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盘柜吊装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使用于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电气安装工程。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属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

2.2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计。

2.3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该装置电气安装工程主要工程内容有:变配电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电缆桥架安装、照明灯具安装。

2.4主要工程实物量有:变压器2台,开关柜22台,电缆敷设4685米,桥架安装392米,配管4035米,灯具139套,接地线敷设4520米。

3、质量方针及目标

3.1质量方针:质量在我心中,信誉在我手上,依法管理,注重环境,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加强领导,重在落实,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2本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材料进场检验一次合格率≥99%,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

4、编制依据

4.1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

4.2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签订的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施工合同。

4.3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

4.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4.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4.3.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4.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3.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7-2010)

4.3.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8-2010)

4.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4.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1992)

4.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

4.3.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

4.3.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4.3.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4.3.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4.3.14《漏电保护器安装及运行》(GB13955-2005)

4.3.15《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575-2010)

4.4我公司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QHSE )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5、施工准备

5.1熟悉施工图纸及资料,弄清图纸设计内容和设计意图,对图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材料等进行统计,并注意图纸及材料说明书中提出的施工要求和说明。

5.2专业技术员熟悉图纸参加由总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5.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人员、机具、材料。

5.4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的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5.5技术交底:施工前,技术员根据施工图纸、甲方施工技术要求及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资料,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弄清技术要求、标准和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交底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分单元或分工序进行交底。

5.6施工技术员和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的电气装置安装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

5.7配合土建搞好预埋工作,做到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预埋应牢固可靠。

6、施工工序

见下图1施工工序

7、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

7.1电缆管敷设

7.1.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1.2电缆管质量验收

7.1.2.1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检查其有无产品合格证明。

7.1.2.2对管子应进行外观检查,钢管不应有凹瘪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和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7.1.3确定支架位置

7.1.3.1确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

7.1.3.2按图纸要求,划出管路中心线和管路交叉位置。

7.1.3.3电缆配管支承点的设置:水平配管间隔2米设一支承点,垂直配管间隔

1.5米设一支承点。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

7.1.3.4电缆配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其标高,故可用沿天花板敷设和吊支架敷设。

7.1.3.5电缆管与桥架接口时,根据需要可伸进桥架,也可离开桥架一段距离,以保证电缆有一定的弯曲半径。

7.1.4支架制作、安装

7.1.4.1支架所用型钢应平直,无显著扭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7.1.4.2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7.1.4.3支架应作好防腐处理。

7.1.5电缆管安装

7.1.5.1对电缆配管的切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7.1.5.2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 凹穴和裂缝等现象,弯曲半径应不应小于弯管外径的8~12倍,中压电缆配管的弯曲半径R ≥12D ,其他配管的弯

曲半径R ≥8D 。(注:D 为弯曲前的配管直径)。

7.1.5.3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1)电线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

(2)电线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3)电线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

(4)电线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7.1.5.4电缆管过梁或在离地1.8m 及以上位置弯曲时,可使电缆管断开,让电缆外露,但应尽量减少电缆外露的长度。

7.1.5.5在防爆区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并要符合下列要求:

(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时,螺纹有效啮合扣数管径为25mm 及以

下钢管不应少于5扣;管径32及以上钢管不应少于6扣。

(2)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2区时,与隔离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

应有锁紧螺母。

(3)外露丝扣不应过长,电气管路之间不得采用倒扣连接。

7.1.5.6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如下(单位:mm) 。

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

7.1.5.7电气配管穿墙、穿楼板时,一般情况下在预留孔内走,局部地方按设计要求采用预埋套管的方法,预埋套管的尺寸一般比电缆配管尺寸大12-22mm 。

(1)在没有预埋件的地方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工艺配管的支吊架加

以固定,但间隔距离要符合表1要求。

(2)水平与垂直敷设的明配管允许偏差值,在2米以内均为3mm ,全长不

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3)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

a 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采用软管接头连接。

b 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c 防爆区内要采用防爆挠性软管。

7.1.5.8埋在地下的电缆配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保护。

7.1.5.9进入落地或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基础面应不小于50mm 。

7.1.5.10暗配时,管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砼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1.5.1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螺纹上应涂电力复合脂。

7.1.5.12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外径的2.2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焊缝应牢固严密。地上部分做防锈处理,地下部分做防腐处理。

7.1.5.13 钢管不得直接对焊连接,也不得采用倒扣连接。

7.1.5.14进入室内两端的管口要加以密封。

7.1.6电缆管接地线安装

7.1.6.1所有管子断开的地方,均应用导线或裸铜线连接起来,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卡。

7.1.6.2钢管的接地线要连至电缆桥架的接地上。

7.1.6.3电缆配管安装完毕,应将其与厂房接地线连成一体。

7.2接地线敷设

7.2.1接地装置中使用镀锌钢材做接地的地方,其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清除干净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7.2.2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7.2.3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串联。

7.2.4配电柜、动力(照明)箱、控制箱等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和框架都应可靠的接地。

7.2.5所有正常不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及平台、梯子、管架等均应接地。接地线引出地面处应加PVC 保护管,保护管高度地坪±0.000以下0.3米,以上0.4米。接地干线沿柱子引上及在平台下铺设时需穿PVC 保护管并采用夹具固定。

7.2.6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2.7接地线过马路必须套镀锌DN100保护管并且保护管需引至距离马路边缘1米处。埋深距地面不少于1.2米,如遇排水沟则应距离排水沟边缘0.5米。

7.2.8本装置接地干线为Φ14.7mm 镀铜钢圆线, 分支干线为BVR-1*95mm2铜绞线,接地极采用Φ17.2mm 镀铜钢接地棒。

7.2.9接地线敷设作业方法

7.2.9.1将铜绞线及熔模清理干净,再将铜绞线熔接处用喷灯加热,然后安置铜绞线于熔模内。应选用相应夹具将铜绞线在熔模入口附近固定住,防止铜绞线张力作用被拉出模外。(注意:熔模第一次使用时必须用喷灯将其烘干,去处模内水分。)

7.2.9.2使用专用工具夹紧模具,放置隔离片(注意使其平稳、不倾斜)于熔模内。

7.2.9.3将相应型号熔接剂缓慢倒入熔模,散布起火粉于熔接剂表层,留一点于模唇。

7.2.9.4盖上顶盖,用专用点火枪向模唇起火粉发射火花点火。

7.2.9.5待铜浆凝固后,开模取出熔成铜绞线,清除模内矿渣,准备下次作业。

7.2.9.6热熔焊接施工流程:见图2焊接流程

旋转模具

模夹固定

倒入火药

引火施焊

模具拆除及清扫

图2焊接流程

7.2.10本项目采用CADWELD 放热焊接技术。其焊接要求如下:

7.2.10.1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7.2mm 镀铜钢接地棒连接时采用“T ”连接。

7.2.10.2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4.7mm 镀铜钢圆线之间对接采用“一”连接。

7.2.10.3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4.7mm 镀铜钢圆线之间搭接采用“T ”连接

或“十”连接。

7.2.10.4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BVR-1*95mm2铜绞线之间采用“T ”连接。

7.2.10.5所有分支支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9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7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5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3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2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16mm2铜绞线之间采用配套钳压套管进行连接。

7.2.11影响熔接效果最大的因素是湿气,包括熔模、熔接粉剂或裸铜线等所吸收或附着的水气;影响熔接效果另一重要的因素是熔模及被熔接物的清洁程度。凡熔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膜等必须完全去除,使其光亮后才可以进行熔接作业,否则熔接表面部位的结合力将不坚固,接头表面不平滑不光亮。所以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程序(7.2.9.1)执行。

7.2.12矿渣应在每次熔接之后趁熔模热时,利用专用毛刷及布轻挖清拭除去。否则冷却后很难清除。

7.2.13熔模材质非常脆弱,不堪承受打击或掉落,不可硬插超过尺寸之导线或接地棒与熔模口内强行握夹,或用起子等坚硬工具强力去除矿渣。

7.2.14接地铜绞线或接地棒口径小于熔模口时,可用布带、厚纸带、铜皮等物包扎熔模口的部分导线。

7.2.15接地棒打入地下时末端应装上钢套管。接地棒经锤打变形的末端,必须切断或磨平后方可装入熔模内,否则导致铜水泄露。

7.2.16焊点质量的优劣可通过目测检查,检查项目为焊接物的大小、颜色、表面光洁度和气泡等外观检查。

7.2.16.1焊接范围接地铜绞线没有大量的暴露。渣子清除后,水平连接的冒口不低于导线的顶端。

7.2.16.2接头正常的颜色是金黄色至青铜色。

7.2.16.3表面光洁度:接头表面应该相当平滑,没有大块渣子存在。如果接头表面有20%的铜绞线或渣子清除后有导线暴露,接头报废。

7.2.16.4气泡度:接头表面的有小孔,其深度一定不能延伸至导线的中心。

7.2.16.5良好:牢固的焊接,只有极小的表面上的不完美。

7.2.17安全防护

7.2.17.1热熔焊接方式会产生高温,不可避免地有金属颗粒逸出,而造成对施工人员身体的伤害。在使用放热焊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正确使用模具盖好上盖,从根本上减少金属颗粒的逸出;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加强通风,戴好口罩,防止施工人员金属中毒。

7.2.17.2施工操作时,现场1.50米之内,不得有无关人停留,焊药燃烧强光容易伤及眼睛。

7.2.17.3操作人员必须戴上有一定隔热效果的工作手套。 操作人员不得面对于熔模开口处操作施工。

7.2.17.4点火时,一旦引燃粉被引燃,操作人员必须立即离开熔模至少1.5米。

7.2.17.5当熔焊结束,任何人不得立即直接接触熔模。 须待熔模和焊接后的导线冷却30秒后,方可使用铁钳取模。

7.2.18焊接点要全部做防腐处理。

7.2.19质量标准

7.2.19.1保证项目:

(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

检验方法:外观观察检查。

7.2.19.2接地体安装:

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1.2m 。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7.2.19.3允许偏差项目:

搭接长度≥2b ;圆钢≥6D ;圆钢和扁钢≥6D ;

注:b 为扁钢宽度;D 为圆钢直径。

扁钢搭接焊接3个棱边,圆钢焊接双面。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

7.2.2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2.20.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7.2.20.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

