3列“其中: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中会计处理时计入本年(申报年度)损益的金额,利润总额中已经计入了损益金额,税法中属于不征税收入,所以需要做调减处理。本列第7行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9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第4列“调减金额”。

(3)第11列第7行合计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25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的第3列“调增金额”的数据来源。原因是所得税的收入总额中是没有反映专项用途的金额的,已经不包含专项费用了,所以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也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是需要做调增处理。

A105050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职工薪酬支出的企业都需要填写。在计算利润总额时,会计处理中计提的职工薪酬已经全部扣除,但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为实际发放且按照税法规定标准扣除,这样就会产生差异,需填写此报表来体现纳税调整过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合理工资薪金:按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工资薪金。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注意: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2关键业务

此表中的项目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标准进行扣除,我们总结为据实扣除、按比例扣除和特殊方式,三种扣除方式。

据实扣除:

(1)工资薪金支出。

(2)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和住房公积金。

按比例扣除:税法规定具体比例规定:

(1)职工福利费:扣除比例是14%。

(2)工会经费:扣除比例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需要提供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的凭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包括委托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的地区的企业可凭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依法在税前扣除。)

(3)职工教育经费:

a.一般企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b.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特殊情况:

软件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 27号)规定,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注意:软件企业应准确划分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支出,对于不能准确划分的,以及准确划分后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职工培训费用的余额,一律按照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处理方法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 5%的比例扣除。

2.3税会差异

(1)时间上的差异:14年会计处理时已经全部计提但未在本年度发放,会计处理时已经扣除 ,但按税法规定不能扣除。

(2)会计处理时按实际发放扣除,税法需要按标准扣除,例如: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处理上需要按合理工资薪金总额的2.5%扣除。

举例:

企业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全年实发工资总额为400万元(属于合理限度的范围),实际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6万元、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万元。

(1)允许扣除的工会经费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6万元,因此按发生额扣除,不需调整;

(2)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费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额60万元,超过标准值,调增4万元;

(3)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限额=400×2.5%=10(万元),实际发生额15万元,超过标准值,调增5万元。

3.新旧报表的差异

本明细表是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在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直接体现:

2014版报表:增加了相应的明细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1)“税收规定扣除率”:就是我们在关键业务中给大家讲解的各项目的扣除比例。据实扣除的业务是带星号的不能填写。

(2)“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

:我们讲到只有职工教育经费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

转扣除。其他行次是带星号不能填写。

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版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纳税人需要填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会计中是按销售费用进行核算,在税法规定中是按规定标准准予扣除,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不一致,需要纳税调整的过程体现在此表中。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广告费:则是企业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商品、劳务和企业信息等发生的相关费用。

2.2关键业务

(1)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但是也要受当年扣除限额的影响。

(2)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

a.对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下同)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

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b.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以下简称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按照上述办法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计算在内。

c.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d.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2.3税会差异

(1)会计处理将当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作为销售费用处理,税法中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可以在当年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

(2)会计处理上年度有超过标准部分结转本年度扣除,但是会计处理中上年度已经完全确定为销售费用,导致的税会差异。

(3)对签订广宣费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可以选择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报表:在保持2008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附表八----《广告费纳税调整表》的所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和按照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两个栏次。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12行“七、本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纳税调整金额”:若第3行>第6行,填报第2+(3-6)+10-11行的金额,也就是不允许扣除的广宣费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金额+按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扣除金额-按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金额。若第3行≤第6行,因为实际扣除金额没有超过标准限额,所以仅填报第2-9+10-11行的金额,也就是不允许扣除的广宣费支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的扣除额+按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扣除金额-按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金额。和我们税会差异中介绍的几种导致税会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对应的。

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

1. 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税法规定予以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不在本表填报。例如:《国务院关于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文号:国发[2014]57号中规定: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鲁甸地震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 业务介绍

2.1概念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注意:对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发布的名单,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位于名单内,则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年度的,不得扣除。

非公益性捐赠:是指不符合公益性捐赠条件的为非公益性捐赠,非公益性损赠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2.2关键业务

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在计算扣除限额时是不按每项捐赠来计算的,是需要通过所有捐赠项目的合计数来计算纳税调整额。

2.3税会差异

主要存在,符合税法规定的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限额的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构成永久性差异。

3. 新旧报表差异

本表为2014版报表中新增内容。报表中可以体现出具体的捐赠支出情况,体现了纳税调整的明细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5列“公益性捐赠-纳税调整金额”:在填报第2-4列的金额。在会计处理上公益性捐赠做为营业外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扣除,

但是税法规定只能扣除不超过限额的部分,

所以需要做纳税调整的调增处理。

(2)第7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5+6列的金额。因为非公益性捐赠在税法处理上是不允许扣除的,但是在会计处理上也是做营业外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都扣除掉了,所以我们也同样需要做纳税调整的调增处理,纳税调整的金额就等于账载金额。纳税调整的总金额就是5+6列之和。

