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1.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 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长期战争的影响 B .国共对峙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 .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2.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危机( )

A .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 .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D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3.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A .亚伯拉罕·林肯B .赫伯特·胡佛C .富兰克林·罗斯福 D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 -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 - 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 .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 .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 .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 .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5.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如果关闭工厂也要关闭国外的工厂,要保证国内汽车工人的就业”,而意大利则发出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号召。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利益受损 B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C .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D .原有经济格局已被打破

6.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7.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

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 .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 .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D .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8.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 .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9.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

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10.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 .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 .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 .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11.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D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12.美国众议院2009年1月28日晚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通过了奥巴马提出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中包含 “购买美国货”条款,即所有经济刺激计划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设备和商品。上述材料表明美国面对金融危机

A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 .扩大国际国内市场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1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A .重商主义政策 B .自由放任政策 C .国家干预政策 D .计划经济政策

14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

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 .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 .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15.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 )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 )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 )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B .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 .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 .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16.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 .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 .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降低物价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调节农业生产 1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 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B.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D.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19.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 .实行通货紧缩 C .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A .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B .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D .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21. 针对经济危机中出现的美国人民排队领救济的现象,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社会救济”的内容,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消费和生产 B. 减少社会矛盾 C. 目的在于消除阶级差距 D.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22.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C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D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23. “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并最终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其中罗斯福最能赢得广大选民之心的是( ) A .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B .亲和的形象 C .出众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

D .独到的政治见解

2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实行美元贬值 C .限制价格水平 D .推行福利制度

2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 .担忧国家开支大幅上升

26.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1○2○4

D. ①③④

27.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A .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B .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D .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28.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 .金融市场被扰乱 C .失业人口增多 D .民主制度遭破坏

29.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

A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 .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0. 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被看作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1. 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

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 .实行通货紧缩 C. 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2.读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③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3.《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观点依据的是

A .战争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B .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 C .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增长 D .战争直接刺激了国民的消费水平

34.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 .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 .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 .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5.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 ①缓和社会矛盾②扩大内需③降低失业率④提供社会保障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36.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其中可选取的是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②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7.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 .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 .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 D .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38.下列有关田纳西水利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共同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 B .关注民生,刺激生产和消费 C .加强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D .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39.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国内刺激了物价上涨,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是个打击,对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暂时有所收益,也加强了出口商品竞争力。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调整农业结构

B .加强工业管制 C .实行美元贬值D .实行社会救济

40.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A, “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C .“浪费性支出严重” 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1.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 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长期战争的影响 B .国共对峙的影响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 .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2.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经济危机( )

A .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 .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D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3.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A .亚伯拉罕·林肯B .赫伯特·胡佛C .富兰克林·罗斯福 D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4.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 -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 - 100%。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 .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 .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 .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 .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5.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如果关闭工厂也要关闭国外的工厂,要保证国内汽车工人的就业”,而意大利则发出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号召。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利益受损 B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C .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D .原有经济格局已被打破

6.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7.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

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 .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 .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D .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8.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 .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D .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9.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

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 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 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10. 1931年,日本失业工人达413000人,1932年达489000人,加上半失业率,人数达300万。……全国农家负债总额高达47亿日元,平均每户837日元。从世界经济联系的角度看,日本经济出现上述困境的原因是

A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军费开支过大 B .日本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C .各国加大资本输出冲击日本国内市场 D .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海外市场日益萎缩 11.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B 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 .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D .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12.美国众议院2009年1月28日晚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通过了奥巴马提出的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中包含 “购买美国货”条款,即所有经济刺激计划项目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设备和商品。上述材料表明美国面对金融危机

A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 .扩大国际国内市场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 .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1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A .重商主义政策 B .自由放任政策 C .国家干预政策 D .计划经济政策

14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

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 .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 .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15.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 )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 )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 )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B .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 .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 .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16.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 .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 .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7.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降低物价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 调节农业生产 1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 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B.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D.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19.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 .实行通货紧缩 C .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0.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A .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B .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D .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21. 针对经济危机中出现的美国人民排队领救济的现象,罗斯福新政中采取了“社会救济”的内容,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消费和生产 B. 减少社会矛盾 C. 目的在于消除阶级差距 D.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22.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C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D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23. “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并最终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其中罗斯福最能赢得广大选民之心的是( ) A .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B .亲和的形象 C .出众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

D .独到的政治见解

2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实行美元贬值 C .限制价格水平 D .推行福利制度

2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 .担忧国家开支大幅上升

26.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1○2○4

D. ①③④

27.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A .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B .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D .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28.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 .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 .金融市场被扰乱 C .失业人口增多 D .民主制度遭破坏

29.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

A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 .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0. 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无论”被看作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1. 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

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 .实行通货紧缩 C. 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2.读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③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3.《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观点依据的是

A .战争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B .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 C .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增长 D .战争直接刺激了国民的消费水平

34.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 .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 .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 .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5. 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 ①缓和社会矛盾②扩大内需③降低失业率④提供社会保障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36.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制作有关“罗斯福新政”的网页,选取了以下几则材料,并写出了相应的标题。其中可选取的是①20世纪20年代时期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 ②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③“蓝鹰运动”——工业复兴计划的“推动者” ④第聂伯河水电站——“以工代赈”的典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7.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 .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 .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 D .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38.下列有关田纳西水利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共同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 B .关注民生,刺激生产和消费 C .加强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D .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39.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国内刺激了物价上涨,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是个打击,对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暂时有所收益,也加强了出口商品竞争力。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调整农业结构

B .加强工业管制 C .实行美元贬值D .实行社会救济

40.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A, “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C .“浪费性支出严重” 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相关内容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16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而本课主要 ...

  • 专题六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1-罗斯福新政评价)
  • 专题6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案1新政比较.评价.农业) 评价罗斯福的标准(美国国内党派之争.国家关系的亲疏.国家意识形态.不同经济思想和理论.不同史观角度.今天的视角等) 从不同史观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1.(2013年杭州二测) ...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综合练习
  •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 ...

  • 危机新政观后感
  • <危机新政>观后感 1929年~1933年,美国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呢?通过观看<危机新政>我们了解到了危机发生的背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出现了一大批垄断资源的托拉斯.198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美国 ...

  • 罗斯福新政与里根经济学比较
  • "罗斯福新政"与"里根经济学"之比较分析 20世纪,毫无疑问是美国统治下的一个世纪,这个年轻的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迅速崛起,并且实现了在20世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壮举.其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称奇,然而美国的崛起之路当中并不 ...

  • 第七单元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三课时全)
  •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备课资料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 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2-3 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 ...

  • 专题六.二 罗斯福新政
  • 2013届高一历史教案--专题六第二课 [教学周次]: [教学日期]: [授课教师]: [课时累计]: 专题六第二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 ...

  • 专题9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
  • [新课标学案专题9].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 (2)归纳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探讨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 ...

  •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2010·山东省菏泽市)14.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 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2010·吉林省)13.列举三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