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走西口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历史上的走西口

众所周知,明清以来,中国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有人说,闯十趟关东不如走一回西口!可见走西口之艰难,非远离那个时代的人所能想象。走西口是一曲挽歌,更是一曲壮歌!你可以说它很凄惨,也可以说它很浪漫。它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慷慨悲壮,多少无奈与凄凉,多少挚情与豪迈!

最早提到“西口”两个字的,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文学家顾炎武,他在晚年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叫作《从大同到西口》。诗中提到了“盛乐”、“丰州”、“板升”等地名,这些地方都在今天的呼和浩特以及和林格尔一带,诗里边所描述的风光、风土人情也是当时这一带民间的真实写照。

但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这首诗的题目叫《边城杂诗》,《从大同到西口》这个题目是后改的,而且一定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后改的。

说西口,道西口,西口究竟在哪里呢?

许多专家认为,西口特指山西右玉县晋蒙交界处的杀虎口,明朝时称“杀胡口”,清代改其名为杀虎口。因为杀虎口位于长城的另一要塞张家口以西,所以就有了“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的说法。

山西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流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大都走杀虎口这条路径,方位是由东往西,这也是杀虎口成为“西口”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然,“西口”亦有广义的理解,它泛指通往塞外草原的长城诸关卡要隘,此种观点似乎更为民间所认同。

西口还有旱西口、水西口之分,杀虎口等长城关隘是旱西口,而地处晋陕蒙交汇处的山西河曲,是走西口的水路码头,故称水西口,河曲至今仍保留着“西口古渡”这一历史遗迹。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被称为“西口”的杀虎口,在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坐落在古长城脚下,是山西与内蒙古两省三县的交界处,一过长城便是内蒙古境地,距凉城县30公里,经和林县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80公里。

杀虎口从地域上分杀虎关、杀虎堡和栅子外三部分,占地约4平方公里,东靠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外长城沿山岭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半月形把杀虎口围在其中。在东西山岭相对的两侧,坡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纵贯其中,形成一条长3000米、宽300米的狭长走廊,构成天然关隘,地势十分险要。

杀虎口之历史最早可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春狄、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名参合径,亦称参合口,秦、汉、隋时沿用此名。唐时更名白狼关,宋时改叫牙狼关。明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明王朝发兵抵御和征伐,多从此口进出,便将该口更名为杀胡口。清乾隆年间,为缓和民族矛盾,将“胡”改为“虎”。从此杀虎口一直沿用至今。

它曾以重要的军事地位而驰名遐迩。《朔平府志》载:“长城以外,蒙古诸蕃,部落数百,种分为四十九旗……而杀虎口乃县直北之耍冲也,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

杀虎口在我国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王朝都在此屯兵遣将,设置防御。早在战国赵孝成元年(公元前265年) ,赵国就派重兵驻守雁门一带,著名大将李牧曾多次出参合径击败匈奴的进犯。汉代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曾从这里挺进大漠,驰骋疆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在这里建城筑堡。明万历二年(1575年) 用砖包筑整个堡墙,方圆二里,高三丈五尺,只设南门,在西城墙和南门外分别设铁炮三门。期间还进行了扩建,兵道张维墙关于建造杀虎口新堡评议中说:“杀虎口本开市要地,每日来往行人蜂聚城堡,为确保城堡安全,名曰„平集堡‟。周二里,高下与旧堡等,中建商店,内外交易。又于两堡中,门东西筑墙,将新旧两堡连环为一,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道,周围五百四十丈。”新旧两堡唇齿相依,骑角互援,北面通往关外有栅子门紧连长城的城头堡,常设官兵驻守,栅子门白天开放,夜间宵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据记载,明王朝为严守此关,设守备一员,旧堡把总一员,新堡团总一员,新、旧两堡共有步兵1040,骑兵152名。清初将以上官军裁减,改设操守一员,守兵l00名。康熙三十年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1691年) ,兵部会议及山西巡抚叶疏称:“大同隍为邻边重地,而重地之中,唯杀虎口为重要。”

《朔平府志》载:“杀虎口直雁门之北,众嶂重叠,崎路险恶,数水交汇,绾毂南北,自古传为要塞,周伐检犹(北方游牧民族) ,秦汉伐匈奴,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伐蒙古……”

