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战略布局的动摇及其后果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网络具有受众多、覆盖广、速度快、无国界、监控难等特点,并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西方价值观渗透的重要工具。在此次中东、北非街头运动中,大批民众短期内被迅速动员起来,互联网、手机等是主要联络手段。由于北非、中东一些国家缺乏政治民主,意见表达渠道严重堵塞,民众只能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因为抗议的主力是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也是互联网和手机用户,主要通过 脸谱 推特 等互联网或手机短信交换信息,组织策动示威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公开宣称将使网络成为推广 民主和自由 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国会和一些基金会,对基于网络技术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培养和支持,适时促使它们发动大规模网络舆论战,并迅速转为现实的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中东、北非国家的教训警示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等新兴媒体舆论的引导和监管,通过立法强化网络言行的实体责任,加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直接沟通,通过制度化的网络途径汇集民意,解决问题。

第六,国家公民和企业海外安全利益的保护日显重要。利比亚局势恶化后,中国政府紧急启动应急机制,调动一切资源和措施,迅速而成功地撤离了在利比亚的3万多中国公民与华人华侨,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中东、北非国家的剧变对中国保护海外企业、公民的安全和权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公民进出境更加便捷和频繁。据统计,2010年全国出入境人员3.82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1.14亿人次。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

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2588亿美元。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世界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机制和政策,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企业和广大华人华侨的安全与权益,摆到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

第七,构建合理有效的石油与能源安全战略。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主要产地,受利比亚等国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出现了新一轮上涨,世界石油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油价波动直接影响到产油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全球石油供给格局,也冲击着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拓展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的石油来源,强化与俄罗斯在石油领域的深度合作,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国家发展更加制度化的能源合作,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结构,分散和化解石油进口风险。

第八,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内政的演变意图。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早在2004年,布什政府就推出了 大中东民主计划 ,试图通过选举扶持亲美政权,实现对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化改造。当突尼斯爆发内乱时,美国传媒欢呼这是 民主和人民的胜利 。在埃及面临国内 民主困境 之际,美国并没有站在穆巴拉克这位美国的亲密盟友一边,而是主张与反对派对话,实现政权有序过渡。对于一贯强硬反美的卡扎菲政权,美国则公开实行严厉制裁,明确支持反对派上台,甚至扬言出兵干预。伊朗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也得到了美国的公开支持。

美国中东战略布局的动摇及其后果

王锁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目前的中东战略格局是美国多年来潜心谋划和苦心经营的结果,旨在服从美国的战略目标和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1)保卫以色列的生存与发展,阻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止任何威胁或消灭以色列的举动;(2)推动阿以和谈,使阿拉伯国家最终承认以色列在中东的合法存在;(3)遏制伊朗发展,千方百计阻挠和迟滞伊朗核开发;(4)遏制政治伊斯兰势力的崛起;(5)打击 基地 组织等恐怖主义势力,擒获本 拉丹等主要头目。

此次中东、北非剧变直接冲击了美主导的中东战略格局,出现了两个明显结果:其一,阿拉伯亲美政权遭遇沉重打击,美国的阿拉伯盟友要么已经下台(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要么正在垂死挣扎(如也门总统萨利赫),要么受到严重冲击(如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巴林国王哈马德、阿曼苏丹兼首相卡布斯);其二,阿拉伯世俗政权遭重创,对政治伊斯兰势力一贯毫不手软的突尼斯总统本 阿里第一个被赶下台,一贯坚决打压政治伊斯兰势力的利比亚领袖卡扎菲不久后必将失去权力。这两个剧变结果意味着美精心构筑的中东战略格局已经动摇,美已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中东局势的掌控能力,未来中东局势的走向必将出现美难以操控的后果。

