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

  王 宏 孙喜明 程宇甫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92例糖尿病病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另设2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I-1表达。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为(5.51+0.31)μg/mL,较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明显升高,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AI-1表达降低为(3.41±0.21)μg/mL(P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87.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581-02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是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激素对高血糖的综合反应的结果。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病人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血浆中浓度有显著变化,从而提示PAI-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进展。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临床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006年糖尿病病人92例,糖尿病元肾病组(NDN组)45例,年龄36岁~71岁(41.5岁±12.7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4h尿微量白蛋白  

  1.2 治疗方法 DN组及NDN组病人进入实验前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凡血压超过135/85 mmHg(1mmHg=O.133kPa)者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用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不在人选之列),控制血压于135/80mmHg以下;并在原降血糖、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胰岛素3U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应用4周。

  1.3 检测项目 进入实验前以及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末,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按试剂盒要求分离血浆,一3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大连泛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应用芬兰生产的Well/seanMK-3型酶标仪测OD492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血清的OD492值作校正曲线,计算待测标本血清PAI-1浓度。24h尿白蛋白测定:收集24h的尿,准确记录尿量,标本搅匀,采用磺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仪器用721分光光度计。受试期间保持用药前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和NDN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和PAI-1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24h尿白蛋白和PAI-1的表达在治疗前较对照组和NDN组显著增高。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和NDN组高(P  表1各组尿岛蛋白排泄率及PAI-1水平的比较(x±s)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引起肾损害的确切机制并不完全清楚,DN的基本病变是肾小球体积增大、基膜增厚及足突融合、细胞外基质(ECM)增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纤溶活性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PAI-1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是调节纤溶活性的关键因子,PAI-1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亦来自于活化的血小板α颗粒及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测定PAI-1的血浆活性,可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以保持血流畅通。高糖可直接引起PAI-1的增多(在体外葡萄糖能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AI-1的合成和分泌,促进PAI-1的转录的启动),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刺激系膜细胞PAI-1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均可引起血浆PAI-1升高。PAI-1不仅抑制纤溶酶活性,并抑制对细胞外基质(ECM)有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UPs)的活性。本实验观察到糖尿病肾病病人PAI-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因而PAI-1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PAI-1可作为早期DN的一个诊断指标。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水肿”范畴,其主要病因中病机为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虚行血无力致血瘀,阴虚致根本之阴亏损,肾阴不足,阴损及阳,阳虚不能行气化水,水湿潴留,发为水肿。故临床治疗当扶正祛邪并举,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黄芪属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类中药。黄芪注射液是中药黄芪的提取物,含有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黄芪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缓解高凝状态,并能改变血瘀时的血流状态,使毛细血管保持开放,血流加快,总血流量增加,疏通微循环。高凝聚高黏状态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缺氧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损伤,引起内皮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的过程,加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缺氧内皮细胞产生细胞保护作用。陶少平等研究认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转化生长因子一鱼(TGF-β1)的表达实现的。本研究观察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DN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AI-1的表达水平。提示黄芪可通过抑制DN病人PAI-1的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肾脏。

  PAI-1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PAI-1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诊断指标,黄芪可通过抑制DN病人PAI-1的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肾脏。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王 宏 孙喜明 程宇甫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92例糖尿病病人,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另设23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I-1表达。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为(5.51+0.31)μg/mL,较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明显升高,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PAI-1表达降低为(3.41±0.21)μg/mL(P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黄芪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587.1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581-02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是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激素对高血糖的综合反应的结果。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病人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血浆中浓度有显著变化,从而提示PAI-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进展。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临床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PAI-1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006年糖尿病病人92例,糖尿病元肾病组(NDN组)45例,年龄36岁~71岁(41.5岁±12.7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24h尿微量白蛋白  

  1.2 治疗方法 DN组及NDN组病人进入实验前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凡血压超过135/85 mmHg(1mmHg=O.133kPa)者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用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不在人选之列),控制血压于135/80mmHg以下;并在原降血糖、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胰岛素3U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应用4周。