史载,不论是当时的封建王朝出征,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多将杀虎口选为进出口。明嘉靖六年(1527年),蒙古部落酋长俺答拥骑兵十万入侵杀虎口。嘉靖八年(1529年)从杀虎口人侵大同、应朔等处。嘉靖十九年(1540年)七月,俺答再次人侵杀虎口,杀伤甚多,当时敌兵携带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锤等武器,势如破竹,直抵太原、平遥、介休、潞安等地,侵占十卫三十八州县,明朝守兵腐败无能,望风披靡,不敢应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又一次次从杀虎口入侵,极大地威胁着当时的明王朝。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厄鲁特部落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亲自率兵平叛,命驻扎右玉的抚远大将军费杨古和大同总兵康调元、杀虎口协镇卫元会统率满汉官兵出杀虎口,登天山,过瀚海,直达昭莫多地区,围歼噶尔丹,敌部将丹本巴哈叶哈率众投降,噶尔丹只身逃跑。

《朔平府志》记载,这次北伐归来,为歇息兵马,“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廿日,西征厄鲁特噶尔丹……十二月初七由归化城入口(杀虎口)驻九龙湾(今杀虎口西九龙桥西湾)”。康熙三十六年,费杨古等人将噶尔丹围困在狼居胥山(今内蒙五原县西北狼山一带),噶尔丹举剑自刎,这场旷日长久的叛乱终于平息,北部边疆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烽烟弥漫的边塞,激荡着历史烟云。通过这么多的战例,可以看出杀虎口不仅是历代王朝北伐的前沿阵地。而且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内地的重要咽喉。

除了军事要塞外,杀虎口还以重要的交通位置著称于世,当京包铁路未开通之前的明清时代,这里是中原和漠南的通衔要道。“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它还以众多的人口,兴隆的商业,发达的文化,星罗棋布的古迹而闪耀在明清的史册上。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自古以来,杀虎口就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的关卡,明清两代和民国都常年有驻军看守,官兵强大,土匪不敢在附近出没。然而,热播的大型电视剧《走西口》却把沙虎口描绘成土匪聚集,绿林占山为王的黑窝子。显然,该电视剧编剧在这个情节的设置上犯了一个历史性的常识错误。

过了杀虎口,就是内蒙的凉城县与和林格尔县的交界处,这里是鸡鸣惊三县的地方,也是三不管地带。走上很远的一段,山路崎岖,山梁林立。这里人烟稀少,倒是有谋财害命的土匪出没。走西口的人经过这个远离杀虎口的匪患之地时,误认为这里也是杀虎口管辖的地带(其实是内蒙的辖地),并留下了这样凄惨的民歌:“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明末清初,杀虎口成为中原与塞外的经济贸易中心,吸引了众多客商频繁往来,边陲重镇格外繁华,当时新、旧堡店铺林立,集市兴隆。据记载:民国元年,甘鹏云出任杀虎口监督七个月中,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两,所以杀虎口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随着商贾云集,一度时期杀虎口人口骤增,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才俊。据有关文献记载,这里在明、清时出过七名翰林学士,两名将军,五名举人,民国年间,这个并不大的地方,考入全国各大学的学生就有二十六名。这里成了教育重镇,一度时期,曾有“北有杀虎口,南有绍兴府”的说法。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杀虎口又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明、清两代共建筑各种庙宇五十余座。旧堡有玉皇阁、真武庙、吕祖庙、火神庙、观音庙、三清阁、白衣寺、奶奶庙、财神庙、十王庙、城隍庙等。第一个城门上有文庙,瓮圈里有关帝庙。第二个城门上有文庙,城门西三皇庙,最前一个城门上有三宫阁。中央有大王庙、马王庙、岳王庙,对面二郎庙。新堡有文昌阁、观音庙、五道庙、土地庙。东门外有水泉庙、东月庙,南梁上有茶坊庙,营坊街有北岳庙,场路坡有勒马庙,教场沟有三贤庙,栅子外有喇嘛召庙等。这些精巧殿宇构成了杀虎口宏伟的建筑群,说明了杀虎口经济、文化之发达昌盛。