第一,阿以关系和巴以和谈将会出现重大变化。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与周围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直到1978年埃以在美调停下达成 埃以戴维营协议 ,1979年签署 埃以和平条约 。此后,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大笔军事和经济援助,埃及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埃及的示范作用下,约旦、毛里塔尼亚分别于1993年和1999年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而巴勒斯坦则于1993年与以色列达成 巴以奥斯陆协议 。所有这些阿以和谈的成就,穆巴拉克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巴以和谈方面,每当和谈出现停顿,世人都会看到穆巴拉克忙碌的身影。但在剧变后的埃及,没有了穆巴拉克这样的主和派,且不说巴以和谈今后将困难重重,仅就埃以关系而言,也不排除出现恶化、断交等严重倒退的可能性。埃及的反对党 明天党 主席艾伊曼 努尔于2月13日穆巴拉克下台两天后就表示: 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作废了。 即便埃以之间继续维持外交关系, 冷和平 状况将持续加重。总之,埃以关系随着穆巴拉克时代的结束事实上已经出现了重大变

化,这必将对巴以关系、约以关系、黎以关系、叙以关系和整个阿以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第二,伊朗进一步在中东坐大。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宿敌,自1979年 伊斯兰革命 和两国断交后双方一直敌视至今。尽管此次中东、北非剧变也给伊朗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伊朗拥有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伊斯兰政权正在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将中东剧变宣传为阿拉伯人民渴望伊斯兰复兴的结果,以此强调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目前伊朗正在迎接美国中东战略失误所造成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软硬实力都明显加强。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消除了长期对抗伊朗的一大死敌,为伊朗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05年内贾德当选总统以来,伊朗致力于核开发,接连取得铀浓缩的长足进步。美国联手海湾国家共同遏制伊朗,埃及和约旦也加入到制衡伊朗的行列中。穆巴拉克的儿子、执政的 民族民主党 五大书记之一贾马勒曾于2009年2月19日公开表示: 海湾也是埃及国家安全所在,谁威胁海湾安全就是对埃及的威胁。

此次中东、北非剧变,以穆巴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亲美政权的倒台和削弱,又为伊朗拔掉了不少地区制衡力量,再一次给伊朗赢得了战略机遇。伊朗肯定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加速推进核技术。伊朗拥核将会打破中东军事力量的平衡,以色列和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管。未来海湾和中东局势将会更加动荡,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武力冲突。

第三,政治伊斯兰势力蓬勃发展。政治伊斯兰势力在阿拉伯各国都存在,如埃及 穆斯林兄弟会 、巴勒斯坦 哈马斯 、黎巴嫩 真主党 、突尼斯 伊斯兰觉醒运动 等。它们以参政议政和最终夺取政权为手段,以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伊斯兰国家为最终目标。早在20年前,受苏联东欧剧变的影响,阿尔及利亚于1991年率先在阿拉伯国家中进行多党民主选举,结果差点使在野的 伊斯兰拯救阵线 上台执政。阿尔及利亚军方在关键时刻发动政变,推翻总统沙德利,接管国家政权,废除议会选举结果,从而避免了伊斯兰政党在阿尔及利亚掌权。如今阿拉伯政坛的 长青树 纷纷倒下,谁来阻止

17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伊斯兰觉醒运动 和 穆斯林兄弟会 在政坛上的重新崛起呢?

第四,本 拉丹领导的 基地 组织赢得了喘息机会。美国的反恐战争以大中东为中心,因此,美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目前这两场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本 拉丹等主要头目还在潜逃。此次中东、北非剧变可以说减轻了 基地 的内外压力,使它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目前也门是美国中东反恐的主要合作伙伴,按照美国总统国土安全

和反恐助理约翰 布伦南在2010年12月的说法, 基地 组织在也门的威胁要远大于巴基斯坦。也门总统萨利赫多年来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出了大力,然而目前也门民众几乎天天举行抗议示威,要求萨利赫下台。即便萨利赫最终能够化险为夷,他的反恐努力也必将大打折扣。可以预计,中东、北非剧变增加了美国在中东反恐的难度, 基地 组织将会利用这个有利时机重振旗鼓,努力发展和壮大队伍,以期再次袭击美国在中东和全球的目标。

