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

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探析

一、六方会谈是中国创导解决朝核危机的有效机制

2003年8月,经过中国积极的外交斡旋,促成解决朝核危机的谈判,开始启动六方会谈,美、俄、中、日、朝、韩等国以此为对话机制讨论朝鲜核问题,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原则。朝核危机是一个久拖未决的敏感问题。第一次朝核危机发生于1990年4月,是由美国军方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而引发的。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经过各方努力,朝美于1994年10月签订《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

2002年1月,美国政府把朝鲜与伊拉克、伊朗并称为三个“邪恶轴心”,甚至表示要在反恐战争中发动“先发制人”式的攻击并可能使用核武器,这种威胁性敌视态度激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朝鲜表示将被迫重新考虑它和美国所签定的协议。2002年10月,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遂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重启核设施,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器,驱逐国际核查人员,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半岛无核化面临巨大困难,美朝关系急剧恶化。

2005年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谈判。通过了首份共同声明。在这份被广泛称作“9·19共同声明”的文件当中,平壤和华盛顿分别做出承诺,前者愿意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后者则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为朝核问题的解决从口头“承诺”到落实“行动”的关键性转变规划了方向和步骤。朝方同意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作为报偿,其他各方同意向朝方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7月,朝方关闭宁边核设施。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通过核计划申报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应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 及核燃料组件制造厂去功能化”,并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但双方在朝鲜提取的武器级钸的数量、浓缩铀计划及与叙利亚核合作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使得申报工作最终未能在预定期限前完成。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但后因美朝分歧,核申报被拖延。2008年6月26日。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列表,次日又象征性炸毁了宁边的核冷却塔。与此同时,布什总统宣布启动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的程序,并自27日始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朝美双方的对等行动标志着,六方商定的朝鲜弃核“三阶段”计划当中的第二阶段工作收尾。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出现了曙光。

几年来,为化解僵局、促使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做出了大量不懈而富有成效的努力。从2003年8月将双方争议纳入六方会谈框架至今,其间尽管历经曲折,面对巨大压力,中国维护并推动了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使朝核问题的解决总体上保持不断向前迈进的姿态,为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危机且能得到各方共同认可的有效对话机制。

二、中国为六方会谈而做的外交努力

六方会谈虽然启动,但在朝着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努力过程中,却往往是一波三折,中国作为会谈的东道主始终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

斡旋各方,构建会谈框架。在构建会谈机制,搭建对话平台方面,中国的角色独特。中国对朝鲜的外交立场有着主要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是朝鲜的友邻。是朝鲜战争的停战签字国。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现在虽已脱离了同志加兄弟的阶段,回到了理性的利益互动时期,但两国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因而也能对朝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中国是东亚地区大国,国力和世界地位与日俱增,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中美两国从各自战略利益出发都希望保持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因此,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态度相似。要解决朝美矛盾,唯有中国从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才有可能实现。

当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半岛核危机进一步升级之际。中国政府为了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4月24-25日,朝鲜核问题的主要当事国美国、朝鲜以及中国代表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形势下举行这次会谈,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中国阐述了自己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主张,积极同两国代表进行耐心沟通。虽然这次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这次会谈保留了继续对话的机会,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让当事双方头脑冷静下来,为进一步解决核危机创造了条件。

为启动六方会谈,7月初中国派特使先后出访俄、韩、日、朝、美等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笔信递交给美国和朝鲜领导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促成有关各方坐到谈判桌前,启动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进程。8月27-29日,第一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希望“使六方会谈不仅谈起来,还能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六方会谈的举行,标志着朝核危机初步被纳入了多边政治解决的轨道。

