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亮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就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记者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他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经过对报告的初步学习和梳理,他认为报告至少有十大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但是,中央认为,当时科学发展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没有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因此,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新的定位,以进一步地发挥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具有十分紧迫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

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新拓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了全面部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在建设“两个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了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我们知道,“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五、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李克强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变发展方式像改革开放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新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围绕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对于我们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学习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贯穿在整个报告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这一部分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社会上和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按照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的解读,这个概括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今后一个阶段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述党的建设的主线表述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

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使纯洁性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过去,只是讲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前面与之并列,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七一”讲话中把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作为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并进行了阐述。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作者:孙贵卿 来源:中共滑县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发布时间:2012-12-03 09:1

6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这个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

献。通篇来看,这个报告至少有六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创新。

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有新理论的产生,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每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有新说法、都提出新观点。比如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大会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每次大会都以不同的理论创新载入史册。

我们在党91年的历史中,一共召开了十八次代表大会,其中有四次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

第一次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明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第一次。一大到六大,我们党章没有提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七大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一次创新。什么叫改天换地,什么叫翻天覆地,有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没有毛泽东思想做指导,我们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次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指导思想革命性的创新。没有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富强。

第三次党的指导思想创新是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的第三次指导思想创新。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逆转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多次的实践调研,

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形成了全党的共识,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第四次就是这次党代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创新。我们经过建党90年的实践检验,建国60年的实践检验,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检验,12年新世纪的实践检验,我们得出结论,形成共识,只有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别的任何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实践越发展越能够验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

党的指导思想创新是最大的创新,根本性的创新,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愿望,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全党的愿望。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

报告高度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清晰,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对改革开放提出新要求

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但是,如何真正把改革开放坚持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改革开放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明确改革开放是为了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来不是为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而是它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指向,这就是为人民改革开放。是为人民的福祉,为国家的发展而改革开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改革开放要有一种科学的改革开放观。在这个背景下,还要把改革开放的各项制度更加系统化、协调化、规范化。过去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已经可以在相当多的方面有规矩可循,可以照章办事,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了。这就需要改革开放制度的协调和配套。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是我们全面的小康社会,它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也包括内容的全面。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这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热情。

五、对治国理政提出一系列新部署

在进行经济建设方面,更加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在政治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党

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

在文化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我们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很明确的内容。我们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现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我们要告诉世界,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创新,是一种丰富。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我们搞社会建设看起来好象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但是,实际上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六、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提出“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这是关于党的

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三是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是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活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最大亮点

——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广泛深入采访十八大代表和相关权威专家的基础上,《半月谈》在这里刊发一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文章。

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这段文字下,十八大代表、浙江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重重地画上了标记。他说,这一表述意义重大。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说,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提出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1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陈铁雄说,科学发展不仅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也是引领发展最深刻的力量。10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浙江发展步入更加健康的轨道,台州也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参与报告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新的形势和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生活改善给予更多期待。” 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增长和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标

准与期望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和资源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扩张的外延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这些都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十八大报告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什么我们党如此重视思想理论武装?如此强调中国特色?因为我们照搬别国经验吃过大亏,我们每次决定性的胜利都得益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十八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告诉记者。

十八大代表、湖北省郧西县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特别关注报告中的“八个必须坚持”。他说:“‘八个必须坚持’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作为基层农村代表,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实在。老百姓过日子盼什么?就是盼衣食无忧、家庭和睦、社会平安。

此外,从我们做基层工作的经验来看,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安定有序,才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老百姓的这些期盼,就需要做到‘八个必须坚持’。”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八个必须坚持”中有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述引起代表们的共鸣。

十八大代表、湖北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马俊镠说:“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她认为,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要搭建公平正义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平等参与竞争。

李景田说,这些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道,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目标指向。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这些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李景田认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13亿中国人将更加从容自信地走向辉煌美好的未来。(《半月谈》2012年第22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12大理论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创新、新表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报告至少有12大理论创新点。

1、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最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样,增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之提高到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4、首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5、对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

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6、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到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转变发展方式”像改革开放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新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

7、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中,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

8、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12个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9、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0、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出新规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

11、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内涵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新表述:(1)“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5)“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等等。

12、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八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纲领性历史性文献。经过对报告的初步研读学习,我认为报告在八个方面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历史论断。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最大的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阐述。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

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了新勾勒。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作了全面勾勒和部署。系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四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变,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质变。报告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充分信心。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时间更加具体。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进一步不断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五是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

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报告的又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系统具体的表述。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全新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是对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新表述。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新谋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就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记者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他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经过对报告的初步学习和梳理,他认为报告至少有十大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但是,中央认为,当时科学发展提出时间还不长,还需要进一步经受实践检验,因此没有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因此,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进行新的定位,以进一步地发挥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具有十分紧迫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

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新拓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

了全面部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在建设“两个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了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我们知道,“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小康社会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五、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李克强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变发展方式像改革开放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新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围绕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对于我们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学习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贯穿在整个报告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这一部分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社会上和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按照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的解读,这个概括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今后一个阶段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述党的建设的主线表述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

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使纯洁性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过去,只是讲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次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前面与之并列,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七一”讲话中把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作为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并进行了阐述。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作者:孙贵卿 来源:中共滑县县委党校教研室主任 发布时间:2012-12-03 09:1

6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这个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

献。通篇来看,这个报告至少有六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创新。

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有新理论的产生,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每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有新说法、都提出新观点。比如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大会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每次大会都以不同的理论创新载入史册。

我们在党91年的历史中,一共召开了十八次代表大会,其中有四次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

第一次是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明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第一次。一大到六大,我们党章没有提党的指导思想问题。七大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一次创新。什么叫改天换地,什么叫翻天覆地,有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没有毛泽东思想做指导,我们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次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指导思想革命性的创新。没有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富强。

