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堂.书评]朱学东:水井处是故乡

(图为朱学东先生近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雷兄要出一本新书,是与山西晋城风土人情相关的文字,嘱我写篇小文章。

军雷兄是山西晋城人,其实我也算与山西也颇有渊源。

这种渊源,与洪洞县那棵大槐树的攀附传说毫无关系。

我工作时的老长官梁衡先生就是山西人,以文名动天下。许多人好奇,作为梁衡先生的旧属,我竟然没到过山西。

2006年我在南风窗任上,时于幼军调任山西省长,南风窗曾经做过一组封面报道《山西转型》,但我也没到过山西。

这些年我挣扎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尽管有不少邀约,比如军雷兄就一直促请我去看看,也未得闲穷游山西。

未曾踏足山西这个文物旧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多少有些喜好文化的人来说,一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尽管从未曾到过山西,但我从那些前辈及后起之秀们撰写山西的或庄或谐的文字中,在那些影视画面中,在与我相识相交的朋友身上,已经对山西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而军雷兄的这本《有水井处是故乡》,更是通过对山西晋城生活细部的描摹,让我触摸到了这个我从未踏足却心向往之的地方的某种脉动。这种脉动,与我的生活有一种奇特的共振——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江苏常州乡下,故乡温婉细腻的山水物候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山西晋城的豪放粗砺大异其趣,但无论与军雷兄的交往,还是读他的文字,无一丝违和——那是因为我们对故乡永远都有挥之不去的情愫,无论它是贫穷还是富足,它永远藏在我们心中最深处。

因为军雷兄的再三邀约,我也曾查阅过一些晋城资料,为自己的晋城之行做准备。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传统农业社会,晋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山西进入中原的门户;晋城战国即为铸铁冶炼之都——在古代中国,冶炼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是称雄的利器,也成就了晋城历史的辉煌,留下了无数文物遗迹和传说。军雷兄书中也有简单述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生活。晋城的山水文物,也涵养型塑了今天的晋城人。军雷兄的笔下,无论是故乡人物,还是旧时食物,街道旧宅,地方性格,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是晋城的山水文物赋予的。

比如,关于母亲的禁忌,国内不同地方乡村的母亲们都有自己的禁忌,像我的母亲,是绝对不允许我们冒犯灶家嬷嬷灶家菩萨(灶神)的,因为在母亲心中,她司掌人间肚皮,管人吃饱饭,作为经历过饥饿岁月的人,母亲直到今天依然恪守这一点。而军雷兄笔下的母亲的禁忌,同样也有对灶神的敬畏,当然还有许多晋城特色的我从未知晓的,比如对孩童手指彩虹的禁忌、对高考前看见蛇的敬畏、对在砖窑吹口哨的禁忌等,无一不带有地方特色,这些禁忌或许于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对于老辈人而言,是她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里面同样包含有对下一辈的关切。

军雷兄笔下的晋城美食,无论是浆水菜调和饭,还是糊渎蒙豆花菜饸饹,有些我品尝过,有些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虽然与我故乡美食的精致相去甚远,但是,军雷兄的笔下,是另一种异乡风味的诱惑,对于老饕来说,禁不住口舌生津,恨不得眼前立马有一碗让我大快朵颐。

至于军雷兄笔下晋城各地的地方性格描述,唯有细心人才能如此把握,真是让我开了眼界,虽然我还没有机会佐证其描述之虚实。

在这本书中,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关于故乡童年的生活,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尽管晋城与我故乡关山迢遥,但在那些生活和记忆中,有一种陌生中带有一丝似曾相识的异乡风情。所谓陌生,毕竟相距数千里,不同的山水养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所谓似曾相识,乃是在军雷兄平和的笔触下,写下了我们相似的淡淡的忧伤,对渐行渐远的生活的忧伤。