岁月流逝和历史变迁,杀虎口几经风雨和战争劫难,而今与当年相比几乎面目皆非,但它作为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关口和内蒙、山西之间交通要道,有着很大的历史价值与观光价值,吸引着不少来自各地的研究历史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旅游。饱经岁月沧桑的杀虎口,吞吐着历史烟云,如一位阅尽人间的老者,似乎在对着每一位前来叩问历史的游人诉说着什么。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还有的专家认为,“西口”一词的出现,应该跟商业贸易有关。“西口”只有一个历史地理对应地,不是指长城上的哪个口子,“西口”就是归化城的俗称,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具体论证如下:

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西口”一词的地方志书,是嘉庆年间编修的《乌里雅苏台志略》,在这部书里有这样的说法:乌里雅苏台“南至绥远城(即归化城),俗曰西口,距五十四站,五千里有奇;”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由乌里雅苏台往南到归化城,俗称西口,有五十四个驿站,距离有五千余里。

道光年间写成的一部书《定边纪略》里也有这样的记载:“绥远城之北(应为西南),即归化城,俗曰西口……”这个意思是说,在绥远城的北面,实际应该是西南面,就是归化城,俗称西口。

在这两部志书里,归化城的俗称都明确记载为“西口”。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一位俄罗斯的学者也记述“在呼和浩特曾多次见到官家的运输车辆上所标的地名都是„西口‟,这一名称也同样出现在当地驻军的号衣上。显然,归化城正在改变它以前的名称。”

包头地方史专家张贵教授收集到的一页光绪年间的商家帖子上,可清楚的看到有“西口归化城”五个字的朱红印字。

这些都说明,在清代中后期“西口”这一地名俗称,就是指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也就是说,“西口”这一俗称的惟一对应点就是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

到了民国年间,“西口”仍然是归化城的俗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清廷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次年八月又加封理藩院尚书衔,二十九年八月又补授为绥远城将军。在清廷的支持下,贻谷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在内蒙古西部区各旗全力进行蒙地放垦事宜。

跟随贻谷来到内蒙西部地区、并且辅佐贻谷办理河套垦务的周颂尧,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曾经留下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一篇游记叫《京绥游记》,详尽记述了他乘坐火车游览的感受。当时周颂尧已经在内蒙古西部生活了十八年,曾任绥远省建设厅秘书,可以说是一个“内蒙古通”,他在游记中也有“归化城曰西口”的记载,说明民国时期的西口还是归绥。

民国时期写成的《归绥县志》一书,其中关于今天呼和浩特旧城街巷名中,就有一个“西口外”,后来经进一步查证,这个“西口外”可能是简称,全称应该是“公义店西口外”,现在还称“西口子”。

抗日战争前,记者纪霭士在他所著的《察哈尔与绥远》一书中,也有“塞外俗称张家口,曰„东口‟、归化城曰„西口‟,”的文字,可见直到抗战爆发前,归绥的俗称仍然是“西口”,而且归绥是“西口”的惟一对应地。

清末民国年间,民间有“东口到西口, 喇嘛庙到包头”的民谣,喇嘛庙指的是多伦,东口是张家口,那就是说,多伦、张家口、包头、俗称西口的归化,这四个地方共同构成了蒙古地区的四大商业城镇,而这时的杀虎口除了仍是收税的关口外,其他功能根本谈不上,而且处于衰落的状态;这个民谣又把包头和“西口”并列而提,显然包头也不是“西口”,只有归化城才能跟“西口”相对应。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还认为,“西口”一词,并不是地理方位词,不是指大同以西人们进出的口子,而应该是“口岸”的“口”。这个“口岸”和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所开设的口岸一样,主要是为了进行贸易而出现的。那么西口是和谁进行贸易呢?考查近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和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不难发现,它的出现与旅蒙商在蒙古地区的商业贸易和清朝对俄国的贸易有关。

据武昌亚新地学社制的《中华析类分省图·绥远省》明确指出,今呼和浩特就是历史上的“西口”。1893年,俄国学者阿? 马? 波兹德涅耶夫曾到呼和浩特一带考查旅行。关于呼和浩特,他曾写了如下一段话:“一个中国官员说……在官方语言中,我们不仅用它在明朝时期的旧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称„归化‟,或者用它的满语名称„库克和屯‟,而且还给了它一个新名称„西口‟,也就是(进入中国内地的)„西大门‟。这像我们把张家口叫做„东口‟,即„东大门‟一样。确实如此,我们在呼和浩特曾多次见到官家的运输车辆上所标的地名都是„西口‟,这一名称同样也出现在当地驻军的号衣上。”(见《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136页,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著)。

