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鲁迅的修辞手法

学习兽迅的修辞手法

口汤杰鹏

在汉代刘向的《 说苑》 里记载一个故事 , 说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惠施讲话好用 比喻。有人就对梁王说: “ 假使不让惠施用比 喻, 他就什么话也说不成了。第二天, ” 梁王对 惠施说: “ 你以后讲话尽管直说, 不用比喻, 如 何? ” 惠施回答说: “ 现在这里有一个人, 他从 来没有见过弹弓。 如果对他说, 弹弓就像射箭 的弓一样 , 不过所发射的是弹丸, 而不是箭 ,

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 这样 , 他能明白吗?” 梁 王说: “ 当然明白啦。” 惠施说:“ 所以, 人们在

这名字则表示人物是泛指的,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驼背五少爷、 蓝皮阿五等则象征病

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 未庄与 5 城与孔乙己、

阿Q 同样。“ 静修庵” 而被闹得乌烟瘴气, 这

名目 便成了很好的讽刺。最令人称道的应是 《 中的华老栓、 药》 华小栓、 华大妈, 一望而知 是劳苦大众 ; 而夏四奶奶 、 , 夏瑜 自然出身不 是平民。 夏瑜与为革命牺牲的秋瑾暗合, 含意 更为深长的是华夏两家的命运纠葛又与华夏 民族的生死存亡密切对应。这一切都充分体 现了鲁迅在为人物巧立名 目时的重视与功

力。 二、 破格用词 在用词上突破语法规范的 常格, 以收言简意赅和幽默讽刺之效。 这也有

讲话时,总是用别人已经知道的来比喻别人 所不知道的, 使得别人明白。 而你却叫我不用 比喻, 那怎么行呢! ” 梁王说:“ 你说得很有道

理 。”

直说难以使人明白,而用上一个比喻就 会使语言更加明白和生动,这就是积极修辞 的作用。

两种情况:一是把一个词或成语拆开, 只用其 中一部分。如:

1.待到它也“ 费厄” 然后再与它讲“ 了, 费

厄” 不迟。(《 费厄泼赖” 论“ 应该缓行) ) 2.“ 世道浇漓, 日下, 人心 国将不国” 这一 类话, 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 则所谓‘ 下” 旧 的事情, 也有变迁……(《 我之 节烈观》。 ) 二是使用某个词时,冲破一般语法规律 上的限制, 使词义新颖丰富。如:

呜呼 , 听讲的门徒是有福了, 从此会知道

文章大家鲁迅曾说过:“ 作文的人,因为

不能修辞 , 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又打比方说: ” “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 未免太毛糙, 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可见鲁 迅十分注意语言的修饰功夫,并多种修辞手 法运用得熟练而又富于创造性, 他在文章中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 巧立名目 就是通过给人、 、 地 物 事、

等起名字的方法,以鲜明突出地表现出对象 的本质特征,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我们知 道, 名目和它所指称的事物的本质并无必然

的联系, 但鲁迅给自己的小说中的人、 地所拟 的名字,却能很好地表征它所指称的对象的 本质。如《 狂人日 中的赵贵翁、 记》 古久先生,

如何三角, 如何恋爱……(《 张资平的“ 小说

学”) 》

三、 反意虚设 为了把话说得新鲜、 幽默, 意思表达得突出有力,鲁迅常常针对某一词

语,造一个在意义上和它相反或相对的新词 语。 这新词语或者是语言中并无其词, 或生活 中并无其实。如:

代表中国古老腐朽的封建势力;孔乙己、 阿Q

中学语文园地己 5 1已

诚湃夔亘巫粤.—

一一 ‘ 一

“ 我们的少奶奶是八月里要生孩子了

1. 因为从来不朽之笔 ,须传不朽之人 ,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 才下笔, 便 感到万分的困难了。(《 Q 正传》 阿 ) 2.“ 要撇掉我总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 ,