7.2.20.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及相关规范去做。

7.3电缆支架及桥架制作安装

7.3.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3.2按图纸设计的标高和走向先进行支托架安装。桥架的接地严格按照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桥架安装设计要求及接地总说明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7.3.3桥架检查

7.3.3.1本装置内的电气桥架为铝合金桥架,出库前检查电缆桥架及其配套的型材有无产品出厂合格证,并有质量保证书号。

7.3.3.2领料前要注意有否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电缆桥架及配套的型材。 7.3.4运输与存放 7.3.4.1运输

从库房领至施工现场运输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碰撞,更不要使桥架或型材变形。 7.3.4.2存放

(1)从库房领至现场要堆放在干燥与平整的地方,以防止变形。 (2)对于各区域的材料堆放处,要写上标牌,不要相互挪用。 7.3.5确定支架/立柱位置

7.3.5.1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钢结构或管架是否已施工完毕。 7.3.5.2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梁是否已施工完毕,油漆是否已经涂刷。 7.3.5.3根据施工图纸,在钢结构或梁上划线确定支架/立柱安装位置。 7.3.5.4桥架和立柱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3.6支架/立柱预制、安装

7.3.6.1主要的支架或立柱采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后,按要求固定在钢构或梁上。

7.3.6.2次级支架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形后,再焊接到钢结构上,焊接完成后进行焊渣清理、除锈、防腐工作。(焊接完成后清除焊接处的焊渣并进行补漆。)吊架与钢结构焊接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7.3.6.3同一安装高度的电缆托臂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7.3.6.4电缆竖井的安装:钢结构的电缆竖井,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1000,支架横担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2/1000,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1000。

7.3.6.5按电缆桥架安装图选择适当的电缆桥架类型进行拼装。电缆桥架安装与其它构件间距误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7.3.6.6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

7.3.6.7电缆桥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桥架的下料

电缆桥架,现场切割时采用冷切割方式,切口处毛刺,必须进行打磨光滑,

防止对人身和电缆造成损伤。

(2)电缆桥架的连接

电缆桥架的连接采用专用的桥架连接板,弯通、二通、三通、四通等厂家定制产品进行连接。桥架采用螺栓连接时,应用半圆头螺栓由里向外穿,连接应牢固。

(3)桥架超过15m 时,应有伸缩节,其连接采用伸缩连接板。

(4)桥架安装属于超高部分,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区域周围必须拉设警戒线,施工区域下方必须有专人监督,避免高空坠落,有条件的区域应增设安全网或操作平台。 7.3.7桥架接地线安装

电缆桥架内宜敷设一根95mm 黄绿接地线,作为主接地干线。 7.3.8电缆桥架盖板安装

多层桥架的最上层桥架和单层桥架均应在电缆敷设完工后加盖板。盖板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 7.3.9检查交工

在电缆桥架及电缆桥架接地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通知总包、监理检查验收。 7.4电缆敷设

7.4.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2

7.4.2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沟(桥架)畅通,防腐层完整;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试验合格;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长度和强度应与电缆盘宽度和重量相配合。

7.4.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下列要求:

7.4.4电缆敷设前准备

7.4.4.1电缆敷设前必须依据电缆路径清单进行电缆路径核查工作,确定电缆路径已畅通。

7.4.4.2在有可能损伤电缆处增设保护措施(如:拐弯处、穿越墙壁或楼板处用橡胶皮绑好;在敷设较大电缆时设置地滑轮或转向滑轮。)。

7.4.4.3依据电缆路径清单上的电缆信息,确定电缆规格及电缆型号,从仓库中领取相应的电缆盘。

7.4.4.4检查电缆外观无损伤,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进行敷设。 7.4.5电缆敷设

7.4.5.1电缆敷设前应实地观察确定电缆盘架设的位置,电缆盘应架设在始端较宽敞处,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在电缆敷设路线的中间架设电缆盘,电缆从电缆路径中间开始敷设,敷设到终点后,量好尺寸向始端倒放。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得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套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7.4.5.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7.4.5.3沿电缆通道配置工人;在电缆盘处要有足够的工人随时检查和约束电缆盘的转动。

7.4.5.4敷设每根电缆均要在电缆端头粘贴临时的识别标志,并清楚地标明电缆编号、电缆规格型号、电缆起点设备、电缆终点设备等。 7.4.5.5电缆敷设时应保证电缆不与地面、桥架发生过度磨擦。

7.4.5.6敷设电缆时,一定要保持电缆上的拉力恒定并满足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7.4.5.7严格遵循核查后的电缆路径进行电缆敷设,保证电缆类型与桥架类型相符,并满足电气隔离准则和电缆敷设准则。

7.4.5.8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交流3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7.4.5.9电缆在电缆沟支架上的各支点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 ):

7.4.5.10敷设电缆时,对电缆可先采用临时固定(如电缆绑线等)。

7.4.5.11在必要的地方(如拐弯处、电缆分支处等)需增加电缆固定,特别要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

7.4.5.12为便于今后电缆端接,在电缆端部应留有一段多余的、合理的电缆长度,盘成圈(半径须大于电缆弯曲半径)并妥善安置在终端设备附近。对于敷设电缆的两端须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

7.4.5.13电缆敷设结束后、电缆端接前须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对于中压电缆还需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的测量,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进行电缆端接工作。

7.4.5.14电缆敷设结束后,盘上剩余的电缆端头应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电缆盘不使用时,应放置在指定的存放区,防止电缆遭受意外的机械伤害。

7.4.5.15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两端应挂电缆标志牌,应标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止点。 7.5检查接线 7.5.1主要操作流程

7.5.2电缆端接前检查

7.5.2.1确认需端接的电缆已敷设完毕,电缆的型号规格正确,电缆敷设路径正确。

7.5.2.2检查每根电缆的绝缘及芯线的连续性。 7.5.3电缆头制作

7.5.3.1电缆进(出)设备的排列、固定,电缆在被端接设备外进(出)的排列、固定应根据现场条件及相应设备内的结构、空间、线槽情况实施,同时要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对于同台设备有不同安全列的电缆,应按设计要求对不同安全列电缆进行隔离。

7.5.3.2设备的开孔及密封,电缆进(出)被端接设备的开孔及密封应根据被端接设备的出厂条件确定,如果设备带的开孔及电缆密封接头不满足端接电缆的需求,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孔。 7.5.4电缆试验

7.5.4.1所有电缆头在制作完成后都必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按下表规定执行:

7.5.4.2电缆最低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7.5.4.3中压电缆在电缆头制作完成后进行连接前应进行耐压试验,根据国标(GB50150-2006)要求有条件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采用交流耐压试验,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U0/U为18/30KV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7.5.4.4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24kV ,试验时间为15min :

(1)用2500V 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 Ω。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 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 ,并读取泄漏电流值。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每次试验后被试电缆须用放电棒先经电阻对地放电,然后再直接对地充分放电。直流耐压试验连接图如图所示:

试验变压器

(2)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泄漏电流很不稳定、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耐压试验后,应重新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试,应不低于耐压前绝缘值。

(3)绝缘电阻测试及直流耐压试验后,电缆均应充分放电。 7.5.4.5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5KV ,时间为5min ,具体如下:

用2500V 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 Ω。根据下图进行耐压试验,在耐压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均匀升压,注意监测一次侧试验电流值,

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匀速增加。如果出现剧烈变化,则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交流耐压结束后应再次测量电缆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耐压前的绝缘值。

试验变压器

流电阻

电缆

操作开关

7.5.5电缆连接与整理

7.5.5.1电缆应尽量避免交叉,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接线端子不得受力。 7.5.5.2端接时应注意线鼻子与芯线的规格、型号应相符合, 并用压线钳正确地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7.5.5.3连接电缆的螺栓应选用热镀锌螺栓,螺栓的规格与鼻子匹配,严格按适用文件的要求来连接电缆,特别是要使设备端子的识别标志与芯线绝缘的颜色标志相对应,并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拧到规定的扭矩值。螺栓的紧固力矩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执行:

7.5.5.4电缆接地线的连接

(1)对于不经过零序互感器的中压电缆、低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及低压铠装电缆的钢铠,通信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的铜接地引线、屏蔽线等需要进行一端接地,接地原则为:如果两端均是盘柜或一端是盘柜,则在盘柜上进行屏蔽线、铜接地引线接地(每根电缆只需一端接地);如果两端均为就地设备,则在便于接地的一端进行屏蔽线、铜接地引线接地。

(2)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

缘。

(3)盘、箱、柜内的控制电缆端接结束后电缆应整理整齐、保持美观。 7.5.5.5电缆连接后,应在被端接设备外对电缆悬挂标志牌,标志牌的面朝外,方便查看。电缆标牌内容一般应包括:设备编号(电缆另一端设备号)、电缆编号(完整)、规格型号等组成。 7.5.6电缆端检查

7.5.6.1电缆密封套管的安装:紧固、密封与电缆直径的配合情况; 7.5.6.2电缆密封套管上多余的开孔是否已堵上; 7.5.6.3是否满足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7.5.6.4为限制电缆在端子上和电缆密封套管上的拉力,电缆应有良好地固定支撑;

7.5.6.5检查各装置、电缆、芯线和连接线的识别标志; 7.5.6.6检查相序是否一致;

7.5.6.7检查电缆与接点连接之后的绝缘电阻,其检查内容包括:每个连接与地之间的电阻;连接销与连接销之间的电阻;如果屏蔽未接地,则测量屏蔽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

7.5.6.8电缆端接质量检查完成后,还应进行一次整体性的端接美观检查,以确保施工的最终质量。

7.5.6.9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铠装电缆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

7.5.6.10配线是否整齐、清晰、美观、看不到交叉的导线。 7.6灯具安装及试亮

7.6.1检查所有配管穿线是否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7.6.2安装灯具,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考虑高度、亮度、角度。

7.6.3接线时,应按系统图要求合理分配各回路灯具数量,使负荷分配均匀。 7.6.4灯具安装符合以下要求:

7.6.4.1同一场所成排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 。 7.6.4.2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