另外,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该书第一卷694页叙述张家口的见闻时写到:“蒙古人把张家口叫做喀勒干,而地方行政当局和一般汉人,特别是在蒙古做买卖的汉人,还把它叫做东口。意即东面的长城关口,以区别于归化城的别名„西口‟。”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说: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呼和浩特称做西口,不仅仅是老百姓中间的流传,而且得到当时清朝地方政府的批准认可,驻军号衣都标上了“西口”。正规的军事建制使用了“西口”名称,更别说商业往来了。

……

西口在哪里呢?看来学术界有三个答案,一是杀虎口;二是指通往塞外草原的长城诸关卡各要隘,三是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历史上的走西口

众所周知,明清以来,中国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有人说,闯十趟关东不如走一回西口!可见走西口之艰难,非远离那个时代的人所能想象。走西口是一曲挽歌,更是一曲壮歌!你可以说它很凄惨,也可以说它很浪漫。它蕴含着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慷慨悲壮,多少无奈与凄凉,多少挚情与豪迈!

最早提到“西口”两个字的,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文学家顾炎武,他在晚年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叫作《从大同到西口》。诗中提到了“盛乐”、“丰州”、“板升”等地名,这些地方都在今天的呼和浩特以及和林格尔一带,诗里边所描述的风光、风土人情也是当时这一带民间的真实写照。

但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这首诗的题目叫《边城杂诗》,《从大同到西口》这个题目是后改的,而且一定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后改的。

说西口,道西口,西口究竟在哪里呢?

许多专家认为,西口特指山西右玉县晋蒙交界处的杀虎口,明朝时称“杀胡口”,清代改其名为杀虎口。因为杀虎口位于长城的另一要塞张家口以西,所以就有了“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的说法。

山西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流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大都走杀虎口这条路径,方位是由东往西,这也是杀虎口成为“西口”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然,“西口”亦有广义的理解,它泛指通往塞外草原的长城诸关卡要隘,此种观点似乎更为民间所认同。

西口还有旱西口、水西口之分,杀虎口等长城关隘是旱西口,而地处晋陕蒙交汇处的山西河曲,是走西口的水路码头,故称水西口,河曲至今仍保留着“西口古渡”这一历史遗迹。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被称为“西口”的杀虎口,在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坐落在古长城脚下,是山西与内蒙古两省三县的交界处,一过长城便是内蒙古境地,距凉城县30公里,经和林县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80公里。

杀虎口从地域上分杀虎关、杀虎堡和栅子外三部分,占地约4平方公里,东靠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外长城沿山岭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半月形把杀虎口围在其中。在东西山岭相对的两侧,坡陡壁立,苍头河由南向北纵贯其中,形成一条长3000米、宽300米的狭长走廊,构成天然关隘,地势十分险要。

杀虎口之历史最早可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春狄、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名参合径,亦称参合口,秦、汉、隋时沿用此名。唐时更名白狼关,宋时改叫牙狼关。明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明王朝发兵抵御和征伐,多从此口进出,便将该口更名为杀胡口。清乾隆年间,为缓和民族矛盾,将“胡”改为“虎”。从此杀虎口一直沿用至今。

它曾以重要的军事地位而驰名遐迩。《朔平府志》载:“长城以外,蒙古诸蕃,部落数百,种分为四十九旗……而杀虎口乃县直北之耍冲也,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

杀虎口在我国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王朝都在此屯兵遣将,设置防御。早在战国赵孝成元年(公元前265年) ,赵国就派重兵驻守雁门一带,著名大将李牧曾多次出参合径击败匈奴的进犯。汉代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曾从这里挺进大漠,驰骋疆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在这里建城筑堡。明万历二年(1575年) 用砖包筑整个堡墙,方圆二里,高三丈五尺,只设南门,在西城墙和南门外分别设铁炮三门。期间还进行了扩建,兵道张维墙关于建造杀虎口新堡评议中说:“杀虎口本开市要地,每日来往行人蜂聚城堡,为确保城堡安全,名曰„平集堡‟。周二里,高下与旧堡等,中建商店,内外交易。又于两堡中,门东西筑墙,将新旧两堡连环为一,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道,周围五百四十丈。”新旧两堡唇齿相依,骑角互援,北面通往关外有栅子门紧连长城的城头堡,常设官兵驻守,栅子门白天开放,夜间宵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据记载,明王朝为严守此关,设守备一员,旧堡把总一员,新堡团总一员,新、旧两堡共有步兵1040,骑兵152名。清初将以上官军裁减,改设操守一员,守兵l00名。康熙三十年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1691年) ,兵部会议及山西巡抚叶疏称:“大同隍为邻边重地,而重地之中,唯杀虎口为重要。”

