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摘要:

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再根据实验中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等结果对所分离细菌和霉菌的分类进行鉴定。

二.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划线分离,纯化,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穿刺,生理生化鉴定

三.前言: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尤以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土壤中不同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有的能够分解农作物的秸杆,它们大多是异养菌。除了细菌以外,土壤中数量较多的其它微生物是放线菌和真菌,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土壤中的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要确定某些微生物菌株的分类地位,首先须使该微生物为纯培养。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可获得纯培养。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还可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推算单位重量土壤样品含有微生物的数量。

对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性等。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培养形态。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都是个体形态的特点。培养形态指微生物在培养基(包括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生长的形态特征。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现在对大分子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的不同,反应出它们具有不同的酶系和不同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可被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内容。.

四.实验材料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

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乳糖培养基试管(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50%乙醇,20%的甘油,硝酸银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0.01%美兰水溶液,卢戈氏碘液,甲基红指示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Lugol)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香柏油。

4.土样:

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前光草坪内地表10cm下取得土样。.

5.仪器和其他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双层瓶,接种环,试管架,镊子,滴管,二甲苯,香柏油,蒸馏水,盖玻片,吸水纸,无菌平板,无菌试管,U型玻棒,解剖刀,无菌吸管等。.

五.操作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与分装。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药品。

2.熔化:在沸水浴锅中或电炉上加热熔化。

3.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调pH至培养基所需pH。

4.分装:将溶化的固体培养基趁热加至漏斗上,装试管时,注意管口不要沾上培

养基。液体分装装量不超过试管的1/4,固体分装装量不超过试管的1/5,分装三角瓶的量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半固体分装装量为试管的1/3,灭菌后垂直待凝。

5.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

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然后包扎一层牛皮纸。试管应先捆成一捆后再于棉塞外包扎牛皮纸,贴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日期、组别。

2.无菌水的制备。

(1)用量筒量取90ml水于带玻璃珠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扎牛皮纸。

(2)用10ml吸管取9ml水于试管中,塞上棉塞,包扎牛皮纸。

3.器皿的准备。

(1)培养皿的包装:每10套一包,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包扎(或放在特制铁皮圆

筒里,加盖扣严)。

(2)吸管的包装:首先在吸管的上端塞上一小段棉花,用长纸条包扎、打结。

(3)玻璃涂布棒的包装:方法同吸管的包装。

(4)枪尖的包装:放入枪尖盒,牛皮纸包装。

4.高压灭菌。

(1)将所要灭菌物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根据需要设定灭菌温度和时间(一

般121℃,20min灭菌,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等成分时,113 ℃,30min灭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2)灭菌完毕,将试管培养基搁成斜面,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度

的一半为宜。培养基冷至50℃左右,倒平板。

5.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 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10g土壤,放入灭好菌的无菌水中用玻璃珠打碎土

壤,放置30min以上。然后取10mL土壤原液于1支试管中,再从该试管

中取1mL浸液于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操作,分别将土壤浸液稀释10倍、102倍、103倍、104倍、105倍、106倍,将7支试管按稀释倍数分别记作0,-1,-2,-3,-4,-5,-6号试管。

(2) 涂布平板:分别取各稀释度试管中0.2mL浸液于准备好的细菌培养基平板

上,用刮刀分别涂布。再分别取各稀释度试管中0.2mL浸液于准备好的霉菌培养基平板上,用刮刀分别涂布。每个稀释度的浸液涂布3个平板。

(3) 培养:将细菌培养基平板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将霉菌培养基平板置

于27℃恒温箱培养3d。

(4) 平板计数及菌落描述:将培养好的细菌进行平板计数,计算1g土壤中细

菌数;并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记录结果。

(5) 平板划线分离:分别将培养好的细菌、霉菌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分别在适

宜温度培养。

(6) 菌种保藏(留作鉴定):将分离得到的菌种进行斜面保藏。每株菌保存3

支斜面。

6.分离菌株的鉴定。

(1)记录菌种的培养特征。

(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记录菌体特征与染色特性。

制片:制片方法与简单染色相同。

初染:加适量(以刚好覆盖菌为宜)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5min,水洗。

媒染:碘液媒染1min,水洗。

脱色: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复染:滴加番红复染1.5min,水洗。

镜检:干燥后,油镜镜检观察。

(3)细菌的芽孢染色。

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

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染液冒蒸气计时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镜检:将载玻片晾干后油镜镜检。

