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

《社会保障学》大作业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它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低保的健康发展,不利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策

目录

引言„„„„„„„„„„„„„„„„„„„„„„„„„„„3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况„„„„„„„„„„„„„„„4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4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5 2 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6

2.1 资金来源不稳定„„„„„„„„„„„„„„„„„„„6

2.2 低保标准制定不合理„„„„„„„„„„„„„„„„„7

2.3 低保对象难以确定„„„„„„„„„„„„„„„„„„7

2.4 农村低保管理体制不完善„„„„„„„„„„„„„„„7 3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8

3.1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8

3.2 标准制定科学规范„„„„„„„„„„„„„„„„„„9

3.3 合理确定低保对象„„„„„„„„„„„„„„„„„„9

3.4 规范和细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机制 „„„„„„„„„„10 参考文献 „„„„„„„„„„„„„„„„„„„„„„„„12

引言

享有切实的社会救助权是现代公民的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主国家的应有职责。国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但这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制度,在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贫困居民正常地享有生活保障的权利。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广大的农村贫困居民更容易和公正地享受应有的权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居民享有基本的生

活保障权利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救助是一个多项目并存的体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解决的是贫困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障农村贫困居民享有切实有效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现实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应保的人未保而不应保的却成了低保户,损坏了贫困群体的权益,破坏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维护广大贫困群体的正当权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况

1.1 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是上海市。1994 年, 上海市通过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开始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贫困群体救济方式。同年, 国务院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 到二十世纪末, 要“在农村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随后, 山西、山东、浙江、河北、湖南、河南、广东等省被列入了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的首批名单。在试点中,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在1996 年初召开的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上, 民政部明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 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指导方案》, 要求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来抓。

1997 年, 为巩固扩大东部试点, 积极启动西部试点, 民政部又分别在东部、北部和西部召开了三个片会, 对各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专题研究。但1997 年以后, 受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农村低保试点的步伐渐渐慢了下来。

时至2007 年, 中央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 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在更多地区推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 年7 月11 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 年是中央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 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是30亿元。 截至2007 年6 月底, 全国31 个省区市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覆盖了2068 万人。此后,农村最低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普遍被调动起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城市低保对象2282.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237.2万人,农村五保对象553.2万人,国家优抚对象623.3万人。这四类国家保障对象将近9000万人,加之900多万的城镇失业者,低收入群体已接近上亿人,占全国人口近8%,这是民政部官方统计数据。

民政部对我国县以上农村2012年5月份的低保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是陕西省各县的农村低保情况。

表1:2012年5月份陕西省渭南市县以上农村低保情况①

①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5月份全国县以上农村低保情况,2012年5月。

2 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农村完整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转折。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不断推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来源不稳定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低保,资金短缺是难题。

农村低保筹资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是导致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救助资金落实难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低保制度之所以能够普遍建立起来,关键在于政府资金上的保证,但是这种主要靠下级财政筹措资金的办法,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以维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维持难度很大,这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县、乡财政紧张,村级财政没有稳定的来源,导致了一些地方农村低保进展迟缓、陷于停滞。

为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具有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迄今为止中央财政并没有对农村低保资金做出具体的安排,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低保资金应由中央或省一级政府通过一般性税收来筹措,并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补偿。

2.2 低保标准制定不合理

农村低保标准是农村低保制度的一项核心环节,也是整个制度的难点和重点,低保标准的水平和科学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在实际标准制定中,低保标准的高低还与当地财政状况和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联。尽管很多地区就农村低保标准的依据和程序做出了有关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标准制定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很随意的。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在原先特困户救济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当地生活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制定的。“以钱定人”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就导致农村低保标准普遍偏低。

2.3 低保对象难以确定

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在依据保障标准识别、确定保障对象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农村居民收入以实物为主,难以货币化;收入受季节、自然气候影响较大,不够稳定,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具有法定赡养、抚养关系并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农民,收入界定困难。

2.4 农村低保管理体制不完善

规范化的管理是农村低保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在户籍

制度放开、人口流动频繁的新形势下,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相对分散,而基层民政部门人员较少,由乡村两级逐一调查核实的工作量较大。目前由于地方财力所限,许多地方都没有将低保工作经费打入低保预算,也缺乏有效监督农村基层干部在低保物资和服务分配行为的保障措施,这难以避免基层干部在实际操作中照顾亲朋好友或有意多报低保对象数量及瞒报低保对象收入水平等问题。

3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中已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确定低保对象、标准,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的补助。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加大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消除畏难情绪,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3.1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建设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对农村特困群体长效救助机制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可由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合理分担,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等作为补充。

其次,最低农村生活保障属于公共产品范畴, 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一定份额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 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最后,管好用好低保资金,是保证农村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可根据经济状况,积极筹措资金,调节各地比例标准,逐步加大对农村的低保资金投入。

3.2 标准制定科学规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 通常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费用, 二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 三是地区的财政承受能力, 四是物价水平。由于各地生活水平、物价指数都不同, 不宜统一划定农村低保标准线。标准的确定, 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 又要能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 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厘定。

