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小故事

1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2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

3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4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5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5

===========================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

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 6

7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他。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8

===========================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唐朝李渤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说的就是此二人的典故。曾国藩也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9

1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2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

3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4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5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5

===========================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

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 6

7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他。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8

===========================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唐朝李渤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说的就是此二人的典故。曾国藩也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9


相关内容

  • [三字经]教学设计
  • 沐浴,经典蒙学的灵光 --诵读<三字经> [教材分析]教 学 设 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 ...

  • 三字经教案
  •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 ...

  • 三字经教案[1]
  •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 ...

  • 二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
  • 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

  • 三字经的感受
  • 如何快速提高财富值(高效型) 财富值快速提高方式说明: 财富值的主要应用都集中在文档下载方面,因此我们可以着重说下这个部分的增加财富值的有效方式: A 大量上传共享文件(每个2分) B坚持日常操作:登录+2 打分评价+5 文辑+10 C上传相对比较受欢迎的文档,以0分免费提供下载,经测算,依靠下载数 ...

  • 阅读指导课教案
  • 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卖 ...

  • [传统文化]教案三年级
  • <传统文化>教案 三年级 王荣海 <三字经>--第一讲 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

  • 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教学工作总结
  • 二年级校本<三字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经典美文,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丰富我校的人文底蕴,启迪学生的智慧,本学年,我校开发了以<三字经 ...

  • [三字经]的教学设计
  • 古诗<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

  • "三字经"背诵比赛节目串词(5)
  • "三字经"背诵比赛节目串词 男:我们是炎黄子孙 女:我们是龙的传人. 男:国家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作为人们的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 女:它们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贤者精英. 男:今天让我们荡起心儿的双桨,欢庆"三字经"的到来 女:今天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