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结报告范文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目 录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1

1.1.1项目地理位置 ............................................................................................. 1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 ................................................................................. 1

1.1.3项目组成 ..................................................................................................... 2

1.1.4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 ................................................................................. 6

1.1.5工程占地 ..................................................................................................... 8

1.1.6土石方平衡 ................................................................................................. 9

1.1.7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 ............................................................................... 11

1.2项目区概况 ....................................................................................................... 11

1.2.1自然环境概况 ........................................................................................... 11

1.2.2社会经济状况 ........................................................................................... 14

1.2.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 14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 15

2、监测实施 ............................................................................................................... 16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 16

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 17

2.2.1监测依据 ................................................................................................... 17

2.2.2监测组织 ................................................................................................... 18

2.2.3监测实施 ................................................................................................... 18

3监测内容与方法 ...................................................................................................... 20

3.1监测内容 ........................................................................................................... 20

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 20

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 20

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 20

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 21

I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 22

3.2.1调查监测 ................................................................................................... 22

3.2.2定位监测 ................................................................................................... 24

3.2.3临时监测 ................................................................................................... 26

3.2.4巡查 ........................................................................................................... 26

3.3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 ....................................................................................... 26

3.3.1监测时段 ................................................................................................... 26

3.3.2监测频次 ................................................................................................... 27

3.4监测点布设 ....................................................................................................... 27

3.4.1监测点布设原则 ....................................................................................... 27

3.4.2监测点布设主要思路 ............................................................................... 28

3.4.3监测点布设结果 ....................................................................................... 28

3.5监测设施设备 ................................................................................................... 31

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 33

4.1侵蚀单元划分 ................................................................................................... 33

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 33

4.1.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 33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 36

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 36

4.2.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 36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 39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 39

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 39

5.1.2工程建设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 39

5.1.3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分析 ........................................................................... 40

5.2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 41

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 ................................................................................... 41

5.2.2弃渣场实际情况 ....................................................................................... 41

II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 42

5.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 ................................................................................... 42

5.4.2工程建设过程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 42

5.4.3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 ................................................... 42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 45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45

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 46

6.2.1扰动土地整治率 ....................................................................................... 46

6.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47

6.2.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 47

6.2.4土壤流失控制比 ....................................................................................... 48

6.2.5林草植被恢复率 ....................................................................................... 48

6.2.6林草覆盖率 ............................................................................................... 49

6.3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 ................................................................................... 50

7结论 .......................................................................................................................... 51

7.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 51

7.1.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达标情况 ....................................................... 51

7.1.2综合结论 ................................................................................................... 51

7.1.3存在问题与建议 ....................................................................................... 51

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 52

7.2.1监测工作中的经验 ................................................................................... 52

7.2.2存在问题与建议 ....................................................................................... 52

III

附件:

(1)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委托书;

(2)《临沧市水利局关于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临政水复〔2010〕73号。

附图:

附图一、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系图;

附图三、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平面布设图;

附图四、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厂房平面布设及防治责任范围图; 附图五、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及监测点布设图。

IV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地理位置

永德县位于滇西边陲,临沧市西南部,介于东经99°05'~99°50',北纬23°45'~24°27'之间,北邻保山市龙陵、施甸、昌宁县,东接凤庆、云县,南与耿马县相连,西与镇康县为邻。县城所在地德党镇为全县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昆明市787km,距临沧市政府226km,距中缅边界南伞镇103km。

忙海七级水电站地处永德县忙海河下游,其取水口(滚木灌溉沟拦河坝)位于拟建忙海六级水电站厂房下游附近,永德县城到七级站厂房途经永康镇(为21km的S313省道),接着为800m乡村弹石公路和640m进场道路;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德党河的右岸,距永德县城17km,距永康镇6km。工程对外交通永德县城至进厂公路岔口为羊勐线(S313省道、柏油路面),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交通满足施工要求。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一。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

忙海七级水电站属引水式水电站,该水电站直接引用滚木灌溉沟的水。水电站设计水头113m,渠道引用流量7.0m³/s,总装机容量为1×4000+1×2500kW,保证出力(P=80%,Q=2.06m³/s)1929kW,多年平均发电量3075万kW·h,年设备利用小时4724h。水电站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压力前池,泄水道,压力管道,主、副厂房等。

表1-1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1.1.3项目组成

忙海七级水电站为傍山引水式水电站,电站从滚木沟拦河坝顺河左岸引水至小松归村下方山梁子上的压力前池。压力管道沿山坡布置,厂址设在德党河右岸缓坡处。电站设计水头为113m,引用发电流量7.0m³/s,装机调整为1×4000+1×2500kW,电站尾水进入德党河。工程总平面图详见附图三。

电站厂区附近均有蔗区公路,且公路从压力前池旁经过,进厂永久公路需挖0.64km,交通基本可满足施工要求。

忙海七级水电站属引水式水电站,该水电站直接引用滚木灌溉沟的水。水电站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压力前池,泄水道,压力管道,主、副厂房等。

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布置如下所述。

一、取水拦河坝及引水渠道

忙海七级水电站拦河坝及引水渠是利用“永德县2009年冬春水利建设工程

——永康镇滚木灌溉沟及拦河坝”作为引水渠道及拦河坝,渠道及拦河坝不再属于本工程设计范围(滚木沟总长7.1km,设计流量7.0m³/s)。

二、压力前池

压力前池地段表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厚度2.0~2.3m,承载力较低,易产生沉降变形,应予清除,下部T3nn2灰岩强~中等风化,承载力较高,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压力前池紧接滚木沟尾,呈东西向长方形布置,位于小松归村下方的山梁子上,压力前池总长65m,其中:渐变段长15m、池身长50m,宽8m;前池正常水位至最低水位工作水深1.285m、有效容积514m³,最大池深7.3m,池底底坡i=0.045。进水室布置在前池右侧末端,冲砂道布置在前池末端,溢流堰布置在左侧及末端边墙,堰旁设侧槽,侧槽和泄水道相连。溢流堰长20.0m,堰顶高程992.700m,前池平台高程993.400m,最高水位993.118m,正常水位992.600m,最低水位991.315m,进水室底板高程987.500m。前池挡墙为M7.5浆砌石,C20钢筋混凝土内衬。为防止池身渗水对山体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在池身底板浆砌石垫层下部设有纵横向盲管排水系统,最后集中排入泄水道。进水室有拦污栅(尺寸3.0×6.3m)、平板闸各一道,进水平板闸尺寸1.8×1.8m,配LG-10t闭机启闭一台;冲砂闸尺寸1.0×1.0m,配LG-5t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一台。

三、泄水道

泄水道沿线地形坡度较陡,表层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结构松散,承载力较低,且厚度较小,应予清除,下部基岩强~中等风化,压缩变形小,可作基础持力层。

泄水道紧接压力前池末端,布置于压力钢管左侧,泄水道轴线与压力钢管轴线成10.5°,泄水道总长308.186m,其中:水平段长11.762m、陡槽段长293.424m、挑流段长3.0m。每隔15m左右设一道齿墙,泄水道宽×高为1.2×1.2m。边墙、底板均用C20钢筋砼浇注,边墙厚0.3m;底板用0.3 m厚M7.5浆砌毛石作垫层,再浇0.3 m厚的钢筋砼,顶部用C20钢筋砼预制块盖板。泄水道建好后,用土石方回填以便大部分可恢复占地原状。

四、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沿线地形坡度较陡,表层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结构松散,承载力较低,且厚度较小,应予清除,下部基岩强~中等风化,压缩变形

小,可作基础持力层。

压力管道一管两机与两管两机比选:为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及占用的土地大部分可恢复占地原状,本电站采用一管两机地下埋管结构方式。

压力管道沿山坡布置,全线设有5个钢筋砼镇墩,镇墩基础必需开挖至基岩;支墩采用砼结构,支墩间距6m。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

该电站设计引用流量7.0m³/s,钢管采用Q235B钢材,钢管主管(D内=1.6m)全长250.292+5.753m,岔管1(D内=0.8m)长12.7m,岔管2(D内=1.0m)长12.0m。

五、主副厂房及升压站

厂房座落在德党河右岸,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耕植土(粉质粘土),厚0.3~0.6m,卵砾石夹粉细砂,厚4~5.6m,下伏T3nn1泥质粉砂岩,基础开挖时第四系冲洪积层应清除。

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的德党河右岸,厂址位置:东经99°21′50″,北纬24°03′13″,厂址断面径流区面积224km²。厂房平面布设图详见附图四。

主厂房布置

电站厂房布置在德党河右岸,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副厂房与升压站成“V”字形布置,水平夹角12°06′51″,副厂房在主厂房上游。

(1)主厂房控制尺寸确定

主厂房长度尺寸由主机间和安装场确定,为便于检修抽吊发电机转子,两台机组控制距离为两个进水支管中心距10.5m,并在1号机组发电机一端设检修场,考虑结构要求,则主厂房长度为27.5m;主厂房宽度的确定取决于机电布置、上下游通道以及设备吊装要求等,机组中心线上游净宽4.98m,机组中心线下游净宽5.34m,考虑结构要求,则主厂房宽度为10.8m。

主厂房控制高程分别为:尾水底板高程866.117m,厂房地面高程873.257m,机组安装高程874.117m,牛腿顶部高程879.257m,吊车梁顶高程879.857m,厂房吊顶高程882.357m,房顶高程883.257m,总高度10m。

(2)主厂房内部布置

主厂房安装1×4000+1×2500kW两台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等,上游右端布置技术供水设备,左端布置空气压缩系统设备;机旁盘布置于厂房下游,进厂大门设在厂房下游左侧。

(3)主厂房结构

为满足厂房的结构刚度要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板梁结构,为降低室内温度,顶面设隔热层。主厂房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副厂房

在主厂房下游侧设副厂房,主厂房与副厂房间设0.15m沉降缝,副厂房设中控室和高压室,中控室与主厂房间设隔音玻璃窗,便于中控室和主厂房间的联系与观察。考虑高压开关柜和保护控制屏尺寸及维护通道后,中控室尺寸为

6.7×8.4m;高压室尺寸为5.2×8.4m,副厂房总尺寸长为11.9m,宽为8.4m。

副厂房高度根据高压开关柜高度加维护高度(安全高度)及梁板结构要求确定为5.5m,副厂房地面高程与主厂房相同均为873.257m,房顶高程878.757m。

为满足厂房的结构刚度要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板梁结构,为降低室内温度,顶面设隔热层。副厂房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升压站布置

升压站布置在厂房上游侧,升压站靠副厂房顺河上游侧与副厂房成22°06′50″夹角布置。升压站长×宽为30×18m,靠副厂房侧设挡墙,其他三周设安全围栏,并设有维护和消防安全通道,靠主变压器侧围栏为可拆式围栏,以便主变压器的维修吊装,地面高程876.500m。

