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形意太极拳健身养生文档

第一节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现代人能出来做运动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求健康,对技击的要求也是先在身强体 壮的前提下而为之,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始终提倡先养生后技击之理论,武术养生是其 社会功用的重要体现之一,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李 氏形意太极拳提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在具有攻防意识的动静组合练习中,充分展现 六合(内三合、外三合) ,并超越招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 心理、机理功能,这正是本功法养生之道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和意识训练重点之所在。 在加强对人体内气、内力的调整,促进血液循环,强化生命机能的同时,李氏形 意太极拳又在武术的动静互相涵容上作了较全面的产诉,充分展现出: “静中触动,动 犹静,因故变化示神奇”这一拳理精华,因“动为生之源” ,所以灵活、稳健的动态练 习是功法中非常注重的。练习时以四肢引导内气的调和;以身法的变化、步法的沉实, 来畅气活血;以拍击之法促进气血运行,排病逐淤。在动静相合的作用下, “虚其性、 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以达“人自虚无而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生 精、藏精而有力,有力而常动,动则养”的习武至高境界,使之成为一种自我净化的手 段。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功法练习中提倡养生的生命整体观,以“贵人重生”为基础, 以养气、练气、运五行、平衡阴阳为其作用,发展了“病因形成论”“经脉观点”“形 、 、 神观” 。功法力求“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 ,在哲学和医学的意义上深化了武术的修持 意境。 有了强健的体魄我们再来谈技击自然轻松了许多,善于习动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 许多人做各种锻炼, 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有时会因某种意外或掌握锻炼的方法等问题, 反而使运动成为了致病的因素。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长期练习和发力过程中调整和加强了 筋脉、骨骼、内脏之功能,使受训者能够具备强大的耐力、抗击打力、杀伤力、快速反 应能力,在对抗中自然达到了技击的目的。李氏形意太极拳教你做的,就是使你成为一 个身体强壮,适应机能健全的人,随时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并保持内外的协调, 做到养生、养长、养收、养藏。能适应四时的变化,则自然界的一切就都是生命的源泉; 能了解万物的作用,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先养后练才是正确的锻炼方法,合 理的运用阴阳与五行理论,才能保证我们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把武术应该有的威力 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李氏形意

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学,也是一门养生学问。李 氏功法遵循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的修行门径,练之不仅能强壮筋骨,也能变 化人的气质。 李氏功法在内练的基础上修养内劲,以修练内里五脏六腑的和顺来达到外形的和 顺和内外的和顺,达到五气朝元,返回先天本真。强调固本培元,依靠自身真气的运行 涤污排秽,净化身体。修练得法者都有一个排毒过程,或是大量出汗排泄病变体液,或 是在体表长疮排脓,或是通过腹泻排泄秽物,不一而足。因此对心肝脾肺肾等各种内脏 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均有调养和治疗效果,弟子中受益者颇多。李氏功法注重敛气 入髓,久练可易骨强筋,骨质坚如铁石,骨膜腾起,筋长力大。敛气入髓也可洗髓,练 之清虚其内,轻松其体。内中清虚,神气运用圆滑无滞。因此不仅对高血压、颈椎病、 肩周炎、手足麻木、腰腿痛、失眠等亚健康疾病有疗效,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中风 等慢性疾病也有显著治疗效果。 李氏功法的养生功效不仅体现在对各种慢性痼疾的治疗上,也体现在变化人的气

质,修养人的心性上。过去人常说:“三年不成,五年成,十年练成白面书生”,讲的 就是这个道理。凡练李氏形意太极得法者,在气色上都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大多性 情开朗,生活态度积极,家庭和睦,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日久功深,在拳架的锻练 中,一气流行,通身舒泰,内里酥热,身周清爽,严冬不畏其寒,酷夏不畏其暑,此中 乐趣,难以言表。哪里有解不开放不下的!不仅如此,功夫上身后,都有内气外放、治 病救人惠及人群的功能,普众济世并非虚言。 近代以来,有不少人开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内家拳的锻练对人体器官和功 能的影响,开始关注内家拳的神秘超常力量及其对遗传的影响,这是令人欣喜的,也是 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自古就有“将门出虎子”、 “自艺带三分”的说法, 每逢国难当头, 武者都有“救国强种”的提倡,若真有科学道理可循,内家拳学的价值大矣。作者早年 收的一位弟子,现在是旅美化学博士,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已经得出了一些值 得深究的结果。相信,不久的将来,武术不仅仅是因为国粹文化而被保护,武术在人体 生命科学上的价值也将逐渐引人关注。 李氏形意太极拳的五行筑基功法分五行健身拳及 五行连环拳两套,为单式走架拳法。经过一段时日站桩的适应练习,练功者身体素质得 到了提高,加强了身体的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 。阴阳得到平衡转换

后,就可以步入李氏形意太极拳 的初级训练阶段——学习五行拳。我对所学的山西形意五行拳作了较大的改动,首先, 在拳法中大量采用山西太极拳打法,使拳法舒适、顺畅、直接、六合为一、刚柔并济。 以“形意合一”“五行相生”为其立拳之本,以劈、钻、崩、炮、横为基本劲路,取金、 、 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意,内应肺、肾、肝、心、脾五脏。其次,在此基础上把 五行拳分成五行健身拳和五行连环拳两步训练, 这也是基于阴阳之理和练功者的身体素 质而定的。五行健身拳特别适合身体素质较弱者练习及内气、内力的调整;五行连环拳 则是提高阶段的练习方法,它注重训练打击速度、力度、攻防意识、连续进攻能力、整 体配合能力等等。

第二节 五行健身拳

之所以要先练习五行健身拳是因为它是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基础拳法,它是根据金、 水、木、火、土五行,配合人体的肺、肾、肝、心、脾五大脏器而进行练习的一项拳术。 以调节五脏功能平衡,结合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配合“调息法” , 进行阴(五脏)阳(六腑)互补、互生、互制,以保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和增强抗病能力为最 终目的,是李氏形意太极拳中一项重要的养生拳法。它的作用在于内外双修,能在提高 内气、 内力的同时增强了身体各部劲力和抗击打能力, 并十分有效地达到了祛病的目的。 在打法上采用形意拳太极练法,即:以形意拳法求太极之内劲!手法以圆形掌为主,走 车轮圈手,步法以三体式为根,劲力圆满。

一、劈拳(润肺功)

劈拳在五行属金,为五行健身拳之首拳。其形似以斧劈物之势,双掌反复循环在 任脉前作立圆前劈动作,步法左右顺步前行,左手与左脚相应,右手与右脚相应,上下 相合。主练一气之起落,即:起时吸气、落时呼气。老谱云“劈拳内应肺,外通鼻,在 体为皮毛,守窍于膻中,气发于肺脏” 。肺居于胸中,肺为生气之源,主人身之真气, 肺司气之呼吸,声之所发,主宣发肃降,通调水之道;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为表里,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导,排泻糟粕。中医认为: “人之呼吸,通天地之精气, 以为吾身之真气,故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充身者也,然天地之气,从吸而入, 谷食之气,从呼而出” 。说明了生命的维持,虽依赖于水谷精气的给养,如果没有肺来

