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充分 扎实推进课题研究(课题小结)

准备充分 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孝南区闵集乡中心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孝南区闵集乡中心小学 董长能

我校自2004年5月起,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验研究。五年来,实验工作得到了市教科院、区教研室两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得到了我校广大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课程》为蓝本,以课堂为主阵地,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善待差错,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一、课题的前期筹备。

课题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以便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我校在理论储备、制度和相关工作上给予了保障。

1、理论储备。

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犹如大海中盲航的船只,甚至是夜半临深池的盲人瞎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贮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我们深知没有理论底气,没有文化底蕴的研究行动充其量只能算是冲动与盲动,所以我们课题获准立项后,利用2004年暑期一个多月的时间购买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建模》等十几种有关教育教学、课堂评价的书籍,并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三个结合”和“五个一”,“三个结合”即指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白天学与晚上学相结合、学理论与搞教学相结合,“五个一”即指一人一本学习笔记,半月一次中心发言,一学期读完一本理论专著,一学期执教一节研究课和一节示范课,一学年至少要发表文章(论文)一篇。

2、制度护航。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能够有序、有质、健康的开展,我们从制度上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原则,修订并出台了课题组成员《业务学习制度》、《备上评制度》、《教科研激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百分考核制度》、《常规管理制度》等十八块的规章制度与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制度的标准行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狠抓制度落实。五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先后有56人次受到奖励,15人次受罚,从而为课题组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其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每学期的绩效工资挂钩。在上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中,干得好与不好的教师,人平1200元的绩效工资相差800多元,仅在教科

研一块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近250元。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年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从而使课题顺利开展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3、力做三点:

1、意识先行,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意识才有行动。课题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科学家、专家们的事,和自己的教学毫无关系,更不知道课题是什么,把课题研究看作一种很神秘的事。虽然我们第一次承担课题实验,但我们始终坚信,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们首先是自己加强学习,先把课题研究弄熟弄懂,只有我们自己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组织成员开展研究。课题实验中心学习组把自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及体会讲给课题组成员听,给他们进行洗脑,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能够接受。通俗地说,课题研究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做一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感受、思维的灵光闪现及时捕捉、记录下来,不断进行反思、尝试、探讨,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完整档案的过程。

2、文集导航是课题研究的着力点。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真正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以发展,素质得以提升,学生能从中受益,学校课题组花了很大气力自己编辑了《教师发展文集》和《学生成长文集》两本文集。《教师发展文集》主要由《大师引路》——经典评价案例,学海拾贝——这里的天空很精彩,《牛刀小试》——我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一同成长,《披沙砺金》——阶段学期总结四个方面组成,《文集》中既有精彩案例、专家点评、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同时也记录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跌宕起伏、满目荆棘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与专业成长的足迹。“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是我校课题组《学生成长文集》的卷首语,一段多么令人精神振奋、激动人心的话,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去了信心和决心。《学生成长文集》主要由数学魔方、趣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周记选录、数学课堂文档、学习摘抄)、阶段学期总结五大块组成。其中《数学魔方》、《趣味数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阶段总结》主要记录了学生在成长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的足迹,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两本文集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地发挥了拐杖的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的生长点。

课题研究主要源于平时常规教学,源于真实、鲜活的课堂。自我校的课题获准立项后,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修订并出台了各种教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再好的规定,若不能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

文。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校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评课都是三十夜里出行——赶好的说,教师的思想比较滞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领导率先垂范,本着步子拿小点,动作放缓些,工作注意方法,讲求艺术、策略的原则,对年青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也关注、培养和推广身边的典型,并号召全校教师学典型,赶典型,做典型,让典型产生“裂变效应”。就评课来说,以前教师都是专拣好的讲,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要评讲得好的,更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教法。因为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评课若评不出个一二三点来,评不出道道来,是教师水平欠佳的表现,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我校的校本教研从形式发展到实质,从教师不愿参加校本教研到主动参加校本教研,从活动中无话可说到精彩纷呈的探讨研究„„。

