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阶级论代替人性论是关键:论潘太史之论王炼利

作者: 李勉映

王炼利写了篇文章,论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

潘太史怒了,也发了篇文章,说当今的改革造成的私心使道德沦丧。

我原以为启蒙结束了,当局想封杀我就不写了,看来还真不这回事。潘太史这类文章,居然好意思摆上台面。

阶级斗争为纲的要害,是以阶级性来替代人性。那个年代毛泽东的有几句话是大家都必要背熟的。一句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句是:一切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这些话就是用阶级性否定普遍人性的代表。

道德从哪来的?从人性、普遍的人性中来的。我一直说生命整体是道德的基础和主体。我们普遍的人性、我们的道德,就是生命整体的意志表现。什么叫普遍?都有的,都有的不就是共性吗?有共性的东西不就是一个整体吗?更何况生命代代相传、互相结合、孕育新生命、延续着这个整体,遗传着它赖以存在的道德或叫价值。因它所以,人性是普遍的、道德是普遍的、价值也是普遍普世的。

但有些人认为没普遍人性,认为一切由阶级性决定的。

这些人大多要么为私利要去抛却道德的心理约束,要么为野心为蛊惑一些人跟他一起跑而要帮别人也去除良心拷问。这些人掌了权,阶级论甚囂尘上,人性表现就剩下如王炼利所说在弄堂里拣拣石头、菜皮了。

堂而皇之的道德,那只能是雷锋式的,对阶级敌人是秋风扫落叶般的。于是在台上揪打别人的人,在路上不扶倒地老人也心安理得,并不会有自我的道德谴责,因为前者是明确的地主资本家走资派、后者什么身份还不清楚。剩下是相识的“同志”,春天般温暖当然没问题,不过这可是利利相报的。利利相报下的德还是德吗?这种雷锋太好学了。

所以那时的道德沦丧是隐性的,它用阶级斗争掩护着,这不人道是对阶级敌人的。虽然阶级敌人很多,到处都可发现。而现今的道德沦丧,确实还有第二刀的原因。

第二刀是什么?唯利是图。第一刀只搞阶级斗争,把经济搞垮了,垮得连这体制自已也吃不消了,于是要搞经济,经济怎么搞,只有利用人们对利益的要求。

利益这东西值得分析一下。大多人认为利对立于德,但实际并不,它只对立于假的德。一直说真正的道德基础是生命整体。生命整体是每个生命个体构成的,所以利益包括个人利益并不对立于道德,但侵犯他人利益为己利就对立于道德了,因为他人也是生命。

道德不对立于利益,这在逻辑上就可把建立于道德或普世价值的利益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会因经济而毁了道德。但这里很明显的一个逻辑要求就是要承认道德的基础:生命、普遍的生命也即人性。

人性论是与阶级论针锋相对的,承认人性第一阶级论就站不住脚,我们这个执政党的立论基础就有了问题。这不可能。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局面,不承认人性论和人性基础上的道德,而一味搞经济发展。这种不讲人性和道德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公平的,不公平就离不开高压,高压又离不开阶级斗争作为理由,所以等于一面承认利益第一,一面讲阶级论。讲阶级论就是反对人性论,也就是反对建于生命基础上的真正的道德,也就是搞虚假的道德。

潘太史说的当今道德沦丧源于利,而不是王炼利说的阶级斗争,从上可以看岀,其实第二刀还是因为第一刀:阶级斗争。这一执政立论放不下。放不下阶级性就占了人性的位置。而没了人性,就没了真正的道德,正当的利益追求、经济追求变成了唯利是图。

潘太史不懂,其实阶级斗争的本质还是讲利,讲你抢了我的利,于是我要抢你的利。阶级论不相信道德,不相信有有公平公正的经济竞争,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竞争才可使社会发展。他们只相信所有人都没财产权了才会不为利争夺,但他们都没想到,财产权可以都没了,但财产还是要有的,不过这些财产的权就到了类似皇帝的那一个人手上去了。

阶级不对立于利,并且正基于“利”的证明,还有潘心中的神是既信马克思又祟拜秦始皇的。秦始皇可是只信利、只信法家的。

二把刀实是一把刀:唯物,道德的虚假和道德的虚无都是它造成的。

从上也可见,中国当今要想扭转当前道德沦丧的局面,或者搞什么文化建设,不恢复人性论,批倒阶级论,那真是白费功夫。

顺告读者,用人性这概念,有时又会陷入性善还是性恶的矛盾,这里生命哲学可解开这一矛盾。故荐本人箸《生命:意志与历史》一书。

作者: 李勉映

王炼利写了篇文章,论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

潘太史怒了,也发了篇文章,说当今的改革造成的私心使道德沦丧。

我原以为启蒙结束了,当局想封杀我就不写了,看来还真不这回事。潘太史这类文章,居然好意思摆上台面。

阶级斗争为纲的要害,是以阶级性来替代人性。那个年代毛泽东的有几句话是大家都必要背熟的。一句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句是:一切都要打上阶级的烙印。这些话就是用阶级性否定普遍人性的代表。

道德从哪来的?从人性、普遍的人性中来的。我一直说生命整体是道德的基础和主体。我们普遍的人性、我们的道德,就是生命整体的意志表现。什么叫普遍?都有的,都有的不就是共性吗?有共性的东西不就是一个整体吗?更何况生命代代相传、互相结合、孕育新生命、延续着这个整体,遗传着它赖以存在的道德或叫价值。因它所以,人性是普遍的、道德是普遍的、价值也是普遍普世的。