其次,提出合理建议,增强多方互信。在会谈中,如何让朝美双方放下成见,理性交流,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朝美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说到底,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双方严重的互不信任。例如在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上,美国认为朝鲜过去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开发核武器,已经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因此此次美国决不“再次上当受骗”,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希尔表示,美国“无法容忍朝鲜假装放弃核计划,而我们假装相信他们的局面”。因此,要弥合这些分歧,中国必须开展特殊的工作。中国一边要安抚朝鲜,同时对美国要反复陈述朝鲜的安全诉求,向美国保证朝鲜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在考虑六方会谈坐席安排时,中国将朝韩位置相对,而朝美位置紧挨,就是为了让朝美双方有更多私下交流机会。此外,在谈判中,鉴于繁杂的议程,中国提出设立多个工作组分工负责,此举大大加快了会谈进程。 中国在会谈中表现出来的公正立场、谈判技巧、协调能力也得到与会各方的一致称赞,从而保证了会谈始终沿着正常轨道发展。“由于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上的立场与中国接近,中国主张俄罗斯参加多边会谈,但选择灵活的做法——在中国特使前往朝美之前,先到莫斯科与俄罗斯进行磋商,以示对俄罗斯的尊重。”“当朝鲜把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实现关系正常化作为弃核的一个条件时。美国对此没有作出积极响应,而认为关系正常化问题是朝鲜弃核后的事情,现在谈论还为时尚早,并且提出在实现关系正常化过程中还需解决朝鲜的“人权”等问题。中国主张不能将无关谈判核心的问题如人权问题列入会谈范围,取得了与会各国的认同。

再次,做好各方榜样,积极落实行动。2007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在向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问题上表示,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中方将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中承担的义务。中方愿与各方继续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从而全面均衡落实已经达成的协议,推动会谈进程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方向朝方提供的首批5万吨重油的援助加紧落实,第一船重油于9月16日运抵朝鲜南浦港。

三、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多重角色

角色一:充当化解朝核危机的调停者。中国在倡导和谐世界,推行和平外交中,始终把自身的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地缘政治看,中国与朝鲜直接接壤,当朝核危机发生后,中国深感危机存在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应该尽快化解。因此,在朝核危机的解决上,中国不是旁观者,而是利益攸关者。出面调停不仅是自身安全的需要,而且中国也有条件充当这个角色。从中朝关系看,两国自古就有特殊关系,历史上朝鲜经常得到中国的各种帮助。朝鲜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国”之后,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迅速结束,使朝鲜倍感中国对朝鲜的重要性,要顶住美国的威胁和经济封锁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必须依靠中国。从中美关系看。两国在东亚地区有共同的安全要求,美国需要中国在朝核危机解决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方面,美国贸然对朝鲜动武不现实,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陷入泥潭,一时难以脱身,此外,美国也并不希望朝核危机久拖不决。

角色二:充当各大国之间的平衡力量。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多个大国力量角逐。六方会谈就是把这一地区主要国家集中起来,商讨解决危机的办法。各方在该地区的利益关系复杂。除朝美之间是针锋相对外,其他国家各有打算。俄罗斯希望妄图在世界危机中展现大国地位,同朝韩双方保持对等接触。日本在朝核危机上根本没有想过要谈出结果,而是想要借机提升国际政治力。并解决日本人质问题。韩国在美日韩联盟中立场表现最软,最接近中俄,明确要求以和平手段实现半岛无核化。中俄也希望半岛无核化,同时反对武力解决。当然,中俄之间也有不同,俄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没有紧迫感。而中国则不然。由此可见,六方的立场相差甚远,但中国将朝美拉到谈判桌上来并且启动六方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起到了一种力量平衡作用,在这个地区中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角色三:充当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推动者。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如果我们不想被动接受外部世界观念或秩序影响,我们本身需要有塑造或至少能够影响外部世界的心理准备和更为主动负责的行为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朝核危机关系到切身利益,其和平解决更为实践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利益价值观、相互尊重并恪守国际法准则的权利平等政治观和公平、合理、法治的新秩序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开创性的展开朝核问题穿梭外交就成为了必然。”在处理朝核危机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在倡导价值观方面有了新突破。就六方会谈的模式而言,它融进了战争违法化、各国主权权利平等、反对恐怖主义和核不扩散等新的价值共识。这也证明了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多边政治协商是解决地区纷争的最佳方式。中国以六方会谈为契机积极参与推动世界政治新秩序的构建,突显了和平外交的世界意义。