(4)细菌的鞭毛染色。

载玻片制备:将载玻片用洗涤剂清洗干净,置于95%乙醇中浸泡5min,

使用时用镊子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制片:在载玻片一端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种蘸一两下,

再在清水中蘸一两下,然后倾斜玻片,使液体缓慢流向载玻片另一端,用吸水纸洗去多余液体,自然干燥。

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

用硝酸银染液B液洗去残留水分后,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40~50秒,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镜检:用油镜镜检观察。

(5) 细菌的半固体穿刺试验。

培养基试管的制备:将半固体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灭菌后,垂直放置待凝。

接种:将各菌种用接种针分别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37℃恒温箱

中培养24h。

观察:观察细菌生长范围并记录,判断细菌是否有运动性。

(6) 查伯杰氏手册,初步对细菌菌种进行鉴定。

(7) 进行以下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淀粉水解试验

① 将固体淀粉培养基溶化后冷却至50℃左右,无菌操作制成平板。 ② 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划成4个部分。

③ 将选取的各菌分别在不同的部分点一下,在平板的反面分别在4个

部分标明所接种细菌。

④ 将平板倒置在37℃温箱中培养24h。

⑤ 观察各种细菌的生长情况,打开平板盖子,滴入少量卢戈氏碘液于

平板中,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如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已被水解,为阳性。根据透

明圈的大小可初步判断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即产生胞外淀粉

酶活力的高低。

油脂水解实验

① 将熔化的固体油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充分摇荡,使油脂均

匀分布,无菌操作倒入平板,待凝。

② 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划成4部分,分别在4部分标明所接种细菌。 ③ 用无菌操作将选取的各菌分别划十字线接种于平板的相对应部分的

中心。

④ 将平板倒置,37℃温箱中培养24h。

⑤ 取出平板,观察菌苔颜色。

如出现红色斑点,说明脂肪水解,为阳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① 用记号笔在各试管外壁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的名称和所接种细

菌。

② 取数支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分别接入所选菌种,另取一支葡萄

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不接种,作为对照。取数支乳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同样分别接入所选菌种,另取一支乳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不接种,作

为对照。

在接种后,轻缓摇动试管,使其均匀,防止倒置的小管进入气泡。 ③ 将接过种和作为对照的试管均置37℃中培养24~48h。

④ 观察各试管颜色变化及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

吲哚试验

① 将所选菌种分别接入数支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48h。 ② 向培养基内加入3~4滴乙醚,摇动数次,静置1min,待乙醚上升后,

沿试管壁徐徐加入2滴吲哚试剂。在乙醚和培养物之间产生红色环

状物为阳性反应。

甲基红试验

① 将所选菌种分别接入数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

48h。

② 将1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培养物内加入甲基红试剂2滴,培养

基变为红色者为阳性,变为黄色者为阴性。

(8)霉菌的形态观察。

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

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min,烘干备用。

琼脂块制备: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

左右的琼脂块,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分别从各霉菌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

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培养: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3~5mL灭菌的20%甘

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培养7天。

镜检: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

(9) 对照霉菌图谱,对霉菌菌种进行鉴定。

六、实验结果

1.细菌的平板计数:

1g土壤中细菌数:6.7×106个

1. 细菌的形态观察:

【表2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记录

2. 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

(1) 表格:【表3】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记录

革兰氏染色

② 将1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培养物内加入甲基红试剂2滴,培养

基变为红色者为阳性,变为黄色者为阴性。

(8)霉菌的形态观察。

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

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min,烘干备用。 琼脂块制备: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

左右的琼脂块,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分别从各霉菌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

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培养: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3~5mL灭菌的20%甘

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培养7天。 镜检: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 (9) 对照霉菌图谱,对霉菌菌种进行鉴定。

六、实验结果

1.细菌的平板计数:

1g土壤中细菌数:6.7×106个 1. 细菌的形态观察:

【表2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记录

2. 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

(1) 表格:【表3】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记录 革兰氏染色

【图1】 1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2】 2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3】3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4】4号革兰氏染色(10×100)

【图5】5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6】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7】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10×100)

芽孢染色

【图8】1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9】2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0】3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1】4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2】5号菌芽孢染色(10×100)

鞭毛染色

【图13】1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图14】2号菌鞭毛染色(10×100无鞭毛)

【图15】3号菌鞭毛染色(10×100无鞭毛) 【图16】4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图17】5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半固体穿刺

【图18】1号菌半固体穿刺 (有运动性) 【图19】2号菌半固体穿刺(无运动性)

【图20】3号菌半固体穿刺(无运动性) 【图21】4号菌半固体穿刺(有运动性)

【图22】5号菌半固体穿刺(有运动性)

【表4】各菌所属类群

【表5 】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记录

(注:“+”表示在淀粉水解试验、油脂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中呈阳性以及在葡萄糖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中产酸或产气;“-”表示在淀粉水解试验、油脂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中呈阴性以及在

(1) 形态特征:

【图23】1号霉菌(10×40) 【图24】2号霉菌(10×40)

【图25】1号霉菌孢子梗 【图26】2号霉菌孢子梗

(3) 对照霉菌图谱,得知:1号菌和2号菌均属于青霉属。

七、附:本实验用到的各种培养基配方。

(注: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用量减半)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1.5g

蛋白胨 5g

2. 3.

4.

5.

6. NaCl 2.5g 琼脂 10g 水 500mL pH 7.0~7.2 121°C灭菌20min 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200g 蔗糖(或葡萄糖) 20g 琼脂 22~25g 水 1000mL 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mL。110℃灭菌30min。 固体油脂培养基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5g NaCl 5g 香油或花生油 10g 1.6%中性红水溶液 1mL 琼脂 15~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2 121℃灭菌20min。 注:(1) 不能使用变质油。 (2)油和琼脂及水先加热。 (3)调好pH后再加入中性红。 (4)分装时,需不断搅拌,使油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固体淀粉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牛肉膏 5g 可溶性淀粉 2g 蒸馏水 1000mL 琼脂 15~20g 121℃灭菌20min。 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 蛋白胨 10g NaCl 5g 葡萄糖 12.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mL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10℃灭菌30min。 乳糖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乳糖 12.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mL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10℃灭菌30min。

7. 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21℃灭菌20min。

8.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5g

葡萄糖 5g

K2HPO4 2g

蒸馏水 1000mL

将上述各成分溶于1000mL水中,调pH 7.0~7.2,过滤。分装试管,每

管10mL,112℃灭菌30min。

八、参考资料

1.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R.E.布坎南、N.E.吉本斯等编,科学出版社。

2. 《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霉菌图谱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摘要:

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再根据实验中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等结果对所分离细菌和霉菌的分类进行鉴定。

二.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划线分离,纯化,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穿刺,生理生化鉴定

三.前言: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尤以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土壤中不同类型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有的能够分解农作物的秸杆,它们大多是异养菌。除了细菌以外,土壤中数量较多的其它微生物是放线菌和真菌,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土壤中的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要确定某些微生物菌株的分类地位,首先须使该微生物为纯培养。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可获得纯培养。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还可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推算单位重量土壤样品含有微生物的数量。

对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性等。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培养形态。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都是个体形态的特点。培养形态指微生物在培养基(包括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生长的形态特征。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表现在对大分子糖类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以及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的不同,反应出它们具有不同的酶系和不同的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可被用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内容。.

四.实验材料

1.菌种: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

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乳糖培养基试管(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50%乙醇,20%的甘油,硝酸银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0.01%美兰水溶液,卢戈氏碘液,甲基红指示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式(Lugol)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香柏油。

4.土样:

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图书馆前光草坪内地表10cm下取得土样。.

5.仪器和其他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双层瓶,接种环,试管架,镊子,滴管,二甲苯,香柏油,蒸馏水,盖玻片,吸水纸,无菌平板,无菌试管,U型玻棒,解剖刀,无菌吸管等。.

