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境论文

光环境论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对于室内空间而言,光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以保障空间价值的更好实现。生态文明时期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仅为实现亮化的室内光环境已经不合时宜,同时也无法顺应人们日益提高的价值追求。新时期的室内光环境应该是能促成人与空间环境和谐的、低污染的、低能耗的生态化光环境。这需要将人的因素、空间因素、环境因素、能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利用各种可获取的物质条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一、将“光”作为构筑人与空间环境和谐关系的纽带

实现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和谐需要塑造一种可以让人感受到“轻松”“自然”的自在状态。这里所说的“轻松”“自然”并非一

般意义的轻松、自然,而是相对的轻松、自然,是当人的感觉与特定功能空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时,所呈现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如同听音乐一样,当我们沉浸于一首美妙的轻音乐中时,心情会轻松、舒展。而当我们听一首劲爆摇滚乐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会得到宣泄,心情也会达到一种释然的状态。两种条件迥然不同,其结果尽管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同样具有“放松”“自然”的效果。

这种人与空间环境和谐的自在状态是当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与光环境效果或氛围处于同步位置才能实现的,这需要将人的因素、光的因素与特定的空间因素统筹考虑。

(一)光对人的生理与心理能产生很大影响

光是我们保持身体机能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认知事物、从事各种活动的保障。光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对视觉系统形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光线过强或光线过弱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加速,同一视场内亮度变化过大时,眼睛不能很快适应,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等。同时,光还能进一步对我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高照度光环境下人们容易情绪激动、暴躁,低照度光环境下容易感到郁闷、烦躁,而明暗变化交替往复容易使人心神不定。不同色温的光因其色表不同能够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远近、兴奋、低迷等各种心理效应。

(二)光环境设计要考虑特定空间的具体因素

的心理状态总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来说,这一点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条件。我们要通过不同功能空间中空间环境的设计效果,将人的心理调整到与空间功能性质相适应的状态,以利于人们行为的更好实施。而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光环境便成为我们有意识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调动人的情绪来与环境融合的有效手段。

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光环境,需要在照明方式、亮度分布、照度水平、光源色温等方面符合功能要求。例如,办公空间是以长时间视觉作业为主的场所,从功能分类角度来讲其照明属于明视照明,要求首先保障工作面的照明需求,同时要适当考虑整个室内空间光环境的舒适性和一定的美观性。因而,其照明方式通常以一般照明为主,可酌情进行一定的局部照明设置;亮度分布要均匀,避免同一视场内出现明显的亮度差异;照度水平要符合作业要求,通常一般作业空间照度值为750lx左右;光源色温应以3300—5000K为宜。具有上述技术指标的办公空间光环境不仅会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增加空间的审美效果。 总之,只有把光环境的具体因素与空间的功能相结合,形成空间的良好氛围,才能进而感染受用者,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科学利用自然光

太阳光是最环保且取之不尽的能源。在能源危机时代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太阳光的利用问题已备受关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将大大降低能耗,对当代人们的健康和人类长久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增大直接采光面积

通常情况下,增大直接采光面积可以通过增加侧窗采光、天窗采光以及利用天井采光等形式来实现。侧窗采光是利用建筑墙壁开设的窗户采光,是最常规的采光手段。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建筑基本都采用框架结构,这为增大建筑侧窗面积创造了条件。天窗也是一种常用的采光形式。天窗可以使阳光直接透过顶部的窗户照射到室内,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顶层空间获取自然光的有效途径。因其具有阳光“从天而降”的效果,所以更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光明”的感觉和“希望”的联想。天井采光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文化的发展。天井为其四周的室内空间增加了光照,解决了建筑底层空间的采光不足问题,也形成了具有亲和感的空间氛围。

(二)合理组织空间,提高直接采光的利用率,酌情增加间接采光

下,适当增加空间进深可以使更大面积的空间拥有自然采光,提高了采光的利用率。但进深的增加要根据单位空间的面积需求和空间的面宽尺度而定,要考虑空间长、宽的二维比例关系,不能因盲目增加空间的进深而不顾空间的审美效果。空间进深的增加还应考虑窗户的高度,因阳光具有一定的投射角度,所以较高的窗户可以使阳光投射到空间的深处,适合组织进深较大的空间。而低矮的窗户则不能保障进深较大空间远离窗口处的采光效果。