《朔平府志》载:“杀虎口直雁门之北,众嶂重叠,崎路险恶,数水交汇,绾毂南北,自古传为要塞,周伐检犹(北方游牧民族) ,秦汉伐匈奴,唐伐突厥,宋伐契丹,明伐蒙古……”

史载,不论是当时的封建王朝出征,还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多将杀虎口选为进出口。明嘉靖六年(1527年),蒙古部落酋长俺答拥骑兵十万入侵杀虎口。嘉靖八年(1529年)从杀虎口人侵大同、应朔等处。嘉靖十九年(1540年)七月,俺答再次人侵杀虎口,杀伤甚多,当时敌兵携带铁浮图、马具、铠刀、矢锤等武器,势如破竹,直抵太原、平遥、介休、潞安等地,侵占十卫三十八州县,明朝守兵腐败无能,望风披靡,不敢应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又一次次从杀虎口入侵,极大地威胁着当时的明王朝。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厄鲁特部落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亲自率兵平叛,命驻扎右玉的抚远大将军费杨古和大同总兵康调元、杀虎口协镇卫元会统率满汉官兵出杀虎口,登天山,过瀚海,直达昭莫多地区,围歼噶尔丹,敌部将丹本巴哈叶哈率众投降,噶尔丹只身逃跑。

《朔平府志》记载,这次北伐归来,为歇息兵马,“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廿日,西征厄鲁特噶尔丹……十二月初七由归化城入口(杀虎口)驻九龙湾(今杀虎口西九龙桥西湾)”。康熙三十六年,费杨古等人将噶尔丹围困在狼居胥山(今内蒙五原县西北狼山一带),噶尔丹举剑自刎,这场旷日长久的叛乱终于平息,北部边疆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烽烟弥漫的边塞,激荡着历史烟云。通过这么多的战例,可以看出杀虎口不仅是历代王朝北伐的前沿阵地。而且也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内地的重要咽喉。

除了军事要塞外,杀虎口还以重要的交通位置著称于世,当京包铁路未开通之前的明清时代,这里是中原和漠南的通衔要道。“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它还以众多的人口,兴隆的商业,发达的文化,星罗棋布的古迹而闪耀在明清的史册上。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自古以来,杀虎口就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的关卡,明清两代和民国都常年有驻军看守,官兵强大,土匪不敢在附近出没。然而,热播的大型电视剧《走西口》却把沙虎口描绘成土匪聚集,绿林占山为王的黑窝子。显然,该电视剧编剧在这个情节的设置上犯了一个历史性的常识错误。

过了杀虎口,就是内蒙的凉城县与和林格尔县的交界处,这里是鸡鸣惊三县的地方,也是三不管地带。走上很远的一段,山路崎岖,山梁林立。这里人烟稀少,倒是有谋财害命的土匪出没。走西口的人经过这个远离杀虎口的匪患之地时,误认为这里也是杀虎口管辖的地带(其实是内蒙的辖地),并留下了这样凄惨的民歌:“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明末清初,杀虎口成为中原与塞外的经济贸易中心,吸引了众多客商频繁往来,边陲重镇格外繁华,当时新、旧堡店铺林立,集市兴隆。据记载:民国元年,甘鹏云出任杀虎口监督七个月中,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两,所以杀虎口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随着商贾云集,一度时期杀虎口人口骤增,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才俊。据有关文献记载,这里在明、清时出过七名翰林学士,两名将军,五名举人,民国年间,这个并不大的地方,考入全国各大学的学生就有二十六名。这里成了教育重镇,一度时期,曾有“北有杀虎口,南有绍兴府”的说法。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杀虎口又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明、清两代共建筑各种庙宇五十余座。旧堡有玉皇阁、真武庙、吕祖庙、火神庙、观音庙、三清阁、白衣寺、奶奶庙、财神庙、十王庙、城隍庙等。第一个城门上有文庙,瓮圈里有关帝庙。第二个城门上有文庙,城门西三皇庙,最前一个城门上有三宫阁。中央有大王庙、马王庙、岳王庙,对面二郎庙。新堡有文昌阁、观音庙、五道庙、土地庙。东门外有水泉庙、东月庙,南梁上有茶坊庙,营坊街有北岳庙,场路坡有勒马庙,教场沟有三贤庙,栅子外有喇嘛召庙等。这些精巧殿宇构成了杀虎口宏伟的建筑群,说明了杀虎口经济、文化之发达昌盛。

