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理论研究

  【摘要】 企业业绩评价基于战略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和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旨在揭示企业当前经营

  状况与发展前景,指明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运用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对企业及其内部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效益(或效率)进行分析确认的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据以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价值分析和评判过程。合理、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弱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效率和效能,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和经营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体系是从战略的角度,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层面上将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它不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系统。通过比较实际战略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能够帮助管理者借助这一系统认识到或者创造出机会使自己在竞争中领先。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顺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融入到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并将战略目标作为其业绩评价的起点和管理的起点,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当业绩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管理的要求改变了,则业绩评价方法也应随战略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改革,相应地克服传统的经营管理缺陷,建立全新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将战略体现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并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作出评价来保护企业的战略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并推动企业具有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从财务指标成为主要的业绩评价指标以来,各界对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批评就从未间断过。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项目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能准确地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其二是指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不能全面地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这两方面局限性具体包括:

  1.报表中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

  会计报表中对利润的计算只是扣除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成本费用,并没有对企业期初投入的资本成本进行扣除,其得出的利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就会产生有些企业财务报表和一些分析指标看似盈利,如果将其资本成本考虑进去,这些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这是因为他们并未创造出高于期初资本市场价值的价值。

  2.追求短期利益缺乏与战略的联系

  首先,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指示作用,企业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短期财务层面业绩的改善,而忽视长期财务业绩的提高。

  其次,传统财务评价指标没有考虑战略因素。为了追求会计账面利润,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可能利用其经营自主权和信息优势做出使企业短期利润增加,但长期利益受损的经营决策。如企业可能将投资回报率作为评价指标,这一指标的确定可能使高回报部门抵制那些对公司整体战略有益而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项目,相反那些低回报部门则有意于任何项目的投资,哪怕那些项目低于企业的资本成本。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短期性特点弱化了企业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必然误导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

  3.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

  在现代动荡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的焦点从成本和质量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上,这就使得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准确的衡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成功经营的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可以从财务指标上判断企业的财务业绩是否上升或下降,但不能了解企业业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所在,且驱动财务指标的因素往往是财务指标无法反映出来的非财务指标,可见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已无力承担这些重任,无法涵盖现在企业业绩的全部内容。

  4.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情况缺乏预测性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或现在的情况,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征。企业的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关心企业的历史财务经营情况,且更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自身的利益增值情况。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由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使得其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且其“近视”的特点也必然引导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如减少研发费用、职工培训费用等关系企业长远发展方面的投入。由于其侧重事后的静态评价,使企业不能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偏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只能事后弥补。

  

  三、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企业业绩指标体系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设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使用领域,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目标的不断演进以及财务指标本身的局限性,非财务指标被大量运用,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引入及加强战略性的非财务指标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运用两类不同指标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测评。形成注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智力资本作用、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体现业绩评价为公司战略管理服务指导思想的业绩评价体系。

  

  四、构建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意义

  

  1.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业绩评价为公司战略管理服务的思想。非财务指标通常预示着企业的潜能或发展能力,如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研发费用率、生产开发能力利用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克服单一财务评价指标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层面的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2.增加了社会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下,要想使公司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关注公司对外界的影响,社会层面的指标和环抱层面的指标就体现了这一点。

  3.业绩评价有利于全局观念的树立

  公司要取得良好的业绩,就必然要求各部门之间,诸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中心、生产部门和计划部门等的合作,否则公司的战略目标将无从实现。这一指标体系的运用,将有效的克服传统财务业绩重局部业务评价,轻全局业绩评价的缺陷。

  总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体现出由影响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方面拓展为全方位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有利于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各企业的规模、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等不同,没有一个指标体系能适应所有公司的一切组织层次,某一行业业绩评价体系只是一个参考体系,是一种方向和思路,不可能作为所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模板。随着我国诸多管理学知名学者对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理论的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对实践的不断深入,将来会有更多、更新、更完美的研究方法涌现出来,研究领域也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彭习峰.《构建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经济师》,2007(10)

  [2]康翻莲.《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会计之友》.20 07(4)

  [3]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代经济探讨 》,2007(5)

  【摘要】 企业业绩评价基于战略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和部门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旨在揭示企业当前经营

  状况与发展前景,指明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 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和相关的环境资料运用相关的评价指标,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对企业及其内部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效益(或效率)进行分析确认的基础上,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据以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价值分析和评判过程。合理、有效的企业业绩评价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弱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效率和效能,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和经营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体系是从战略的角度,在公司战略目标的层面上将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引导。它不仅是一种业绩评价系统,也是一种战略系统。通过比较实际战略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能够帮助管理者借助这一系统认识到或者创造出机会使自己在竞争中领先。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应顺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融入到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并将战略目标作为其业绩评价的起点和管理的起点,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当业绩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管理的要求改变了,则业绩评价方法也应随战略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改革,相应地克服传统的经营管理缺陷,建立全新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将战略体现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并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作出评价来保护企业的战略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并推动企业具有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从财务指标成为主要的业绩评价指标以来,各界对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批评就从未间断过。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项目自身存在的缺陷,不能准确地反映所得与所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其二是指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不能全面地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这两方面局限性具体包括:

  1.报表中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

  会计报表中对利润的计算只是扣除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关成本费用,并没有对企业期初投入的资本成本进行扣除,其得出的利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增值。就会产生有些企业财务报表和一些分析指标看似盈利,如果将其资本成本考虑进去,这些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这是因为他们并未创造出高于期初资本市场价值的价值。

  2.追求短期利益缺乏与战略的联系

  首先,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指示作用,企业管理者只注重企业短期财务层面业绩的改善,而忽视长期财务业绩的提高。

  其次,传统财务评价指标没有考虑战略因素。为了追求会计账面利润,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可能利用其经营自主权和信息优势做出使企业短期利润增加,但长期利益受损的经营决策。如企业可能将投资回报率作为评价指标,这一指标的确定可能使高回报部门抵制那些对公司整体战略有益而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项目,相反那些低回报部门则有意于任何项目的投资,哪怕那些项目低于企业的资本成本。这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短期性特点弱化了企业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必然误导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

  3.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

  在现代动荡多变的经营环境下,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的焦点从成本和质量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上,这就使得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准确的衡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成功经营的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可以从财务指标上判断企业的财务业绩是否上升或下降,但不能了解企业业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所在,且驱动财务指标的因素往往是财务指标无法反映出来的非财务指标,可见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已无力承担这些重任,无法涵盖现在企业业绩的全部内容。

  4.反映企业过去或现在的情况缺乏预测性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或现在的情况,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征。企业的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关心企业的历史财务经营情况,且更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利益相关者自身的利益增值情况。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由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使得其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且其“近视”的特点也必然引导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如减少研发费用、职工培训费用等关系企业长远发展方面的投入。由于其侧重事后的静态评价,使企业不能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偏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只能事后弥补。

  

  三、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企业业绩指标体系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设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着不同的使用领域,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目标的不断演进以及财务指标本身的局限性,非财务指标被大量运用,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引入及加强战略性的非财务指标显得非常重要,企业应运用两类不同指标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测评。形成注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要求、智力资本作用、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体现业绩评价为公司战略管理服务指导思想的业绩评价体系。

  

  四、构建基于战略管理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意义

  

  1.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企业战略性绩效评价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业绩评价为公司战略管理服务的思想。非财务指标通常预示着企业的潜能或发展能力,如客户保持率、市场占有率、研发费用率、生产开发能力利用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克服单一财务评价指标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层面的指标集中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2.增加了社会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评价指标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下,要想使公司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关注公司对外界的影响,社会层面的指标和环抱层面的指标就体现了这一点。

  3.业绩评价有利于全局观念的树立

  公司要取得良好的业绩,就必然要求各部门之间,诸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中心、生产部门和计划部门等的合作,否则公司的战略目标将无从实现。这一指标体系的运用,将有效的克服传统财务业绩重局部业务评价,轻全局业绩评价的缺陷。

  总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体现出由影响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方面拓展为全方位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有利于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各企业的规模、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等不同,没有一个指标体系能适应所有公司的一切组织层次,某一行业业绩评价体系只是一个参考体系,是一种方向和思路,不可能作为所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模板。随着我国诸多管理学知名学者对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理论的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对实践的不断深入,将来会有更多、更新、更完美的研究方法涌现出来,研究领域也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彭习峰.《构建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经济师》,2007(10)

  [2]康翻莲.《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会计之友》.20 07(4)

  [3]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代经济探讨 》,2007(5)


相关内容

  •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 第23卷第3期(总第102期) V01.23 机械管理开发2008年6月 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I.OPMENT No.3(SUMNo.102) Jun.2008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康翻莲 (太原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企 ...

  •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 摘 要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也在不断随之发展中,相应地,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就产生了不同的企业经营业绩体系.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实施企业监管的重要方法.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需要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事后评价,了解企业经营的好坏,管理者.职 ...

  • 电力企业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7-000-01 摘要企业财务部门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基础企业,更加应该重视其财务评价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电力企业财务业绩评价特点入手,对电力企业财务评价体系构 ...

  •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 ...

  • 国内外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国内外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物流的绩效研究起步较早.日本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整体物流成本最小化.顾客服务最适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将物流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了不断降低成本上,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物流管理学说.美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在民航业有限放松管制,1980年又放松了对卡车运输业的 ...

  •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历史沿革探寻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财务与管理 lI NC N A G ME T NA EA D M NA E N F企业经 营业绩评 价历史 沿革探寻 山西大 学 王俊飚 本文依据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 改革的发展历程将我国企业经 营业绩评价划分 为四个阶段 ,并通 过回顾其 历史 沿革 ...

  • 部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 部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作为公司和员工之间绩效管理承上启下的关键层面,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其体系架构包括:目标体系和管理过程.目标体系包括部门定量指标体系和部门定性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监控.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如图1 &qu ...

  •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世界著名的经理人韦尔奇管理的秘诀是:要搞好 一家企业,关键是要给20%表现优秀的员工不断 地加薪,而不断地淘汰企业里表现较差的10%员 工.只要企业的最高层决策层能做到这一点,企 业肯定就能办好. 2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一般员工对绩效管理系 ...

  •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分析
  •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3703 1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1.1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