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中俄

机电系 xxx

xxx

学号:xxxx

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关系中的油气因素

一、俄罗斯的能源外交

能源号称国民经济的“血液”,它包括多种形式,如煤、水、电、风、热、核、太阳能等。目前,世界各国能源消费形式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称为“黑金”,天然气称为“蓝金”。世界能源地缘格局,从北非、中东(波斯湾) 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呈一个巨大的带状结构。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其石油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在欧佩克之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普京执政以来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弱点在于经济。要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就必须大力发展俄民族经济,从而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能源需求量上升。能源是欧、美、日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求于俄罗斯的为数不多的领域。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不稳、世界市场油价不稳定的情况下,俄罗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丰富能源,以及地跨欧亚、连接东西、辐射性强、紧临世界主要石油天然气消费区、能源供应渠道稳定且安全等有利条件,大搞能源外交,以获取经济利益,提高政治地位”。所谓能源外交,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个国家在能源的进口、出口及能源的相关事项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能源外交是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分支。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是:稳定西欧,巩固独联体,争夺里海,开拓东方,突破北美,挑战欧佩克。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是俄罗斯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杠杆,是俄罗斯保障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创建有利的国际环境的重要平台。具体地说,普京政府的“能源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不断扩大原油出口,使俄罗斯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2004年俄石油产量一度创下苏联时期以来的新高,可与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一争高下。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命运、俄罗斯石油关税的调整都牵动了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保障着俄罗斯国家2/3的原始能源供应和4/5的能源生产,其收入约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40%和外汇收入的40%。苏联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增长及其强大,俄罗斯摆脱1998年金融危机均得益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因此,俄罗斯从学界精英到政界高层都十分重视俄得天独厚的油气能源的战略地位和意义。2003年出台的《至2020年原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明确指出:“能源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石油已经取代了军事力量成为俄罗斯的权力之源。普京正在利用石油,一面在国际舞台上彰显自己的分量,一面在国内主宰着谁输谁赢。”石油天然气成为俄罗斯的“硬权力”。

二、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中国正处在世界能源带的东端,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对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自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以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截至2010年,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5亿吨,有可能接近4亿吨。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6亿吨石油,是国内石油生产量的3倍。

中国与俄罗斯自1996年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发展一直不平衡,经济关系滞后。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时,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到2000年使两国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直到 200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才达到121.3亿美元,仍无法与中美、中日、中韩贸易额相提并论。

俄在东北亚地区石油需求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俄石油资源的72%。 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每年可通过铁路运输从俄罗斯购入200万吨石油。从理论上讲,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是牢靠的。

鉴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对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寄予厚望,以加强中国的石油安全。2000年7月,中俄两国能源部门就两国能源合作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初步拟定了中俄石油管线的两条线路,即安加尔斯克一乌兰巴托一北京,安加尔斯克一满洲里一大庆。之后,在制定方案的各个阶段,中方同意选择“安大线”方案。最后,中俄双方在所有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了协议。2001年11月,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修建从东西伯利亚到达中国东北的石油管道,全长2400公里。原计划西伯利亚输油管接通大庆后,每年可向中国输入2000万吨原油。到2010年,仅通过开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 ,俄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可增为每年3 0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也是中国首次通过陆上管道进口原油。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年初以来,随着日本对俄罗斯做了大量的工作,俄国内出现了修建从安加尔斯克经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之呼声。这样,俄国内在西伯利亚输油管道路线问题上出现了“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最后,莫斯科原则上同意把这条长达3 000公里的输油管建到濒临日本海的纳霍德卡(“安纳线”) ,至多建一条支线到中国东北的大庆。修建“安纳线”对日本有利,因为日本从该线进口石油的成本比从中东低10%-15%,日本每年可从俄方进口石油6000万~7 000万吨。