(3)第20行(合计):注意3、4列只能填写20栏次合计金额,捐赠支出在年度未完成时不能统计调整额,捐赠支出是利用会计利润计算,如果前期发生第一笔捐赠,税法无法界定利润总额,所以无法判定,需要等所有业务都发生完成后利用会计利润总额计算。 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资产折旧、摊销即填报,不论是否存在纳税调整,只要企业发生了资产折旧、摊销,都需要在本表进行填报。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三级报表,属于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对于折旧(摊销)的理解:买来的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磨损,价值会减少,总会报废的一天,随着资产的使用价值在减少,会计就会以计提折旧(摊销)的方式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逐渐收回,之前购买资产的成本收回之后再去购买新的设备,称之为折旧(摊销)。

企业所得税申报体系综述

2014 年11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2014年第63号文件,公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A类)表样,并要求在2014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过程中使用该套新表。从直观上来看,新版报表从原来的16张报表增加到现在的41张报表,数量增加了很多,新增了采集纳税调整明细信息、纳税人享受优惠资格、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搬迁、企业重组等事项的相关信息。从采集的内容上来说数据采集的颗粒度更加细化,数据来源更加清晰,通过明细表格的方式体现出相关政策和计算的过程。总体上来讲新报表的调整既方便纳税人填写,又便于税务机关掌握税收减免、调整信息,核实合理性、进行优惠效益分析。

1.出台背景

近两年以来,随着国家进行新的审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税务机关直接下户向纳税人索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少,不论是稽查还是管理,税务机关到企业的打扰的机会越来越少,其更多的精力转变为纳税人服务。在这个背景下,税务机关如何拓展管理,就需要加大对企业的一些涉税信息的采集与后续对数据的分析。

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设计思路正是为了适应税务机关上述管理思路的转变,通过增加税收优惠、纳税调整的明细和计算信息,来为税局提供审核的依据。企业上报的信息越来越细致和严格,税务机关通过这套表获取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就能达到后续管理的目的。这套表是征纳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2.新旧报表差异

2008版报表整体结构:

2014版报表整体结构:

(1)增加明细化报表:增加1张基础信息表、2张汇总纳税表;纳税调整报表增加到15张(包括1张纳税调整表、12张三级明细表、2张四级明细表);税收优惠明细表由1张增加为11张;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下新增加了3张三级明细表。

(2)合并的报表:2008版报表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调整表和股权投资所得明细表合并到了新报表中的纳税调整——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减值准备纳税调整表在新版报表中的纳税调整明细表中以一个数据项来反映,不在体现明细信息。

3.新版报表的特点

3.1与企业会计核算紧密结合

2014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采取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对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纳税调整的方法。新版申报表采取围绕主表进行填报,主表数据大部分从附表生成,每张表既能独立体现的税收政策或优惠体现,又是与主表相互关联。

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和税务人员重新培训,没有税务部的要增设税务部门,并且税务人员不能再独立于核算部门了,必须与财务核算紧密结合,才能准确安全的填写新报表。

3.2主体结构逻辑复杂,表内表间校验关系多

报表层级关系复杂,分为4级。数据由末级明细表汇总到三级附表,再由三级附表信息生成到对应的二级附表、其它二级附表或直接进入主表。主表中多数据直由二级明细表提供,且各别栏次会向二级明细表提供数据。因表间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一项数据填错误,会影响多张相互交叉的报表。

3.3纳税人自主选择报表

新版申报表共41张,1张基础信息表,1张主表,6张收入费用明细表,15张纳税调整表,1张亏损弥补表,11张税收优惠表,4张境外所得抵免表,2张汇总纳税表。许多表格是选项,纳税人有此业务的,可以选择填报,没有此业务的,可以不填报,但需要填写的报表大部分由明细表生成,需要填写的明细信息增加了很多,相对旧版报表信息量大幅度提高。

4. 新版报表的运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4.1申报数据准备量增大

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加大了对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信息的采集量,并将老报表要求只填报结果的行次都“膨胀”为一系列带运算过程的报表。通过对这套报表数据的分析,税务机关基本上能够了解企业绝大多数的财务信息与涉税信息。

4.2企业申报后稽查风险增大

新版企税报表无疑让企业变成‘透明人’,财务和税务信息详细

4.3填报难度加大

41张报表中所承载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税务机关利用此套数据,最大限度的将企业所得税所需要的信息全部囊括在内。对于企业,您要想填全此套表,您必须深入学习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前,你拿着财务报表,查看部分财务明细账,没有深刻学习所得税法及条施,您也可以填完所得税表并申报,过了几年,税务机关从来没来查过您,特别是中小企业,天下太平,那是因为旧表是很笼统的,您只要了解基本规定就行了。现在时代变了,你需要把企业所得税吃透,才能将会计信息变为税务信息,才能填对新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是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地的载体,新报表承载的是实施条例每一条详细的内容,所以,所有企业必须认真学习实施条例才行。

