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

滑县城关真欧阳中学胡文英

一、教育理念:以新课标、新理念为前提,从生活中亲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强大的父爱中,感知亲情的力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甜甜的泥土》无疑是一篇可以很好很深入挖掘的佳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大体上了解小说大意或情节问题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中凝练简洁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品读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离异母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无处不在的情感。

四、教学思路:我采取了: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阅读,动手习作”三个步骤入手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

五、教学手段: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内容,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2)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背影》、配乐朗读Flash动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到的有关父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室环绕轻轻的音乐,师生沉浸在母爱的亲情之中。(多媒体课件)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音乐中导入)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朴实无华的歌词中渗透着儿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小小说《甜甜的泥土》中,感人至深的母爱。(背景音乐渐息。)

师:请大家打开书,首先我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注意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PPT课件显示问题)

(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响起,伴着音乐的节奏,教师有感情朗读全文。)

(大约6分钟左右朗读结束,学生深深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几秒钟后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谁来说说全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生1、:我觉得全文叙述了一个离婚后的妈妈,在自己孩子王小亮八岁生日那天,不顾严寒给自己的孩子送奶糖,小亮收到奶糖后不敢带回家,把奶糖埋在雪堆里,结果奶糖都化了的故事,表现了“过去妈妈”对王小亮的爱。

师:王子珩同学说得很具体,谁还能再概括些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本文叙述了一个原来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糖,然后王小亮分糖、埋糖,最后糖化的故事。

师:嗯,杨咏翔说得比较简洁,全文是围绕“奶糖”为线索,叙述王小亮过去妈妈给他送奶糖,他分奶糖、埋奶糖、尝奶糖的故事。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读课文”的环节,读课文前我们先强调一下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词:(课件显示生字)

(字词处理:找学生来读出正确读音。一分钟后,字词处理完毕。)

师:下面同学们根据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体会:文中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课件背景音乐响起。)

生3、:听音乐,带着感情自读课文。

(大概6分钟后,自读结束。)

师:这篇小小说以细腻的笔法,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

(小组讨论)

生4、:我觉得从:“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可以看出母亲的爱。

师:如果再具体些呢?哪个词?哪个字可以感受到?

生5、:“倚”字可以看出。这字表明站立时间已久,说明她很早就来了,站累了才倚靠着树。

师:说得好,那她为什么这么早来呢?他不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中午下课吗? 生6、:她肯定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下课,她早来是因为她不肯错过任何一个看到儿子的机会。

师:好,说得好!这个“倚”字,告诉我们“她”太想见自己的儿子了,于是提前很长时间来等儿子,希望能早点见到自己的孩子。即使天再冷,西北风再刺骨,她也一动不动不动地等,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呀!

生7、:我觉得“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也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

师:为什么呢?

生8、:因为“她”太想见自己的孩子了,听见下课铃,眼睛的光都不一样了。

师:嗯,张可分析得很有道理,这是对眼睛的描写,刻画出放学后母亲将见到儿子时的兴奋和激动。“黯淡”表明不能经常看到儿子、照顾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用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还有没有其它语句?

生9、:还有“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我觉得这里面的“扑”、“抓”、“摇”都能表现出母亲想见自己孩子当时的状态。 生10、:我来补充,我觉得这几个动词,还能表现出妈妈见不到自己儿子时的失望。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非常准确,这句作者采用动作描写,生动的刻画了母亲在见不到儿子后心灵受到沉重打击的状态。从侧面展示出儿子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突出母亲想见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生11、:还有“今天,刚过,八个生日”,她这时说的话并不是“老头”问的,我觉得“她”这时只想着自己的儿子,其它的都没想,见不到儿子自己都绝望了。

师:魏子杰看得很细致,找得得也非常准确,这里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实际饱含着母亲的对孩子的爱,这时候“几年级几班”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深深记得“今天”是孩子的“第八个生日”。

师:作者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她”这个母亲的形象的呢?

生12、: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母亲的。

生(七嘴八舌):还有语言、肖像描写。

师:从这语言、肖像、动作三个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进一步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母爱。

师:因为母亲这样的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她才那么早来学校,所以她才不顾风雪、不顾严寒等了那么久,她要在儿子生日这天送给儿子最爱吃的“奶糖”,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深爱孩子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但最后还是没有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伴着“夺眶而出的泪水”、“踉跄”的背影,她离开了„„直到下午的时候王小亮才得到奶糖,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3、:他知道是谁送的,因为这是他最爱吃的奶糖,只有他过去的妈妈才知道他爱吃什么。

师:王小亮知道是原来妈妈送的。还能从文章中哪句可以看出来?