7.6.5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螺栓备帽齐全,

7.6.6管内穿线、接线、灯具、开关安装完毕后,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试亮。 7.6.7照明回路采用2.5 mm 2绝缘导线, 插座回路采用4mm 2绝缘导线, 穿DN20镀锌钢管沿结构明敷设. 防爆照明配电箱中心距地面标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

装。

7.6.8照明控制系统测试

7.6.8.1线路检查:控制线配线正确,与原理图和施工图相符合。 7.6.8.2控制元件检查:各控制元件动作正常、可靠,模拟运行正确。 7.6.8.3照明配电箱的切换装置可靠动作。 7.6.9灯具试亮

7.6.9.1所安装光源应与设计一致。

7.6.9.2线路绝缘测试、灯具试亮。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 ,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 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7.6.9.3将照明回路逐一接通,检验灯具是否闪亮。 7.6.10检验合格后, 报监理、业主验收。 7.7变压器安装

7.7.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7.2设备验收应注意的事项

7.7.2.1检查变压器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出厂试验记录。 7.7.2.2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绝缘件无缺损、裂纹。

7.7.2.3 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变压器的支

架和外壳应可靠接地,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7.7.2.4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7.7.3变压器就位技术要求

7.7.3.1变压器用吊车吊上设备吊装平台,用人力利用滚杠等移动到设备基础预就位,再利用撬杠、倒链等工具就位,就位后变压器底座和基础依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连接牢靠。

7.7.3.2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 ,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离墙距离不得小于800mm ,距门不得小于1000mm 。

7.7.3.3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汽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的除外。

7.7.4安装就位后应按《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相关条目进行试验。 7.8盘柜及母线安装 7.8.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8.2盘、柜基础制作安装

7.8.2.1按施工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

7.8.2.2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埋铁件上,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需要用垫铁的地方使用垫铁。

7.8.2.3基础型钢架符合技术要求后与预埋板进行焊接,焊接后要再次复核基础型钢架的偏差要符合表1的要求。最终基础型钢顶部高出地面的高度见图纸。

7.8.2.4基础框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8.3基础接地

7.8.3.1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接地线分别引入室内,与基础型钢可靠连接。

7.8.3.2接地线的接地方式要符合图纸要求。

7.8.4开箱检查

7.8.4.1设备开箱后应进行检查,外观检查要确认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7.8.4.2检查确认配套安装附件齐全。

7.8.5开关柜就位、找正

7.8.5.1拆去包装,卸下表计,妥加保存。

7.8.5.2在基础上依次按顺序精确调整开关柜的位置和垂直度,开关柜正面的棱边不得偏离垂直线2mm 以上。

7.8.5.3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7.8.6开关柜固定

7.8.6.1将开关柜栓接在一起,全部连接好之后,按图纸要求与基础框架固定。

7.8.6.2基础框架于柜体连接采用图纸要求的方式固定。

7.8.7母线连接

7.8.7.1用清洁、干燥的软布擦拭母线,检查绝缘是否损伤。

7.8.7.2依次按顺序安装母线,将母线段和相应的分支母线栓接起来,栓接时其螺栓拧紧力矩应遵守下表或厂家技术资料要求。

母线连接螺栓扭矩规定

7.8.8开关装置接地

7.8.8.1依此有序地将开关主接地母线接到预设的连接板上。

7.8.8.2在开关柜内接所有需要接地的引线(比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

7.8.9安装完成, 检查收尾

7.8.9.1检查开关柜的油漆有否损坏,有则修补。

7.8.9.2检查所有螺栓连接,特别是现场安装的母线和接地系统的螺栓。

7.8.9.3清洁开关柜。

7.8.10安装结束后完成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检查记录。

8、电气调试

8.1电机系统试验

8.1.1熟悉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原理。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是由主电路和控制回路两部分组成的,而控制回路又可分为若干个控制环节,分析电路时,通常先从

主电路入手,了解主电路中各台电机的运行方式,再在控制回路中找到相应的控制环节,各环节又由哪些电器组成,弄清各电器元件的作用。

8.1.2电气设备试验 按电气设备试验规程对电动机、继电器、电缆、二次回路等进行绝缘检查、耐压试验以及性能试验。按要求整定热继电器,空气开关的保护动作值。

8.1.3控制电路动作顺序试验 试验时,将主电路的电源断开,接通控制回路电源,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各控制环节的电器元件是否按规定的顺序动作,若发现某一电器元件动的动作不符合要求,可利用测电笔、万用表等试验仪器对接线进行检查,直到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顺序无误为止。

8.1.4 1000V 以上或 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1%。

8.2变压器调试:

8.2.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1 1600KVA以上的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8.2.1.2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

8.2.2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一般可由高压侧投入。

8.2.3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无异常情况。

8.2.4变压器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

8.2.5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不应有渗油现象。

8.2.6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8.2.7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与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

8.2.8检查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必须与设计要求及铭牌上的标记相符。

8.2.9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绝缘电阻,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为1min 。

8.2.10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24KV ,打压1min 应无异常。

8.2.11冲击合闸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宜为5min ,应无异常现象;冲击合闸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

8.2.12冲击合闸实验,必须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较低和技术交底,试验现场需悬挂警示牌及拉设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区域。

8.2.13变压器空载运行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8.3电力电缆试验

8.3.1对电缆的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相上进行,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时,其他两相导体、金属屏蔽和铠装层一起接地。

8.3.2对额定电压为0.6/1KV的电缆线路应用2500V 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试验时间1min 。

8.3.3测量各电缆导体对地或对金属屏蔽间和各导体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兆欧表选用0.6/1KV电缆用500V 兆欧表,6KV 电缆用2500V 兆欧表。

8.3.4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量,试验电压4xUeKV ,试验时电压分4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 ,并读取泄露电流值。试验电压升至固定值后维持15min ,其间读取1min 和15min 时的泄露电流。电缆的泄露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电缆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a. 泄露电流很不稳定;b. 泄露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c. 泄露电流随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8.3.5检查电缆线路的两端相位应一致,并与电网相位相符合。

8.4中间继电器调试

8.4.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4.2电压线圈动作值校验。应符合下述规定:

8.4.3线圈的吸合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85%;释放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5%;短时工作的合闸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内;分励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75%~110%的范围内均能可靠工作。

8.5. 电压继电器试验

8.5.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5.2根据电压继电器的刻度,将其均分成四或五等分,在每个刻度处,加入电压信号,记录其动作值。

8.5.3将电压继电器的刻度设定在整定值。

8.6时间继电器

8.6.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6.2根据时间继电器的刻度,将其均分成四或五等分,在每个刻度处,加入信号,记录其动作时间。

8.6.3将时间继电器的刻度设定在整定值。

8.7互感器试验

8.7.1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8.7.2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 。

8.7.3一次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为参考规范中的相应的电压等级, 持续时间1min 。

8.7.4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外壳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为2000V ,持续时间1min 。可用1000V 兆欧表代替。

8.7.5测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与产品出厂值或同批相同型号 产品的测得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8.7.6测量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曲线(当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有要求时) ,应进行励磁特性曲线试验。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同型式电流互感器特性相互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8.7.7测量1000V 以上电压互感器的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应在互感器的铭牌额定电压下测量空载电流,空载电流与同批产品的测得值或出厂数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8.7.8检查互感器的三相结线组别和单相互感器引出线的极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的符号相符。

8.7.9检查互感器变比应与制造厂铭牌值相符,对多抽头的互感器,可只检查使用分接头的变比。

8.7.10测量铁芯夹紧螺栓的绝缘电阻。在作器身检查时,应对外露的或可接触到的铁芯夹紧螺栓进行测量,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试验时间为1min ,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穿芯螺栓一端与铁芯连接者, 测量时应将连接片断开,不能断开的可不进行测量。

8.8盘面表计调校

8.8.1盘面表计的调校应采用与标准表比较的方法,所用的标准表的精确等级应高于被试表二个等级。

8.8.2试验前,先应调零。

8.8.3按照被试表量程,均分四或五等分。接线完毕并检查是否正确。试验时电

压或电流上升应缓慢,至被测点,读取标准表的读数,至满刻度后略上升,再缓慢下降,至被测点,读取标准表的读数,记录每一点的值。

8.8.4各被测点的值测完以后,在满刻度冲击表计三次。

8.8.5试验时,应注意表针有无卡阻,若有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8.8.6试验完毕后,及时计算其误差,应在表计精度允许的范围之内。若超差应更换符合精度要求的表计。

8.9低压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试验

8.9.1测量绝缘电阻,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 M Ω。 测量馈电线路绝缘电阻时,应将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断开。

8.9.2动力配电装置的交流耐压试验,实验电压1000V ,当回路绝缘电阻值10 M Ω以上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代替,试验时间为1min ,或符合产品技术规定。检查配电装置内不同电源的馈线间或馈线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9、质量保证措施

9.1施工期间,技术员应做好各阶段的技术交底,并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对各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和监督。

9.2依据项目质量要求,工程中认真进行工序检查,工序交接和验收,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9.3严格按照规范、图纸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

9.4施工人员都必须执证上岗,无证不得操作,电工、电焊工、气焊工都必须有上岗证。

9.5质量审核:

为不断提高分公司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分公司施工项目应认真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陕西化建总公司、项目部及分公司,并为其提供必需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记录等客观依据。对所发现的不合格项,应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措施,达到分公司施工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9.6不合格品控制计划

9.6.1不合格品控制

9.6.1.1对检验和试验发现的工程不合格品由各施工班组长负责对其标识,施工技术员进行记录和信息传递,填表报至项目质检员。对轻微不合格品,由专业技

术员组织班组长、分公司质检员进行评审,制订处置措施并实施;对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员、项目质检员进行评审,制订处置措施并实施;对严重不合格品,上报公司质安处,由其组织职能部门进行评审,然后进行实施。制订处置措施的同时,应指定实施情况的验证人员。

9.6.1.2对检验和试验发现的不合格物资依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要求进行标识。

(1)一般不合格物资由分公司设材部、项目部设材部组织技术人员、质检员等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

(2)严重不合格物资由项目部设材部、质安部进行评审处置。

(3)对不合格物资作拒收处理时,由具体经办人员负责处理。

(4)对不合格物资的评审应有相应的记录。

以上不合格记录应按要求向SEI 、监理公司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传递,不得擅自处理。