4.4信息化采集企业涉税数据成为必要手段

由于采集数据量大,传统的纸制或网页式的申报已不能满足海量数据采集的管理需要,如纸制申报,不仅自己需要录入很多明细数据,到税局申报时还需要再录一次,申报一家企业可能就需要半天;网页式申报针对简单报表比较方便,对于新版汇算清缴,承载数据太多,使用起来速度慢、保存难,操作难更大,能一个数据的错误需要重新填写所有的报表。 另外,这套申报表是适应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一些情况,所以税务机关都会设计成软件的形式,使用网报的方式来申报。这些表做到软件中后,有很多数据会在主表或其他一些相应的附表中自动的会生成一些数据或看出一些数据,这样使这套申报表就有自动校验表内表间关系的功能,也增加了一些准确性。通过网络报送,不仅节省纳税人的时间,也减少了税局的工作压力。

企业所得税申报指南

基础信息表及利润总额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封面

1.本表综述

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填报。

2.业务介绍

(1)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当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2)填报日期:填报纳税人申报当日日期。

(3)纳税人聘请中介机构代理申报的,加盖代理申报中介机构公章,并填报经办人及其执业证件号码等,没有聘请的,填报“无”。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

1.本表综述

此表为必填表,根据企业涉税业务,选择“填报”或“不填报”。选择“填报”的,需完成该表格相关内容的填报;选择“不填报”的,可以不填报该表格。对选择“不填报”的表格,可以不上报税务机关。

A000000企业基础信息表

1.本表综述

纳税人在填报申报表前,首先填报基础信息表,为后续申报提供指引。选择不同的信息将对后续的附表产生影响,企业需根据实际情来填写本表。

2.重要项目说明

(1)申报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常申报”、“更正申报”或“补充申报”。

正常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第一次年度申报为“正常申报”;更正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对已申报内容进行更正申报的为“更正申报”;补充申报:申报期后,由于纳税人自查、主管税务机关评估等发现以前年度申报有误而更改申报为“补充申报”。

(2)汇总纳税企业:纳税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比例缴纳的总机构,选择“按比例缴纳总机构”;其他纳税人选择“否”,不需要填写A109000和A109010。

(3)所属行业明细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标准填报纳税人的行业代码。不同的行业也会影响到填写哪些报表。如所属行业代码为7010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可以填报表A105010中第21至29行;所属行业代码为06**至50**,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判断为工业企业;所属行业代码为66**的银行业,67**的证券和资本投资,68**的保险业,填报表A101020、A102020。

(4)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5)资产总额: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6)适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纳税人根据采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选择。不同的会计制度决定了企业填写不同的收入、支出明细表,同时会影响报表中相关项目是否需要填写。如执行小企业准则的企业可以填报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25行汇兑收益、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的第24至25行。

(7)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选择直接核销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选择备抵法。

备抵:预计有可能会产生坏账,将坏账先计提出来,真正发生的时候核销掉。

核销:平时不计提,发生的时候直接核销。

(8)所得税计算方法: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选择应付税款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先计提要缴纳的税款,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9)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填报本企业投资比例前5位的股东情况。

(10)对外投资(前5位):填报本企业对境内投资金额前5位的投资情况。

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所有查账征收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绝大部分的数据均由附表自动生成,仅有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预缴税款项目需要填写。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税法规定不明确的,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暂按企业财务、会计规定计算。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主表,与附表有关联关系,需要先填写对应附表,填写之后相关数据会自动提取到对应栏次。

2.业务介绍 应纳税所得额=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注:(1)利润总额:按会计口径计算(对于事业、民非单位,营业税金及附加包含在营业成本中,不能重复填列;营业外收入支出,对应“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他费用”)

(2)所得额调整项目:包括纳税调增调减,减、免收入及加计扣除,所得减免、抵扣所得等项目。

3.新旧报表差异

(1)2014版报表将“境外所得”、“税收优惠项目”(包括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税项目所得)从纳税调整表中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明细表参与计算。

(2)汇总纳税企业的三栏信息名称变更,且核算内容发生变更,之前反映的是预缴税款的分摊情况,现在反映的是应补退税款的分摊情况;汇总分支机构通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明细表”反映参与计算。

4.重要项目说明

(1)营业税金及附加:填写纳税人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本栏数据需要手工填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来核算,其它会计制度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来核算,新的会计制度填写的范围比之前更广。

(2)资产减值损失:填写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此科目,其它准则没有,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本栏需要手工填写。

(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手工填写。

(4)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手工填写。

(5)利润总额包括境内外两部分,通过14、18栏次的调整,将应纳税所得额换算为不包含境外信息的数据。

(6)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税率不能更改,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填写相关优惠明细表的方式来实现享受低税率优惠。