生14、:文章后面说他梦见原来的妈妈来了,现在的妈妈走了,所以他是知道谁送的奶糖的。

师:综合两位同学的答案,那理由就比较充分了。那文中王小亮接到奶糖后是如何做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生6、:他拿到糖后把糖分给同学和老师了。然后在路上又把糖埋在雪里了。 师:他为什么要把这么“珍贵”的糖分给别人呢?

生8、:因为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师:分享什么快乐呢?

生(同上):分享母爱的快乐。

师:小亮拿到糖后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送来的奶糖,因为他希望能和大家(关心爱护他的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拥有母爱的,他也是有

妈的孩子,他在母亲的心里也是一块宝。

师:那他为什么又把剩下的糖埋起来了呢?

生9、:因为他想到了“现在妈妈”的冷酷。

师:因为想到了现在的妈妈,所以只好把糖埋起来,不敢带回家。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他要去挖他的糖,但不幸的是,这一夜大地回温,糖和雪都融化了,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0、:他当时非常伤心;从“滚下泪„„,呆呆地凝视着”都可以看出来。 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可以看出了,“呆呆地凝视”时王小亮在想些什么? 生3、:他想到糖都没了,再也吃不了糖了。

生4、:他肯定觉得还不如不把糖埋在雪里呢,肯定觉得挺后悔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时小亮心里是复杂的,渴望已久的母爱,一夜之间却没了。伤心、悔恨、委曲一起涌上心头,换成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呆呆得凝视”,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

可是不一会儿,“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呢?

生6、:因为他觉得“泥土是甜甜的”。

生7、:因为他感受到这糖还在,他也想到自己还是被母亲深爱的,所以就笑了。 师:可是,日常生活中的泥土并不是甜的,为什么王小亮当时尝到的却是甜甜的?这“甜甜的泥土”有什么含义?

(问题问完后,没有举手的同学,大家似乎被难住了,于是又安排了一个小组的讨论。)

生8、:因为糖化在这小块泥土里了,所以它是有甜味的。

生9、:(一直在高高举着手)我觉得一方面是糖化在泥土里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小亮从泥土中感受到母爱还在,„„自己还是被爱着的,这“甜甜的泥土”就象征着母爱,同时也代表着关心爱护小亮的同学、老师等等身边的人。(他一口气说了很长。回答完后,学生鼓掌。)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甜甜的泥土有两层含义:(1)糖化后渗入泥土,土也变甜了。(2)想到“过去妈妈”的疼爱,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时什么东西都会变成甜丝丝的。现在“渗入泥土中的糖”就如同母爱的化身一样,滋润着王小亮的心田,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感受“母爱”,更“甜美”的呢,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享受母爱更幸福的事情呢。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文中的王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更多的人,在母爱的呵护下的人,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妈妈唠叨、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我这里有一篇学生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朗读《回头吧,浪子!》)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10、:我曾经觉得妈妈特别唠叨,有时就和她生气,我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妈妈这么爱我,我还那么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一定要像这文章的作者一样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

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此时下课铃响)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课件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响起,学生鼓掌。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黑板板书: 母 爱

动作 神态 语言

倚、扑 黯淡 今天刚过

抓、摇 热切 八个生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我的设计意图: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明确小说三要素是基础,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体会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说话是重点,探究结尾新奇是难点。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体会情感。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从整体上来看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品读深化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积极地举手,勇敢地站起来,我觉得很欣慰。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目的是达到了,一堂课学生始终浸润在情感的旋律中。 导入时,以朗读古今中外歌颂母爱的诗作进入课堂,给课堂定下感情基调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领学生从小亮的角度走进母亲,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接着,结合学案上预习的情况,以小说线索或情节为抓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落实课标中“随文学习必要的文体知识”这一要求。学生围绕线索“一包奶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挖奶糖,融奶糖;学生也可以按照故事情节——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把握故事情节。其中放声朗读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本,为下一环节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张本,学生由于理解不透,朗读极有可能不到位,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朗读造成的感知会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研讨部分,提出: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是“甜甜”的。王小亮生活得幸福吗?请从文章当中寻找依据,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很容易找到:不幸、可怜,主要依据如§20中妈妈、爸爸的行为;§22中小亮的劳动;§21中小亮的梦;§19中“张了嘴的破鞋”的细节;§20中“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的细节;§22中“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的细节。接着教师友情提醒:小亮不能经常得到亲妈的母爱,还得受虐待,实在是太可怜了。不过,我们也应该是看到小亮幸福的一面。也请联系具体文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标中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教师要成为课堂对话的首席。师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所谓“首席”其实是说教师在课堂对话中有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所谓“调控”就是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点化课堂对话,使之更深入更有效。