  1.3 检测项目 进入实验前以及黄芪注射液治疗4周末,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按试剂盒要求分离血浆,一3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大连泛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应用芬兰生产的Well/seanMK-3型酶标仪测OD492值,根据不同浓度标准血清的OD492值作校正曲线,计算待测标本血清PAI-1浓度。24h尿白蛋白测定:收集24h的尿,准确记录尿量,标本搅匀,采用磺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仪器用721分光光度计。受试期间保持用药前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和NDN组治疗前后24h尿白蛋白和PAI-1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24h尿白蛋白和PAI-1的表达在治疗前较对照组和NDN组显著增高。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和NDN组高(P  表1各组尿岛蛋白排泄率及PAI-1水平的比较(x±s)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引起肾损害的确切机制并不完全清楚,DN的基本病变是肾小球体积增大、基膜增厚及足突融合、细胞外基质(ECM)增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纤溶活性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PAI-1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是调节纤溶活性的关键因子,PAI-1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亦来自于活化的血小板α颗粒及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测定PAI-1的血浆活性,可反映体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以保持血流畅通。高糖可直接引起PAI-1的增多(在体外葡萄糖能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AI-1的合成和分泌,促进PAI-1的转录的启动),糖基化终末产物可刺激系膜细胞PAI-1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均可引起血浆PAI-1升高。PAI-1不仅抑制纤溶酶活性,并抑制对细胞外基质(ECM)有降解作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UPs)的活性。本实验观察到糖尿病肾病病人PAI-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因而PAI-1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PAI-1可作为早期DN的一个诊断指标。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水肿”范畴,其主要病因中病机为消渴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气虚行血无力致血瘀,阴虚致根本之阴亏损,肾阴不足,阴损及阳,阳虚不能行气化水,水湿潴留,发为水肿。故临床治疗当扶正祛邪并举,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黄芪属扶正固本,补中益气类中药。黄芪注射液是中药黄芪的提取物,含有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黄芪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缓解高凝状态,并能改变血瘀时的血流状态,使毛细血管保持开放,血流加快,总血流量增加,疏通微循环。高凝聚高黏状态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缺氧造成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损伤,引起内皮功能紊乱。黄芪注射液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的过程,加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缺氧内皮细胞产生细胞保护作用。陶少平等研究认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转化生长因子一鱼(TGF-β1)的表达实现的。本研究观察到,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DN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AI-1的表达水平。提示黄芪可通过抑制DN病人PAI-1的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肾脏。

  PAI-1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PAI-1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诊断指标,黄芪可通过抑制DN病人PAI-1的过度表达,改善肾脏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肾脏。

  

  (本文编辑 王雅洁)


相关内容

  • 医学生文献检索报告
  • 班级:12级七年制1班 姓名:李阳 学号:[1**********]2 黄芪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定题检索:关于<黄芪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的文献调研. 2.选题分析: 1)糖尿病肾(diabetic nephropathy,DN) 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 ...

  • 黄芪治疗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近况
  •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务"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并且配置获取通知的方式. 关闭 下载PDF阅读器 黄芪含多糖.黄酮.甙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作用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TNF-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自由基 ...

  •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 !旦笪竖煎量:苎:!!!至墨!鲞璺!型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 编者按关于糖尿病(DM)诊断与分型的修改意见,自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公布以来的两年期 wPR)于1999年正式会布了这一新的诊断标准与分型.间,各国糖尿病学界对新的诊断与分型均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在此基础上wHO专家 ...

  •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 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 经过1~3个疗程治疗,痊愈15例,占28.8%:显效31例,占59.6%:好转4例,占7.7%: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3 讨论 中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的脑血管病相似.根据西医学病因病理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 ...

  • 慢性炎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空堡煎屋痘苤盔!Q!!生竺旦箜!鲞筮里翅堡!边!旦i生坐!堕!!!迪!:曼!卫!!坐垒竺!Q!!:!!!:!:盟!:! 慢性炎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何敏胡仁明 糖尿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之一,据WHO的数据,全球目前有糖尿病患者3.47亿,成人患病率9.5%_lJ.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 ...

  • 雷公藤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雷公藤对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根可入药,雷公藤自身有多种有效成分,临床上用来治疗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研究也表明它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1977年黎磊石院士首次证实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有减少蛋白尿.消水肿的作用,并相继发表了以雷公藤提取物TⅡ(相当于目前的 ...

  • 糖尿病综合药物治疗方法
  • 糖尿病治疗药物进展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据WHO 报告, 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6亿, 到 2025年预计可达3亿; 治疗糖尿病的费用很高, 日本1998年直接治疗费用达169亿美元, 我国每年也化费数十亿元.药物治疗仍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降血糖药物的研发已从侧重于胰岛素含量, 转移到对 ...

  • 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_仝欣
  • 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22卷第5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VOL.22NO.5 讨论 MTT 法是公认的用来筛选体外抗肿瘤活性部位或成分行之有效而又简便.快速的方法.MTT 实验结果显示龙葵水提物与 HepG2和醇提物 ...

  • 黄芪多糖的作用介绍
  • 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浓缩.纯化而成的水溶性杂多糖.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