(7)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本年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低于全年实际应纳所得税额的70%时,会成为税局的重点关注企业。

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8)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此行需要手工填写。(需要联系当地税局确认是否需要先进行专项申报、批准后再进行汇算清缴申报表的填写)

(9)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此行需要手工填写。

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一般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即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本表主要反映一般企业的收入情况,根据收入性质填写到本表对应的行次。(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第1行营业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2)第2行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比如:商品流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务业的门票收入、客户收入、餐饮收入等。

(3)第9行其他业务收入: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

(4)第16行营业外收入: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3.新旧报表差异

(1)内容的调整

对2008版“收入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将视同销售收入从表中去掉,同时将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归

入到一张新的报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将视同销售收入填写在这张新报表A105010之后会反映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第2行。这张A105010报表稍后会在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2)项目的调整

第一:新增加的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出租无形资产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汇兑收益、其他。

第二:调整的项目

① 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出售无形资产收益”两个项目合并成一个新的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② 盘盈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固定资产盘盈”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盘盈利得”,并对2008版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内涵进行了扩充,包括纳税人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应确认的净收益。

③ 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包装物出租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出租包装物和商品收入”,并对2008版本中的“包装物出租收入”的内涵进行了扩充。

④ 销售商品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销售货物”调整为2014版本中“销售商品收入”。 ⑤ 罚没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罚款净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罚没利得”。 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调整为2014版本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⑦ 债务重组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债务重组收益”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债务重组利得”。

⑧ 政府补助利得:将2008版中“政府补助收入”调整为2014版中“政府补助利得”。 ⑨ 捐赠利得:将2008版本中的“捐赠收入”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捐赠利得”。 ⑩ 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将2008版本中的“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经营业务事项的性质划分确认应填入哪项申报项目中。

(3)新旧报表对比

2008版报表:收入明细表

说明:1、黄色部分是从本表中去除内容“视同销售收入”,归入到后面的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2、红色框中是调整的项目。

2014版报表: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

说明:红色部分是新增加的项目

2014版报表的结构图

补充说明:红色字体代表新增加的项目,黄色部分表明从本表去除。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25行“汇兑收益”:填报纳税人取得企业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形成的收益应确认的收入。(该项目为执行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2)第26行“其他”: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上述项目未列举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纳税人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的收益(投资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纳税人取得的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等。

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一般企业都需要填写此表,即除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外的企业填报。本表反映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情况,根据公司成本支出发生情况填写到此表对应的行次。(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第1行营业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与营业收入对称。

(2)第2行主营业务成本:公司生产和销售与主营业务有关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投入的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与主营业收入对称。

(3)第9行其他业务成本:是指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是指企业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相应发生的成本。与其他业务收入的对称。

(4)第16行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3.新旧报表差异

(1)内容的调整

第一:将2008年版的“成本费用明细表”中视同销售成本从表中去掉,同时将视同销

售成本、视同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定业务归入到一张新报表“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将视同销售成本填写在这张新报表A105010之后会反映到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第13行。这张新报表稍后会在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第二:将2008版的“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期间费用单独抽离出来,归入到2014版中的“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并根据要求分别填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具体项目金额,这张期间费用明细表会在稍后具体介绍。

(2)项目的调整

第一:新增加的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成本、出租无形资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坏账损失、赞助支出、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其他。

第二:调整的项目

①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将2008版本中的“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和“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合并成一个新的项目“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② 销售商品成本:将2008版本中“销售货物成本”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销售商品成本”。

③ 罚没支出:将2008版本中的“罚款支出”调整为2014版本中的“罚没支出”。 ④ 代购代销费用:将2008版本中的“代购代销手费用”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认应填入哪项项目中。

⑤ 固定资产盘亏:将2008版本中的“固定资产盘亏”去掉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认应填入哪项项目中。

(3)新旧报表对比

2008版本:成本明细表

说明:1、黄色部分是从本表中去掉内容“视同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归入到后面的两张新明细表。2、红色框中是调整的项目。

2014年版报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说明:红色部分是新增加的项目。

2014版报表的结构图

补充说明:红色字体代表新增加的项目,黄色部分表明从本报表去除。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20行“非常损失”在后面有一张“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非常损失需要及时备案,具体备案的时间资料等根据当地的税局要求。如果不及时备案,会有税收风险,可能导致这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2)第21行“捐赠支出”在后面有一张“捐赠支出调整明细表”,具体内容会在之后纳税调整部分详细的讲解。

(3)第24行“坏帐损失”: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各项坏帐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4)第25行“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填报纳税人各项无法收回的债券股权投资损失。(该项目为使用小企业准则企业填报)