中东北非动荡凸显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内在矛盾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东、北非变局发生后,美国的应对再次引起全球关注,其对中东政策中的两面性、矛盾性、多重标准引起热议。在埃及事件中,美国表态首鼠两端,前后不一。对巴林、沙特等国家,美国政策又充满矛盾,既支持王室统治,又支持民众抗议。在对待整个中东、北非的政治变局中,美国则是明显的多重标准,对突尼斯、埃及政府垮台袖手旁观,对巴林、约旦、沙特等国施以援手,对利比亚、伊朗则穷追猛打。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是多重的、矛盾的,而且存在着一对不可克服的矛盾。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价值观,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在具体对外政策中,这三大目标往往有先后顺序,不可能并驾齐驱,但是三者没有一个会长期缺席。在中东地区,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就是确保以色列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经济利益就是保证石油稳定供应,价值观利益就是推广民主、自由。二战结束后,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越来越多,最终以色列的安全成为美国沉重的安全负担。同时,人权、自由是美国核心价值观,是美国之所以是 美国 的根源之一。价值观始终是美国外交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有时价值观与美国战略利益一致,有时是冲突的。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不可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只不过在特定时期,某一个目标的排位更靠前罢了。因此,在中东战略目标上,美国是一手拿国家安全,另一手拿美国价值观,两手互相冲突。

美国中东政策的执行手段是矛盾、冲突的,起着互相消减作用。为了维护以色列安全,或者为了维护中东地区稳定,美国在中东挑选了一些温和穆斯林国家作为自己的盟友。埃及和沙特长期以来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两根支柱,获得了美国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优惠。在美国指导下,这些国家先后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镇压国内伊斯兰极端势力,制裁伊朗、 哈马斯 等反美力量。与此同时,美国却向这些国家的执政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在布什 大中东民主计划 的强大压力下,穆巴拉克开放了党禁,允许多党参选,为其最终垮台埋下了种子。尽管埃及的多党选举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政治开放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对此,埃及、沙特等国的执政者不满意,痛恨美国干涉内政、削弱其执政基础;这些国家的民众也不满意,指责美国虚伪,嘴上说支持民主运动,实质是支持镇压民主运动的政府。因此,在中东政策上,美国是一手支持其盟国,另一手支持盟国的反政府民主运动。

美国对中东事务的态度和立场是矛盾的,也是一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美国试图脱身中东,不愿意深度介入中东事务,以便把更多的资源用到其他地方。布什、奥巴马两届政府都在试图摆脱对中东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网络具有受众多、覆盖广、速度快、无国界、监控难等特点,并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西方价值观渗透的重要工具。在此次中东、北非街头运动中,大批民众短期内被迅速动员起来,互联网、手机等是主要联络手段。由于北非、中东一些国家缺乏政治民主,意见表达渠道严重堵塞,民众只能通过网络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因为抗议的主力是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也是互联网和手机用户,主要通过 脸谱 推特 等互联网或手机短信交换信息,组织策动示威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 克林顿公开宣称将使网络成为推广 民主和自由 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国会和一些基金会,对基于网络技术的非政府组织进行培养和支持,适时促使它们发动大规模网络舆论战,并迅速转为现实的反政府游行示威活动。中东、北非国家的教训警示我们,应该加大对网络等新兴媒体舆论的引导和监管,通过立法强化网络言行的实体责任,加强政府与民众的网络直接沟通,通过制度化的网络途径汇集民意,解决问题。

第六,国家公民和企业海外安全利益的保护日显重要。利比亚局势恶化后,中国政府紧急启动应急机制,调动一切资源和措施,迅速而成功地撤离了在利比亚的3万多中国公民与华人华侨,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中东、北非国家的剧变对中国保护海外企业、公民的安全和权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公民进出境更加便捷和频繁。据统计,2010年全国出入境人员3.82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1.14亿人次。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

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2588亿美元。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世界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国家海外利益保护的机制和政策,有效维护海外中国公民、企业和广大华人华侨的安全与权益,摆到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