呼吸,就不可能使精气发挥维持生命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肺者 相传之官”(经脉别论)又说: , “肺朝百脉” 。说明肺之机能可辅助心脏主宰人体血液循 行,有治理调节作用。心

主血、肺主气,中医又有“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则行”“血为 , 气之母,血至气亦至”之说,这些都证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久练此拳,可润肺、养气、通便、吐故纳新,使肺气舒畅,气血顺行无阻,通调 周身,身强体壮。子午流注讲:肺经旺于寅时(3—5 时) ,此时练功可以多打劈拳。 健身劈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呼吸性慢性病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通 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平衡和调节阴阳和合,对一些疾病如咳嗽气短、喘息、胸痛、肋涨 满等肺胸部症状可得到有效的缓解或根除。

二、钻拳(壮肾功) 钻拳(壮肾功)

钻拳在五行属水,其形犹如泉水上涌之势,有托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双掌 以阴阳之势成十字手交叉在胸任脉前反复循环做斜立圆上钻运动。 主练一气之翻钻, 即: 翻时吸气,钻时呼气。老谱云: “钻拳内应肾,外通耳,在体为骨,开窍于会阴,气发 于肾脏” 。肾位腰部左右各一,为藏精之舍,主生殖,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脉纳气, 其脉与膀胱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膀胱具有贮藏尿液和排尿的作用。中医认为:肾藏元 阳,元阴,为人体生长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肾者做强之官,技巧出焉” 。说明肾储藏五脏六腑的精气,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意识 活动思维精巧。现代医学也认为肾是排泄水份,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体内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此外肾脏还制造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压, 内分泌和制造血液之功能。 久练此拳,可壮肾、通便、荣发、听觉灵敏,使肾气旺盛,精力充沛,并可补先 天,壮后天,使体壮而有力。子午流注讲:肾经旺于酉时(17——19 时)此时练功可以 多打钻拳。 健身钻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疗病作用,通过练功可使常见的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及膀胱的寒潮湿热等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如能长时间的坚持练习还可使 一些病症如:腰膝酸软而痛、眼花耳鸣、发白早脱、阳萎遗精、精少不育以及水肿、二 便异常等得到良好的调理和治疗。

三、崩拳(护肝功) 崩拳(护肝功)

崩拳在五行属木,其形似箭出如连珠,有射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双掌虎口 向上在身体小腹前走直线交错出入。主练一气之伸缩,即:缩时吸气,伸时呼气。老谱 云: “崩拳内应肝,外通目,在体为筋,守窍于夹脊,气发于肝脏。 肝脏位于右胁, ” 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泻又主藏血,明代李挻《医学入门》 说:

“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 ”其开窍于目,其化在爪。胆贮藏排泄胆 汁,以助消化。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可见 情志的活动又与肝胆有关。现代医学也认为肝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主要功能有①代 谢功能②排泄功能③解毒功能④凝血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由于肝的功能繁多, 再生和代偿能力强,对它的针对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说久练此拳,可护肝、平气舒肝、解毒洗血、筋强骨壮、目光敏锐、精神贯 注、关节伶俐、思维敏捷。子午流注讲:肝经旺于丑时(1-3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崩 拳。 健身崩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对肝脏不调而引起的一些病变如:肝虚证血亏,阴伤及肝实证气郁 火盛,盛大寒邪湿热等有抑制平衡作用。还对一些肝病症状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 肢体震颤、目疾及胆病的口苦发黄、惊悸失眠有治疗和预防功能。由于肝脏又是人体最 大的消化腺,它的网状内皮系统又是身体的防御机构之一,可产生胆汁参与消化,所以 健身崩拳又是增强消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好功法。

炮拳(强心功)

炮拳在五行属火,其形似发炮出口,弹炸裂而出,有破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 双掌以阴阳之势在胸面部折叠往返出掌。主练一气之开合,即:合时吸气,开时呼气。 老谱云: “炮拳内应心,外通舌,在体主血,守于祖窍,气发于心脏” 。心脏居于胸中, 心包络围护于外,为心主的宫城,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互表里,心主血脉,又主神 明,开窍于舌,小肠分清泌浊,具有化物的功能。 《黄帝内经-灵枢》载: “心者,五脏 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可见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脏器中居于首要 ” 地位,正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司神明,所以其它各脏腑都在心脏的统一领导下进 行分工的,并且相互取得协调,产生整体的活动机能。心脏的功能正常,则神明通达, 其它脏腑也能各安其职,保持身体健康。心脏又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机构,血液在心 脏有节律的收缩推动下,带着氧和营养物,流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并进行物质交换,把氧 和营养物质送给组织细胞,带走新陈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 久练此拳,可以强心、养气血、和中气、安神明志,使心血旺盛,面色红润,神 明通达,身体壮实。子午流注讲:心经旺于午时(11—13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炮拳。 健身炮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对心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些病症如:心血亏损、痰滞、气郁、心肌 病、血压病变、冠心病、心痛、失眠多梦等有调

理和疗养作用,使这些病症在一段时间 的练功调节治疗后能得到减轻或痊愈,并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发生。由于心脏是人体至关 重要的循环器官对全身气血的调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练习者务要对此拳认真对待。

五、横拳(健脾功)

横拳在五行属土,其形犹如重车前推之势,有横扫前推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 双掌以阴阳之势成十字手交叉在小腹带脉前反复循环做平圆前冲运动。主练一气之横 推,即:横时吸气,推时呼气。老谱云: “横拳内应脾,外通口,在体为肌肉,开窍中 脘,气发于脾脏”。脾位于左季肋区,与胃共处中焦,经脉互为络属,相为表里,中医 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练功后的常见现象之一,就是食欲增进,气血的化源得到增加。脾又具有统血,主四肢 肌肉的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 (痿论)有: “脾主身之肌肉”的记载。现代医学还认为 脾脏是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脾的巨噬细胞还可以吞噬、清除血液 中的异物、病菌和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脾的储血量为 200 毫升左右,当机体急需时,脾 被收缩可将其储存的血液送入血循环系统以补充应急,由此可见脾脏的非常之重要性。 久练此拳,可以健脾和胃、强消化, 、促吸收、神清精足、四肢矫健、灵活有力、 身强体健。子午流注讲:脾经旺于巳时(9—11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横拳。 健身横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通过练功对治疗以脾、胃病变为主的如: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 胃脘痛、呕吐、呃逆、胃炎、胃溃疡等症状有缓解和预防作用。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至营血亏虚。健身横拳在这方面加强了脾胃的 消化、吸收、生化的功能,使人体在全身机能活动中有充足的精力。疗病健体的法则 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是具体而全面的,它与后面所要练习的八大动桩、十二丹 法和形意太极拳的疗病原则相得益彰,同出一辙,遥相呼应。与功法的总体指导思想相 对应,是养生疗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起到了探索实践,乃至成功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 通过五行拳疗病健身的法则探论,来具体细致地研究李氏形意太极拳的治疗原理及方 法、方式问题,从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有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的法则;2、内气疗病的法则; 3、暗劲疗病的法则;4、明劲疗病的法则。这几点较全面地体现了李氏形意太极拳功 法的疗病原则。 也可以说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也就是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