校本教研不仅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案例,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和主要形式。

二、课题研究的有关发现。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是一种充满诱惑、富有诗意,极具挑战,散发魅力的追求过程,它不是重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因为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块富有棱角的原石,如果我们用硬碰硬的评价方式去撞击学生,那只会使学生再产生更多的棱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情境评价中,要用关注的意识、发展的眼光、民主的风范、激励的艺术、调节的经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针对性、持效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相到碰撞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五年多的课堂教学过程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过程评价,善待差错,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我们有如下发现: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五种关系。

1、其它学科与数学资源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仅仅依靠现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我们的实际教育成果,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有效利用的数学资源。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始的:

春时春池满,春潮春水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咋一看,这不是在上语文课,进行诗句赏析吗?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老师让学生欣赏了这首诗后,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①、诗中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请你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几首这样类似的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

全诗总字数的10%?

可见课堂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现有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去挖掘和开发。一个教师的睿智就在于他不仅能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其它学科的资源为我所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预设就是要引导学生怎样进入学习情境,怎样广开学路;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如在预设教案中,可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生活化,但又具有数学味、探究味、应用味与文化味。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不失数学的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一举数得。

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灵光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起一场争议,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从而转化成课堂的精彩。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的四则运算这一节课中,有这么一道计算题:(440-280)×(300―260)。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①(440―280)×(300-260)=160×(300-260)=160×40=6400;②(440-280)×(300-260)=160×40=6400。此时,课堂中学生对第二种算法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按照运算顺序应是第一种算法,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做可以。这时,教师没有直接作出评价,而引导学生去探讨、去分析,得出结论(原来这是同步脱式),从而使课堂进入了高潮。再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一位学生上台的板书是这样的:480÷(96÷16+6)=480÷6+6=80+6=86,计算中掉了括号。此时,我们的教师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请他说了自己的算理,进而追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从而引导学生去争论,教师站在旁边观看学生上演的一场精彩演出。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去寻找原因,明白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3、处理好过程评价、延迟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爱听好话,听好话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点滴成绩,并加以放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我们一方面要放大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如:当学生回答时,没有回答完整或存在一定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肯定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回答的很好,如果怎么„„样,那将更全面、更精彩,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评价也要注意发展性。再如:当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时,教师不要急,要学

会倾听和善于等待,由于学生的发展差异,可能少数(个别)学生的思维要慢一些,还在思考,此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具有延迟性;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去争议、讨论,最后教师再给予评价,这种延迟性评价,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4、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

可能是出于教师的责任心,也可能是应试教育在作祟,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怕这讲掉了,那讲漏了,学生不会做,恨不能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学生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本领,教是为了少教,甚至不教;如果什么都讲透、讲白了,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坏习惯。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弃,不要讲得太多、太细,要善于留空,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蝴蝶破茧而出,必先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把翅膀磨练强壮了,才能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确是事得其反。我想,看了这个故事,大家心中一定有所启示,有所感悟。

5、处理好裁判与协助员的关系

对教师的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观。评价不只是对教学给出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还应该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意味着必须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评价者不是一开始就对该执教教师进行评判,而是先请他(她)说说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并要求说出这节课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不管教师是如何想的,评价者就开始进行评课的做法。在这样的评课中评价者和执教者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视员、裁判员或指令员,而是执教者的“协作者”,帮助并与执教者一起研讨,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执教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评课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是非常丰富的评课资源。比如当执教者说出自己认为这节课特点就是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采用的方法是演示法和讲授法时,就能引起其他参与者的评价,教师彼此之间思维碰撞。在交流和分享中使执教者把原来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师的自然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从传递中心向对话中心转变。

在很多人看来,课堂就是“人类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其实不然,课堂应该是“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而人才指的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是知识的传递或复制,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对话与撞击,特别是对学生心灵的撞击。这种亲密对话与撞击,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心灵的交流与

