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弘扬法治精神

第四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1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黄招娣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

让学生开展讨论,充分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们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学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阅读教材案例,并思考。

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几名孩子的什么权利?违反了什么法律?

教材案例分析: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教育法》。法律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通过案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法律有什么特征?它和纪律有什么不同?(思考,不作答)

观看多媒体,第一张图展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是由全国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此外,《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像这种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之一。国家创制法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国家认可法律,即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这就是法律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会。

根据图片,说说要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

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国家强制力。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说: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事实证明,依靠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总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医院制定的规则针对医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规则针对街道所管辖的范围人群。 使学生了解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

观看多媒体,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归纳出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板书)

观看法律与纪律关系比较图,明确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 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

3、法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一。观察体味、思考

(1)片中小偷实施了什么违法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2)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小偷偷取公共财物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案例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二。观察体味、思考

婚姻中出现了财产纠纷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中的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强,依靠法律强有力的武器,就可以处理好这些纠纷。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 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三。观察体味、思考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案中网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进入,属于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保护着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板书)

青少年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把“一荣一耻”成为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原则,这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道德义务。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板书)

(1)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纪,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细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时结构线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练习]

1、有同学邀请你去网吧,还可以帮你写作业,你去不去?如果你不去,你能否说服你的同学也不要去?请说出理由。

2、图中小丽的爸爸不愿意出钱让小丽上学,如果你是小丽,你怎么做?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结合实际,每个同学列出一至两个要求自己改正的缺点错误,警示自己。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1、纪律的定义

2、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3、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用学生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检查和调整自己,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意义。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行为导向法为主,选用典型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按照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认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实现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真正使他们懂得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如何看待事物,怎样对待问题。

第四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1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黄招娣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

让学生开展讨论,充分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

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了哪些纪律规则来保证我们青少年学习与生活?(学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阅读教材案例,并思考。

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几名孩子的什么权利?违反了什么法律?

教材案例分析:这几名家长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违反了《教育法》。法律非常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通过案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法律有什么特征?它和纪律有什么不同?(思考,不作答)

观看多媒体,第一张图展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是由全国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创制的法律。此外,《民法通则》、《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像这种国家制定法律是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之一。国家创制法律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国家认可法律,即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已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这就是法律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会。

根据图片,说说要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

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国家强制力。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说: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事实证明,依靠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总之,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展示医院、街道等制定的相关规定。

这些相关规定是针对什么人制定的?这些规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

医院制定的规则针对医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规则针对街道所管辖的范围人群。 使学生了解单位、部门行为规则,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群,而法律则是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显著特征。

观看多媒体,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归纳出法律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板书)

观看法律与纪律关系比较图,明确法律和纪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 要求人们遵守,但违纪不一定违法,而违法必违纪,两者是有区别的。

3、法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一。观察体味、思考

(1)片中小偷实施了什么违法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制裁?

(2)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小偷偷取公共财物属于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该案例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二。观察体味、思考

婚姻中出现了财产纠纷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中的经济纠纷也随之增强,依靠法律强有力的武器,就可以处理好这些纠纷。通过这个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 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观看多媒体,展示案例三。观察体味、思考

根据国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乐场所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案中网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进入,属于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保护着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板书)

青少年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把“一荣一耻”成为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原则,这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道德义务。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板书)

(1)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纪,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细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课堂小结]

按照本课时结构线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思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堂练习]

1、有同学邀请你去网吧,还可以帮你写作业,你去不去?如果你不去,你能否说服你的同学也不要去?请说出理由。

2、图中小丽的爸爸不愿意出钱让小丽上学,如果你是小丽,你怎么做?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2、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结合实际,每个同学列出一至两个要求自己改正的缺点错误,警示自己。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1、纪律的定义

2、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3、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用学生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检查和调整自己,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的意义。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行为导向法为主,选用典型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按照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认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实现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真正使他们懂得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如何看待事物,怎样对待问题。


相关内容

  • 法治共同体成员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 工匠是制造和修理行业的从业者.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情怀.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高度的担当意识,即不仅把工作当做谋生的工具和赚钱的手段,而是树立对工作执着.对手艺珍视.对名誉尊重的责任担当意识.从德国的精密机床,到瑞士的机械手表,再到我国的大飞机,我们不难看到工匠精神带 ...

  • 调研报告(法治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 弘扬法治精神 培育法治文化 引言:2007年10月15日,"法治精神"作为一个新提法,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拉开了新一轮弘扬法治精神热潮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大大报告又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 ...

  •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什么是"法治精神"?(1)
  • 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开栏语>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政法机关,在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在法学界引起热烈反响.这篇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

  • 六五普法宣传标语180条
  • 六五普法宣传标语(一) 1.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5.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6.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县 7.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扩大社会 ...

  • 法治文化标语
  • 法治创建标语 1.建设法治高港,构建和谐社会 2.人人学法用法,个个懂法护法 3.推进依法治区,创建法治城市 4.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5.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6.推进公正司法,促进公平正义 7.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8.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9.增强公民宪法意识, ...

  • 普法宣传标语26条
  • 法制宣传标语 1.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2.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珠海建设进程 4.弘扬法治文化,建设法治珠海 5.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6.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7. ...

  • 秘书写作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 [摘要]秘书人员依法写作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法律修养,使秘书写作内容和形式符合法治原则,努力营造依法写作的法治环境,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写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关键词]秘书写作 依法治国 法治精神 秘书写作作为社会活动主体行使管理权的一种工具,法律对它的制约也日益完 ...

  • 弘扬法治精神
  • 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的内涵:法律至上.公平公正.保障人权.权利制约.社会和谐. 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公平公正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权利制约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归宿. 法治精神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 法治精神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以法治 ...

  • 关于组织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 宣传活动怎么切题出细节?参详文件: -同一主题如何有不同活动形式具体内容 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学校: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为大力宣传宪法, ...

  • 2014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类)综合分析题二
  • 2014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育类)综合分析题二 材料写作题:(30分) 材料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2: 习近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