间接采光是借用相邻的直接采光空间光线,多用于走廊或功能衔接紧密的相邻功能空间。因间接采光是将两个独立功能空间进行一定的联通处理,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隔音效果,同时也存在破坏空间形态的可能,运用时应妥善处理。

(三)充分利用导光技术

导光技术是一种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并将其引导至我们所需部位的主动采光技术,例如镜面反射采光、光导纤维导光采光、导光管导光采光等。镜面反射采光是利用高反射率的反射板,通过跟踪太阳,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将太阳光反射到室内需要采光的空间。

光导纤维导光技术是将菲涅尔透镜所集结的太阳光,通过透镜焦点附近设置的光导纤维传送到需要采光部位的导光采光技术。导光管导光采光则是利用装有高反射率的导光管,

将阳光导入室内的采光形式。上述几种导光技术均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但同时具有造价高、难度大、要求精度高的特点,而且也会因光线传输距离的远近而产生效率降低的情况。

三、创造宜人的人工照明环境

自然采光总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满足正常需求,尤其是随着建筑密度的增加、建筑体量的增大和形态的多样化,使建筑的自然采光更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而,人工照明成为补充自然采光和提供夜间照明的重要手段。单从光环境控制的角度来说,人工照明要满足基本的明视作用,提供便利、舒适的视觉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同时,要塑造具有审美性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需要从光色、空间照度、亮度分布、眩光限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光源、灯具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织。

进行照明组织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般与特殊的分析和相应的处理。光的显色性对明视照明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对事物品质的反映和对人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经常会感觉买到的商品与在展厅(商场)看到的样品有一定差别,就是因为展厅灯光的显色性提高了商品的品质感。在照度方面,要提供符合功能要求的空间整体照度,保证环境的明视需求;同时要适当提高工作面、主要目标物的照度,这不仅便于工

作,也可以在环境中对特定目标起到视觉引导作用。亮度的分布更应该考虑不同受光面的特殊性,通过对受光面的光反射特性的分析,进行有别的布光处理,来控制亮度的均匀性和适度的亮度对比,最终形成满足生理与心理双重需求的照明环境。

四、合理避免光污染,注重光环境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种类繁多的室内装修材料为打造丰富的装修效果奠定了物质基础。各种装修材料因其特性的差异形成了对光的不同作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一并考虑。光与装修材料结合适宜的情况下会对增添空间的审美性起到积极影响,而如果在做室内光环境设计时没有妥善考虑材料对光的影响,势必会影响环境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影响。

光源在消耗电能的同时,也会产生热量,甚至排放出各种有毒气体,因而在光源选择时要优先选择发光效率高、热效应低、有毒气体排放少、使用寿命长的电光源。

室内光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更是关乎人的身心健康和长久利益的工程,需要对空间的功能性质、空间形态、装修材料物理属性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做出相应的照明技术分析,并结合空间氛围要求和受用群体的客观条件进

行合理调整,确定适宜的照明系统。同时,良好的室内照明环境更需要具有一定战略高度的设计理念的支撑和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创造人性化的、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照明环境,需要一切与照明相关联的工作者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光环境论文

姓名:

班级:

学号:

对于室内空间而言,光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以保障空间价值的更好实现。生态文明时期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仅为实现亮化的室内光环境已经不合时宜,同时也无法顺应人们日益提高的价值追求。新时期的室内光环境应该是能促成人与空间环境和谐的、低污染的、低能耗的生态化光环境。这需要将人的因素、空间因素、环境因素、能耗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利用各种可获取的物质条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一、将“光”作为构筑人与空间环境和谐关系的纽带

实现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和谐需要塑造一种可以让人感受到“轻松”“自然”的自在状态。这里所说的“轻松”“自然”并非一

般意义的轻松、自然,而是相对的轻松、自然,是当人的感觉与特定功能空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时,所呈现出的特定的心理状态。如同听音乐一样,当我们沉浸于一首美妙的轻音乐中时,心情会轻松、舒展。而当我们听一首劲爆摇滚乐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会得到宣泄,心情也会达到一种释然的状态。两种条件迥然不同,其结果尽管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同样具有“放松”“自然”的效果。

