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抗性思维者

育儿系列 | 情感婚姻 | 情绪管理 | 心理测试

编者按

这是粉丝的来稿,分享的是一位拥有对抗性思维的人的积极改变。

我们也期待您的来稿!

我是一个对抗性思维者,这是我找杨老师做心智提高训练课时确认的。

知道的那一刻,很震惊,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只知道自己有抑郁症状,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但也很庆幸,这个问题被发现了、还不算太迟,起码阻断了继续加重病情或者恶化成躁郁症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话变得越来越多(灵感一来可以不断地说说说)、思维跳跃、语速极快、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易喜易怒、容易冲动,整个情绪像心电图一样大起大落,躁狂症的这些特征我都有,我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是一个躁狂症患者。

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这样?大学?高中?或是更早的初中?

起始时间无从考究,但是工作以后,特别是近一两年,感觉手头的这份工作快把我逼疯了,上述症状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杨老师说这些问题和我自己过于强烈的控制欲有关系,期望什么都如自己所愿。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控制欲?

和原生家庭有关系。

我的父母是中国很普通的一对父母,按照传统观点来看,他们都是好父母,把从小体弱多病的我拉扯大,供我上大学,教育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希望我健康幸福快乐。

但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来说,他们和很大一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是不合格的父母。

我的父母情商不高,母亲就是一个有对抗思维的人,母亲的对抗情绪,根据外婆曾经给我讲母亲幼时的事情,推测母亲的对抗思维是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之后逐步定型。

之后被年幼的我模仿,我就这样有了对抗思维。

父亲是一个有工作能力品格正直的人,但认死理,所以在职场很吃亏,得不到任何的提拔重用,职场里失去了权力,就在要家里补回来,所以父亲在家里采取的是专制教育。

这种专制不是父亲故意为之,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体现,年幼的我遵循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人性本能,一定会顶嘴或者是做出其他与他的期望相反的表现,当时看来是叛逆,其实就是对抗!

杨老师说过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缺陷的放大版。

今日的我之所以对抗情绪如此严重,一是因为幼年对母亲的模仿,二是因为父亲的专制教育。

原生家庭的双重伤害,让我变成一个有严重对抗思维的人,这几年职场的不如意,只是引爆我对抗情绪的一根导火索。

但我不怨我的父母,因为在大时代小人物的背景下,他们也是受害者,相反,我很感激他们让我衣食无忧地长大,让我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父母年迈,我无力让他们改变,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从小的专制教育,我特别渴望平等、自由,所以控制欲要比一般人强烈。在我曾经的认知里,认为对抗能够让我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控制欲越强,对抗情绪越严重。

但这样的认知模式却大错特错!对抗只会引发对抗,对抗会让周围的人产生反感,进而产生厌恶感,之后就被作为一个异类被排斥,由此引发恶性循环,不断地对抗,不断地人际关系紧张,不断地被排斥,然后不断地让自己过得不好。

见杨老师之前,我自信的认为经过上次老师的微笑辅导,我的对抗情绪已经好了一大半,后来见到老师,才知道微笑只是开始,我的对抗情绪依旧严重,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的工作、生活当中。

善与美

经过老师这次的辅导,原本顽固的对抗认知开始瓦解,形成了新的不对抗认知,所以现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抗!不要对抗!不要对抗!(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

躁狂和对抗存在着蝴蝶效应,因为控制欲不满足,出现对抗,因为对抗引发了种种让我难过的恶果,然后躁狂。

对于躁狂,老师也给出了系统的建议,需要我自己今后多加练习克服。一周又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越来越喜欢平静的情绪状态,对抗越来越少,与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下去!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和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不是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梁嘉怡

作者 | 匿名

育儿系列 | 情感婚姻 | 情绪管理 | 心理测试

编者按

这是粉丝的来稿,分享的是一位拥有对抗性思维的人的积极改变。

我们也期待您的来稿!

我是一个对抗性思维者,这是我找杨老师做心智提高训练课时确认的。

知道的那一刻,很震惊,因为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只知道自己有抑郁症状,没有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但也很庆幸,这个问题被发现了、还不算太迟,起码阻断了继续加重病情或者恶化成躁郁症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话变得越来越多(灵感一来可以不断地说说说)、思维跳跃、语速极快、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易喜易怒、容易冲动,整个情绪像心电图一样大起大落,躁狂症的这些特征我都有,我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是一个躁狂症患者。

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这样?大学?高中?或是更早的初中?

起始时间无从考究,但是工作以后,特别是近一两年,感觉手头的这份工作快把我逼疯了,上述症状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杨老师说这些问题和我自己过于强烈的控制欲有关系,期望什么都如自己所愿。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控制欲?

和原生家庭有关系。

我的父母是中国很普通的一对父母,按照传统观点来看,他们都是好父母,把从小体弱多病的我拉扯大,供我上大学,教育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希望我健康幸福快乐。

但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来说,他们和很大一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是不合格的父母。

我的父母情商不高,母亲就是一个有对抗思维的人,母亲的对抗情绪,根据外婆曾经给我讲母亲幼时的事情,推测母亲的对抗思维是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之后逐步定型。

之后被年幼的我模仿,我就这样有了对抗思维。

父亲是一个有工作能力品格正直的人,但认死理,所以在职场很吃亏,得不到任何的提拔重用,职场里失去了权力,就在要家里补回来,所以父亲在家里采取的是专制教育。

这种专制不是父亲故意为之,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体现,年幼的我遵循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人性本能,一定会顶嘴或者是做出其他与他的期望相反的表现,当时看来是叛逆,其实就是对抗!