第七,构建合理有效的石油与能源安全战略。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主要产地,受利比亚等国持续动荡的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出现了新一轮上涨,世界石油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油价波动直接影响到产油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全球石油供给格局,也冲击着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需要拓展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的石油来源,强化与俄罗斯在石油领域的深度合作,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国家发展更加制度化的能源合作,建立多元化的能源进口结构,分散和化解石油进口风险。

第八,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内政的演变意图。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早在2004年,布什政府就推出了 大中东民主计划 ,试图通过选举扶持亲美政权,实现对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化改造。当突尼斯爆发内乱时,美国传媒欢呼这是 民主和人民的胜利 。在埃及面临国内 民主困境 之际,美国并没有站在穆巴拉克这位美国的亲密盟友一边,而是主张与反对派对话,实现政权有序过渡。对于一贯强硬反美的卡扎菲政权,美国则公开实行严厉制裁,明确支持反对派上台,甚至扬言出兵干预。伊朗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也得到了美国的公开支持。

美国中东战略布局的动摇及其后果

王锁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目前的中东战略格局是美国多年来潜心谋划和苦心经营的结果,旨在服从美国的战略目标和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1)保卫以色列的生存与发展,阻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止任何威胁或消灭以色列的举动;(2)推动阿以和谈,使阿拉伯国家最终承认以色列在中东的合法存在;(3)遏制伊朗发展,千方百计阻挠和迟滞伊朗核开发;(4)遏制政治伊斯兰势力的崛起;(5)打击 基地 组织等恐怖主义势力,擒获本 拉丹等主要头目。

此次中东、北非剧变直接冲击了美主导的中东战略格局,出现了两个明显结果:其一,阿拉伯亲美政权遭遇沉重打击,美国的阿拉伯盟友要么已经下台(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要么正在垂死挣扎(如也门总统萨利赫),要么受到严重冲击(如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巴林国王哈马德、阿曼苏丹兼首相卡布斯);其二,阿拉伯世俗政权遭重创,对政治伊斯兰势力一贯毫不手软的突尼斯总统本 阿里第一个被赶下台,一贯坚决打压政治伊斯兰势力的利比亚领袖卡扎菲不久后必将失去权力。这两个剧变结果意味着美精心构筑的中东战略格局已经动摇,美已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中东局势的掌控能力,未来中东局势的走向必将出现美难以操控的后果。

第一,阿以关系和巴以和谈将会出现重大变化。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与周围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直到1978年埃以在美调停下达成 埃以戴维营协议 ,1979年签署 埃以和平条约 。此后,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大笔军事和经济援助,埃及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埃及的示范作用下,约旦、毛里塔尼亚分别于1993年和1999年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而巴勒斯坦则于1993年与以色列达成 巴以奥斯陆协议 。所有这些阿以和谈的成就,穆巴拉克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巴以和谈方面,每当和谈出现停顿,世人都会看到穆巴拉克忙碌的身影。但在剧变后的埃及,没有了穆巴拉克这样的主和派,且不说巴以和谈今后将困难重重,仅就埃以关系而言,也不排除出现恶化、断交等严重倒退的可能性。埃及的反对党 明天党 主席艾伊曼 努尔于2月13日穆巴拉克下台两天后就表示: 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作废了。 即便埃以之间继续维持外交关系, 冷和平 状况将持续加重。总之,埃以关系随着穆巴拉克时代的结束事实上已经出现了重大变

化,这必将对巴以关系、约以关系、黎以关系、叙以关系和整个阿以关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第二,伊朗进一步在中东坐大。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宿敌,自1979年 伊斯兰革命 和两国断交后双方一直敌视至今。尽管此次中东、北非剧变也给伊朗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伊朗拥有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伊斯兰政权正在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将中东剧变宣传为阿拉伯人民渴望伊斯兰复兴的结果,以此强调伊斯兰政权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目前伊朗正在迎接美国中东战略失误所造成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软硬实力都明显加强。2003年美国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消除了长期对抗伊朗的一大死敌,为伊朗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05年内贾德当选总统以来,伊朗致力于核开发,接连取得铀浓缩的长足进步。美国联手海湾国家共同遏制伊朗,埃及和约旦也加入到制衡伊朗的行列中。穆巴拉克的儿子、执政的 民族民主党 五大书记之一贾马勒曾于2009年2月19日公开表示: 海湾也是埃及国家安全所在,谁威胁海湾安全就是对埃及的威胁。

