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的未来之路

作者:王一

东北之窗 2011年12期

  翻开历史的书页,让时间定格在二战后的时期。打开地图,我们惊讶地发现,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中,竟然有这惊人的相似:在欧洲,德国被一分为二,在亚洲,朝鲜半岛也被一分为二。

  人们都说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那么,我们悲情地看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得到统一的背后,还有一些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分裂。

  同样作为二战的产物,这些分裂的国家必然有着历史的相似点,但同时又因各自的民族、地理位置、时代政治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相同的特点,就使得有的分裂的国家,又重新统一在一起,而有的分裂的国家,到现在还在忍受着分裂的痛苦。

  那么让我们把放大镜定格在朝鲜半岛和欧洲的德国上,来仔细研究一下它们的共性与特性。这两个几乎是同时分裂的国家,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分裂的德国能重新统一,而朝鲜半岛却迟迟无法完成统一的大业呢?它们各自在自己发展的路途上,有着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在德国统一之后,现代的朝鲜半岛又有着怎样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呢?

  在导致分裂的原因上,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二战结束后,被分割的德国与朝鲜半岛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点。事实上,德国和朝鲜半岛都是被美苏两大阵营所分割的。表面上看德国是被四大国家共同占领,但实质上是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所掌控,而朝鲜半岛也是由美苏两大阵营占领着。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难度。

  笔者认为,正是两大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不可能性。德国和朝鲜半岛分裂而产生的矛盾都因其依附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加深了。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之间的利益纷争使依附于它们的东德和西德、韩国和朝鲜,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越走越远,使统一变成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事。

  在它们的分裂原因上两大阵营都在各自的影响区内建立了受它们影响的各自的政权。两大阵营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的这两个国家里建立起了受自己影响的政权。东西德以及韩国和朝鲜的建立,无论是时间还是背景都非常相似。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总结出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有四个相同点:

  第一,这两个国家的分裂都是强大外力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战争的直接产物。

  第二,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东西方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利益冲突导致了分裂的东西德之间、韩国和朝鲜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致使它们的统一之路更加坎坷。

  第三,这两个国家分裂之后,受制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不约而同地实行了事实上的“两国两制”。

  第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分裂都是因民族不同引发的,但这两个国家则是同一民族的分裂。

  那么,被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所影响,就注定双方无法统一了吗?

  为何东西德最终可以走向统一,而韩国和朝鲜如今还在饱受分裂之苦?这与人民的愿望、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西方国家趁机加强了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临近东德的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的“改革”和“自由化”很容易影响到经济实力不强的东德。另外,东德内部动荡的局势也为两德统一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朝鲜,这股民主风则是完全吹不起来。德国在二战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萌芽,而朝鲜半岛直到被日本殖民的那一刻还是封建主义的国家。可以说,苏联扶持下的朝鲜并不能像多党制的韩国那样抛弃封建主义而走向民主,东欧的改革之风自然也影响不了朝鲜。

  那么,在东欧的争夺战里,为什么苏联愿意妥协呢?第一,东德持续的政局动荡使其经济濒临绝境,只有把这个包袱甩给西德,苏联才能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同时还可扩展同西德经济联系的渠道。统一的德国虽是苏联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对手,它不会甘心受制于美国,苏联可调动美德矛盾为自己所用,瓦解德美关系,松懈西方联盟。

  事实上,苏联最大的担心无非是东德并入西德后将要面临非常大的军事威胁,而此时的西德及时地调整了政策,并与苏联签订了《睦邻、伙伴和合作条约》,这使苏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苏联在欧洲大陆转变了态度,却没有在亚洲给予朝鲜同样的待遇。很大程度是因为朝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东德的位置。毕竟,朝鲜半岛被认为是北太平洋地区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曾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而东德的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西德已承诺会给出一个特别的“无核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德的利用价值在苏联的眼里就比不上朝鲜半岛了。

