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介绍了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基本情

况,总结了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创新项目实践的具体工作中总结出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重在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三点体会,以

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学生创新实验能力

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 高等教育 创新 大学生

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

新实践能力,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教育部于

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2007年,该计

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

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

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学生积

极参与,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在吉林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概况和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创

新性实验课题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借鉴作用。

一、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概况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2003年以来开展的“本科生

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的。截止2011年末,吉林大学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五批,批准确立资助项目2169项,其中国

家级项目448项,参与学生14000多人,资助金额近800万元。立

项项目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

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全校35个学院均有

立项。立项项目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形成交叉学科课题,如在

2010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中,交叉学科占17%。

截止2011年底,立项项目共结题1185项,优秀项目67项,取得

显著成果。如,首批结项的34个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申请专利2项,其中《sr-sb复合变质对mg-si-al合金中mg2si生

长形态选择规律的影响》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申请专利

1项。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论坛上,吉

林大学提交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4项,并有2名参与学

生被选定在学生论坛发言。

二、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配套政策,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学校设置了两级组织机

构,实现分层管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35

个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2008年4月学校制定了《吉

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详细提出了项目申请、

立项、运行、结题等各环节管理措施:学生申报项目,实行逐级考

核立项制,先后通过院、校两级答辩评审;项目运行要求学生自主

设计和组织实施,导师积极督促研究开展,院、校定期检查及随机

抽查;学生申请项目结题,参加院、校两级结题答辩会,严格结题

鉴定。

(二)提供多重保障,有效推进计划

一方面,为保证项目指导质量,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每个

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且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

过2个;项目结题后,为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

量。同时,鼓励学术成就卓著的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项

目指导。据统计,在2007-2011年度的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中,448

个国家级项目有指导教师477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322人,占

67.5%,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94人,占19.71%,讲师及工程师61

人,占12.79%。

一方面,确保资金投入,提供实验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

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

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配套支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项目的资助。同时,实验室对创新项目无条件开放,保证学生

自由实验。对需要跨学院利用实验条件的项目,或进入科研、重点

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学校直接参与协调免费为学生开放,确保

项目顺利完成。

(三)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为扎实推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深入开展,营造校园创新实

践氛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包括创新

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师生座谈会、专家系列报告会及

经验交流会等。如,截至2011年底,全校共组织规模不一的汇报

会200余场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dian团队”

指导教师刘玉教授等为学生做了专题报告。

同时,为了及时总结计划取得的成效,推进计划的深入开展,在

校园中广泛征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并已集结出版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项目成果集》一、二两集;

特别优秀案例推荐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

例”征集办公室,进行示范推广。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老师,作者2010年度

指导了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过项目选题、申请

书撰写、立项答辩、课题实施,现项目实施已近一年。在指导学生

及与其他指导教师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

划项目研究颇有体会。

(一)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明确指出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敢

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每个项目都要配备指导教师,但指导

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辅助作用,项目的选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

报告等工作都必须由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完成。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过度依赖指导老师,指导教师

成为项目主体,违背兴趣驱动、自主实验实施原则的案例。以项目

选题为例,题目来源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构思立

意确立;二是学生构思,教师引导,共同确立;三是依托教师科研

项目,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为题;四是完全由教师构思选题,学生被

动参与。前两种情况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

验计划的初衷与倡导;第三种情况由于受现有科研项目实施分工、

进度等因素影响,学生创新、自由发挥空间受到限制,但对学生建

立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仍具有一定作用;第四种情

况则因为在前期工作中,学生较少参与或零参与,容易导致在后期

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积极性、被动跟进,无益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选题立项中应尽量避免。兴趣驱动是大学生申报项目的前提,自

主实施是参与项目的根本,学生与指导教师双方都应遵循学生主体

原则开展创新性实验。

(二)重在过程

重在过程作为实施原则之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中解释为“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性

思维,养成创新意识,使其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方法的训练,

逐步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系列能力

的习得,都是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在日常评奖评优和免试推荐或录

取研究生等方面会获得优先考虑,这就导致了一些功利性较强的学

生以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目的,而忽视了项目实施

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失去了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参与团队

协作的机会。创新源于实践,参加创新训练,从寻找课题、撰写项

目申请书到申请立项;从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到确定技术方法、实

验方案;从购买实验器材用品到学习使用、管理实验仪器;从安排

实验进程、按步实施到处理突发事件;从协调组队成员分工合作到

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创新基本技能,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

懈、艰苦奋斗、团队合作等创新人格。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事关参与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切身

利益,对激发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创新活力起着重要作用。作

者发现,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味重成果数

量、轻研究质量,重结果、轻过程,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参与创

新性实验项目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

悖“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并不可取。

一方面,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极其复杂,需要依

托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科研背景之上继承和发

展。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在以往的

本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当中,刚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且较少涉