这种相似的淡淡的忧伤,追根溯源,可以用军雷兄的这本书名“有水井处是故乡”来概括。

水井曾是农业文明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我也是在水井边玩耍喝水井水长大的啊。

我和军雷兄相交,是典型的以文会友。论年纪,我比军雷兄痴长,论文字,军雷兄比我认真细腻。当年在博联社实名博客里,军雷兄读到我的文字——我也写了不少我江南故乡的旧事,给我留言,始开始我们间简短的呼应。后来我在博联社的文字不再更新后,军雷兄又追到新浪我的实名博客,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我。更让我感动的是,数年前的一天,素未谋面的军雷兄到北京公干,因其关注我的社交媒体,知我常去之地,突然登门来访,论交之下,从中午到晚上,买醉而归,倾盖如故。后来虽然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我们通过社交媒体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我想,人与人相识的缘分有很多种,我和军雷兄的相识,对平和朴实文字的喜欢可能只是表面,更是因为文字背后传递的那种朴素共通的情感,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爱。

也只有这些,无论我们是否相识,无论我们相隔多远,它们永远把我们连结在了一起。

就像农业社会,有水井处就有村落,有村落就能成为异乡人的故乡一样。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国周刊总编辑、南风窗总编辑,现任《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该文是朱学东先生为《有水井处是故乡》所写的序言。

(图为朱学东先生近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军雷兄要出一本新书,是与山西晋城风土人情相关的文字,嘱我写篇小文章。

军雷兄是山西晋城人,其实我也算与山西也颇有渊源。

这种渊源,与洪洞县那棵大槐树的攀附传说毫无关系。

我工作时的老长官梁衡先生就是山西人,以文名动天下。许多人好奇,作为梁衡先生的旧属,我竟然没到过山西。

2006年我在南风窗任上,时于幼军调任山西省长,南风窗曾经做过一组封面报道《山西转型》,但我也没到过山西。

这些年我挣扎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尽管有不少邀约,比如军雷兄就一直促请我去看看,也未得闲穷游山西。

未曾踏足山西这个文物旧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多少有些喜好文化的人来说,一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尽管从未曾到过山西,但我从那些前辈及后起之秀们撰写山西的或庄或谐的文字中,在那些影视画面中,在与我相识相交的朋友身上,已经对山西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而军雷兄的这本《有水井处是故乡》,更是通过对山西晋城生活细部的描摹,让我触摸到了这个我从未踏足却心向往之的地方的某种脉动。这种脉动,与我的生活有一种奇特的共振——我出生在江南水乡江苏常州乡下,故乡温婉细腻的山水物候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山西晋城的豪放粗砺大异其趣,但无论与军雷兄的交往,还是读他的文字,无一丝违和——那是因为我们对故乡永远都有挥之不去的情愫,无论它是贫穷还是富足,它永远藏在我们心中最深处。

因为军雷兄的再三邀约,我也曾查阅过一些晋城资料,为自己的晋城之行做准备。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传统农业社会,晋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山西进入中原的门户;晋城战国即为铸铁冶炼之都——在古代中国,冶炼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是称雄的利器,也成就了晋城历史的辉煌,留下了无数文物遗迹和传说。军雷兄书中也有简单述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生活。晋城的山水文物,也涵养型塑了今天的晋城人。军雷兄的笔下,无论是故乡人物,还是旧时食物,街道旧宅,地方性格,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种特色,是晋城的山水文物赋予的。

比如,关于母亲的禁忌,国内不同地方乡村的母亲们都有自己的禁忌,像我的母亲,是绝对不允许我们冒犯灶家嬷嬷灶家菩萨(灶神)的,因为在母亲心中,她司掌人间肚皮,管人吃饱饭,作为经历过饥饿岁月的人,母亲直到今天依然恪守这一点。而军雷兄笔下的母亲的禁忌,同样也有对灶神的敬畏,当然还有许多晋城特色的我从未知晓的,比如对孩童手指彩虹的禁忌、对高考前看见蛇的敬畏、对在砖窑吹口哨的禁忌等,无一不带有地方特色,这些禁忌或许于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对于老辈人而言,是她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这里面同样包含有对下一辈的关切。

