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了观察兴趣,又丰富了绘画素材。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的,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幼儿常常把握不住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特征,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不是教幼儿绘画技巧,而是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和创造各种观察条件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会使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了观察兴趣,又丰富了绘画素材。   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学会有目的地、整体地观察。幼儿自发的观察往往比较盲目随意,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容易注意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容易关注艳丽的色彩或奇特的外形等,常常以夸张的方法强调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整体和全局却视而不见或顾及不到。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观察,克服观察中的片面和零乱。如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社区,观察周围的各种楼房。孩子们发现楼房有正方形、长方形的,有多层的、高层的,房顶的花样更多,有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等,许多楼房排在一起高高低低、各种各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细致地观察房子的窗户、阳台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有利于幼儿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既能认识整体,又能认识局部。   2.学会比较物体的外形特征。我们在引导幼儿全面观察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事物,迅速捕捉事物突出特征的能力。例如,长颈鹿最引入注目的是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近似三角形;松鼠有圆圆的身体和蓬松的大尾巴;人有高、矮、胖、瘦,五官特征、气质也各不相同。   比较是了解事物特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会比较,就不可能细致区分事物的属性和特点,也不可能认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引导幼儿仔细比较看似很相像的向日葵花盘,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要求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独特之处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向日葵就不会雷同。长此以往,幼儿便能拥有敏锐的感觉及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   3.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有人说,画家的眼睛与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是观察方法不同所致。如自行车大家都很熟悉,但每天骑车的人不一定都能准确地画出来。这是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表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太细致的,虽然一般人对自行车有初步的印象,但缺乏对自行车结构的了解,要完整地画出自行车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如了解物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分解观察物体的构造、弄清楚各个部分是如何衔接的等等,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如大吊车的形状很像长颈鹿:有结实的长腿,上面有一座小房子,驾驶员在小房子里操纵吊车,长腿和小房子中间有转盘衔接,小房子的上方连接着长长的吊杆,吊杆的上端有滑轮,下方挂着大铁钩……通过如此观察、分析,幼儿既掌握了大吊车的外形特征,也把握了大吊车的结构,降低了绘画表现的难度。   4.学会观察细节。有些幼儿园教师也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可幼儿就是画不好。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幼儿观察的深入程度;二是教师的评价标准。确实,幼儿仅仅通过一两次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多看、多记,反复看、反复记,使头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深刻。这样,幼儿表现的内容就有生命力,就很细腻,而不是概念化的简单图式。   如前例,教师带幼儿第二次观察楼房时,就要在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作更深入的分析、比较,如楼房与楼房之间形状、高低的不同,不同房子阳台、窗户的变化,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落水管等细节,加深幼儿对楼房形状、结构及其细部特征的理解。通过如此反复观察,幼儿的认识才会全面深刻,画出的形象才会具体、生动。   三、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   绘画日记是幼儿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观察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画绘画日记时,应注意让幼儿画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体验过的事,表达心中的愿望。要让幼儿有感而发,不必每天都画。比如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动物世界、广告等电视节目,成人可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电视内容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养成观察、记忆的习惯。要求幼儿将一刹那掠过的屏幕形象记住并进行表现有一定难度,幼儿一般习惯记忆故事情节,容易忽视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我们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掌握故事的概况与形象的主要特征,让幼儿通过观看这些节目,记下感受最深的东西,从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成人应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童年时代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相关内容

  • 发现身边的美丽(7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发现身边的美丽(700字)作文 在当代,生活的劳累让很多人认为美现在已 经不是随处可见的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和求知的心,带上一双探索美的眼睛,就一定会发现生 活处处在爱的包围中.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如梦境一般, ...

  • 作文:不起眼也是一种美
  •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的.是啊!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你就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有人说,美在落满花瓣的小溪里,碎小的花瓣是没的点缀:还有人说,美在夏夜的星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是最美的眼睛--而我却 ...

  • 2012[开学第一课]内容介绍及读后感
  •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本期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 存在美,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黎明,当我们还在酣睡时,母亲早已悄悄起身,在厨房为我们准备早餐,等我们起床,热 ...

  • 3.2欣赏与赞美第一课时欣赏他人_发现美好(教案)
  • 3.2 欣赏与赞美 第一课时 欣赏他人,发现美好 备课:八年级政治组 课型:新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 往中的积极作用.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 教学重难点 知道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掌 ...

  • 发现生活中的美
  • [篇一:发现生活中的美500字] 美在人心中!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尚于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曾经就被美感动过,她使我到今还记忆忧新. 这件事发生在医院里,这天,我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外婆,陪她多讲讲话.和外婆邻床的是一位瘫痪的老奶奶,她身患重病,为了给她治病.好的儿女早已欠下 ...

  • 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你却得到了一切."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换一种心境去面对,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美丽. 人人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而纷繁 ...

  • 幻灭的乌托邦
  • [摘 要]顾城所构建的诗歌世界里,可以看到他以一种独有的视角在审视着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他是一位命中注定的诗人,他拥有一双敏锐的"黑眼睛"捕捉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在顾城的诗歌世界里,他用自己异于常人的思维和笔墨构筑着一座属于自己乌托邦,他用诗人的敏感审视着这个世界,"黑 ...

  • 论审美的意义
  • 论审美的意义 摘要:人生有无意思的判断标准在于自我创造性价值的能否实现.主观自我对人生进行有无意思的价值判定,进而在积极意义上实现自我创造性价值追求.价值追求与实现为人生有意思的认定提供了条件,而人生有意思的认定又作为基础促成价值追求与实现. 关键词:人生价值:审美: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 ...

  •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竹影教案
  • <竹影>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