这种人与空间环境和谐的自在状态是当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与光环境效果或氛围处于同步位置才能实现的,这需要将人的因素、光的因素与特定的空间因素统筹考虑。

(一)光对人的生理与心理能产生很大影响

光是我们保持身体机能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认知事物、从事各种活动的保障。光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对视觉系统形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光线过强或光线过弱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加速,同一视场内亮度变化过大时,眼睛不能很快适应,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等。同时,光还能进一步对我们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高照度光环境下人们容易情绪激动、暴躁,低照度光环境下容易感到郁闷、烦躁,而明暗变化交替往复容易使人心神不定。不同色温的光因其色表不同能够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远近、兴奋、低迷等各种心理效应。

(二)光环境设计要考虑特定空间的具体因素

的心理状态总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来说,这一点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条件。我们要通过不同功能空间中空间环境的设计效果,将人的心理调整到与空间功能性质相适应的状态,以利于人们行为的更好实施。而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光环境便成为我们有意识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调动人的情绪来与环境融合的有效手段。

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光环境,需要在照明方式、亮度分布、照度水平、光源色温等方面符合功能要求。例如,办公空间是以长时间视觉作业为主的场所,从功能分类角度来讲其照明属于明视照明,要求首先保障工作面的照明需求,同时要适当考虑整个室内空间光环境的舒适性和一定的美观性。因而,其照明方式通常以一般照明为主,可酌情进行一定的局部照明设置;亮度分布要均匀,避免同一视场内出现明显的亮度差异;照度水平要符合作业要求,通常一般作业空间照度值为750lx左右;光源色温应以3300—5000K为宜。具有上述技术指标的办公空间光环境不仅会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增加空间的审美效果。 总之,只有把光环境的具体因素与空间的功能相结合,形成空间的良好氛围,才能进而感染受用者,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科学利用自然光

太阳光是最环保且取之不尽的能源。在能源危机时代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太阳光的利用问题已备受关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将大大降低能耗,对当代人们的健康和人类长久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增大直接采光面积

通常情况下,增大直接采光面积可以通过增加侧窗采光、天窗采光以及利用天井采光等形式来实现。侧窗采光是利用建筑墙壁开设的窗户采光,是最常规的采光手段。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建筑基本都采用框架结构,这为增大建筑侧窗面积创造了条件。天窗也是一种常用的采光形式。天窗可以使阳光直接透过顶部的窗户照射到室内,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顶层空间获取自然光的有效途径。因其具有阳光“从天而降”的效果,所以更容易使人的心理产生“光明”的感觉和“希望”的联想。天井采光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文化的发展。天井为其四周的室内空间增加了光照,解决了建筑底层空间的采光不足问题,也形成了具有亲和感的空间氛围。

(二)合理组织空间,提高直接采光的利用率,酌情增加间接采光

下,适当增加空间进深可以使更大面积的空间拥有自然采光,提高了采光的利用率。但进深的增加要根据单位空间的面积需求和空间的面宽尺度而定,要考虑空间长、宽的二维比例关系,不能因盲目增加空间的进深而不顾空间的审美效果。空间进深的增加还应考虑窗户的高度,因阳光具有一定的投射角度,所以较高的窗户可以使阳光投射到空间的深处,适合组织进深较大的空间。而低矮的窗户则不能保障进深较大空间远离窗口处的采光效果。

间接采光是借用相邻的直接采光空间光线,多用于走廊或功能衔接紧密的相邻功能空间。因间接采光是将两个独立功能空间进行一定的联通处理,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隔音效果,同时也存在破坏空间形态的可能,运用时应妥善处理。

(三)充分利用导光技术

导光技术是一种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并将其引导至我们所需部位的主动采光技术,例如镜面反射采光、光导纤维导光采光、导光管导光采光等。镜面反射采光是利用高反射率的反射板,通过跟踪太阳,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将太阳光反射到室内需要采光的空间。