疗病法则的 具体实践。 一、顺应自然法则 五行拳在练习中虽然对时间、地点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也非常注重天人和谐、物 我统一的养练观。 “天人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本体论的具体体现,是宇 宙自然与自身的统一。 “物我合一”是武术思想认实论和方法论的根本观点,是五行拳 养练功法的核心。它主要体现在练功时与自然相顺应,不违背自然规律,与人体的自身 相顺应,不违背人体心理和机理上的承受能力、规律等,体现出天人一体、天人相应、 天人互感、功法自然等概念。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习武运动的客体(人体自身) ,是与宇宙自然的客体相 应相通的,人体便是个“小宇宙” ,人体心理、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统一 性、互感性。用阴阳变化的规律解释心理、生理与拳理,充分反映“人身一小天地,天 地一大人生”之说,并应老拳谱的“象法天地,圆空法生,大力开合,唯妙于心”的理 论,这里讲的“圆”与“空”来自“天人和谐” ,是大自然的根本特征。 所以我们在练拳时就应持之以恒,因为人的气血,会随自然四季的变化,而有所 不同。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我们更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因为 这二段时间是四季寒热变化的极点, 也是阴阳之极, 最适合功力的增长。 即使一日之间, 生命状态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练功时多应以太阳出来后,空气清新时,树木繁茂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日月四时的循环运行同节合拍,使人体阴阳与地球磁场相合顺, 广纳自然能量,以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才可积精健体,颐养身心。 做到了“天人和谐” ,我们再讲“物我统一” 。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中认为, 人乃自然精华所凝,是由阴阳两方面构成的,即“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 此以为人”“生之本,本于阴阳” , 。所以阴阳这一概念包含在人的生命系统里,健康与 疗病的矛盾是阴阳矛盾的具体体现。人的功能优化态即是人体阴阳平衡态,人体自身阴 阳相互依存,疾病的产生即是内在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因此内向性调节各功能之间的和 谐,便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养生疗病即为阴阳平衡的调整,练拳之时主重均匀,全面的、上下对称的锻炼身 体各个部位。双手覆掌(阴)仰掌(阳)交替使用,以四肢外形(阳)与内部脏器(阴) 综合练习,着眼于整体性,一招一式以全身配合,调合阴阳。因人体本身含有大量自然 信息,自然的种种变化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基于这一认识,五行拳同时确立了以自我

康复为主的养生体系。 体弱

者在初习拳法时,在心理上一定戒急功进利、焦躁不安。要安定神合、用力 适度、顺其自然地习拳,更要以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为标准,不要过多消耗体力,弱者 不能胜任,病者更不相宜。练拳循序渐进,时间也不宜过长,慢慢调节适应,这样能帮 助病人恢复和增进机体活动能力。有许多病弱者初习拳时很难把握尺度,有些病情反而 更加严重,这就需要放松调节,不可一味追求练功效果。要从功理上清晰地把握养生的 运动轨迹,对人体进行全面系统锻炼,如此久练不缀,达到人与大自然的沟通,阴阳得 以平衡后,体弱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改观,体魄会渐渐健壮起来。

二、内气疗病法则

对于疾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有“气血不和”之说,这种说法在一些人看来被认 为是不可理解,这其实是中医的用语, “以心代脑,以气代神经纤维” ,所以和现代西医 学说难以相通。根据修习五行拳的体会, “气血不和”这句话包含着神经系统对于心脏 血管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不能统一,才出现病变的意义,所以内科中医用药时都是以促进 病人的本能来治疗其自身的疾病, 针灸和推拿医师也都是用刺激或压迫有关神经的方法 来达到医疗效果。而五行拳一面运用有效的动作来活动全身肌肉、骨髂、韧带等(当然 也包括神经纤维的活动在内) ,一面又运用深长的和向小腹(丹田)内沉气的呼吸方法 来调节心脏的机能活动和血液的流行,同时双向地、意识地引导动作,使人排除杂念, 专心一致,在较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锻炼,这些都有促进神经中枢对整个神经系统发生良 好作用,以自己的本能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 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之调内息法实用性非常强,以向丹田内沉气为准则。丹田为 气海,所呼吸之气尽归丹田之内,丹田气足则周身气足,丹田气少则周身气不足,所以 说此调气之法又不单纯为鼓小腹之如此简单,它必须是练功者扎扎实实去做到气沉丹 田。 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呼吸匀细深长的习惯,呼吸能匀细自然,不但可 以调息养气,而且还是“宁神一致,以气运身”这一练功准则很好的辅助方法,这样我 们通过深长的内气调整,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对于血液循环和其它 内脏机能,都可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慢慢地把这种呼吸方法形成为和自 身相统一的运动方式,与练拳的动作保持一致。开始是先用意念引导配合动作而呼吸, 使呼吸与动作紧密结合,最后形成自然而然。并以所练得之内气按摩脏腑,促进血液循 环,增进肠胃消化能力,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又在肢体的平衡运

动中使骨骼和肌 肉得到锻炼。 为什么调内气有疗病的效果呢?我们可以将五行拳的几种功法运动看成是运行气 血、畅通经络、锻炼脏腑,活动肌肉筋骨,促进人体内部斗争发展,以获取人体内外达 到“阴平阳秘”的保健运动。而这里可以能让人体意识控制,并可以通过调整,起到至 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气。虽然它看不着,摸不到,却又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了气,人也就 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内气的调整来加强自身对疾病的治疗。 运动过程中用内气调整出的汗水,和不用内气调整出的汗水对人体的调节是存在 差异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在实际证明中,五行拳的疗病养生健身强体的 效果非常明显,效果好、用时短、见效快、祛病神速的功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样 是运动中流汗,其它的运动就比较单一、机械的运用肢体、肌肉等,而我们在练习五行 拳时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为繁复的运动过程,它把精神意识、呼吸调整及四肢、内脏 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参与着活动,这样就从里至外通过排汗把体内的病毒、寒热等带出 体外,而非简单地从人体表面排汗。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内气起到了“清道夫”的作用, 它渗入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把有害的物质,通过气推动血液的流速带出来一部分,再通过

汗腺排出,另一部分在人的体表形成小脓疮、火疖子等,把毒素集中排放于一处,再经 过一段时间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把病灶清理掉。 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之所以非常注重内气的调整,由始至终都离不开内气的运动 配合,是因为人体每日都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内气的调整方式增加了人体的供氧量,这 样每个练功者也等于相应地增加了体内血液的供给,使血液活力激增,加大了其祛病能 力。正因如此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养生疗病的效果当然就非常明显了。 内气疗病的原则就是我们虽然不能控制诸如血液的流动、免疫系统的工作等,但 我们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调整、内气运用来参与人体内部的机体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达 到内外双修的至高武术之境界了。