六、机电设备

忙海七级水电站水轮机推荐选用HLA550—WJ—97和HLA575c—WJ—71型混流式水轮机,根据机组尺寸、机组吸出高度、下游水位和厂区地形情况确定机组安装高程874.117m,厂房地面高程873.257m

水轮发电机组布置方式为两台机组平行于主厂房纵轴成“一”字型布置,水轮机进水支管垂直于水轮发电机组轴线。为便于检修抽吊发电机转子,两台机组控制距离为两个进水支管中心距10.5m,并在1号机组发电机一端设检修场,微机调速器在安装时现场调整定位。

1.1.4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

1.1.4.1施工组织

一、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

忙海七级水电站位于永德县忙海河下游河段,为引水式水电站;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德党河的右岸。

忙海七级水电站位于永康镇西南面,厂址距永康镇6km,距永德县城17km。;进厂需新挖永久公路0.64km。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交通满足施工要求。

二、外来物资供应条件

工程施工约需水泥804t,由永德县永康镇水泥厂组织供给; 工程约需钢材258t,可在昆明采购供应; 工程所需火工材料拟由永德县供给; 工程所需油料由永德石油公司供给; 工程约需木材41m³,由永德县组织供给; 三、水、电、通讯

施工期生产、生活用水、电都需新搭建;施工用电可从最近村庄忙海村搭接,施工用水需从德党河或山箐中取用,通讯线路从就近村庄搭接。 1.1.4.2施工工艺

一、压力前池施工

压力前池紧接滚木沟尾,呈东西向长方形布置,位于小松归村下方的山梁子上,压力前池总长65m,其中:渐变段长15m、池身长50m,宽8m;前池正常水位至最低水位工作水深1.285m、有效容积514m³,最大池深7.3m,池底底坡i=0.045。溢流堰长20.0m,堰顶高程992.700m,前池平台高程993.400m,堰旁设侧槽,侧槽和泄水道相连。开挖方7147m³,浆砌石636m³,砼326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其弃料用手推车运至1#弃渣场。石料可就地取材一部分,不足的石料以及砂料由自卸汽车由永康镇砂、石料场运至工程施工地,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拌和好后就地取用。

二、泄水道施工

泄水道紧接压力前池末端,布置于压力钢管左侧,泄水道轴线与压力钢管轴

线成10.5°,泄水道总长308.186m,其中:水平段长11.762m、陡槽段长293.424m、挑流段长3.0m。每隔15m左右设一道齿墙,泄水道宽×高为1.2×1.2m。开挖方2018m³,浆砌石190m³,砼494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弃料大部分堆放在泄水道两旁,待完工后大部分弃料用于回填,以便恢复占地原状;少部分弃料由于开挖、回填时自由滑落到河岸的,集中堆放后用自卸汽车运至2#弃渣场。砂、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工程施工点附近,辅以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通过斜坡溜槽运送。

三、压力管道施工

压力管道为地下埋管结构,采用一管两机布置,管道沿山坡布置,全线设有5个钢筋砼镇墩,镇墩基础必需开挖至基岩;支墩采用砼结构,支墩间距6m。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

该电站设计引用流量7.0m³/s,钢管采用Q235B钢材,钢管主管(D内=1.6m)全长250.292+5.753m,岔管1(D内=0.8m)长12.7m,岔管2(D内=1.0m)长12.0m。工程施工开挖方6565m³,砼365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弃料大部分堆放在压力管道两旁,待完工后大部分弃料用于回填,以便恢复占地原状;少部分弃料由于开挖、回填时自由滑落到河岸的,集中堆放后用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砼拌和场拟采用分段集中拌制,通过斜坡溜槽运送砼,人工辅助入仓捣实,局部地段可用人工运送。浆砌石施工方法与砼施工方法一致。

钢管拟定由施工方加工,运至工地,再利用卷扬机沿着管槽放在安装位置旁,接着用葫芦起吊安装焊接。

管道开挖方必须按工期完成,不能影响厂房的施工。 四、厂区工程施工

厂房工程的施工主要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修整。开挖方3952m³,浆砌石2190m³,砼325m³。其大部分弃料用自卸汽车运至2#弃渣场,少部分就近堆放,以便回填。砂、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工程施工地,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拌用手推车运输。

五、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

机电设备由厂家供货,汽车运至现场后,利用厂房吊车就位,在厂家技术人员辅助下由安装人员完成。

金属结构安装主要有:压力前池的闸门、启闭机及拦污栅的设备安装,其设备的制作和安装,拟应选择国家或省部级部门定点的水力机械厂定购,所有金属结构的生产、安装及验收均按相关规范执行。金属结构安装需根据土建工程进度安排,交叉于工程施工进度中。

1.1.5工程占地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项目建设占地范围总面积为1.798hm²,其中:永久占地: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0.891hm²,其中进厂永久公路占地0.416hm²。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0.907hm²,其中弃渣场和排水沟占地0.548hm²。

表1-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占地面积 单位:hm²

忙海七级水电站实际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面积为1.789hm²,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0.891hm²,临时占地0.898hm²。详见表1-3。

表1-3 工程实际施工占地面积 单位hm²

1.1.6土石方平衡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建设总共开挖土石方错误!未指定书签。m³,场地回填、和土石方利用共15088m³,废弃土石方12276m³。

根据土石方开挖量主体工程规划了三个弃渣场,1#弃渣场位于压力前池附近,渣场容积7400万m³,设计堆渣7220万m³;2#弃渣场位于厂房上游右岸约

200m、进场永久公路上方,渣场容积3060万m³,设计堆渣2897万m³;3#弃渣场位于小松归乡村公路下方约100m处,渣场容积5340万m³,设计堆渣5229万m³。

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开挖土石方27209m³,场地回填和土石方利用共15088m³,废弃土石方27467m³。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变化情况见下表1-4和表1-5。

表1-4 《水土保持方案书》设计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 单位:m³

表1-5 工程实际施工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 单位:m³

1.1.7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

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预计2011年10月建设完成,总工期12个月,总投资为1784.4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9.2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713.22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233.82万元,临时工程费18.68万元,独立费用139.03万元,预备费178.08万元,水保费用107.30万元,环保费15.00万元。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环境概况

1.2.1.1地质地貌

忙海七级水电站区域地貌属于横断山系中山~高中山侵蚀、溶蚀地貌,相对高差1108m,地势由南东向北西倾斜,最高点位于东南部大尖山,海拔1958.3m,最低点位于北西忙海河谷,海拔约730m。

区内河流主要为忙海河、德党河及其支沟,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河流纵坡降约6.3‰,河流两岸山坡陡峻,切割深度较大。

区内主要分布砾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玄武岩,次为碳酸盐岩。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有冲沟、坍塌、岩体风化等,主要发育于河谷两岸岩坡陡峻地段。局部地段出露碳酸盐岩,存在岩溶不良地质问题。

区域位于滇西经向构造带澜沧江断裂以西,保山~孟连沉降带中段。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主干构造为走向近南北的压扭性断裂,属经向构造体系大山断裂带,其次为派生的旋卷构造,主要断裂有F1梅子寨断裂、F2小柏水断裂、F3回子寨断裂、F4落阿凹断裂、F5大地河断裂、F6大山断裂、F7澡塘沟断裂。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以不均匀的上升运动为主,虽然活动性断裂迹象不明显,但受耿马~澜沧江地震带区域发震构造影响,区域构造较不稳定,属次稳定区。

工程区构造较发育,F4落阿凹断裂、F5大地河断裂与工程布置大致平行,局部穿越,F2小柏水断裂、F3回子寨断裂与工程布置基本垂直,横穿引水渠道,岩体较破碎,F4、F5断裂为区域断裂,控制了中新世断陷盆地的发育,在近期仍然有活动,受构造影响,工程区构造稳定性为较不稳定。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236—2001),工程区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工程设施按Ⅷ度设防。 1.2.1.2水文气象

一、流域特征

忙海七级水电站取水口位于怒江流域永康河上游支流的大地河(忙海河)干流下游,干流一支发源于西南方向乾树丫口(海拔2687m),另一支发源于西南面木厂沟梁子(海拔2931m)及茶山箐(海拔2950m),大地河的流域面积286.2km²,河长58.8km,有自然落差1653m,多年平均流量3.26m³/s。项目区水系图详见附图二。

二、径流

电站径流区内径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水气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且受制于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转化为区内坝址径流,其一,降水通过植物截流、地面填洼、下渗及蒸散发等损失后进入河川的地面径流,据永康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5~11)月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6%;其二是降水下渗到流域较深层所保持的地下径流,枯季由流域释放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14%。

三、气象

忙海七级电站径流区内海拔变化在874m~2950m间,属亚热带高中山地区温凉气候类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360mm,忙海七级电站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雨季在5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且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总体而言,设计流域属中山地区亚热带气候类型,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气候特点干湿季节分明。据临沧地区9个气象站资料与高程关系及部分气象要素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对忙海七级电站有关气象要素估算如下表: 表1-6 忙海七级电站有关气象要素估算表

忙海七级水电站设计面暴雨成果见下表:

表1-7 忙海七级站设计面暴雨成果表

拦河坝坝址、厂址各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

表1-8 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单位:m³/s

表1-9

厂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单位:m³/s

鉴于忙海七级水电站流域内无任何实测泥沙资料,所以,七级电站泥沙推求,采用1999年水电部天津院与云南省水利水电厅联合应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勘测解释汇编的20万分之一《云南省区土壤侵蚀图》推算。

经分析计算得,控制径流区多年平均输沙总量为39.6万吨/年,其中:悬移质33.0万吨/年、推移质6.6万吨/年。 1.2.1.3土壤

永德县国土资源481万亩,真正难利用土地仅占2.24%。已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土地,约占总幅员的四分之一。统报耕地为53.3万亩,占总幅员的11.1%。县地土壤分属10类、18亚类、58属、149种及5个变种,分别所占比例为:红壤42.8%、赤红壤20.3%、石灰土10.2%、紫色土4.3%、水稻土3.5%、砖红壤1.7%、棕壤1.6%、亚高山草甸土0.08%。土壤总体以红壤为主,七色兼备,富钾、偏酸、缺磷、氮不均,地带性垂直分布明显。项目区内土壤多分布为红壤。 1.2.1.4植被

永德县全县植被覆盖率约为60%,森林覆盖率38.6%,县境内物种众多,已知高等植物3000余种,有三叶橡胶、冷杉、蒲葵、雪莲、红豆杉等,尤以野生南药诃子独占鳌头,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设计流域内上游的右翼、分水线一带,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茂密

竹林,其余大部分为灌木,伴有少量低矮常绿植物及松林,植被总体分布为:右翼高于左翼,上游高于中下游,分水线一带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汛期高于枯期,总植被率约为65%,由于大多数低矮植物根系浅,涵养水分差,所以整个流域调蓄能力不强。

