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加法公式

《概率的加法公式》教学设计

新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原则是自愿组合,老师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尽可能具备讨论问题的氛围基础。(2)精选出9个合适的题目制成思考题单,课前发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析思考,以奠定上课时各组之间研究问题的基础。(3)做好相应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根据教学情况之需适时演示。

师:1个盒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5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若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红球记为“事件A”,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绿球记为“事件B ”,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黄球记为“事件C”,则事件A 、B 、C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则说明事件A 怎样?

生:事件A 发生。

师:很好,那么如果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即事件B 发生,则说明事件A 又怎样?

生:事件A 没有发生。

师: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你发现事件A 和事件B 具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思考)

生甲:事件A 和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

师:事件A 和事件B 就叫互斥事件,请同学们给互斥事件下个定义。

生乙: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和事件B 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师:很好,那么事件B 与事件C 是怎样的关系?事件A 与事件C 又是怎样的关系?

生:两个都是互斥事件。

师:如果事件A 、B 、C 其中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两两互斥),就说A 、B 、C 彼此互斥,那么四个及四个以上的事件是否也能存在这种关系呢?若能请你把它推广到n 个。

生丙:能,就以上题为例,把盒中的球的颜色增加到若干种即可,有几种颜色就能有几个互斥事件。 师:很好,我们再来思考另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联想集合的知识,思考能否用集合的知识来解释互斥事件的概念?

生丁:从集合角度看两个互斥事件是指由两个事件所含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不相交。

师:若n 个事件彼此互斥呢?

生戊:n 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n 个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彼此都不相交。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用维恩图图(2)、图(3)来深刻理解互斥事件。

有什么特殊关系呢?

师:从集合角度看,若图(4)中的全集U 中仅有两个集合,两集合是什么关系?其对应的事件A 、B 又

生:集合A 、B 不相交,集合A 、B 的并集是全集,事件A 、B 互斥。

师:对,例如在上面问题中,若把“如果从盒中摸出1个球,得到红球记为“事件A”;得到的不是红球(即绿球或黄球)记为“事件B”,事件A 与B 是否能同时发生?

生:不能。

师:事件A 与B 是互斥事件吗?

生:是

师:事件A 与B 必有一个发生吗?

生:必有一个发生。

师:这时事件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请同学们给对立事件下个定义。(学生通过的小组讨论与概括,自然得到结论与定义,让学生表述定义。)

生戊:集合A 、B 互为补集,从事件的角度看,若事件A 与B 互斥,且A 与B 中必有一个发生,则称事件A 与B 是对立事件。

生甲: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为对立事件。

师:两个同学回答得都很好,甲回答得更简炼,请同学们思考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对立事件一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做练习:若从一幅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取一张,判断下列每对事件中哪些是互斥事件,若是请判断各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

A 、“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A”;

B 、“抽出牌的点数是3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为2的倍数”;

C 、“抽出牌的点数为3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

D 、“抽出牌的点数小于6”与“抽出牌的点数大于4”;

E 、“抽出是红桃”与“抽出不是红桃”。

(学生思考)

学生甲:A 、C 、E 为互斥事件,其中E 为对立事件,B 、D 不是互斥事件。

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否根据你们手中的扑克牌,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有关互斥事件或对立事件的问题吗?请试试看。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由每小组各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来讨论评判)

甲组学生代表: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52张)任取2张。“抽出的至少一张牌为红桃”和“抽

出的两张牌没有红桃”。

生: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师:下面我们回归到最初的问题情景中,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个盒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5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若从中任取一个球,求(1)取到红球的概率;(2)取到绿球的概率?

生甲:取到红球概率1/2;

取到绿球概率3/10;

师:很好,若把“从中摸出一个球,得到红球或绿球记作事件AUB ,则怎样的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怎样求该事件的概率?它与事件A 与B 的概率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乙: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或绿球时,“表示事件AUB 发生”,事件AUB 的概率等于事件A 与事件B 的概率之和。

师:哪位同学能说明P (AUB )=P(A )+P(B )成立的理由 ?