三、暗劲疗病之法则

暗劲是拳中之柔功,是五行拳中调气、养生、疗病、强体的关健所在,而此柔劲 又不是柔软无力,而是一种发力不明显,并且带有含蓄、震颤、粘连性质的劲力,它是 骨髓、脏腑等体内之气力,经过长期磨合演练之后,通过筋膜、肌肉的运动形式表现出 来的内劲,力蕴于体内,来源不断,运用于外则不知疲劳。 我们在运用暗劲打拳时,旋转走劲后配合气沉丹田,四肢和身体就会绷紧,肌肉 膨胀后变的非常坚硬,整个运行过程中力量的传递、速度及

筋骨、肌肉受神经支配,匀 速、缓慢地行进着,人体通过神经指挥肌肉有节律的匀速运动,来提高神经支配肌肉的 精度,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时暗劲也在体内不知不觉产生了。 由于暗劲的发力形式不是一股一股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发力,如同水中的波纹一 样有规律而不断续,这样一是提高了人体的耐力,二是增强并调整了人体的协调平衡能 力,借以达到疗病效果。我们在长期不间断地运用暗劲锻炼中配合气沉丹田呼吸法,可 增加人体的肺活量和氧气在体内的存储空间,使体内需氧供应充足。血液中血氧的含量 增加了,提供给肌肉运动及脏腑运动的能量就会增多,而对肌肉及脏腑营养作用的来源 主要是通过血管的供应。长期用暗劲演练拳法,可使肌肉中的单位体积内血管增粗、增 多,毛细血管网络的密度变大,侧支血液循环畅通,肌肉及脏腑运动所需的营养就会丰 富,达到了气血两旺,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了祛病效果。 我们在练拳时或与人交手时,如果感到肌肉酸痛就会无法再继续了,这就说明人 体中最易疲劳的就是肌肉,如果肌肉酸痛时就是感到体内还有力量但是却无法使用了, 只有休息一会才能恢复过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因为人体肌肉中有红、白两种肌肉纤维,白肌肉纤维支配快速运动,红肌肉纤维 支配耐力.长时间运动肌肉就会缺氧,而在无氧的条件下,肌肉就会产生一种乳酸,乳 酸浓度如果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肌肉产生运动疲劳。 如果运用暗劲练习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由可使肌肉中的血管变的丰富, 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就加快了,肌肉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会随同血液循环,被带到肝脏、肾 脏中把乳酸转化或代谢掉,另外由于长期的运用暗劲练拳,使肌肉是的侧支血管网络增 多,氧气提供充足,形成无氧代谢的条件会减少,肌肉乳酸的局部降低,也会使运动耐 力增加。 所以说暗劲在疗病过程中与练习拳法时的功力增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四、明劲疗病法则

明劲为五行拳的爆发力,是在身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后,才可练习的功法,因为 用明劲打拳要求快速有力,这样如果心、肺功能跟不上,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但经过站 桩、调气、暗劲一系列练习后,一般体弱者都会在体质上有一定的改观,就可以循序渐 进地运用明劲练拳,以身体可承受能力为限,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以 祛除体内的病毒。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就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明劲打拳的要求,明劲练拳主要是 为了提高人体打击对手的速度和力量。而五行拳对明劲也有一些

特殊的要求,首先起势 之前就如箭在弦上,蓄劲待发,起势一动,好似卷地风。明劲出拳要求必须迅猛、敏快, 拳随意发;并同时强调心也要敏快“如怒狸扑鼠” ,心敏快则能随机应变;眼也要敏快 “如饥鹰捉兔” ,眼敏快则能视察机宜;手也要敏快“如饿虎扑羊” ,手敏快则能先发制 人;脚也要敏快“如骏马奋蹄” ,脚敏快则能先动为主,步步相随。明劲出拳应做到“心 如火药拳如炮,身似弓弦手似箭”“意要疾,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出势要疾,变 , 化要疾,身法要疾”一快百快,全身匀快。 这样练拳自然会提高人体的供氧需求量,可增加人体血液的流速,并且促使全身 机能进行更好更极积的配合。故血气盛行,正气充沛,身体筋骨也随之健壮。因为明劲 出拳如同抻筋拨骨一般,使人体筋膜、韧带拉长,并富有弹性,关节得到深拉和抖动, 更利于骨的成长,并且对一些筋骨之病如肩周炎,网球肘等有疗效。 明劲练拳如同使人体的气血沸腾起来一样,不但加速了血液的循环排病能力,而 且又提高了人体的体温,体温的升高有二点好处一、使人体能适应剧烈运动下产生的高 温并且加速了排汗。二、体温的升高可杀灭体内的一些病毒,有实验证明,人体内的许 多病毒,只适应人体的正常体温,如果体温升高几度就会使病毒难以适应而死。比如我 们一般得病后体温升高(发烧)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启动杀灭病毒的一种形式。 虽然一般人的体温升高会对人体不利,也承受不了,但经过长期的大运动量活动, 如明劲练拳,使人体逐步适应了体内高温,并且只有在练拳时体温升高,而收功后体温 就会降低至正常。由此可见明劲对人体的疾病也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

第一节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现代人能出来做运动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求健康,对技击的要求也是先在身强体 壮的前提下而为之,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始终提倡先养生后技击之理论,武术养生是其 社会功用的重要体现之一,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李 氏形意太极拳提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在具有攻防意识的动静组合练习中,充分展现 六合(内三合、外三合) ,并超越招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 心理、机理功能,这正是本功法养生之道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和意识训练重点之所在。 在加强对人体内气、内力的调整,促进血液循环,强化生命机能的同时,李氏形 意太极拳又在武术的动静互相涵容上作了较全面的产诉,充分展现出: “静中触动,动 犹静,因故变化示神奇”这一拳理精华,因“动为生之源” ,所以灵活、稳健的动态练 习是功法中非常注重的。练习时以四肢引导内气的调和;以身法的变化、步法的沉实, 来畅气活血;以拍击之法促进气血运行,排病逐淤。在动静相合的作用下, “虚其性、 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以达“人自虚无而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生 精、藏精而有力,有力而常动,动则养”的习武至高境界,使之成为一种自我净化的手 段。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功法练习中提倡养生的生命整体观,以“贵人重生”为基础, 以养气、练气、运五行、平衡阴阳为其作用,发展了“病因形成论”“经脉观点”“形 、 、 神观” 。功法力求“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 ,在哲学和医学的意义上深化了武术的修持 意境。 有了强健的体魄我们再来谈技击自然轻松了许多,善于习动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 许多人做各种锻炼, 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 有时会因某种意外或掌握锻炼的方法等问题, 反而使运动成为了致病的因素。 李氏形意太极拳在长期练习和发力过程中调整和加强了 筋脉、骨骼、内脏之功能,使受训者能够具备强大的耐力、抗击打力、杀伤力、快速反 应能力,在对抗中自然达到了技击的目的。李氏形意太极拳教你做的,就是使你成为一 个身体强壮,适应机能健全的人,随时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并保持内外的协调, 做到养生、养长、养收、养藏。能适应四时的变化,则自然界的一切就都是生命的源泉; 能了解万物的作用,就有条件承受和运用万物。所以先养后练才是正确的锻炼方法,合 理的运用阴阳与五行理论,才能保证我们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把武术应该有的威力 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李氏形意