抚慰,因为它从心里发出来,所以教育的效果便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2、课堂教学从记忆型向思维型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排除“异己”,回避困难,绕过探究,处心积虑地奔向那个教师自认为的终结真理,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大搞题海战,读死书,死读书。其实,数学用语、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交给学生,但若能让学生亲身经过假设、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去所获得的新知学生将终生难忘,因为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完成了知识的建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以实验、情境、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活动,智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具体实现,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的艺术,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在课堂上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愉悦。

3、课堂教学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

学生不只有学习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有要通过教育对话分享经验、感受、情感和价值观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课堂应是生命力迸发的智慧场,老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课堂活动,要主动撞击文本,撞击学生心灵,并为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进而使学生能用心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动态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价值美,以及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成功美,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魄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七种评价。

1、课堂差错评价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极端不容,不是对学生言语讽刺,就是大声斥责,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对错误本身研究的认识。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为师者,应深知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应持欣赏与接纳的态度,要善于就错纠错,就错研错,保持学生天然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的意识,化腐朽为神奇。

2、课堂“挑斗”评价。

教师的课堂,应是鲜活的、灵动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既要善于引导学生“群众斗群众”,让学生在争论、辨驳、举证中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又要适时“露怯”,引导学生斗自己,让学生在驳倒教师的同时,学会判断,增强自信。对在两种“挑斗”中的参与者,都要进行有理、有节、有度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斗志昂扬,甚至终生不忘。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老师出了一道题:我们学习圆的周长公式,也知道了该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那么,要求一个半圆的周长,该如何求呢?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圆的周长的一半。此时有一部分同学同意,还有一部分同学犹豫。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对他的看法持不同意见的?此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半圆的周长不是圆周长的一半”。“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该生想了想,随即用纸做了一个半圆给全班同学比划了一番,

说:“除了圆周长的一半,还有一条直径呢。”此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老师故作不懂,说:“哦,原来如此。大家同意吗?”同学们都点头会意地笑了。

3、课堂合作评价。

新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学习的合作与探究,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品质、合作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教育学生:一个人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还必然需要群体的其他人一起付出努力才行,要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团结、互助、互补,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要素都要进行客观的、真情的评价,教育学生既要提倡组内合作,又要鼓励组际竞争。

4、课堂同伴评价。

美国最新教育调查显示,对学生影响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是: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尽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令他们着迷的信息也不同,但通过同学间人际交流的渠道施加的影响,的确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不设防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情感态度发展等方面都要适时引爆并利用同学对同学的评价,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用。

5、课堂挫折评价。

学生不能没有接受批评的勇气。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错误,只有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接受赏识的教育,连接受批评的勇气也没有,将来他们又怎能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我们要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挫折评价,教育学生生活既有美好、安全的一面,又有残酷和竞争的一面。当然,对挫折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境具体把握,一个总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课堂档案评价。

课堂学习档案是学生真实记录课堂情境、梳理课堂思绪、客观评价自己、真诚评价他人以及和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驿站,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配发了一本《成长文集》,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有“数学课堂文档”和数学周记,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心路历程,并每两个星期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阅读自己的课堂成长档案,并适当评价,让学生从自己课堂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适时、适度地自我反思,自我欣赏,树立自信,克服缺点,学会交流,快乐成长。

7、课堂细节评价。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使用得较多的是纸笔评价和口头评价,纸笔评价注重结果,口头评价注重速度。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性评价往往会产生“润物无声”、“雨下拔节”的效果:一是微笑评价,一个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二是眼神评价,一个肯定的眼神会使学生信心百倍;三是抚摸评价,一个轻轻的抚摸会让学生幸福万分;四是手势评价,一个动感的手势(如表扬的大拇指、胜利的“V ”型指、有力的曲臂握拳)都会使学生学趣盎然,甚至还会产生“举手一挥间”的历史意义。这些无声的细节性评价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它往往能牵动课堂上学生的心,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关注。

