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摘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又处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缺失

一、引言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 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因此, 中国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 必须补上中国文化这一课, 才能使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美国语言学家ClaireKramsch 曾经指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把该文化放在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切入包含着对目标语以及母语的再认识。”[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是跨文化

交际的需要, 是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的需要,使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 更加深刻地领悟绚丽多彩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经笔者调查发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人教版) 本身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较少,而且教师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尽如人意。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产物,是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世世代代沿袭下来

的符号体系。而文化,按韦氏国际大辞典第三版关于“文化”culture 条目的

第八条定义:“某一时期、某一民族的概念、习俗、技能、艺术、体制等。” 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通俗地讲,你可以从语言这个“放大镜”中看到这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同时语言又是架在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无形的桥梁。而文化依附于语言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

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 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3. 中国文化教学调查情况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红古区、榆中县及新疆兵团的初中英语教师共()人。这些老师通过多年的年的英语教学,对新课程标准、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了解。

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程度及渗透方式。

3.2 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 312 份,为确保老师独立完成问卷,问卷调查是利用

正常的上课时间进行的。

翻译问卷的结果:正确率排前 10 的依次为:圣诞节(95.21%), 白宫 (90.42%), 牛排(87.56%),汉堡包(85.32%),长 城(84.12%),春 节 (79.45%),功夫(76.57%),圣经(72.67%),天安门(71.45%),情人节 (70.35%)。而正确率排最后 5 位依次是:端午节(13.19%),汉字(10.42%), 剪纸(8.23 %),油条(5.76 %),佛教(3.70 %)。正确率排前 10 中只有 4 个涉 及中国文化的词汇,而最后 5 位都是涉及中国文化的词汇。

分析答卷后, 笔者访谈了十位答题最佳者和十位答题较差者。学生

反映翻译困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师教学、 课外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几乎是空白,90%的学生没

有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见过汉字、剪纸、油条、馒头的英语说法。87.2%的 学生没有阅读过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文章,98.5%的学生没有阅读 过中国经典文章的译文。

谈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92.4%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

有介绍中国文化知识,而 95.3%的学生谈到教师经常介绍英语国家的

文化背景。81.2%的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地理、人文有一定的了 解而 89.7%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名胜古 迹、文化风俗。94.8%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听说练习。 在课外英语学习时,87.4%的学生会收听 VOA,BBC 的英语广播节

目,观看英语电影,并时常浏览英语学习网站;75.2%的学生阅读过英语 名著。而 40.3%的学生课外阅读国内英文杂志和报纸, 如 China Dai

翻译问卷结果充分反映出本科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欠缺, 说明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

3.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原因分析

(一) 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导致出现“中国文化欠缺性失语症”的根本原因。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已不必赘述, 然而两者的关系在半个世纪以前却不为人注意。20世纪40年代, 我国学者罗常培著有《语言与文化》一书(1950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他认为, 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 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 让语言现象跟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 才能格外发挥语言的功能, 阐扬语言学的原理[6]。1953年, 美国语言学家Lado 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说, “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可能学好语言”[7]。

(二) 片面强调英语文化教学, 忽视母语文化教学在意识到目的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之后, 我国政府在下发的文件中强调了这一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版) 中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明确提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

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强调“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提高文化素养”[10]。从这些重文件可以看出, 我们意识到了学习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仅仅强调了对国外文化的接触、了解、吸收和借鉴。于是, 像改革开放以前仅以本国文化为背景教授英语那样, 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单一地接受西方文化。陈佑林认为, 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 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 无

论是国内编写的, 还是国外引进的, 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课文, 表现的是当代英美文化, 基本上属于目的语文化。“由于顾及英语的‘原滋原味’, 语言中处处透露着英美国家的文化气息”[1]。这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 了解西方文化不无裨益, 但是我们学习外语, 一方面是为了吸收外来文化, 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西方人士也希望通过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 何以让别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呢? MaKay 认为, “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 应当属于所有使用者, 英语教材应当吸收使用者的文化”[11]。实际上, 有学者曾经注意到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胡文仲、高一虹曾对全国26名最佳外语学习者进行调查, 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对象在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扬弃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而且对于整体人格的完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待母语、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 对于母语、母语文化 和对于外语、外国文化的掌握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12]。Samovar 等人认为, 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13]。然而, 这并没有迅速扭转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形势。如果说以往外语教学中, 由于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 导致了国际交往中的交流障碍, 那么, 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情况, 对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

(三) 忽视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基本功能。

近年来, 英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语言。Smith 首先提出英语是“国际语言”。他指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具有本土意义和全球意义。英语作为具有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 英语作为全球意义的国际语言, 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15]。作为国际语言, 英语在很多国家已经产生了诸多变体, 已经和本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了, 应当用来表达使用者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成为本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已经和英语结合起来, 产生了“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经过当地化(nativization)和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之后产生的这一变体, 已经开始在传播中国文化中发挥作用。在教材和词典中, 利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 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四)英语教材内容及目上的忽视

