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

第2卷第5期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Vol.2No.5

                 

2010年10月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Oct.2010

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

肖燕芳,李 栋

(长沙学院,湖南长沙410003)

摘 要:从“躲猫猫”到“楼脆脆”、从“欺实马”(70码)到“钓鱼执法”,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在有效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领域倾向于时政问题、民生热点,监督权益愈加受到重视、保护等新特点。但网络舆论监督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情绪化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我们应当全面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0)05-0124-03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1]

的。从“华南虎”到“躲猫猫”、从“欺实马”(70码)到“钓鱼执法”……数以亿计的网民群体构成的网络社区使人们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事件首先通过网络被曝光、放大,最终引发全社会关注,形成舆论热点。网络舆论监督正以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凸显,逐渐成为舆论监督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系列新特点。

(一)当前我国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新特点1.监督主体积极主动,官民互动良性发展2008年11月底,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我无意中捡

7张图片,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晒”出3

全面曝光江西省新余市、浙江省温州市两个出国考察团的名单、行程、费用等。一石激起千层浪,网民热议,舆论哗然。

在这起“考察门”事件中,广大网民扮演了“草根记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积极互动,强烈地发出“查出真相、给民众一个交代”的声音,使“考察门”引起舆论普遍关注,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在“民间舆论场”的强势推动下,新余和温州市委、市纪委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

相比2007年“黑砖窑”事件中,山西洪洞县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打压态度,不难发现,经过两年的发展,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中国形成。“这显示了自由、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秩序开始形成,现代公民意识愈发成熟。此外,草根监督是独立于纪委、监察、审计等体制内监督秩序之外,对腐败及一切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发起攻击,显示出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杰说[。

一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的新特点

过去,传统媒体是人们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主要渠

道。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高新科技为起点,突破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限制,迅速发展成为传播快捷、报道及时、信息海量、互动性强的优势传播媒体,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格局和全新的传播理念,而且为官民沟通提供了新的对话空问,成为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崭新舞台,对我国的舆论监督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说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推广与强化,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并在逐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呈现出

2.监督方式多元化,论坛、博客、微博客消息往往能引起轰动性效果

2003年,以力举民间舆论监督大旗而闻名的“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李新德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中国民间舆论监督网,截止2004年8月,这个网站的点击次数已超过100

收稿日期:2010-06-05

作者简介:肖燕芳(1975-),女,湖南双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研究。

124

万,访问者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6日,由南京律师崔武创办的“中国民告官网”正式开通。诸如此类的网站还有中国民间调查舆论监督网、反腐败网哨等,这些网站为民间舆论找到了释放的平台,也放大了公众的监督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间舆论并参与舆论监督,同时也标志着民间舆论监督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成熟。

网络媒体能有效实现舆论监督,这得益于新媒体、新Q和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以Q

具,以博客、播客、微博客为代表的新的传播方式,以手机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以个人维权网站和专业维权网站等网络形态的并存和互动,扩充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渠道,提时回应网友反映的社会管理各方面问题。湖南、福建、陕西、天津等地的省委书记、省长,相继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应网友留言。白银、衡阳、许昌、宝鸡等地多位地市级官员建立留言定期回复机制。

网络舆论监督毕竟是柄“双刃剑”,它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情绪化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网络监督是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结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一个个网络监督事件凸显出民间网络反腐的力量。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其虚拟性和匿名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监督领域倾向于时政问题、民生热点

2009年的“两会”更使“网络民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达和聚集。温总理与广大网民在强国论坛上交流,倾听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呼声。在强国论坛的《2009我有问题问总理》板块中,会议正式召开之前已有超过14万条网民的提问。从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工人、农民、教师、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在校学生等社会各个阶层都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活动当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总理提问,希望能够引起总理的重视。在提问分类排行中,最受网民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教育公平、

政治民主、医疗改革、物价房价、金融危机。[3]由此我们看

出,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民主氛围的增强和网民素质的提升,作为网络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群体参政议政的热情极大地提高。网民已经不再单纯地热衷于娱乐消遣,他们逐渐从无序走向理智,从喧嚣走向成熟,多次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担当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成为网络草根

力量崛起的重要驱动力[4]

