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两基迎国检解说词

楚雄市中山镇中心小学解说词

解说路线计划(解说时可随行程机智解说)

校外(公路) 厕 1、图书室;2、活动室;3、计算机教室;4、学生教室;5、校长、展室、党政办公室) (1、学生教室;2、仪器保管室;3、实验室) 基地。

【共11大项,各馆室由负责人解说,约50分钟】

一、校外行程解说(约4分钟)

中山镇地处楚雄市西部山区,距市府鹿城126公里,镇辖11个村委会、2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万人,是一个汉、彝、苗、瑶、白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中山镇中心小学由原大麦地学区分建,始建于1966年10月,1986年3月迁至洒鸡口。1988年2月新建于现址,占地30.76亩。

1997年前共有办学点47个,为提高综合办学效益,党委政府于1998年决定实施“校点收缩五年规划”,到2003年实现一村一校,现中山中心小学辖10所完小。有教职工133人,其中公办教师114人,后勤人员19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小学一级教师44人,小学二级教师9人,未评11人,初级工3人。有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2790人,平均班额34人,师班比为1:1.3。由于实施“校点收缩”,为方便路途较远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全镇10所完小均办有学生食堂,现有

住校学生271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31%。

二、大门(约1分钟)

中山镇中心小学自98年起,已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迈向了新高,历年来实现了“两基”工作“双百”不滑坡。2002年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2003年4月被市级评为“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普实”复查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三、运动场(约2分钟)

中心完小自2005年至今,先后投资11.5万余元用于新建运动场地和购置体育器材设施,运动场地面积达1420平方米,运动场地和相关器材配置达到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配备标准。中山镇中心小学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载体,实行“双年召开小学生运动会、单年参加市级小学生运动会及每学期一次职工运动会”,来促进和发展中山小学体育事业,曾多次取得山区片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学生食堂(约3分钟)

中心完小学生食堂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全框架桩基构造,共一层,总建筑面积355平方米,总投资56.7万元,内设操作间40平方米,设食堂总务处1间,保管室2间。本完小共有在校学生837人(1——6年级797人),774名寄宿制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11%。学生食堂有炊事员4名,完小出纳、会计各1人。食堂软硬件设施齐备,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基本满足名学生就餐,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厕所及猪圈(约1分钟)

中心完小厕所、猪圈于2005年4月重建,总投资5.2万元。其中厕所为砖混结构1层,120平方米;猪圈为砖木结构1层,96平方米。学校利用勤工俭学养猪 头,年出栏肥猪达12头,有效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救助了大批的困难学生。

六、办公楼(约1分钟)

中心小学办公楼为砖混二层结构,总面积383平方米。由于法六古完小撤并于中心完小后,一层为教师宿舍和仓库,二层依次为教务教科室、成教两基办公室、财务室、中心完小校长室。(成教两基办公室由夏古文解说)

七、综合楼(约15分钟)

中心完小综合楼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全框架桩基构造,共三层,总建筑面积927.7平方米,总投资113.47万元。整幢建筑设图书室、活动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各一间,3、4年级教室共6间,办公室2间。

1、图书室由姚敏具体解说;

2、活动室由赵开菊具体解说;

3、计算机教室由姚敏具体解说;

4、学生教室由班主任具体解说;

5、音乐、美术室由相关专职教师解说;

6、校长、党政办公室由相关领导具体解说。

八、教师宿舍楼(约1分钟)

中心完小共有教职工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于2007年12月

新建609平方米的砖混教师宿舍楼一幢,三层共计18套,极大改善了教师住宿问题,满足了教学规模的需要。

九、学生宿舍楼(约5分钟)

按校点收缩和办学长远发展规划,法六古完小撤并于中心完小后,将达到800人以上的学生住宿规模。在国家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关怀下,中心完小学生宿舍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砖混结构共一层,总建筑面积1519平方米,总投资162.52万元,有效满足了办学规模的需求。教师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关爱有佳,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管理规范,各项制度规范健全,安全措施到位,各宿舍在强化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实行专人专舍,定额住宿,责任落实到人到床,学生“一帮一”制度成效明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健康、住得舒畅,学有所长。

十、教学楼(约10分钟)

这是中心完小主教学楼,建于2005年12月,总面积1175平方米,总投资82.54万元。整幢建筑设有学前班、1、2、4、6年级教室14间和Ⅰ类配备的仪器保管室、实验室各一间。在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学校狠抓特色化办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成绩突出,办学成果显著,深受社会好评。