生丙:假定A 、B 是互斥事件,在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频数是n 1,事件B 出现的频数是n 2,则事件AUB 出现的频数正好是n 1+n2,所以事件AUB 的频率为(n 1+n2)/n=n1/n+n2/n。

而n 1/n是事件A 出现的频率,n 2/n是事件B 出现的频率,因此由概率的统计定义知P (AUB )=P(A )+P(B )。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板书。)

师:例1、抛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出现为“出现奇数点”,B 为2点”,已知P

(A )=1/2,P (B )=1/6,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

生甲:事件C :“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是事件A“出现奇数点”的概率与事件B “出现2点”的概率之和。即P (C )=P(A)+P(B)=1/2+1/6=2/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例2、在数学考试中,小明的成绩在90分以上的概率是0.18,在80~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69分的概率是0.09,分别计算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成绩的概率和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

生:解:分别记小明的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在80~89分分别为事件B 、C ,这两个事件彼此互斥,因此小明的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P (BUC )=P(B )+P(C )=0.18+0.51=0.69。(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2,计算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学生思考)

生:接着第一个问题,再设小明考试成绩在70~79分,60~69分为事件D 、E ,所以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即成绩在60分以上的概率为P (BUCUDUE )=P(B )+P(C )+P(D)+P(E)=0.18+0.51+0.15+0.09=0.93。

师:若事件A 1、A 2„„An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UA 2U„„An ”发生的概率如何表示? 生:P (A 1UA 2U„„UAn )=P(A 1)+P(A 2)+„„+ P(A n )

师:这就是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A 与B 是对立事件,根据对立事件的意义,你能得AUB 的概率吗?

生:P (AUB )=P(A )+P(B )=1

师:为什么?

生:AUB 是必然事件。

师:很好,例2中的问题改为求小明考试不及格的概率,设考试不及格为“事件A”,及格为事件“B”。 (让学生观察,计算,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生:小明考试不及格的概率P (A )=1-P(B )=0.07

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本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解题方法与数学思想?

生甲:所求事件概率转化为彼此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

生乙:若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可转化为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体现“正难则反”的转化思想。

师: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求解方法和步骤,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生丙:解题步骤可归纳为4步:

(1)引用数学符号表示问题中的有关事件;

(2)判断各事件的互斥性;

(3)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

如果A 、B 两个事件不互斥,就不能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A 、B 为互斥事件,才能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

计算在同一时期内,河流这一处的年最高水位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

(1)10~16m;(2)低于12m ;(3)不低于14m ;

生:(1)0.92 (2)0.38 (3)0.24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

(1)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何收获?

(2)如何得出有关概念、规律和公式?

生甲:„„

生乙:„„

(学生先总结,老师补充得到)

转化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师:我们这节课从具体实例出发,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得出了互斥事件的概念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大胆猜测了互斥事件的概率求和公式,并给出证明,而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这也是我们探索自然规律,认识发现自然规律,应用自然规律常用的方法,希望同

学们以后在学习中努力多探索多发现,想信在未来的世界领奖舞台上,会出现在座的各位,谢谢。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处理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节课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对于本节课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也都是从生活的实例中探究、归纳,猜想、证明得出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数学教学中应该以知识为依托,以思想方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的,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探索过程中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

识,还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与此同时,我还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参与到教学中,在整个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允许学生争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民主,热烈的学术氛围。

《概率的加法公式》教学设计

新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原则是自愿组合,老师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尽可能具备讨论问题的氛围基础。(2)精选出9个合适的题目制成思考题单,课前发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析思考,以奠定上课时各组之间研究问题的基础。(3)做好相应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根据教学情况之需适时演示。

师:1个盒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5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若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红球记为“事件A”,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绿球记为“事件B ”,从中任取一个球,得到黄球记为“事件C”,则事件A 、B 、C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则说明事件A 怎样?

生:事件A 发生。

师:很好,那么如果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即事件B 发生,则说明事件A 又怎样?

生:事件A 没有发生。

师: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你发现事件A 和事件B 具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思考)

生甲:事件A 和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

师:事件A 和事件B 就叫互斥事件,请同学们给互斥事件下个定义。

生乙: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和事件B 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师:很好,那么事件B 与事件C 是怎样的关系?事件A 与事件C 又是怎样的关系?