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所有企业都需要填报此表,但是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填写本表。本表反映企业的期间费用情况。(本表涉及的企业相对较多,需要重点了解。)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本表产生的背景。一方面,2008版的报表过于简单,导致申报表信息采集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今年税务总局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转变管理方式。税务机关仅通过申报表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这对申报表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1.3影响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本表会产生的涉税风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下的相关明细项目,如果没有准确划分,可能会产生涉税风险。如果在申报完成之后,被发现有问题,也会存在税收风险。(这里可以提醒用户:在账务处理的时候,不能只设一级科目,需要合理划分明细,设二级科目,这样也方便以后申报企业所得税。)

2.业务介绍

2.1概念

(1)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2)第1列销售费用: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3)第3列管理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4)第5列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只包含:佣金和手续费、利息收支、汇兑折扣、现金折扣和其他。

3.新旧报表差异

本表是2014版的新增加的报表,2008版本中没有将期间费用单独列为一张报表,而是将期间费用作为2008版的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这张报表的第三部分。

2008版报表:“期间费用”在“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的第3部分有直接的体现

2014版报表:扩充了期间费用的相应的明细,形成了一张新的报表“期间费用明细表” 2014版本报表的结构图

4.重点项目说明

(1)第1行“职工薪酬”在后面有一张“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职工薪酬”这一个项目涉及多个报表,在我们的纳税管理软件会有效验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效验数据的准确性。括号中内部了解即可)

(2)第5行“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后面有一张“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3)第7行“资产折旧摊销费”在后面有一张“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以上提及到的三张纳税调整明细表会在稍后纳税调整部分具体介绍。

(4)第18行“技术转让费”在我们的纳税管理软件中有一个提醒或者效验,告知企业是否可以享受优惠。(内部了解即可)

(5) 期间费用明细表有“*”表明本格不需要填写。

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金融企业纳税人填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本表反映金融企业的收入情况,根据收入性质填写此表。(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会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将视同销售收入从表中去掉,单独归入“A10501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2008版报表:在第二部分有体现视同销售收入。

以下2014版报表

A102020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金融企业纳税人填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本表反映金融企业成本支出情况,根据企业成本支出的情况填写此表。(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营业支出和营业外支出会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的内容作了调整:

1、将视同销售成本从表中去掉,单独归入“A10501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2、将本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单独抽离出来,填写在“期间明细表”中。 2008版本:有体现“视同销售成本”和“业务及管理费”。

2014版本:将“视同销售成本”和“业务及管理费”这部分从表中去掉,后归入到新明细表中。

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业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适用于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填报,反映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等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收入、发生成本支出情况。(本报表涉及的企业相对少一点,大致了解一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表中的收入和支出会自动反应到主表中。

2.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将2008版“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合并为一张表。差异:合并后的报表区分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主体身份分别填报收入和支出项目,2008版中未作区分。

2008版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

2008版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

2014版本:事业单位、民间非营业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是将上两张报表合并形成的。

纳税调整项目

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1.本表综述

本表适用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纳税人填报。纳税人根据相关税法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填报会计处理、税法规定,以及纳税调整情况。

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由以上12张三级明细报表组成,三级明细表的数据会自动反映到二级报表中。三级明细报表中有2张四级明细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和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数据会分别自动反映到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报表分为六大类别: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特殊事项调整、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以及其他。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二级报表,是主表的下一级附表. 填写后合计数据会反映到主表第15、16栏次对应的纳税调整增加额和纳税调整减少额。

2.业务介绍 2.1概念

“账载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项目金额。 “税收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项目金额。

“调增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需要调整增加的金额。 “调减金额”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总额基础上需要调整减少的金额。

2.2关键业务

关于纳税调整中调整金额计算方式:

(1)“收入类调整项目”:“税收金额”减“账载金额”后余额为正数的,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2)“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账载金额”减“税收金额”后余额为正数的,填报在“调增金额”,余额为负数的,将其绝对值填报在“调减金额”。

(3)“特殊事项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其他”分别填报税法规定项目的“调增金额”、“调减金额”。

3.新旧报表差异

对2008版纳税调整明细表内容作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收入类调整项目中的视同销售收入、成本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分别增加了对应的附表。

(2)对部分项目的表述做了调整,如2008版中的不符合税收规定的销售折扣和折让名称调整为销售折扣、折让和退回。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3)在不征税收入中增加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附表。 2014版报表:

同时也在2014版中增加了一张(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4)将2008版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生产性生物资产摊销等几项资产相关纳税调整事项合并到一张附表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表》中;

(5)增加特殊事项调整项目:在此类中增加了企业重组、政策搬迁、特殊行业准备金等纳税调整附表;

(6)从收入中去掉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2014版报表中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这些涉及调减的项目,直接通过107010 《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反映在主表中参与计算“;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直接通过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反映在主表中参与相关计算,这样更加符合税法上的相关政策,也更容易理解。

4.重要项目说明

纳税申报主表的纳税调整增加和减少额会从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调增金额和调减金额的合计来取数。

