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

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

①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②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③‘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

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 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

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

C .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

D .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

1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乙】 读《孟尝君传》

①②③④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

⑤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

⑥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

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18.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休稷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日( ....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0. 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译文:

21. 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

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

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

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

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 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18. 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8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

欲也。袒右,称大楚。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

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

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

者。

节选在《史记·陈涉世家》)

1.选出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

A .徒属皆曰:“敬受命。”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 .吴广素爱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C .伐无道,诛暴秦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

D .由是无亲陈王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 ..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2分) ...

A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B .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C .自辩数,乃置 由是先社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D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3分)

译文:

(2)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3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

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

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4.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5.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

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

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

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

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C .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9.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

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

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

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

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

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 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11.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 不欲以诈道训俗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

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

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

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 ì):人名。②乘(sh èn ɡ):量词。古时一

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

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

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

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

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者也 ..

A

B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或异二者之为 ..

吾欲辱之,何以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 ..

C.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甚矣,汝之不惠 ..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6.【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

的不满。(2分)

7.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靠 取胜。(2分)

二、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

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

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 èn )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

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

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

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隆中对》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

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 .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 .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九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

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

①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

②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③‘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

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 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

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 ..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

C .休祲降于天 时宿于野 ..

D .若士必怒 王若无兵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3.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

1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8-22题。(17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乙】 读《孟尝君传》

①②③④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

⑤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

⑥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

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18.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臣未尝闻也( ) (3)休稷降于天( ) (4)长跪而谢之日( ....

1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士以故归之 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学而不思则罔 ....

C.聂政之刺韩傀也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D.安陵君其许寡人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0. 翻译。(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译文: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

译文:

21. 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先 生 坐 何 至 于 此 寡 人 谕 矣

22.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5分)

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1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

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

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

无言反驳。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16.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 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18. 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8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

欲也。袒右,称大楚。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

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

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

者。

节选在《史记·陈涉世家》)

1.选出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

A .徒属皆曰:“敬受命。”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 .吴广素爱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C .伐无道,诛暴秦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

D .由是无亲陈王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 ..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2分) ...

A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B .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C .自辩数,乃置 由是先社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

D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3分)

译文:

(2)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3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

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

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4分)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恒楚亡在泽中 亡: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4.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5.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出师表》对比阅读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

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

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4.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

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

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C .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9. 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

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

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

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

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 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

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10. 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11.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 不欲以诈道训俗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

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

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

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 ì):人名。②乘(sh èn ɡ):量词。古时一

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

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

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

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

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者也 ..

A

B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或异二者之为 ..

吾欲辱之,何以也 要离之刺庆忌也 ..

C.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甚矣,汝之不惠 ..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

6.【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

的不满。(2分)

7.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靠 取胜。(2分)

二、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 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

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

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 èn )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

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

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

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隆中对》对比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

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 .“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 .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 .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相关内容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仍是不会?名师携答题模板来袭轻松拿分!
  • 针对散文阅读总是不会的问题,上学君特邀冯叶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语文散文阅读有所帮助. 问题1:小说和散文的答题格式 老师:小说结合三要素作答,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题型较多,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解释该词语或者句子的字面义 2.若有修辞,先点名 ...

  •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 概括文章(记叙文,小说)主要内容的方法(包括句.段):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怎么样. 一.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要点一般有:1.点明中心:2.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是本文的线索:4.表明主要人物:5.点明主要内容. 二.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拟人 答 ...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
  • 一.语基: ⑪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解答方法如下: 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②以 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⑫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查字典.抄写汉字等题型.解题方法如下: 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 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 ...

  • 八上文言文[短文两篇]阅读训练
  • 八上文言文<短文两篇>阅读训练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一)解释加线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⑨夕日欲颓 ⑩遂至承天寺 ⑾但少闲人 ⑿如吾两人者耳 (二)填空. ①< ...

  •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技法
  • 文言文中"记"阅读专题导学案 文体,即文章体式,每种不同的文章都会有不同的写作范式与要求,正如不同的衣服样式,每种样式的服装都得有自己的设计特点.阅读文章,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无疑是掌握了一把阅读文章的钥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都是如此,本文主要说说文言文中游记类文章阅读的一般 ...

  • 初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要端正态度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 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 2.要有浓厚的兴趣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 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 3. ...

  •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比较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I -5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轶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 ...

  • 中考试卷结构总复习
  • 一.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 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逐词审查,一一落实:项项看到,相互比验. 2.词语运用 A.关联词:考虑关联词的搭配习惯:考虑上下句的关系. B同义词:词意范围大小:词意轻重程度:词语感情色彩:词语侧重点:词语搭配习惯.结合语境思考选择 3.名著阅读及语 ...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 文言文阅读对策(二) 古代散文的基本写法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些散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世事纷纭,景物争艳,情感流韵,义理博奥,为祖国文坛平添一份绚丽.但不论如何多姿多彩,其基本写法还有比较一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