八 大人也好 ,我总要 闹得他们家败人亡 ! ……”《 ( 离婚》 ) 四、 粗说怒骂 鲁迅曾竭力反对“ 雅人” 们 的虚伪, 主张抛去死相, 放心地说笑。 所以, 鲁 迅写文章有时不避粗俗 , 直用骂语 , 表现出一 种粗犷刚健的豪情来 ,我们姑且称之为粗说 怒骂的修辞手法。如: 1.无论怎样 , 一时大概总还有不惜一顾 的人罢 , 只要这样 , 我就非常满足了;那满足 , 盖不下于取得富家的千金云。( 《 题记》 坟 ) “ 取得……” 是伪君子们常想而万不敢说出 的话, 因为真说便成了“ 。 俗” 这里鲁迅说到自己 获得读者的愉快时, 便直白 地犯 了 俗”顺便 这“ , 对伪君子们的“ 戳一枪。 雅” 2.遇见深林 , 可以劈成平 地的 , 遇见旷 野, 可以栽种树木的, 遇见沙漠 , 可以开掘井 泉的。 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 , 寻什么乌烟瘴 气的鸟导师! (《 华盖集 导师》 ) 五、 语句跳脱 在形式上似乎残缺不全 , 间断不接或跳动转折的语句,表现出更为真 切人微的情境来。如: 1, 他(七斤) 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 急, 也想想些方法, 想些计划 , 但总是非常模 糊, 贯穿不得: “ 辫子呢辫子? 丈八蛇矛。 一代 不如一代 !皇帝坐龙庭。 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 好。 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人娘的! ……”《 ( 风波》 ) 这断断续续的三五句话 , 活画了 19 7 年 1 农民对张勋复辟的反应 ,怕做顺民而不得的 情景。

“ 女人……” Q想。 阿 阿Q 放下烟管, 站了起来。

“ 我们的少奶奶……” 昊妈还唠叨说。

“ 我和你困觉, 我和你困觉! ” Q 忽然 阿 抢上去, 对伊跪下了。(《 正传》 阿Q ) 这是鲁迅笔下吴妈和阿Q 谈闲天的经 典场景。 一个是在漫不经心地闲聊, 一个却在 想入非非, 两人互不理解, Q 又在似有 而阿

所悟的短时间的酝酿中,便出现

了这个离奇 而又自有情理的求爱场面,要表达出如许意 思来 , 得用多少描述的笔墨啊!然而鲁迅只用 了短短的几句话 , 便把这些丰富的内容生动 传出。 六、衍文传情 衍文,本指古文中因缮 写、 刻板 、 排版错误而多出的字句 , 这里指漫 衍文句。 当言尽而意未尽时, 便顺便漫衍一两 句似乎是多余的话, 反而使文章神情舒展, 气 势充沛。如:

1.不但对于阿Q, 连我自己将来的“ 大团

圆”我就料不到究竟是怎样。 , 终于是“ 学者” , 或“ 教授” 乎?还是“ 学匪” 学棍” 官僚” 或“ 呢?“ 乎, 还是“ 刀笔吏” “ 呢? 思想界之权威” 抑 乎, “ 思想界先驱者” 抑又“ 乎, 世故的老人” 乎? “ 艺术家” 战士” ?“ ?抑又是见客不怕麻烦的特

别“ 亚拉籍夫” 乎? 乎? 乎? 乎? (《 乎? 阿Q正

传的成因》 ) 2. 仿佛惟有他却是极希望一个筋头, 工 农就都住王宫,吃大菜,躺安乐椅子享福的 人。谁料还是苦, 所以俄国不行了, 革命不好 了, 阿呀阿呀了, 可恶之极了。对着这样的哭 丧脸, 你同他说什么呢?(《 关于翻译的通讯) ) 3.因为凡事总是“ 团圆”正无须我们焦 ,

2.“ 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 因为老爷要买

一个小的……”

躁;放心喝茶, 睡觉大吉。再说废话, 不 就有“

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

“ 女人 , …吴妈……这小孤媚……” Q 阿

想。

了。呸! (《 论睁了眼看》 ) (作者单位:河南邓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 学语文园 工 5 地己 且

学习兽迅的修辞手法

口汤杰鹏

在汉代刘向的《 说苑》 里记载一个故事 , 说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惠施讲话好用 比喻。有人就对梁王说: “ 假使不让惠施用比 喻, 他就什么话也说不成了。第二天, ” 梁王对 惠施说: “ 你以后讲话尽管直说, 不用比喻, 如 何? ” 惠施回答说: “ 现在这里有一个人, 他从 来没有见过弹弓。 如果对他说, 弹弓就像射箭 的弓一样 , 不过所发射的是弹丸, 而不是箭 ,

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 这样 , 他能明白吗?” 梁 王说: “ 当然明白啦。” 惠施说:“ 所以, 人们在

这名字则表示人物是泛指的,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驼背五少爷、 蓝皮阿五等则象征病