及科研,专业知识薄弱、经验不足,因此科学研究领域对其恰是一

个弱项,从选题阶段的提出想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题目,

到项目的开展、付诸实施,处处充满着困难与挑战。同时,创新总

会伴随着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减少“功利性”, 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收

获,提供给学生更宽松、活泼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创新实验项

目成果的产生是大学生实施创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这种

成果不仅指论文的发表、专利的数量,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更多是

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

练,以及严谨认真、不惧困难、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创新计划的学习过程、实验过程,

科学评价实验过程的收获与体会,评价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

足,并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进一步促进创新性实验

计划的健康深入发展。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创新被视为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主要推动

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急需大量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教育的重

要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强大生力军,肩负着重大使命。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

养,而且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

习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z].北京:中国教育

部,2007.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

//innovation.hust.edu.cn/innovation/news_views.jsp?

id=61,2007-01-22.

[3]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z].长

春:吉林大学,2008.

[4]王祖源,毛骏健,吴於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07(9):26-2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长春)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介绍了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基本情

况,总结了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创新项目实践的具体工作中总结出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重在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三点体会,以

期为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学生创新实验能力

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 高等教育 创新 大学生

为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发明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创

新实践能力,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教育部于

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试点工作。2007年,该计

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

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吉林大学作为第一批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

性实验计划项目”的60所高校之一,自2007年实施以来,学生积

极参与,计划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在吉林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概况和实施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指导创

新性实验课题的经验,从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好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借鉴作用。

一、吉林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概况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在2003年以来开展的“本科生

研究机会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大学

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实施的。截止2011年末,吉林大学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共立项五批,批准确立资助项目2169项,其中国

家级项目448项,参与学生14000多人,资助金额近800万元。立

项项目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

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全校35个学院均有

立项。立项项目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形成交叉学科课题,如在

2010年立项的国家级项目中,交叉学科占17%。

截止2011年底,立项项目共结题1185项,优秀项目67项,取得

显著成果。如,首批结项的34个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申请专利2项,其中《sr-sb复合变质对mg-si-al合金中mg2si生

长形态选择规律的影响》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3篇,申请专利

1项。在2008年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论坛上,吉

林大学提交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4项,并有2名参与学

生被选定在学生论坛发言。

二、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配套政策,规范项目管理

为确保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顺利实施,学校设置了两级组织机

构,实现分层管理: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及35

个院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组。2008年4月学校制定了《吉

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详细提出了项目申请、

立项、运行、结题等各环节管理措施:学生申报项目,实行逐级考

核立项制,先后通过院、校两级答辩评审;项目运行要求学生自主

设计和组织实施,导师积极督促研究开展,院、校定期检查及随机

抽查;学生申请项目结题,参加院、校两级结题答辩会,严格结题

鉴定。

(二)提供多重保障,有效推进计划

一方面,为保证项目指导质量,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每个

项目配备1至2名指导教师,且每个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超

过2个;项目结题后,为每个项目的指导教师一次性计算教学工作

量。同时,鼓励学术成就卓著的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积极参与项

目指导。据统计,在2007-2011年度的项目指导教师队伍中,448

个国家级项目有指导教师477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322人,占

67.5%,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94人,占19.71%,讲师及工程师61

人,占12.79%。

一方面,确保资金投入,提供实验保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经费来源于教育部专项经费和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教育部专项经

费用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划拨的专项经费用

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配套支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项目的资助。同时,实验室对创新项目无条件开放,保证学生

自由实验。对需要跨学院利用实验条件的项目,或进入科研、重点

实验室使用设备、设施,学校直接参与协调免费为学生开放,确保

项目顺利完成。

(三)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为扎实推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深入开展,营造校园创新实

践氛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活动,包括创新

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师生座谈会、专家系列报告会及

经验交流会等。如,截至2011年底,全校共组织规模不一的汇报

会200余场次;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副院长、“dian团队”

指导教师刘玉教授等为学生做了专题报告。

同时,为了及时总结计划取得的成效,推进计划的深入开展,在

校园中广泛征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例,并已集结出版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项目成果集》一、二两集;

特别优秀案例推荐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典型案

例”征集办公室,进行示范推广。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体会

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老师,作者2010年度

指导了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过项目选题、申请

书撰写、立项答辩、课题实施,现项目实施已近一年。在指导学生

及与其他指导教师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对大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计

划项目研究颇有体会。

(一)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直接面向大学生设立的创新实践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明确指出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敢

于探索与实践,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虽然每个项目都要配备指导教师,但指导

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辅助作用,项目的选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

报告等工作都必须由参与项目的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完成。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过度依赖指导老师,指导教师