此次中东、北非剧变,以穆巴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亲美政权的倒台和削弱,又为伊朗拔掉了不少地区制衡力量,再一次给伊朗赢得了战略机遇。伊朗肯定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加速推进核技术。伊朗拥核将会打破中东军事力量的平衡,以色列和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管。未来海湾和中东局势将会更加动荡,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武力冲突。

第三,政治伊斯兰势力蓬勃发展。政治伊斯兰势力在阿拉伯各国都存在,如埃及 穆斯林兄弟会 、巴勒斯坦 哈马斯 、黎巴嫩 真主党 、突尼斯 伊斯兰觉醒运动 等。它们以参政议政和最终夺取政权为手段,以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伊斯兰国家为最终目标。早在20年前,受苏联东欧剧变的影响,阿尔及利亚于1991年率先在阿拉伯国家中进行多党民主选举,结果差点使在野的 伊斯兰拯救阵线 上台执政。阿尔及利亚军方在关键时刻发动政变,推翻总统沙德利,接管国家政权,废除议会选举结果,从而避免了伊斯兰政党在阿尔及利亚掌权。如今阿拉伯政坛的 长青树 纷纷倒下,谁来阻止

17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伊斯兰觉醒运动 和 穆斯林兄弟会 在政坛上的重新崛起呢?

第四,本 拉丹领导的 基地 组织赢得了喘息机会。美国的反恐战争以大中东为中心,因此,美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目前这两场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本 拉丹等主要头目还在潜逃。此次中东、北非剧变可以说减轻了 基地 的内外压力,使它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目前也门是美国中东反恐的主要合作伙伴,按照美国总统国土安全

和反恐助理约翰 布伦南在2010年12月的说法, 基地 组织在也门的威胁要远大于巴基斯坦。也门总统萨利赫多年来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出了大力,然而目前也门民众几乎天天举行抗议示威,要求萨利赫下台。即便萨利赫最终能够化险为夷,他的反恐努力也必将大打折扣。可以预计,中东、北非剧变增加了美国在中东反恐的难度, 基地 组织将会利用这个有利时机重振旗鼓,努力发展和壮大队伍,以期再次袭击美国在中东和全球的目标。

中东北非动荡凸显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内在矛盾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东、北非变局发生后,美国的应对再次引起全球关注,其对中东政策中的两面性、矛盾性、多重标准引起热议。在埃及事件中,美国表态首鼠两端,前后不一。对巴林、沙特等国家,美国政策又充满矛盾,既支持王室统治,又支持民众抗议。在对待整个中东、北非的政治变局中,美国则是明显的多重标准,对突尼斯、埃及政府垮台袖手旁观,对巴林、约旦、沙特等国施以援手,对利比亚、伊朗则穷追猛打。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是多重的、矛盾的,而且存在着一对不可克服的矛盾。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和价值观,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在具体对外政策中,这三大目标往往有先后顺序,不可能并驾齐驱,但是三者没有一个会长期缺席。在中东地区,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就是确保以色列安全和打击恐怖主义,经济利益就是保证石油稳定供应,价值观利益就是推广民主、自由。二战结束后,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越来越多,最终以色列的安全成为美国沉重的安全负担。同时,人权、自由是美国核心价值观,是美国之所以是 美国 的根源之一。价值观始终是美国外交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有时价值观与美国战略利益一致,有时是冲突的。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不可能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只不过在特定时期,某一个目标的排位更靠前罢了。因此,在中东战略目标上,美国是一手拿国家安全,另一手拿美国价值观,两手互相冲突。