岁月流逝和历史变迁,杀虎口几经风雨和战争劫难,而今与当年相比几乎面目皆非,但它作为历史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关口和内蒙、山西之间交通要道,有着很大的历史价值与观光价值,吸引着不少来自各地的研究历史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旅游。饱经岁月沧桑的杀虎口,吞吐着历史烟云,如一位阅尽人间的老者,似乎在对着每一位前来叩问历史的游人诉说着什么。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还有的专家认为,“西口”一词的出现,应该跟商业贸易有关。“西口”只有一个历史地理对应地,不是指长城上的哪个口子,“西口”就是归化城的俗称,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具体论证如下:

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到“西口”一词的地方志书,是嘉庆年间编修的《乌里雅苏台志略》,在这部书里有这样的说法:乌里雅苏台“南至绥远城(即归化城),俗曰西口,距五十四站,五千里有奇;”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由乌里雅苏台往南到归化城,俗称西口,有五十四个驿站,距离有五千余里。

道光年间写成的一部书《定边纪略》里也有这样的记载:“绥远城之北(应为西南),即归化城,俗曰西口……”这个意思是说,在绥远城的北面,实际应该是西南面,就是归化城,俗称西口。

在这两部志书里,归化城的俗称都明确记载为“西口”。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一位俄罗斯的学者也记述“在呼和浩特曾多次见到官家的运输车辆上所标的地名都是„西口‟,这一名称也同样出现在当地驻军的号衣上。显然,归化城正在改变它以前的名称。”

包头地方史专家张贵教授收集到的一页光绪年间的商家帖子上,可清楚的看到有“西口归化城”五个字的朱红印字。

这些都说明,在清代中后期“西口”这一地名俗称,就是指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也就是说,“西口”这一俗称的惟一对应点就是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

到了民国年间,“西口”仍然是归化城的俗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清廷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次年八月又加封理藩院尚书衔,二十九年八月又补授为绥远城将军。在清廷的支持下,贻谷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在内蒙古西部区各旗全力进行蒙地放垦事宜。

跟随贻谷来到内蒙西部地区、并且辅佐贻谷办理河套垦务的周颂尧,是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曾经留下了许多文章,其中有一篇游记叫《京绥游记》,详尽记述了他乘坐火车游览的感受。当时周颂尧已经在内蒙古西部生活了十八年,曾任绥远省建设厅秘书,可以说是一个“内蒙古通”,他在游记中也有“归化城曰西口”的记载,说明民国时期的西口还是归绥。

民国时期写成的《归绥县志》一书,其中关于今天呼和浩特旧城街巷名中,就有一个“西口外”,后来经进一步查证,这个“西口外”可能是简称,全称应该是“公义店西口外”,现在还称“西口子”。

抗日战争前,记者纪霭士在他所著的《察哈尔与绥远》一书中,也有“塞外俗称张家口,曰„东口‟、归化城曰„西口‟,”的文字,可见直到抗战爆发前,归绥的俗称仍然是“西口”,而且归绥是“西口”的惟一对应地。

