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辅料等)。

(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2)由研究室提出草拟规划,经技术开发规划部初步审查,由研发中心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的研究定稿后,报技术委员会批准,由研发中心主任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新产品的研究,促进产品创新,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新产品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重大工艺改革、和测试仪器的应用。

(3)开展哪些对提高新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二、产品技术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开发部门或个人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开发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研发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艺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开发人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开发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开发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6.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产品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原料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原料及外购辅料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原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辅料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原料、外购辅料及贯彻原料标准和选用标准原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7.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及通过不同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8.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9.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0.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材料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能源效率、社会效益等相关方面的计算、核算。;

3.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4.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

(三)工作图设计:

1.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

2.编制试制鉴定大纲: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3)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

3.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4.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艺设计全部完成,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等,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性能和设计的工艺性,考核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指定范围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此阶段由技术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艺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选配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编写试制总结: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6.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标准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标准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7.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标准,由技术部负责编制。

8.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辅料报告,由技术部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规定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规定备齐完整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说明——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辅料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公司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公司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办公室审查,研发中心主任批准后,由财务部掌握,专款专用。

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艺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规定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规定备齐完整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说明——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辅料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公司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公司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办公室审查,研发中心主任批准后,由财务部掌握,专款专用。

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艺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三)属于在技术和工艺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1~2个月

工艺周期:

样试1~2个月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

五、评审与报批

(一)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实施厂“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二)为节省开支,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办公室共同商定后报研发中心审批批准执行。

六、移交投产的管理

1.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开发部门或个人进行技术设计,工艺设计经批准、审核、签字后进行样试。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经济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基本原理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4.每一项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外联部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技术委员会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移交生产线由技术推广部组织,研发中心主任主持召开有企管、安环、化验、技术、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七、技术资料验收

1.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工艺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资料应移交研发中心主任签收归档。

2.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工艺图纸、资料送企管部审阅。

3.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办公室负责。

2016年12月18日

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

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技术经济的分析论证。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2.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

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二)可行性分析

1.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辅料等)。

(三)决策

1.制定产品发展规划:

(1)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企业产品发展规划。

(2)由研究室提出草拟规划,经技术开发规划部初步审查,由研发中心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慎密的研究定稿后,报技术委员会批准,由研发中心主任下达执行。

2.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

(1)开展新产品的研究,促进产品创新,预测企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

(2)开展哪些对新产品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重大工艺改革、和测试仪器的应用。

(3)开展哪些对提高新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

二、产品技术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是指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一)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开发部门或个人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开发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研发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艺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开发人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开发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开发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6.标准化综合要求:

(1)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它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2)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产品系数指标。

(3)对材料和原料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标准原料及外购辅料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原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辅料标准。

(4)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

(5)预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用标准原料、外购辅料及贯彻原料标准和选用标准原料后预测的经济效果。

7.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及通过不同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8.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9.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

10.新产品设计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

(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材料工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

2.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如对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能源效率、社会效益等相关方面的计算、核算。;

3.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

4.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

(三)工作图设计:

1.产品技术条件包括:

(1)技术要求

(2)试验方法

(3)检验规则

(4)包装标志与储运

2.编制试制鉴定大纲:

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稳定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

(3)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保证、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

3.产品广告宣传备样及文件。

4.标准化审查报告:指产品工艺设计全部完成,设计文件经标准化审查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设计的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要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技术图纸、工艺文件等,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性能和设计的工艺性,考核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指定范围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此阶段由技术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艺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选配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编写试制总结: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6.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标准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标准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7.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标准,由技术部负责编制。

8.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辅料报告,由技术部负责。

(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

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和对国家负责,要求严肃认真和公正地进行。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规定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规定备齐完整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说明——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辅料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公司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公司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办公室审查,研发中心主任批准后,由财务部掌握,专款专用。

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艺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级别申请鉴定。 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草率马虎。

1.按规定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

2.按规定备齐完整成套的技术及工艺文件要求:

(1)鉴定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料;

(2)正常生产应具备的技术及工艺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3)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说明——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3.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论内容是:

(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

b.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

(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

a.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辅料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

b.明确产品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

(四)新产品试制经费:

1.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规定拨给经费。

2.属于公司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公司自筹资金按规定拨给经费。

3.公司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

4.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帐户,实行专款专用。费用经办公室审查,研发中心主任批准后,由财务部掌握,专款专用。

四、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周期

(一)对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允许直接从技术设计或工艺设计开始,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

(二)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设计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资料,并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对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

(三)属于在技术和工艺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别情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

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

产品设计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1~2个月

工艺周期:

样试1~2个月

批试2~3.5个月

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

五、评审与报批

(一)根据鉴定级别,按照国务院、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与技术进步有关奖励条例和实施厂“关于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理报审手续。

(二)为节省开支,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会合并进行。

(三)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

(四)成果奖励分配方案由办公室共同商定后报研发中心审批批准执行。

六、移交投产的管理

1.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建议书),由开发部门或个人进行技术设计,工艺设计经批准、审核、签字后进行样试。

2.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经济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3.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基本原理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4.每一项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外联部主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技术委员会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移交生产线由技术推广部组织,研发中心主任主持召开有企管、安环、化验、技术、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6.批准移交生产线,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移交生产线的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表”,经各方签字。

七、技术资料验收

1.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工艺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资料应移交研发中心主任签收归档。

2.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工艺图纸、资料送企管部审阅。

3.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办公室负责。

2016年12月18日


相关内容

  •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进展
  •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想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 ...

  • 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 企业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对核心能力及 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刘亚军L2,和金生2 (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创业导向的战略模式 ...

  •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论文题目占用率写作提示如下: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基本命题研究,如积累性学识.路径依赖.边际搜寻.能力演进和起源,等等: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企业专业化.多元化和战略联盟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理论的 ...

  • 中外企业文化测量量表的构成要素比较研究
  •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企业所面临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目标管理、战略管理的效用受到了限制,企业文化管理因此兴起,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典型中外企业文化评价量表特点、构成要素内容,找出中外企业文化测量量表构成的异同,并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期找寻我国企业文化的典型特征,挖掘企业文化构成要素,建立适于我国企 ...

  • 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度基础观
  • ◆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先是介绍了用制度理论来解释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接着讨论了在战略研究领域内有重大影响的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并综述了三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制度的三个维度.同构化.合法性.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了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未 ...

  • 小论文选题
  • 企业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范围内.为方便学生选题,特提供如下题目供参考: 1. 调查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机遇与威胁:2.为企业设定战略目标:3.调查企业组织 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相一致:4.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

  • 资料:现代管理理论
  • 关于企业组织创新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文章主要探索企业组织创新的相关理论,具体从企业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人力资本的范式转变来对组织创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指出国际上组织创新理论的两大发展是分别与系统观念.权变观念的融合. 关键词:组织创新 企业契约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人力资本 系统与权变 组织创新 ...

  •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上
  • 人资教材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战略与策略 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致方针: 策略则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 ...

  • 经济学和管理学
  • 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分工.方法差异及相互借鉴 内容提要:对人性假设和人们相互关系认识的不同只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前提差异,不是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应表现在研究对象和问题的差异,而非研究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具有稀缺特性的 ...

  • 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
  • 第11期(总第336期) 2011年11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on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 Number11(GeneralSerialNo.336) November,2011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研究 1 王晓辉,林 * 琳 2 (1.山东财经大学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