五.操作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与分装。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药品。

2.熔化:在沸水浴锅中或电炉上加热熔化。

3.调pH :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调pH至培养基所需pH。

4.分装:将溶化的固体培养基趁热加至漏斗上,装试管时,注意管口不要沾上培

养基。液体分装装量不超过试管的1/4,固体分装装量不超过试管的1/5,分装三角瓶的量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半固体分装装量为试管的1/3,灭菌后垂直待凝。

5.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

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然后包扎一层牛皮纸。试管应先捆成一捆后再于棉塞外包扎牛皮纸,贴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日期、组别。

2.无菌水的制备。

(1)用量筒量取90ml水于带玻璃珠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扎牛皮纸。

(2)用10ml吸管取9ml水于试管中,塞上棉塞,包扎牛皮纸。

3.器皿的准备。

(1)培养皿的包装:每10套一包,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包扎(或放在特制铁皮圆

筒里,加盖扣严)。

(2)吸管的包装:首先在吸管的上端塞上一小段棉花,用长纸条包扎、打结。

(3)玻璃涂布棒的包装:方法同吸管的包装。

(4)枪尖的包装:放入枪尖盒,牛皮纸包装。

4.高压灭菌。

(1)将所要灭菌物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根据需要设定灭菌温度和时间(一

般121℃,20min灭菌,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等成分时,113 ℃,30min灭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2)灭菌完毕,将试管培养基搁成斜面,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度

的一半为宜。培养基冷至50℃左右,倒平板。

5.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 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10g土壤,放入灭好菌的无菌水中用玻璃珠打碎土

壤,放置30min以上。然后取10mL土壤原液于1支试管中,再从该试管

中取1mL浸液于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操作,分别将土壤浸液稀释10倍、102倍、103倍、104倍、105倍、106倍,将7支试管按稀释倍数分别记作0,-1,-2,-3,-4,-5,-6号试管。

(2) 涂布平板:分别取各稀释度试管中0.2mL浸液于准备好的细菌培养基平板

上,用刮刀分别涂布。再分别取各稀释度试管中0.2mL浸液于准备好的霉菌培养基平板上,用刮刀分别涂布。每个稀释度的浸液涂布3个平板。

(3) 培养:将细菌培养基平板置于37℃恒温箱培养24h,将霉菌培养基平板置

于27℃恒温箱培养3d。

(4) 平板计数及菌落描述:将培养好的细菌进行平板计数,计算1g土壤中细

菌数;并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记录结果。

(5) 平板划线分离:分别将培养好的细菌、霉菌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分别在适

宜温度培养。

(6) 菌种保藏(留作鉴定):将分离得到的菌种进行斜面保藏。每株菌保存3

支斜面。

6.分离菌株的鉴定。

(1)记录菌种的培养特征。

(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记录菌体特征与染色特性。

制片:制片方法与简单染色相同。

初染:加适量(以刚好覆盖菌为宜)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5min,水洗。

媒染:碘液媒染1min,水洗。

脱色: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复染:滴加番红复染1.5min,水洗。

镜检:干燥后,油镜镜检观察。

(3)细菌的芽孢染色。

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

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染液冒蒸气计时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复染: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镜检:将载玻片晾干后油镜镜检。

(4)细菌的鞭毛染色。

载玻片制备:将载玻片用洗涤剂清洗干净,置于95%乙醇中浸泡5min,

使用时用镊子取出在火焰上烧去乙醇及可能残留的油迹。

制片:在载玻片一端滴一滴清水,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物种蘸一两下,

再在清水中蘸一两下,然后倾斜玻片,使液体缓慢流向载玻片另一端,用吸水纸洗去多余液体,自然干燥。

染色:滴加硝酸银染液A液覆盖菌面3~5min后用蒸馏水充分洗去A液。

用硝酸银染液B液洗去残留水分后,再滴加B液覆盖菌面40~50秒,其间可用微火加热,当菌面出现明显褐色时,立即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

镜检:用油镜镜检观察。

(5) 细菌的半固体穿刺试验。

培养基试管的制备:将半固体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灭菌后,垂直放置待凝。

接种:将各菌种用接种针分别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37℃恒温箱

中培养24h。

观察:观察细菌生长范围并记录,判断细菌是否有运动性。

(6) 查伯杰氏手册,初步对细菌菌种进行鉴定。

(7) 进行以下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淀粉水解试验

① 将固体淀粉培养基溶化后冷却至50℃左右,无菌操作制成平板。 ② 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划成4个部分。