据报道,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公布了远东石油管线方案,即俄最终选择了“泰纳线”(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 ,“安大线”彻底流产。 另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 在俄“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股票拍卖中因受到俄国家杜马的干预而中途退出。2003年年底,中石油从美国维克托利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俄罗斯斯基姆尔石油公司61.8%的股份。这家位于奥伦堡东部地区的油田储量超过了1亿吨。这是中石油在退出斯拉夫石油竞标项目后,在俄能源市场东山再起的标志。然而经过数月谈判,中、美、俄三方达成初步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实际获得斯基姆尔石油公司51%的控股权,中石油最多只能获得剩余的 49%的股份。无独有偶的是,从伊尔库茨克经中国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被迫推迟开工。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屡屡亮起了红灯。普京总统要求俄方公司参加造价达60亿美元的中国“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竞标。2001年春,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一举击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竞标者,取得了在中国建设天然气开采、运输、加工和储存综合基础设施的项目。经俄罗斯方面与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磋商,俄方承担1/3的工程建设费用,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表示,原则上可商议天然气管道建设使用俄罗斯生产的钢管、天然气加压站、拖拉机等设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可作为俄方的主要作业公司。但由于商业方面的原因, 2004年8月,中石油通知俄罗斯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外国公司,由于谈判不能达成一致,“暂停”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的合作。

俄罗斯对中国因购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而不能下定决心购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天然气持有异议。俄方认为,与中国就科维克金项目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俄方早就认为,中国不重视科维克金的开发,对科维克金项目迟迟得不到实施表示不满。在里海地区的石油输出管道问题上,中国主张经中亚往东到中国新疆的东线方案,而俄罗斯则主张往北到俄罗斯的北线方案。 中国视俄罗斯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年来,由于西伯利亚和远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中国自然对参与掌握该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包括上游的油气充足,下游的管道畅通等有关情况。作为最大的消费方,若没有中国公司参与上游的开发,也是有失公平的。但俄方认为,东西伯利亚是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者,而远东地区的煤气则不仅仅供应中国,还要供应日本和韩国”。俄政府、公司、企业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和行动不协调影响到俄与中国的合作决策。2004年9月,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宣布,减少通过铁路运输出口到中国的石油数量。中石油遂通过国际仲裁法庭控告尤科斯石油公司,要求经济赔偿。

“泰纳线”确定后,俄罗斯可能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支线。俄还将以铁路运输的方式来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并考虑修建铁路复线以扩大铁路运输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 自2000年起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最初进口量为20万吨,2003年增至172万吨。2004年,中石化与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4年期的原油供应协议,即从2004年起中石化向尤科斯购买 1 700万吨原油。根据该合同,尤科斯石油公司每年通过铁路向中石化在中国北方的原油厂输送425万吨原油。2004年2月,中石油也与尤科斯石油公司签订进口协议,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尤科斯石油公司购买1 000万吨原油,合同期限为7年。但是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中国日益旺盛的石油需求。可喜的是,2003年11月初,中、俄、韩三国公司就酝酿多年的“俄罗斯科维克金一中国一韩国”天然气管线的建设项目达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访俄,双方在能源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四项共识。双方重申进行能源合作,俄方同意通过铁路向中方供油,并修建输往中国的油气管道,中国亦可参加对俄油气田开发的投资。俄还考虑通过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向中国供油的可能性。

三、中俄关系中的油气因素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已初见成效。通过铁路从西伯利亚向中国稳定供油已在两国达成共识。俄方决定在中俄边境地区建立铁路复线,以扩大运输能力。俄方还希望,中方能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大量进口电力。这也是中方所愿意和需要的。 但是,中俄能源合作仍不尽如人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决定一切。油气是商品,能源买卖是生意,逐利无可厚非。因此,导致中俄能源合作出现障碍,有其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一面,也有俄对中国防范、不信任的一面。俄不仅担心中国的“人口扩张”,还担心中国的“资本威胁”。更有甚者,担心中国掠夺俄罗斯资源,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俄个别学者认为,俄罗斯与经济技术发达的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能源领域传统上缺乏紧密的联系,在全球化条件下影响了俄日两国经济政治关系。“安大线”只有中国一个消费者,而“安纳线”虽然较长、成本也高,但石油消费者形成竞争对俄有利。不过,发展中俄友好,在俄罗斯社会上上下下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威胁论”虽然有一定市场,但并没