第三次党的指导思想创新是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的第三次指导思想创新。在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逆转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多次的实践调研,

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形成了全党的共识,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第四次就是这次党代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创新。我们经过建党90年的实践检验,建国60年的实践检验,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检验,12年新世纪的实践检验,我们得出结论,形成共识,只有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别的任何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实践越发展越能够验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

党的指导思想创新是最大的创新,根本性的创新,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愿望,而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全党的愿望。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

报告高度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清晰,让我们对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自信。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对改革开放提出新要求

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但是,如何真正把改革开放坚持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改革开放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明确改革开放是为了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来不是为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而是它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指向,这就是为人民改革开放。是为人民的福祉,为国家的发展而改革开放。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改革开放要有一种科学的改革开放观。在这个背景下,还要把改革开放的各项制度更加系统化、协调化、规范化。过去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已经可以在相当多的方面有规矩可循,可以照章办事,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了。这就需要改革开放制度的协调和配套。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是我们全面的小康社会,它不仅包括地域的全面,还包括社会群体的全面,也包括内容的全面。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这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热情。

五、对治国理政提出一系列新部署

在进行经济建设方面,更加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在政治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党

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地感受到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

在文化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我们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很明确的内容。我们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现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我们要告诉世界,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创新,是一种丰富。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我们搞社会建设看起来好象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但是,实际上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六、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十八大报告提出“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这是关于党的

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三是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是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活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最大亮点

——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了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广泛深入采访十八大代表和相关权威专家的基础上,《半月谈》在这里刊发一组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文章。

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这段文字下,十八大代表、浙江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重重地画上了标记。他说,这一表述意义重大。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说,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理论创新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提出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信。1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陈铁雄说,科学发展不仅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也是引领发展最深刻的力量。10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浙江发展步入更加健康的轨道,台州也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参与报告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新的形势和环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生活改善给予更多期待。” 十八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增长和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标

准与期望不断提高,人口结构和资源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主要依赖要素投入扩张的外延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这些都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十八大报告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什么我们党如此重视思想理论武装?如此强调中国特色?因为我们照搬别国经验吃过大亏,我们每次决定性的胜利都得益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十八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告诉记者。

十八大代表、湖北省郧西县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特别关注报告中的“八个必须坚持”。他说:“‘八个必须坚持’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作为基层农村代表,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实在。老百姓过日子盼什么?就是盼衣食无忧、家庭和睦、社会平安。

此外,从我们做基层工作的经验来看,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安定有序,才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老百姓的这些期盼,就需要做到‘八个必须坚持’。”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八个必须坚持”中有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述引起代表们的共鸣。

十八大代表、湖北荆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马俊镠说:“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她认为,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要搭建公平正义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平等参与竞争。

李景田说,这些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道,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和目标指向。只要我们认真落实这些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李景田认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13亿中国人将更加从容自信地走向辉煌美好的未来。(《半月谈》2012年第22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12大理论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创新、新表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报告至少有12大理论创新点。

1、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最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首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样,增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把之提高到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4、首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5、对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

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6、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到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转变发展方式”像改革开放一样,是关系我国发展命运的战略抉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新的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

7、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新思路

十八大报告中,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

8、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12个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

9、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0、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做出新规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

11、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内涵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新表述:(1)“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5)“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等等。

12、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八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纲领性历史性文献。经过对报告的初步研读学习,我认为报告在八个方面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历史论断。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党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最大的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阐述。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

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

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了新勾勒。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作了全面勾勒和部署。系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四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变,却是一个历史性的质变。报告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充分信心。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时间更加具体。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进一步不断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五是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

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报告的又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概括。这个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系统具体的表述。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全新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是对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新表述。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八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了新谋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相关内容

  • 民法总则八大亮点:鼓励见义勇为 救助人不担民事责任
  • 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作为持续关注民法总则及民法典编撰.起草的媒体,成都商报梳理总结出民法总则八大亮点. 亮点1 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利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 ...

  • 十八大报告八大亮点
  • 十八大报告起草参与者解读报告八大亮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准确而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

  • 十八大代表选举亮点多
  • 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70名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他们将肩负全党80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和期盼,光荣地出席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选举有严格程序 早在2011年10月,中央印发<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 ...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八大亮点解读
  • 日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对此,参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研讨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 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 ...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亮点频仍3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亮点频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苏鹏 宋歆责任编辑:康哲2015-10-26 03:020 为了每个人的中国梦 ■宋歆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基辛格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做出了这样的论断.而对 ...

  • 五中全会公报"五大亮点"
  • 五中全会公报"五大亮点"值得关注 推动"十三五"深度发展 今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今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2015修订版[纪律处分条例]五大亮点解读
  • 2015修订版<纪律处分条例>五大亮点解读 发布时间:2015-10-28 来源:公文网 浏览:0 从新修订<条例>的结构来看,主要分为总则.分则.附则,共11章.133条;从适用对象来看,主要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总体来看,此次<条例>修 ...

  • 十八大报告点评
  • 十八大报告点评:强调发展.重视改革 在昨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幕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党中央作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 主要观点 将发展与改革定位成未来十年中国的目标,并在阐述上将改革定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发展方面,目标是 ...

  • 入党积极分子社会活动总结
  • 一. 活动主题: 关注十八大亮点 一. 活动时间: xx年4月12日 二. 活动地点: 药学楼阶梯20 三. 参与人员: 组长:董蒙蒙(10级护理1班) 组员:张 晴(10级护理1班) 孟玲伟(10级护理2班) 程云磊(10级护理2班) 尤泽慧(10级护理2班) 石文英(10级护理2班) 孙 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