仪器保管室、实验室由刘自高具体负责解说。

十一、勤工俭学基地(约8分钟)

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这是中山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半寄宿制办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

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勤工俭学的开展,对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作用。我校自1998年实现“两基”以来,连续7年通过州、市复查不滑坡。我校在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中,勤工俭学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校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出点子、想办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开展了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种植、养殖技术,又力所能及地帮助了部分贫困学生,降低了学生伙食成本,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中心完小勤工俭学基地有2.7亩,勤工俭学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后每学年约有6千多元的纯收入。这些钱40%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再生产,30%作为提高教职工、学生的福利待遇,30%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对困难的在校食宿生以发给现金冲在饭卡上或购置学习用品、寒衣等的形式进行补助。2000年以来,我校共开展特困生(包括特困家庭学生、半孤学生、全孤学生)救助共计640人次,救助金额合计达38400元;借助重大节日,元旦、“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活动,用于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标准的资金投入已达89779.2元。在校学生巩固率连年保持100%不滑坡,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不复存在。

楚雄市中山镇中心小学解说词

解说路线计划(解说时可随行程机智解说)

校外(公路) 厕 1、图书室;2、活动室;3、计算机教室;4、学生教室;5、校长、展室、党政办公室) (1、学生教室;2、仪器保管室;3、实验室) 基地。

【共11大项,各馆室由负责人解说,约50分钟】

一、校外行程解说(约4分钟)

中山镇地处楚雄市西部山区,距市府鹿城126公里,镇辖11个村委会、2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8万人,是一个汉、彝、苗、瑶、白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中山镇中心小学由原大麦地学区分建,始建于1966年10月,1986年3月迁至洒鸡口。1988年2月新建于现址,占地30.76亩。

1997年前共有办学点47个,为提高综合办学效益,党委政府于1998年决定实施“校点收缩五年规划”,到2003年实现一村一校,现中山中心小学辖10所完小。有教职工133人,其中公办教师114人,后勤人员19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小学一级教师44人,小学二级教师9人,未评11人,初级工3人。有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2790人,平均班额34人,师班比为1:1.3。由于实施“校点收缩”,为方便路途较远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全镇10所完小均办有学生食堂,现有

住校学生271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31%。

二、大门(约1分钟)

中山镇中心小学自98年起,已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迈向了新高,历年来实现了“两基”工作“双百”不滑坡。2002年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2003年4月被市级评为“勤工俭学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12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普实”复查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三、运动场(约2分钟)

中心完小自2005年至今,先后投资11.5万余元用于新建运动场地和购置体育器材设施,运动场地面积达1420平方米,运动场地和相关器材配置达到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配备标准。中山镇中心小学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为载体,实行“双年召开小学生运动会、单年参加市级小学生运动会及每学期一次职工运动会”,来促进和发展中山小学体育事业,曾多次取得山区片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学生食堂(约3分钟)

中心完小学生食堂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全框架桩基构造,共一层,总建筑面积355平方米,总投资56.7万元,内设操作间40平方米,设食堂总务处1间,保管室2间。本完小共有在校学生837人(1——6年级797人),774名寄宿制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11%。学生食堂有炊事员4名,完小出纳、会计各1人。食堂软硬件设施齐备,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基本满足名学生就餐,在原有基础上极大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厕所及猪圈(约1分钟)

中心完小厕所、猪圈于2005年4月重建,总投资5.2万元。其中厕所为砖混结构1层,120平方米;猪圈为砖木结构1层,96平方米。学校利用勤工俭学养猪 头,年出栏肥猪达12头,有效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救助了大批的困难学生。

六、办公楼(约1分钟)

中心小学办公楼为砖混二层结构,总面积383平方米。由于法六古完小撤并于中心完小后,一层为教师宿舍和仓库,二层依次为教务教科室、成教两基办公室、财务室、中心完小校长室。(成教两基办公室由夏古文解说)

七、综合楼(约15分钟)

中心完小综合楼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全框架桩基构造,共三层,总建筑面积927.7平方米,总投资113.47万元。整幢建筑设图书室、活动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各一间,3、4年级教室共6间,办公室2间。

1、图书室由姚敏具体解说;

2、活动室由赵开菊具体解说;

3、计算机教室由姚敏具体解说;

4、学生教室由班主任具体解说;

5、音乐、美术室由相关专职教师解说;

6、校长、党政办公室由相关领导具体解说。

八、教师宿舍楼(约1分钟)

