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学习妙法"

  陶渊明辞官后,退居田园,过着恬静的生活,每天自己种地,闲时就饮酒作诗。  一天,有个少年慕名前来向陶渊明求教,问:“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吗?不知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步,不勤奋就会退步!”  少年听后,皱了皱眉头。  陶渊明见少年不懂自己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自己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禾苗说:“你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  少年蹲下注视了很久,始终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它不在长高啊!”  陶渊明又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怎么会变得这么高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接着说:“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放弃,就一定会有进步。”  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像马鞍子一样凹下去了呢?”  “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我们天天在上面磨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留下遗憾啊!”  少年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吧,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提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姓起源】  1. 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虞思官职是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他的儿子虞阏(yān)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便以官名为姓,即陶姓。  2. 少数民族改姓。如: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改姓陶。  【名人馆】  陶侃(kǎn):东晋名将。他为官清廉,被世人称道。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文学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行知:近代著名教育学家。他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学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等。  【博闻馆】  以职业命名的姓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职业和技艺很多都是家族世袭的,世袭的职业和技艺成了家族的标志,甚至成为姓氏的来源。比如:“庖(páo)”姓是以厨师为职业的;“巫”姓是以巫师为职业的。还有很多来源于家族世袭的职业或技艺的姓氏,经过历史的演变,今天已经没有职业色彩了。  (选自《百家姓故事》,中华书局2011年版)

  陶渊明辞官后,退居田园,过着恬静的生活,每天自己种地,闲时就饮酒作诗。  一天,有个少年慕名前来向陶渊明求教,问:“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吗?不知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步,不勤奋就会退步!”  少年听后,皱了皱眉头。  陶渊明见少年不懂自己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自己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禾苗说:“你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  少年蹲下注视了很久,始终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它不在长高啊!”  陶渊明又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怎么会变得这么高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接着说:“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没有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放弃,就一定会有进步。”  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像马鞍子一样凹下去了呢?”  “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  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我们天天在上面磨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留下遗憾啊!”  少年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吧,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提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姓起源】  1. 西周初年,舜的后裔虞思官职是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他的儿子虞阏(yān)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便以官名为姓,即陶姓。  2. 少数民族改姓。如: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改姓陶。  【名人馆】  陶侃(kǎn):东晋名将。他为官清廉,被世人称道。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文学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陶行知:近代著名教育学家。他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学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等。  【博闻馆】  以职业命名的姓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职业和技艺很多都是家族世袭的,世袭的职业和技艺成了家族的标志,甚至成为姓氏的来源。比如:“庖(páo)”姓是以厨师为职业的;“巫”姓是以巫师为职业的。还有很多来源于家族世袭的职业或技艺的姓氏,经过历史的演变,今天已经没有职业色彩了。  (选自《百家姓故事》,中华书局2011年版)


相关内容

  • 陶渊明教写作
  • 一天,一少年向大诗人陶渊明求教:"先生,我非常敬佩您学识渊博,精通诗文词赋,但不知写诗作文有没有什么妙法,晚辈恳请指导." 陶渊明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天下文章哪有妙法可言?想得太天真了!"说罢,转而又想:作为长者,对后生只能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岂有戏 ...

  • 大学语文陶渊明的故事
  • 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 ...

  • 陶渊明论读书
  •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希望能从他这里讨得获得知识的绝妙之法.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老先生,晚辈十分仰慕您老的学识,不知您老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若有,敬请授予晚辈,晚辈定将终生感激!" 陶渊明听后,捋须笑道:" ...

  • [云中君]千古隐士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图)
  •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晋代文学家,名潜,字符亮,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田园诗人,小时候家境贫困,但是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41岁时挂印辞官,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 ...

  • 劝学([必修三]一轮复习用)
  • 劝 学(<必修三>一轮复习用) 一.通假字 1. 以为轮, 其曲中规 (" "通" ", ) 2.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 "通" ") 3.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 ...

  • 陶渊明劝学
  • { 麓 蓄苌葡亍 蓄鑫 伯.黼!『酬西,鸶,j陶 渊 明 隐居 田 园 后有个读 书 少我 非 常敬 佩,年 向他 求 教我":老 先生,( m g p 色i ) 您 的 渊 ( y u o n ) 博 知 识,请 告诉"您 年 少读 书 时 有 什 么 妙 法 ?陶 渊 明 先 ...

  • 陶渊明的辞职信是那几句话
  • 篇一:陶渊明 `伟大宅男陶渊明 陶渊明一直保持着中国历史一项空前绝后的纪录:一人而三史有传(<宋书><晋书>.<南史>.) -- 题记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q ...

  • 尔雅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及答案
  • 选 择 题 1.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中的"致"是个及物动词,意思为().使 2."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尚书> 3. <诗经•十五国风>中主要是()的作品.周朝 4. "桃之夭 ...

  • 我的学习妙法
  • 本文关键字: 说起那些读书妙法,我还真的有不少呢.比如说写作的妙法,我就积累了不少.原来,每当语文老师布置作文时,我就如同下了十八层地狱一般,不知道该怎么写.后来经过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写作妙法后,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写作也就变得轻快简单,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妙法吧! 1:我国著名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