  还有,国家政策对统一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东西德刚刚分裂的时候,美、英、法、苏四国便召开了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主张维护德国统一,虽然后来盟国并没有完全履行,但至少在波茨坦会议上,总的政策还是坚持向和平统一的道路前进。而朝鲜半岛的情况则不同,韩国时任总统李承晚坚持“北进统一”政策,朝鲜也在苏联国家领导人斯大林的同意下实施“武力统一”的军事战略。

  时至今日,朝鲜半岛的情况与50年前已大不相同,韩国和朝鲜经历了几代政权的变迁,政策也一直在变幻。那么,到今天为止,到底朝鲜半岛都经历了哪些动荡?朝鲜半岛上的韩朝两方是离统一越来越近,还是越走越远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朝鲜半岛近50年来的局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鲜半岛的局势是由恶化慢慢向和平方向转变,这主要以朝鲜战争为界。在战争爆发前,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主张“北进统一论”。朝鲜战争后,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用“胜共统一”代替了“北进统一”,提出要努力建立自主经济,然后实现国家统一,并同时呼吁改善和朝鲜的关系。朝鲜方面,朝鲜战争期间,他们提出要消灭两个敌人——美国入侵者和李承晚当局。在战争结束后,金日成认为,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等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同时他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韩朝双方直到60年代才开始有所接触。

  到了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朝鲜正处于统一运动史上的分水岭时期,双方都有意和平统一,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朴正熙上台后,与朝鲜的交流明显比李承晚时代要频繁。随后的几任总统中,尤其是卢泰愚总统的“北方外交”大大改善了韩朝关系。朝鲜的金日成则提出了统一三原则,在他的指导下,韩朝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于1972年7月4日签署了朝鲜半岛分裂24年以来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达成的《七四南北联合声明》。虽然双方长期积累的怨恨,很难在短时间内消融,一些合理的主张未能实行,但是在此期间韩朝双方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半岛局势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朝鲜半岛局势是一个上升又下降的过程。通过之前历届总统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半岛局势一直发展良好。但不久后的1993年3月12日,朝鲜突然首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随后引发半岛核问题,使半岛局势飞转直下。随后韩国的强硬派执政党上台,韩朝政局变得更加紧张。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的发生,又给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近日,韩国不顾朝鲜警告,仍然在延坪岛上进行的军事演习无疑使韩朝双方剑拔弩张。那么,这种局势下,韩国和朝鲜是可能和平统一,还是将迎来战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且它的分裂完全是外力造成的,是违背人民意愿的,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如果南北实现统一,可以减少两国的军费开支和用于两个国家机构的行政开支,可以减少兵力的数量,并把这些资源用于经济建设。

  韩朝各有自己的优势,韩国的经济实力加上朝鲜丰富的自然资源,若是得以好好利用,朝鲜半岛的经济必然会得到提升。

  如果韩朝实现统一,两国的离散家属问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朝鲜半岛将成为亚洲的重要力量,国际威信和区域作用都将大大提高。

  人民的意愿也是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韩国世宗研究院曾经做过民意调查,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尽管韩国国民赞成统一的比例高达86%,愿意为统一后重建北部经济而增加税收的韩国国民达60%,然而有70.7%的韩国国民认为统一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应将统一进程放慢。目前韩国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稳定物价、腐败、交通拥堵、环境、社会公德、社会福祉、妇女和儿童、教育、改革等等。关注上述问题的人超过60%。这些说明朝鲜半岛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资金。

  那么,韩朝究竟应该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统一呢?笔者认为韩朝统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和平原则。在和平原则的基础上,耐心等待时机。当时的西德就是本着和平的原则,无论东德提出怎样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想法,都耐心地坚持和平统一。韩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动用武力势必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所以韩朝必须以和平的思想主张统一。

  第二,自主原则。应该由韩朝双方作为主体,而不应由外来势力充当主体。东西德当时统一的时候,也是突破了外国势力的重重阻力,西德当时采取了让苏联安心的政策,获取了苏联对两德统一的同意。尽管韩国和朝鲜的统一不能完全排除周边大国的影响,但绝对不能将外来势力的作用和影响过分夸大,否则将产生后遗症。