生:两个都是互斥事件。

师:如果事件A 、B 、C 其中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两两互斥),就说A 、B 、C 彼此互斥,那么四个及四个以上的事件是否也能存在这种关系呢?若能请你把它推广到n 个。

生丙:能,就以上题为例,把盒中的球的颜色增加到若干种即可,有几种颜色就能有几个互斥事件。 师:很好,我们再来思考另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联想集合的知识,思考能否用集合的知识来解释互斥事件的概念?

生丁:从集合角度看两个互斥事件是指由两个事件所含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不相交。

师:若n 个事件彼此互斥呢?

生戊:n 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n 个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组成的集合彼此都不相交。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用维恩图图(2)、图(3)来深刻理解互斥事件。

有什么特殊关系呢?

师:从集合角度看,若图(4)中的全集U 中仅有两个集合,两集合是什么关系?其对应的事件A 、B 又

生:集合A 、B 不相交,集合A 、B 的并集是全集,事件A 、B 互斥。

师:对,例如在上面问题中,若把“如果从盒中摸出1个球,得到红球记为“事件A”;得到的不是红球(即绿球或黄球)记为“事件B”,事件A 与B 是否能同时发生?

生:不能。

师:事件A 与B 是互斥事件吗?

生:是

师:事件A 与B 必有一个发生吗?

生:必有一个发生。

师:这时事件A 与B 互为对立事件,请同学们给对立事件下个定义。(学生通过的小组讨论与概括,自然得到结论与定义,让学生表述定义。)

生戊:集合A 、B 互为补集,从事件的角度看,若事件A 与B 互斥,且A 与B 中必有一个发生,则称事件A 与B 是对立事件。

生甲: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为对立事件。

师:两个同学回答得都很好,甲回答得更简炼,请同学们思考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存在怎样的联系? 生:对立事件一定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做练习:若从一幅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取一张,判断下列每对事件中哪些是互斥事件,若是请判断各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

A 、“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A”;

B 、“抽出牌的点数是3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为2的倍数”;

C 、“抽出牌的点数为3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

D 、“抽出牌的点数小于6”与“抽出牌的点数大于4”;

E 、“抽出是红桃”与“抽出不是红桃”。

(学生思考)

学生甲:A 、C 、E 为互斥事件,其中E 为对立事件,B 、D 不是互斥事件。

师: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否根据你们手中的扑克牌,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个有关互斥事件或对立事件的问题吗?请试试看。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讨论,由每小组各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来讨论评判)

甲组学生代表:从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52张)任取2张。“抽出的至少一张牌为红桃”和“抽

出的两张牌没有红桃”。

生: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师:下面我们回归到最初的问题情景中,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个盒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5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若从中任取一个球,求(1)取到红球的概率;(2)取到绿球的概率?

生甲:取到红球概率1/2;

取到绿球概率3/10;

师:很好,若把“从中摸出一个球,得到红球或绿球记作事件AUB ,则怎样的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怎样求该事件的概率?它与事件A 与B 的概率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乙:从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或绿球时,“表示事件AUB 发生”,事件AUB 的概率等于事件A 与事件B 的概率之和。

师:哪位同学能说明P (AUB )=P(A )+P(B )成立的理由 ?

生丙:假定A 、B 是互斥事件,在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频数是n 1,事件B 出现的频数是n 2,则事件AUB 出现的频数正好是n 1+n2,所以事件AUB 的频率为(n 1+n2)/n=n1/n+n2/n。

而n 1/n是事件A 出现的频率,n 2/n是事件B 出现的频率,因此由概率的统计定义知P (AUB )=P(A )+P(B )。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板书。)

师:例1、抛掷一颗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出现为“出现奇数点”,B 为2点”,已知P

(A )=1/2,P (B )=1/6,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

生甲:事件C :“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是事件A“出现奇数点”的概率与事件B “出现2点”的概率之和。即P (C )=P(A)+P(B)=1/2+1/6=2/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例2、在数学考试中,小明的成绩在90分以上的概率是0.18,在80~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69分的概率是0.09,分别计算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成绩的概率和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

生:解:分别记小明的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在80~89分分别为事件B 、C ,这两个事件彼此互斥,因此小明的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P (BUC )=P(B )+P(C )=0.18+0.51=0.69。(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2,计算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学生思考)