还要注意运用“提醒法”:有人认为小亮的亲妈对他并不好,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因为她连儿子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你能联系上下文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当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勇敢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堂课超出原先设计,在课堂最后的创新环节,学生给小亮送生日礼物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对于送的礼物(价值、作用),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精彩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已;这堂课也使我再次思考、探索语文课堂的功能性,语文课堂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

《甜甜的泥土》教学实录

滑县城关真欧阳中学胡文英

一、教育理念:以新课标、新理念为前提,从生活中亲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强大的父爱中,感知亲情的力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甜甜的泥土》无疑是一篇可以很好很深入挖掘的佳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大体上了解小说大意或情节问题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中凝练简洁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品读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离异母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无处不在的情感。

四、教学思路:我采取了: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阅读,动手习作”三个步骤入手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

五、教学手段: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内容,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2)研讨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课件《背影》、配乐朗读Flash动画、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到的有关父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室环绕轻轻的音乐,师生沉浸在母爱的亲情之中。(多媒体课件)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音乐中导入)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朴实无华的歌词中渗透着儿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小小说《甜甜的泥土》中,感人至深的母爱。(背景音乐渐息。)

师:请大家打开书,首先我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注意扫除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PPT课件显示问题)

(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响起,伴着音乐的节奏,教师有感情朗读全文。)

(大约6分钟左右朗读结束,学生深深被故事的情节所打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几秒钟后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谁来说说全文叙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生1、:我觉得全文叙述了一个离婚后的妈妈,在自己孩子王小亮八岁生日那天,不顾严寒给自己的孩子送奶糖,小亮收到奶糖后不敢带回家,把奶糖埋在雪堆里,结果奶糖都化了的故事,表现了“过去妈妈”对王小亮的爱。

师:王子珩同学说得很具体,谁还能再概括些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我觉得本文叙述了一个原来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生日的时候送糖,然后王小亮分糖、埋糖,最后糖化的故事。

师:嗯,杨咏翔说得比较简洁,全文是围绕“奶糖”为线索,叙述王小亮过去妈妈给他送奶糖,他分奶糖、埋奶糖、尝奶糖的故事。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读课文”的环节,读课文前我们先强调一下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词:(课件显示生字)

(字词处理:找学生来读出正确读音。一分钟后,字词处理完毕。)

师:下面同学们根据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体会:文中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课件背景音乐响起。)

生3、:听音乐,带着感情自读课文。

(大概6分钟后,自读结束。)

师:这篇小小说以细腻的笔法,优美的文字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

(小组讨论)

生4、:我觉得从:“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可以看出母亲的爱。

师:如果再具体些呢?哪个词?哪个字可以感受到?

生5、:“倚”字可以看出。这字表明站立时间已久,说明她很早就来了,站累了才倚靠着树。

师:说得好,那她为什么这么早来呢?他不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中午下课吗? 生6、:她肯定知道学校什么时候下课,她早来是因为她不肯错过任何一个看到儿子的机会。

师:好,说得好!这个“倚”字,告诉我们“她”太想见自己的儿子了,于是提前很长时间来等儿子,希望能早点见到自己的孩子。即使天再冷,西北风再刺骨,她也一动不动不动地等,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呀!

生7、:我觉得“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也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

师:为什么呢?

生8、:因为“她”太想见自己的孩子了,听见下课铃,眼睛的光都不一样了。

师:嗯,张可分析得很有道理,这是对眼睛的描写,刻画出放学后母亲将见到儿子时的兴奋和激动。“黯淡”表明不能经常看到儿子、照顾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用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还有没有其它语句?