但有些人认为没普遍人性,认为一切由阶级性决定的。

这些人大多要么为私利要去抛却道德的心理约束,要么为野心为蛊惑一些人跟他一起跑而要帮别人也去除良心拷问。这些人掌了权,阶级论甚囂尘上,人性表现就剩下如王炼利所说在弄堂里拣拣石头、菜皮了。

堂而皇之的道德,那只能是雷锋式的,对阶级敌人是秋风扫落叶般的。于是在台上揪打别人的人,在路上不扶倒地老人也心安理得,并不会有自我的道德谴责,因为前者是明确的地主资本家走资派、后者什么身份还不清楚。剩下是相识的“同志”,春天般温暖当然没问题,不过这可是利利相报的。利利相报下的德还是德吗?这种雷锋太好学了。

所以那时的道德沦丧是隐性的,它用阶级斗争掩护着,这不人道是对阶级敌人的。虽然阶级敌人很多,到处都可发现。而现今的道德沦丧,确实还有第二刀的原因。

第二刀是什么?唯利是图。第一刀只搞阶级斗争,把经济搞垮了,垮得连这体制自已也吃不消了,于是要搞经济,经济怎么搞,只有利用人们对利益的要求。

利益这东西值得分析一下。大多人认为利对立于德,但实际并不,它只对立于假的德。一直说真正的道德基础是生命整体。生命整体是每个生命个体构成的,所以利益包括个人利益并不对立于道德,但侵犯他人利益为己利就对立于道德了,因为他人也是生命。

道德不对立于利益,这在逻辑上就可把建立于道德或普世价值的利益动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会因经济而毁了道德。但这里很明显的一个逻辑要求就是要承认道德的基础:生命、普遍的生命也即人性。

人性论是与阶级论针锋相对的,承认人性第一阶级论就站不住脚,我们这个执政党的立论基础就有了问题。这不可能。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局面,不承认人性论和人性基础上的道德,而一味搞经济发展。这种不讲人性和道德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公平的,不公平就离不开高压,高压又离不开阶级斗争作为理由,所以等于一面承认利益第一,一面讲阶级论。讲阶级论就是反对人性论,也就是反对建于生命基础上的真正的道德,也就是搞虚假的道德。

潘太史说的当今道德沦丧源于利,而不是王炼利说的阶级斗争,从上可以看岀,其实第二刀还是因为第一刀:阶级斗争。这一执政立论放不下。放不下阶级性就占了人性的位置。而没了人性,就没了真正的道德,正当的利益追求、经济追求变成了唯利是图。

潘太史不懂,其实阶级斗争的本质还是讲利,讲你抢了我的利,于是我要抢你的利。阶级论不相信道德,不相信有有公平公正的经济竞争,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竞争才可使社会发展。他们只相信所有人都没财产权了才会不为利争夺,但他们都没想到,财产权可以都没了,但财产还是要有的,不过这些财产的权就到了类似皇帝的那一个人手上去了。

阶级不对立于利,并且正基于“利”的证明,还有潘心中的神是既信马克思又祟拜秦始皇的。秦始皇可是只信利、只信法家的。

二把刀实是一把刀:唯物,道德的虚假和道德的虚无都是它造成的。

从上也可见,中国当今要想扭转当前道德沦丧的局面,或者搞什么文化建设,不恢复人性论,批倒阶级论,那真是白费功夫。

顺告读者,用人性这概念,有时又会陷入性善还是性恶的矛盾,这里生命哲学可解开这一矛盾。故荐本人箸《生命:意志与历史》一书。


相关内容

  • 屈原贾生列传[献疑_]
  •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献疑 汪春泓 内容提要 分析司马迁与屈原.贾谊在思想学术诸方面的歧义,重新思考今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始作俑者,认为此传曾经刘德.刘向等人篡改,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尤其所谓"忠"的概念,屈原因忠而自沉的行为,与司马迁无 ...

  •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常攀登 [课标解读]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 ...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 浅谈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北方民族大学 支晓亮 摘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司马迁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的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他以恢宏的气势,旷代的奇才,惊人的意志,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谱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篇章.司马迁作为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极为 ...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 千年民生思想演变探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二0一0年12月 摘要 社会主义的中国政治沿革有自己的轨迹,政治思想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政治现代化必然有自己的道路.在21世纪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基础的不断冲击下,胡锦涛同志运用 ...

  •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本思想
  • 2010年7月第22卷第4期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Jul.2010Vol.22 No.4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本思想 林 春 (湛江师范学 ...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摘 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他 ...

  • 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
  • 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 罗凤 [摘要]泰罗将管理同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系统方法,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工时研究.工资刺激系统.职能工长制等,引起了管理学界的极大关注.也正是泰罗侧重于对效率研究的追求,科学管理遭到了人本主义者们的无情批判,甚至将其视为与人本管理相对立的极端.本文 ...

  •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选择
  •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选择 李军林 何一成 [该文章阅读量:90次][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中苏论战"作了系统论述,阐明了"中苏论战"时中苏两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各自执行的国内政策,揭 ...

  • 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
  • 第四章 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主观化[Ⅰ]历史事实 一.从"历史事件"到"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是历史认识的基本概念或基本问题,因为无论是认识整个人类历史进程还是认识具体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都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