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及鉴定

EM原液中细菌的计数、分离纯化、形态分析及鉴定

【摘要】 此次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对EM原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特征,结合革兰氏染色结果,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实验最终得到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几种细菌的菌种。

【关键词】细菌,稀释涂布,分离纯化,形态分析,鉴定。

【前言】此次实验从EM原液中分离得到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

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几种细菌。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也被称作EM技术。它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微生物共生共荣,这些微生物能非常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它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只要使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种植、畜牧、水产、环保、饲料、人体家庭保健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它具有改良土壤、增强光合作用、改善水质、除臭粪、促生长、抗病、改善畜禽品质、抑菌等功效。

比嘉照夫用“优势原则”来解释EM菌的有效性。EM菌可以分成三组:积极微生物(再生(regeneration)),消极微生物(分解,退化(decomposition,

degeneration))以及机会主义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水,土壤,空气或人的肠道),“积极”和“消极”微生物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机会主义微生物就顺应再生或者退化的趋势。比嘉照夫相信由于微生物的这种特性对不同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迄今为止,EM已狂风般席卷日本、美国、巴西、法国、台湾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细菌种类繁多。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可获得纯培养。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还可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推算单位EM原液中含有的细菌的数量。对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培养形态,这些特性可被用作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液:EM菌原液(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1.1.2试剂:

革兰氏染色用卢戈氏碘液,结晶紫染

液,95%乙醇,0.5%番红染液,5%孔雀绿染液,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1.1.3仪器和其他用品:

试管,平皿,移液管,烧杯,三角瓶,玻璃珠,量筒,玻璃棒,天平,pH试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环,酒精灯

等。 1.2.方法

1.2.1实验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仪器与药品,按照配方配配方如下:蛋白胨 10g,酵母膏5g,氯化钠(NaCl) 5g,水1000ml配制LB培养基。pH调节到7.0。并对仪器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1.2..2梯度稀释

1.2.2.1无菌操作,移取1mlEM菌原液至带玻璃珠的无菌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摇匀20min,将菌分散。 1.2.2.2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使之充分混合,稀释成10-3倍的菌液。按此十倍稀释法依次稀释出10-4、10-5、10-6倍浓度的梯度稀释液。 1.2.2.3分别从10-4、10-5、10-6倍的菌液中吸取1毫升菌液,注入培养皿内,用三角刮刀将菌液涂布均匀,同一稀释液重复涂布3个培养基,并对培养基进行编号记录。

1.2.2.4将培养皿倒置在36℃恒温箱中培养2天。

1.2.2.5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特征。

1.2. 3 计数

对平板上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同一梯度取三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1.2.4划线分离

从平板中挑取单个细菌菌落,注意选择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菌落。在LB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1.2. 5斜面接种保藏菌种

无菌操作,从画线后的培养基上挑取单个

菌落,在准备好的试管斜面上划线接种。斜面置于36℃恒温箱中培养。 1.2. 6观察与鉴定

1.2. 6.1观察:取分离出的细菌菌种制成美蓝水浸片,将制片放置3分钟后,用高倍镜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特征。

1.2. 6.2细菌大小的测量

先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将细菌制成美蓝水浸片。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菌大小,并记录。

1.2. 6.3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对分理出的菌种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步骤:制片、固定,草酸铵结晶紫初染1-2分钟,去掉浮色。用碘液媒染1分钟,后倾去多余溶液。用乙醇(95%)脱色20-30秒。蕃红复染2min,水洗,吸取残水晾干。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1.2. 6.4细菌芽孢染色

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固定,滴加孔雀绿染液,用酒精灯加热染色,倾去染液,水洗至不褪色为止,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 min水洗至流出水无色。镜检。

图 1: 第1、3、5号菌落图示

表1-3: 细菌大小测定记录

表1-4: 染色结果记录

图 2 2号试管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 3 8号试管中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4 :9号试管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 5 6号试管菌种的芽孢染色结果

2.2 菌种鉴定根据上述结果,对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出各株细菌分别为:1、2号为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3、4号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5、6号为梭菌属(Clostridiam),7、8号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9、10号

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无法具体鉴定到种。

2.3实验结果总结

各属细菌特点:

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直杆菌,0.7~0.8μm×3~5μm。单个,成对,罕见短链。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产生稀少,椭圆形,中生,膨大。兼性厌氧,但在大气中生长贫乏。糖类同型发酵产D-乳酸。不产接触酶和氧化酶。最适温度35℃,从鸡饲料和土壤中分离到,也可能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梭菌属(Clostridiam)细胞杆状,0.3~2.0μm×1.5~2.0μm,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的或渐尖的末端。通常多形态,幼龄时革兰氏常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球形孢囊膨大。大多数种为化能异养菌;有的化能自养菌或无机化能营养。可以水解糖、蛋白质,或两者都无或两者皆有。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胞直杆状,宽0.6~1.0μm×1.2~ 3.0μm,符合肠杆菌科的一般定义。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通常4~6根)运动。兼性厌氧,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通常CO2∶H2=2∶1)。在 44.5℃时不能由葡萄糖产气。大多数菌株VP试验阳性, MR试验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 30℃,多数临床菌株在37℃生长,有些环境菌株37℃时生化反应不稳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中。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因排列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单个或成双存在,革兰氏阳性,菌体直径0.5~1.5微米,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过氧化氢酶阳性。营养要求不高,适温37℃,多数菌株能产生脂溶性色素,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40%。分布很广,人或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存在。本属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性葡萄球菌3种。

3 小结

通过这一学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经过实际动手做微生物实验之后,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别的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微生物知识打下基础。因为大多微生物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识别,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习通过菌落形态,和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也正是因为微生物的微小与适应性强,所以,对微生物的培养也较为繁杂。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重做了两次,才得到较为理想的菌种。此次微生物大实验,使我们总结了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在实验过程中复习总结的各项微生物操作方法和技能,将使我们在以后的微生物实验中受益匪浅。

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无法具体鉴定到种。

2.3实验结果总结

各属细菌特点:

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直杆菌,0.7~0.8μm×3~5μm。单个,成对,罕见短链。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产生稀少,椭圆形,中生,膨大。兼性厌氧,但在大气中生长贫乏。糖类同型发酵产D-乳酸。不产接触酶和氧化酶。最适温度35℃,从鸡饲料和土壤中分离到,也可能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梭菌属(Clostridiam)细胞杆状,0.3~2.0μm×1.5~2.0μm,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的或渐尖的末端。通常多形态,幼龄时革兰氏常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球形孢囊膨大。大多数种为化能异养菌;有的化能自养菌或无机化能营养。可以水解糖、蛋白质,或两者都无或两者皆有。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胞直杆状,宽0.6~1.0μm×1.2~ 3.0μm,符合肠杆菌科的一般定义。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通常4~6根)运动。兼性厌氧,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通常CO2∶H2=2∶1)。在 44.5℃时不能由葡萄糖产气。大多数菌株VP试验阳性, MR试验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 30℃,多数临床菌株在37℃生长,有些环境菌株37℃时生化反应不稳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中。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因排列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单个或成双存在,革兰氏阳性,菌体直径0.5~1.5微米,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过氧化氢酶阳性。营养要求不高,适温37℃,多数菌株能产生脂溶性色素,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40%。分布很广,人或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存在。本属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性葡萄球菌3种。

3 小结

通过这一学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经过实际动手做微生物实验之后,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别的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微生物知识打下基础。因为大多微生物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识别,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习通过菌落形态,和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也正是因为微生物的微小与适应性强,所以,对微生物的培养也较为繁杂。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重做了两次,才得到较为理想的菌种。此次微生物大实验,使我们总结了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在实验过程中复习总结的各项微生物操作方法和技能,将使我们在以后的微生物实验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 第八版

【2】《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主编 沈萍 陈向东 。2007年11月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微生物学实验教程》主编:祖若夫、胡宝龙、周德庆 复旦大学出版社

【4】杨博文编著;《微生物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EM原液中细菌的计数、分离纯化、形态分析及鉴定

【摘要】 此次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对EM原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细菌的形态特征,结合革兰氏染色结果,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实验最终得到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几种细菌的菌种。

【关键词】细菌,稀释涂布,分离纯化,形态分析,鉴定。

【前言】此次实验从EM原液中分离得到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

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几种细菌。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也被称作EM技术。它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微生物共生共荣,这些微生物能非常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它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只要使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氧化物质,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种植、畜牧、水产、环保、饲料、人体家庭保健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它具有改良土壤、增强光合作用、改善水质、除臭粪、促生长、抗病、改善畜禽品质、抑菌等功效。

比嘉照夫用“优势原则”来解释EM菌的有效性。EM菌可以分成三组:积极微生物(再生(regeneration)),消极微生物(分解,退化(decomposition,

degeneration))以及机会主义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水,土壤,空气或人的肠道),“积极”和“消极”微生物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由此机会主义微生物就顺应再生或者退化的趋势。比嘉照夫相信由于微生物的这种特性对不同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迄今为止,EM已狂风般席卷日本、美国、巴西、法国、台湾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细菌种类繁多。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在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再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可获得纯培养。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还可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推算单位EM原液中含有的细菌的数量。对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形态特征包括个体形态和培养形态,这些特性可被用作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液:EM菌原液(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1.1.2试剂:

革兰氏染色用卢戈氏碘液,结晶紫染

液,95%乙醇,0.5%番红染液,5%孔雀绿染液,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1.1.3仪器和其他用品:

试管,平皿,移液管,烧杯,三角瓶,玻璃珠,量筒,玻璃棒,天平,pH试纸,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套,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环,酒精灯

等。 1.2.方法

1.2.1实验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仪器与药品,按照配方配配方如下:蛋白胨 10g,酵母膏5g,氯化钠(NaCl) 5g,水1000ml配制LB培养基。pH调节到7.0。并对仪器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1.2..2梯度稀释

1.2.2.1无菌操作,移取1mlEM菌原液至带玻璃珠的无菌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摇匀20min,将菌分散。 1.2.2.2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使之充分混合,稀释成10-3倍的菌液。按此十倍稀释法依次稀释出10-4、10-5、10-6倍浓度的梯度稀释液。 1.2.2.3分别从10-4、10-5、10-6倍的菌液中吸取1毫升菌液,注入培养皿内,用三角刮刀将菌液涂布均匀,同一稀释液重复涂布3个培养基,并对培养基进行编号记录。

1.2.2.4将培养皿倒置在36℃恒温箱中培养2天。

1.2.2.5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特征。

1.2. 3 计数

对平板上的菌落数量进行计数。同一梯度取三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1.2.4划线分离

从平板中挑取单个细菌菌落,注意选择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菌落。在LB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1.2. 5斜面接种保藏菌种

无菌操作,从画线后的培养基上挑取单个

菌落,在准备好的试管斜面上划线接种。斜面置于36℃恒温箱中培养。 1.2. 6观察与鉴定

1.2. 6.1观察:取分离出的细菌菌种制成美蓝水浸片,将制片放置3分钟后,用高倍镜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特征。

1.2. 6.2细菌大小的测量

先校正目镜测微尺,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将细菌制成美蓝水浸片。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菌大小,并记录。

1.2. 6.3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对分理出的菌种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步骤:制片、固定,草酸铵结晶紫初染1-2分钟,去掉浮色。用碘液媒染1分钟,后倾去多余溶液。用乙醇(95%)脱色20-30秒。蕃红复染2min,水洗,吸取残水晾干。干燥后,置油镜下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1.2. 6.4细菌芽孢染色

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固定,滴加孔雀绿染液,用酒精灯加热染色,倾去染液,水洗至不褪色为止,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 min水洗至流出水无色。镜检。

图 1: 第1、3、5号菌落图示

表1-3: 细菌大小测定记录

表1-4: 染色结果记录

图 2 2号试管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 3 8号试管中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4 :9号试管菌种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图 5 6号试管菌种的芽孢染色结果

2.2 菌种鉴定根据上述结果,对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初步鉴定出各株细菌分别为:1、2号为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3、4号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5、6号为梭菌属(Clostridiam),7、8号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9、10号

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无法具体鉴定到种。

2.3实验结果总结

各属细菌特点:

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直杆菌,0.7~0.8μm×3~5μm。单个,成对,罕见短链。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产生稀少,椭圆形,中生,膨大。兼性厌氧,但在大气中生长贫乏。糖类同型发酵产D-乳酸。不产接触酶和氧化酶。最适温度35℃,从鸡饲料和土壤中分离到,也可能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梭菌属(Clostridiam)细胞杆状,0.3~2.0μm×1.5~2.0μm,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的或渐尖的末端。通常多形态,幼龄时革兰氏常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球形孢囊膨大。大多数种为化能异养菌;有的化能自养菌或无机化能营养。可以水解糖、蛋白质,或两者都无或两者皆有。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胞直杆状,宽0.6~1.0μm×1.2~ 3.0μm,符合肠杆菌科的一般定义。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通常4~6根)运动。兼性厌氧,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通常CO2∶H2=2∶1)。在 44.5℃时不能由葡萄糖产气。大多数菌株VP试验阳性, MR试验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 30℃,多数临床菌株在37℃生长,有些环境菌株37℃时生化反应不稳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中。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因排列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单个或成双存在,革兰氏阳性,菌体直径0.5~1.5微米,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过氧化氢酶阳性。营养要求不高,适温37℃,多数菌株能产生脂溶性色素,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40%。分布很广,人或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存在。本属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性葡萄球菌3种。

3 小结

通过这一学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经过实际动手做微生物实验之后,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别的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微生物知识打下基础。因为大多微生物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识别,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习通过菌落形态,和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也正是因为微生物的微小与适应性强,所以,对微生物的培养也较为繁杂。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重做了两次,才得到较为理想的菌种。此次微生物大实验,使我们总结了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在实验过程中复习总结的各项微生物操作方法和技能,将使我们在以后的微生物实验中受益匪浅。