成为项目主体,违背兴趣驱动、自主实验实施原则的案例。以项目

选题为例,题目来源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完全由学生自主构思立

意确立;二是学生构思,教师引导,共同确立;三是依托教师科研

项目,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为题;四是完全由教师构思选题,学生被

动参与。前两种情况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

验计划的初衷与倡导;第三种情况由于受现有科研项目实施分工、

进度等因素影响,学生创新、自由发挥空间受到限制,但对学生建

立科研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仍具有一定作用;第四种情

况则因为在前期工作中,学生较少参与或零参与,容易导致在后期

实验过程中学生缺乏积极性、被动跟进,无益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选题立项中应尽量避免。兴趣驱动是大学生申报项目的前提,自

主实施是参与项目的根本,学生与指导教师双方都应遵循学生主体

原则开展创新性实验。

(二)重在过程

重在过程作为实施原则之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中解释为“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性

思维,养成创新意识,使其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方法的训练,

逐步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系列能力

的习得,都是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形成的。

由于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在日常评奖评优和免试推荐或录

取研究生等方面会获得优先考虑,这就导致了一些功利性较强的学

生以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目的,而忽视了项目实施

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失去了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参与团队

协作的机会。创新源于实践,参加创新训练,从寻找课题、撰写项

目申请书到申请立项;从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到确定技术方法、实

验方案;从购买实验器材用品到学习使用、管理实验仪器;从安排

实验进程、按步实施到处理突发事件;从协调组队成员分工合作到

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培养的不仅是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创新基本技能,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

懈、艰苦奋斗、团队合作等创新人格。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事关参与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切身

利益,对激发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创新活力起着重要作用。作

者发现,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一味重成果数

量、轻研究质量,重结果、轻过程,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参与创

新性实验项目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

悖“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并不可取。

一方面,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过程极其复杂,需要依

托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科研背景之上继承和发

展。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在以往的

本科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当中,刚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且较少涉

及科研,专业知识薄弱、经验不足,因此科学研究领域对其恰是一

个弱项,从选题阶段的提出想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题目,

到项目的开展、付诸实施,处处充满着困难与挑战。同时,创新总

会伴随着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减少“功利性”, 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收

获,提供给学生更宽松、活泼的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创新实验项

目成果的产生是大学生实施创新训练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结果。这种

成果不仅指论文的发表、专利的数量,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更多是

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

练,以及严谨认真、不惧困难、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的形成。因此,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创新计划的学习过程、实验过程,

科学评价实验过程的收获与体会,评价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

足,并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进一步促进创新性实验

计划的健康深入发展。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创新被视为经济发展、民族进步的主要推动

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急需大量创新人才。高校作为创新教育的重

要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强大生力军,肩负着重大使命。大学生

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

养,而且有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

习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z].北京:中国教育

部,2007.

[2]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http:

//innovation.hust.edu.cn/innovation/news_views.jsp?

id=61,2007-01-22.

[3]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办法[z].长

春:吉林大学,2008.

[4]王祖源,毛骏健,吴於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07(9):26-2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长春)


相关内容

  • 参加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心得与体会
  • 第31卷 增刊Vol 131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 ce) 2009年4月Apr 1, 2009 参加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心得与体会 韦巧艳, 李坚斌, 刘曼萍, ...

  • 创新性实验心得体会
  • 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活动的感想体会 大二的时候,我在大学的网站上得知了大学生SRP项目计划的申报.由于我和同学都很想尝试一下,我们在看了相关的文章以及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带这对科研研究的兴趣,我们很谨慎地向老师征求作我们指导老师的意见.老师欣然接受,并给了我们两本文献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

  •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
  • 创新实践心得体会一:创新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 创新是现代社会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 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学习心得.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 教育专业 来说 ...

  • 创新实践感想
  • 杨亚 20100629 应数班 创新实践项目总结 创新实践项目心得体会 去年三月,我们组一起申请了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2012年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申请项目为<银川市公交车发车时间的优化设计>,指导老师是王婧老师. 经过了为期八个月的时间,我们的项目完成了预期的成果.关于 ...

  •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心得体会
  •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心得体会 ---复杂环境下基于TCP协议和 路由协议的网络性能优化研究 时光荏苒,一年的创新项目如期就要结束.这其中,包含着艰辛与拼搏,创新与激情.不同的时刻却见证着同一种期待,那便是能够完美的完成这次创新项目.参加这次项目,我感到非常荣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是 ...

  • 科技创新的意义
  • 科技创新的意义 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人才是基础,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和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有助 ...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
  • 摘要:根据国外的创业教育状况以及中国当今的就业形势说明了中国大学实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影响,分析了目前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感受: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海良(1966-),男 ...

  • 2009学年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 课改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等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加强实验干部教师队伍的提高与发展为重点,以优化的实验工作管理、科学的评价与监控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工作记录本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工作记录本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在系部: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实验地点:饮料食物贩卖机说安排工作计划.工作进程和实验任务.明1.学生必须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所研究的内容,合理2.学生在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