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年7月24日,北宋提刑.理学家周敦颐病逝,宋神宗赐谥"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周敦颐(1017年-1073年7月2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又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其学说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

宋提刑周敦颐

生平

周敦颐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丧父。

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周敦颐 时年8岁,母亲带他投靠衡阳舅父 郑向 。

天圣九年(1031年),周敦颐 随其母到京师开封。

1037年,郑向 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 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郑向 见周敦颐聪颖好学,便培养他念书识字,敦颐知识广泛,博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当时周敦颐的舅舅郑向位极龙图阁学士,在他的推荐下,周敦颐 当上了分宁县(修水)的主簿,后调任到南安军担任司理参军。

颐和园长廊绘画中的茂叔爱莲图画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大理寺丞 程珦 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便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遂结为朋友,后将两个儿子 程颢、程颐 送至南安拜周敦颐为师。

熙宁(宋神宗年号)初知郴州,周敦颐 擢(zhuó,提拔,提升)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知南康军。周敦颐 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周敦颐去世后,亦葬于其母亲墓旁。

熙宁六年六月初七(1073年7月24日),周敦颐病逝,神宗赐谥为“元”,人称“元公”。其弟子 程颢、程颐 继承和完善了他的理学思想,后来经过朱熹的进一步的发展,谓之“程朱理学,”元明之际,朱学进居正统之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

庐山白鹿洞书院周敦颐铜像

《宋元学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宋史·道学传》: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后人

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恩来、周代殷均为周敦颐后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周敦颐(1017年-1073年7月2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又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官员、理学家,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其学说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

宋提刑周敦颐

生平

周敦颐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丧父。

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周敦颐 时年8岁,母亲带他投靠衡阳舅父 郑向 。

天圣九年(1031年),周敦颐 随其母到京师开封。

1037年,郑向 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 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郑向 见周敦颐聪颖好学,便培养他念书识字,敦颐知识广泛,博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成一家之言。当时周敦颐的舅舅郑向位极龙图阁学士,在他的推荐下,周敦颐 当上了分宁县(修水)的主簿,后调任到南安军担任司理参军。

颐和园长廊绘画中的茂叔爱莲图画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大理寺丞 程珦 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便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遂结为朋友,后将两个儿子 程颢、程颐 送至南安拜周敦颐为师。

熙宁(宋神宗年号)初知郴州,周敦颐 擢(zhuó,提拔,提升)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知南康军。周敦颐 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周敦颐去世后,亦葬于其母亲墓旁。

熙宁六年六月初七(1073年7月24日),周敦颐病逝,神宗赐谥为“元”,人称“元公”。其弟子 程颢、程颐 继承和完善了他的理学思想,后来经过朱熹的进一步的发展,谓之“程朱理学,”元明之际,朱学进居正统之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

庐山白鹿洞书院周敦颐铜像

《宋元学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宋史·道学传》: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后人

绍兴籍的鲁迅(周树人)、周作人、周恩来、周代殷均为周敦颐后人。


相关内容

  • 北宋名相2012年第5期
  • 王安石的政治成就是实行变法.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文学成主要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 ...

  • 中国古代哲学史 (复旦大学) 道学思潮的兴起
  • <中国古代哲学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第三章道学思潮的兴起 自北宋仁宗末年的嘉祐(1056-1063)以后,道学思潮迅速兴起,经宋神 宗的熙宁.元丰,到哲宗的元祐(1086-1094)之际达到高潮.在这一阶段 中,随着汉唐经学体系的瓦解,学者已不必再囿于所谓的"先 ...

  • 法无定法--文彦博行书[三札卷]
  • 文彦博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这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沈括.王安石.曾巩以及周敦颐.包拯.狄青等.陈传席先生有言:"中国文学史和绘画史上,高手如云的时代才会产生最伟大的文学家和画家--没有高手的时代,大多一个高手也没有."历史事件则 ...

  • [觅理记]程颢.程颐:性即理也(上)
  • 程颢与程颐为兄弟,程颢被称为大程,程颐则是小程,兄弟二人被合称为"二程".二程是理学的创始人,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称:"濂溪.康节.横渠,虽俱为道学家中之有力分子,然宋明道学之确定成立,则当断自程氏兄弟."冯先生认为,二程之前的周敦颐.邵雍.张 ...

  • 苏幕遮学生
  • 获嘉一中6+1高效课堂导学案 <苏幕遮> 主备课人 张爱芹 时间:2013.3.26 [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词 ...

  • [水浒传]引首诗作者邵尧夫是什么人,用他的诗开头有何深意?
  • <水浒传>引首部分用了一首诗来开篇: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然后介绍这诗乃宋神宗时期名儒邵尧夫所写. 邵尧夫就是北宋著名大师邵雍,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一说生 ...

  • 宋朝皇帝列表
  • [LiuXue86.Com -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一个繁华盛世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一提起宋朝,就会想到宋朝的词,其实,除了词,宋朝还有很多优秀的统治者,正是在他们的治理下,才有一个供词人创作的环境.出国留学网的小编整理了一下宋朝的历代皇帝列表,欢迎阅读. 宋朝皇帝列表 一.宋太祖 ...

  •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生平
  •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生平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 ...

  •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 摘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