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文字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头戏。加强作文教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学生作文差的根本原因,然后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重加强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将写作和生活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学生作文差、不会写作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觉得困难,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年没有消除。学生由写不好作文演变成不爱写作文,写出的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东拼西凑。有的学生虽也尽力去写,但也是高谈阔论、空话连篇,作文内容大部分是虚构的,缺少真情实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文的情绪,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多积累、多思考,让学生明白只有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情实感,才是好的文章。同时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厌烦写作文的原因   提到作文教学,学生如临大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找到学生作文差、不爱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从根源入手,因材施教,逐个攻克。   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要布置一篇作文时,还没等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首先发出一阵畏惧而又厌烦的唏嘘声。当问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多不经思考,条件反射式地说出我不会写作文。可见学生对于写作文,已然产生了畏难心理。学生从小学习写作文,往往自己竭尽全力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时,却被判成中差作文,有的甚至是跑题作文。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日益繁重,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减少,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出现了资料匮乏、素材积累不够、词语空洞等写作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源入手,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良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很多成功来源于最初的兴趣。针对学生普遍厌倦写作文的现象,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回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表达,在作文中真正抒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一)放开学生   学生厌倦写作,有时是因为老师给的题目不喜欢,不符合他的生活,让学生无从下笔。要想找回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首先要放开学生,让学生去写自己爱写的题目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找回表达的欲望,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学生以指导。   (二)从鼓励开始   在作文教学以及后续的批改中,先不要急于去批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去鼓励学生,给学生以信心。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指出学生作文中好的立意以及优美的语言等等,以欣赏的眼光来读学生的作文,做学生作文的读者,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而不是形式化的表扬,这种被理解了的欣赏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会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交流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同学听,同时也倾听别人的作品,以此在情感和视角上进行交流,这对于开拓学生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创新,避免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写——教师读的呆板模式,让学生大胆的有感情的在同学面前读自己的作品,将自己创作时的情感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互评作文,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不仅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更会让学生爱上写作。   三、注重积累是基础   注重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就可以提高的,要让学生明白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和随时随地的练笔,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这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   (一)以阅读促进写作   学生的阅读量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老先生曾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比喻成吸收和倾吐,意味着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广泛地读书,积累素材,开阔眼界是提高写作的保障。有了阅读量做基础,再面对作文题目时,平日里的积淀自然而然地都涌现出来了。因此这还要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图书。   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有所得有所悟,主动地想去写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改革作文的命题形式,尝试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我命题,大胆地写。   (二)摘录精华,为己所用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更要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读书。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初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大,有时候往往读过一本书,过一段时间就会一点印象也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会摘录文章的精华,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富有文采的修辞摘录下来。写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文章中作者感动你的地方,作者所触发的情感都写下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再翻开看你的感触仿佛还是置若书中。   针对这些方法,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励学生,比如在班级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精彩摘录大比拼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四、从课堂走向生活   (一)教师不能代替学生   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靠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和讲解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所讲解的是教师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不能代替学生。学生只有亲身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蕴含着真情实感。这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说,有素材,有感悟,实现写作的真正目的抒情表意,这样学生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学做有心人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生活就如涌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形象地解释了文章与生活的关系,一切都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细致地去观察,去感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画面。   (三)在活动中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融入自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细心地体会生活,获取直接的素材和感受。比如说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带领学生春游,参观博物馆等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教会学生抓住素材的主要特点。   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游戏比赛,比如在春游中,让学生去观察天空、山野、溪流、小草等等。教师带头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玩中有学,学中有乐,让作文教学富有乐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打开思维的大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亲身观察自然景物或者社会,增加学生的直接感官素材,对写作教学中描写的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中,不是要教学生写什么,而是教学生怎么写。   五、结语   写作教学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更是不能懈怠,需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和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多思考,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调动起学生在写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提高写作能力与怡情并进。   参考文献:   [1]毛伟敏.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曹雄英.作文教学改革:赏识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李晴.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董丽娴.我的作文教学探索[J].西江教育论丛,2004,(01).   [5]任佐超.高中作文评改的目标优化与策略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徐龙年.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J].教育评论,2003,(04).   (徐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81)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文字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头戏。加强作文教学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学生作文差的根本原因,然后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重加强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将写作和生活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学生作文差、不会写作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觉得困难,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年没有消除。学生由写不好作文演变成不爱写作文,写出的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东拼西凑。有的学生虽也尽力去写,但也是高谈阔论、空话连篇,作文内容大部分是虚构的,缺少真情实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文的情绪,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多积累、多思考,让学生明白只有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情实感,才是好的文章。同时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一、学生厌烦写作文的原因   提到作文教学,学生如临大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找到学生作文差、不爱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从根源入手,因材施教,逐个攻克。   