③ 将选取的各菌分别在不同的部分点一下,在平板的反面分别在4个

部分标明所接种细菌。

④ 将平板倒置在37℃温箱中培养24h。

⑤ 观察各种细菌的生长情况,打开平板盖子,滴入少量卢戈氏碘液于

平板中,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如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已被水解,为阳性。根据透

明圈的大小可初步判断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即产生胞外淀粉

酶活力的高低。

油脂水解实验

① 将熔化的固体油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充分摇荡,使油脂均

匀分布,无菌操作倒入平板,待凝。

② 用记号笔在平板底部划成4部分,分别在4部分标明所接种细菌。 ③ 用无菌操作将选取的各菌分别划十字线接种于平板的相对应部分的

中心。

④ 将平板倒置,37℃温箱中培养24h。

⑤ 取出平板,观察菌苔颜色。

如出现红色斑点,说明脂肪水解,为阳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① 用记号笔在各试管外壁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的名称和所接种细

菌。

② 取数支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分别接入所选菌种,另取一支葡萄

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不接种,作为对照。取数支乳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同样分别接入所选菌种,另取一支乳糖发酵培养基试管不接种,作

为对照。

在接种后,轻缓摇动试管,使其均匀,防止倒置的小管进入气泡。 ③ 将接过种和作为对照的试管均置37℃中培养24~48h。

④ 观察各试管颜色变化及德汉氏小管中有无气泡。

吲哚试验

① 将所选菌种分别接入数支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48h。 ② 向培养基内加入3~4滴乙醚,摇动数次,静置1min,待乙醚上升后,

沿试管壁徐徐加入2滴吲哚试剂。在乙醚和培养物之间产生红色环

状物为阳性反应。

甲基红试验

① 将所选菌种分别接入数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养

48h。

② 将1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培养物内加入甲基红试剂2滴,培养

基变为红色者为阳性,变为黄色者为阴性。

(8)霉菌的形态观察。

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

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min,烘干备用。

琼脂块制备: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

左右的琼脂块,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分别从各霉菌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

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培养: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3~5mL灭菌的20%甘

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培养7天。

镜检: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

(9) 对照霉菌图谱,对霉菌菌种进行鉴定。

六、实验结果

1.细菌的平板计数:

1g土壤中细菌数:6.7×106个

1. 细菌的形态观察:

【表2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记录

2. 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

(1) 表格:【表3】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记录

革兰氏染色

② 将1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培养物内加入甲基红试剂2滴,培养

基变为红色者为阳性,变为黄色者为阴性。

(8)霉菌的形态观察。

培养小室的灭菌: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

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110℃灭菌20~30min,烘干备用。 琼脂块制备:通过无菌操作,用解剖刀由马铃薯琼脂薄层平板上切下1cm2

左右的琼脂块,将其移至培养小室的载玻片上,每片两块。

接种: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针分别从各霉菌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中

挑取很少量孢子,接种于小室中琼脂块边缘上,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培养: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圆滤纸片上加3~5mL灭菌的20%甘

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于28℃培养7天。 镜检:取出载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镜检。 (9) 对照霉菌图谱,对霉菌菌种进行鉴定。

六、实验结果

1.细菌的平板计数:

1g土壤中细菌数:6.7×106个 1. 细菌的形态观察:

【表2 】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记录

2. 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

(1) 表格:【表3】细菌的染色半固体穿刺实验结果记录 革兰氏染色

【图1】 1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2】 2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3】3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4】4号革兰氏染色(10×100)

【图5】5号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6】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10×100)

【图7】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10×100)

芽孢染色

【图8】1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9】2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0】3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1】4号菌芽孢染色(10×100)

【图12】5号菌芽孢染色(10×100)

鞭毛染色

【图13】1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图14】2号菌鞭毛染色(10×100无鞭毛)

【图15】3号菌鞭毛染色(10×100无鞭毛) 【图16】4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图17】5号菌鞭毛染色(10×100)

半固体穿刺

【图18】1号菌半固体穿刺 (有运动性) 【图19】2号菌半固体穿刺(无运动性)