中心完小共有教职工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于2007年12月

新建609平方米的砖混教师宿舍楼一幢,三层共计18套,极大改善了教师住宿问题,满足了教学规模的需要。

九、学生宿舍楼(约5分钟)

按校点收缩和办学长远发展规划,法六古完小撤并于中心完小后,将达到800人以上的学生住宿规模。在国家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关怀下,中心完小学生宿舍于2009年10月开始动工,2010年4月竣工,属砖混结构共一层,总建筑面积1519平方米,总投资162.52万元,有效满足了办学规模的需求。教师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关爱有佳,学校对寄宿制学生管理规范,各项制度规范健全,安全措施到位,各宿舍在强化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实行专人专舍,定额住宿,责任落实到人到床,学生“一帮一”制度成效明显,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健康、住得舒畅,学有所长。

十、教学楼(约10分钟)

这是中心完小主教学楼,建于2005年12月,总面积1175平方米,总投资82.54万元。整幢建筑设有学前班、1、2、4、6年级教室14间和Ⅰ类配备的仪器保管室、实验室各一间。在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学校狠抓特色化办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成绩突出,办学成果显著,深受社会好评。

仪器保管室、实验室由刘自高具体负责解说。

十一、勤工俭学基地(约8分钟)

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这是中山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半寄宿制办学的根本宗旨,也是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

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勤工俭学的开展,对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作用。我校自1998年实现“两基”以来,连续7年通过州、市复查不滑坡。我校在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中,勤工俭学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校立足现实,因地制宜出点子、想办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开展了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种植、养殖技术,又力所能及地帮助了部分贫困学生,降低了学生伙食成本,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中心完小勤工俭学基地有2.7亩,勤工俭学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后每学年约有6千多元的纯收入。这些钱40%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再生产,30%作为提高教职工、学生的福利待遇,30%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对困难的在校食宿生以发给现金冲在饭卡上或购置学习用品、寒衣等的形式进行补助。2000年以来,我校共开展特困生(包括特困家庭学生、半孤学生、全孤学生)救助共计640人次,救助金额合计达38400元;借助重大节日,元旦、“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活动,用于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标准的资金投入已达89779.2元。在校学生巩固率连年保持100%不滑坡,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不复存在。


相关内容

  • 迎接文明城市检查引导员解说词
  • 迎接文明城市检查引导员解说词 一.学校概况 克拉玛依市第十九小学,座落在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中兴路42号,始建于1959年,是克拉玛依市全日制小学.学校前身是企业办学,归属原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1997年隶属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2004年 3月评审为克拉玛依市规范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2 ...

  •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专题片解说词
  • 激流勇进上层楼 --**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纪实 篇头字幕:镜头1.爱心成就梦想: 镜头2.雄心筑就辉煌: 镜头3.真心谱就未来. 标题:<激流勇进上层楼--**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纪实> 前言 风起云涌,大浪淘沙.**,这座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滨海之城,东临渤海.南倚齐鲁.西界沧州.北向京津 ...

  •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 吴家井乡新建小学"两基迎国检"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凉州区吴家井乡新建小学位于吴家井乡新建村八组,学校占地面积为34775.19平方米,校舍面积为910平方米,服务半径为9千米,覆盖人口为2600人.现有5个教学班,154名学生,11名教职工.教职工队伍 ...

  • 学校解说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您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学校简介: 东南镇郑家沟小学坐落于陇县县城东南面,距县城1.5千米,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育教学设施先进.占地面积是542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完全小学.目前设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6人,教师10人. ...

  • 20 各组工作计划与封面
  • 2009------2010学年度 X 镇X 村小学 各 口 工 作 小 组 计 划 学校:X 镇X 小学 时间:2009年9月1日 目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在教育辅导站及片区完小和校长的正确引领下,校德育组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以实施素质 ...

  • 自查材料.会议记录.简报
  • 任家坡村"两基"迎国检自查材料 近几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建一流的学校,带一流的教师队伍,育一流的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开创了教育新局面. 一.基本情 ...

  • XX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 XX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全面实现"两基"是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检是国家对我省&q ...

  • 小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验课题为突破口,以加强基础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推进以教学效率为中心的课改工作;着手培养并发挥中青年教学骨干,提高教学技能;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管理;力争把我校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工作目标 1、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 ...

  • 学校目录清单
  • 仪陇县学校"两基"迎国检 资 料 索 引 一."两基"档案 A1.领导管理 B1.战略地位 A1-B1-C1(文件) 1.近三年县.乡(镇)下发的有关巩固提高"两基"方面的文件. 2.近三年县.乡(镇)下发的有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方面的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