有上升到俄罗斯国家战略与对外政策的高度。中俄在政治上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于地理上相邻、政治军事方面互信、经济上优势互补,中俄能源合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中国庞大而稳固的油气市场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巨大商机。中俄油气合作中的障碍具有临时性质。

日本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其国内几乎没有石油天然气。日本依赖自己的雄厚财力、经济、技术和丰富经验,将对俄远东石油管道建设进行投资,以获得俄石油供应。这也说明东亚地区的能源竞争之激烈。

而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美国,特别担心中国能源进口大幅度增长可能会对国际能源市场,特别对美国的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媒体和战略专家特别关注中、俄、日石油关系,中国石油需求剧增是否会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国能源需求的出路等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甚至出现了“中国石油威胁论”,担心中国为了能源及能源运输线的安全而与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及周边国家发生冲突。事实上,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也积极参与对西伯利亚石油的争夺。美国政府一直希望俄罗斯的石油能够成为中东石油的战略性替代品。2003年,英国国际天然气公司(BP)与秋明石油公司(TNK)达成协议,实现了在俄罗斯的首次国际能源合作。据悉,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获得俄罗斯政府的初步支持,战胜谢夫隆德士古(Chevrontexaco)、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和壳牌(YoyalDutch/Shell) 等对手,获得第二项大型合作项目,在最有前景的一块石油处女地上开采石油。道达尔公司可持有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25%的股份,价值大约40亿美元。 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购买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进而实现俄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战略联盟。

相比之下,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距离我国较近,特别是距离我国工业比较发达的东北、华北地区比较近,与我国正在开发中的西北部也不远,有地理上的优势,能源的需求量大,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成本低,这条线路对我国最有利,也最具可操作性。当然,这方面还需要俄罗斯及其他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支持与合作。里海地区情况复杂,不仅有美、俄、欧、日等大国的卷入,而且有中亚、伊朗、土耳其的争夺,铺设油气管道要经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从新疆再到华北和东北路途也很遥远,成本高,风险大,其油质、油量尚不十分清楚。

石油天然气出口仍将是俄外贸收入的主要来源。开拓东方(亚太) ,特别是中国市场,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之一。俄罗斯是东北亚石油天然气合作的最大受益方,中俄能源合作既有利于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深度开发,“以和平促安全”,构筑俄东部边界的“稳定弧形”,又使俄罗斯在21世纪东北亚的石油天然气平衡体系中享有不可争辩、无可替代的能源供应国地位。普京曾经提出俄将铺设“从萨哈林岛到日本、从托木斯克到中国西部,从伊尔库茨克到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三条能源管道。所以,中俄能源合作的潜力还很大,前景依旧很广阔。俄罗斯能做的事很多。比如,中方曾提出共同开发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黑龙江的界河——兴凯湖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四、中国的对策思考

所谓能源安全,说到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储量、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应走能源来源多元化和能源形式多样化的道

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其中国内资源是根本和基础。从能源来源来说,中东(海湾) 、俄罗斯、中亚、非洲和南美是我国从海外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从能源形式上看,除了石油、天然气,我国还要充分利用电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清洁进口替代型能源,以及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完全排除煤炭的使用。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节能增效,能源来源多元化,能源形式多样化,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危机,保卫我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要实行能源大国战略,还需开发南海、东海的油气资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参与国际石油期货贸易,以稳定石油价格,减少石油风险;在国内征收燃油税,以控制石油的消耗量。此外,还要加强油气运输的海上保卫能力,加强预警、应急机制。不能把希望放在一方一国身上,正如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到底有多大? 质量有多高? 能否长期保障俄罗斯本身和我国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胜任? 这些问题还值得研究”。