态社会中的病态人物; 未庄与 5 城与孔乙己、

阿Q 同样。“ 静修庵” 而被闹得乌烟瘴气, 这

名目 便成了很好的讽刺。最令人称道的应是 《 中的华老栓、 药》 华小栓、 华大妈, 一望而知 是劳苦大众 ; 而夏四奶奶 、 , 夏瑜 自然出身不 是平民。 夏瑜与为革命牺牲的秋瑾暗合, 含意 更为深长的是华夏两家的命运纠葛又与华夏 民族的生死存亡密切对应。这一切都充分体 现了鲁迅在为人物巧立名 目时的重视与功

力。 二、 破格用词 在用词上突破语法规范的 常格, 以收言简意赅和幽默讽刺之效。 这也有

讲话时,总是用别人已经知道的来比喻别人 所不知道的, 使得别人明白。 而你却叫我不用 比喻, 那怎么行呢! ” 梁王说:“ 你说得很有道

理 。”

直说难以使人明白,而用上一个比喻就 会使语言更加明白和生动,这就是积极修辞 的作用。

两种情况:一是把一个词或成语拆开, 只用其 中一部分。如:

1.待到它也“ 费厄” 然后再与它讲“ 了, 费

厄” 不迟。(《 费厄泼赖” 论“ 应该缓行) ) 2.“ 世道浇漓, 日下, 人心 国将不国” 这一 类话, 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不过时代不同, 则所谓‘ 下” 旧 的事情, 也有变迁……(《 我之 节烈观》。 ) 二是使用某个词时,冲破一般语法规律 上的限制, 使词义新颖丰富。如:

呜呼 , 听讲的门徒是有福了, 从此会知道

文章大家鲁迅曾说过:“ 作文的人,因为

不能修辞 , 于是也就不能达意。又打比方说: ” “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 未免太毛糙, 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可见鲁 迅十分注意语言的修饰功夫,并多种修辞手 法运用得熟练而又富于创造性, 他在文章中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 巧立名目 就是通过给人、 、 地 物 事、

等起名字的方法,以鲜明突出地表现出对象 的本质特征,或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我们知 道, 名目和它所指称的事物的本质并无必然

的联系, 但鲁迅给自己的小说中的人、 地所拟 的名字,却能很好地表征它所指称的对象的 本质。如《 狂人日 中的赵贵翁、 记》 古久先生,

如何三角, 如何恋爱……(《 张资平的“ 小说

学”) 》

三、 反意虚设 为了把话说得新鲜、 幽默, 意思表达得突出有力,鲁迅常常针对某一词

语,造一个在意义上和它相反或相对的新词 语。 这新词语或者是语言中并无其词, 或生活 中并无其实。如:

代表中国古老腐朽的封建势力;孔乙己、 阿Q

中学语文园地己 5 1已

诚湃夔亘巫粤.—

一一 ‘ 一

“ 我们的少奶奶是八月里要生孩子了

1. 因为从来不朽之笔 ,须传不朽之人 ,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 才下笔, 便 感到万分的困难了。(《 Q 正传》 阿 ) 2.“ 要撇掉我总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 ,

八 大人也好 ,我总要 闹得他们家败人亡 ! ……”《 ( 离婚》 ) 四、 粗说怒骂 鲁迅曾竭力反对“ 雅人” 们 的虚伪, 主张抛去死相, 放心地说笑。 所以, 鲁 迅写文章有时不避粗俗 , 直用骂语 , 表现出一 种粗犷刚健的豪情来 ,我们姑且称之为粗说 怒骂的修辞手法。如: 1.无论怎样 , 一时大概总还有不惜一顾 的人罢 , 只要这样 , 我就非常满足了;那满足 , 盖不下于取得富家的千金云。( 《 题记》 坟 ) “ 取得……” 是伪君子们常想而万不敢说出 的话, 因为真说便成了“ 。 俗” 这里鲁迅说到自己 获得读者的愉快时, 便直白 地犯 了 俗”顺便 这“ , 对伪君子们的“ 戳一枪。 雅” 2.遇见深林 , 可以劈成平 地的 , 遇见旷 野, 可以栽种树木的, 遇见沙漠 , 可以开掘井 泉的。 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 , 寻什么乌烟瘴 气的鸟导师! (《 华盖集 导师》 ) 五、 语句跳脱 在形式上似乎残缺不全 , 间断不接或跳动转折的语句,表现出更为真 切人微的情境来。如: 1, 他(七斤) 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 急, 也想想些方法, 想些计划 , 但总是非常模 糊, 贯穿不得: “ 辫子呢辫子? 丈八蛇矛。 一代 不如一代 !皇帝坐龙庭。 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 好。 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人娘的! ……”《 ( 风波》 ) 这断断续续的三五句话 , 活画了 19 7 年 1 农民对张勋复辟的反应 ,怕做顺民而不得的 情景。