4.监督权愈加受到重视、保护

2009年7月,“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本地论坛发帖反映,当地北塘河有黄水排放,但环保工作人员接到举报行动迟缓,无法现场取证。当时“认真”言辞激烈,认为环保局局长周斌必须引咎辞职。帖子发出第二天,常州市环保局便在网上作出回应,欢迎网友监督和批评,随后查出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其进行处罚。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局长又在常州中吴网发帖,找到“认真”本人,局长亲自给这位曾要求他辞职的网友,颁发了2000元的“网络监督奖”。相比于王帅因为发帖被“跨省抓捕”,“网友真诚批评,政府积极回应,问题得到解决”,网友“认真”的经历勾勒出了政府借助地方网络论坛解决问题、疏导民意、形成共识的清晰路径。

党和政府也日益重视网络媒体反映的民众呼声和意见,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对几位北大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这表明网络媒体公信力日益凸显。网络舆论监督已经不可阻挡,因为它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同时,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进行网络“新政”的探索。广州、南京等地政府普遍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及

性等特点,再加上有时信息提供的不准确,网络中不乏低俗之风,充斥的一些不理性的、负面的舆论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权利,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

1.恶炒

一位自称是河北容城的女子闫德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自称身染艾滋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几经炒作,几乎人人尽知。网络如今成了各色人等作秀的大舞台,从早期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头、流氓燕等,到现在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和“艾滋女闫德利”事件,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网络炒作如井喷迅速涌现,成为某些人赚钱的手段,炒作公司往往成为网络推手,加上还没有完善的行业规则,人员素质不高,恶意炒作大行其道。这种恶意炒作行为,网民不明真相、被人利用,甚至成为恶意炒作的帮凶。网络恶炒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形成,这侵犯了网民的正当权益,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不信任感。

2.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监督的“暴力”倾向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争辩说理之外的行为如“人肉搜索”、曝光隐私等“网络暴力”和其他非常规方式对监督对象进行报复或打压,让后者失去反击之力和“翻身之时”,反正我站在正义的立场,我的

行为就天然具有了合理性[5]

。比如姜岩事件,2008年初,

姜岩因丈夫外遇自杀之后,愤愤不平的网友对姜岩的丈夫王菲发起了猛烈的人肉搜索。把他和第三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父母情况、等等个人信息,都详细地在网络上进行了曝光。结果导致大旗网和“北飞的候鸟”

网站被法院宣判侵权[6]

“人肉搜索”事件由来已久,自2006年第一起“虐猫事件”至今,已经发生了诸如“铜须事件”、“3377事件”等多起“人肉搜索”事件。尽管“人肉搜索”的存在,可以使社会的黑暗面无处遁形,但有人获得“人肉搜索”信息后,威胁、中伤、谩骂当事人,甚至将网络行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采取诸如打电话辱骂、上门训斥、骚扰当事人、张贴标语等过激行为,严重干扰当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危及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殃及无辜。愈演愈烈的“人肉搜索”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暴力”,有人将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解释为“以一种更加错误的方式纠正一种错误方式”,开始思考是否应当规范以及用何种形式规范“人肉搜索”。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舆论监督中形成

125

的不具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与“媒介审判”具有相似性,非理性网络舆论监督有可能对司法审判形成干扰,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之下,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影响,同时网民所形成舆论声势的事实往往是表象的,不能作为司法审判所需要的严格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

3.情绪化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在,网络语言的非理智性和观点的盲从性,所发表的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不允许有任何与自己相左的言论出现。如果网民表达的意见与多数网民的意见或主流意见相左,就会遭到网民的谩骂围攻等“暴显,其积极意义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网络舆论监督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有力手段,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力量。

(二)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本位回归

2009年3月引咎辞职的“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被网友发现已出任市重点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此事曝光后立刻引起网民的口诛笔伐。在舆论压力下,辽宁省铁岭市撤销了张志国的“临时职务”。然而,有网民继续追查,发现不过300多万人的铁岭市竟配置有9个副市长,这场舆论风波也从铁岭市延伸出开来,引发了一场针对干部队

力”;而一些网民,在网上如遇到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言论时,不顾事实真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纷纷“顶帖”起哄,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网络氛围的和谐和正常舆论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2009年7月24日,吉林通化钢铁公司股权调整引发职工不满,民营企业派驻的总经理被活活打死。新闻跟帖几乎一边倒地赞扬通钢“工人阶级了不起”,幸灾乐祸于“打死个把资本家有什么了不起”。这场网络起哄属于“泄愤事件”,也就是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路见不平或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二 从网络舆论热点看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