(一)在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差错,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因为一个“错”字禁锢着学生,学生不敢多想其它的方法、形式,怕出错,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或懒得去说,怕教师变相的讽刺、训斥,学习热情荡然无存。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滥用表扬、奖励、惩罚、单调的评价,相同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了“耐药性”,评价失去了意义,更多的是教师鼓励得少,批评得多,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得当,挫伤学生心灵,甚至人格受到侮辱,以至于自信全无,自卑日盛。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拓展认知范围,发现新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确的可能只有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当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给定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此时,学生出错是理所当然的,教师也不必急于纠错,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在汇报解答的过程中自我觉醒,自醒自悟,进而排除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强化新知。

在课堂中出现错误,分歧或争议,说明学生在思考、思维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师此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伪求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堂,逐步形成认识策略和方案。我们要把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分歧或争议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完善,我们不仅要借用正确资源,更要学会运用差错资源,因为差错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评价使我们的课堂亮点更精彩,变尴尬为神奇。

(二)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有持续的发展。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克难奋进,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在课堂中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兴趣等方面考察评价。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常用“大胆说,说错没关系”、“站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他已经说出了一大半,谁能再补充一下”、“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等等激励性评价语言,为学生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热爱数学。

(三)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交流的机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体验、思想、经验、情感进行交融,是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共享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想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和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这样,学生就能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就能实现了“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学习困难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过去的配角地位变成主角地位,有机会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诚然,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想法、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想法进行整理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四)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好奇心是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主动学习的源泉,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要细心观察,耐心、真诚、热情地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创造。真实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以及自身的认识、思维、思想情感流动的过程。没有这些内容的流动,甚至是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绩

自从我校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评价》获准立项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全体教师以课题为契机在全校掀起了一股课改浪潮。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出台了各种教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以此来激励和鞭策教师参与教研。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和推广身边的典型,并号召全体教师学典型、赶典型、做典型,让典型产生“裂变效应”,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善于学习,精于钻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2004年5月至今,我校教师在市、区两级举行的“四优”竞赛活动中,硕果累累,获市、区奖励达186人次,其中市级65人次,在《学校党建》、《孝感晚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33人次。现在的闵集乡小教研之风蒸蒸日上,形势喜人。教师思想观念及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已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身上有压力、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课题仅以“过程评价”为切入口开展研究,后续的评价改革还有更复杂的任务有待我们共同去努力。

2、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课题研究缺乏物质保障。

3、教师的自然流动,课题成员的不稳定和年龄结构偏大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4、课题研究的层次不高,缺乏专家的引领。

总之,在五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努力,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验。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秉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与兄弟学校共同努力,把课题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

准备充分 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孝南区闵集乡中心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孝南区闵集乡中心小学 董长能

我校自2004年5月起,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验研究。五年来,实验工作得到了市教科院、区教研室两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得到了我校广大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课程》为蓝本,以课堂为主阵地,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过程评价,善待差错,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一、课题的前期筹备。

课题研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以便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我校在理论储备、制度和相关工作上给予了保障。

1、理论储备。

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犹如大海中盲航的船只,甚至是夜半临深池的盲人瞎马。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贮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的必然要求,我们深知没有理论底气,没有文化底蕴的研究行动充其量只能算是冲动与盲动,所以我们课题获准立项后,利用2004年暑期一个多月的时间购买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新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建模》等十几种有关教育教学、课堂评价的书籍,并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三个结合”和“五个一”,“三个结合”即指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白天学与晚上学相结合、学理论与搞教学相结合,“五个一”即指一人一本学习笔记,半月一次中心发言,一学期读完一本理论专著,一学期执教一节研究课和一节示范课,一学年至少要发表文章(论文)一篇。