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学,也是一门养生学问。李 氏功法遵循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的修行门径,练之不仅能强壮筋骨,也能变 化人的气质。 李氏功法在内练的基础上修养内劲,以修练内里五脏六腑的和顺来达到外形的和 顺和内外的和顺,达到五气朝元,返回先天本真。强调固本培元,依靠自身真气的运行 涤污排秽,净化身体。修练得法者都有一个排毒过程,或是大量出汗排泄病变体液,或 是在体表长疮排脓,或是通过腹泻排泄秽物,不一而足。因此对心肝脾肺肾等各种内脏 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均有调养和治疗效果,弟子中受益者颇多。李氏功法注重敛气 入髓,久练可易骨强筋,骨质坚如铁石,骨膜腾起,筋长力大。敛气入髓也可洗髓,练 之清虚其内,轻松其体。内中清虚,神气运用圆滑无滞。因此不仅对高血压、颈椎病、 肩周炎、手足麻木、腰腿痛、失眠等亚健康疾病有疗效,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中风 等慢性疾病也有显著治疗效果。 李氏功法的养生功效不仅体现在对各种慢性痼疾的治疗上,也体现在变化人的气

质,修养人的心性上。过去人常说:“三年不成,五年成,十年练成白面书生”,讲的 就是这个道理。凡练李氏形意太极得法者,在气色上都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大多性 情开朗,生活态度积极,家庭和睦,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日久功深,在拳架的锻练 中,一气流行,通身舒泰,内里酥热,身周清爽,严冬不畏其寒,酷夏不畏其暑,此中 乐趣,难以言表。哪里有解不开放不下的!不仅如此,功夫上身后,都有内气外放、治 病救人惠及人群的功能,普众济世并非虚言。 近代以来,有不少人开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内家拳的锻练对人体器官和功 能的影响,开始关注内家拳的神秘超常力量及其对遗传的影响,这是令人欣喜的,也是 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自古就有“将门出虎子”、 “自艺带三分”的说法, 每逢国难当头, 武者都有“救国强种”的提倡,若真有科学道理可循,内家拳学的价值大矣。作者早年 收的一位弟子,现在是旅美化学博士,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课题,已经得出了一些值 得深究的结果。相信,不久的将来,武术不仅仅是因为国粹文化而被保护,武术在人体 生命科学上的价值也将逐渐引人关注。 李氏形意太极拳的五行筑基功法分五行健身拳及 五行连环拳两套,为单式走架拳法。经过一段时日站桩的适应练习,练功者身体素质得 到了提高,加强了身体的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 。阴阳得到平衡转换

后,就可以步入李氏形意太极拳 的初级训练阶段——学习五行拳。我对所学的山西形意五行拳作了较大的改动,首先, 在拳法中大量采用山西太极拳打法,使拳法舒适、顺畅、直接、六合为一、刚柔并济。 以“形意合一”“五行相生”为其立拳之本,以劈、钻、崩、炮、横为基本劲路,取金、 、 水、木、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之意,内应肺、肾、肝、心、脾五脏。其次,在此基础上把 五行拳分成五行健身拳和五行连环拳两步训练, 这也是基于阴阳之理和练功者的身体素 质而定的。五行健身拳特别适合身体素质较弱者练习及内气、内力的调整;五行连环拳 则是提高阶段的练习方法,它注重训练打击速度、力度、攻防意识、连续进攻能力、整 体配合能力等等。

第二节 五行健身拳

之所以要先练习五行健身拳是因为它是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基础拳法,它是根据金、 水、木、火、土五行,配合人体的肺、肾、肝、心、脾五大脏器而进行练习的一项拳术。 以调节五脏功能平衡,结合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配合“调息法” , 进行阴(五脏)阳(六腑)互补、互生、互制,以保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和增强抗病能力为最 终目的,是李氏形意太极拳中一项重要的养生拳法。它的作用在于内外双修,能在提高 内气、 内力的同时增强了身体各部劲力和抗击打能力, 并十分有效地达到了祛病的目的。 在打法上采用形意拳太极练法,即:以形意拳法求太极之内劲!手法以圆形掌为主,走 车轮圈手,步法以三体式为根,劲力圆满。

一、劈拳(润肺功)

劈拳在五行属金,为五行健身拳之首拳。其形似以斧劈物之势,双掌反复循环在 任脉前作立圆前劈动作,步法左右顺步前行,左手与左脚相应,右手与右脚相应,上下 相合。主练一气之起落,即:起时吸气、落时呼气。老谱云“劈拳内应肺,外通鼻,在 体为皮毛,守窍于膻中,气发于肺脏” 。肺居于胸中,肺为生气之源,主人身之真气, 肺司气之呼吸,声之所发,主宣发肃降,通调水之道;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为表里,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导,排泻糟粕。中医认为: “人之呼吸,通天地之精气, 以为吾身之真气,故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充身者也,然天地之气,从吸而入, 谷食之气,从呼而出” 。说明了生命的维持,虽依赖于水谷精气的给养,如果没有肺来

呼吸,就不可能使精气发挥维持生命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肺者 相传之官”(经脉别论)又说: , “肺朝百脉” 。说明肺之机能可辅助心脏主宰人体血液循 行,有治理调节作用。心

主血、肺主气,中医又有“气为血之帅,气行血则行”“血为 , 气之母,血至气亦至”之说,这些都证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久练此拳,可润肺、养气、通便、吐故纳新,使肺气舒畅,气血顺行无阻,通调 周身,身强体壮。子午流注讲:肺经旺于寅时(3—5 时) ,此时练功可以多打劈拳。 健身劈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呼吸性慢性病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通 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平衡和调节阴阳和合,对一些疾病如咳嗽气短、喘息、胸痛、肋涨 满等肺胸部症状可得到有效的缓解或根除。

二、钻拳(壮肾功) 钻拳(壮肾功)