“ 女人……” Q想。 阿 阿Q 放下烟管, 站了起来。

“ 我们的少奶奶……” 昊妈还唠叨说。

“ 我和你困觉, 我和你困觉! ” Q 忽然 阿 抢上去, 对伊跪下了。(《 正传》 阿Q ) 这是鲁迅笔下吴妈和阿Q 谈闲天的经 典场景。 一个是在漫不经心地闲聊, 一个却在 想入非非, 两人互不理解, Q 又在似有 而阿

所悟的短时间的酝酿中,便出现

了这个离奇 而又自有情理的求爱场面,要表达出如许意 思来 , 得用多少描述的笔墨啊!然而鲁迅只用 了短短的几句话 , 便把这些丰富的内容生动 传出。 六、衍文传情 衍文,本指古文中因缮 写、 刻板 、 排版错误而多出的字句 , 这里指漫 衍文句。 当言尽而意未尽时, 便顺便漫衍一两 句似乎是多余的话, 反而使文章神情舒展, 气 势充沛。如:

1.不但对于阿Q, 连我自己将来的“ 大团

圆”我就料不到究竟是怎样。 , 终于是“ 学者” , 或“ 教授” 乎?还是“ 学匪” 学棍” 官僚” 或“ 呢?“ 乎, 还是“ 刀笔吏” “ 呢? 思想界之权威” 抑 乎, “ 思想界先驱者” 抑又“ 乎, 世故的老人” 乎? “ 艺术家” 战士” ?“ ?抑又是见客不怕麻烦的特

别“ 亚拉籍夫” 乎? 乎? 乎? 乎? (《 乎? 阿Q正

传的成因》 ) 2. 仿佛惟有他却是极希望一个筋头, 工 农就都住王宫,吃大菜,躺安乐椅子享福的 人。谁料还是苦, 所以俄国不行了, 革命不好 了, 阿呀阿呀了, 可恶之极了。对着这样的哭 丧脸, 你同他说什么呢?(《 关于翻译的通讯) ) 3.因为凡事总是“ 团圆”正无须我们焦 ,

2.“ 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 因为老爷要买

一个小的……”

躁;放心喝茶, 睡觉大吉。再说废话, 不 就有“

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

“ 女人 , …吴妈……这小孤媚……” Q 阿

想。

了。呸! (《 论睁了眼看》 ) (作者单位:河南邓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中 学语文园 工 5 地己 且


相关内容

  • 2012春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册1 2作业
  •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孔子所说,这表明古人很早就注意修辞. (√ )2.<修辞学>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前所著. (√ )4.杜甫诗"为人性僻耽佳 ...

  • 作文教学之我见
  • "记"字生美文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宜城市璞河中学 朱康玲 李红兵 关键词:背书 基本功 修辞 素材 写作手法 办公桌上放着学生写的作文,我却没有心思一本本的去批阅,干涩的语言,雷同的素材,读来索然无味.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文采斐然的词语能让人眼前一亮.正如南宋著名的教育家.诗人 ...

  • 修辞手法--中文写作
  • 修辞技法 暗示 就是用含混.闪烁的话,既使本意模糊起来,又使人能够隐隐约约地得到暗示. 例子: ①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鲁迅<孔乙已>) 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

  • 八上文学名著导读
  •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 ...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 初中教材重难点梳理 七年级上(书本后有常错字表及常用词语表) 第一单元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首><安恩和奶牛><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亲近文学 重点:理解标题含义,能体会文章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的的情感.领会现代诗 ...

  •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译者的语言风格
  •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译者的语言风格 冯智娇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以下从文学文体 ...

  • 写作特点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2010年12月13日 第644期 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 ◎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 ...

  • 比喻和比拟
  •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 -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 户县六中 路艳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及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区别比喻和比拟. 3.情感目标:能够准确.灵活的运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并会区别两种修辞手法.(重点) 2.会灵活运用两种修 ...

  • 如何精彩用语
  • 11 如何精彩用语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无论是口头的言语表达,还是书面的文字叙述,这些都离不开遣词造句,离不开语言的灵活运用.初中作文的写作,我们关注了作文的布局谋篇.构思立意.开篇结尾等等,而最终作文与读者建立联系的桥梁就 们获得高分的重要砝码之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