【图20】3号菌半固体穿刺(无运动性) 【图21】4号菌半固体穿刺(有运动性)

【图22】5号菌半固体穿刺(有运动性)

【表4】各菌所属类群

【表5 】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记录

(注:“+”表示在淀粉水解试验、油脂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中呈阳性以及在葡萄糖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中产酸或产气;“-”表示在淀粉水解试验、油脂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中呈阴性以及在

(1) 形态特征:

【图23】1号霉菌(10×40) 【图24】2号霉菌(10×40)

【图25】1号霉菌孢子梗 【图26】2号霉菌孢子梗

(3) 对照霉菌图谱,得知:1号菌和2号菌均属于青霉属。

七、附:本实验用到的各种培养基配方。

(注: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用量减半)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 1.5g

蛋白胨 5g

2. 3.

4.

5.

6. NaCl 2.5g 琼脂 10g 水 500mL pH 7.0~7.2 121°C灭菌20min 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200g 蔗糖(或葡萄糖) 20g 琼脂 22~25g 水 1000mL pH 自然 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mL。110℃灭菌30min。 固体油脂培养基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5g NaCl 5g 香油或花生油 10g 1.6%中性红水溶液 1mL 琼脂 15~20g 蒸馏水 1000mL pH 7.2 121℃灭菌20min。 注:(1) 不能使用变质油。 (2)油和琼脂及水先加热。 (3)调好pH后再加入中性红。 (4)分装时,需不断搅拌,使油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固体淀粉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牛肉膏 5g 可溶性淀粉 2g 蒸馏水 1000mL 琼脂 15~20g 121℃灭菌20min。 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 蛋白胨 10g NaCl 5g 葡萄糖 12.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mL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10℃灭菌30min。 乳糖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乳糖 12.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mL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10℃灭菌30min。

7. 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蒸馏水 1000mL

pH 7.6

121℃灭菌20min。

8.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5g

葡萄糖 5g

K2HPO4 2g

蒸馏水 1000mL

将上述各成分溶于1000mL水中,调pH 7.0~7.2,过滤。分装试管,每

管10mL,112℃灭菌30min。

八、参考资料

1.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R.E.布坎南、N.E.吉本斯等编,科学出版社。

2. 《微生物学实验》第4版,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霉菌图谱


相关内容

  • 土壤中固氮菌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_付斌
  • 第40卷第1期黑龙江环境通报HeilongjiangEnvironmentalJournal Vol.40No.1Mar.2016 2016年3月 土壤中固氮菌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 付 摘 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要:采用阿斯贝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再通过吲哚试验 ...

  • 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 姓名 姓名姓名 姓名: :: :范高荣 学号 学号学号 学号: :: :90811022 分离 分离分离 分离土壤中产生 土壤中产生土壤中产生 土壤中产生α αα α- -- -淀粉酶的菌种 淀粉酶的菌种淀粉酶的菌种 淀粉酶的菌种 一 一一 一. ..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学 ...

  • 解磷菌的分离纯化 综述
  • 解磷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谢冬东 (大理学院 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2010级生物科学班,云南大理 671003) 摘要:解磷菌在土壤中的解磷作用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对解磷菌的研究现状.解磷机理.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述,以及采用平板涂布法分析解磷菌对难溶性磷的分解能力进行测定和对菌种进行 ...

  •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姓名: 学号: 年级班级: 组别: 同组者: 时间: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2.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 ...

  • 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及鉴定
  • EM原液中细菌的计数.分离纯化.形态分析及鉴定 [摘要] 此次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对EM原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特征,结合革兰氏染色结果,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实验最终得到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葡萄 ...

  •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实验报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09食品(2)班 姓名:xxx 学号:xxx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 ...

  • 培养局的纯培养
  • 实验六 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2. 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3. 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纯培养技术是实验室中最基本 ...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 筛选与鉴定 黄 1,22221哲,孙长坡,伍松陵,常晓娇,屈凌波 (1.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 要:从全国各地的土壤.污水.受污染的玉米.家畜肠道粪便等134份样品中分离得到1628株 菌落形态各异的微 ...

  •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部知识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二.相关试题 1.(2010·北京理综,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