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要布置一篇作文时,还没等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首先发出一阵畏惧而又厌烦的唏嘘声。当问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多不经思考,条件反射式地说出我不会写作文。可见学生对于写作文,已然产生了畏难心理。学生从小学习写作文,往往自己竭尽全力写一篇作文交给老师时,却被判成中差作文,有的甚至是跑题作文。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日益繁重,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减少,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出现了资料匮乏、素材积累不够、词语空洞等写作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源入手,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良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很多成功来源于最初的兴趣。针对学生普遍厌倦写作文的现象,我们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找回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表达,在作文中真正抒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一)放开学生   学生厌倦写作,有时是因为老师给的题目不喜欢,不符合他的生活,让学生无从下笔。要想找回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首先要放开学生,让学生去写自己爱写的题目和素材,让学生重新找回表达的欲望,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学生以指导。   (二)从鼓励开始   在作文教学以及后续的批改中,先不要急于去批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去鼓励学生,给学生以信心。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指出学生作文中好的立意以及优美的语言等等,以欣赏的眼光来读学生的作文,做学生作文的读者,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而不是形式化的表扬,这种被理解了的欣赏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会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交流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同学听,同时也倾听别人的作品,以此在情感和视角上进行交流,这对于开拓学生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创新,避免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写——教师读的呆板模式,让学生大胆的有感情的在同学面前读自己的作品,将自己创作时的情感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互评作文,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一个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不仅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更会让学生爱上写作。   三、注重积累是基础   注重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就可以提高的,要让学生明白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和随时随地的练笔,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这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   (一)以阅读促进写作   学生的阅读量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老先生曾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比喻成吸收和倾吐,意味着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广泛地读书,积累素材,开阔眼界是提高写作的保障。有了阅读量做基础,再面对作文题目时,平日里的积淀自然而然地都涌现出来了。因此这还要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图书。   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有所得有所悟,主动地想去写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改革作文的命题形式,尝试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我命题,大胆地写。   (二)摘录精华,为己所用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更要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读书。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初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大,有时候往往读过一本书,过一段时间就会一点印象也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圈点勾画的方法,学会摘录文章的精华,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富有文采的修辞摘录下来。写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文章中作者感动你的地方,作者所触发的情感都写下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这本书的印象,过一段时间,再翻开看你的感触仿佛还是置若书中。   针对这些方法,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激励学生,比如在班级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精彩摘录大比拼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热情。   四、从课堂走向生活   (一)教师不能代替学生   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靠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和讲解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所讲解的是教师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不能代替学生。学生只有亲身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蕴含着真情实感。这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说,有素材,有感悟,实现写作的真正目的抒情表意,这样学生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学做有心人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生活就如涌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形象地解释了文章与生活的关系,一切都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细致地去观察,去感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画面。   (三)在活动中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周围的世界。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融入自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细心地体会生活,获取直接的素材和感受。比如说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带领学生春游,参观博物馆等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教会学生抓住素材的主要特点。   那么,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游戏比赛,比如在春游中,让学生去观察天空、山野、溪流、小草等等。教师带头进行口头作文比赛,玩中有学,学中有乐,让作文教学富有乐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打开思维的大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亲身观察自然景物或者社会,增加学生的直接感官素材,对写作教学中描写的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活动中,不是要教学生写什么,而是教学生怎么写。   五、结语   写作教学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更是不能懈怠,需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指导和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多思考,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调动起学生在写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提高写作能力与怡情并进。   参考文献:   [1]毛伟敏.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曹雄英.作文教学改革:赏识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李晴.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董丽娴.我的作文教学探索[J].西江教育论丛,2004,(01).   [5]任佐超.高中作文评改的目标优化与策略整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7.   [6]徐龙年.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J].教育评论,2003,(04).   (徐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81)


相关内容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2013课题研究论文获奖名单
  • 安庆市2013年教育科研研究课题论文评选获奖名录 一等奖(45篇) 题 目 <高中英语作业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思考> <把握学情 创设高效数学课堂> <寻找口语能力训练的"源头活水"> <积累贵在常态化>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学生 ...

  • 教学法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选题 1. 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与改善研究 2.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3. 初中生生活写作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 4. 初中生文体区别意识和培养研究 5. 初中语文教师职业满意现状分析 6. 初中语文教师有效教学意识和技能调查研究 7. 初中教材写作教学内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1--2014)
  •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1--2014) [1]张剑锋. 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田朋朋. 新时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姚治松.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 ...

  •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
  • 茅盾与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 定州方言之语音研究 论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 试析《吴越春秋》中的江南文化 论曹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 论《洛丽塔》的时间主题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变革 苏童小说的性别意识---易性写作下的女性世界 论师陀小说《果园城记》的悲剧意识 ...

  •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探析
  •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小练笔对语文作文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借日常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灵感.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教学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练笔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写作 ...

  •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与对策
  • 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与对策 摘 要: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多阅读课外书籍,充实作文素材,增强感悟力.特别是要人为地创设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 在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有些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