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探析

一、六方会谈是中国创导解决朝核危机的有效机制

2003年8月,经过中国积极的外交斡旋,促成解决朝核危机的谈判,开始启动六方会谈,美、俄、中、日、朝、韩等国以此为对话机制讨论朝鲜核问题,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原则。朝核危机是一个久拖未决的敏感问题。第一次朝核危机发生于1990年4月,是由美国军方质疑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而引发的。当时,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依据,怀疑朝鲜有研制核武器的设施,并扬言要对这些设施实行检查。朝鲜方面则反复声明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经过各方努力,朝美于1994年10月签订《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

2002年1月,美国政府把朝鲜与伊拉克、伊朗并称为三个“邪恶轴心”,甚至表示要在反恐战争中发动“先发制人”式的攻击并可能使用核武器,这种威胁性敌视态度激起了朝鲜的强烈反应,朝鲜表示将被迫重新考虑它和美国所签定的协议。2002年10月,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遂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重启核设施,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器,驱逐国际核查人员,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半岛无核化面临巨大困难,美朝关系急剧恶化。

2005年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谈判。通过了首份共同声明。在这份被广泛称作“9·19共同声明”的文件当中,平壤和华盛顿分别做出承诺,前者愿意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后者则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共同文件,为朝核问题的解决从口头“承诺”到落实“行动”的关键性转变规划了方向和步骤。朝方同意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作为报偿,其他各方同意向朝方提供价值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7月,朝方关闭宁边核设施。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通过核计划申报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鲜应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对宁边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 及核燃料组件制造厂去功能化”,并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但双方在朝鲜提取的武器级钸的数量、浓缩铀计划及与叙利亚核合作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使得申报工作最终未能在预定期限前完成。完成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报核计划,但后因美朝分歧,核申报被拖延。2008年6月26日。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列表,次日又象征性炸毁了宁边的核冷却塔。与此同时,布什总统宣布启动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的程序,并自27日始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朝美双方的对等行动标志着,六方商定的朝鲜弃核“三阶段”计划当中的第二阶段工作收尾。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出现了曙光。

几年来,为化解僵局、促使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做出了大量不懈而富有成效的努力。从2003年8月将双方争议纳入六方会谈框架至今,其间尽管历经曲折,面对巨大压力,中国维护并推动了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使朝核问题的解决总体上保持不断向前迈进的姿态,为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危机且能得到各方共同认可的有效对话机制。

二、中国为六方会谈而做的外交努力

六方会谈虽然启动,但在朝着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努力过程中,却往往是一波三折,中国作为会谈的东道主始终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

斡旋各方,构建会谈框架。在构建会谈机制,搭建对话平台方面,中国的角色独特。中国对朝鲜的外交立场有着主要影响。长期以来,中国是朝鲜的友邻。是朝鲜战争的停战签字国。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现在虽已脱离了同志加兄弟的阶段,回到了理性的利益互动时期,但两国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因而也能对朝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中国是东亚地区大国,国力和世界地位与日俱增,而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中美两国从各自战略利益出发都希望保持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因此,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态度相似。要解决朝美矛盾,唯有中国从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才有可能实现。

当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半岛核危机进一步升级之际。中国政府为了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4月24-25日,朝鲜核问题的主要当事国美国、朝鲜以及中国代表在北京举行三方会谈。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形势下举行这次会谈,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中国阐述了自己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主张,积极同两国代表进行耐心沟通。虽然这次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这次会谈保留了继续对话的机会,缓和了紧张的气氛,让当事双方头脑冷静下来,为进一步解决核危机创造了条件。