  第三,平等原则。双方不应将各自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对方,应本着“政经分离”的原则进行交流,摒弃意识形态的差异,只有这样韩朝双方的交流才能进行下去。

  第四,交流协作原则。应该放弃武力对峙,寻找交流协作共同点。现在的韩朝武力对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国民人心惶惶、经济不稳。韩朝双方的国家领导人应该冷静下来,寻找彼此交流合作的共同点,以民族的福祉着想,积极寻找和平统一的道路。

  综上所述,虽然曾经火药味十足,但韩朝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半岛民心所向。总有一天,韩朝人民会紧紧相拥,人为设置的界限会消失不见,朝鲜半岛将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共荣国家。

作者介绍:王一,北京语言大学韩语系学生(北京 100083)。

作者:王一

东北之窗 2011年12期

  翻开历史的书页,让时间定格在二战后的时期。打开地图,我们惊讶地发现,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中,竟然有这惊人的相似:在欧洲,德国被一分为二,在亚洲,朝鲜半岛也被一分为二。

  人们都说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那么,我们悲情地看到,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些国家取得胜利得到统一的背后,还有一些国家和民族面临着分裂。

  同样作为二战的产物,这些分裂的国家必然有着历史的相似点,但同时又因各自的民族、地理位置、时代政治的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不相同的特点,就使得有的分裂的国家,又重新统一在一起,而有的分裂的国家,到现在还在忍受着分裂的痛苦。

  那么让我们把放大镜定格在朝鲜半岛和欧洲的德国上,来仔细研究一下它们的共性与特性。这两个几乎是同时分裂的国家,却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分裂的德国能重新统一,而朝鲜半岛却迟迟无法完成统一的大业呢?它们各自在自己发展的路途上,有着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在德国统一之后,现代的朝鲜半岛又有着怎样的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呢?

  在导致分裂的原因上,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二战结束后,被分割的德国与朝鲜半岛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点。事实上,德国和朝鲜半岛都是被美苏两大阵营所分割的。表面上看德国是被四大国家共同占领,但实质上是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所掌控,而朝鲜半岛也是由美苏两大阵营占领着。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难度。

  笔者认为,正是两大阵营的冷战,加剧了统一的不可能性。德国和朝鲜半岛分裂而产生的矛盾都因其依附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加深了。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之间的利益纷争使依附于它们的东德和西德、韩国和朝鲜,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越走越远,使统一变成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事。

  在它们的分裂原因上两大阵营都在各自的影响区内建立了受它们影响的各自的政权。两大阵营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的这两个国家里建立起了受自己影响的政权。东西德以及韩国和朝鲜的建立,无论是时间还是背景都非常相似。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总结出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有四个相同点:

  第一,这两个国家的分裂都是强大外力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战争的直接产物。

  第二,随着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东西方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利益冲突导致了分裂的东西德之间、韩国和朝鲜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致使它们的统一之路更加坎坷。

  第三,这两个国家分裂之后,受制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不约而同地实行了事实上的“两国两制”。

  第四,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分裂都是因民族不同引发的,但这两个国家则是同一民族的分裂。

  那么,被两种不同制度的社会阵营所影响,就注定双方无法统一了吗?

  为何东西德最终可以走向统一,而韩国和朝鲜如今还在饱受分裂之苦?这与人民的愿望、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西方国家趁机加强了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临近东德的匈牙利、波兰等国家的“改革”和“自由化”很容易影响到经济实力不强的东德。另外,东德内部动荡的局势也为两德统一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朝鲜,这股民主风则是完全吹不起来。德国在二战前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萌芽,而朝鲜半岛直到被日本殖民的那一刻还是封建主义的国家。可以说,苏联扶持下的朝鲜并不能像多党制的韩国那样抛弃封建主义而走向民主,东欧的改革之风自然也影响不了朝鲜。