生9、:还有“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我觉得这里面的“扑”、“抓”、“摇”都能表现出母亲想见自己孩子当时的状态。 生10、:我来补充,我觉得这几个动词,还能表现出妈妈见不到自己儿子时的失望。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非常准确,这句作者采用动作描写,生动的刻画了母亲在见不到儿子后心灵受到沉重打击的状态。从侧面展示出儿子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突出母亲想见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生11、:还有“今天,刚过,八个生日”,她这时说的话并不是“老头”问的,我觉得“她”这时只想着自己的儿子,其它的都没想,见不到儿子自己都绝望了。

师:魏子杰看得很细致,找得得也非常准确,这里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实际饱含着母亲的对孩子的爱,这时候“几年级几班”已经不重要了,“她”只深深记得“今天”是孩子的“第八个生日”。

师:作者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她”这个母亲的形象的呢?

生12、: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母亲的。

生(七嘴八舌):还有语言、肖像描写。

师:从这语言、肖像、动作三个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进一步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母爱。

师:因为母亲这样的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她才那么早来学校,所以她才不顾风雪、不顾严寒等了那么久,她要在儿子生日这天送给儿子最爱吃的“奶糖”,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深爱孩子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但最后还是没有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伴着“夺眶而出的泪水”、“踉跄”的背影,她离开了„„直到下午的时候王小亮才得到奶糖,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3、:他知道是谁送的,因为这是他最爱吃的奶糖,只有他过去的妈妈才知道他爱吃什么。

师:王小亮知道是原来妈妈送的。还能从文章中哪句可以看出来?

生14、:文章后面说他梦见原来的妈妈来了,现在的妈妈走了,所以他是知道谁送的奶糖的。

师:综合两位同学的答案,那理由就比较充分了。那文中王小亮接到奶糖后是如何做的?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生6、:他拿到糖后把糖分给同学和老师了。然后在路上又把糖埋在雪里了。 师:他为什么要把这么“珍贵”的糖分给别人呢?

生8、:因为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师:分享什么快乐呢?

生(同上):分享母爱的快乐。

师:小亮拿到糖后先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送来的奶糖,因为他希望能和大家(关心爱护他的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同时也要让大家知道他是拥有母爱的,他也是有

妈的孩子,他在母亲的心里也是一块宝。

师:那他为什么又把剩下的糖埋起来了呢?

生9、:因为他想到了“现在妈妈”的冷酷。

师:因为想到了现在的妈妈,所以只好把糖埋起来,不敢带回家。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他要去挖他的糖,但不幸的是,这一夜大地回温,糖和雪都融化了,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10、:他当时非常伤心;从“滚下泪„„,呆呆地凝视着”都可以看出来。 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可以看出了,“呆呆地凝视”时王小亮在想些什么? 生3、:他想到糖都没了,再也吃不了糖了。

生4、:他肯定觉得还不如不把糖埋在雪里呢,肯定觉得挺后悔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时小亮心里是复杂的,渴望已久的母爱,一夜之间却没了。伤心、悔恨、委曲一起涌上心头,换成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呆呆得凝视”,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

可是不一会儿,“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呢?

生6、:因为他觉得“泥土是甜甜的”。

生7、:因为他感受到这糖还在,他也想到自己还是被母亲深爱的,所以就笑了。 师:可是,日常生活中的泥土并不是甜的,为什么王小亮当时尝到的却是甜甜的?这“甜甜的泥土”有什么含义?

(问题问完后,没有举手的同学,大家似乎被难住了,于是又安排了一个小组的讨论。)

生8、:因为糖化在这小块泥土里了,所以它是有甜味的。

生9、:(一直在高高举着手)我觉得一方面是糖化在泥土里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小亮从泥土中感受到母爱还在,„„自己还是被爱着的,这“甜甜的泥土”就象征着母爱,同时也代表着关心爱护小亮的同学、老师等等身边的人。(他一口气说了很长。回答完后,学生鼓掌。)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甜甜的泥土有两层含义:(1)糖化后渗入泥土,土也变甜了。(2)想到“过去妈妈”的疼爱,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爱,这时什么东西都会变成甜丝丝的。现在“渗入泥土中的糖”就如同母爱的化身一样,滋润着王小亮的心田,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感受“母爱”,更“甜美”的呢,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享受母爱更幸福的事情呢。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文中的王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更多的人,在母爱的呵护下的人,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妈妈唠叨、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我这里有一篇学生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朗读《回头吧,浪子!》)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10、:我曾经觉得妈妈特别唠叨,有时就和她生气,我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妈妈这么爱我,我还那么对待自己的母亲,我一定要像这文章的作者一样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