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在资产处理中,会计上不作收益确认,税法上视同销售行为应作收入确认的事项和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的特定业务的企业进行填写。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三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费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实施条例25条)。

2.2关键业务

(1)视同销售计税依据:一般企业发生视同销售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作为计税依据。

(2)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的填写: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的特定业务,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特殊性,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度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仅做了解内

容)

2.3税会差异

我们以对外捐赠视同销售为例:

体现在会计处理上捐赠的成本需要加上增值税税款确定成本,税法处理中企业将自产货物对外捐赠视同销售的计税依据为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确定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为纳税调整额。

3.新旧报表差异

本明细表是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是没有单独列出明细,收入是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收入明细表)”中列出视同销售收入进行取数,成本是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进行取数。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收入:

2008版报表视同销售成本:

2008版报表房地产特殊行业纳税调整:

2014版报表:将视同销售收入和成本纳税调整的明细过程单独新增加了一张A105010明细报表进行了体现,同时也将08版的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额项目的纳税调整过程单独在这里增加了明细的体现。

2014版报表视同销售收入:

2014版报表视同销售成本:

2014版报表房地产特定业务纳税调整:

4.重要项目说明

报表共分为3部分: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

(1)第2-10行:对应视同销售收入业务各明细项目。

(2)第1列“税收金额”填报税收确认的应税收入金额;

(3)第2列“纳税调整金额”等于第1列“税收金额”。

因为视同销售在会计上不作为销售核算,但按照税法规定视同销售确认应税收入,所以视同销售收入在纳税调整中要进行调增处理,不涉及调减处理,并且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中的帐载金额是不体现的。

(4)第11行为12—20行次的合计。

(5)第12行-20行:第1列“税收金额”填报予以税前扣除的视同销售成本金额;将第1列税收金额以负数形式填报第2列“纳税调整金额”。

(6)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纳税调整中,23栏次填写未完工产品的收入(需要注意纳税调整金额是*,因为在收入确定上会计和税法是不存在差异,只是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7)24栏次填写未完工产品的预计毛利额=收入*毛利率

(8)25栏次填写实际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按规定是准予扣除的。

(9)24-25=22栏次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特定业务计算的纳税调整额。

(10)销售未完工产品转完工产品特业务的纳税调整,处理和未完工产品业务是一样的,计算出转完工后的纳税调整额,22-26栏次的差额作为税收金额和纳税调整额。 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本表填写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符合税法规定不征收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本表不作调整,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中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具体讲就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2税会差异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定收入的业务具体的确认方式如下:

税法处理:

1.跨期收入

a.租金收入:可以按合同约定应付租金日确认收入,这样税法和会计核算处理确认收入的方式不一致,导致税会差异,但是如果租金收入选择按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就不会产生差异。

b.利息收入:合同约定应付利息日确认收入

c.特许权使用费:合同约定应付特许权使用费日确认收入

2.分期收入:

a.分期收款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b.超12个月建造合同: 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3.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税法处理:实际收到时确认收入。

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时确定为递延收益。

总结,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的税会差异主要存在于收入确认时间,会计处理确认收

入的时间和税法处理确认收入的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暂时性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08版报表: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是没有单独列出明细,是体现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5行次“收入类调整项目----未按全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中,

2014版报表:

增加了这一项目的明细表计算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报表横向的相关内容:

第1列“合同金额或交易金额”:填报会计处理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项目的合同总额或交易总额。此栏次不参与报表计算过程。

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投资收益纳税调整项目纳税人填报。

其中不在本表调整的项目:

1、发生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并按税法规定为减免税收入的(如国债利息收入等),本表不作调整,需要填写《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 )进行纳税调整;

2、处置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确认为损失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本表特点是区分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和处置收益。

1、持有收益:投资项目持有期间,价格的上涨引起的差额被称为持有收益。

2、处置收益:是指在卖出处置投资项目取得的收益。

2.2税会差异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

持有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要求计入

投资的计税基础,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2)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要求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不要求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处置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要求计入投资的计税基础,由此造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存在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报表: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合并了2008版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资产纳税调整明细表”和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的内容。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4列“会计确认的处置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投资项目,会计核算确认的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处置收入金额。

(2)第5列“税收计算的处置收入”: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投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处置收入金额。

(3)第6列“处置投资的账面价值”: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的投资项目,会计核算的投资处置成本的金额。

(4)第7列“处置投资的计税基础”:填报纳税人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的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投资处置成本的金额。

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纳税人填报。

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进行调整。资本化支出的折旧、摊销,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进行纳税调整。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符合什么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其中,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a.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需要按税局要求时间提供相关资料) b.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c.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符合这三个条件就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2.2关键业务

国家是鼓励企业将专项用途的资金用于国家指定和引导的项目中,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内没有发生支出和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那就说明在这5年没有按要求用于专项项目的支出,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所以我们报表中以前年度支出情况只体现前五年度的金额。