(一)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2009年2月12日,因盗伐林木被刑事拘留的李荞明,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意外受伤,送医院抢救四天后不治身亡。基于网络舆论对警方“躲猫猫”说法的质疑,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调查组,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批示并派专员指导,最终经侦查证实:在押人员李荞明是遭同监室人员殴打致死,“躲猫猫”实为看守所内牢头狱霸对新人施虐和体罚的借口。这是官方首次正式邀请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调查,体现了执政者对网络舆论的重视与尊重,堪称网络舆论监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典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对于官方邀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的调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民有了解探知的愿望,应该满足网民的知情权,没有什么可以向网民隐瞒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群体的逐渐发展壮大,网络为用户提供了自由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提供了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舞台。在网络这种“无记名投票”式的宽松、自由环境中,网民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个人博客,BBS论坛发贴、跟帖或微博客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社会事件、民生热点和公共决策中,汇聚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并借助网络传播的迅猛快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广泛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使公众的意愿和观点得到更真实、更充分的表达。以2008年为例,“荒唐区委书记”董锋、“滞留他国区委书记”杨湘洪、“算个屁局长”林嘉祥、“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等等一批问题官员相继通过网络平台曝光,卷入舆论监督和批评的漩涡,并受到应有的惩处。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得到充分彰

126

伍超员的批评声浪[7]

。在整个过程中,网民群体成了开放时代媒体最强大的质疑力量,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加速了揭露真相的进程,用实际效力向人们展示了其强大的监督威力。传统的舆论监督中,公众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大部分的舆论监督都由新闻媒介代劳。而在网络环境下,受众摆脱对媒介的依赖,主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媒介中获取信息,同时实现了由接受者身份向传播者身份的转变,获得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网络舆论的出现,在技术上实现了监督的主体权的“公共性”回归:网络的海量存储,打破了传统媒体因版面或时间的局限,可以无限量的容纳各种意见;它的低准入条件,使普通受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声音都有了传播的可能。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明确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而在此前一个多月,工信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网络实名制是个大方向,并称网络实名制有望在年内实施。网络实名制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更多的是期盼通过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发扬其优点,使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助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岭君.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探讨[J].青年记

者,

2008,23(1).[2]关桂峰.2009:草根网络监督力量将更加凸显[J].半月

谈,2009(2).[3]强国论坛2009两会特划.http://news.sina.com.cn/

pc/2009-02-17/27/4298[EB/OL].html划.http://news.sina.com.cn/pc/2009-02-17/27/4298.html.[4]詹新惠,周 游.纷扰之中显现力量;2008年互联网发

展点评[EB/OL].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

view.php

?id=2195.[5]田群兰.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

知识,2009(5).[6]董 倩.“人肉搜索”:网络监督与现行制度该如何衔

接[EB/OL].http://www.chinanews.com.on/sh/news/2008/12—25/1501675.shtml.[7]网民监督政府成强大力量官员不当行为无处可逃

[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1-23/1539888.Shtml

第2卷第5期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Vol.2No.5

                 

2010年10月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Oct.2010

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

肖燕芳,李 栋

(长沙学院,湖南长沙410003)

摘 要:从“躲猫猫”到“楼脆脆”、从“欺实马”(70码)到“钓鱼执法”,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在有效推进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监督主体积极主动,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领域倾向于时政问题、民生热点,监督权益愈加受到重视、保护等新特点。但网络舆论监督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情绪化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我们应当全面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健全的网络监督体系。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特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0)05-0124-03

  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1]

的。从“华南虎”到“躲猫猫”、从“欺实马”(70码)到“钓鱼执法”……数以亿计的网民群体构成的网络社区使人们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程度,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事件首先通过网络被曝光、放大,最终引发全社会关注,形成舆论热点。网络舆论监督正以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不断凸显,逐渐成为舆论监督中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系列新特点。

(一)当前我国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新特点1.监督主体积极主动,官民互动良性发展2008年11月底,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发帖《我无意中捡

7张图片,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晒”出3

全面曝光江西省新余市、浙江省温州市两个出国考察团的名单、行程、费用等。一石激起千层浪,网民热议,舆论哗然。

在这起“考察门”事件中,广大网民扮演了“草根记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积极互动,强烈地发出“查出真相、给民众一个交代”的声音,使“考察门”引起舆论普遍关注,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在“民间舆论场”的强势推动下,新余和温州市委、市纪委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