  那么,在东欧的争夺战里,为什么苏联愿意妥协呢?第一,东德持续的政局动荡使其经济濒临绝境,只有把这个包袱甩给西德,苏联才能减轻自己的财政负担,同时还可扩展同西德经济联系的渠道。统一的德国虽是苏联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对手,它不会甘心受制于美国,苏联可调动美德矛盾为自己所用,瓦解德美关系,松懈西方联盟。

  事实上,苏联最大的担心无非是东德并入西德后将要面临非常大的军事威胁,而此时的西德及时地调整了政策,并与苏联签订了《睦邻、伙伴和合作条约》,这使苏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苏联在欧洲大陆转变了态度,却没有在亚洲给予朝鲜同样的待遇。很大程度是因为朝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东德的位置。毕竟,朝鲜半岛被认为是北太平洋地区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曾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而东德的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西德已承诺会给出一个特别的“无核区”,从这个意义上讲,东德的利用价值在苏联的眼里就比不上朝鲜半岛了。

  还有,国家政策对统一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东西德刚刚分裂的时候,美、英、法、苏四国便召开了波茨坦会议,三国首脑主张维护德国统一,虽然后来盟国并没有完全履行,但至少在波茨坦会议上,总的政策还是坚持向和平统一的道路前进。而朝鲜半岛的情况则不同,韩国时任总统李承晚坚持“北进统一”政策,朝鲜也在苏联国家领导人斯大林的同意下实施“武力统一”的军事战略。

  时至今日,朝鲜半岛的情况与50年前已大不相同,韩国和朝鲜经历了几代政权的变迁,政策也一直在变幻。那么,到今天为止,到底朝鲜半岛都经历了哪些动荡?朝鲜半岛上的韩朝两方是离统一越来越近,还是越走越远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朝鲜半岛近50年来的局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鲜半岛的局势是由恶化慢慢向和平方向转变,这主要以朝鲜战争为界。在战争爆发前,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主张“北进统一论”。朝鲜战争后,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用“胜共统一”代替了“北进统一”,提出要努力建立自主经济,然后实现国家统一,并同时呼吁改善和朝鲜的关系。朝鲜方面,朝鲜战争期间,他们提出要消灭两个敌人——美国入侵者和李承晚当局。在战争结束后,金日成认为,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等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同时他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韩朝双方直到60年代才开始有所接触。

  到了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朝鲜正处于统一运动史上的分水岭时期,双方都有意和平统一,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朴正熙上台后,与朝鲜的交流明显比李承晚时代要频繁。随后的几任总统中,尤其是卢泰愚总统的“北方外交”大大改善了韩朝关系。朝鲜的金日成则提出了统一三原则,在他的指导下,韩朝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于1972年7月4日签署了朝鲜半岛分裂24年以来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达成的《七四南北联合声明》。虽然双方长期积累的怨恨,很难在短时间内消融,一些合理的主张未能实行,但是在此期间韩朝双方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半岛局势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朝鲜半岛局势是一个上升又下降的过程。通过之前历届总统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半岛局势一直发展良好。但不久后的1993年3月12日,朝鲜突然首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随后引发半岛核问题,使半岛局势飞转直下。随后韩国的强硬派执政党上台,韩朝政局变得更加紧张。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的发生,又给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近日,韩国不顾朝鲜警告,仍然在延坪岛上进行的军事演习无疑使韩朝双方剑拔弩张。那么,这种局势下,韩国和朝鲜是可能和平统一,还是将迎来战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并且它的分裂完全是外力造成的,是违背人民意愿的,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如果南北实现统一,可以减少两国的军费开支和用于两个国家机构的行政开支,可以减少兵力的数量,并把这些资源用于经济建设。

  韩朝各有自己的优势,韩国的经济实力加上朝鲜丰富的自然资源,若是得以好好利用,朝鲜半岛的经济必然会得到提升。

  如果韩朝实现统一,两国的离散家属问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朝鲜半岛将成为亚洲的重要力量,国际威信和区域作用都将大大提高。