2.3税会差异

(1)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按税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是在会计处理上是属于与资产相关的利得,收到时

做递延收益处理,购建资产后,按折旧额分期确认营业外收入,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减处理。

(2)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增处理。

(3)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需要调增处理。

3.新旧报表差异

本明细表是20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在不征税收入中没有体现具体项目。

2014版报表:在08版不征税收入项目增加了一项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额的体现

2014版报表:同时增加了一张明细报表填写,使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取得和支出、结余情况更加清晰,纳税调整过程也记录的更加详细。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14列“本年结余情况’- “应计入本年应税收入金额”:国家是鼓励企业将专项用途的资金用于国家指定和引导的项目中,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在5年内没有发生支出和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那就说明在这5年没有按要求用于专项项目的支出,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所以我们报表中以前年度支出情况只体现前五年度的金额。第6年开始就需要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中,进行调增处理的金额就体现在第14列中。本列第7行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9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第3列“调增金额”的数据来源。

(2)第4列“其中:计入本年损益的金额”:填报第3列“其中: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中会计处理时计入本年(申报年度)损益的金额,利润总额中已经计入了损益金额,税法中属于不征税收入,所以需要做调减处理。本列第7行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9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的第4列“调减金额”。

(3)第11列第7行合计金额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第25行“其中: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的第3列“调增金额”的数据来源。原因是所得税的收入总额中是没有反映专项用途的金额的,已经不包含专项费用了,所以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也是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是需要做调增处理。

A105050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职工薪酬支出的企业都需要填写。在计算利润总额时,会计处理中计提的职工薪酬已经全部扣除,但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为实际发放且按照税法规定标准扣除,这样就会产生差异,需填写此报表来体现纳税调整过程。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合理工资薪金:按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工资薪金。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注意: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2关键业务

此表中的项目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标准进行扣除,我们总结为据实扣除、按比例扣除和特殊方式,三种扣除方式。

据实扣除:

(1)工资薪金支出。

(2)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和住房公积金。

按比例扣除:税法规定具体比例规定:

(1)职工福利费:扣除比例是14%。

(2)工会经费:扣除比例是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需要提供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的凭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包括委托税务机关代收工会经费的地区的企业可凭合法、有效的工会经费代收凭据依法在税前扣除。)

(3)职工教育经费:

a.一般企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b.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特殊情况:

软件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 27号)规定,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注意:软件企业应准确划分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支出,对于不能准确划分的,以及准确划分后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职工培训费用的余额,一律按照一般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处理方法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 5%的比例扣除。

2.3税会差异

(1)时间上的差异:14年会计处理时已经全部计提但未在本年度发放,会计处理时已经扣除 ,但按税法规定不能扣除。

(2)会计处理时按实际发放扣除,税法需要按标准扣除,例如: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处理上需要按合理工资薪金总额的2.5%扣除。

举例:

企业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全年实发工资总额为400万元(属于合理限度的范围),实际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6万元、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万元。

(1)允许扣除的工会经费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6万元,因此按发生额扣除,不需调整;

(2)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费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额60万元,超过标准值,调增4万元;

(3)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限额=400×2.5%=10(万元),实际发生额15万元,超过标准值,调增5万元。

3.新旧报表的差异

本明细表是14版报表中新增加的明细项目。

2008版报表:在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直接体现:

2014版报表:增加了相应的明细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1)“税收规定扣除率”:就是我们在关键业务中给大家讲解的各项目的扣除比例。据实扣除的业务是带星号的不能填写。

(2)“以前年度累计结转扣除额”

:我们讲到只有职工教育经费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

转扣除。其他行次是带星号不能填写。

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版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纳税人需要填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会计中是按销售费用进行核算,在税法规定中是按规定标准准予扣除,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不一致,需要纳税调整的过程体现在此表中。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宣传费:是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

广告费:则是企业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商品、劳务和企业信息等发生的相关费用。

2.2关键业务

(1)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但是也要受当年扣除限额的影响。

(2)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

a.对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下同)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

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b.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以下简称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按照上述办法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计算在内。

c.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d.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2.3税会差异

(1)会计处理将当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作为销售费用处理,税法中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可以在当年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

(2)会计处理上年度有超过标准部分结转本年度扣除,但是会计处理中上年度已经完全确定为销售费用,导致的税会差异。

(3)对签订广宣费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可以选择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导致的税会差异。

3.新旧报表差异

2014版报表:在保持2008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附表八----《广告费纳税调整表》的所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和按照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两个栏次。

2008版报表:

2014版报表: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12行“七、本年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纳税调整金额”:若第3行>第6行,填报第2+(3-6)+10-11行的金额,也就是不允许扣除的广宣费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金额+按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扣除金额-按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金额。若第3行≤第6行,因为实际扣除金额没有超过标准限额,所以仅填报第2-9+10-11行的金额,也就是不允许扣除的广宣费支出-以前年度累计结转的扣除额+按分摊协议归集至其他关联方扣除金额-按分摊协议从其他关联方归集至本企业的金额。和我们税会差异中介绍的几种导致税会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对应的。