至于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一方面中国的油气公司要加强团结,协调行动;另一方面要研究俄罗斯的国情及其能源战略,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应尽量选择与俄罗斯国有控股能源公司合作,因为能源出口权最终掌握在俄国家而不是私营公司手中。要多做增信释疑的沟通工作。俄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国企业在俄收购石油公司的目的,不是在俄搞石油加工和销售,而是想为中国进口石油开辟道路,因而不符合俄能源战略的要求。不过,俄罗斯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发展对俄罗斯的安全和国际安全不构成现实的军事政治威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之一,是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发展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有利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这是建立在政治协调和经济互利基础上的双赢和共赢。切忌相互责怪,不要动辄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政治侮辱”,要求“予以补偿”,以致于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须知,远亲不如近邻,小不忍则乱大谋,风物长宜放眼量。中俄之间还有更大的战略利益和需求,不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导致一种双输的局面出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务实是必然的,经济摩擦是一种常态,并不必定影响政治关系的发展。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要制度化,并不排斥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机制化。中、日、韩、朝、美均需要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通过沟通和协商使东北亚的能源合作走向合作化和规范化。东亚国家在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不同种类、不同需求方面也有互补、互惠和互利之处。不必互相设防,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相互拆台。要使能源合作不仅成为中俄之间,而且成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以减少障碍和能源风险,达到共赢、共荣、良性互动、善意竞争的局面。

机电系 xxx

xxx

学号:xxxx

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与中俄关系中的油气因素

一、俄罗斯的能源外交

能源号称国民经济的“血液”,它包括多种形式,如煤、水、电、风、热、核、太阳能等。目前,世界各国能源消费形式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称为“黑金”,天然气称为“蓝金”。世界能源地缘格局,从北非、中东(波斯湾) 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呈一个巨大的带状结构。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其石油蕴藏量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在欧佩克之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普京执政以来认识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弱点在于经济。要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就必须大力发展俄民族经济,从而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能源需求量上升。能源是欧、美、日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求于俄罗斯的为数不多的领域。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不稳、世界市场油价不稳定的情况下,俄罗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丰富能源,以及地跨欧亚、连接东西、辐射性强、紧临世界主要石油天然气消费区、能源供应渠道稳定且安全等有利条件,大搞能源外交,以获取经济利益,提高政治地位”。所谓能源外交,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个国家在能源的进口、出口及能源的相关事项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能源外交是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分支。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是:稳定西欧,巩固独联体,争夺里海,开拓东方,突破北美,挑战欧佩克。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是俄罗斯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杠杆,是俄罗斯保障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创建有利的国际环境的重要平台。具体地说,普京政府的“能源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不断扩大原油出口,使俄罗斯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2004年俄石油产量一度创下苏联时期以来的新高,可与世界第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一争高下。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命运、俄罗斯石油关税的调整都牵动了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综合体保障着俄罗斯国家2/3的原始能源供应和4/5的能源生产,其收入约占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40%和外汇收入的40%。苏联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增长及其强大,俄罗斯摆脱1998年金融危机均得益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因此,俄罗斯从学界精英到政界高层都十分重视俄得天独厚的油气能源的战略地位和意义。2003年出台的《至2020年原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明确指出:“能源是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推行内外政策的工具”。“石油已经取代了军事力量成为俄罗斯的权力之源。普京正在利用石油,一面在国际舞台上彰显自己的分量,一面在国内主宰着谁输谁赢。”石油天然气成为俄罗斯的“硬权力”。

二、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中国正处在世界能源带的东端,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重要对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自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以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截至2010年,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5亿吨,有可能接近4亿吨。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6亿吨石油,是国内石油生产量的3倍。

中国与俄罗斯自1996年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发展一直不平衡,经济关系滞后。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时,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到2000年使两国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直到 200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才达到121.3亿美元,仍无法与中美、中日、中韩贸易额相提并论。

俄在东北亚地区石油需求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俄石油资源的72%。 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每年可通过铁路运输从俄罗斯购入200万吨石油。从理论上讲,中俄能源合作的基础是牢靠的。