杨老师说过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缺陷的放大版。

今日的我之所以对抗情绪如此严重,一是因为幼年对母亲的模仿,二是因为父亲的专制教育。

原生家庭的双重伤害,让我变成一个有严重对抗思维的人,这几年职场的不如意,只是引爆我对抗情绪的一根导火索。

但我不怨我的父母,因为在大时代小人物的背景下,他们也是受害者,相反,我很感激他们让我衣食无忧地长大,让我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父母年迈,我无力让他们改变,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从小的专制教育,我特别渴望平等、自由,所以控制欲要比一般人强烈。在我曾经的认知里,认为对抗能够让我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控制欲越强,对抗情绪越严重。

但这样的认知模式却大错特错!对抗只会引发对抗,对抗会让周围的人产生反感,进而产生厌恶感,之后就被作为一个异类被排斥,由此引发恶性循环,不断地对抗,不断地人际关系紧张,不断地被排斥,然后不断地让自己过得不好。

见杨老师之前,我自信的认为经过上次老师的微笑辅导,我的对抗情绪已经好了一大半,后来见到老师,才知道微笑只是开始,我的对抗情绪依旧严重,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的工作、生活当中。

善与美

经过老师这次的辅导,原本顽固的对抗认知开始瓦解,形成了新的不对抗认知,所以现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抗!不要对抗!不要对抗!(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

躁狂和对抗存在着蝴蝶效应,因为控制欲不满足,出现对抗,因为对抗引发了种种让我难过的恶果,然后躁狂。

对于躁狂,老师也给出了系统的建议,需要我自己今后多加练习克服。一周又过去了,现在的我已经越来越喜欢平静的情绪状态,对抗越来越少,与同事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下去!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和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不是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梁嘉怡

作者 | 匿名


相关内容

  • 竞技体育谋略概念辨析
  • 摘 要:当前竞技体育训练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竞争之激烈,要想获取竞技体育对抗中的胜利,必须具备力.技.智三个基本条件.在实力相当的条件下,就是谋略和智慧的竞争,硬拚硬打是难以取胜的,具有高度智慧和学识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必然会在竞赛中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所以研究竞技体育中的战术谋略,也是广大教练员所关 ...

  • 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 基于"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美对中态度转变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零和"与"非零和"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在美国对华战略上的体现,分析美国态度转变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周边海域环境,提出我国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零和 非 ...

  • 六顶思考帽
  • 六顶思考帽 课程说明: 作为思维工具, 六顶思考帽已被50多个国家政府在学校教育领域内设为教学课程.同时也被世界许多著名商业组织所采用作为管理者用来思考以及创造组织合力的通用工具.包括:微软,IBM,波音,松下,麦当劳,北京奥运组委会等等.这使我们能够简单并礼貌的鼓励思考者在每个思考过程采用相等的精 ...

  • 创新思维模式
  • 创新思维模式--六顶思考帽 主讲:中华龙氏培训网首席培训师龙云安博士 1. 传统思维的误区 2. 平行思维 3. 六顶帽子的思考工具 4. 六顶帽子的应用练习 学习意义 1. 学习怎样训练集中思维 2. 学习怎样提高团队中潜能 3. 怎样根据指令应用创造性思维 4. 怎样展开想象,提高创造力 第一天 ...

  • 2016年超星尔雅辩论与修养课后章节答案
  • 2016年超星尔雅辩论与修养课后章节答案辩论修养概述(一) 1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 A.发现 B.求合 C.效率 D.知识 A 2 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 A.口才 B.争胜 C.求和 D.谋利 C 3 显性剥夺是指权利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判断所剥夺() × 4 学习过程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模仿 ...

  • 读书|牵牛要牵牛鼻子:[毛选]摘评(六)
  •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从中可体会毛主席卓越的分析能力和战略眼光,也可了解党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且其中蕴含的智慧,对我们现今工作亦具指导借鉴之意义, 本篇内容摘选自<矛盾论>(1937.8). 1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 ...

  • 军事系统复杂性分析及启示
  • 2007年12月 第21卷第4期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D e c . 2007V o l . 21N o . 4M i l i t a r y O p e r a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a n d S y s t e m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军事 ...

  • 团队六维思维训练: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
  • 团队6维思维训练 -- 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 [课程介绍]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博士东尼·巴赞,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 ...

  • 通向技术成功之路: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方式
  • 1. 问题所在 平时在思考问题或者多人开会讨论问题时,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有人提出一个看法或观点时,经常会有人马上会提出质疑(并且确实有理),然后观点的对峙,辩解就会占用太多时间,结果也常常令人失望.这就是所谓的对抗性思维.观点的两方各持已见,两方好的意见互相对冲,形成矛盾之后原本就问题常常就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