2、制度护航。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能够有序、有质、健康的开展,我们从制度上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要求和标准。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原则,修订并出台了课题组成员《业务学习制度》、《备上评制度》、《教科研激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成员百分考核制度》、《常规管理制度》等十八块的规章制度与考核细则,并严格按照制度的标准行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违章必究,狠抓制度落实。五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先后有56人次受到奖励,15人次受罚,从而为课题组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其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每学期的绩效工资挂钩。在上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中,干得好与不好的教师,人平1200元的绩效工资相差800多元,仅在教科

研一块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近250元。我们把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年终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从而使课题顺利开展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

3、力做三点:

1、意识先行,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意识才有行动。课题研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科学家、专家们的事,和自己的教学毫无关系,更不知道课题是什么,把课题研究看作一种很神秘的事。虽然我们第一次承担课题实验,但我们始终坚信,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们首先是自己加强学习,先把课题研究弄熟弄懂,只有我们自己对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组织成员开展研究。课题实验中心学习组把自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及体会讲给课题组成员听,给他们进行洗脑,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能够接受。通俗地说,课题研究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做一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感受、思维的灵光闪现及时捕捉、记录下来,不断进行反思、尝试、探讨,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完整档案的过程。

2、文集导航是课题研究的着力点。

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真正让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以发展,素质得以提升,学生能从中受益,学校课题组花了很大气力自己编辑了《教师发展文集》和《学生成长文集》两本文集。《教师发展文集》主要由《大师引路》——经典评价案例,学海拾贝——这里的天空很精彩,《牛刀小试》——我与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一同成长,《披沙砺金》——阶段学期总结四个方面组成,《文集》中既有精彩案例、专家点评、新的课程评价理念,同时也记录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跌宕起伏、满目荆棘和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与专业成长的足迹。“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这是我校课题组《学生成长文集》的卷首语,一段多么令人精神振奋、激动人心的话,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去了信心和决心。《学生成长文集》主要由数学魔方、趣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周记选录、数学课堂文档、学习摘抄)、阶段学期总结五大块组成。其中《数学魔方》、《趣味数学》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成长我知道》、《阶段总结》主要记录了学生在成长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发展的足迹,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两本文集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地发挥了拐杖的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的生长点。

课题研究主要源于平时常规教学,源于真实、鲜活的课堂。自我校的课题获准立项后,我校加强了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修订并出台了各种教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再好的规定,若不能落实也只能是一纸空

文。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校很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评课都是三十夜里出行——赶好的说,教师的思想比较滞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领导率先垂范,本着步子拿小点,动作放缓些,工作注意方法,讲求艺术、策略的原则,对年青教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也关注、培养和推广身边的典型,并号召全校教师学典型,赶典型,做典型,让典型产生“裂变效应”。就评课来说,以前教师都是专拣好的讲,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要评讲得好的,更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教法。因为教师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评课若评不出个一二三点来,评不出道道来,是教师水平欠佳的表现,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我校的校本教研从形式发展到实质,从教师不愿参加校本教研到主动参加校本教研,从活动中无话可说到精彩纷呈的探讨研究„„。

校本教研不仅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的、鲜活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案例,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和主要形式。

二、课题研究的有关发现。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是一种充满诱惑、富有诗意,极具挑战,散发魅力的追求过程,它不是重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完美,因为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块富有棱角的原石,如果我们用硬碰硬的评价方式去撞击学生,那只会使学生再产生更多的棱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情境评价中,要用关注的意识、发展的眼光、民主的风范、激励的艺术、调节的经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针对性、持效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相到碰撞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潜力,点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五年多的课堂教学过程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过程评价,善待差错,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我们有如下发现: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五种关系。

1、其它学科与数学资源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仅仅依靠现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有意识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课程资源,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我们的实际教育成果,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有效利用的数学资源。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始的:

春时春池满,春潮春水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

咋一看,这不是在上语文课,进行诗句赏析吗?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织部分。老师让学生欣赏了这首诗后,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①、诗中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请你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几首这样类似的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

全诗总字数的10%?