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

1. 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

税法规定予以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不在本表填报。例如:《国务院关于支持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文号:国发[2014]57号中规定: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鲁甸地震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

1.2报表层级

本表是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 业务介绍

2.1概念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注意:对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发布的名单,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位于名单内,则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年度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群众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年度的,不得扣除。

非公益性捐赠:是指不符合公益性捐赠条件的为非公益性捐赠,非公益性损赠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2.2关键业务

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在计算扣除限额时是不按每项捐赠来计算的,是需要通过所有捐赠项目的合计数来计算纳税调整额。

2.3税会差异

主要存在,符合税法规定的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限额的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构成永久性差异。

3. 新旧报表差异

本表为2014版报表中新增内容。报表中可以体现出具体的捐赠支出情况,体现了纳税调整的明细过程。

4.重要项目说明

(1)第5列“公益性捐赠-纳税调整金额”:在填报第2-4列的金额。在会计处理上公益性捐赠做为营业外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扣除,

但是税法规定只能扣除不超过限额的部分,

所以需要做纳税调整的调增处理。

(2)第7列“纳税调整金额”:填报第5+6列的金额。因为非公益性捐赠在税法处理上是不允许扣除的,但是在会计处理上也是做营业外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都扣除掉了,所以我们也同样需要做纳税调整的调增处理,纳税调整的金额就等于账载金额。纳税调整的总金额就是5+6列之和。

(3)第20行(合计):注意3、4列只能填写20栏次合计金额,捐赠支出在年度未完成时不能统计调整额,捐赠支出是利用会计利润计算,如果前期发生第一笔捐赠,税法无法界定利润总额,所以无法判定,需要等所有业务都发生完成后利用会计利润总额计算。 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重要)

1.本表综述

1.1报表简介

发生资产折旧、摊销即填报,不论是否存在纳税调整,只要企业发生了资产折旧、摊销,都需要在本表进行填报。

1.2报表层级

本表为三级报表,属于纳税调整明细表的下一级附表,填写后相关数据会反映到纳税调整明细表中。

2.业务介绍

2.1概念

对于折旧(摊销)的理解:买来的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磨损,价值会减少,总会报废的一天,随着资产的使用价值在减少,会计就会以计提折旧(摊销)的方式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逐渐收回,之前购买资产的成本收回之后再去购买新的设备,称之为折旧(摊销)。


相关内容

  • 201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人指南
  • 2013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人指南 2014-03-06 来源: 所得税科 作者: 访问次数: 70 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为了帮助广大纳税人更好的厘清汇缴程序.规范汇缴操作.把握政策要点.降低涉税风险.提升申报质量.我局将相关汇缴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梳理归纳如下: 一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流程
  • 一.收入类项目鉴证 (一)鉴证的基本方法 1.指南的第七条一款原文:"根据汇算清缴鉴证业务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应依据被鉴证人执行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鉴证利润总额计算项目中的营业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收入类项目,重点鉴证年度发生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情况.财务报 ...

  • 新所得税申报表诠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 新所得税申报表诠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段文涛 日期:2014-07-0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2014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8号)公布了<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等4 ...

  • 大连国税2013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 大连国税2013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对于无论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来说,都是全年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说它重要,是指汇算清缴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5个月),纳税人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各项审批.备案.申报等各类事项后,再进行年度所得税申报表的报送,汇算清缴既涉及所得税税收政策,又 ...

  • 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有新规定
  • 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有新规定 2015-05-28 21:33来源:广西新闻网 T|T字号:打印广西新闻网南宁5月28日讯(通讯员刘明婕)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即将于2015年6月1日结束,关于工资和福利费税前扣除的问题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热点.5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 ...

  • 汇算清缴中扣除项目的调整处理
  • 汇算清缴中扣除项目的调整处理(上) 2014-04-02 15:39:31 作者:王莺远 隋慧 来源:财会信报我要评论 字号T | T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需要调整的扣除类项目有20项,主要包括:视同销售成本.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和 ...

  • 汇算清缴:注意纳税调减项目
  • www.taxchina.com 汇算清缴:注意纳税调减项目 王海涛 2015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即将开始了,笔者发现一些企业由于不懂税法,对本年以前发生的业务,不知道该如何作纳税调减处理,结果多缴了税款,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年终结账以前发生的业务,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 目前,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都是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根据税法规定作相应调整后,才能作为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人员在汇算清缴后,除了对应纳所得税额进行调整外,还须将税务人员检查出来的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所作的账务处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会出现会计资料失真及所得税先补后退或 ...

  • 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热点问题
  •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热点问题 1.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规定:第九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