相比2007年“黑砖窑”事件中,山西洪洞县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打压态度,不难发现,经过两年的发展,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中国形成。“这显示了自由、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秩序开始形成,现代公民意识愈发成熟。此外,草根监督是独立于纪委、监察、审计等体制内监督秩序之外,对腐败及一切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发起攻击,显示出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杰说[。

一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的新特点

过去,传统媒体是人们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主要渠

道。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高新科技为起点,突破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限制,迅速发展成为传播快捷、报道及时、信息海量、互动性强的优势传播媒体,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格局和全新的传播理念,而且为官民沟通提供了新的对话空问,成为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崭新舞台,对我国的舆论监督产生了深远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说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推广与强化,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并在逐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呈现出

2.监督方式多元化,论坛、博客、微博客消息往往能引起轰动性效果

2003年,以力举民间舆论监督大旗而闻名的“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李新德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中国民间舆论监督网,截止2004年8月,这个网站的点击次数已超过100

收稿日期:2010-06-05

作者简介:肖燕芳(1975-),女,湖南双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研究。

124

万,访问者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6日,由南京律师崔武创办的“中国民告官网”正式开通。诸如此类的网站还有中国民间调查舆论监督网、反腐败网哨等,这些网站为民间舆论找到了释放的平台,也放大了公众的监督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民间舆论并参与舆论监督,同时也标志着民间舆论监督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成熟。

网络媒体能有效实现舆论监督,这得益于新媒体、新Q和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以Q

具,以博客、播客、微博客为代表的新的传播方式,以手机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以个人维权网站和专业维权网站等网络形态的并存和互动,扩充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渠道,提时回应网友反映的社会管理各方面问题。湖南、福建、陕西、天津等地的省委书记、省长,相继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应网友留言。白银、衡阳、许昌、宝鸡等地多位地市级官员建立留言定期回复机制。

网络舆论监督毕竟是柄“双刃剑”,它在为我国舆论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炒作、网络暴力、情绪化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进程。

(二)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网络监督是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结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一个个网络监督事件凸显出民间网络反腐的力量。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其虚拟性和匿名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监督领域倾向于时政问题、民生热点

2009年的“两会”更使“网络民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达和聚集。温总理与广大网民在强国论坛上交流,倾听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呼声。在强国论坛的《2009我有问题问总理》板块中,会议正式召开之前已有超过14万条网民的提问。从提问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工人、农民、教师、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在校学生等社会各个阶层都积极参与到了这项活动当中。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总理提问,希望能够引起总理的重视。在提问分类排行中,最受网民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教育公平、

政治民主、医疗改革、物价房价、金融危机。[3]由此我们看

出,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民主氛围的增强和网民素质的提升,作为网络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群体参政议政的热情极大地提高。网民已经不再单纯地热衷于娱乐消遣,他们逐渐从无序走向理智,从喧嚣走向成熟,多次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担当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成为网络草根

力量崛起的重要驱动力[4]

4.监督权愈加受到重视、保护

2009年7月,“认真”在常州中吴网、化龙巷等本地论坛发帖反映,当地北塘河有黄水排放,但环保工作人员接到举报行动迟缓,无法现场取证。当时“认真”言辞激烈,认为环保局局长周斌必须引咎辞职。帖子发出第二天,常州市环保局便在网上作出回应,欢迎网友监督和批评,随后查出涉嫌违法排污的企业,对其进行处罚。今年3月11日,常州市环保局局长又在常州中吴网发帖,找到“认真”本人,局长亲自给这位曾要求他辞职的网友,颁发了2000元的“网络监督奖”。相比于王帅因为发帖被“跨省抓捕”,“网友真诚批评,政府积极回应,问题得到解决”,网友“认真”的经历勾勒出了政府借助地方网络论坛解决问题、疏导民意、形成共识的清晰路径。

党和政府也日益重视网络媒体反映的民众呼声和意见,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对几位北大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这表明网络媒体公信力日益凸显。网络舆论监督已经不可阻挡,因为它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同时,一些地方也在积极进行网络“新政”的探索。广州、南京等地政府普遍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及

性等特点,再加上有时信息提供的不准确,网络中不乏低俗之风,充斥的一些不理性的、负面的舆论损害了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权利,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呈现出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