光导纤维导光技术是将菲涅尔透镜所集结的太阳光,通过透镜焦点附近设置的光导纤维传送到需要采光部位的导光采光技术。导光管导光采光则是利用装有高反射率的导光管,

将阳光导入室内的采光形式。上述几种导光技术均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但同时具有造价高、难度大、要求精度高的特点,而且也会因光线传输距离的远近而产生效率降低的情况。

三、创造宜人的人工照明环境

自然采光总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满足正常需求,尤其是随着建筑密度的增加、建筑体量的增大和形态的多样化,使建筑的自然采光更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而,人工照明成为补充自然采光和提供夜间照明的重要手段。单从光环境控制的角度来说,人工照明要满足基本的明视作用,提供便利、舒适的视觉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同时,要塑造具有审美性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需要从光色、空间照度、亮度分布、眩光限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光源、灯具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织。

进行照明组织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般与特殊的分析和相应的处理。光的显色性对明视照明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对事物品质的反映和对人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经常会感觉买到的商品与在展厅(商场)看到的样品有一定差别,就是因为展厅灯光的显色性提高了商品的品质感。在照度方面,要提供符合功能要求的空间整体照度,保证环境的明视需求;同时要适当提高工作面、主要目标物的照度,这不仅便于工

作,也可以在环境中对特定目标起到视觉引导作用。亮度的分布更应该考虑不同受光面的特殊性,通过对受光面的光反射特性的分析,进行有别的布光处理,来控制亮度的均匀性和适度的亮度对比,最终形成满足生理与心理双重需求的照明环境。

四、合理避免光污染,注重光环境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种类繁多的室内装修材料为打造丰富的装修效果奠定了物质基础。各种装修材料因其特性的差异形成了对光的不同作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一并考虑。光与装修材料结合适宜的情况下会对增添空间的审美性起到积极影响,而如果在做室内光环境设计时没有妥善考虑材料对光的影响,势必会影响环境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影响。

光源在消耗电能的同时,也会产生热量,甚至排放出各种有毒气体,因而在光源选择时要优先选择发光效率高、热效应低、有毒气体排放少、使用寿命长的电光源。

室内光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更是关乎人的身心健康和长久利益的工程,需要对空间的功能性质、空间形态、装修材料物理属性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做出相应的照明技术分析,并结合空间氛围要求和受用群体的客观条件进

行合理调整,确定适宜的照明系统。同时,良好的室内照明环境更需要具有一定战略高度的设计理念的支撑和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创造人性化的、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照明环境,需要一切与照明相关联的工作者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相关内容

  •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26卷第2期干旱区地理 V0126No2 2003年6月 ARID 1,AND GEOGRAPHY ]un 2003 文章编号:1000-6060(2003)02-0166-07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徐燕 周华荣 (中国科学院新葺匠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生态 ...

  • A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 城市生态 [文章编号]1006-3862(2001)06-0054-05 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 Eco-citybuildingandindicatorsystem 郭秀锐 杨居荣 毛显强 李向前 GUOXiu-ruiYANGJu-rongMAOXian-giangLIXiang-gian (北 ...

  •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25卷第3期 2005年3月生态学报V01.25,No.3ACTAECOLOGICASINICAMar..2005 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蒋卫国1,李京H,李加洪2,谢志仁3,王文杰4 100875:2.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北京100862:(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 3. ...

  • 杂志社见刊编辑推荐环境工程职称论文范文
  • 杂志社见刊编辑推荐环境工程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基于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结果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应从指导教师选择.青年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论文写作和材料收集等方面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毕业论文整体质量. 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

  •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4月第16卷第4期 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Apr.2005,16(4):768-772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王 俭L2一孙铁珩2李培军2李法云1 (1辽宁大学环境科学系,沈阳110036: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

  •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 """"""""""""""""""""""""" ...

  •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 2毗年12月 第6卷第4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伽nd计Y柚曲椰umve商睁(Hl毋研Eduam呻s[Il母Edi6m) D眈.20()2 Ⅷ.6 No.4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孙云寿,沈广元 (扬州大学广睦学院,江苏扬州笼,∞9) 摘要: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目前各十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

  • 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
  • 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3期口现代物流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 王长琼 (武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绿色物汽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它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姨性.时蛾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

  •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路明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农业环境与发展AGRO-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2008,25(3)10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薛全福.Xue Q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