1.2.2社会经济状况

永德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全县居住着汉、彝、佤、布朗、傣、拉祜、德昂等22个民族。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勐板乡、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崇岗乡、大山乡;勐底农场。全县总人口339918人。

2010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1亿元,同比增长155.4%,完成市级任务32亿元的122.53%;完成财政总支出12.01亿元,同比增长56.52%,完成市级任务10.4亿元的115.49%;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96亿元,同比增长150.92%,完成市级任务13亿元的107.36%。2011年上半年完成永德县生产总值130622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3%,完成全年计划的47.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049万元,同比增长7.0%,完成全年计划的36.51%,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15.8%;第二业完成增加值46660万元,同比增长23.1%,完成全年计划的58.2 %,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53.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138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13万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全年计划的50.4%,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30.8%。

1.2.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1.2.3.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2006年2月),永德县土地总面积为3208km²,土壤侵蚀面积为1278.28km²,占土地总面积的39.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659.03 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54.37%;中度侵蚀面积498.63km²,占土壤侵蚀面积的39.01%;强度侵蚀面积84.49 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6.61%;极强度侵蚀面积0.13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0.01%。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判断,工程区域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².a。

1.2.3.2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德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积极向上级申请支持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

近年来,在农、林、水、畜牧及交通等部门的配合下,永德县结合本县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封山育林,大力发展水保林,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大面积发生。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主要占地类型为荒草地,本工程区的总体现状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侵蚀,现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地块主要为荒草地。

根据永德县国土资源局的资料即“永康镇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项目区土地现状为荒草地,该地类的保土保水性不是很高,建设期地表的扰动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本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势在必行。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荒草地,还有少量乡村公路,人类活动主要为生产劳作,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荒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工程压力管道施工开挖剖面存在大量水土流失隐患。施工过程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是降雨,水土流失内因是土壤团聚力以及抗蚀能力,土壤流失形式主要是面蚀和沟蚀。整个施工过程及工程运行初期都可能存在水土流失。

2监测实施

开展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是为了通过选择合理的监测内容、完善的监测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及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各区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或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及项目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围绕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为监测管理机构提供监测基础数据,为监测管理机构更好的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控制服务,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具有保证作用,对做好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为反映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情况,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与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按照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测的同时,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重点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状况及水土流水防治情况,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2)多种监测方法综合运用

采用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和巡查监测,及时获取水土流失状况的背景、动态数据和水土流失强度、程度信息。多种监测方法的综合运用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及检验,各种监测结果也可以互为验证。

(3)定点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

拟定地面监测为该项目监测的主要方法。由于本项目属新建建设类项目,工程施工对地面扰动时间长,因此,地面监测采用定点监测和临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再根据区域水土保持特点设置固定观测点后,依据工程进度和当地气象、地形地貌、地质等特性确定临时观测点,以扩大点位监测的覆盖面。

(4)客观真实原则

通过开展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地测量、试验分析等)所获得的监测数字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测定,所有监测相关数字必须保证客观真实,不进行编造、虚构,用数据说话,使得监测工作更加具有依据性和指导性,所提交的监测成果报告应定性、定量进行评价。

(5)常规监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监测手段较为实用,但是精确性等方便较差,本项目采取常规监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采取插钎法、侵蚀沟量测法等常规监测手段,辅以GPS(RTK)技术及激光测距技术等先进手段,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精确多样。

(6)技术、经济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各监测分区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因此,结合该项目建设情况、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确定技术经济可行、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法。

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2.2.1监测依据

根据水利部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管理单位应该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还有水利部令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应作为工程竣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必备材料。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一条“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因此须对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受云南永德天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监测单位承担了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2.2监测组织

监测单位比较重视该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接到任务后,经研究决定成立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各项监测工作,明确责任到人,详细分工。通过现场详查,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及调查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整理监测资料,分析监测数据对比现场监测情况,对工程建设过程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客观真实评价。

2.2.3监测实施

根据水利部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开发建设单位应该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此外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将作为工程竣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必备资料,因此,云南永德天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开展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为保障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单位组织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等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监测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组,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各项监测工作,明确责任到人,详细分工,工作过程中,及时获取监测总站及水利部和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通知要求,以便及时获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最新信息和技术。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及公司业务能力,公司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任务十分重视,拟由公司技术总工直接领导该项目监测技术工作,对项目监测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监测组分为领导小组、技术工作小组和后勤保障组。具体人员和分工见表2-1。

表2-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安排和组织分工

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及工程的设计情况适当调整各个阶段的监测内容及监测工作。监测工作完成后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3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1.1项目建设区

一、永久占地

永久占地是工程建设单位为工程建设永久征地区域,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复核工程建设是否在红线范围内施工。

二、临时占地

复核临时占地使用情况及扰动面积情况,是否合法租用,租用后是否恢复原地貌状况及原土地使用功能状况。

3.1.1.2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区域,监测过程主要复核工程建设影响工程周边环境水土流失状况。

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土石方开挖、回填利用、弃渣堆放情况,以及土石方开挖临时堆放后防护措施及拦渣率,工程完工后监测工程开挖产生多余土石方堆放情况及防护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堆放土石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主要是针对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和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主要监测项目区内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水土流失面积。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形式分为沟蚀和面蚀。此外,对监测内容还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的监测。

(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

主要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措施的数量与质量、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林草生长情况及植被覆盖率、已经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拦渣保

土效果;监督及管理软措施实施情况监测。

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针对各个防治分区、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侵蚀沟样方测量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主要包括施工期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土壤侵蚀量的监测。

1、水土流失因子

主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社会经济因子进行调查。

A 地形地貌因子:地貌形态、海拔与相对高差、坡面特性及地理位置。

B 气象因子:项目区气候类型分区、降雨、气温、无霜期、风速与风向等因子。其中,降雨因子主要为多年平均降雨量。

C 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地面组成物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抗蚀性。

D 植被因子:项目区植被覆盖度、主要植被种类。

E 水文因子:水系形式、河流径流特征。

F 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原土地利用情况。

G 社会经济因子:社会因子及经济因子。

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开展的,通过对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确定工程区不同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同影响因素。

(2)土壤侵蚀量监测

土壤侵蚀量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等反映整个土壤侵蚀情况的指标。

A 土壤侵蚀强度

项目各个监测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及剧烈侵蚀。

B 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面积土壤及其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指标。

C 土壤侵蚀量

监测项目区内发生的水力、重力等侵蚀所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

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水土流失因子、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的情况进行监测。

3.1.5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A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水电站周边河流、农田、乡村道路及植被的危害; B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周边民房、居民造成的影响状况;

C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危害趋势及可能发生灾害现象;

D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状况;

E项目建设过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监测。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3.2.1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测定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堆土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挡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3.2.1.1面积监测

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当场即可显示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A项目建设区

监测元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以及各类占地动态扰动变化过程;

监测方法:结合工程设计资料、施工进度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进行面积测量。

B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面和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监测

主要对工程建设扰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大于容许土壤侵蚀模数区域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面积测量。

其它面积监测

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临时恢复生长面积,复垦等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监测方法:结合工程设计资料、施工进度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进行面积测量。

3.2.1.2植被监测

(1)乔木生长情况

A树高:采用测高仪进行测定;

B胸径:采用胸径尺进行测量;

C冠幅:晴天选取合理时间利用太阳光产生阴影进行量算。

(2)灌草存活率和保存率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灌木林5m×5m、草地2m×2m。

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D=fe/fd C=f/F

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d——样方面积,m²;

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²。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²;

F——类型区总面积,hm²。

需要注意: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3.2.1.3其它调查监测

(1)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

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社会经济因子,通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

土壤因子监测内容有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土壤容重)。

(2)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A土壤流失状况

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及影响土壤侵蚀主要因子,土壤侵蚀强度结合现场实地监测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进行确定。

B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1防治措施数量与质量 ○

工程水土保持数量由现场测量结合监理资料进行确定,施工质量由监理单位确定。

2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

工程水保措施主要有挡墙、排水沟,工程施工质量由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监测过程中查看措施运行情况,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完好程度。

3.2.2定位监测

对水土流失重点地段和水土流失防治重要点进行定点监测,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后进行周期性监测。

3.2.2.1水土流失量监测

监测组通过原地貌侵蚀模数、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分析及工程施工过程典型监测点土壤侵蚀分析推算。土壤流失量主要监测方法有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3.2.2.2简易坡面观测场观测

(1)简易坡面量测场原理

简易坡面量测法又称侵蚀沟量测法。主要用于土质边坡、土石混合或粒径较小的石砾堆等坡面水土流失量的测定。调查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记录造成侵蚀沟的次降雨量。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如图3-1所示。

图31 水土流失简易坡面量测场示意图

(2)简易坡面量测场选址

选定的坡面应具有较为明显的侵蚀沟,以侵蚀沟形状简单为宜,所选坡面要方便量测,具有代表性的侵蚀沟。

(3)简易坡面量测场的布置

简易坡面量测场的布置主要由实际的坡面侵蚀沟确定,布置规格不等,一般小型侵蚀沟以3m×3m内为佳,较大侵蚀沟则视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面积。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水土流失量,有条件的地区,简易坡面量测法也可和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相结合,效果更佳。

(4)简易坡面量测场侵蚀量的计算

在调查样地上等间距取若干个断面(B样地宽×L坡长),每个断面上量测侵蚀沟的断面积,然后按下式进行计算:

M=1

式中:M——样地侵蚀量,t;

Si——第i个断面的面积,m²;

Si+1——第i+1个断面的面积,m²;

l——样地断面间距,m;

r——土壤容重,t/m³;

n——断面数。

也可以将侵蚀沟概化为棱锥、棱柱、棱台等,按下式计算:

棱锥体积:V=S·H/3

棱柱体积:V=S·H

棱台体积:V=H·[S1+S2+(S1·S2)1/2]/

3

式中:V——体积,cm³; S1、S2、S——底面积,cm²; H——高,cm。 (5)其他注意事项

① 侵蚀沟断面大致可分为“V”型和“U”型,根据实际情况应进行判别,便于采取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 侵蚀沟断面一般以上、中、下三处进行划分,必要时可增加观测断面; ③ 在量测某个侵蚀沟断面深度时,应注意“V”型需量测最深处,“U”型需要对底部实测两次以上,以减少误差;

④ 观测人员进行量测时,应尽量避免对侵蚀沟形状造成破坏,尽量不要破坏到侵蚀沟,保证观测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

⑤ 因具体计算时数字偏差对侵蚀模数计算影响较大,读数时应注意估读,在测尺最小刻度后还应估读一位。

3.2.3临时监测

临时监测主要是在工程监测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情况(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检查、会议、突发性事件、业主要求等)而开展的监测工作。由于监测对象及时间不确定,因此临时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进行目的性监测。