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无法具体鉴定到种。

2.3实验结果总结

各属细菌特点:

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直杆菌,0.7~0.8μm×3~5μm。单个,成对,罕见短链。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产生稀少,椭圆形,中生,膨大。兼性厌氧,但在大气中生长贫乏。糖类同型发酵产D-乳酸。不产接触酶和氧化酶。最适温度35℃,从鸡饲料和土壤中分离到,也可能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胞呈直杆状,0.5~2.5μm×1.2~10μm,常以成对或链状排列,具圆端或方端。细胞染色大多数在幼龄培养时呈现革兰氏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卵圆、柱状、圆形,能抗许多不良环境。每个细胞产一个芽孢,生孢不被氧所抑制。好氧或兼性厌氧,具有对热、pH和盐各种多样性的生理特性。化能异养菌,具发酵或呼吸代谢类型。

梭菌属(Clostridiam)细胞杆状,0.3~2.0μm×1.5~2.0μm,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的或渐尖的末端。通常多形态,幼龄时革兰氏常呈阳性,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球形孢囊膨大。大多数种为化能异养菌;有的化能自养菌或无机化能营养。可以水解糖、蛋白质,或两者都无或两者皆有。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细胞直杆状,宽0.6~1.0μm×1.2~ 3.0μm,符合肠杆菌科的一般定义。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通常4~6根)运动。兼性厌氧,容易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通常CO2∶H2=2∶1)。在 44.5℃时不能由葡萄糖产气。大多数菌株VP试验阳性, MR试验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 30℃,多数临床菌株在37℃生长,有些环境菌株37℃时生化反应不稳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中。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因排列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单个或成双存在,革兰氏阳性,菌体直径0.5~1.5微米,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过氧化氢酶阳性。营养要求不高,适温37℃,多数菌株能产生脂溶性色素,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0~40%。分布很广,人或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存在。本属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性葡萄球菌3种。

3 小结

通过这一学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对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经过实际动手做微生物实验之后,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微生物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别的技能,为今后深入学习微生物知识打下基础。因为大多微生物体积微小,肉眼无法识别,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习通过菌落形态,和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也正是因为微生物的微小与适应性强,所以,对微生物的培养也较为繁杂。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重做了两次,才得到较为理想的菌种。此次微生物大实验,使我们总结了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有所用。在实验过程中复习总结的各项微生物操作方法和技能,将使我们在以后的微生物实验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 第八版

【2】《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 主编 沈萍 陈向东 。2007年11月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微生物学实验教程》主编:祖若夫、胡宝龙、周德庆 复旦大学出版社

【4】杨博文编著;《微生物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土壤中固氮菌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_付斌
  • 第40卷第1期黑龙江环境通报HeilongjiangEnvironmentalJournal Vol.40No.1Mar.2016 2016年3月 土壤中固氮菌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 付 摘 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要:采用阿斯贝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再通过吲哚试验 ...

  • 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 姓名 姓名姓名 姓名: :: :范高荣 学号 学号学号 学号: :: :90811022 分离 分离分离 分离土壤中产生 土壤中产生土壤中产生 土壤中产生α αα α- -- -淀粉酶的菌种 淀粉酶的菌种淀粉酶的菌种 淀粉酶的菌种 一 一一 一. ..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学 ...

  • 解磷菌的分离纯化 综述
  • 解磷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谢冬东 (大理学院 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2010级生物科学班,云南大理 671003) 摘要:解磷菌在土壤中的解磷作用越来越受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对解磷菌的研究现状.解磷机理.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述,以及采用平板涂布法分析解磷菌对难溶性磷的分解能力进行测定和对菌种进行 ...

  •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摘要: 通过稀释涂布.划线分离等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再根据实验中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等结果对所分离细菌和霉菌的分类进行鉴定. 二.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划线分离,纯化,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穿刺,生理 ...

  •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姓名: 学号: 年级班级: 组别: 同组者: 时间: 一.目的要求 1. 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2.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 ...

  •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实验报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09食品(2)班 姓名:xxx 学号:xxx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 ...

  • 培养局的纯培养
  • 实验六 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2. 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3. 了解四大类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纯培养技术是实验室中最基本 ...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 筛选与鉴定 黄 1,22221哲,孙长坡,伍松陵,常晓娇,屈凌波 (1.河南工业大学微生物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 要:从全国各地的土壤.污水.受污染的玉米.家畜肠道粪便等134份样品中分离得到1628株 菌落形态各异的微 ...

  •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部知识
  •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二.相关试题 1.(2010·北京理综,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