1.恶炒

一位自称是河北容城的女子闫德利,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279名曾与自己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手机号码,并自称身染艾滋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几经炒作,几乎人人尽知。网络如今成了各色人等作秀的大舞台,从早期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头、流氓燕等,到现在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和“艾滋女闫德利”事件,真真假假、扑朔迷离。在泛娱乐化的时代,网络炒作如井喷迅速涌现,成为某些人赚钱的手段,炒作公司往往成为网络推手,加上还没有完善的行业规则,人员素质不高,恶意炒作大行其道。这种恶意炒作行为,网民不明真相、被人利用,甚至成为恶意炒作的帮凶。网络恶炒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形成,这侵犯了网民的正当权益,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不信任感。

2.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监督的“暴力”倾向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争辩说理之外的行为如“人肉搜索”、曝光隐私等“网络暴力”和其他非常规方式对监督对象进行报复或打压,让后者失去反击之力和“翻身之时”,反正我站在正义的立场,我的

行为就天然具有了合理性[5]

。比如姜岩事件,2008年初,

姜岩因丈夫外遇自杀之后,愤愤不平的网友对姜岩的丈夫王菲发起了猛烈的人肉搜索。把他和第三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父母情况、等等个人信息,都详细地在网络上进行了曝光。结果导致大旗网和“北飞的候鸟”

网站被法院宣判侵权[6]

“人肉搜索”事件由来已久,自2006年第一起“虐猫事件”至今,已经发生了诸如“铜须事件”、“3377事件”等多起“人肉搜索”事件。尽管“人肉搜索”的存在,可以使社会的黑暗面无处遁形,但有人获得“人肉搜索”信息后,威胁、中伤、谩骂当事人,甚至将网络行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采取诸如打电话辱骂、上门训斥、骚扰当事人、张贴标语等过激行为,严重干扰当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危及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殃及无辜。愈演愈烈的“人肉搜索”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暴力”,有人将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解释为“以一种更加错误的方式纠正一种错误方式”,开始思考是否应当规范以及用何种形式规范“人肉搜索”。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舆论监督中形成

125

的不具法律意义的舆论压力与“媒介审判”具有相似性,非理性网络舆论监督有可能对司法审判形成干扰,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之下,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影响,同时网民所形成舆论声势的事实往往是表象的,不能作为司法审判所需要的严格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

3.情绪化

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情绪化表现在,网络语言的非理智性和观点的盲从性,所发表的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在网络舆论中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不允许有任何与自己相左的言论出现。如果网民表达的意见与多数网民的意见或主流意见相左,就会遭到网民的谩骂围攻等“暴显,其积极意义日益凸显。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体现。网络舆论监督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有力手段,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力量。

(二)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社会公众作为监督主体的本位回归

2009年3月引咎辞职的“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被网友发现已出任市重点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此事曝光后立刻引起网民的口诛笔伐。在舆论压力下,辽宁省铁岭市撤销了张志国的“临时职务”。然而,有网民继续追查,发现不过300多万人的铁岭市竟配置有9个副市长,这场舆论风波也从铁岭市延伸出开来,引发了一场针对干部队

力”;而一些网民,在网上如遇到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言论时,不顾事实真相,不进行调查研究,就纷纷“顶帖”起哄,扰乱了民心,影响了网络氛围的和谐和正常舆论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2009年7月24日,吉林通化钢铁公司股权调整引发职工不满,民营企业派驻的总经理被活活打死。新闻跟帖几乎一边倒地赞扬通钢“工人阶级了不起”,幸灾乐祸于“打死个把资本家有什么了不起”。这场网络起哄属于“泄愤事件”,也就是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引发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路见不平或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二 从网络舆论热点看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

(一)网络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2009年2月12日,因盗伐林木被刑事拘留的李荞明,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意外受伤,送医院抢救四天后不治身亡。基于网络舆论对警方“躲猫猫”说法的质疑,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调查组,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批示并派专员指导,最终经侦查证实:在押人员李荞明是遭同监室人员殴打致死,“躲猫猫”实为看守所内牢头狱霸对新人施虐和体罚的借口。这是官方首次正式邀请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调查,体现了执政者对网络舆论的重视与尊重,堪称网络舆论监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典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对于官方邀请网民参与“躲猫猫”事件的调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民有了解探知的愿望,应该满足网民的知情权,没有什么可以向网民隐瞒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群体的逐渐发展壮大,网络为用户提供了自由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提供了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舞台。在网络这种“无记名投票”式的宽松、自由环境中,网民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个人博客,BBS论坛发贴、跟帖或微博客等形式多样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社会事件、民生热点和公共决策中,汇聚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并借助网络传播的迅猛快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广泛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使公众的意愿和观点得到更真实、更充分的表达。以2008年为例,“荒唐区委书记”董锋、“滞留他国区委书记”杨湘洪、“算个屁局长”林嘉祥、“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等等一批问题官员相继通过网络平台曝光,卷入舆论监督和批评的漩涡,并受到应有的惩处。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大威力得到充分彰