3.2.4巡查

巡查主要是对水电站防治区、道路区及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针对项

1工程实施的水土保目直接影响区亦采用巡查的监测方法。巡查监测内容主要有○

持措施运行情况,包括工程措施的完整性、完好性,植物措施的成活率、盖度等

2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水土流失隐患,工程施工结束后是否有等。○

3巡查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直接影响区的影响未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盲区。○

程度。

3.3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

3.3.1监测时段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要求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的要求,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该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准备期前、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

期)、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

工程水土流失监测时段从工程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目前主体工程已经进入试运行期阶段,主体工程实施措施已经初步效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工程的监测时段确定为2010年11月份到2011年9月份。

3.3.2监测频次

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后,监测单位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合理安排工程监测频次。

(1)监测总频次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采取地面观测和其他监测方法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有代表性地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其余区域定期巡查的方式进行监测。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监测规范要求,本项目总监测7次。建设期每季度监测一次,共4次;植被恢复期半年监测一次,共2次,持续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mm适当增加监测1次。包括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巡查。

(2)地面观测频次

地面观测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5月~11月的雨季,根据工程实际,建设期所经历雨季为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至9月,雨季每季度监测一次,因此共监测2次,旱季每季度监测一次,共2次,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遇到R24h≥50mm降雨后追加1次。植被恢复期每半年监测1次,共2次。地面监测合计7次。

(3)调查监测频次

调查监测依据调查内容具体确定,其中林草植被生长状况样地调查一般植树后1个月检查成活率,每3个月检查保存率,种草后20天检查成活情况。

(4)巡查频次

巡查为不定期监测,贯穿整个监测过程,每年全线监测1次,共2次。以保证及时提出预防水土流失建议。

3.4监测点布设

3.4.1监测点布设原则

(1)典型性原则

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以水电站厂房、压力管道和进场道路为重点,

选择典型场所及典型样点进行监测;

(2)代表性原则

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及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相似性,选取有代表性区域进行监测;

(3)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布设原则

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与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相一致,保证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

3.4.2监测点布设主要思路

项目监测组根据工程目前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项目建设过程水土保持情况,从收集资料开始,分析确定重要监测内容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思路进行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

(1)根据工程特点,重点监测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措施建设运行情况,对实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水土流失强的区域进行监测点布设,按设计要求主要有进站道路的挡墙、排水沟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2)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施工占地,监测中以巡查、调查为主,不设永久监测点;

(3)选取有代表性的边坡进行典型样地观测,在获取近期典型样点水土流失程度的同时推求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

(4)针对项目的施工工艺情况,主要采取调查和巡查的监测方法。

3.4.3监测点布设结果

结合项目情况,监测组进行现场踏查,确定本项目监测点11个,其中观测型2个,调查型4个,巡查监测5个;永久占地6个,其中主体工程4个、永久道路2个;临时占地区布设4个,渣场临时占地1个,施工便道临时占地1个,施工营地2个;直接影响区1个。水土保持监测布设点详见表3-1,监测点布设平面图见附图五,监测点典型现状见下图。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表3-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情况汇总

29

监测点典型现状图片

3.5监测设施设备

监测设备主要有:激光测距仪、GPS、罗盘、数码相机、土壤采样器、测高仪、钢卷尺等。

本项目采用监测仪器、设备详见下表3-2。

表3-2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及设备一览表

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侵蚀单元划分

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及调查结果,工程施工前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原生地貌类型全部为荒草地,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项目施工实际占地原地貌侵蚀单元占地情况见下表4-1。

表4-1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hm²

4.1.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为客观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土石方临时堆放、开挖面、建筑物施工、施工平台等。堆渣、开挖面、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项目的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显不同的原则,将工程划分为以下扰动类型:有害扰动(开挖边坡、堆填边坡、平台);无害扰动(稳定边坡、植被恢复),各个扰动类型见表4-2,各扰动面积结果见下表4-3。 表4-2 工程施工地表扰动类型分类表

表4-3 工程施工过程地表扰动类型面积情况

图4-1工程施工期各扰动类型所占比例图

工程完工后各开挖扰动面积水土流失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为反映工程建设完工后水土流失状况,将项目区分为有害侵蚀和无害侵蚀,各个侵蚀分类情况见下表4-4和4-5,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类型见下图4-2。

表4-4 工程现状措施实施后地表侵蚀类型分类表

表4-5 工程现状措施实施后各地表侵蚀类型面积情况 单位:hm²

图4-2项目现状措施实施后各侵蚀类型比例图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项目区原地貌全部为荒草地,原地貌现状荒草地坡度在5-13°之间,林草覆盖度60%-75%,土壤侵蚀模数取600t/km²·a,为轻度流失。项目原地貌占地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4-7: 表4-7 原地貌占地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表

4.2.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1)施工期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

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地表扰动划分情况以及目前项目测量数据,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计算。

监测组对压力管道开挖边坡布设监测点,采用简易坡面量测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得出侵蚀数据表明:工程开挖边坡3#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为7600t/km².a;4#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7618t/km².a。各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4-8。

表4-8 简易坡面量测场观测数据

主要影响因子为项目区降雨。项目区90%降雨分布在雨季(5月~11月),次强流失时段扰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为强流失时段的10%估算,项目监测时段内填方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为9600t/km².a,强流失时段堆填土面土壤侵蚀模数为8640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960t/km².a,开挖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为5017t/km².a;强流失时段开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为4515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平台土壤侵蚀模数为502t/km².a。施工平台土壤侵蚀模数主要由项目区降雨及项目施工平台扰动程度决定,根据工程施工工艺,项目施工平台扰动时间较短,扰动强度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开挖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一半,及2508t/km².a,施工平台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2258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251t/km².a。无扰动区域土壤流失小,土壤侵蚀模数较稳定,《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预测项目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600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取强流失时段的一半,即100t/km².a,工程施工期各个地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结果见下表4-9。

表4-9 施工期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结果

(2)工程现状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的确定

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工程地表扰动类型划分及各个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现状及各地扰动类型侵蚀模数,工程各类型地表扰动分为强流失时段和次强流失时段,强流失时段主要在雨季,次强流失时段在非雨季,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各个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见下表4-10。

表4-10 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结果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2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79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0.422hm²。《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见下表5-1。

表5-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单位:hm²

5.1.2工程建设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通过实地测量核实,查阅项目征地文件,参考竣工资料得出工程实际发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789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0.411hm²。工程建设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见下表5-2。

表5-2 工程建设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 单位hm²

5.1.3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分析

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减少0.0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减少0.009hm²,直接影响区减少0.013hm²。工程建设过程中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变化情况见下表5-3。

表5-3 项目建设区实际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发生变化情况 单位:hm²

主要是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区发生微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便道区

施工便道区实际建设过程中较规划占地减小0.003hm²,直接影响区减少0.003hm²。

(2)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占地较方案设计减少0.006hm²。 (3)进站公路区

进站公路区直接影响区减少0.01。

5.2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共设计三处弃渣场,设计占地面积0.548hm²,设计产生废弃土石方1.535万m³。《水保方案》设计工程开挖堆放土石方详见P34。

5.2.2弃渣场实际情况

弃渣场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堆放土石方1.413万m³,工程完工后弃渣场自然恢复植被,此时植被开始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堆放废弃土石方,堆放土石方面积较方案设计基本一致,堆放面积为方案规划面积0.584hm²。

5.3地表扰动面积监测结果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工艺,工程建设过程中占用面积为1.789hm²,其中扰动面积为1.653hm²,未扰动面积或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小于容许土壤侵蚀模数占地面积为0.136m²。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状况见下表5-4。

表5-4 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面积状况 单位:hm²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5.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

项目建设准备期前期水土流失量及为项目施工前未扰动时期水土流失量及为项目的原生水土流失量,工程建设工期1年,措施运行期1年,项目建设期及措施运行期合计2年。结合项目原生土壤侵蚀量为21.468t,项目原生土壤侵蚀量为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00t/km².a。原生土壤侵蚀量推算表见下表5-5。 表5-5 原生土壤侵蚀量

5.4.2工程建设过程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工程建设过程土壤流失量主要受地表扰动类型和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决定。根据4.2.2章节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流失状况见下表5-6。

5.4.3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

工程完工后,各个防治分区土壤侵蚀状况具有差异性,参考4.1.2章节对各个防治分区扰动类型确定项目各侵蚀类型的水土流失量5-7。

表5-6 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

43

表5-7 工程现状土壤侵蚀模数

44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实际实施的措施详见表6-1,翻阅工程施工资料,参考工程竣工资料,工程各个工程措施实施进度见下表6-2。

表6-1 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措施

表6-2 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措施进度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目 录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1

1.1.1项目地理位置 ............................................................................................. 1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 ................................................................................. 1

1.1.3项目组成 ..................................................................................................... 2

1.1.4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 ................................................................................. 6

1.1.5工程占地 ..................................................................................................... 8

1.1.6土石方平衡 ................................................................................................. 9

1.1.7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 ............................................................................... 11

1.2项目区概况 ....................................................................................................... 11

1.2.1自然环境概况 ........................................................................................... 11

1.2.2社会经济状况 ........................................................................................... 14

1.2.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 14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 15

2、监测实施 ............................................................................................................... 16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 16

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 17

2.2.1监测依据 ................................................................................................... 17

2.2.2监测组织 ................................................................................................... 18

2.2.3监测实施 ................................................................................................... 18

3监测内容与方法 ...................................................................................................... 20

3.1监测内容 ........................................................................................................... 20

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 20

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 20

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 20

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 21

I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 22

3.2.1调查监测 ................................................................................................... 22

3.2.2定位监测 ................................................................................................... 24

3.2.3临时监测 ................................................................................................... 26

3.2.4巡查 ........................................................................................................... 26

3.3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 ....................................................................................... 26

3.3.1监测时段 ................................................................................................... 26

3.3.2监测频次 ................................................................................................... 27

3.4监测点布设 ....................................................................................................... 27

3.4.1监测点布设原则 ....................................................................................... 27

3.4.2监测点布设主要思路 ............................................................................... 28

3.4.3监测点布设结果 ....................................................................................... 28

3.5监测设施设备 ................................................................................................... 31

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 33

4.1侵蚀单元划分 ................................................................................................... 33

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 33

4.1.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 33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 36

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 36

4.2.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 36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 39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 39

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 39

5.1.2工程建设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 39

5.1.3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分析 ........................................................................... 40

5.2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 41

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 ................................................................................... 41

5.2.2弃渣场实际情况 ....................................................................................... 41

II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 42

5.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 ................................................................................... 42

5.4.2工程建设过程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 42

5.4.3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 ................................................... 42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 45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45