军雷兄笔下的晋城美食,无论是浆水菜调和饭,还是糊渎蒙豆花菜饸饹,有些我品尝过,有些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虽然与我故乡美食的精致相去甚远,但是,军雷兄的笔下,是另一种异乡风味的诱惑,对于老饕来说,禁不住口舌生津,恨不得眼前立马有一碗让我大快朵颐。

至于军雷兄笔下晋城各地的地方性格描述,唯有细心人才能如此把握,真是让我开了眼界,虽然我还没有机会佐证其描述之虚实。

在这本书中,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关于故乡童年的生活,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尽管晋城与我故乡关山迢遥,但在那些生活和记忆中,有一种陌生中带有一丝似曾相识的异乡风情。所谓陌生,毕竟相距数千里,不同的山水养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所谓似曾相识,乃是在军雷兄平和的笔触下,写下了我们相似的淡淡的忧伤,对渐行渐远的生活的忧伤。

这种相似的淡淡的忧伤,追根溯源,可以用军雷兄的这本书名“有水井处是故乡”来概括。

水井曾是农业文明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我也是在水井边玩耍喝水井水长大的啊。

我和军雷兄相交,是典型的以文会友。论年纪,我比军雷兄痴长,论文字,军雷兄比我认真细腻。当年在博联社实名博客里,军雷兄读到我的文字——我也写了不少我江南故乡的旧事,给我留言,始开始我们间简短的呼应。后来我在博联社的文字不再更新后,军雷兄又追到新浪我的实名博客,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我。更让我感动的是,数年前的一天,素未谋面的军雷兄到北京公干,因其关注我的社交媒体,知我常去之地,突然登门来访,论交之下,从中午到晚上,买醉而归,倾盖如故。后来虽然见面次数并不多,但我们通过社交媒体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我想,人与人相识的缘分有很多种,我和军雷兄的相识,对平和朴实文字的喜欢可能只是表面,更是因为文字背后传递的那种朴素共通的情感,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爱。

也只有这些,无论我们是否相识,无论我们相隔多远,它们永远把我们连结在了一起。

就像农业社会,有水井处就有村落,有村落就能成为异乡人的故乡一样。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国周刊总编辑、南风窗总编辑,现任《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该文是朱学东先生为《有水井处是故乡》所写的序言。


相关内容

  • 水井与符号文化阅读答案
  • 水井与符号文化①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 不同而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②"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自古就有"背井离乡"."乡井"之说.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qu ...

  • 一句话书评
  • 一句话书评(5字以上) 最佳答案 <诗经>-------------先民的歌唱 <左传>-------------诸侯争盟记 <山海经>-----------神话的故乡 <楚辞>-------------泽畔的悲歌 <孙子兵法>------ ...

  • 莫言文章风格
  • 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文学王国2012 年 10 月 11 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为持续近半月的"莫言得诺奖"喧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此前的争议将莫言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讨论在文学作品和道德伦理中攻讦不休,而很少涉 ...

  •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

  • 消失的故乡中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 消失的故乡谢冕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 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 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 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 B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 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 ...

  • 鄢陵鹤鸣湖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 鄢陵鹤鸣湖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成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旅游景观主要以苗木花卉为主体,水体类旅游景观缺乏,水体类景观以其特有的灵动活力, 优美的环境优势,独特的组合景观,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对象鹤鸣湖作为鄢陵独具特色的水体类旅游资源,对其进 ...

  • 凸凹阅读答案
  • 凸 凹 ①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②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的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 ...

  •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
  •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2016.3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 ...

  • 道教四大名山
  • 道教四大名山百科名片 道教四大名山道教渊源于古代巫术,是中国汉族固有的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该山与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北).齐云山(安徽)合称道教四大名山. 目录 概述 武当山 龙虎山 青城山 齐云山 其他排名 鹤鸣山 崆峒山 编辑本段概述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由张道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