钻拳在五行属水,其形犹如泉水上涌之势,有托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双掌 以阴阳之势成十字手交叉在胸任脉前反复循环做斜立圆上钻运动。 主练一气之翻钻, 即: 翻时吸气,钻时呼气。老谱云: “钻拳内应肾,外通耳,在体为骨,开窍于会阴,气发 于肾脏” 。肾位腰部左右各一,为藏精之舍,主生殖,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脉纳气, 其脉与膀胱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膀胱具有贮藏尿液和排尿的作用。中医认为:肾藏元 阳,元阴,为人体生长育之根,脏腑机能活动之本。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肾者做强之官,技巧出焉” 。说明肾储藏五脏六腑的精气,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意识 活动思维精巧。现代医学也认为肾是排泄水份,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体内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此外肾脏还制造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压, 内分泌和制造血液之功能。 久练此拳,可壮肾、通便、荣发、听觉灵敏,使肾气旺盛,精力充沛,并可补先 天,壮后天,使体壮而有力。子午流注讲:肾经旺于酉时(17——19 时)此时练功可以 多打钻拳。 健身钻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疗病作用,通过练功可使常见的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及膀胱的寒潮湿热等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如能长时间的坚持练习还可使 一些病症如:腰膝酸软而痛、眼花耳鸣、发白早脱、阳萎遗精、精少不育以及水肿、二 便异常等得到良好的调理和治疗。

三、崩拳(护肝功) 崩拳(护肝功)

崩拳在五行属木,其形似箭出如连珠,有射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双掌虎口 向上在身体小腹前走直线交错出入。主练一气之伸缩,即:缩时吸气,伸时呼气。老谱 云: “崩拳内应肝,外通目,在体为筋,守窍于夹脊,气发于肝脏。 肝脏位于右胁, ” 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有表里之称。肝主疏泻又主藏血,明代李挻《医学入门》 说:

“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 ”其开窍于目,其化在爪。胆贮藏排泄胆 汁,以助消化。 《黄帝内经-素问》 (灵兰秘典)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可见 情志的活动又与肝胆有关。现代医学也认为肝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主要功能有①代 谢功能②排泄功能③解毒功能④凝血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等。由于肝的功能繁多, 再生和代偿能力强,对它的针对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说久练此拳,可护肝、平气舒肝、解毒洗血、筋强骨壮、目光敏锐、精神贯 注、关节伶俐、思维敏捷。子午流注讲:肝经旺于丑时(1-3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崩 拳。 健身崩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对肝脏不调而引起的一些病变如:肝虚证血亏,阴伤及肝实证气郁 火盛,盛大寒邪湿热等有抑制平衡作用。还对一些肝病症状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 肢体震颤、目疾及胆病的口苦发黄、惊悸失眠有治疗和预防功能。由于肝脏又是人体最 大的消化腺,它的网状内皮系统又是身体的防御机构之一,可产生胆汁参与消化,所以 健身崩拳又是增强消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好功法。

炮拳(强心功)

炮拳在五行属火,其形似发炮出口,弹炸裂而出,有破物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 双掌以阴阳之势在胸面部折叠往返出掌。主练一气之开合,即:合时吸气,开时呼气。 老谱云: “炮拳内应心,外通舌,在体主血,守于祖窍,气发于心脏” 。心脏居于胸中, 心包络围护于外,为心主的宫城,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互表里,心主血脉,又主神 明,开窍于舌,小肠分清泌浊,具有化物的功能。 《黄帝内经-灵枢》载: “心者,五脏 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可见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脏器中居于首要 ” 地位,正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司神明,所以其它各脏腑都在心脏的统一领导下进 行分工的,并且相互取得协调,产生整体的活动机能。心脏的功能正常,则神明通达, 其它脏腑也能各安其职,保持身体健康。心脏又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机构,血液在心 脏有节律的收缩推动下,带着氧和营养物,流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并进行物质交换,把氧 和营养物质送给组织细胞,带走新陈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 久练此拳,可以强心、养气血、和中气、安神明志,使心血旺盛,面色红润,神 明通达,身体壮实。子午流注讲:心经旺于午时(11—13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炮拳。 健身炮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对心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些病症如:心血亏损、痰滞、气郁、心肌 病、血压病变、冠心病、心痛、失眠多梦等有调

理和疗养作用,使这些病症在一段时间 的练功调节治疗后能得到减轻或痊愈,并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发生。由于心脏是人体至关 重要的循环器官对全身气血的调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练习者务要对此拳认真对待。

五、横拳(健脾功)

横拳在五行属土,其形犹如重车前推之势,有横扫前推之意。步法与劈拳相应, 双掌以阴阳之势成十字手交叉在小腹带脉前反复循环做平圆前冲运动。主练一气之横 推,即:横时吸气,推时呼气。老谱云: “横拳内应脾,外通口,在体为肌肉,开窍中 脘,气发于脾脏”。脾位于左季肋区,与胃共处中焦,经脉互为络属,相为表里,中医 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与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练功后的常见现象之一,就是食欲增进,气血的化源得到增加。脾又具有统血,主四肢 肌肉的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 (痿论)有: “脾主身之肌肉”的记载。现代医学还认为 脾脏是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脾的巨噬细胞还可以吞噬、清除血液 中的异物、病菌和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脾的储血量为 200 毫升左右,当机体急需时,脾 被收缩可将其储存的血液送入血循环系统以补充应急,由此可见脾脏的非常之重要性。 久练此拳,可以健脾和胃、强消化, 、促吸收、神清精足、四肢矫健、灵活有力、 身强体健。子午流注讲:脾经旺于巳时(9—11 时)此时练功可以多打横拳。 健身横拳之养生作用:

其养生作用,通过练功对治疗以脾、胃病变为主的如:腹胀、腹痛、泄泻便溏、浮肿、 胃脘痛、呕吐、呃逆、胃炎、胃溃疡等症状有缓解和预防作用。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至营血亏虚。健身横拳在这方面加强了脾胃的 消化、吸收、生化的功能,使人体在全身机能活动中有充足的精力。疗病健体的法则 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是具体而全面的,它与后面所要练习的八大动桩、十二丹 法和形意太极拳的疗病原则相得益彰,同出一辙,遥相呼应。与功法的总体指导思想相 对应,是养生疗病思想的具体体现,起到了探索实践,乃至成功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 通过五行拳疗病健身的法则探论,来具体细致地研究李氏形意太极拳的治疗原理及方 法、方式问题,从而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有以下几点:1、顺应自然的法则;2、内气疗病的法则; 3、暗劲疗病的法则;4、明劲疗病的法则。这几点较全面地体现了李氏形意太极拳功 法的疗病原则。 也可以说五行拳的养生疗病法则也就是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