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 46

6.2.1扰动土地整治率 ....................................................................................... 46

6.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47

6.2.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 47

6.2.4土壤流失控制比 ....................................................................................... 48

6.2.5林草植被恢复率 ....................................................................................... 48

6.2.6林草覆盖率 ............................................................................................... 49

6.3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 ................................................................................... 50

7结论 .......................................................................................................................... 51

7.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 51

7.1.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达标情况 ....................................................... 51

7.1.2综合结论 ................................................................................................... 51

7.1.3存在问题与建议 ....................................................................................... 51

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 52

7.2.1监测工作中的经验 ................................................................................... 52

7.2.2存在问题与建议 ....................................................................................... 52

III

附件:

(1)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委托书;

(2)《临沧市水利局关于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临政水复〔2010〕73号。

附图:

附图一、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系图;

附图三、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平面布设图;

附图四、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厂房平面布设及防治责任范围图; 附图五、云南省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及监测点布设图。

IV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地理位置

永德县位于滇西边陲,临沧市西南部,介于东经99°05'~99°50',北纬23°45'~24°27'之间,北邻保山市龙陵、施甸、昌宁县,东接凤庆、云县,南与耿马县相连,西与镇康县为邻。县城所在地德党镇为全县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昆明市787km,距临沧市政府226km,距中缅边界南伞镇103km。

忙海七级水电站地处永德县忙海河下游,其取水口(滚木灌溉沟拦河坝)位于拟建忙海六级水电站厂房下游附近,永德县城到七级站厂房途经永康镇(为21km的S313省道),接着为800m乡村弹石公路和640m进场道路;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德党河的右岸,距永德县城17km,距永康镇6km。工程对外交通永德县城至进厂公路岔口为羊勐线(S313省道、柏油路面),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交通满足施工要求。项目区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一。

1.1.2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

忙海七级水电站属引水式水电站,该水电站直接引用滚木灌溉沟的水。水电站设计水头113m,渠道引用流量7.0m³/s,总装机容量为1×4000+1×2500kW,保证出力(P=80%,Q=2.06m³/s)1929kW,多年平均发电量3075万kW·h,年设备利用小时4724h。水电站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压力前池,泄水道,压力管道,主、副厂房等。

表1-1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1.1.3项目组成

忙海七级水电站为傍山引水式水电站,电站从滚木沟拦河坝顺河左岸引水至小松归村下方山梁子上的压力前池。压力管道沿山坡布置,厂址设在德党河右岸缓坡处。电站设计水头为113m,引用发电流量7.0m³/s,装机调整为1×4000+1×2500kW,电站尾水进入德党河。工程总平面图详见附图三。

电站厂区附近均有蔗区公路,且公路从压力前池旁经过,进厂永久公路需挖0.64km,交通基本可满足施工要求。

忙海七级水电站属引水式水电站,该水电站直接引用滚木灌溉沟的水。水电站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压力前池,泄水道,压力管道,主、副厂房等。

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布置如下所述。

一、取水拦河坝及引水渠道

忙海七级水电站拦河坝及引水渠是利用“永德县2009年冬春水利建设工程

——永康镇滚木灌溉沟及拦河坝”作为引水渠道及拦河坝,渠道及拦河坝不再属于本工程设计范围(滚木沟总长7.1km,设计流量7.0m³/s)。

二、压力前池

压力前池地段表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厚度2.0~2.3m,承载力较低,易产生沉降变形,应予清除,下部T3nn2灰岩强~中等风化,承载力较高,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压力前池紧接滚木沟尾,呈东西向长方形布置,位于小松归村下方的山梁子上,压力前池总长65m,其中:渐变段长15m、池身长50m,宽8m;前池正常水位至最低水位工作水深1.285m、有效容积514m³,最大池深7.3m,池底底坡i=0.045。进水室布置在前池右侧末端,冲砂道布置在前池末端,溢流堰布置在左侧及末端边墙,堰旁设侧槽,侧槽和泄水道相连。溢流堰长20.0m,堰顶高程992.700m,前池平台高程993.400m,最高水位993.118m,正常水位992.600m,最低水位991.315m,进水室底板高程987.500m。前池挡墙为M7.5浆砌石,C20钢筋混凝土内衬。为防止池身渗水对山体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在池身底板浆砌石垫层下部设有纵横向盲管排水系统,最后集中排入泄水道。进水室有拦污栅(尺寸3.0×6.3m)、平板闸各一道,进水平板闸尺寸1.8×1.8m,配LG-10t闭机启闭一台;冲砂闸尺寸1.0×1.0m,配LG-5t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一台。

三、泄水道

泄水道沿线地形坡度较陡,表层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结构松散,承载力较低,且厚度较小,应予清除,下部基岩强~中等风化,压缩变形小,可作基础持力层。

泄水道紧接压力前池末端,布置于压力钢管左侧,泄水道轴线与压力钢管轴线成10.5°,泄水道总长308.186m,其中:水平段长11.762m、陡槽段长293.424m、挑流段长3.0m。每隔15m左右设一道齿墙,泄水道宽×高为1.2×1.2m。边墙、底板均用C20钢筋砼浇注,边墙厚0.3m;底板用0.3 m厚M7.5浆砌毛石作垫层,再浇0.3 m厚的钢筋砼,顶部用C20钢筋砼预制块盖板。泄水道建好后,用土石方回填以便大部分可恢复占地原状。

四、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沿线地形坡度较陡,表层分布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结构松散,承载力较低,且厚度较小,应予清除,下部基岩强~中等风化,压缩变形

小,可作基础持力层。

压力管道一管两机与两管两机比选:为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及占用的土地大部分可恢复占地原状,本电站采用一管两机地下埋管结构方式。

压力管道沿山坡布置,全线设有5个钢筋砼镇墩,镇墩基础必需开挖至基岩;支墩采用砼结构,支墩间距6m。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

该电站设计引用流量7.0m³/s,钢管采用Q235B钢材,钢管主管(D内=1.6m)全长250.292+5.753m,岔管1(D内=0.8m)长12.7m,岔管2(D内=1.0m)长12.0m。

五、主副厂房及升压站

厂房座落在德党河右岸,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耕植土(粉质粘土),厚0.3~0.6m,卵砾石夹粉细砂,厚4~5.6m,下伏T3nn1泥质粉砂岩,基础开挖时第四系冲洪积层应清除。

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的德党河右岸,厂址位置:东经99°21′50″,北纬24°03′13″,厂址断面径流区面积224km²。厂房平面布设图详见附图四。

主厂房布置

电站厂房布置在德党河右岸,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副厂房与升压站成“V”字形布置,水平夹角12°06′51″,副厂房在主厂房上游。

(1)主厂房控制尺寸确定

主厂房长度尺寸由主机间和安装场确定,为便于检修抽吊发电机转子,两台机组控制距离为两个进水支管中心距10.5m,并在1号机组发电机一端设检修场,考虑结构要求,则主厂房长度为27.5m;主厂房宽度的确定取决于机电布置、上下游通道以及设备吊装要求等,机组中心线上游净宽4.98m,机组中心线下游净宽5.34m,考虑结构要求,则主厂房宽度为10.8m。

主厂房控制高程分别为:尾水底板高程866.117m,厂房地面高程873.257m,机组安装高程874.117m,牛腿顶部高程879.257m,吊车梁顶高程879.857m,厂房吊顶高程882.357m,房顶高程883.257m,总高度10m。

(2)主厂房内部布置

主厂房安装1×4000+1×2500kW两台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等,上游右端布置技术供水设备,左端布置空气压缩系统设备;机旁盘布置于厂房下游,进厂大门设在厂房下游左侧。

(3)主厂房结构

为满足厂房的结构刚度要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板梁结构,为降低室内温度,顶面设隔热层。主厂房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副厂房

在主厂房下游侧设副厂房,主厂房与副厂房间设0.15m沉降缝,副厂房设中控室和高压室,中控室与主厂房间设隔音玻璃窗,便于中控室和主厂房间的联系与观察。考虑高压开关柜和保护控制屏尺寸及维护通道后,中控室尺寸为

6.7×8.4m;高压室尺寸为5.2×8.4m,副厂房总尺寸长为11.9m,宽为8.4m。

副厂房高度根据高压开关柜高度加维护高度(安全高度)及梁板结构要求确定为5.5m,副厂房地面高程与主厂房相同均为873.257m,房顶高程878.757m。

为满足厂房的结构刚度要求,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采用板梁结构,为降低室内温度,顶面设隔热层。副厂房结构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升压站布置

升压站布置在厂房上游侧,升压站靠副厂房顺河上游侧与副厂房成22°06′50″夹角布置。升压站长×宽为30×18m,靠副厂房侧设挡墙,其他三周设安全围栏,并设有维护和消防安全通道,靠主变压器侧围栏为可拆式围栏,以便主变压器的维修吊装,地面高程876.500m。

六、机电设备

忙海七级水电站水轮机推荐选用HLA550—WJ—97和HLA575c—WJ—71型混流式水轮机,根据机组尺寸、机组吸出高度、下游水位和厂区地形情况确定机组安装高程874.117m,厂房地面高程873.257m

水轮发电机组布置方式为两台机组平行于主厂房纵轴成“一”字型布置,水轮机进水支管垂直于水轮发电机组轴线。为便于检修抽吊发电机转子,两台机组控制距离为两个进水支管中心距10.5m,并在1号机组发电机一端设检修场,微机调速器在安装时现场调整定位。

1.1.4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

1.1.4.1施工组织

一、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

忙海七级水电站位于永德县忙海河下游河段,为引水式水电站;厂址位于德党河与忙海河交汇口以上400m处德党河的右岸。

忙海七级水电站位于永康镇西南面,厂址距永康镇6km,距永德县城17km。;进厂需新挖永久公路0.64km。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交通满足施工要求。

二、外来物资供应条件

工程施工约需水泥804t,由永德县永康镇水泥厂组织供给; 工程约需钢材258t,可在昆明采购供应; 工程所需火工材料拟由永德县供给; 工程所需油料由永德石油公司供给; 工程约需木材41m³,由永德县组织供给; 三、水、电、通讯

施工期生产、生活用水、电都需新搭建;施工用电可从最近村庄忙海村搭接,施工用水需从德党河或山箐中取用,通讯线路从就近村庄搭接。 1.1.4.2施工工艺

一、压力前池施工

压力前池紧接滚木沟尾,呈东西向长方形布置,位于小松归村下方的山梁子上,压力前池总长65m,其中:渐变段长15m、池身长50m,宽8m;前池正常水位至最低水位工作水深1.285m、有效容积514m³,最大池深7.3m,池底底坡i=0.045。溢流堰长20.0m,堰顶高程992.700m,前池平台高程993.400m,堰旁设侧槽,侧槽和泄水道相连。开挖方7147m³,浆砌石636m³,砼326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其弃料用手推车运至1#弃渣场。石料可就地取材一部分,不足的石料以及砂料由自卸汽车由永康镇砂、石料场运至工程施工地,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拌和好后就地取用。