9.6.1.3施工项目各要素主控人员,应按程序文件的要求不定期对自己主控要素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9.6.1.4不合格记录应由质安部和设材部建立台帐,并适当的采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针对系统性不合格、质量通病、投诉较多的问题应提出纠正措施,每月底上报项目经理;不合格项则由各要素主控人汇总,提出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及纠正措施,每月底上报项目经理,以便在管理体系运行会议上讨论解决。

9.6.2预防措施

施工中,各部门应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正确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确立实施预防措施依据并报项目部施工技术部制订预防措施,并实施验证。验证后,应继续运行,并组织评审其有效性。

9.6.3数据分析

9.6.3.1对施工过程的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发现的多次出现的非偶发性的同类产品缺陷、不合格品及要素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用因果分析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9.6.3.2对顾客投诉较多的问题及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过程、工程质量通病,应采取散布图或因果图进行分析,制订预防措施,以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9.6.4成品/半成品防护

9.6.4.1成品/半成品防护计划

(1)对预制暂不安装的半成品应设立专门的堆放场地并标识明确,按半成品性质设立专门的防护措施(如:易锈物件应刷底漆及设立防潮设施、怕雨材料应设立临时防雨棚、怕晒物资应避免阳光直射、已试压阀门应加塑料防护板等)。

(2)材料搬运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搬运,防止发生差错。搬运前应验证物资的标识及检试验状态,凡无标识或标识不符的不得搬运。钢材、设备的搬运选择吊车和卡车,吊装时必须捆扎牢靠,设备捆扎处应采用软质衬垫,装车时需堆放整齐。对电气盘柜等精密设备,应在未开箱状态下搬运至安装现场。

(3)分公司供应科在库房设立二级库,对材料的入库、出库应严格按程序文件有关条款执行。由于场地狭小,对钢材、钢管、设备等大型材料宜根据施工计划安排逐步分批进场,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9.7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9.7.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9.7.1.1认真学习图纸与规范,领会设计意图,确立质量标准;

9.7.1.2编好专业施工方案;

9.7.1.3对原材料、设备、辅助材料、预制件、半成品件作好质量检验,不合格决不用于工程。

9.7.1.4推行施工作业标准化,如工法、标准工艺、流程工序。

9.7.1.5工机械要定期检修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9.7.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9.7.2.1建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工地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小组设兼职质量员,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质量责任感。

9.7.2.2完善直接从事操作人员的工序管理办法。

9.7.2.3作好施工的技术交底监督,加强现场技术交底,及早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关措施,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严格按设计图、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现场技术交底内容要求施工。

9.7.2.4认真进行工序检查、工序交接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实行否决权,推到重来,并处以罚款,追究责任。

9.7.2.5进行质量分析,尽可能使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变配电所接线及调试安排固定班组长进行负责。

9.7.2.6虚心接受SEI 施工代表、政府技术质量部门、质监站、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9.7.2.7认真开展质量奖罚活动,奖优罚劣,促进全员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9.7.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产品标识范围为材料标识、施工过程预制半成品标识、工程设备标识及竣工标识。材料标识通过分类堆放、挂牌、合格证登记表、材质证明、入库验收单来实现,由王红旗负责监督;半成品标识通过记号、施工图来实现,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设备标识通过设备报验单、设备铭牌、位号来实现;施工过程标识通过过程控制资料,由各专业技术员及质检员共同负责实施;竣工工程标识则通过竣工图及交工资料来实现,由分公司技术科负责。

9.7.4检验和试验状态

9.7.4.1物资检验和试验状态使用下列颜色表明其状态:

未经检验 黄色 经检验合格 绿色 经检验不合格 红色 送检后等待结果 白色 超期储存物资 下加横线的绿色标牌 紧急放行物资 用黄油漆涂圆圈

以上工作由各分公司材料员赵文凯负责标识,供应科负责人进行负责检查。

9.7.4.2过程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通过施工申报表、试验报告或施工记录来实现,必要时亦可采用油漆书写来实现,具体由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

9.7.4.3施工过程的工序检验按各专业编制的《质量检验计划》进行,检验内容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过程检验由项目质检员实施,各专业技术员配合。最终检验主要为传动设备的单机试运,静止设备的压力试验及工艺管道的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电气的系统调试等,其均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由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质量验评的程序及相应的责任人:分项工程由各专业技术员评定,监理签认,各分公司专职质量员实施测量检验,以证实是否满足并审批;分部工程由项目质检员评定,监理签认;单位工程则由项目总工初评,由业主组织

质检、监理公司初审,报质检站进行核定。

9.8工程及质量记录

9.8.1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9.8.1.1对本组织设计所列的标准规范由各专业技术员持有,项目质检员应检查其是否为有效版本,并对持有情况进行登记,纳入受控文件清单。若作废应做出作废标识。

9.8.1.2对总包提供的施工合同、图纸、变更、会审记录等由分公司技术科梁珍分类建立台帐,按受控文件建立接收、发放记录,并保证不得外传、外借、丢失和泄密。

9.8.1.3监理表样、质量记录表样,由分公司技术科统一建立质量记录清单。

9.8.2质量记录

9.8.2.1质量记录分为施工现场质量记录、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及竣工资料。其中竣工资料按照工程要求进行递交及保存.

9.8.2.2质量记录要求与工程质量同步,由专业技术员与管理人员负责填写,内容要求真实、可靠,并由记录本人保管。工程竣工后由项目部技术部汇总,按单位工程整理归档。

10、安全保证措施

10.1项目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考虑,全员管理,责任明确,齐抓共管。

10.2进入现场穿防护服,戴安全帽,登高作业系安全带。

10.3带电、危险部位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10.4泄漏试验和耐压试验时,电缆另一侧和设备旁应有专人监护。

10.5配电室作业时未在作业范围的盘柜不得私自开启或操作。

10.6操作人员施工前,专职技术员、专职安全员需向操作人员进行口头及书面形式的安全较低,向所有参战人员明确该施工区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爆炸场所、有毒介质、高空坠落、触电事故、高温场所等。

10.7施工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酷暑、雷雨、雨雪、霜降及大雾天气,施工时必须做到防暑降温、防雨雪、防霜降、防大雾的安全措施,必要时专职安全员可叫停施工。

10.8施工现场配备一定的急救药品。

10.9施工现场指派专车作为紧急时刻所需救护车。

10.10施工过程中应按业主方要求及时办理各种证件,如用电许可证、动土许可证、登高证、动火证、吊装证及阻断证。

10.11现场文明施工,注意现场机械、设备、半成品的保护。

10.12安全标志:作业现场要按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标志必须醒目,并得到妥善保护。

10.13临时设施:工作棚、仓库等临时建筑、临时设施必须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及安全设施,并保持干净、整洁。

10.14工作面与通道:所有工作面与通道应安全合理、清洁无杂物、无积水, 对有可能发生落物打击的通道应设置防护棚。上下高处作业面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梯子。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室内疏散通道有适当的标识, 工作面上有坠落可能的临边、孔洞必须采取合适的如护栏、盖板等防护措施,并且设置警示标志和挡脚板。

10.15照明:在自然光线不足的作业点或者夜间作业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人工照明。人工照明的光照度以有利于工作为宜,灯具必须采用防水灯具。 10.16防暑:夏季施工或在高温下工作应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并设置中暑急救设施和药品。

10.17劳动防护:根据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病危害的需要,发放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用品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强制性预防措施,不得随意变更或降低标准。 11、施工计划

12.1接地部分2012年06月01日至2012年10月30日,计划5个月。 12.2盘柜安装2012年08月01日至2012年11月30日,计划4个月。 12.3电缆桥架安装

12.3.1主电缆桥架安装2012年1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计划2个月。 12.3.2分支桥架敷设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2月15日,计划3个月。 12.4电缆敷设

12.4.1主电缆敷设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03月15日,计划3个月。 12.4.2分支电缆敷设2013年02月01日至2013年04月30日,计划3个月。

12.5动力配管配线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03月20日,计划4个月。 12.6照明施工2013年03月01日至2013年04月30日,计划2个月。 12.7电机检查接线2013年04月01日至2013年05月30日,计划2个月。 12.8电气调试(单体试车)2013年03月01日至2013年06月15日,计划3个半月。

12、施工人员计划

13、施工机具计划

14、JHA 危险分析表

第 34 页 共 37 页

第 35 页 共 37 页

150万吨/年催化裂解制乙烯装置电气安装工程

安全管理体系

150万吨/年催化裂解制乙烯装置电气安装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1、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使用于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电气安装工程。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属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

2.2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计。

2.3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该装置电气安装工程主要工程内容有:变配电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电缆桥架安装、照明灯具安装。

2.4主要工程实物量有:变压器2台,开关柜22台,电缆敷设4685米,桥架安装392米,配管4035米,灯具139套,接地线敷设4520米。

3、质量方针及目标

3.1质量方针:质量在我心中,信誉在我手上,依法管理,注重环境,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加强领导,重在落实,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2本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材料进场检验一次合格率≥99%,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

4、编制依据

4.1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

4.2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签订的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施工合同。

4.3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

4.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4.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4.3.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4.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3.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7-2010)

4.3.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8-2010)

4.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4.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1992)

4.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

4.3.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

4.3.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4.3.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4.3.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4.3.14《漏电保护器安装及运行》(GB13955-2005)

4.3.15《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575-2010)

4.4我公司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QHSE )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

5、施工准备

5.1熟悉施工图纸及资料,弄清图纸设计内容和设计意图,对图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材料等进行统计,并注意图纸及材料说明书中提出的施工要求和说明。

5.2专业技术员熟悉图纸参加由总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5.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人员、机具、材料。

5.4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的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5.5技术交底:施工前,技术员根据施工图纸、甲方施工技术要求及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资料,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弄清技术要求、标准和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交底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分单元或分工序进行交底。

5.6施工技术员和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的电气装置安装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

5.7配合土建搞好预埋工作,做到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预埋应牢固可靠。

6、施工工序

见下图1施工工序

7、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

7.1电缆管敷设

7.1.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1.2电缆管质量验收

7.1.2.1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检查其有无产品合格证明。

7.1.2.2对管子应进行外观检查,钢管不应有凹瘪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和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7.1.3确定支架位置