清末民国年间,民间有“东口到西口, 喇嘛庙到包头”的民谣,喇嘛庙指的是多伦,东口是张家口,那就是说,多伦、张家口、包头、俗称西口的归化,这四个地方共同构成了蒙古地区的四大商业城镇,而这时的杀虎口除了仍是收税的关口外,其他功能根本谈不上,而且处于衰落的状态;这个民谣又把包头和“西口”并列而提,显然包头也不是“西口”,只有归化城才能跟“西口”相对应。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还认为,“西口”一词,并不是地理方位词,不是指大同以西人们进出的口子,而应该是“口岸”的“口”。这个“口岸”和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沿海地区所开设的口岸一样,主要是为了进行贸易而出现的。那么西口是和谁进行贸易呢?考查近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和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不难发现,它的出现与旅蒙商在蒙古地区的商业贸易和清朝对俄国的贸易有关。

据武昌亚新地学社制的《中华析类分省图·绥远省》明确指出,今呼和浩特就是历史上的“西口”。1893年,俄国学者阿? 马? 波兹德涅耶夫曾到呼和浩特一带考查旅行。关于呼和浩特,他曾写了如下一段话:“一个中国官员说……在官方语言中,我们不仅用它在明朝时期的旧

北京人才市场 北京找工作

称„归化‟,或者用它的满语名称„库克和屯‟,而且还给了它一个新名称„西口‟,也就是(进入中国内地的)„西大门‟。这像我们把张家口叫做„东口‟,即„东大门‟一样。确实如此,我们在呼和浩特曾多次见到官家的运输车辆上所标的地名都是„西口‟,这一名称同样也出现在当地驻军的号衣上。”(见《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136页,俄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著)。

另外,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该书第一卷694页叙述张家口的见闻时写到:“蒙古人把张家口叫做喀勒干,而地方行政当局和一般汉人,特别是在蒙古做买卖的汉人,还把它叫做东口。意即东面的长城关口,以区别于归化城的别名„西口‟。”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说: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呼和浩特称做西口,不仅仅是老百姓中间的流传,而且得到当时清朝地方政府的批准认可,驻军号衣都标上了“西口”。正规的军事建制使用了“西口”名称,更别说商业往来了。

……

西口在哪里呢?看来学术界有三个答案,一是杀虎口;二是指通往塞外草原的长城诸关卡各要隘,三是归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的旧城。


相关内容

  • 民歌[走西口]赏析
  • 民歌<走西口>欣赏 <走西口>是一首由女声演唱的古老民歌,流传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首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地道民歌成为了晋商文化的符号之一.很多人是因为<走西口>民歌而对山西有了最初认识,进而延伸到对晋商辉煌历史的崇敬的. 民歌<走西口>牵扯出一段厚重 ...

  • 河曲民歌中的走西口文化
  • 摘 要:民歌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与人生的悲喜和社会沧桑的联系最为密切,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也非常广泛.它或歌咏劳动生活,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既诉说着人民的婚姻爱情思想,也倾诉着人民生活的辛苦悲酸.在河曲,它是劳动人民歌唱自己生活的主要方式.在河曲民歌中,有一部分歌是跟"走西口" ...

  • 从[走西口]解读"仁义礼智信"
  • 观<走西口>解读"仁义礼智信"(摘编) 央视开门大戏<走西口>的播出比往年更受关注.和<闯关东>一样,<走西口>也是一部恢弘的历史画卷,也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奋斗史.革命史.但可能因为晋商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缘故,<走西口& ...

  • 常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并称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三大移民现象,折射出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走西口是指华北各地流民,特别是以山西人为主,跨过长城到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而"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走西口的人们身上充分地体现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 ...

  • 余秋雨:抱愧山西
  • 一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也许与那首动人的民歌<走西口>有关吧,<走西口>山西.陕西都唱,大体是指离开家乡到"口外"去谋生,如果日子过得下去, ...

  •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运用案例,学会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原因 3.学会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人口迁 ...

  • 电视发展史
  • 电视发展史 一.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 ...

  • 东京新宿副中心区城市设计分析
  • 发展历程功能布局 规划布局交通体系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东京大都市圈开始形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东京1992年城市中心区的分布图 池袋 上野.浅草 新宿 日本桥东京站银座 涩谷 一级中心 二级中心日本桥.东京站.银座 上野.浅草新宿.涩谷 秋叶原.锦系町. ...

  • 大学生思想意识变化调查报告
  •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程度,一个没有思想高度的人,是走不远,也飞不高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人生目标,从而,间接的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我选择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也是有众多原因的。就我个人的思想意识变化而言,我受启发最深的一次是,在看过《走西口》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后。我意识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