师:是呀,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此时下课铃响)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课件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响起,学生鼓掌。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黑板板书: 母 爱

动作 神态 语言

倚、扑 黯淡 今天刚过

抓、摇 热切 八个生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我的设计意图: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明确小说三要素是基础,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体会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说话是重点,探究结尾新奇是难点。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体会情感。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从整体上来看是很成功的,尤其是品读深化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积极地举手,勇敢地站起来,我觉得很欣慰。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目的是达到了,一堂课学生始终浸润在情感的旋律中。 导入时,以朗读古今中外歌颂母爱的诗作进入课堂,给课堂定下感情基调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领学生从小亮的角度走进母亲,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接着,结合学案上预习的情况,以小说线索或情节为抓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落实课标中“随文学习必要的文体知识”这一要求。学生围绕线索“一包奶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挖奶糖,融奶糖;学生也可以按照故事情节——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层次,把握故事情节。其中放声朗读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本,为下一环节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张本,学生由于理解不透,朗读极有可能不到位,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朗读造成的感知会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研讨部分,提出: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是“甜甜”的。王小亮生活得幸福吗?请从文章当中寻找依据,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很容易找到:不幸、可怜,主要依据如§20中妈妈、爸爸的行为;§22中小亮的劳动;§21中小亮的梦;§19中“张了嘴的破鞋”的细节;§20中“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的细节;§22中“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的细节。接着教师友情提醒:小亮不能经常得到亲妈的母爱,还得受虐待,实在是太可怜了。不过,我们也应该是看到小亮幸福的一面。也请联系具体文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课标中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教师要成为课堂对话的首席。师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所谓“首席”其实是说教师在课堂对话中有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所谓“调控”就是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点化课堂对话,使之更深入更有效。

还要注意运用“提醒法”:有人认为小亮的亲妈对他并不好,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

因为她连儿子哪个年级哪个班都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你能联系上下文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吗?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当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勇敢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堂课超出原先设计,在课堂最后的创新环节,学生给小亮送生日礼物并说一句祝福的话。对于送的礼物(价值、作用),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精彩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让我惊喜不已;这堂课也使我再次思考、探索语文课堂的功能性,语文课堂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


相关内容

  • [泉水]课堂实录
  • <泉水>课堂实录 (一)诗歌导入. 1.师:孩子们,课前咱们来轻松下,听一首诗歌.(播放诗歌<泉水>). 师:孩子们,诗歌里说的的是谁最终流向了大海? 生:泉水. 师:对了,请看老师写这个"泉"字,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个"白&quo ...

  • [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教学实录
  • <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教学实录 新乐中心学校 张林凤 活动背景: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的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也就是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教师的劳动的付出,认为 ...

  • 甜甜的泥土
  • 甜甜的泥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和积累词语. 2.能力目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伟大,学会珍惜母爱,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王小亮的亲生母亲对他的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甜甜 ...

  •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1doc
  • 刘集一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上)(总第 课时) 课题:十三<甜甜的泥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清霞 时间:2013-10 学习目标: 1.通过文章清新的语言.细腻的笔法仔细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母子深情. 2.了解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妙用. 学习重点:通 ...

  •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例
  •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例 板书设计 送奶糖 --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教学反思 <甜甜的泥土>这一课的教学构思和教学过程,我是本着"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关注生活与现实,关注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

  • 29甜甜的泥土教案
  • 中学基础教案 第 1 教时 年级 目 的 要 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具 准备 学情 分析 八年级 课题 主备人 甜甜的泥土 审核人 No.29 No.29 课型 授课时间 新授 知识与能力:体会小小说告诉人们人间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命运 ...

  •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
  •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 一.初读自悟. 谁读题目? 生:沙漠中的绿洲. 师:我知道你们把课文读了很多遍,是吗?"不动笔墨不读书."拿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写一写你的看法,聪明的学生一般会用几个词来概括,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师生读书.) 师:谁来谈谈 ...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深沉的父爱,蕴含在<甜甜的泥土>中令人辛酸的母爱,<人琴俱亡>中同生共死的手足情深,弥散着"浓浓的爱心 ...

  • 教学实录1
  • [教学实录]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沈:齐读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生齐说:巴金)板书:巴金 师:你对巴金了解多少? 生:巴金是著名的作家 生: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的作家卡片上知道的. 师:预习课文时,注意留心书上的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要坚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