疗病法则的 具体实践。 一、顺应自然法则 五行拳在练习中虽然对时间、地点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也非常注重天人和谐、物 我统一的养练观。 “天人和谐”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本体论的具体体现,是宇 宙自然与自身的统一。 “物我合一”是武术思想认实论和方法论的根本观点,是五行拳 养练功法的核心。它主要体现在练功时与自然相顺应,不违背自然规律,与人体的自身 相顺应,不违背人体心理和机理上的承受能力、规律等,体现出天人一体、天人相应、 天人互感、功法自然等概念。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作为习武运动的客体(人体自身) ,是与宇宙自然的客体相 应相通的,人体便是个“小宇宙” ,人体心理、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统一 性、互感性。用阴阳变化的规律解释心理、生理与拳理,充分反映“人身一小天地,天 地一大人生”之说,并应老拳谱的“象法天地,圆空法生,大力开合,唯妙于心”的理 论,这里讲的“圆”与“空”来自“天人和谐” ,是大自然的根本特征。 所以我们在练拳时就应持之以恒,因为人的气血,会随自然四季的变化,而有所 不同。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我们更提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因为 这二段时间是四季寒热变化的极点, 也是阴阳之极, 最适合功力的增长。 即使一日之间, 生命状态也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练功时多应以太阳出来后,空气清新时,树木繁茂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日月四时的循环运行同节合拍,使人体阴阳与地球磁场相合顺, 广纳自然能量,以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才可积精健体,颐养身心。 做到了“天人和谐” ,我们再讲“物我统一” 。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中认为, 人乃自然精华所凝,是由阴阳两方面构成的,即“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 此以为人”“生之本,本于阴阳” , 。所以阴阳这一概念包含在人的生命系统里,健康与 疗病的矛盾是阴阳矛盾的具体体现。人的功能优化态即是人体阴阳平衡态,人体自身阴 阳相互依存,疾病的产生即是内在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因此内向性调节各功能之间的和 谐,便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养生疗病即为阴阳平衡的调整,练拳之时主重均匀,全面的、上下对称的锻炼身 体各个部位。双手覆掌(阴)仰掌(阳)交替使用,以四肢外形(阳)与内部脏器(阴) 综合练习,着眼于整体性,一招一式以全身配合,调合阴阳。因人体本身含有大量自然 信息,自然的种种变化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基于这一认识,五行拳同时确立了以自我

康复为主的养生体系。 体弱

者在初习拳法时,在心理上一定戒急功进利、焦躁不安。要安定神合、用力 适度、顺其自然地习拳,更要以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为标准,不要过多消耗体力,弱者 不能胜任,病者更不相宜。练拳循序渐进,时间也不宜过长,慢慢调节适应,这样能帮 助病人恢复和增进机体活动能力。有许多病弱者初习拳时很难把握尺度,有些病情反而 更加严重,这就需要放松调节,不可一味追求练功效果。要从功理上清晰地把握养生的 运动轨迹,对人体进行全面系统锻炼,如此久练不缀,达到人与大自然的沟通,阴阳得 以平衡后,体弱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改观,体魄会渐渐健壮起来。

二、内气疗病法则

对于疾病的发生,在中医理论有“气血不和”之说,这种说法在一些人看来被认 为是不可理解,这其实是中医的用语, “以心代脑,以气代神经纤维” ,所以和现代西医 学说难以相通。根据修习五行拳的体会, “气血不和”这句话包含着神经系统对于心脏 血管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不能统一,才出现病变的意义,所以内科中医用药时都是以促进 病人的本能来治疗其自身的疾病, 针灸和推拿医师也都是用刺激或压迫有关神经的方法 来达到医疗效果。而五行拳一面运用有效的动作来活动全身肌肉、骨髂、韧带等(当然 也包括神经纤维的活动在内) ,一面又运用深长的和向小腹(丹田)内沉气的呼吸方法 来调节心脏的机能活动和血液的流行,同时双向地、意识地引导动作,使人排除杂念, 专心一致,在较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锻炼,这些都有促进神经中枢对整个神经系统发生良 好作用,以自己的本能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 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之调内息法实用性非常强,以向丹田内沉气为准则。丹田为 气海,所呼吸之气尽归丹田之内,丹田气足则周身气足,丹田气少则周身气不足,所以 说此调气之法又不单纯为鼓小腹之如此简单,它必须是练功者扎扎实实去做到气沉丹 田。 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要逐渐养成呼吸匀细深长的习惯,呼吸能匀细自然,不但可 以调息养气,而且还是“宁神一致,以气运身”这一练功准则很好的辅助方法,这样我 们通过深长的内气调整,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对于血液循环和其它 内脏机能,都可以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慢慢地把这种呼吸方法形成为和自 身相统一的运动方式,与练拳的动作保持一致。开始是先用意念引导配合动作而呼吸, 使呼吸与动作紧密结合,最后形成自然而然。并以所练得之内气按摩脏腑,促进血液循 环,增进肠胃消化能力,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又在肢体的平衡运

动中使骨骼和肌 肉得到锻炼。 为什么调内气有疗病的效果呢?我们可以将五行拳的几种功法运动看成是运行气 血、畅通经络、锻炼脏腑,活动肌肉筋骨,促进人体内部斗争发展,以获取人体内外达 到“阴平阳秘”的保健运动。而这里可以能让人体意识控制,并可以通过调整,起到至 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气。虽然它看不着,摸不到,却又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了气,人也就 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内气的调整来加强自身对疾病的治疗。 运动过程中用内气调整出的汗水,和不用内气调整出的汗水对人体的调节是存在 差异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在实际证明中,五行拳的疗病养生健身强体的 效果非常明显,效果好、用时短、见效快、祛病神速的功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样 是运动中流汗,其它的运动就比较单一、机械的运用肢体、肌肉等,而我们在练习五行 拳时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为繁复的运动过程,它把精神意识、呼吸调整及四肢、内脏 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参与着活动,这样就从里至外通过排汗把体内的病毒、寒热等带出 体外,而非简单地从人体表面排汗。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内气起到了“清道夫”的作用, 它渗入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把有害的物质,通过气推动血液的流速带出来一部分,再通过

汗腺排出,另一部分在人的体表形成小脓疮、火疖子等,把毒素集中排放于一处,再经 过一段时间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把病灶清理掉。 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之所以非常注重内气的调整,由始至终都离不开内气的运动 配合,是因为人体每日都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内气的调整方式增加了人体的供氧量,这 样每个练功者也等于相应地增加了体内血液的供给,使血液活力激增,加大了其祛病能 力。正因如此李氏形意太极拳功法养生疗病的效果当然就非常明显了。 内气疗病的原则就是我们虽然不能控制诸如血液的流动、免疫系统的工作等,但 我们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调整、内气运用来参与人体内部的机体活动,这样我们就可以达 到内外双修的至高武术之境界了。

三、暗劲疗病之法则

暗劲是拳中之柔功,是五行拳中调气、养生、疗病、强体的关健所在,而此柔劲 又不是柔软无力,而是一种发力不明显,并且带有含蓄、震颤、粘连性质的劲力,它是 骨髓、脏腑等体内之气力,经过长期磨合演练之后,通过筋膜、肌肉的运动形式表现出 来的内劲,力蕴于体内,来源不断,运用于外则不知疲劳。 我们在运用暗劲打拳时,旋转走劲后配合气沉丹田,四肢和身体就会绷紧,肌肉 膨胀后变的非常坚硬,整个运行过程中力量的传递、速度及