3. 教学建议

此次测试的结果表明, 对于列出的中国特色的词汇, 大部分受测者

不能给出恰当的英语表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开包含中国文化的课程

大多数高校没有给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课。因而在上述调查问卷中,涉及中国文化的词汇翻译正确率很低。在中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可以简单的增添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英语课程,还有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用英语对一些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

3.2 初中英语教材应凸现中国特色

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几乎空白, 不成体系, 是造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据笔者调查的人教版英语教科书中,所直接包含的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少之又少,编写者应该使英语教材凸现中国特色,将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一些较为简单的英语文章纳入初中英语教材中; 并要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还应教授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词汇。

3.4 加强初中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直接实施者,所以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才能使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现。教师备课时应设计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写作和口语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将语言训练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 强调语言所表述的文化内容、意义及价值; 教师也应根据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 适当进行广泛的跨文化对比与分析, 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英语才会变得和学生所接受的中国文化知识息息相关,这样学生也会意识到学习英语不是单纯的把它当做一门外语孤立的去学习,而是学会用英语表达一些意愿和进行交际。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中国文化表述的意识,从而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又处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缺失

一、引言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 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因此, 中国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 必须补上中国文化这一课, 才能使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美国语言学家ClaireKramsch 曾经指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必须把该文化放在与本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切入包含着对目标语以及母语的再认识。”[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是跨文化

交际的需要, 是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的需要,使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 更加深刻地领悟绚丽多彩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经笔者调查发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人教版) 本身所涉及的中国文化内容较少,而且教师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尽如人意。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产物,是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世世代代沿袭下来

的符号体系。而文化,按韦氏国际大辞典第三版关于“文化”culture 条目的

第八条定义:“某一时期、某一民族的概念、习俗、技能、艺术、体制等。” 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通俗地讲,你可以从语言这个“放大镜”中看到这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同时语言又是架在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无形的桥梁。而文化依附于语言而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

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 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3. 中国文化教学调查情况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红古区、榆中县及新疆兵团的初中英语教师共()人。这些老师通过多年的年的英语教学,对新课程标准、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了解。

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程度及渗透方式。

3.2 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 312 份,为确保老师独立完成问卷,问卷调查是利用

正常的上课时间进行的。

翻译问卷的结果:正确率排前 10 的依次为:圣诞节(95.21%), 白宫 (90.42%), 牛排(87.56%),汉堡包(85.32%),长 城(84.12%),春 节 (79.45%),功夫(76.57%),圣经(72.67%),天安门(71.45%),情人节 (70.35%)。而正确率排最后 5 位依次是:端午节(13.19%),汉字(10.42%), 剪纸(8.23 %),油条(5.76 %),佛教(3.70 %)。正确率排前 10 中只有 4 个涉 及中国文化的词汇,而最后 5 位都是涉及中国文化的词汇。

分析答卷后, 笔者访谈了十位答题最佳者和十位答题较差者。学生

反映翻译困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教师教学、 课外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文章几乎是空白,90%的学生没

有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见过汉字、剪纸、油条、馒头的英语说法。87.2%的 学生没有阅读过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文章,98.5%的学生没有阅读 过中国经典文章的译文。

谈到大学英语教师教学,92.4%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

有介绍中国文化知识,而 95.3%的学生谈到教师经常介绍英语国家的

文化背景。81.2%的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地理、人文有一定的了 解而 89.7%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名胜古 迹、文化风俗。94.8%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听说练习。 在课外英语学习时,87.4%的学生会收听 VOA,BBC 的英语广播节

目,观看英语电影,并时常浏览英语学习网站;75.2%的学生阅读过英语 名著。而 40.3%的学生课外阅读国内英文杂志和报纸, 如 China Dai

翻译问卷结果充分反映出本科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欠缺, 说明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明显的忽视。

3. 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原因分析

(一) 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导致出现“中国文化欠缺性失语症”的根本原因。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已不必赘述, 然而两者的关系在半个世纪以前却不为人注意。20世纪40年代, 我国学者罗常培著有《语言与文化》一书(1950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他认为, 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 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 让语言现象跟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 才能格外发挥语言的功能, 阐扬语言学的原理[6]。1953年, 美国语言学家Lado 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说, “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 就不可能学好语言”[7]。

(二) 片面强调英语文化教学, 忽视母语文化教学在意识到目的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之后, 我国政府在下发的文件中强调了这一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版) 中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9]。《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明确提出:“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

的联系, 一定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强调“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 提高文化素养”[10]。从这些重文件可以看出, 我们意识到了学习目的语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仅仅强调了对国外文化的接触、了解、吸收和借鉴。于是, 像改革开放以前仅以本国文化为背景教授英语那样, 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单一地接受西方文化。陈佑林认为, 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 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使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材, 无

