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

第34卷第2期Vol.34No.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2.00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

2014年2月20日

Feb.202014

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

朱蓓蕾

(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 要: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清秀隽永,中

期的质朴腴厚,还是后期的深邃激进,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时代气息。笔者仅就其散文中出现的女性这一内容进行浅谈。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女性艺术;女性形象;女性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4)02-0001-02

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那是一种奇迹。”这些话

都鲜明地揭示了其女性观,具体而言就是对女性的体态美要从自然的角度去欣赏与赞美。

朱自清“欢喜女人”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爱”“大爱”。在其散文作品中表现为对女性的体态美的比喻和用女性的美来比喻自然事物的美,把女性的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其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来描绘女性的温柔:“艺术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蜜,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运用通感的写法,用听觉的婉转、嗅觉的芳香、触觉的柔软、味觉的甜美、视觉的轻盈,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女性的艺术之美。既充分表现了女性形象自身的优美,又给人以丰富而深切的审美享受。“她的双肩又多么亭匀呢。像双生的小羊似的;正是秋山那般的瘦,秋水那般的平呀。”朱自清笔下的女性形象如一朵花、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动听的乐曲。其作品里的女人无不是艺术的女人,充满着迷人的奇迹。

如果说朱自清描绘的女性形象本身具有一种艺术美,那么其用女性的艺术美来描绘自然景物的美,则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朱自清的散文喜欢精雕细刻,能够准确描绘出写作对象的特点,并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在其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荷塘的月色,都写得栩栩如生,逼真如画,当然这与那一连串新颖鲜活的女性化比喻密不可分。他写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处女的心,像所曾触过的最嫩的肌肤,用女性优美的形象来唤起读者美好的联想;其写荷塘月色,描绘荷叶“像

认真研读朱自清的散文,可以发现其作品里的女

性形象大都出现在早期、中期散文作品中。因为抗战爆发以后,侵略者的炮火已经让华北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朱自清先生也殃及其中。之后的散文开始由写景抒情转向现实说理,因此描绘女性的较少。

一、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艺术

朱自清散文里的女性尽管不多,然而却是立体、形象、多姿多彩的,充满艺术感。其集中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主要有《女人》《阿河》《给亡妇》《房东太太》《刘云波女医师》等;而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父母的责任》等篇中更多是表达了对黑暗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同情之心,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女人》等文则通过女性美描摩自然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女性的形象美,特别是那新鲜、贴切、形象、活脱的譬喻,令人回味无穷。

朱自清散文里的女性无不是艺术的女人。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女人中最为艺术的,二是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三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女人。朱自清说:“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因此其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和赞美女人的艺术和艺术的女人。

朱自清认为美是一种价值,“体态的美”是女性艺术的一面。“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为艺术而鉴赏它,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艺术与自然是‘非人格’的,当然便说不上‘蔑视’与否”了。“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在所谓的‘恋爱’之中。”“艺术的女人,是的,艺术的女人。

收稿日期:2014-02-12

作者简介:朱蓓蕾(1968—),女,辽宁葫芦岛人,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高级讲师,本科。研究

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1

亭亭的舞女的裙”,描绘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用女性形象的美描述得那本是自然静景的景物有了生机,有了活气,使人愉悦,让人爱恋。

二、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朱自清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不仅包括“体态美”,即外在美、自然美,还包括“内在美”,即精神美、人性美,其囊括了女人的思想、品格、志趣、情操、智慧、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美。朱自清认为“圆满”的女人应该是“体态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在其作品中不乏如此圆满的女人。其作品里女性的体态美让人欢喜赞叹,同时女性平凡朴素的人性美更是魅力无穷。例如《给亡妇》中的亡妇形象,她并不高大完美,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懂世事的变迁,连教育孩子都有些外行……然而她以天然、淳朴、真情感人。她无私而宽厚,她拼命爱儿女爱丈夫至情至性,她是贤妻良母式的东方女性的典型。她的勤劳善良、温柔敦厚、钟灵毓秀、灵性似水、无私宽容,并且能忍辱负重、富于牺牲精神、乐于母性的品格,正是她的美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她的美从朴素的人性中来,她的伟大从平凡的人性中来。此外,《房东太太》中的歇卜士太太也有“中国那老味儿”,同样体现的也是平凡朴素的人性之美。如果说“亡妇”“房东太太”代表了家庭女性形象,体现了为人妻、为人母等家庭方面的人性之美,那么《刘云波女医师》里的刘云波则是一位“职业女性”,体现了女性把工作对象当作爱人的极度负责、极端热情的对于社会、事业方面的人性之美。虽然文中并未描绘刘云波医师外在形象多么美,但对她的内在的精神品格的美的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更美。