  人民的意愿也是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韩国世宗研究院曾经做过民意调查,但是结果却令人失望。尽管韩国国民赞成统一的比例高达86%,愿意为统一后重建北部经济而增加税收的韩国国民达60%,然而有70.7%的韩国国民认为统一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应将统一进程放慢。目前韩国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稳定物价、腐败、交通拥堵、环境、社会公德、社会福祉、妇女和儿童、教育、改革等等。关注上述问题的人超过60%。这些说明朝鲜半岛的统一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资金。

  那么,韩朝究竟应该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统一呢?笔者认为韩朝统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和平原则。在和平原则的基础上,耐心等待时机。当时的西德就是本着和平的原则,无论东德提出怎样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想法,都耐心地坚持和平统一。韩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动用武力势必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所以韩朝必须以和平的思想主张统一。

  第二,自主原则。应该由韩朝双方作为主体,而不应由外来势力充当主体。东西德当时统一的时候,也是突破了外国势力的重重阻力,西德当时采取了让苏联安心的政策,获取了苏联对两德统一的同意。尽管韩国和朝鲜的统一不能完全排除周边大国的影响,但绝对不能将外来势力的作用和影响过分夸大,否则将产生后遗症。

  第三,平等原则。双方不应将各自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对方,应本着“政经分离”的原则进行交流,摒弃意识形态的差异,只有这样韩朝双方的交流才能进行下去。

  第四,交流协作原则。应该放弃武力对峙,寻找交流协作共同点。现在的韩朝武力对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国民人心惶惶、经济不稳。韩朝双方的国家领导人应该冷静下来,寻找彼此交流合作的共同点,以民族的福祉着想,积极寻找和平统一的道路。

  综上所述,虽然曾经火药味十足,但韩朝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半岛民心所向。总有一天,韩朝人民会紧紧相拥,人为设置的界限会消失不见,朝鲜半岛将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共荣国家。

作者介绍:王一,北京语言大学韩语系学生(北京 100083)。


相关内容

  • 2017年5月国际时政热点聚焦
  • 本刊编辑部/策划 赵明昊/执笔 原文载于<当代世界>2017年第6期 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并致辞 看点 01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中国彰显"全球领导力" 5月14 ...

  • "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当下意义
  • 一 古代希腊人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意即"丝国".继希腊而兴的罗马人同样把丝绸称为"赛里丝国的布"或"赛里丝国的纱".上个世纪,德国历史地理学家里希特霍芬最早提出,把古代从东方向遥远的西方输送丝绸的通路称为"丝 ...

  • 丝绸之路论文---李志广
  • 新丝绸之路的崛起 (塔里木大学 旅游管理13 李志广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同时,沙特赞助学生到印度.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学习.这些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名曰"新丝绸之路".同时,欧盟和美国仍然是对中东.东亚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不过,"新丝绸之路&q ...

  • "一带一路"战略下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思考
  • ISSUE 1 FEB. 2016 /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 014 DOI: 10.13791/j.cnki.hsfwest.20160103 王绍森, 杨哲, 赵亚敏."一带一路"战略下海上丝绸之路规划思考[ ...

  • 和平崛起 1
  • 要:"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由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在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quo ...

  • 程不悔:一带一路.亚投行与世界格局演变
  • 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政策中,原本是"两带一路",还有个长江经济带,但是现在没有提,因为出海口是上海,不仅在对方海空力量打击范围内,还会成为重点目标.这里就要说到&quo ...

  • 金正日时代*
  • 作者:任明 东北亚论坛 1998年11期 1997年10月8日, 一直被朝鲜人民称之为"亲爱的指导者"的金正日,在为祭奠其父亲金日成而设立的"三年守孝期"期满的3个月后, 终于正式继任朝鲜的最高职务--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这是朝鲜劳动党和朝鲜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

  •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席平 张宇圣 罗宁 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一.制作背景 中国开启丝绸之路.始盘古开天地创造亚欧大陆,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华夏子民开创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夏商周.秦汉隋.唐宋 ...

  • 专题6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