3.3 合理确定低保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确定保障对象的工作应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以及镇(街)、村干部配合。对各低收入户调查摸底,初步确定保障对象,然后由农户申请,镇(街)张榜公布。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为了防止在确定保障对象过程中的懒汉现象

及其它问题,还应特别规定几种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比如: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家庭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或除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的非生产性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均值为当地最低生活标准6倍以上的(具体标准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等等。这样做既能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又能防止因保障措施不当出现挤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懒汉现象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界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相关细则。农村低保要做到动态管理。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在严格确定保障对象后,要做到应保尽保。

3.4 规范和细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机制

解决农村贫困人员的各种生产生活问题需要各种制度的大力配合,发挥各种制度的优势共同解决贫困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的措施。一是应当加强基层农村低保工作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二是提高低保审批程序的透明度,各村、乡、县相关审批机构应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审批,在审批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三是应加大对农村低保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政策。四是完善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优惠政策,例如子女教育学费减免等,多途径、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良好的制度与有效的管理从来就是有机统一的,要做好农村低保的制度设计,还需要完善各项财务及监管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

资金应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 专项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低保金发放的各种有效形式, 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工作。由于农村低保人数多, 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少, 为确保低保金发放安全, 民政部门要与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进行协商, 相互间予以积极配合。同时,要依法对低保制度执行情况、低保机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Z]. 2007.

[2] 张时飞,唐钧.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D].2008.

[3] 郑秉文. 农村低保八大问题[N]. 《中国证券报》,2007.

[4] 薛惠元,王翠琴.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2006年第03期.

[5] 鲁开垠. 建立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南方论刊》,2005年第6期:35—38.

《社会保障学》大作业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内容,它自建立以来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低保的健康发展,不利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策

目录

引言„„„„„„„„„„„„„„„„„„„„„„„„„„„3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况„„„„„„„„„„„„„„„4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4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5 2 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6

2.1 资金来源不稳定„„„„„„„„„„„„„„„„„„„6

2.2 低保标准制定不合理„„„„„„„„„„„„„„„„„7

2.3 低保对象难以确定„„„„„„„„„„„„„„„„„„7

2.4 农村低保管理体制不完善„„„„„„„„„„„„„„„7 3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8

3.1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8

3.2 标准制定科学规范„„„„„„„„„„„„„„„„„„9

3.3 合理确定低保对象„„„„„„„„„„„„„„„„„„9

3.4 规范和细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机制 „„„„„„„„„„10 参考文献 „„„„„„„„„„„„„„„„„„„„„„„„12

引言

享有切实的社会救助权是现代公民的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民主国家的应有职责。国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但这是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制度,在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贫困居民正常地享有生活保障的权利。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广大的农村贫困居民更容易和公正地享受应有的权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居民享有基本的生

活保障权利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会救助是一个多项目并存的体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解决的是贫困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保障农村贫困居民享有切实有效的基本生活保障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现实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应保的人未保而不应保的却成了低保户,损坏了贫困群体的权益,破坏了低保制度的公平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维护广大贫困群体的正当权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况

1.1 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的地区是上海市。1994 年, 上海市通过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开始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贫困群体救济方式。同年, 国务院召开的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 到二十世纪末, 要“在农村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 随后, 山西、山东、浙江、河北、湖南、河南、广东等省被列入了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的首批名单。在试点中,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在1996 年初召开的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上, 民政部明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 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指导方案》, 要求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来抓。

1997 年, 为巩固扩大东部试点, 积极启动西部试点, 民政部又分别在东部、北部和西部召开了三个片会, 对各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进行专题研究。但1997 年以后, 受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农村低保试点的步伐渐渐慢了下来。

时至2007 年, 中央财政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 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在更多地区推广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 年7 月11 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 年是中央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 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是30亿元。 截至2007 年6 月底, 全国31 个省区市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覆盖了2068 万人。此后,农村最低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普遍被调动起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9月,城市低保对象2282.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237.2万人,农村五保对象553.2万人,国家优抚对象623.3万人。这四类国家保障对象将近9000万人,加之900多万的城镇失业者,低收入群体已接近上亿人,占全国人口近8%,这是民政部官方统计数据。

民政部对我国县以上农村2012年5月份的低保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是陕西省各县的农村低保情况。

表1:2012年5月份陕西省渭南市县以上农村低保情况①

①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5月份全国县以上农村低保情况,2012年5月。

2 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农村完整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把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转折。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不断推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来源不稳定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农村低保,资金短缺是难题。

农村低保筹资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是导致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救助资金落实难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低保制度之所以能够普遍建立起来,关键在于政府资金上的保证,但是这种主要靠下级财政筹措资金的办法,在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以维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维持难度很大,这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县、乡财政紧张,村级财政没有稳定的来源,导致了一些地方农村低保进展迟缓、陷于停滞。

为保证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具有稳定和可靠的资金来源,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迄今为止中央财政并没有对农村低保资金做出具体的安排,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低保资金应由中央或省一级政府通过一般性税收来筹措,并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补偿。