为启动六方会谈,7月初中国派特使先后出访俄、韩、日、朝、美等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笔信递交给美国和朝鲜领导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促成有关各方坐到谈判桌前,启动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进程。8月27-29日,第一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希望“使六方会谈不仅谈起来,还能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六方会谈的举行,标志着朝核危机初步被纳入了多边政治解决的轨道。

其次,提出合理建议,增强多方互信。在会谈中,如何让朝美双方放下成见,理性交流,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朝美之间的分歧由来已久。说到底,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双方严重的互不信任。例如在和平利用核能问题上,美国认为朝鲜过去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开发核武器,已经失去国际社会的信任,因此此次美国决不“再次上当受骗”,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希尔表示,美国“无法容忍朝鲜假装放弃核计划,而我们假装相信他们的局面”。因此,要弥合这些分歧,中国必须开展特殊的工作。中国一边要安抚朝鲜,同时对美国要反复陈述朝鲜的安全诉求,向美国保证朝鲜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在考虑六方会谈坐席安排时,中国将朝韩位置相对,而朝美位置紧挨,就是为了让朝美双方有更多私下交流机会。此外,在谈判中,鉴于繁杂的议程,中国提出设立多个工作组分工负责,此举大大加快了会谈进程。 中国在会谈中表现出来的公正立场、谈判技巧、协调能力也得到与会各方的一致称赞,从而保证了会谈始终沿着正常轨道发展。“由于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上的立场与中国接近,中国主张俄罗斯参加多边会谈,但选择灵活的做法——在中国特使前往朝美之前,先到莫斯科与俄罗斯进行磋商,以示对俄罗斯的尊重。”“当朝鲜把与美国改善关系并实现关系正常化作为弃核的一个条件时。美国对此没有作出积极响应,而认为关系正常化问题是朝鲜弃核后的事情,现在谈论还为时尚早,并且提出在实现关系正常化过程中还需解决朝鲜的“人权”等问题。中国主张不能将无关谈判核心的问题如人权问题列入会谈范围,取得了与会各国的认同。

再次,做好各方榜样,积极落实行动。2007年8月6日,中国外交部在向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问题上表示,作为六方会谈主席国,中方将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中承担的义务。中方愿与各方继续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从而全面均衡落实已经达成的协议,推动会谈进程不断取得新成果。中方向朝方提供的首批5万吨重油的援助加紧落实,第一船重油于9月16日运抵朝鲜南浦港。

三、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多重角色

角色一:充当化解朝核危机的调停者。中国在倡导和谐世界,推行和平外交中,始终把自身的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地缘政治看,中国与朝鲜直接接壤,当朝核危机发生后,中国深感危机存在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应该尽快化解。因此,在朝核危机的解决上,中国不是旁观者,而是利益攸关者。出面调停不仅是自身安全的需要,而且中国也有条件充当这个角色。从中朝关系看,两国自古就有特殊关系,历史上朝鲜经常得到中国的各种帮助。朝鲜被美国列为“邪恶轴心国”之后,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压力,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迅速结束,使朝鲜倍感中国对朝鲜的重要性,要顶住美国的威胁和经济封锁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必须依靠中国。从中美关系看。两国在东亚地区有共同的安全要求,美国需要中国在朝核危机解决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方面,美国贸然对朝鲜动武不现实,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陷入泥潭,一时难以脱身,此外,美国也并不希望朝核危机久拖不决。