7.1.3.1确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

7.1.3.2按图纸要求,划出管路中心线和管路交叉位置。

7.1.3.3电缆配管支承点的设置:水平配管间隔2米设一支承点,垂直配管间隔

1.5米设一支承点。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

7.1.3.4电缆配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其标高,故可用沿天花板敷设和吊支架敷设。

7.1.3.5电缆管与桥架接口时,根据需要可伸进桥架,也可离开桥架一段距离,以保证电缆有一定的弯曲半径。

7.1.4支架制作、安装

7.1.4.1支架所用型钢应平直,无显著扭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7.1.4.2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7.1.4.3支架应作好防腐处理。

7.1.5电缆管安装

7.1.5.1对电缆配管的切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7.1.5.2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 凹穴和裂缝等现象,弯曲半径应不应小于弯管外径的8~12倍,中压电缆配管的弯曲半径R ≥12D ,其他配管的弯

曲半径R ≥8D 。(注:D 为弯曲前的配管直径)。

7.1.5.3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1)电线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

(2)电线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

(3)电线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

(4)电线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

7.1.5.4电缆管过梁或在离地1.8m 及以上位置弯曲时,可使电缆管断开,让电缆外露,但应尽量减少电缆外露的长度。

7.1.5.5在防爆区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并要符合下列要求:

(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时,螺纹有效啮合扣数管径为25mm 及以

下钢管不应少于5扣;管径32及以上钢管不应少于6扣。

(2)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2区时,与隔离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

应有锁紧螺母。

(3)外露丝扣不应过长,电气管路之间不得采用倒扣连接。

7.1.5.6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如下(单位:mm) 。

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

7.1.5.7电气配管穿墙、穿楼板时,一般情况下在预留孔内走,局部地方按设计要求采用预埋套管的方法,预埋套管的尺寸一般比电缆配管尺寸大12-22mm 。

(1)在没有预埋件的地方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工艺配管的支吊架加

以固定,但间隔距离要符合表1要求。

(2)水平与垂直敷设的明配管允许偏差值,在2米以内均为3mm ,全长不

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3)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

a 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采用软管接头连接。

b 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c 防爆区内要采用防爆挠性软管。

7.1.5.8埋在地下的电缆配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保护。

7.1.5.9进入落地或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基础面应不小于50mm 。

7.1.5.10暗配时,管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砼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1.5.1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螺纹上应涂电力复合脂。

7.1.5.12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外径的2.2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焊缝应牢固严密。地上部分做防锈处理,地下部分做防腐处理。

7.1.5.13 钢管不得直接对焊连接,也不得采用倒扣连接。

7.1.5.14进入室内两端的管口要加以密封。

7.1.6电缆管接地线安装

7.1.6.1所有管子断开的地方,均应用导线或裸铜线连接起来,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卡。

7.1.6.2钢管的接地线要连至电缆桥架的接地上。

7.1.6.3电缆配管安装完毕,应将其与厂房接地线连成一体。

7.2接地线敷设

7.2.1接地装置中使用镀锌钢材做接地的地方,其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清除干净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7.2.2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7.2.3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串联。

7.2.4配电柜、动力(照明)箱、控制箱等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和框架都应可靠的接地。

7.2.5所有正常不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及平台、梯子、管架等均应接地。接地线引出地面处应加PVC 保护管,保护管高度地坪±0.000以下0.3米,以上0.4米。接地干线沿柱子引上及在平台下铺设时需穿PVC 保护管并采用夹具固定。

7.2.6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7.2.7接地线过马路必须套镀锌DN100保护管并且保护管需引至距离马路边缘1米处。埋深距地面不少于1.2米,如遇排水沟则应距离排水沟边缘0.5米。

7.2.8本装置接地干线为Φ14.7mm 镀铜钢圆线, 分支干线为BVR-1*95mm2铜绞线,接地极采用Φ17.2mm 镀铜钢接地棒。

7.2.9接地线敷设作业方法

7.2.9.1将铜绞线及熔模清理干净,再将铜绞线熔接处用喷灯加热,然后安置铜绞线于熔模内。应选用相应夹具将铜绞线在熔模入口附近固定住,防止铜绞线张力作用被拉出模外。(注意:熔模第一次使用时必须用喷灯将其烘干,去处模内水分。)

7.2.9.2使用专用工具夹紧模具,放置隔离片(注意使其平稳、不倾斜)于熔模内。

7.2.9.3将相应型号熔接剂缓慢倒入熔模,散布起火粉于熔接剂表层,留一点于模唇。

7.2.9.4盖上顶盖,用专用点火枪向模唇起火粉发射火花点火。

7.2.9.5待铜浆凝固后,开模取出熔成铜绞线,清除模内矿渣,准备下次作业。

7.2.9.6热熔焊接施工流程:见图2焊接流程

旋转模具

模夹固定

倒入火药

引火施焊

模具拆除及清扫

图2焊接流程

7.2.10本项目采用CADWELD 放热焊接技术。其焊接要求如下:

7.2.10.1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7.2mm 镀铜钢接地棒连接时采用“T ”连接。

7.2.10.2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4.7mm 镀铜钢圆线之间对接采用“一”连接。

7.2.10.3 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Φ14.7mm 镀铜钢圆线之间搭接采用“T ”连接

或“十”连接。

7.2.10.4Φ14.7mm 镀铜钢圆线与BVR-1*95mm2铜绞线之间采用“T ”连接。

7.2.10.5所有分支支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9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7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5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3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2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16mm2铜绞线之间采用配套钳压套管进行连接。

7.2.11影响熔接效果最大的因素是湿气,包括熔模、熔接粉剂或裸铜线等所吸收或附着的水气;影响熔接效果另一重要的因素是熔模及被熔接物的清洁程度。凡熔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膜等必须完全去除,使其光亮后才可以进行熔接作业,否则熔接表面部位的结合力将不坚固,接头表面不平滑不光亮。所以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程序(7.2.9.1)执行。

7.2.12矿渣应在每次熔接之后趁熔模热时,利用专用毛刷及布轻挖清拭除去。否则冷却后很难清除。

7.2.13熔模材质非常脆弱,不堪承受打击或掉落,不可硬插超过尺寸之导线或接地棒与熔模口内强行握夹,或用起子等坚硬工具强力去除矿渣。

7.2.14接地铜绞线或接地棒口径小于熔模口时,可用布带、厚纸带、铜皮等物包扎熔模口的部分导线。

7.2.15接地棒打入地下时末端应装上钢套管。接地棒经锤打变形的末端,必须切断或磨平后方可装入熔模内,否则导致铜水泄露。

7.2.16焊点质量的优劣可通过目测检查,检查项目为焊接物的大小、颜色、表面光洁度和气泡等外观检查。

7.2.16.1焊接范围接地铜绞线没有大量的暴露。渣子清除后,水平连接的冒口不低于导线的顶端。

7.2.16.2接头正常的颜色是金黄色至青铜色。

7.2.16.3表面光洁度:接头表面应该相当平滑,没有大块渣子存在。如果接头表面有20%的铜绞线或渣子清除后有导线暴露,接头报废。

7.2.16.4气泡度:接头表面的有小孔,其深度一定不能延伸至导线的中心。

7.2.16.5良好:牢固的焊接,只有极小的表面上的不完美。

7.2.17安全防护

7.2.17.1热熔焊接方式会产生高温,不可避免地有金属颗粒逸出,而造成对施工人员身体的伤害。在使用放热焊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正确使用模具盖好上盖,从根本上减少金属颗粒的逸出;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加强通风,戴好口罩,防止施工人员金属中毒。

7.2.17.2施工操作时,现场1.50米之内,不得有无关人停留,焊药燃烧强光容易伤及眼睛。

7.2.17.3操作人员必须戴上有一定隔热效果的工作手套。 操作人员不得面对于熔模开口处操作施工。

7.2.17.4点火时,一旦引燃粉被引燃,操作人员必须立即离开熔模至少1.5米。

7.2.17.5当熔焊结束,任何人不得立即直接接触熔模。 须待熔模和焊接后的导线冷却30秒后,方可使用铁钳取模。

7.2.18焊接点要全部做防腐处理。

7.2.19质量标准

7.2.19.1保证项目:

(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

检验方法:外观观察检查。

7.2.19.2接地体安装:

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1.2m 。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7.2.19.3允许偏差项目:

搭接长度≥2b ;圆钢≥6D ;圆钢和扁钢≥6D ;

注:b 为扁钢宽度;D 为圆钢直径。

扁钢搭接焊接3个棱边,圆钢焊接双面。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

7.2.2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2.20.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7.2.20.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

7.2.20.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及相关规范去做。

7.3电缆支架及桥架制作安装

7.3.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3.2按图纸设计的标高和走向先进行支托架安装。桥架的接地严格按照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桥架安装设计要求及接地总说明相关要求进行施工。

7.3.3桥架检查

7.3.3.1本装置内的电气桥架为铝合金桥架,出库前检查电缆桥架及其配套的型材有无产品出厂合格证,并有质量保证书号。

7.3.3.2领料前要注意有否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电缆桥架及配套的型材。 7.3.4运输与存放 7.3.4.1运输

从库房领至施工现场运输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碰撞,更不要使桥架或型材变形。 7.3.4.2存放

(1)从库房领至现场要堆放在干燥与平整的地方,以防止变形。 (2)对于各区域的材料堆放处,要写上标牌,不要相互挪用。 7.3.5确定支架/立柱位置

7.3.5.1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钢结构或管架是否已施工完毕。 7.3.5.2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梁是否已施工完毕,油漆是否已经涂刷。 7.3.5.3根据施工图纸,在钢结构或梁上划线确定支架/立柱安装位置。 7.3.5.4桥架和立柱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3.6支架/立柱预制、安装

7.3.6.1主要的支架或立柱采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后,按要求固定在钢构或梁上。

7.3.6.2次级支架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形后,再焊接到钢结构上,焊接完成后进行焊渣清理、除锈、防腐工作。(焊接完成后清除焊接处的焊渣并进行补漆。)吊架与钢结构焊接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7.3.6.3同一安装高度的电缆托臂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7.3.6.4电缆竖井的安装:钢结构的电缆竖井,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1000,支架横担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2/1000,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1000。