126

伍超员的批评声浪[7]

。在整个过程中,网民群体成了开放时代媒体最强大的质疑力量,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加速了揭露真相的进程,用实际效力向人们展示了其强大的监督威力。传统的舆论监督中,公众舆论监督等同于媒介监督,大部分的舆论监督都由新闻媒介代劳。而在网络环境下,受众摆脱对媒介的依赖,主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媒介中获取信息,同时实现了由接受者身份向传播者身份的转变,获得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应有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网络舆论的出现,在技术上实现了监督的主体权的“公共性”回归:网络的海量存储,打破了传统媒体因版面或时间的局限,可以无限量的容纳各种意见;它的低准入条件,使普通受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声音都有了传播的可能。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言人明确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而在此前一个多月,工信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网络实名制是个大方向,并称网络实名制有望在年内实施。网络实名制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更多的是期盼通过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发扬其优点,使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助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岭君.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探讨[J].青年记

者,

2008,23(1).[2]关桂峰.2009:草根网络监督力量将更加凸显[J].半月

谈,2009(2).[3]强国论坛2009两会特划.http://news.sina.com.cn/

pc/2009-02-17/27/4298[EB/OL].html划.http://news.sina.com.cn/pc/2009-02-17/27/4298.html.[4]詹新惠,周 游.纷扰之中显现力量;2008年互联网发

展点评[EB/OL].http://info.mediachina.net/news/

view.php

?id=2195.[5]田群兰.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

知识,2009(5).[6]董 倩.“人肉搜索”:网络监督与现行制度该如何衔

接[EB/OL].http://www.chinanews.com.on/sh/news/2008/12—25/1501675.shtml.[7]网民监督政府成强大力量官员不当行为无处可逃

[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sh/news/2009/01-23/1539888.Shtml


相关内容

  •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题 目: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 学 院: 法律与行政学院 专 业:班 级:姓 名: 张释予 指导教师:起讫时间: 2012.11--2013.6 2013年6月 摘 要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作为继报纸.电视.广播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 ...

  • 网络在反腐倡廉中的意义和作用
  • 网络在反腐倡廉中的意义和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各级党组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 ...

  •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司法
  •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司法 2013年8月24日"郭玉驰强奸幼女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舆论监督司法的思考.8月24日晚被告人郭玉驰将路边玩耍的四岁幼女抱至家中实施奸淫.法院经调查认定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且奸淫未满十四岁幼女从重处罚.但因被告人郭玉驰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综合全案情节判处 ...

  • 新媒体舆论监督毕业论文
  • 新媒体舆论监督毕业论文格式与内容范文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还有公民话语权意识的觉醒,今天的社会舆论监督平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运用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媒体,通过其特点与功能造就的全新的可能性采取一系列媒体监督活动,来实现自身社会舆论监督的基本权利,进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 ...

  • 网络反腐的实证分析论文
  • 网络反腐的实证分析 --以周久耕事件为例 摘 要:一幅网络照片,掀起了网络反腐的热潮,周久耕事件让我们看到了 反腐新途径:网络反腐.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网络反腐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积极意 义.作为新兴的反腐途径,如何让它可持续发展及逐步完善,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网络反腐 案例分析 意义 可持续发展 一. ...

  • 浅谈网络对行政管理的深远意义
  • 浅谈网络对行政管理的深远意义 摘要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及其应用像网络一样发展那么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那么大,并且,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观念和意识等方面也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网络所创造和提供的这个全新环境,行政管理工作应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试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
  • 2013年6月(总第351期)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NO.6,2013(Cumulatively,NO.351) 试议舆论影响司法现象 杨在平温建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 [摘要]舆论影响司法的现象司空见惯,主要有四种基本 类型 ...

  • 网络舆论及其引导初探
  • [摘要]网络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包括主体匿名性.广泛性.互动性等特点,使网络舆论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其又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网络舆论加以引导.本文对网络舆论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引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网络媒体 2009年,南京一名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