论是国内编写的, 还是国外引进的, 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课文, 表现的是当代英美文化, 基本上属于目的语文化。“由于顾及英语的‘原滋原味’, 语言中处处透露着英美国家的文化气息”[1]。这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 了解西方文化不无裨益, 但是我们学习外语, 一方面是为了吸收外来文化, 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西方人士也希望通过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文化, 何以让别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呢? MaKay 认为, “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 应当属于所有使用者, 英语教材应当吸收使用者的文化”[11]。实际上, 有学者曾经注意到了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胡文仲、高一虹曾对全国26名最佳外语学习者进行调查, 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对象在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扬弃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而且对于整体人格的完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待母语、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 对于母语、母语文化 和对于外语、外国文化的掌握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12]。Samovar 等人认为, 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13]。然而, 这并没有迅速扭转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形势。如果说以往外语教学中, 由于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 导致了国际交往中的交流障碍, 那么, 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情况, 对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

(三) 忽视英语这一国际语言的基本功能。

近年来, 英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语言。Smith 首先提出英语是“国际语言”。他指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具有本土意义和全球意义。英语作为具有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植根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 英语作为全球意义的国际语言, 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15]。作为国际语言, 英语在很多国家已经产生了诸多变体, 已经和本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了, 应当用来表达使用者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成为本族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 已经和英语结合起来, 产生了“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经过当地化(nativization)和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之后产生的这一变体, 已经开始在传播中国文化中发挥作用。在教材和词典中, 利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 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四)英语教材内容及目上的忽视

3. 教学建议

此次测试的结果表明, 对于列出的中国特色的词汇, 大部分受测者

不能给出恰当的英语表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开包含中国文化的课程

大多数高校没有给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课。因而在上述调查问卷中,涉及中国文化的词汇翻译正确率很低。在中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可以简单的增添有关中国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英语课程,还有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用英语对一些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

3.2 初中英语教材应凸现中国特色

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几乎空白, 不成体系, 是造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据笔者调查的人教版英语教科书中,所直接包含的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少之又少,编写者应该使英语教材凸现中国特色,将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的一些较为简单的英语文章纳入初中英语教材中; 并要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还应教授关于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词汇。

3.4 加强初中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直接实施者,所以只有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才能使中国文化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实现。教师备课时应设计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写作和口语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将语言训练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 强调语言所表述的文化内容、意义及价值; 教师也应根据课文主题与作者观点, 适当进行广泛的跨文化对比与分析, 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能够深刻地意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英语才会变得和学生所接受的中国文化知识息息相关,这样学生也会意识到学习英语不是单纯的把它当做一门外语孤立的去学习,而是学会用英语表达一些意愿和进行交际。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中国文化表述的意识,从而为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中学生诚信信念形成中的_意义障碍_及消除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9镒第5期2008年10月 Journalof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Vot.29No.5 Oct.2008 中学生诚信信念形成中的"意义障 ...

  • 现阶段中学美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 淘宝写作文稿 ID 磐石文化传播公司 本科毕业论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 院: 年 月 日 文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介绍 目 录 摘要 ..................................................... 1 Abstract . ...

  • 提高中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完成日期年月日 提 高 中 学 生 礼 仪 修 养 的 重 要 性 08政本 宋成友 (铜仁学院 法律与政史系 2008级政治教育本科班) 指导教师:徐玲琳(讲师) 摘 要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在构 ...

  • 当前我国甘肃贫困地区留守子女基础教育问题分析
  • 摘要:本文对甘肃贫困地区留守子女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阶段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子女在成长中出现的教育.安全.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对促进甘肃贫困地区留守学生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对西北贫困地区留守子女受教育问题现状之改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贫困地区:留守子女 ...

  • 英语的普及及中国传统文化
  • 白鑫 翻硕 [1**********]1 英语的普及及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英语毫无疑问是最为普及和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这不仅体现在东西方的学术研究中,也体现于当代大学生英语普及的程度上,然而这与我国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语言是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全球文化交互的大 ...

  • 中学生早恋现象及教育对策
  • 中学生早恋现象及教育对策 新丰职中 陈向前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校园有日益泛滥之势的早恋现象,分析了其特点,剖析了其原因,并针对发生早恋的原因,提出了"弄清原因,尊重学生,正面疏导,联合教育"的早恋防范办法和措施,供广大德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最近据报道:某中学的一位学生,与 ...

  • 浅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_现状与培养策略
  • 浅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现状与培养策略 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 黄延海 [摘要]温家宝总理曾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能胜任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更重要的是能适应企业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成功地与企业进行对接,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 ...

  •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 2010年第11期 (总第191期)学前教青研究StudiesinPreschooIEducafionNo.11,2010SerialNO.191 幼儿园教师园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冰 郑绍红,∥何昌昊s (1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杭州 务处,重庆400715 ...

  • "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 耿镇中学关于开展 "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市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养,进一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决定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指引,在全校学生中开展&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