人的外在美固然是形成人的美的重要因素,然而决定人的美的根本条件还是人的内在美。在内在美与外在美这一对矛盾中,内在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在美是易逝的,内在美则是长久的。人的体形、相貌和姿态会随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魅力,而内在美不会受到年龄的限制。朱自清先生中后期的散文中,没有了对女性外在美的极力描绘和赞美,而是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深入的审美观照。因此说,朱自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人性美要比外在美充实深刻得多,而且时间愈久愈见其光彩。

三、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态度

朱自清的散文既体现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同时也表明了其对于女性的态度。其欢喜女性的体态之美,更赞赏女性的人性之美;其尊重女性,更对处于不幸社会地位的悲剧女性充满同情。朱自清爱女

2

性,对女性充满了大爱、仁爱、博爱。通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阿河》等早期散文作品,可以看出其对于黑暗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同情,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例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主要写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被她的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是作者在温州“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做丫头,或者转卖给人家做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造成终生悲剧。作者在文末激愤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充分表现了对小女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充满“爱”的王国。一方面,他从人性、伦理、道德上书写自己的博爱意识,例如写于大革命前后的《给亡妇》表现了夫妻间的感情,从自己作为丈夫所应有的伦理、道德以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生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的、广博的爱心。文中,他面对妻子的亡灵自责自悔,这是出于作者为人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妻子的一片挚爱深情。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他“爱”的饮泣,散文散发出一种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哀伤沦落风尘的秦淮歌妓,《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忧思一位五岁小女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中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总观朱自清散文,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于黑暗社会中受压迫的、悲剧命运中挣扎的不幸的女性深表同情,并为之感到哀痛;而对于时代的新女性,他佩服她们,因为她们敢于反抗传统、反抗社会……

四、结语总之,朱自清新颖的散文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文体意识,他散文中的女性形象,也具有着“意在表现自己”的体制特征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他对女性体态美的精细刻画与譬喻,还是他那新颖活脱的女性化比喻;无论是他对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的赞美,还是对把工作当作爱人的职业女性的崇敬;无论是他对旧女性的爱怜与同情,还是对新女性的敬重与佩服,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也许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贾艳玲.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意象分析[J].学苑教育,

2011,(13):42-43.

2]党玉婉,李强.游离于诗中的女性——由女性意象看海子诗

歌的三个维度[J].群文天地,2011,(14):28-29.

(责任编辑:梁士奇)

[[

第34卷第2期Vol.34No.2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2.001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

2014年2月20日

Feb.202014

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

朱蓓蕾

(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 要:朱自清的散文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成为现代白话美文的典范,也为中国现代散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清秀隽永,中

期的质朴腴厚,还是后期的深邃激进,无不彰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审美情趣以及时代气息。笔者仅就其散文中出现的女性这一内容进行浅谈。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女性艺术;女性形象;女性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4)02-0001-02

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那是一种奇迹。”这些话

都鲜明地揭示了其女性观,具体而言就是对女性的体态美要从自然的角度去欣赏与赞美。

朱自清“欢喜女人”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爱”“大爱”。在其散文作品中表现为对女性的体态美的比喻和用女性的美来比喻自然事物的美,把女性的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其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来描绘女性的温柔:“艺术的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蜜,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运用通感的写法,用听觉的婉转、嗅觉的芳香、触觉的柔软、味觉的甜美、视觉的轻盈,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女性的艺术之美。既充分表现了女性形象自身的优美,又给人以丰富而深切的审美享受。“她的双肩又多么亭匀呢。像双生的小羊似的;正是秋山那般的瘦,秋水那般的平呀。”朱自清笔下的女性形象如一朵花、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动听的乐曲。其作品里的女人无不是艺术的女人,充满着迷人的奇迹。