筋骨、肌肉受神经支配,匀 速、缓慢地行进着,人体通过神经指挥肌肉有节律的匀速运动,来提高神经支配肌肉的 精度,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时暗劲也在体内不知不觉产生了。 由于暗劲的发力形式不是一股一股的,而是连续不断的发力,如同水中的波纹一 样有规律而不断续,这样一是提高了人体的耐力,二是增强并调整了人体的协调平衡能 力,借以达到疗病效果。我们在长期不间断地运用暗劲锻炼中配合气沉丹田呼吸法,可 增加人体的肺活量和氧气在体内的存储空间,使体内需氧供应充足。血液中血氧的含量 增加了,提供给肌肉运动及脏腑运动的能量就会增多,而对肌肉及脏腑营养作用的来源 主要是通过血管的供应。长期用暗劲演练拳法,可使肌肉中的单位体积内血管增粗、增 多,毛细血管网络的密度变大,侧支血液循环畅通,肌肉及脏腑运动所需的营养就会丰 富,达到了气血两旺,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了祛病效果。 我们在练拳时或与人交手时,如果感到肌肉酸痛就会无法再继续了,这就说明人 体中最易疲劳的就是肌肉,如果肌肉酸痛时就是感到体内还有力量但是却无法使用了, 只有休息一会才能恢复过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因为人体肌肉中有红、白两种肌肉纤维,白肌肉纤维支配快速运动,红肌肉纤维 支配耐力.长时间运动肌肉就会缺氧,而在无氧的条件下,肌肉就会产生一种乳酸,乳 酸浓度如果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肌肉产生运动疲劳。 如果运用暗劲练习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由可使肌肉中的血管变的丰富, 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就加快了,肌肉中产生的大量乳酸会随同血液循环,被带到肝脏、肾 脏中把乳酸转化或代谢掉,另外由于长期的运用暗劲练拳,使肌肉是的侧支血管网络增 多,氧气提供充足,形成无氧代谢的条件会减少,肌肉乳酸的局部降低,也会使运动耐 力增加。 所以说暗劲在疗病过程中与练习拳法时的功力增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四、明劲疗病法则

明劲为五行拳的爆发力,是在身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后,才可练习的功法,因为 用明劲打拳要求快速有力,这样如果心、肺功能跟不上,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但经过站 桩、调气、暗劲一系列练习后,一般体弱者都会在体质上有一定的改观,就可以循序渐 进地运用明劲练拳,以身体可承受能力为限,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又可以 祛除体内的病毒。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就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明劲打拳的要求,明劲练拳主要是 为了提高人体打击对手的速度和力量。而五行拳对明劲也有一些

特殊的要求,首先起势 之前就如箭在弦上,蓄劲待发,起势一动,好似卷地风。明劲出拳要求必须迅猛、敏快, 拳随意发;并同时强调心也要敏快“如怒狸扑鼠” ,心敏快则能随机应变;眼也要敏快 “如饥鹰捉兔” ,眼敏快则能视察机宜;手也要敏快“如饿虎扑羊” ,手敏快则能先发制 人;脚也要敏快“如骏马奋蹄” ,脚敏快则能先动为主,步步相随。明劲出拳应做到“心 如火药拳如炮,身似弓弦手似箭”“意要疾,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出势要疾,变 , 化要疾,身法要疾”一快百快,全身匀快。 这样练拳自然会提高人体的供氧需求量,可增加人体血液的流速,并且促使全身 机能进行更好更极积的配合。故血气盛行,正气充沛,身体筋骨也随之健壮。因为明劲 出拳如同抻筋拨骨一般,使人体筋膜、韧带拉长,并富有弹性,关节得到深拉和抖动, 更利于骨的成长,并且对一些筋骨之病如肩周炎,网球肘等有疗效。 明劲练拳如同使人体的气血沸腾起来一样,不但加速了血液的循环排病能力,而 且又提高了人体的体温,体温的升高有二点好处一、使人体能适应剧烈运动下产生的高 温并且加速了排汗。二、体温的升高可杀灭体内的一些病毒,有实验证明,人体内的许 多病毒,只适应人体的正常体温,如果体温升高几度就会使病毒难以适应而死。比如我 们一般得病后体温升高(发烧)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启动杀灭病毒的一种形式。 虽然一般人的体温升高会对人体不利,也承受不了,但经过长期的大运动量活动, 如明劲练拳,使人体逐步适应了体内高温,并且只有在练拳时体温升高,而收功后体温 就会降低至正常。由此可见明劲对人体的疾病也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的。


相关内容

  • 传统武术与养生论文
  • 摘 要 中华传统武术有着悠久历史并融合了道家文 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因此传统武术才 真正称得上养生运动.传统武术在人类健身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从社会健康意识与传统武术在健身中的优势及其作 用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 关键词传统武术 健身 养生价值 传统武术是中华 ...

  • 薛传形意拾遗
  • 薛传形意拾遗--民秋文集 薛颠事迹拾遗(与<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轩老先生的说法有些出入) 还有这么一种说法,薛颠从小形意功底就扎实,后随形意八卦名家周祥(好象是这个名字,张师记不太清了)学形意.离开李存义后,去山西找到了薛父的师兄李某,最后归入灵空禅师门下.我只是提供一些说法,只是传言,是 ...

  •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 2009年5月 第30卷第3期(总第178期) Journal 体育与科学 of.%onsaIldScience VoL30 May2009 No.3(TotalNo.178)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CarefullyExaminestheChinese Martial A ...

  •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
  • 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 对于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可能有人说,按照太极拳的规矩把套路打下去就是了,还要什么训练方法?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太极拳的"九要"已经规范了身体动作,若真能做到,太极拳也就有相当水平了.如果只想把太极拳当作健身术来练,到了这个水平也足够了.但若想层层进步,不仅 ...

  • 运动中医养生
  • 一.不同体质的运动养生 从体质角度来提高生存质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普及体质学知识,让人们知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自己的体质的类型,有的放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类型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健康长寿,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不同的体质类型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机体失衡现象,并且这种情况是变化的,表现 ...

  • 读唐村[李氏家谱]
  • <李氏家谱>的发现 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家的<李氏家谱>于2005年面世.<李氏家谱>编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编修人是唐村李氏第十代人李元善.李元善本是李仲的儿子,因李岩一子少亡,故李仲将第四子李元善过继给李岩承嗣.李元善成为李岩的儿子.此谱是儿子记录父辈的事,应该说 ...

  • 递帖--拜师学艺的规矩
  •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门学问.一门技艺,自有它的特殊文化,其文化的单一化与多元化,均源自于当地的人文风俗,风俗人情就是当地的民俗规矩. 在古时学武艺练功夫,可不是一般的技能,那可是杀人的勾当.许多功夫高手身怀搏杀绝技,且能将武功的修炼隐于生活之中.他们视武术为生命,穷其一生之精力去探研武学之道的奥义 ...

  • 形意拳十二形经典套路
  • 形意拳十二形经典套路 形意拳十二形经典套路 作者/来源:中华武术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4-10-05 09:17 标签:形意拳 4收藏 内容介绍: 形意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拳术,它与太极拳.八卦掌合称三大内家拳.由于它有很高的自卫防身的功能和健身长寿的价值,一直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是我国传播最 ...

  • 中国武术起源与内涵
  • 中华武术的起源与内涵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