7.3.6.5按电缆桥架安装图选择适当的电缆桥架类型进行拼装。电缆桥架安装与其它构件间距误差应满足设计要求。

7.3.6.6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 。

7.3.6.7电缆桥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桥架的下料

电缆桥架,现场切割时采用冷切割方式,切口处毛刺,必须进行打磨光滑,

防止对人身和电缆造成损伤。

(2)电缆桥架的连接

电缆桥架的连接采用专用的桥架连接板,弯通、二通、三通、四通等厂家定制产品进行连接。桥架采用螺栓连接时,应用半圆头螺栓由里向外穿,连接应牢固。

(3)桥架超过15m 时,应有伸缩节,其连接采用伸缩连接板。

(4)桥架安装属于超高部分,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区域周围必须拉设警戒线,施工区域下方必须有专人监督,避免高空坠落,有条件的区域应增设安全网或操作平台。 7.3.7桥架接地线安装

电缆桥架内宜敷设一根95mm 黄绿接地线,作为主接地干线。 7.3.8电缆桥架盖板安装

多层桥架的最上层桥架和单层桥架均应在电缆敷设完工后加盖板。盖板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 7.3.9检查交工

在电缆桥架及电缆桥架接地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通知总包、监理检查验收。 7.4电缆敷设

7.4.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2

7.4.2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沟(桥架)畅通,防腐层完整;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试验合格;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长度和强度应与电缆盘宽度和重量相配合。

7.4.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应符合下列要求:

7.4.4电缆敷设前准备

7.4.4.1电缆敷设前必须依据电缆路径清单进行电缆路径核查工作,确定电缆路径已畅通。

7.4.4.2在有可能损伤电缆处增设保护措施(如:拐弯处、穿越墙壁或楼板处用橡胶皮绑好;在敷设较大电缆时设置地滑轮或转向滑轮。)。

7.4.4.3依据电缆路径清单上的电缆信息,确定电缆规格及电缆型号,从仓库中领取相应的电缆盘。

7.4.4.4检查电缆外观无损伤,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进行敷设。 7.4.5电缆敷设

7.4.5.1电缆敷设前应实地观察确定电缆盘架设的位置,电缆盘应架设在始端较宽敞处,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在电缆敷设路线的中间架设电缆盘,电缆从电缆路径中间开始敷设,敷设到终点后,量好尺寸向始端倒放。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得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套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7.4.5.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7.4.5.3沿电缆通道配置工人;在电缆盘处要有足够的工人随时检查和约束电缆盘的转动。

7.4.5.4敷设每根电缆均要在电缆端头粘贴临时的识别标志,并清楚地标明电缆编号、电缆规格型号、电缆起点设备、电缆终点设备等。 7.4.5.5电缆敷设时应保证电缆不与地面、桥架发生过度磨擦。

7.4.5.6敷设电缆时,一定要保持电缆上的拉力恒定并满足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7.4.5.7严格遵循核查后的电缆路径进行电缆敷设,保证电缆类型与桥架类型相符,并满足电气隔离准则和电缆敷设准则。

7.4.5.8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交流3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 7.4.5.9电缆在电缆沟支架上的各支点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 ):

7.4.5.10敷设电缆时,对电缆可先采用临时固定(如电缆绑线等)。

7.4.5.11在必要的地方(如拐弯处、电缆分支处等)需增加电缆固定,特别要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

7.4.5.12为便于今后电缆端接,在电缆端部应留有一段多余的、合理的电缆长度,盘成圈(半径须大于电缆弯曲半径)并妥善安置在终端设备附近。对于敷设电缆的两端须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

7.4.5.13电缆敷设结束后、电缆端接前须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对于中压电缆还需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的测量,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进行电缆端接工作。

7.4.5.14电缆敷设结束后,盘上剩余的电缆端头应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电缆盘不使用时,应放置在指定的存放区,防止电缆遭受意外的机械伤害。

7.4.5.15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两端应挂电缆标志牌,应标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止点。 7.5检查接线 7.5.1主要操作流程

7.5.2电缆端接前检查

7.5.2.1确认需端接的电缆已敷设完毕,电缆的型号规格正确,电缆敷设路径正确。

7.5.2.2检查每根电缆的绝缘及芯线的连续性。 7.5.3电缆头制作

7.5.3.1电缆进(出)设备的排列、固定,电缆在被端接设备外进(出)的排列、固定应根据现场条件及相应设备内的结构、空间、线槽情况实施,同时要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对于同台设备有不同安全列的电缆,应按设计要求对不同安全列电缆进行隔离。

7.5.3.2设备的开孔及密封,电缆进(出)被端接设备的开孔及密封应根据被端接设备的出厂条件确定,如果设备带的开孔及电缆密封接头不满足端接电缆的需求,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孔。 7.5.4电缆试验

7.5.4.1所有电缆头在制作完成后都必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按下表规定执行:

7.5.4.2电缆最低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7.5.4.3中压电缆在电缆头制作完成后进行连接前应进行耐压试验,根据国标(GB50150-2006)要求有条件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采用交流耐压试验,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U0/U为18/30KV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7.5.4.4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24kV ,试验时间为15min :

(1)用2500V 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 Ω。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 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 ,并读取泄漏电流值。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每次试验后被试电缆须用放电棒先经电阻对地放电,然后再直接对地充分放电。直流耐压试验连接图如图所示:

试验变压器

(2)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泄漏电流很不稳定、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耐压试验后,应重新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试,应不低于耐压前绝缘值。

(3)绝缘电阻测试及直流耐压试验后,电缆均应充分放电。 7.5.4.5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5KV ,时间为5min ,具体如下:

用2500V 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 Ω。根据下图进行耐压试验,在耐压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均匀升压,注意监测一次侧试验电流值,

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匀速增加。如果出现剧烈变化,则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交流耐压结束后应再次测量电缆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耐压前的绝缘值。

试验变压器

流电阻

电缆

操作开关

7.5.5电缆连接与整理

7.5.5.1电缆应尽量避免交叉,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接线端子不得受力。 7.5.5.2端接时应注意线鼻子与芯线的规格、型号应相符合, 并用压线钳正确地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7.5.5.3连接电缆的螺栓应选用热镀锌螺栓,螺栓的规格与鼻子匹配,严格按适用文件的要求来连接电缆,特别是要使设备端子的识别标志与芯线绝缘的颜色标志相对应,并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拧到规定的扭矩值。螺栓的紧固力矩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执行:

7.5.5.4电缆接地线的连接

(1)对于不经过零序互感器的中压电缆、低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及低压铠装电缆的钢铠,通信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的铜接地引线、屏蔽线等需要进行一端接地,接地原则为:如果两端均是盘柜或一端是盘柜,则在盘柜上进行屏蔽线、铜接地引线接地(每根电缆只需一端接地);如果两端均为就地设备,则在便于接地的一端进行屏蔽线、铜接地引线接地。

(2)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

缘。

(3)盘、箱、柜内的控制电缆端接结束后电缆应整理整齐、保持美观。 7.5.5.5电缆连接后,应在被端接设备外对电缆悬挂标志牌,标志牌的面朝外,方便查看。电缆标牌内容一般应包括:设备编号(电缆另一端设备号)、电缆编号(完整)、规格型号等组成。 7.5.6电缆端检查

7.5.6.1电缆密封套管的安装:紧固、密封与电缆直径的配合情况; 7.5.6.2电缆密封套管上多余的开孔是否已堵上; 7.5.6.3是否满足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7.5.6.4为限制电缆在端子上和电缆密封套管上的拉力,电缆应有良好地固定支撑;

7.5.6.5检查各装置、电缆、芯线和连接线的识别标志; 7.5.6.6检查相序是否一致;

7.5.6.7检查电缆与接点连接之后的绝缘电阻,其检查内容包括:每个连接与地之间的电阻;连接销与连接销之间的电阻;如果屏蔽未接地,则测量屏蔽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

7.5.6.8电缆端接质量检查完成后,还应进行一次整体性的端接美观检查,以确保施工的最终质量。

7.5.6.9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铠装电缆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

7.5.6.10配线是否整齐、清晰、美观、看不到交叉的导线。 7.6灯具安装及试亮

7.6.1检查所有配管穿线是否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7.6.2安装灯具,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考虑高度、亮度、角度。

7.6.3接线时,应按系统图要求合理分配各回路灯具数量,使负荷分配均匀。 7.6.4灯具安装符合以下要求:

7.6.4.1同一场所成排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 。 7.6.4.2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

7.6.5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螺栓备帽齐全,

7.6.6管内穿线、接线、灯具、开关安装完毕后,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试亮。 7.6.7照明回路采用2.5 mm 2绝缘导线, 插座回路采用4mm 2绝缘导线, 穿DN20镀锌钢管沿结构明敷设. 防爆照明配电箱中心距地面标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

装。

7.6.8照明控制系统测试

7.6.8.1线路检查:控制线配线正确,与原理图和施工图相符合。 7.6.8.2控制元件检查:各控制元件动作正常、可靠,模拟运行正确。 7.6.8.3照明配电箱的切换装置可靠动作。 7.6.9灯具试亮

7.6.9.1所安装光源应与设计一致。

7.6.9.2线路绝缘测试、灯具试亮。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 ,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 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 7.6.9.3将照明回路逐一接通,检验灯具是否闪亮。 7.6.10检验合格后, 报监理、业主验收。 7.7变压器安装

7.7.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7.2设备验收应注意的事项

7.7.2.1检查变压器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出厂试验记录。 7.7.2.2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绝缘件无缺损、裂纹。

7.7.2.3 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变压器的支

架和外壳应可靠接地,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

7.7.2.4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7.7.3变压器就位技术要求

7.7.3.1变压器用吊车吊上设备吊装平台,用人力利用滚杠等移动到设备基础预就位,再利用撬杠、倒链等工具就位,就位后变压器底座和基础依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连接牢靠。

7.7.3.2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 ,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离墙距离不得小于800mm ,距门不得小于1000mm 。

7.7.3.3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汽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的除外。

7.7.4安装就位后应按《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相关条目进行试验。 7.8盘柜及母线安装 7.8.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

7.8.2盘、柜基础制作安装

7.8.2.1按施工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

7.8.2.2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埋铁件上,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需要用垫铁的地方使用垫铁。