如果说朱自清描绘的女性形象本身具有一种艺术美,那么其用女性的艺术美来描绘自然景物的美,则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朱自清的散文喜欢精雕细刻,能够准确描绘出写作对象的特点,并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在其笔下,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荷塘的月色,都写得栩栩如生,逼真如画,当然这与那一连串新颖鲜活的女性化比喻密不可分。他写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处女的心,像所曾触过的最嫩的肌肤,用女性优美的形象来唤起读者美好的联想;其写荷塘月色,描绘荷叶“像

认真研读朱自清的散文,可以发现其作品里的女

性形象大都出现在早期、中期散文作品中。因为抗战爆发以后,侵略者的炮火已经让华北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朱自清先生也殃及其中。之后的散文开始由写景抒情转向现实说理,因此描绘女性的较少。

一、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艺术

朱自清散文里的女性尽管不多,然而却是立体、形象、多姿多彩的,充满艺术感。其集中描绘女性形象的作品主要有《女人》《阿河》《给亡妇》《房东太太》《刘云波女医师》等;而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父母的责任》等篇中更多是表达了对黑暗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同情之心,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女人》等文则通过女性美描摩自然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女性的形象美,特别是那新鲜、贴切、形象、活脱的譬喻,令人回味无穷。

朱自清散文里的女性无不是艺术的女人。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女人中最为艺术的,二是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三是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女人。朱自清说:“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因此其以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和赞美女人的艺术和艺术的女人。

朱自清认为美是一种价值,“体态的美”是女性艺术的一面。“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为艺术而鉴赏它,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艺术与自然是‘非人格’的,当然便说不上‘蔑视’与否”了。“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在所谓的‘恋爱’之中。”“艺术的女人,是的,艺术的女人。

收稿日期:2014-02-12

作者简介:朱蓓蕾(1968—),女,辽宁葫芦岛人,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高级讲师,本科。研究

向:中职语文教育教学。

1

亭亭的舞女的裙”,描绘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用女性形象的美描述得那本是自然静景的景物有了生机,有了活气,使人愉悦,让人爱恋。

二、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朱自清作品里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美,不仅包括“体态美”,即外在美、自然美,还包括“内在美”,即精神美、人性美,其囊括了女人的思想、品格、志趣、情操、智慧、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美。朱自清认为“圆满”的女人应该是“体态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在其作品中不乏如此圆满的女人。其作品里女性的体态美让人欢喜赞叹,同时女性平凡朴素的人性美更是魅力无穷。例如《给亡妇》中的亡妇形象,她并不高大完美,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懂世事的变迁,连教育孩子都有些外行……然而她以天然、淳朴、真情感人。她无私而宽厚,她拼命爱儿女爱丈夫至情至性,她是贤妻良母式的东方女性的典型。她的勤劳善良、温柔敦厚、钟灵毓秀、灵性似水、无私宽容,并且能忍辱负重、富于牺牲精神、乐于母性的品格,正是她的美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她的美从朴素的人性中来,她的伟大从平凡的人性中来。此外,《房东太太》中的歇卜士太太也有“中国那老味儿”,同样体现的也是平凡朴素的人性之美。如果说“亡妇”“房东太太”代表了家庭女性形象,体现了为人妻、为人母等家庭方面的人性之美,那么《刘云波女医师》里的刘云波则是一位“职业女性”,体现了女性把工作对象当作爱人的极度负责、极端热情的对于社会、事业方面的人性之美。虽然文中并未描绘刘云波医师外在形象多么美,但对她的内在的精神品格的美的表现,却让人觉得她更美。

人的外在美固然是形成人的美的重要因素,然而决定人的美的根本条件还是人的内在美。在内在美与外在美这一对矛盾中,内在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在美是易逝的,内在美则是长久的。人的体形、相貌和姿态会随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魅力,而内在美不会受到年龄的限制。朱自清先生中后期的散文中,没有了对女性外在美的极力描绘和赞美,而是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深入的审美观照。因此说,朱自清笔下的女性形象的人性美要比外在美充实深刻得多,而且时间愈久愈见其光彩。