可见课堂中不是缺乏教学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现有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去挖掘和开发。一个教师的睿智就在于他不仅能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其它学科的资源为我所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预设就是要引导学生怎样进入学习情境,怎样广开学路;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如在预设教案中,可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生活化,但又具有数学味、探究味、应用味与文化味。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不失数学的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一举数得。

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灵光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起一场争议,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从而转化成课堂的精彩。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的四则运算这一节课中,有这么一道计算题:(440-280)×(300―260)。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①(440―280)×(300-260)=160×(300-260)=160×40=6400;②(440-280)×(300-260)=160×40=6400。此时,课堂中学生对第二种算法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按照运算顺序应是第一种算法,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样做可以。这时,教师没有直接作出评价,而引导学生去探讨、去分析,得出结论(原来这是同步脱式),从而使课堂进入了高潮。再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一位学生上台的板书是这样的:480÷(96÷16+6)=480÷6+6=80+6=86,计算中掉了括号。此时,我们的教师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请他说了自己的算理,进而追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从而引导学生去争论,教师站在旁边观看学生上演的一场精彩演出。通过教师的引导,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去寻找原因,明白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3、处理好过程评价、延迟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爱听好话,听好话也是人的一种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多表扬少批评,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点滴成绩,并加以放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我们一方面要放大学生的成绩,以鼓励为主,但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如:当学生回答时,没有回答完整或存在一定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肯定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回答的很好,如果怎么„„样,那将更全面、更精彩,这样既肯定了学生,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评价也要注意发展性。再如:当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或练习时,教师不要急,要学

会倾听和善于等待,由于学生的发展差异,可能少数(个别)学生的思维要慢一些,还在思考,此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要具有延迟性;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去争议、讨论,最后教师再给予评价,这种延迟性评价,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4、处理好教与不教的关系。

可能是出于教师的责任心,也可能是应试教育在作祟,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生怕这讲掉了,那讲漏了,学生不会做,恨不能把自己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学生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本领,教是为了少教,甚至不教;如果什么都讲透、讲白了,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坏习惯。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善于放弃,不要讲得太多、太细,要善于留空,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蝴蝶破茧而出,必先经过痛苦的挣扎,直到把翅膀磨练强壮了,才能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确是事得其反。我想,看了这个故事,大家心中一定有所启示,有所感悟。

5、处理好裁判与协助员的关系

对教师的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观。评价不只是对教学给出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还应该利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意味着必须改变以往评价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评价者不是一开始就对该执教教师进行评判,而是先请他(她)说说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并要求说出这节课的特点,改变过去那种不管教师是如何想的,评价者就开始进行评课的做法。在这样的评课中评价者和执教者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视员、裁判员或指令员,而是执教者的“协作者”,帮助并与执教者一起研讨,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执教者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评课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是非常丰富的评课资源。比如当执教者说出自己认为这节课特点就是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采用的方法是演示法和讲授法时,就能引起其他参与者的评价,教师彼此之间思维碰撞。在交流和分享中使执教者把原来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师的自然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三个结合。

1、课堂教学从传递中心向对话中心转变。

在很多人看来,课堂就是“人类专门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其实不然,课堂应该是“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而人才指的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课堂教学不应是知识的传递或复制,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对话与撞击,特别是对学生心灵的撞击。这种亲密对话与撞击,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心灵的交流与

抚慰,因为它从心里发出来,所以教育的效果便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2、课堂教学从记忆型向思维型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排除“异己”,回避困难,绕过探究,处心积虑地奔向那个教师自认为的终结真理,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大搞题海战,读死书,死读书。其实,数学用语、概念、原理等陈述性知识固然可以“系统地”交给学生,但若能让学生亲身经过假设、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汇报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去所获得的新知学生将终生难忘,因为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完成了知识的建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以实验、情境、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活动,智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具体实现,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的艺术,真正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在课堂上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愉悦。