7.8.2.3基础型钢架符合技术要求后与预埋板进行焊接,焊接后要再次复核基础型钢架的偏差要符合表1的要求。最终基础型钢顶部高出地面的高度见图纸。

7.8.2.4基础框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8.3基础接地

7.8.3.1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接地线分别引入室内,与基础型钢可靠连接。

7.8.3.2接地线的接地方式要符合图纸要求。

7.8.4开箱检查

7.8.4.1设备开箱后应进行检查,外观检查要确认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7.8.4.2检查确认配套安装附件齐全。

7.8.5开关柜就位、找正

7.8.5.1拆去包装,卸下表计,妥加保存。

7.8.5.2在基础上依次按顺序精确调整开关柜的位置和垂直度,开关柜正面的棱边不得偏离垂直线2mm 以上。

7.8.5.3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7.8.6开关柜固定

7.8.6.1将开关柜栓接在一起,全部连接好之后,按图纸要求与基础框架固定。

7.8.6.2基础框架于柜体连接采用图纸要求的方式固定。

7.8.7母线连接

7.8.7.1用清洁、干燥的软布擦拭母线,检查绝缘是否损伤。

7.8.7.2依次按顺序安装母线,将母线段和相应的分支母线栓接起来,栓接时其螺栓拧紧力矩应遵守下表或厂家技术资料要求。

母线连接螺栓扭矩规定

7.8.8开关装置接地

7.8.8.1依此有序地将开关主接地母线接到预设的连接板上。

7.8.8.2在开关柜内接所有需要接地的引线(比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

7.8.9安装完成, 检查收尾

7.8.9.1检查开关柜的油漆有否损坏,有则修补。

7.8.9.2检查所有螺栓连接,特别是现场安装的母线和接地系统的螺栓。

7.8.9.3清洁开关柜。

7.8.10安装结束后完成高低压开关柜安装检查记录。

8、电气调试

8.1电机系统试验

8.1.1熟悉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及原理。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是由主电路和控制回路两部分组成的,而控制回路又可分为若干个控制环节,分析电路时,通常先从

主电路入手,了解主电路中各台电机的运行方式,再在控制回路中找到相应的控制环节,各环节又由哪些电器组成,弄清各电器元件的作用。

8.1.2电气设备试验 按电气设备试验规程对电动机、继电器、电缆、二次回路等进行绝缘检查、耐压试验以及性能试验。按要求整定热继电器,空气开关的保护动作值。

8.1.3控制电路动作顺序试验 试验时,将主电路的电源断开,接通控制回路电源,检查在操作过程中各控制环节的电器元件是否按规定的顺序动作,若发现某一电器元件动的动作不符合要求,可利用测电笔、万用表等试验仪器对接线进行检查,直到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顺序无误为止。

8.1.4 1000V 以上或 100KW 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1%。

8.2变压器调试:

8.2.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1 1600KVA以上的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8.2.1.2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

8.2.2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一般可由高压侧投入。

8.2.3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 ,无异常情况。

8.2.4变压器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

8.2.5油浸变压器带电后,检查油系统不应有渗油现象。

8.2.6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

8.2.7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与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

8.2.8检查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必须与设计要求及铭牌上的标记相符。

8.2.9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及铁芯绝缘电阻,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为1min 。

8.2.10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24KV ,打压1min 应无异常。

8.2.11冲击合闸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次,每次间隔宜为5min ,应无异常现象;冲击合闸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

8.2.12冲击合闸实验,必须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较低和技术交底,试验现场需悬挂警示牌及拉设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区域。

8.2.13变压器空载运行24h ,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

8.3电力电缆试验

8.3.1对电缆的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相上进行,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时,其他两相导体、金属屏蔽和铠装层一起接地。

8.3.2对额定电压为0.6/1KV的电缆线路应用2500V 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试验时间1min 。

8.3.3测量各电缆导体对地或对金属屏蔽间和各导体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兆欧表选用0.6/1KV电缆用500V 兆欧表,6KV 电缆用2500V 兆欧表。

8.3.4直流耐压试验及泄露电流测量,试验电压4xUeKV ,试验时电压分4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 ,并读取泄露电流值。试验电压升至固定值后维持15min ,其间读取1min 和15min 时的泄露电流。电缆的泄露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电缆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a. 泄露电流很不稳定;b. 泄露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c. 泄露电流随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8.3.5检查电缆线路的两端相位应一致,并与电网相位相符合。

8.4中间继电器调试

8.4.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4.2电压线圈动作值校验。应符合下述规定:

8.4.3线圈的吸合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85%;释放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5%;短时工作的合闸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85%~110%范围内;分励线圈应在额定电压的75%~110%的范围内均能可靠工作。

8.5. 电压继电器试验

8.5.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5.2根据电压继电器的刻度,将其均分成四或五等分,在每个刻度处,加入电压信号,记录其动作值。

8.5.3将电压继电器的刻度设定在整定值。

8.6时间继电器

8.6.1测量继电器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 Ω。

8.6.2根据时间继电器的刻度,将其均分成四或五等分,在每个刻度处,加入信号,记录其动作时间。

8.6.3将时间继电器的刻度设定在整定值。

8.7互感器试验

8.7.1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8.7.2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 。

8.7.3一次绕组连同套管对外壳的交流耐压试验,其试验电压为参考规范中的相应的电压等级, 持续时间1min 。

8.7.4二次绕组之间及其外壳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应为2000V ,持续时间1min 。可用1000V 兆欧表代替。

8.7.5测量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与产品出厂值或同批相同型号 产品的测得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8.7.6测量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曲线(当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有要求时) ,应进行励磁特性曲线试验。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同型式电流互感器特性相互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8.7.7测量1000V 以上电压互感器的空载电流和励磁特性。应在互感器的铭牌额定电压下测量空载电流,空载电流与同批产品的测得值或出厂数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

8.7.8检查互感器的三相结线组别和单相互感器引出线的极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的符号相符。

8.7.9检查互感器变比应与制造厂铭牌值相符,对多抽头的互感器,可只检查使用分接头的变比。

8.7.10测量铁芯夹紧螺栓的绝缘电阻。在作器身检查时,应对外露的或可接触到的铁芯夹紧螺栓进行测量,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试验时间为1min ,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穿芯螺栓一端与铁芯连接者, 测量时应将连接片断开,不能断开的可不进行测量。

8.8盘面表计调校

8.8.1盘面表计的调校应采用与标准表比较的方法,所用的标准表的精确等级应高于被试表二个等级。

8.8.2试验前,先应调零。

8.8.3按照被试表量程,均分四或五等分。接线完毕并检查是否正确。试验时电

压或电流上升应缓慢,至被测点,读取标准表的读数,至满刻度后略上升,再缓慢下降,至被测点,读取标准表的读数,记录每一点的值。

8.8.4各被测点的值测完以后,在满刻度冲击表计三次。

8.8.5试验时,应注意表针有无卡阻,若有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8.8.6试验完毕后,及时计算其误差,应在表计精度允许的范围之内。若超差应更换符合精度要求的表计。

8.9低压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试验

8.9.1测量绝缘电阻,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 M Ω。 测量馈电线路绝缘电阻时,应将断路器、用电设备、电器和仪表断开。

8.9.2动力配电装置的交流耐压试验,实验电压1000V ,当回路绝缘电阻值10 M Ω以上时,可采用2500V 兆欧表代替,试验时间为1min ,或符合产品技术规定。检查配电装置内不同电源的馈线间或馈线两侧的相位应一致。

9、质量保证措施

9.1施工期间,技术员应做好各阶段的技术交底,并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对各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和监督。

9.2依据项目质量要求,工程中认真进行工序检查,工序交接和验收,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进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9.3严格按照规范、图纸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

9.4施工人员都必须执证上岗,无证不得操作,电工、电焊工、气焊工都必须有上岗证。

9.5质量审核:

为不断提高分公司施工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分公司施工项目应认真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陕西化建总公司、项目部及分公司,并为其提供必需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记录等客观依据。对所发现的不合格项,应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措施,达到分公司施工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9.6不合格品控制计划

9.6.1不合格品控制

9.6.1.1对检验和试验发现的工程不合格品由各施工班组长负责对其标识,施工技术员进行记录和信息传递,填表报至项目质检员。对轻微不合格品,由专业技

术员组织班组长、分公司质检员进行评审,制订处置措施并实施;对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员、项目质检员进行评审,制订处置措施并实施;对严重不合格品,上报公司质安处,由其组织职能部门进行评审,然后进行实施。制订处置措施的同时,应指定实施情况的验证人员。

9.6.1.2对检验和试验发现的不合格物资依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规定要求进行标识。

(1)一般不合格物资由分公司设材部、项目部设材部组织技术人员、质检员等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

(2)严重不合格物资由项目部设材部、质安部进行评审处置。

(3)对不合格物资作拒收处理时,由具体经办人员负责处理。

(4)对不合格物资的评审应有相应的记录。

以上不合格记录应按要求向SEI 、监理公司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传递,不得擅自处理。

9.6.1.3施工项目各要素主控人员,应按程序文件的要求不定期对自己主控要素的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9.6.1.4不合格记录应由质安部和设材部建立台帐,并适当的采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针对系统性不合格、质量通病、投诉较多的问题应提出纠正措施,每月底上报项目经理;不合格项则由各要素主控人汇总,提出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及纠正措施,每月底上报项目经理,以便在管理体系运行会议上讨论解决。

9.6.2预防措施

施工中,各部门应通过对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正确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确立实施预防措施依据并报项目部施工技术部制订预防措施,并实施验证。验证后,应继续运行,并组织评审其有效性。

9.6.3数据分析

9.6.3.1对施工过程的自检、专检、交接检中发现的多次出现的非偶发性的同类产品缺陷、不合格品及要素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用因果分析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9.6.3.2对顾客投诉较多的问题及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过程、工程质量通病,应采取散布图或因果图进行分析,制订预防措施,以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9.6.4成品/半成品防护

9.6.4.1成品/半成品防护计划

(1)对预制暂不安装的半成品应设立专门的堆放场地并标识明确,按半成品性质设立专门的防护措施(如:易锈物件应刷底漆及设立防潮设施、怕雨材料应设立临时防雨棚、怕晒物资应避免阳光直射、已试压阀门应加塑料防护板等)。