角色二:充当各大国之间的平衡力量。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多个大国力量角逐。六方会谈就是把这一地区主要国家集中起来,商讨解决危机的办法。各方在该地区的利益关系复杂。除朝美之间是针锋相对外,其他国家各有打算。俄罗斯希望妄图在世界危机中展现大国地位,同朝韩双方保持对等接触。日本在朝核危机上根本没有想过要谈出结果,而是想要借机提升国际政治力。并解决日本人质问题。韩国在美日韩联盟中立场表现最软,最接近中俄,明确要求以和平手段实现半岛无核化。中俄也希望半岛无核化,同时反对武力解决。当然,中俄之间也有不同,俄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没有紧迫感。而中国则不然。由此可见,六方的立场相差甚远,但中国将朝美拉到谈判桌上来并且启动六方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起到了一种力量平衡作用,在这个地区中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角色三:充当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推动者。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如果我们不想被动接受外部世界观念或秩序影响,我们本身需要有塑造或至少能够影响外部世界的心理准备和更为主动负责的行为方式。“对于中国来说,朝核危机关系到切身利益,其和平解决更为实践中国所倡导的共同利益价值观、相互尊重并恪守国际法准则的权利平等政治观和公平、合理、法治的新秩序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开创性的展开朝核问题穿梭外交就成为了必然。”在处理朝核危机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在倡导价值观方面有了新突破。就六方会谈的模式而言,它融进了战争违法化、各国主权权利平等、反对恐怖主义和核不扩散等新的价值共识。这也证明了共同参与、平等对话的多边政治协商是解决地区纷争的最佳方式。中国以六方会谈为契机积极参与推动世界政治新秩序的构建,突显了和平外交的世界意义。


相关内容

  • 1955年中美外交关系
  • 1955年中美外交关系 --中美日内瓦大使级会谈 摘要:中美关系对两国来说都是其对外关系中的主要方面之一 ,在国际关系中是最关键的一部分 ,对世界来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极力建立与美国的联系.本文主要论述1955年的中美外交关系,通过探索当时的中美两国的国际国内情况,朝鲜战争. ...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背景 六方会谈的目的是解决朝鲜核危机.2002年朝鲜宣布要发展核武器,希望和美国进行双方会谈.美国拒绝这个会谈方法,觉得会谈 ...

  • 话语分析与国际谈判研究_以基辛格秘密访华谈判为例
  • 第20卷第2期2009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i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ction Vol.20No.2Apr.2009 话语分析与国际谈判研究 ---以基辛格秘密访华谈判为例 郑 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92) ...

  • 大学_形势与政策朝鲜半岛核问题论文
  • 形势与政策 论文名称 朝核问题 姓 名 廉政 学 院 管理工程学院 班 级 工业121班 联系电话 [1**********] 一.朝鲜半岛的史变迁 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硕士考研资料九十
  • 五.中国与其他主要周边国家关系 1.中国同朝鲜关系 2.中国同韩国关系 3.中国同蒙古关系 4.中国同越南关系 5.中国同印度关系 6.中国同巴基斯坦关系 六.中国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 1.伊拉克问题 2.中东和平进程 3.合作打击恐怖主义 第八章 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倡议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2 ...

  • 论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纽约渠道
  • 作者:栗广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2年12期 [中图分类号]K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12)04-0030-09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纽约渠道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联络渠道.通过该渠道,中美两国在解决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如推动印巴战争.越南战争走向终结,处理两国共 ...

  •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 2007年9月第16卷 第5期东北亚论坛NortheastAsiaForumSep1,2007Vol116 No15 东北亚政治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刘雪莲 霍雪辉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 ...

  •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核武器包围的国家(图)
  • 文章提供 于 2009-6-1 15:11:43 (北京时间: 2009-6-2 3:11:43) 文章作者: 詹德斌 赵全敏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朝鲜中央通讯社25日报道说,朝鲜当天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此次核试验的爆炸力和控制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尽管朝鲜进行二次核试验是预料 ...

  • 一些常见的礼宾活动
  • 一. 迎送 在外宾抵达时,由适当的人员前往机场.车站迎接,表示欢迎,并妥贴安排各项礼仪程序和活动.这是外宾进入国门后的第一项正式活动,各国对此都二分重视.在外宾结束访问离开时,则要给予热情欢送,使访问得以圆满结束.在外宾进行访问期间,还可能到国内各个城市参观访问,也外都要有迎有送.所以,迎送不仅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