生:接着第一个问题,再设小明考试成绩在70~79分,60~69分为事件D 、E ,所以小明考试及格的概率,即成绩在60分以上的概率为P (BUCUDUE )=P(B )+P(C )+P(D)+P(E)=0.18+0.51+0.15+0.09=0.93。

师:若事件A 1、A 2„„An 两两互斥(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UA 2U„„An ”发生的概率如何表示? 生:P (A 1UA 2U„„UAn )=P(A 1)+P(A 2)+„„+ P(A n )

师:这就是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A 与B 是对立事件,根据对立事件的意义,你能得AUB 的概率吗?

生:P (AUB )=P(A )+P(B )=1

师:为什么?

生:AUB 是必然事件。

师:很好,例2中的问题改为求小明考试不及格的概率,设考试不及格为“事件A”,及格为事件“B”。 (让学生观察,计算,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对立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生:小明考试不及格的概率P (A )=1-P(B )=0.07

师:哪位同学总结一下,本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解题方法与数学思想?

生甲:所求事件概率转化为彼此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和。

生乙:若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可转化为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体现“正难则反”的转化思想。

师: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求解方法和步骤,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生丙:解题步骤可归纳为4步:

(1)引用数学符号表示问题中的有关事件;

(2)判断各事件的互斥性;

(3)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进行计算;

(4)写出答案。

如果A 、B 两个事件不互斥,就不能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A 、B 为互斥事件,才能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

计算在同一时期内,河流这一处的年最高水位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

(1)10~16m;(2)低于12m ;(3)不低于14m ;

生:(1)0.92 (2)0.38 (3)0.24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

(1)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何收获?

(2)如何得出有关概念、规律和公式?

生甲:„„

生乙:„„

(学生先总结,老师补充得到)

转化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师:我们这节课从具体实例出发,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得出了互斥事件的概念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大胆猜测了互斥事件的概率求和公式,并给出证明,而且用这些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这也是我们探索自然规律,认识发现自然规律,应用自然规律常用的方法,希望同

学们以后在学习中努力多探索多发现,想信在未来的世界领奖舞台上,会出现在座的各位,谢谢。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处理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节课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本质。

对于本节课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也都是从生活的实例中探究、归纳,猜想、证明得出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数学教学中应该以知识为依托,以思想方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的,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探索过程中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

识,还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与此同时,我还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参与到教学中,在整个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允许学生争论,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民主,热烈的学术氛围。


相关内容

  • [互斥事件]教学设计
  • 2.3 互斥事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字面分析及实例,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在具体实例中,能够判别互斥事件.对立事件:能够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概括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问题, ...

  • 古典概型和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高考题)
  • 古典概型 和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链接高考 1. (2015课标Ⅰ,4,5分, ★☆☆) 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 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 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 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2. (2014湖北,5,5 ...

  • (45分)概率的性质
  • 1.2.2 概率的性质 教学内容: 概率的公理化体系及概率的性质 教学目的: (1)明确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的内容. (2)深刻理解掌握概率公理化定义的意义,掌握概率的 性质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概率的性质中的有限可加性以及加法公式,减法公式等. 教学难点: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的内容以及意义 ...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高级中学 王文新 第九章(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简介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本章的具体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对应 ...

  • 概率一般加法公式(2-6个随机事件)
  • P(A∪B)=P(A)+P(B)-P(AB) P(A∪B ∪C)=P(A)+P(B)+P(C) -P(AB)-P(AC)+P(AC)+P(ABC) P(A∪B ∪C ∪D)=P(A)+P(B)+P(C)+P(D) -P(AB)-P(AC)-P(AD)-P(BC)-P(BD)-P(CD) +P(ABC ...

  • 3概率的基本性质(学案3)
  •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 总结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预习内容:阅读课本119页-121页 三.完成下列问题: 1 ...

  •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高一(上) 第1章 集合和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四.逻辑初步(* 拓展内容) 1.6 命题的运算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详细教材目录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 简单的幂函数 <数学1>(必修) 阅读材料 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函数: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四章函数的应用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 ...

  •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