二、泄水道施工

泄水道紧接压力前池末端,布置于压力钢管左侧,泄水道轴线与压力钢管轴

线成10.5°,泄水道总长308.186m,其中:水平段长11.762m、陡槽段长293.424m、挑流段长3.0m。每隔15m左右设一道齿墙,泄水道宽×高为1.2×1.2m。开挖方2018m³,浆砌石190m³,砼494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弃料大部分堆放在泄水道两旁,待完工后大部分弃料用于回填,以便恢复占地原状;少部分弃料由于开挖、回填时自由滑落到河岸的,集中堆放后用自卸汽车运至2#弃渣场。砂、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工程施工点附近,辅以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通过斜坡溜槽运送。

三、压力管道施工

压力管道为地下埋管结构,采用一管两机布置,管道沿山坡布置,全线设有5个钢筋砼镇墩,镇墩基础必需开挖至基岩;支墩采用砼结构,支墩间距6m。主副厂房与压力管线成侧方布置,水平夹角16°。

该电站设计引用流量7.0m³/s,钢管采用Q235B钢材,钢管主管(D内=1.6m)全长250.292+5.753m,岔管1(D内=0.8m)长12.7m,岔管2(D内=1.0m)长12.0m。工程施工开挖方6565m³,砼365m³。开挖以人工为主,局部地段辅以爆破开挖。弃料大部分堆放在压力管道两旁,待完工后大部分弃料用于回填,以便恢复占地原状;少部分弃料由于开挖、回填时自由滑落到河岸的,集中堆放后用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砼拌和场拟采用分段集中拌制,通过斜坡溜槽运送砼,人工辅助入仓捣实,局部地段可用人工运送。浆砌石施工方法与砼施工方法一致。

钢管拟定由施工方加工,运至工地,再利用卷扬机沿着管槽放在安装位置旁,接着用葫芦起吊安装焊接。

管道开挖方必须按工期完成,不能影响厂房的施工。 四、厂区工程施工

厂房工程的施工主要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修整。开挖方3952m³,浆砌石2190m³,砼325m³。其大部分弃料用自卸汽车运至2#弃渣场,少部分就近堆放,以便回填。砂、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工程施工地,浆砌石由人工砌筑,砼辅以常规机械,进行拌合振捣,砂浆和砼熟料拌用手推车运输。

五、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

机电设备由厂家供货,汽车运至现场后,利用厂房吊车就位,在厂家技术人员辅助下由安装人员完成。

金属结构安装主要有:压力前池的闸门、启闭机及拦污栅的设备安装,其设备的制作和安装,拟应选择国家或省部级部门定点的水力机械厂定购,所有金属结构的生产、安装及验收均按相关规范执行。金属结构安装需根据土建工程进度安排,交叉于工程施工进度中。

1.1.5工程占地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项目建设占地范围总面积为1.798hm²,其中:永久占地: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0.891hm²,其中进厂永久公路占地0.416hm²。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0.907hm²,其中弃渣场和排水沟占地0.548hm²。

表1-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占地面积 单位:hm²

忙海七级水电站实际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面积为1.789hm²,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0.891hm²,临时占地0.898hm²。详见表1-3。

表1-3 工程实际施工占地面积 单位hm²

1.1.6土石方平衡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建设总共开挖土石方错误!未指定书签。m³,场地回填、和土石方利用共15088m³,废弃土石方12276m³。

根据土石方开挖量主体工程规划了三个弃渣场,1#弃渣场位于压力前池附近,渣场容积7400万m³,设计堆渣7220万m³;2#弃渣场位于厂房上游右岸约

200m、进场永久公路上方,渣场容积3060万m³,设计堆渣2897万m³;3#弃渣场位于小松归乡村公路下方约100m处,渣场容积5340万m³,设计堆渣5229万m³。

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开挖土石方27209m³,场地回填和土石方利用共15088m³,废弃土石方27467m³。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变化情况见下表1-4和表1-5。

表1-4 《水土保持方案书》设计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 单位:m³

表1-5 工程实际施工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 单位:m³

1.1.7工程实施进度及投资

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于2010年11月开工,预计2011年10月建设完成,总工期12个月,总投资为1784.42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79.29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713.22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233.82万元,临时工程费18.68万元,独立费用139.03万元,预备费178.08万元,水保费用107.30万元,环保费15.00万元。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环境概况

1.2.1.1地质地貌

忙海七级水电站区域地貌属于横断山系中山~高中山侵蚀、溶蚀地貌,相对高差1108m,地势由南东向北西倾斜,最高点位于东南部大尖山,海拔1958.3m,最低点位于北西忙海河谷,海拔约730m。

区内河流主要为忙海河、德党河及其支沟,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河流纵坡降约6.3‰,河流两岸山坡陡峻,切割深度较大。

区内主要分布砾岩、砂岩、泥岩、页岩及玄武岩,次为碳酸盐岩。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有冲沟、坍塌、岩体风化等,主要发育于河谷两岸岩坡陡峻地段。局部地段出露碳酸盐岩,存在岩溶不良地质问题。

区域位于滇西经向构造带澜沧江断裂以西,保山~孟连沉降带中段。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主干构造为走向近南北的压扭性断裂,属经向构造体系大山断裂带,其次为派生的旋卷构造,主要断裂有F1梅子寨断裂、F2小柏水断裂、F3回子寨断裂、F4落阿凹断裂、F5大地河断裂、F6大山断裂、F7澡塘沟断裂。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以不均匀的上升运动为主,虽然活动性断裂迹象不明显,但受耿马~澜沧江地震带区域发震构造影响,区域构造较不稳定,属次稳定区。

工程区构造较发育,F4落阿凹断裂、F5大地河断裂与工程布置大致平行,局部穿越,F2小柏水断裂、F3回子寨断裂与工程布置基本垂直,横穿引水渠道,岩体较破碎,F4、F5断裂为区域断裂,控制了中新世断陷盆地的发育,在近期仍然有活动,受构造影响,工程区构造稳定性为较不稳定。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236—2001),工程区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工程设施按Ⅷ度设防。 1.2.1.2水文气象

一、流域特征

忙海七级水电站取水口位于怒江流域永康河上游支流的大地河(忙海河)干流下游,干流一支发源于西南方向乾树丫口(海拔2687m),另一支发源于西南面木厂沟梁子(海拔2931m)及茶山箐(海拔2950m),大地河的流域面积286.2km²,河长58.8km,有自然落差1653m,多年平均流量3.26m³/s。项目区水系图详见附图二。

二、径流

电站径流区内径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水气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且受制于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转化为区内坝址径流,其一,降水通过植物截流、地面填洼、下渗及蒸散发等损失后进入河川的地面径流,据永康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5~11)月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6%;其二是降水下渗到流域较深层所保持的地下径流,枯季由流域释放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14%。

三、气象

忙海七级电站径流区内海拔变化在874m~2950m间,属亚热带高中山地区温凉气候类型。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360mm,忙海七级电站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雨季在5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且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总体而言,设计流域属中山地区亚热带气候类型,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气候特点干湿季节分明。据临沧地区9个气象站资料与高程关系及部分气象要素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对忙海七级电站有关气象要素估算如下表: 表1-6 忙海七级电站有关气象要素估算表

忙海七级水电站设计面暴雨成果见下表:

表1-7 忙海七级站设计面暴雨成果表

拦河坝坝址、厂址各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

表1-8 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单位:m³/s

表1-9

厂址设计洪水成果表 单位:m³/s

鉴于忙海七级水电站流域内无任何实测泥沙资料,所以,七级电站泥沙推求,采用1999年水电部天津院与云南省水利水电厅联合应用遥感技术结合实地勘测解释汇编的20万分之一《云南省区土壤侵蚀图》推算。

经分析计算得,控制径流区多年平均输沙总量为39.6万吨/年,其中:悬移质33.0万吨/年、推移质6.6万吨/年。 1.2.1.3土壤

永德县国土资源481万亩,真正难利用土地仅占2.24%。已不同程度开发利用的土地,约占总幅员的四分之一。统报耕地为53.3万亩,占总幅员的11.1%。县地土壤分属10类、18亚类、58属、149种及5个变种,分别所占比例为:红壤42.8%、赤红壤20.3%、石灰土10.2%、紫色土4.3%、水稻土3.5%、砖红壤1.7%、棕壤1.6%、亚高山草甸土0.08%。土壤总体以红壤为主,七色兼备,富钾、偏酸、缺磷、氮不均,地带性垂直分布明显。项目区内土壤多分布为红壤。 1.2.1.4植被

永德县全县植被覆盖率约为60%,森林覆盖率38.6%,县境内物种众多,已知高等植物3000余种,有三叶橡胶、冷杉、蒲葵、雪莲、红豆杉等,尤以野生南药诃子独占鳌头,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设计流域内上游的右翼、分水线一带,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茂密

竹林,其余大部分为灌木,伴有少量低矮常绿植物及松林,植被总体分布为:右翼高于左翼,上游高于中下游,分水线一带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汛期高于枯期,总植被率约为65%,由于大多数低矮植物根系浅,涵养水分差,所以整个流域调蓄能力不强。

1.2.2社会经济状况

永德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全县居住着汉、彝、佤、布朗、傣、拉祜、德昂等22个民族。永德县辖3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德党镇、小勐统镇、永康镇、勐板乡、亚练乡、乌木龙彝族乡、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班卡乡、崇岗乡、大山乡;勐底农场。全县总人口339918人。

2010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1亿元,同比增长155.4%,完成市级任务32亿元的122.53%;完成财政总支出12.01亿元,同比增长56.52%,完成市级任务10.4亿元的115.49%;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96亿元,同比增长150.92%,完成市级任务13亿元的107.36%。2011年上半年完成永德县生产总值130622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3%,完成全年计划的47.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049万元,同比增长7.0%,完成全年计划的36.51%,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15.8%;第二业完成增加值46660万元,同比增长23.1%,完成全年计划的58.2 %,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53.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1384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913万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全年计划的50.4%,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30.8%。

1.2.3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1.2.3.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2006年2月),永德县土地总面积为3208km²,土壤侵蚀面积为1278.28km²,占土地总面积的39.8%。其中:轻度侵蚀面积659.03 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54.37%;中度侵蚀面积498.63km²,占土壤侵蚀面积的39.01%;强度侵蚀面积84.49 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6.61%;极强度侵蚀面积0.13km², 占土壤侵蚀面积的0.01%。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判断,工程区域位于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².a。

1.2.3.2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

德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本着“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积极向上级申请支持的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