2.2 低保标准制定不合理

农村低保标准是农村低保制度的一项核心环节,也是整个制度的难点和重点,低保标准的水平和科学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在实际标准制定中,低保标准的高低还与当地财政状况和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联。尽管很多地区就农村低保标准的依据和程序做出了有关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标准制定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很随意的。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在原先特困户救济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当地生活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制定的。“以钱定人”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就导致农村低保标准普遍偏低。

2.3 低保对象难以确定

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在依据保障标准识别、确定保障对象时,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收入界定上存在一定困难。农村居民收入以实物为主,难以货币化;收入受季节、自然气候影响较大,不够稳定,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具有法定赡养、抚养关系并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农民,收入界定困难。

2.4 农村低保管理体制不完善

规范化的管理是农村低保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在户籍

制度放开、人口流动频繁的新形势下,农村低保工作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相对分散,而基层民政部门人员较少,由乡村两级逐一调查核实的工作量较大。目前由于地方财力所限,许多地方都没有将低保工作经费打入低保预算,也缺乏有效监督农村基层干部在低保物资和服务分配行为的保障措施,这难以避免基层干部在实际操作中照顾亲朋好友或有意多报低保对象数量及瞒报低保对象收入水平等问题。

3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中已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确定低保对象、标准,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的补助。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加大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全局出发,增强紧迫感与责任感,消除畏难情绪,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3.1 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建设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对农村特困群体长效救助机制的关键因素。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可由省、市、县、乡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合理分担,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等作为补充。

其次,最低农村生活保障属于公共产品范畴, 需要政府财政支持。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一定份额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 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最后,管好用好低保资金,是保证农村低保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可根据经济状况,积极筹措资金,调节各地比例标准,逐步加大对农村的低保资金投入。

3.2 标准制定科学规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 通常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费用, 二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 三是地区的财政承受能力, 四是物价水平。由于各地生活水平、物价指数都不同, 不宜统一划定农村低保标准线。标准的确定, 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 又要能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 所以应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厘定。

3.3 合理确定低保对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确定保障对象的工作应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以及镇(街)、村干部配合。对各低收入户调查摸底,初步确定保障对象,然后由农户申请,镇(街)张榜公布。力争达到一个不错、一个不漏,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为了防止在确定保障对象过程中的懒汉现象

及其它问题,还应特别规定几种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比如: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家庭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或除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的非生产性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均值为当地最低生活标准6倍以上的(具体标准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等等。这样做既能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又能防止因保障措施不当出现挤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懒汉现象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界定农村低保对象的相关细则。农村低保要做到动态管理。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在严格确定保障对象后,要做到应保尽保。

3.4 规范和细化农村低保管理工作机制

解决农村贫困人员的各种生产生活问题需要各种制度的大力配合,发挥各种制度的优势共同解决贫困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的措施。一是应当加强基层农村低保工作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严格依法办事,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二是提高低保审批程序的透明度,各村、乡、县相关审批机构应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审批,在审批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三是应加大对农村低保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政策。四是完善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配套优惠政策,例如子女教育学费减免等,多途径、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良好的制度与有效的管理从来就是有机统一的,要做好农村低保的制度设计,还需要完善各项财务及监管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

资金应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 专项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低保金发放的各种有效形式, 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工作。由于农村低保人数多, 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少, 为确保低保金发放安全, 民政部门要与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进行协商, 相互间予以积极配合。同时,要依法对低保制度执行情况、低保机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Z]. 2007.

[2] 张时飞,唐钧.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D].2008.

[3] 郑秉文. 农村低保八大问题[N]. 《中国证券报》,2007.

[4] 薛惠元,王翠琴.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2006年第03期.

[5] 鲁开垠. 建立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南方论刊》,2005年第6期:35—38.


相关内容

  • 我国农村低保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为例
  • 我国农村低保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河南为例 口孙静李鹏飞 移学."."".'8学訾-"'j.E?.'残-"节"""991.『7."'1'7'9"""'磋 # ' £'摘要2007 ...

  • 当前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当前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救济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地解决农村贫困 ...

  • 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现状和对策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学号:1517395020 姓名:于欢) 摘要:近年,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很缓慢,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要在增收上下功夫,还应 ...

  • 财政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浅析 2.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 3.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4.论影响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5.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宪政视角下的我国财政改革 7.财政支农效果的成因及建议 8.谈政府财政监督的信息化 ...

  • 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
  • 摘要:本文基于消费结构升级,探讨了当前扩大我国消费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分析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升级的过程,提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解决当前消费问题的关键.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升级:收入水平:消费空间 中图分类号:F1 ...

  • 我的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调查报告 -----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 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关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学校的要求在今年寒假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本次社会调查 ...

  •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
  •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06-09-30 00:00 作者:覃朔彬 新闻来源:正义网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维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并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重庆市大足县人口共计92.8万人,老年人口有11.6万人,其中城镇老年人口约2万人.农村老年人口约9.6万人 ...

  •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杜攀 刘静 指导老师:高翠欣 摘 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 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范围内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地位及权益维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这种"弱势"的存在不仅严 ...

  • 地方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统计评价
  • 收稿日期:2011-04-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税政策组合运用对收入分配公平影响的统计评价"(09BTJ006):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缩小辽宁省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对策研究"(L08BJY023) 作者简介: 金双华(1963 - ),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