鉴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对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寄予厚望,以加强中国的石油安全。2000年7月,中俄两国能源部门就两国能源合作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初步拟定了中俄石油管线的两条线路,即安加尔斯克一乌兰巴托一北京,安加尔斯克一满洲里一大庆。之后,在制定方案的各个阶段,中方同意选择“安大线”方案。最后,中俄双方在所有关键性问题上达成了协议。2001年11月,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决定修建从东西伯利亚到达中国东北的石油管道,全长2400公里。原计划西伯利亚输油管接通大庆后,每年可向中国输入2000万吨原油。到2010年,仅通过开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 ,俄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可增为每年3 0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是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也是中国首次通过陆上管道进口原油。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年初以来,随着日本对俄罗斯做了大量的工作,俄国内出现了修建从安加尔斯克经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之呼声。这样,俄国内在西伯利亚输油管道路线问题上出现了“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最后,莫斯科原则上同意把这条长达3 000公里的输油管建到濒临日本海的纳霍德卡(“安纳线”) ,至多建一条支线到中国东北的大庆。修建“安纳线”对日本有利,因为日本从该线进口石油的成本比从中东低10%-15%,日本每年可从俄方进口石油6000万~7 000万吨。

据报道,2004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公布了远东石油管线方案,即俄最终选择了“泰纳线”(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 ,“安大线”彻底流产。 另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 在俄“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股票拍卖中因受到俄国家杜马的干预而中途退出。2003年年底,中石油从美国维克托利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俄罗斯斯基姆尔石油公司61.8%的股份。这家位于奥伦堡东部地区的油田储量超过了1亿吨。这是中石油在退出斯拉夫石油竞标项目后,在俄能源市场东山再起的标志。然而经过数月谈判,中、美、俄三方达成初步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实际获得斯基姆尔石油公司51%的控股权,中石油最多只能获得剩余的 49%的股份。无独有偶的是,从伊尔库茨克经中国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被迫推迟开工。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屡屡亮起了红灯。普京总统要求俄方公司参加造价达60亿美元的中国“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竞标。2001年春,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一举击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竞标者,取得了在中国建设天然气开采、运输、加工和储存综合基础设施的项目。经俄罗斯方面与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磋商,俄方承担1/3的工程建设费用,英国不列颠石油公司表示,原则上可商议天然气管道建设使用俄罗斯生产的钢管、天然气加压站、拖拉机等设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可作为俄方的主要作业公司。但由于商业方面的原因, 2004年8月,中石油通知俄罗斯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外国公司,由于谈判不能达成一致,“暂停”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的合作。

俄罗斯对中国因购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而不能下定决心购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天然气持有异议。俄方认为,与中国就科维克金项目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俄方早就认为,中国不重视科维克金的开发,对科维克金项目迟迟得不到实施表示不满。在里海地区的石油输出管道问题上,中国主张经中亚往东到中国新疆的东线方案,而俄罗斯则主张往北到俄罗斯的北线方案。 中国视俄罗斯为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年来,由于西伯利亚和远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中国自然对参与掌握该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包括上游的油气充足,下游的管道畅通等有关情况。作为最大的消费方,若没有中国公司参与上游的开发,也是有失公平的。但俄方认为,东西伯利亚是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者,而远东地区的煤气则不仅仅供应中国,还要供应日本和韩国”。俄政府、公司、企业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和行动不协调影响到俄与中国的合作决策。2004年9月,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宣布,减少通过铁路运输出口到中国的石油数量。中石油遂通过国际仲裁法庭控告尤科斯石油公司,要求经济赔偿。

“泰纳线”确定后,俄罗斯可能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支线。俄还将以铁路运输的方式来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并考虑修建铁路复线以扩大铁路运输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 自2000年起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最初进口量为20万吨,2003年增至172万吨。2004年,中石化与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4年期的原油供应协议,即从2004年起中石化向尤科斯购买 1 700万吨原油。根据该合同,尤科斯石油公司每年通过铁路向中石化在中国北方的原油厂输送425万吨原油。2004年2月,中石油也与尤科斯石油公司签订进口协议,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尤科斯石油公司购买1 000万吨原油,合同期限为7年。但是西伯利亚的铁路运输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中国日益旺盛的石油需求。可喜的是,2003年11月初,中、俄、韩三国公司就酝酿多年的“俄罗斯科维克金一中国一韩国”天然气管线的建设项目达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访俄,双方在能源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四项共识。双方重申进行能源合作,俄方同意通过铁路向中方供油,并修建输往中国的油气管道,中国亦可参加对俄油气田开发的投资。俄还考虑通过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向中国供油的可能性。