近年来,在农、林、水、畜牧及交通等部门的配合下,永德县结合本县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封山育林,大力发展水保林,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大面积发生。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主要占地类型为荒草地,本工程区的总体现状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侵蚀,现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地块主要为荒草地。

根据永德县国土资源局的资料即“永康镇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项目区土地现状为荒草地,该地类的保土保水性不是很高,建设期地表的扰动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本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势在必行。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本工程变电站站址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荒草地,还有少量乡村公路,人类活动主要为生产劳作,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荒草地,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为面蚀和沟蚀,工程压力管道施工开挖剖面存在大量水土流失隐患。施工过程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是降雨,水土流失内因是土壤团聚力以及抗蚀能力,土壤流失形式主要是面蚀和沟蚀。整个施工过程及工程运行初期都可能存在水土流失。

2监测实施

开展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目标是为了通过选择合理的监测内容、完善的监测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项目及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各区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或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及项目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围绕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为监测管理机构提供监测基础数据,为监测管理机构更好的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控制服务,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具有保证作用,对做好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为反映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情况,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与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按照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

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全面监测的同时,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重点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状况及水土流水防治情况,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2)多种监测方法综合运用

采用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和巡查监测,及时获取水土流失状况的背景、动态数据和水土流失强度、程度信息。多种监测方法的综合运用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互相弥补及检验,各种监测结果也可以互为验证。

(3)定点监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

拟定地面监测为该项目监测的主要方法。由于本项目属新建建设类项目,工程施工对地面扰动时间长,因此,地面监测采用定点监测和临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再根据区域水土保持特点设置固定观测点后,依据工程进度和当地气象、地形地貌、地质等特性确定临时观测点,以扩大点位监测的覆盖面。

(4)客观真实原则

通过开展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地测量、试验分析等)所获得的监测数字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测定,所有监测相关数字必须保证客观真实,不进行编造、虚构,用数据说话,使得监测工作更加具有依据性和指导性,所提交的监测成果报告应定性、定量进行评价。

(5)常规监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常规监测手段较为实用,但是精确性等方便较差,本项目采取常规监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采取插钎法、侵蚀沟量测法等常规监测手段,辅以GPS(RTK)技术及激光测距技术等先进手段,使得监测数据更加精确多样。

(6)技术、经济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各监测分区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因此,结合该项目建设情况、水土保持现状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确定技术经济可行、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法。

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2.2.1监测依据

根据水利部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管理单位应该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还有水利部令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应作为工程竣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必备材料。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四十一条“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因此须对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受云南永德天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监测单位承担了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2.2监测组织

监测单位比较重视该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接到任务后,经研究决定成立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各项监测工作,明确责任到人,详细分工。通过现场详查,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及调查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整理监测资料,分析监测数据对比现场监测情况,对工程建设过程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客观真实评价。

2.2.3监测实施

根据水利部12号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开发建设单位应该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项目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此外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将作为工程竣工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必备资料,因此,云南永德天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开展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为保障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单位组织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等专业知识强、业务水平高、监测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组,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各项监测工作,明确责任到人,详细分工,工作过程中,及时获取监测总站及水利部和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通知要求,以便及时获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最新信息和技术。

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及公司业务能力,公司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任务十分重视,拟由公司技术总工直接领导该项目监测技术工作,对项目监测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监测组分为领导小组、技术工作小组和后勤保障组。具体人员和分工见表2-1。

表2-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安排和组织分工

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及工程的设计情况适当调整各个阶段的监测内容及监测工作。监测工作完成后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3监测内容与方法

3.1监测内容

3.1.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3.1.1.1项目建设区

一、永久占地

永久占地是工程建设单位为工程建设永久征地区域,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复核工程建设是否在红线范围内施工。

二、临时占地

复核临时占地使用情况及扰动面积情况,是否合法租用,租用后是否恢复原地貌状况及原土地使用功能状况。

3.1.1.2直接影响区

直接影响区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区域,监测过程主要复核工程建设影响工程周边环境水土流失状况。

3.1.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土石方开挖、回填利用、弃渣堆放情况,以及土石方开挖临时堆放后防护措施及拦渣率,工程完工后监测工程开挖产生多余土石方堆放情况及防护措施实施效果以及堆放土石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3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主要是针对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开展监测工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和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主要监测项目区内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水土流失面积。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及重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形式分为沟蚀和面蚀。此外,对监测内容还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的监测。

(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动态监测

主要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防治措施的数量与质量、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林草生长情况及植被覆盖率、已经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拦渣保

土效果;监督及管理软措施实施情况监测。

3.1.4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针对各个防治分区、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侵蚀沟样方测量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主要包括施工期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土壤侵蚀量的监测。

1、水土流失因子

主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社会经济因子进行调查。

A 地形地貌因子:地貌形态、海拔与相对高差、坡面特性及地理位置。

B 气象因子:项目区气候类型分区、降雨、气温、无霜期、风速与风向等因子。其中,降雨因子主要为多年平均降雨量。

C 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地面组成物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抗蚀性。

D 植被因子:项目区植被覆盖度、主要植被种类。

E 水文因子:水系形式、河流径流特征。

F 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原土地利用情况。

G 社会经济因子:社会因子及经济因子。

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开展的,通过对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确定工程区不同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同影响因素。

(2)土壤侵蚀量监测

土壤侵蚀量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等反映整个土壤侵蚀情况的指标。

A 土壤侵蚀强度

项目各个监测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监测,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及剧烈侵蚀。

B 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面积土壤及其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指标。

C 土壤侵蚀量

监测项目区内发生的水力、重力等侵蚀所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

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对整个工程的全部区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水土流失因子、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的情况进行监测。

3.1.5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A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水电站周边河流、农田、乡村道路及植被的危害; B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周边民房、居民造成的影响状况;

C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危害趋势及可能发生灾害现象;

D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状况;

E项目建设过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监测。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3.2.1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测定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特别是堆土和开挖面坡长、坡度、岩土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挡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3.2.1.1面积监测

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当场即可显示面积。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A项目建设区

监测元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以及各类占地动态扰动变化过程;

监测方法:结合工程设计资料、施工进度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进行面积测量。

B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面和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监测

主要对工程建设扰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大于容许土壤侵蚀模数区域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面积测量。

其它面积监测

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临时恢复生长面积,复垦等水土保持措施面积。 监测方法:结合工程设计资料、施工进度采用GPS、皮尺等监测仪器进行实地核算,进行面积测量。

3.2.1.2植被监测

(1)乔木生长情况

A树高:采用测高仪进行测定;

B胸径:采用胸径尺进行测量;

C冠幅:晴天选取合理时间利用太阳光产生阴影进行量算。

(2)灌草存活率和保存率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灌木林5m×5m、草地2m×2m。

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D=fe/fd C=f/F

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d——样方面积,m²;

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²。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²;

F——类型区总面积,hm²。

需要注意: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3.2.1.3其它调查监测

(1)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

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社会经济因子,通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查阅相关资料获取。

土壤因子监测内容有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土壤容重)。

(2)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A土壤流失状况

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及影响土壤侵蚀主要因子,土壤侵蚀强度结合现场实地监测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进行确定。

B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

1防治措施数量与质量 ○

工程水土保持数量由现场测量结合监理资料进行确定,施工质量由监理单位确定。

2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 ○

工程水保措施主要有挡墙、排水沟,工程施工质量由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监测过程中查看措施运行情况,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完好程度。

3.2.2定位监测

对水土流失重点地段和水土流失防治重要点进行定点监测,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后进行周期性监测。

3.2.2.1水土流失量监测

监测组通过原地貌侵蚀模数、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分析及工程施工过程典型监测点土壤侵蚀分析推算。土壤流失量主要监测方法有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和简易坡面量测法。

3.2.2.2简易坡面观测场观测

(1)简易坡面量测场原理

简易坡面量测法又称侵蚀沟量测法。主要用于土质边坡、土石混合或粒径较小的石砾堆等坡面水土流失量的测定。调查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记录造成侵蚀沟的次降雨量。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如图3-1所示。

图31 水土流失简易坡面量测场示意图

(2)简易坡面量测场选址

选定的坡面应具有较为明显的侵蚀沟,以侵蚀沟形状简单为宜,所选坡面要方便量测,具有代表性的侵蚀沟。

(3)简易坡面量测场的布置

简易坡面量测场的布置主要由实际的坡面侵蚀沟确定,布置规格不等,一般小型侵蚀沟以3m×3m内为佳,较大侵蚀沟则视实际情况确定观测面积。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水土流失量,有条件的地区,简易坡面量测法也可和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相结合,效果更佳。

(4)简易坡面量测场侵蚀量的计算

在调查样地上等间距取若干个断面(B样地宽×L坡长),每个断面上量测侵蚀沟的断面积,然后按下式进行计算:

M=1

式中:M——样地侵蚀量,t;

Si——第i个断面的面积,m²;

Si+1——第i+1个断面的面积,m²;

l——样地断面间距,m;

r——土壤容重,t/m³;

n——断面数。

也可以将侵蚀沟概化为棱锥、棱柱、棱台等,按下式计算:

棱锥体积:V=S·H/3

棱柱体积:V=S·H

棱台体积:V=H·[S1+S2+(S1·S2)1/2]/

3

式中:V——体积,cm³; S1、S2、S——底面积,cm²; H——高,cm。 (5)其他注意事项

① 侵蚀沟断面大致可分为“V”型和“U”型,根据实际情况应进行判别,便于采取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 侵蚀沟断面一般以上、中、下三处进行划分,必要时可增加观测断面; ③ 在量测某个侵蚀沟断面深度时,应注意“V”型需量测最深处,“U”型需要对底部实测两次以上,以减少误差;

④ 观测人员进行量测时,应尽量避免对侵蚀沟形状造成破坏,尽量不要破坏到侵蚀沟,保证观测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

⑤ 因具体计算时数字偏差对侵蚀模数计算影响较大,读数时应注意估读,在测尺最小刻度后还应估读一位。

3.2.3临时监测

临时监测主要是在工程监测过程中,由于某种特殊情况(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检查、会议、突发性事件、业主要求等)而开展的监测工作。由于监测对象及时间不确定,因此临时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进行目的性监测。

3.2.4巡查

巡查主要是对水电站防治区、道路区及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监测,针对项

1工程实施的水土保目直接影响区亦采用巡查的监测方法。巡查监测内容主要有○

持措施运行情况,包括工程措施的完整性、完好性,植物措施的成活率、盖度等

2巡查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水土流失隐患,工程施工结束后是否有等。○

3巡查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对直接影响区的影响未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盲区。○

程度。

3.3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

3.3.1监测时段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要求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的要求,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该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分为:施工准备期前、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

期)、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

工程水土流失监测时段从工程施工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目前主体工程已经进入试运行期阶段,主体工程实施措施已经初步效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工程的监测时段确定为2010年11月份到2011年9月份。