3、课堂教学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

学生不只有学习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有要通过教育对话分享经验、感受、情感和价值观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课堂应是生命力迸发的智慧场,老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课堂活动,要主动撞击文本,撞击学生心灵,并为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进而使学生能用心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动态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价值美,以及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成功美,学生就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魄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七种评价。

1、课堂差错评价法。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极端不容,不是对学生言语讽刺,就是大声斥责,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对错误本身研究的认识。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为师者,应深知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应持欣赏与接纳的态度,要善于就错纠错,就错研错,保持学生天然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索的意识,化腐朽为神奇。

2、课堂“挑斗”评价。

教师的课堂,应是鲜活的、灵动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既要善于引导学生“群众斗群众”,让学生在争论、辨驳、举证中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又要适时“露怯”,引导学生斗自己,让学生在驳倒教师的同时,学会判断,增强自信。对在两种“挑斗”中的参与者,都要进行有理、有节、有度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斗志昂扬,甚至终生不忘。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老师出了一道题:我们学习圆的周长公式,也知道了该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那么,要求一个半圆的周长,该如何求呢?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圆的周长的一半。此时有一部分同学同意,还有一部分同学犹豫。老师接着问:有没有对他的看法持不同意见的?此时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半圆的周长不是圆周长的一半”。“那么请你说一说你的理由”。该生想了想,随即用纸做了一个半圆给全班同学比划了一番,

说:“除了圆周长的一半,还有一条直径呢。”此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老师故作不懂,说:“哦,原来如此。大家同意吗?”同学们都点头会意地笑了。

3、课堂合作评价。

新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学习的合作与探究,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品质、合作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教育学生:一个人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自己个人努力外,还必然需要群体的其他人一起付出努力才行,要教育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团结、互助、互补,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要素都要进行客观的、真情的评价,教育学生既要提倡组内合作,又要鼓励组际竞争。

4、课堂同伴评价。

美国最新教育调查显示,对学生影响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是: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尽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令他们着迷的信息也不同,但通过同学间人际交流的渠道施加的影响,的确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不设防的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学习、情感态度发展等方面都要适时引爆并利用同学对同学的评价,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用。

5、课堂挫折评价。

学生不能没有接受批评的勇气。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错误,只有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学生只能接受赏识的教育,连接受批评的勇气也没有,将来他们又怎能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多变的人生,我们要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挫折评价,教育学生生活既有美好、安全的一面,又有残酷和竞争的一面。当然,对挫折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境具体把握,一个总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课堂档案评价。

课堂学习档案是学生真实记录课堂情境、梳理课堂思绪、客观评价自己、真诚评价他人以及和教师互动交流学习的驿站,我们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配发了一本《成长文集》,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有“数学课堂文档”和数学周记,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心路历程,并每两个星期利用一节课组织学生阅读自己的课堂成长档案,并适当评价,让学生从自己课堂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适时、适度地自我反思,自我欣赏,树立自信,克服缺点,学会交流,快乐成长。

7、课堂细节评价。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使用得较多的是纸笔评价和口头评价,纸笔评价注重结果,口头评价注重速度。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性评价往往会产生“润物无声”、“雨下拔节”的效果:一是微笑评价,一个真诚的微笑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二是眼神评价,一个肯定的眼神会使学生信心百倍;三是抚摸评价,一个轻轻的抚摸会让学生幸福万分;四是手势评价,一个动感的手势(如表扬的大拇指、胜利的“V ”型指、有力的曲臂握拳)都会使学生学趣盎然,甚至还会产生“举手一挥间”的历史意义。这些无声的细节性评价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它往往能牵动课堂上学生的心,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关注。

(一)在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差错,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因为一个“错”字禁锢着学生,学生不敢多想其它的方法、形式,怕出错,有不同意见也不敢或懒得去说,怕教师变相的讽刺、训斥,学习热情荡然无存。这样的评价是不科学的,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滥用表扬、奖励、惩罚、单调的评价,相同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了“耐药性”,评价失去了意义,更多的是教师鼓励得少,批评得多,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得当,挫伤学生心灵,甚至人格受到侮辱,以至于自信全无,自卑日盛。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拓展认知范围,发现新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确的可能只有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当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给定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此时,学生出错是理所当然的,教师也不必急于纠错,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在汇报解答的过程中自我觉醒,自醒自悟,进而排除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强化新知。