三、中俄关系中的油气因素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已初见成效。通过铁路从西伯利亚向中国稳定供油已在两国达成共识。俄方决定在中俄边境地区建立铁路复线,以扩大运输能力。俄方还希望,中方能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大量进口电力。这也是中方所愿意和需要的。 但是,中俄能源合作仍不尽如人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决定一切。油气是商品,能源买卖是生意,逐利无可厚非。因此,导致中俄能源合作出现障碍,有其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一面,也有俄对中国防范、不信任的一面。俄不仅担心中国的“人口扩张”,还担心中国的“资本威胁”。更有甚者,担心中国掠夺俄罗斯资源,威胁俄罗斯国家安全。俄个别学者认为,俄罗斯与经济技术发达的日本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能源领域传统上缺乏紧密的联系,在全球化条件下影响了俄日两国经济政治关系。“安大线”只有中国一个消费者,而“安纳线”虽然较长、成本也高,但石油消费者形成竞争对俄有利。不过,发展中俄友好,在俄罗斯社会上上下下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威胁论”虽然有一定市场,但并没

有上升到俄罗斯国家战略与对外政策的高度。中俄在政治上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于地理上相邻、政治军事方面互信、经济上优势互补,中俄能源合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中国庞大而稳固的油气市场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巨大商机。中俄油气合作中的障碍具有临时性质。

日本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其国内几乎没有石油天然气。日本依赖自己的雄厚财力、经济、技术和丰富经验,将对俄远东石油管道建设进行投资,以获得俄石油供应。这也说明东亚地区的能源竞争之激烈。

而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美国,特别担心中国能源进口大幅度增长可能会对国际能源市场,特别对美国的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美国媒体和战略专家特别关注中、俄、日石油关系,中国石油需求剧增是否会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国能源需求的出路等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甚至出现了“中国石油威胁论”,担心中国为了能源及能源运输线的安全而与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及周边国家发生冲突。事实上,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也积极参与对西伯利亚石油的争夺。美国政府一直希望俄罗斯的石油能够成为中东石油的战略性替代品。2003年,英国国际天然气公司(BP)与秋明石油公司(TNK)达成协议,实现了在俄罗斯的首次国际能源合作。据悉,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获得俄罗斯政府的初步支持,战胜谢夫隆德士古(Chevrontexaco)、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和壳牌(YoyalDutch/Shell) 等对手,获得第二项大型合作项目,在最有前景的一块石油处女地上开采石油。道达尔公司可持有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西伯利亚石油公司(Sibneft)25%的股份,价值大约40亿美元。 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购买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进而实现俄美两国在能源方面的战略联盟。

相比之下,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距离我国较近,特别是距离我国工业比较发达的东北、华北地区比较近,与我国正在开发中的西北部也不远,有地理上的优势,能源的需求量大,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成本低,这条线路对我国最有利,也最具可操作性。当然,这方面还需要俄罗斯及其他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支持与合作。里海地区情况复杂,不仅有美、俄、欧、日等大国的卷入,而且有中亚、伊朗、土耳其的争夺,铺设油气管道要经过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从新疆再到华北和东北路途也很遥远,成本高,风险大,其油质、油量尚不十分清楚。