(2)材料搬运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搬运,防止发生差错。搬运前应验证物资的标识及检试验状态,凡无标识或标识不符的不得搬运。钢材、设备的搬运选择吊车和卡车,吊装时必须捆扎牢靠,设备捆扎处应采用软质衬垫,装车时需堆放整齐。对电气盘柜等精密设备,应在未开箱状态下搬运至安装现场。

(3)分公司供应科在库房设立二级库,对材料的入库、出库应严格按程序文件有关条款执行。由于场地狭小,对钢材、钢管、设备等大型材料宜根据施工计划安排逐步分批进场,分类堆放、挂牌标识;

9.7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9.7.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9.7.1.1认真学习图纸与规范,领会设计意图,确立质量标准;

9.7.1.2编好专业施工方案;

9.7.1.3对原材料、设备、辅助材料、预制件、半成品件作好质量检验,不合格决不用于工程。

9.7.1.4推行施工作业标准化,如工法、标准工艺、流程工序。

9.7.1.5工机械要定期检修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9.7.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9.7.2.1建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工地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小组设兼职质量员,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质量责任感。

9.7.2.2完善直接从事操作人员的工序管理办法。

9.7.2.3作好施工的技术交底监督,加强现场技术交底,及早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关措施,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严格按设计图、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现场技术交底内容要求施工。

9.7.2.4认真进行工序检查、工序交接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实行否决权,推到重来,并处以罚款,追究责任。

9.7.2.5进行质量分析,尽可能使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变配电所接线及调试安排固定班组长进行负责。

9.7.2.6虚心接受SEI 施工代表、政府技术质量部门、质监站、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9.7.2.7认真开展质量奖罚活动,奖优罚劣,促进全员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9.7.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产品标识范围为材料标识、施工过程预制半成品标识、工程设备标识及竣工标识。材料标识通过分类堆放、挂牌、合格证登记表、材质证明、入库验收单来实现,由王红旗负责监督;半成品标识通过记号、施工图来实现,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设备标识通过设备报验单、设备铭牌、位号来实现;施工过程标识通过过程控制资料,由各专业技术员及质检员共同负责实施;竣工工程标识则通过竣工图及交工资料来实现,由分公司技术科负责。

9.7.4检验和试验状态

9.7.4.1物资检验和试验状态使用下列颜色表明其状态:

未经检验 黄色 经检验合格 绿色 经检验不合格 红色 送检后等待结果 白色 超期储存物资 下加横线的绿色标牌 紧急放行物资 用黄油漆涂圆圈

以上工作由各分公司材料员赵文凯负责标识,供应科负责人进行负责检查。

9.7.4.2过程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通过施工申报表、试验报告或施工记录来实现,必要时亦可采用油漆书写来实现,具体由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

9.7.4.3施工过程的工序检验按各专业编制的《质量检验计划》进行,检验内容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过程检验由项目质检员实施,各专业技术员配合。最终检验主要为传动设备的单机试运,静止设备的压力试验及工艺管道的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电气的系统调试等,其均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由各专业技术员负责实施。质量验评的程序及相应的责任人:分项工程由各专业技术员评定,监理签认,各分公司专职质量员实施测量检验,以证实是否满足并审批;分部工程由项目质检员评定,监理签认;单位工程则由项目总工初评,由业主组织

质检、监理公司初审,报质检站进行核定。

9.8工程及质量记录

9.8.1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9.8.1.1对本组织设计所列的标准规范由各专业技术员持有,项目质检员应检查其是否为有效版本,并对持有情况进行登记,纳入受控文件清单。若作废应做出作废标识。

9.8.1.2对总包提供的施工合同、图纸、变更、会审记录等由分公司技术科梁珍分类建立台帐,按受控文件建立接收、发放记录,并保证不得外传、外借、丢失和泄密。

9.8.1.3监理表样、质量记录表样,由分公司技术科统一建立质量记录清单。

9.8.2质量记录

9.8.2.1质量记录分为施工现场质量记录、质量体系运行记录及竣工资料。其中竣工资料按照工程要求进行递交及保存.

9.8.2.2质量记录要求与工程质量同步,由专业技术员与管理人员负责填写,内容要求真实、可靠,并由记录本人保管。工程竣工后由项目部技术部汇总,按单位工程整理归档。

10、安全保证措施

10.1项目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原则: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考虑,全员管理,责任明确,齐抓共管。

10.2进入现场穿防护服,戴安全帽,登高作业系安全带。

10.3带电、危险部位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10.4泄漏试验和耐压试验时,电缆另一侧和设备旁应有专人监护。

10.5配电室作业时未在作业范围的盘柜不得私自开启或操作。

10.6操作人员施工前,专职技术员、专职安全员需向操作人员进行口头及书面形式的安全较低,向所有参战人员明确该施工区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爆炸场所、有毒介质、高空坠落、触电事故、高温场所等。

10.7施工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酷暑、雷雨、雨雪、霜降及大雾天气,施工时必须做到防暑降温、防雨雪、防霜降、防大雾的安全措施,必要时专职安全员可叫停施工。

10.8施工现场配备一定的急救药品。

10.9施工现场指派专车作为紧急时刻所需救护车。

10.10施工过程中应按业主方要求及时办理各种证件,如用电许可证、动土许可证、登高证、动火证、吊装证及阻断证。

10.11现场文明施工,注意现场机械、设备、半成品的保护。

10.12安全标志:作业现场要按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标志必须醒目,并得到妥善保护。

10.13临时设施:工作棚、仓库等临时建筑、临时设施必须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及安全设施,并保持干净、整洁。

10.14工作面与通道:所有工作面与通道应安全合理、清洁无杂物、无积水, 对有可能发生落物打击的通道应设置防护棚。上下高处作业面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梯子。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阻,室内疏散通道有适当的标识, 工作面上有坠落可能的临边、孔洞必须采取合适的如护栏、盖板等防护措施,并且设置警示标志和挡脚板。

10.15照明:在自然光线不足的作业点或者夜间作业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人工照明。人工照明的光照度以有利于工作为宜,灯具必须采用防水灯具。 10.16防暑:夏季施工或在高温下工作应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并设置中暑急救设施和药品。

10.17劳动防护:根据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病危害的需要,发放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防护用品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强制性预防措施,不得随意变更或降低标准。 11、施工计划

12.1接地部分2012年06月01日至2012年10月30日,计划5个月。 12.2盘柜安装2012年08月01日至2012年11月30日,计划4个月。 12.3电缆桥架安装

12.3.1主电缆桥架安装2012年11月01日至2012年12月30日,计划2个月。 12.3.2分支桥架敷设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02月15日,计划3个月。 12.4电缆敷设

12.4.1主电缆敷设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03月15日,计划3个月。 12.4.2分支电缆敷设2013年02月01日至2013年04月30日,计划3个月。

12.5动力配管配线2012年11月20日至2013年03月20日,计划4个月。 12.6照明施工2013年03月01日至2013年04月30日,计划2个月。 12.7电机检查接线2013年04月01日至2013年05月30日,计划2个月。 12.8电气调试(单体试车)2013年03月01日至2013年06月15日,计划3个半月。

12、施工人员计划

13、施工机具计划

14、JHA 危险分析表

第 34 页 共 37 页

第 35 页 共 37 页

150万吨/年催化裂解制乙烯装置电气安装工程

安全管理体系

150万吨/年催化裂解制乙烯装置电气安装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相关内容

  • 电气盘柜施工方案
  • 电气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电气盘柜安装主要有两道工序:槽钢底座安装和盘柜安装 控制要点:底座水平度:盘柜水平度:垂直度:接地良好 1.底座安装 底座槽钢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 1) 不直度小于1mm/m,全长小于5mm . 2) 水平度小于1mm/m,全长小于5mm . 槽钢与埋设件焊接牢固,接地良 ...

  • _电气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 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 2×3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 电气盘柜安装 施 工 方 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山东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瑞光项目部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2.编 ...

  • 谈电气安装及调试处理技术
  • 谈电气安装及调试处理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电气安装和调试技术展开了分析,讨论了电气安装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要采取的技术,以期可以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 [关键词]电气安装:调试:处理:技术 一.前言 目前,很多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电气安装和 ...

  • 仪表安装方案
  • 壳牌润滑油北方项目 仪表安装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2日 目录 一. 工程概况--------------------------------------------------------2 二. 编制依据------------------ ...

  • 电气.自动化施工技术方案
  • 江 西 万 基 水 泥 有 限 公 司 1500T /D 水 泥 熟 料 水 泥 生 产 线 电 气 安 装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上海富磊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第八项目经理部 上海富磊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审 核 表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江西万基水泥日产1500吨水泥生产线,它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信 ...

  • 电力变电施工工艺
  • 枣临铁路电气化工程 电力变电专业 施 工 工 艺 编 制: 刘 继 贤 2010年2月 电力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线路测量施工方法 操作要领: 测量准备:根据地形实际情况,确定线路实际走向,在线路控制点桩位上钉上标桩. 线路的定测及定杆位: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定测方法,由于路径难易程度的不同,测量方 ...

  • 10kV高压配电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
  • 目录 1. 编制依据„„„„„„„„„„„„„„„„„„„„„„„„„„„„„„„„„„1 2. 工程概况„„„„„„„„„„„„„„„„„„„„„„„„„„„„„„„„„„1 3. 主要工程量„„„„„„„„„„„„„„„„„„„„„„„„„„„„„„„„„1 4. 作业条件„„„„„„„„„„„ ...

  • 10KV变电所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舒兰市平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0KV 地面变电所设备安装工程 施 工 组 织 措 施 吉林安装集团吉林市第二分公司 二O 一二年七月 一.工程概况 舒兰市平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地面工业主场10kV 变电所, 两回10kV 线路分别引自,平安变电所66kV 变电站:和七里变电所七平线10kV 架空线路, ...

  • 消防设备安装安全作业指导书
  • 目 录 1 目的„„„„„„„„„„„„„„„„„„„„„„„„„„„„„„„1 2 使用范围„„„„„„„„„„„„„„„„„„„„„„„„„„„„„1 3 消防报警.水喷雾灭火系统设备安装流程图„„„„„„„„„„„„„„1 4 危险源辩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