三、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态度

朱自清的散文既体现了女性形象的艺术美,同时也表明了其对于女性的态度。其欢喜女性的体态之美,更赞赏女性的人性之美;其尊重女性,更对处于不幸社会地位的悲剧女性充满同情。朱自清爱女

2

性,对女性充满了大爱、仁爱、博爱。通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阿河》等早期散文作品,可以看出其对于黑暗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同情,以及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例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主要写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被她的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是作者在温州“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做丫头,或者转卖给人家做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造成终生悲剧。作者在文末激愤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充分表现了对小女孩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充满“爱”的王国。一方面,他从人性、伦理、道德上书写自己的博爱意识,例如写于大革命前后的《给亡妇》表现了夫妻间的感情,从自己作为丈夫所应有的伦理、道德以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生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的、广博的爱心。文中,他面对妻子的亡灵自责自悔,这是出于作者为人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妻子的一片挚爱深情。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他“爱”的饮泣,散文散发出一种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哀伤沦落风尘的秦淮歌妓,《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忧思一位五岁小女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中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总观朱自清散文,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于黑暗社会中受压迫的、悲剧命运中挣扎的不幸的女性深表同情,并为之感到哀痛;而对于时代的新女性,他佩服她们,因为她们敢于反抗传统、反抗社会……

四、结语总之,朱自清新颖的散文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文体意识,他散文中的女性形象,也具有着“意在表现自己”的体制特征和审美价值。无论是他对女性体态美的精细刻画与譬喻,还是他那新颖活脱的女性化比喻;无论是他对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的赞美,还是对把工作当作爱人的职业女性的崇敬;无论是他对旧女性的爱怜与同情,还是对新女性的敬重与佩服,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也许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生命才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贾艳玲.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意象分析[J].学苑教育,

2011,(13):42-43.

2]党玉婉,李强.游离于诗中的女性——由女性意象看海子诗

歌的三个维度[J].群文天地,2011,(14):28-29.

(责任编辑:梁士奇)

[[


相关内容

  •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 [余光中] 论朱自清的散文(上)(2006-04-06 10:13:12) 分类:我的课堂:中国现代文学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上) 1948年,五十一岁的朱自清以犹盛的中年病逝于北平大医院,火葬于广济寺.他遗下的诗.散文.论评.共为26册,约19O万字.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 ...

  • 论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
  • 1948年,五十一岁的朱自清以犹盛的中年病逝于北平大医院,火葬于广济寺.他遗下的诗.散文.论评.共为26册,约19O万字.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始终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三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g ...

  •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摘要: 散文作品要感染和打动读者,既离不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更离不开表现内容的语言魅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准确地展示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味,具体可概括为简洁.精练而洒脱;朴素.淡雅而优美;清新自然,富于情韵;素雅恬静,尽显风致. 关键词:诗意美 朴素美 口语美 音韵美 ...

  •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课件
  •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不同的人,不同遭遇,不同情境,不同听雨的感受. 沾衣欲湿杏花雨(绝句 僧志安)―― 清丽喜悦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苏轼)―― 旷达从容 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国恨愁苦 梧桐更兼细雨 (声声慢 李清照)――凄清悲苦 品读??思考 文中写了什么时间什 ...

  • 文学史教案
  •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了解其具体的过程,获得关于现代文学发生的较为丰富全面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现代文学发生的三阶段:发难期.建设期.收获期 教学时数:共6学时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之背景(1学时) 1.社会背景:辛亥革命 ...

  •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成就
  •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MGY 摘 要:朱自清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的.不断追求真理的作家,因而他的作品就深深地打上了他的人生烙印和时代色彩.他从一个时代战乱的知识分子的角度,以富有诗情画意而又酣早朴实的笔调,抒写了战乱时代的真情实感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纵观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荷塘月色]主题的几种解读及评析
  • <荷塘月色>主题的几种解读及评析 作者:王汉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5期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除了能经受文学史时间的考 ...

  •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胡适)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