3.3.2监测频次

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后,监测单位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合理安排工程监测频次。

(1)监测总频次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采取地面观测和其他监测方法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有代表性地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其余区域定期巡查的方式进行监测。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监测规范要求,本项目总监测7次。建设期每季度监测一次,共4次;植被恢复期半年监测一次,共2次,持续24小时降雨量大于50mm适当增加监测1次。包括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巡查。

(2)地面观测频次

地面观测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5月~11月的雨季,根据工程实际,建设期所经历雨季为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至9月,雨季每季度监测一次,因此共监测2次,旱季每季度监测一次,共2次,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遇到R24h≥50mm降雨后追加1次。植被恢复期每半年监测1次,共2次。地面监测合计7次。

(3)调查监测频次

调查监测依据调查内容具体确定,其中林草植被生长状况样地调查一般植树后1个月检查成活率,每3个月检查保存率,种草后20天检查成活情况。

(4)巡查频次

巡查为不定期监测,贯穿整个监测过程,每年全线监测1次,共2次。以保证及时提出预防水土流失建议。

3.4监测点布设

3.4.1监测点布设原则

(1)典型性原则

结合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以水电站厂房、压力管道和进场道路为重点,

选择典型场所及典型样点进行监测;

(2)代表性原则

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及工程水土流失特点相似性,选取有代表性区域进行监测;

(3)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布设原则

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同时与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相一致,保证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

3.4.2监测点布设主要思路

项目监测组根据工程目前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项目建设过程水土保持情况,从收集资料开始,分析确定重要监测内容和重点区域进行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思路进行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

(1)根据工程特点,重点监测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措施建设运行情况,对实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水土流失强的区域进行监测点布设,按设计要求主要有进站道路的挡墙、排水沟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2)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施工占地,监测中以巡查、调查为主,不设永久监测点;

(3)选取有代表性的边坡进行典型样地观测,在获取近期典型样点水土流失程度的同时推求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

(4)针对项目的施工工艺情况,主要采取调查和巡查的监测方法。

3.4.3监测点布设结果

结合项目情况,监测组进行现场踏查,确定本项目监测点11个,其中观测型2个,调查型4个,巡查监测5个;永久占地6个,其中主体工程4个、永久道路2个;临时占地区布设4个,渣场临时占地1个,施工便道临时占地1个,施工营地2个;直接影响区1个。水土保持监测布设点详见表3-1,监测点布设平面图见附图五,监测点典型现状见下图。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表3-1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情况汇总

29

监测点典型现状图片

3.5监测设施设备

监测设备主要有:激光测距仪、GPS、罗盘、数码相机、土壤采样器、测高仪、钢卷尺等。

本项目采用监测仪器、设备详见下表3-2。

表3-2 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及设备一览表

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4.1侵蚀单元划分

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根据项目设计资料及调查结果,工程施工前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原生地貌类型全部为荒草地,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项目施工实际占地原地貌侵蚀单元占地情况见下表4-1。

表4-1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单位:hm²

4.1.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为客观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土石方临时堆放、开挖面、建筑物施工、施工平台等。堆渣、开挖面、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项目的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显不同的原则,将工程划分为以下扰动类型:有害扰动(开挖边坡、堆填边坡、平台);无害扰动(稳定边坡、植被恢复),各个扰动类型见表4-2,各扰动面积结果见下表4-3。 表4-2 工程施工地表扰动类型分类表

表4-3 工程施工过程地表扰动类型面积情况

图4-1工程施工期各扰动类型所占比例图

工程完工后各开挖扰动面积水土流失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为反映工程建设完工后水土流失状况,将项目区分为有害侵蚀和无害侵蚀,各个侵蚀分类情况见下表4-4和4-5,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类型见下图4-2。

表4-4 工程现状措施实施后地表侵蚀类型分类表

表4-5 工程现状措施实施后各地表侵蚀类型面积情况 单位:hm²

图4-2项目现状措施实施后各侵蚀类型比例图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项目区原地貌全部为荒草地,原地貌现状荒草地坡度在5-13°之间,林草覆盖度60%-75%,土壤侵蚀模数取600t/km²·a,为轻度流失。项目原地貌占地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4-7: 表4-7 原地貌占地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表

4.2.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1)施工期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

根据工程施工工艺、地表扰动划分情况以及目前项目测量数据,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计算。

监测组对压力管道开挖边坡布设监测点,采用简易坡面量测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得出侵蚀数据表明:工程开挖边坡3#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为7600t/km².a;4#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7618t/km².a。各监测点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4-8。

表4-8 简易坡面量测场观测数据

主要影响因子为项目区降雨。项目区90%降雨分布在雨季(5月~11月),次强流失时段扰动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为强流失时段的10%估算,项目监测时段内填方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为9600t/km².a,强流失时段堆填土面土壤侵蚀模数为8640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960t/km².a,开挖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为5017t/km².a;强流失时段开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为4515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平台土壤侵蚀模数为502t/km².a。施工平台土壤侵蚀模数主要由项目区降雨及项目施工平台扰动程度决定,根据工程施工工艺,项目施工平台扰动时间较短,扰动强度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开挖边坡土壤侵蚀模数一半,及2508t/km².a,施工平台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2258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为251t/km².a。无扰动区域土壤流失小,土壤侵蚀模数较稳定,《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预测项目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600t/km².a,次强流失时段土壤侵蚀模数取强流失时段的一半,即100t/km².a,工程施工期各个地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结果见下表4-9。

表4-9 施工期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结果

(2)工程现状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的确定

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工程地表扰动类型划分及各个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区域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现状及各地扰动类型侵蚀模数,工程各类型地表扰动分为强流失时段和次强流失时段,强流失时段主要在雨季,次强流失时段在非雨季,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各个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见下表4-10。

表4-10 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确定结果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2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79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0.422hm²。《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见下表5-1。

表5-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单位:hm²

5.1.2工程建设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通过实地测量核实,查阅项目征地文件,参考竣工资料得出工程实际发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为1.789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0.411hm²。工程建设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见下表5-2。

表5-2 工程建设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 单位hm²

5.1.3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分析

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减少0.022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减少0.009hm²,直接影响区减少0.013hm²。工程建设过程中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变化情况见下表5-3。

表5-3 项目建设区实际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发生变化情况 单位:hm²

主要是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区发生微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便道区

施工便道区实际建设过程中较规划占地减小0.003hm²,直接影响区减少0.003hm²。

(2)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占地较方案设计减少0.006hm²。 (3)进站公路区

进站公路区直接影响区减少0.01。

5.2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5.2.1设计弃土弃渣情况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共设计三处弃渣场,设计占地面积0.548hm²,设计产生废弃土石方1.535万m³。《水保方案》设计工程开挖堆放土石方详见P34。

5.2.2弃渣场实际情况

弃渣场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堆放土石方1.413万m³,工程完工后弃渣场自然恢复植被,此时植被开始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设计要求堆放废弃土石方,堆放土石方面积较方案设计基本一致,堆放面积为方案规划面积0.584hm²。

5.3地表扰动面积监测结果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工艺,工程建设过程中占用面积为1.789hm²,其中扰动面积为1.653hm²,未扰动面积或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小于容许土壤侵蚀模数占地面积为0.136m²。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状况见下表5-4。

表5-4 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面积状况 单位:hm²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5.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

项目建设准备期前期水土流失量及为项目施工前未扰动时期水土流失量及为项目的原生水土流失量,工程建设工期1年,措施运行期1年,项目建设期及措施运行期合计2年。结合项目原生土壤侵蚀量为21.468t,项目原生土壤侵蚀量为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00t/km².a。原生土壤侵蚀量推算表见下表5-5。 表5-5 原生土壤侵蚀量

5.4.2工程建设过程扰动地表类型土壤流失量

工程建设过程土壤流失量主要受地表扰动类型和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决定。根据4.2.2章节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流失状况见下表5-6。

5.4.3工程现状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流失量

工程完工后,各个防治分区土壤侵蚀状况具有差异性,参考4.1.2章节对各个防治分区扰动类型确定项目各侵蚀类型的水土流失量5-7。

表5-6 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

43

表5-7 工程现状土壤侵蚀模数

44

永德县忙海河七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工程实际实施的措施详见表6-1,翻阅工程施工资料,参考工程竣工资料,工程各个工程措施实施进度见下表6-2。

表6-1 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措施

表6-2 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措施进度


相关内容

  •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 "两港一城"建设热潮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我区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直接税收占到总税收的15%左右,相关税收占到总税收的30%:如果加上契税收入,则占到3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对税收的支柱作用会 ...

  • 商务考察报告范文(水质及安全监控篇)
  • 加拿大商务考察报告范文(水质及安全监控篇) 翔正国际聚焦制造业,整合全球资源,为中国制造型企业搭建海外标杆参访.名校研修.商务对接交流平台,致力于用全球智慧助力"中国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XX 部赴加拿大水质与大坝安全监测商务标杆考察团一行15人,于2016年11月9日至29日 ...

  • 司法医学鉴定自查报告
  • 一、深入开展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廉洁从医意识 (一)大力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协调有关媒体以及充分利用自身网络等载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教案,课件,范文,论文,试题,反思,评课,说课,板书,课改,总结,公文,美容,瑜伽,减肥策措施,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

  • 畜牧业产品产量畜禽监测调查与分析岗位辞职报告范文
  • 畜牧业产品产量畜禽监测调查与分析岗位辞职报告范文 原创优秀范文值得下载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信.俗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由于个人职业规划和一些现实因素(简单阐述离职畜牧业产品产量畜禽监测调查与分析岗位的原因,比如父母年迈.夫妻分居),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 ...

  • 猪肉价格下跌调研报告范文
  • 据我局市场监测,近期以来,受"猪流感"影响,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为此,我局针对这一现象对全县部分乡镇屠宰场.生猪活体储备点.县内部分农户.县城农贸市场和部分超市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具体的调查摸底,对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下一步市场趋势作了一个初步预测,现将有关 ...

  • 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范文
  • 推荐阅读:统计局调查队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xxx调查队在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的正确领导下,在xxx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调查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 ...

  • 医药学论文范文
  • 浅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本文由论文文库工作室整理编辑,仅供参考学习,如发现文章有遗漏缺失部分 敬请来询!(工作QQ1548927986) 更多论文写作.期刊发表 辅导帮助 欢迎咨询!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 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 ...

  • 气象局上半年总结范文
  • 我局上半年在市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区、全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为重点,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为支撑,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围绕**县经济的发展,推动地方气象事业的又好又快 ...

  • 市商务局局长述职报告范文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下,在上级部门的悉心帮助监督指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协作下,我和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一道,紧紧依靠全局干部职工,依靠各县市区商务战线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力度,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