在课堂中出现错误,分歧或争议,说明学生在思考、思维参与了学习活动,教师此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伪求真。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共同构建推进生成课堂,逐步形成认识策略和方案。我们要把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分歧或争议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资源,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学生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完善,我们不仅要借用正确资源,更要学会运用差错资源,因为差错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评价使我们的课堂亮点更精彩,变尴尬为神奇。

(二)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有持续的发展。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克难奋进,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形成激励向上的氛围,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在课堂中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兴趣等方面考察评价。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常用“大胆说,说错没关系”、“站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他已经说出了一大半,谁能再补充一下”、“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等等激励性评价语言,为学生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教师,热爱数学。

(三)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交流的机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交流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体验、思想、经验、情感进行交融,是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共享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想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和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这样,学生就能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就能实现了“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学习困难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过去的配角地位变成主角地位,有机会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诚然,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众多想法、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想法进行整理沟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四)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好奇心是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是主动学习的源泉,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要细心观察,耐心、真诚、热情地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疑方能生奇,有奇方能激思,善思方能创造。真实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以及自身的认识、思维、思想情感流动的过程。没有这些内容的流动,甚至是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绩

自从我校数学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评价》获准立项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全体教师以课题为契机在全校掀起了一股课改浪潮。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出台了各种教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以此来激励和鞭策教师参与教研。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和推广身边的典型,并号召全体教师学典型、赶典型、做典型,让典型产生“裂变效应”,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善于学习,精于钻研,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2004年5月至今,我校教师在市、区两级举行的“四优”竞赛活动中,硕果累累,获市、区奖励达186人次,其中市级65人次,在《学校党建》、《孝感晚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33人次。现在的闵集乡小教研之风蒸蒸日上,形势喜人。教师思想观念及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校已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身上有压力、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课题仅以“过程评价”为切入口开展研究,后续的评价改革还有更复杂的任务有待我们共同去努力。

2、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课题研究缺乏物质保障。

3、教师的自然流动,课题成员的不稳定和年龄结构偏大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4、课题研究的层次不高,缺乏专家的引领。

总之,在五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努力,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实验。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秉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与兄弟学校共同努力,把课题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


相关内容

  • 特殊教育学校2014-15工作计划
  • 特殊教育学校2013年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为目的,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学生生活化教育,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学校岗 ...

  • 初中数学学科小结2篇
  • xx年上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行将结束,在此,就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 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 ...

  •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时间:2014-12-25 分类:总结 来源:书通网 总结一: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常规管理合理化 1.及时撰写教案(反思).要求教师最少提前备好一周的功课,并写好教;教后必须认真及时写好反思.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 ...

  • 徐信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计划
  • 徐信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计划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扎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通过抓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培训,落实校本研究,注意实效,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的工作水平,带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过探讨, ...

  • 子课题阶段小结
  • 教学设备得到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占地面积近13亩,并于xx年兴建了一幢五层教学楼,校舍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配有阶梯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4人,教职工30人. 学校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精心育 ...

  • 幼儿园古诗课题小结
  • 一、目标达成度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以科研为抓手,以教育研究来推进教育改革,已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本学期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加强了学习——实践——研究,初步确立了幼儿园未来发展方向,参加了区级以及市级课题的申报,一系列工作相继完成,对照计划,目标达成度较高 ...

  • 课题阶段小结
  •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 ...

  • 学校行政工作小结
  • 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拼搏精神,积极推进“和谐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深化课改,落实两纲,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协调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实施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

  • 课题研究年度小结
  • 自立项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10名教师积极工作,认真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细化实验研究过程,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现已初见成效。总的说来,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周密制定规划。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