石油天然气出口仍将是俄外贸收入的主要来源。开拓东方(亚太) ,特别是中国市场,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之一。俄罗斯是东北亚石油天然气合作的最大受益方,中俄能源合作既有利于促进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深度开发,“以和平促安全”,构筑俄东部边界的“稳定弧形”,又使俄罗斯在21世纪东北亚的石油天然气平衡体系中享有不可争辩、无可替代的能源供应国地位。普京曾经提出俄将铺设“从萨哈林岛到日本、从托木斯克到中国西部,从伊尔库茨克到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三条能源管道。所以,中俄能源合作的潜力还很大,前景依旧很广阔。俄罗斯能做的事很多。比如,中方曾提出共同开发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黑龙江的界河——兴凯湖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四、中国的对策思考

所谓能源安全,说到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储量、能源生产和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应走能源来源多元化和能源形式多样化的道

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其中国内资源是根本和基础。从能源来源来说,中东(海湾) 、俄罗斯、中亚、非洲和南美是我国从海外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从能源形式上看,除了石油、天然气,我国还要充分利用电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清洁进口替代型能源,以及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完全排除煤炭的使用。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节能增效,能源来源多元化,能源形式多样化,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危机,保卫我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要实行能源大国战略,还需开发南海、东海的油气资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参与国际石油期货贸易,以稳定石油价格,减少石油风险;在国内征收燃油税,以控制石油的消耗量。此外,还要加强油气运输的海上保卫能力,加强预警、应急机制。不能把希望放在一方一国身上,正如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到底有多大? 质量有多高? 能否长期保障俄罗斯本身和我国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胜任? 这些问题还值得研究”。

至于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一方面中国的油气公司要加强团结,协调行动;另一方面要研究俄罗斯的国情及其能源战略,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应尽量选择与俄罗斯国有控股能源公司合作,因为能源出口权最终掌握在俄国家而不是私营公司手中。要多做增信释疑的沟通工作。俄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国企业在俄收购石油公司的目的,不是在俄搞石油加工和销售,而是想为中国进口石油开辟道路,因而不符合俄能源战略的要求。不过,俄罗斯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发展对俄罗斯的安全和国际安全不构成现实的军事政治威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之一,是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发展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有利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发展。这是建立在政治协调和经济互利基础上的双赢和共赢。切忌相互责怪,不要动辄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政治侮辱”,要求“予以补偿”,以致于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须知,远亲不如近邻,小不忍则乱大谋,风物长宜放眼量。中俄之间还有更大的战略利益和需求,不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导致一种双输的局面出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务实是必然的,经济摩擦是一种常态,并不必定影响政治关系的发展。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要制度化,并不排斥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机制化。中、日、韩、朝、美均需要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可通过沟通和协商使东北亚的能源合作走向合作化和规范化。东亚国家在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不同种类、不同需求方面也有互补、互惠和互利之处。不必互相设防,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相互拆台。要使能源合作不仅成为中俄之间,而且成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以减少障碍和能源风险,达到共赢、共荣、良性互动、善意竞争的局面。


相关内容

  •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大纲(定稿)
  • 2015-2016学年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经管院思政系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
  • 论文格式规范举例: 题目:论两岸关系与维护中国海权 摘要:....................................(摘要即内容提要,是记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应该做到简明扼要,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关键词:XXXXX ;XXXXX ;XXXX(关键词就是论文主题词,从论文题目.摘要 ...

  • 2011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格式
  •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化工08-1 任课教师: 姓名:* * * 学号:* * * 成 绩 Xxxxxxx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 ...

  • 形势教育论文
  • 形势教育论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因此,我们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十分重要.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 ...

  • 形势与政策课小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 ...

  • 形势政策论文要求
  • 形势政策论文要求 一. 论文方向: 从APEC会议,中国金融改革,中国货币改革,当下大国关系,两会精神--反腐,以 及习近平访欧六个方向选取一个作为自己论文的主题,题目自拟. 二. 论文格式: (1)题目:请用三号黑体,并居中. (2)作者:请用四号仿宋注明作者姓名.系别(部门). (3)摘要:反映 ...

  • 形势与政策论文-反恐形势
  • 本文的论点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我从3个方面论证: 1.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出炉. 2.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现状. 3.目前我国的反恐形势.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反恐形势越来越严峻. 摘要:针对目前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我国出台了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采取铁腕 ...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 论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quo ...

  •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