美国中东政策的执行手段是矛盾、冲突的,起着互相消减作用。为了维护以色列安全,或者为了维护中东地区稳定,美国在中东挑选了一些温和穆斯林国家作为自己的盟友。埃及和沙特长期以来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两根支柱,获得了美国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优惠。在美国指导下,这些国家先后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镇压国内伊斯兰极端势力,制裁伊朗、 哈马斯 等反美力量。与此同时,美国却向这些国家的执政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推行民主政治改革。在布什 大中东民主计划 的强大压力下,穆巴拉克开放了党禁,允许多党参选,为其最终垮台埋下了种子。尽管埃及的多党选举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政治开放的口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对此,埃及、沙特等国的执政者不满意,痛恨美国干涉内政、削弱其执政基础;这些国家的民众也不满意,指责美国虚伪,嘴上说支持民主运动,实质是支持镇压民主运动的政府。因此,在中东政策上,美国是一手支持其盟国,另一手支持盟国的反政府民主运动。

美国对中东事务的态度和立场是矛盾的,也是一个难解的悖论。一方面美国试图脱身中东,不愿意深度介入中东事务,以便把更多的资源用到其他地方。布什、奥巴马两届政府都在试图摆脱对中东


相关内容

  • 评论:科索沃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令对南斯拉夫实施空中打击,震惊世界的科索沃战争牵动了世界的神经. 显然,对中国及其他非北约国家而言,如果北约肢解南斯拉夫的企图得逞,则美国及其盟国就可能将这一模式在亚太及其他地区进一步应用,以打击对其控制世界有"威胁"的国家. 20世纪的美 ...

  • 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及成因与我国国际战略的选择
  • 字号:T|T2012-10-15 14:43:49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我要评论(0)   点击:255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提要]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及随后爆发的美欧社会动荡和非洲.中东的社会动乱,这些事件的发生标志着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破产,美国" ...

  • 当今的中东地区
  • 当今的中东地区,叙利亚内战已持续了三年多,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年轻人被招募到激进组织并参与战斗,仍然看不到和平的曙光:美军撤离伊拉克后,在美军占领下建立的民主体制架构运行不畅,境内三大政治势力缺乏集合力,随着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攻城略地并迅速占领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领土地,伊拉克内战 ...

  • 耐心之等待:美国的"tpp"谈判成功,会催生中国"发投行"诞生
  • 耐心之等待:美国的"tpp"谈判成功,会催生中国"发投行"诞生 美国的"tpp"谈判成功,标志着一个"去中国化"的新贸易规则即将诞生,也标志着美国将要和中国展开正面地贸易搏杀.事已至此,中国也不得不接招,不得不采取措施予 ...

  • 龙之声国际观察:第二十四期??2012年5月11日
  • 龙之声国际观察 第二十四期  2012年5月11日 各位龙之声论坛的新老朋友们,龙之声国际观察栏目,自去年4月创办以来,得到了广大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关心,但后来由于观察员的身体状况及其他一些原因,暂时停刊.在停刊期间,热心读者们的关切之情让我们由衷感动,也为因此而给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的不便深感歉意. ...

  • 世界战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之以色列
  • 编者按: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趋于密切,确保全球陆海战略通道安全畅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鉴于此,对全球陆海战略通道沿线国家的外交战略予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已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策划推出"世界战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划定十余 ...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失衡 2013年10月29日 来源:<国际关系研究>(沪)2013年2期 作者:俞正樑 近年来,美国关于其战略调整和走向有过各种定义,如"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洲"之说,凸显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上升.但是,上述表 ...

  • 美国帝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 <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主题:冲突的历史 新帝国大战略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霸权主义(美国帝国)与恐怖主义(伊斯兰).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之一.恐怖主义活动触目惊心,成为最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美国主导的单边反恐令人沮丧,国际社会面临"越反越恐 ...

  • 俄罗斯竟白向中国提供航天器核反应堆
  • 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政治关系发展中的转折点.俄罗斯和欧盟.美国之间的信任感遭到重创.对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来说,这种局面具有特别深远的后果.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这样认为. 几乎没有任何希望,乌克兰危机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终止下来.乌克兰经济崩溃.国家机构衰弱.民族矛盾加剧,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