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基本信息个人背景职业: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个人概况中文名:

海伦·凯勒

外文名:

Helen Keller

别名:

海伦

性别:

国籍:

美国

民族:

拉丁美裔

出生地:

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镇

出生日期:

1880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

1968年6月1日

星座:

巨蟹座

生肖:

信仰:

社会主义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

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 《冲出黑暗》《石墙故事》

其他信息恩师:

安妮·莎莉文

逝去年龄:

88岁

父亲:

凯勒上尉

目录1人物生平

2人物著作

3著作名句

4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仅剩嘴巴能说话。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折叠孩童时期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萨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主学习。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输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表示对她的敬佩与尊敬。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折叠青年时期

海伦·凯勒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海伦·凯勒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HelenKellerInternational.Inc简称HKI)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30年旅游英国。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莉文去世。

折叠晚年时期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并且还荣获总统自由勋章,于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与世长辞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折叠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与社会主义

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09年开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后来,她逐渐成为社会党的左翼,成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遭伍德罗·威尔逊迫害的工团主义者联盟。

当凯勒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时,她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声名扫地,因为转向社会主义,从而引起了一场新的舆论风暴。那些曾经赞美她的勇气和智慧的报纸,转而强调她的残障。专栏作家们指责她没有独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输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鲁克林鹰报》的一位编辑。他写道,凯勒的“错误源于她生理发育的明显缺陷”。

凯勒回忆说,她曾经见过这位编辑。“当时,他对我的恭维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现在,我站出来支持社会主义,他就提醒我和大众,我是一个又聋又瞎、特别容易出错的人。大概,自从见过他以后,我的大脑就缩水了。”她接着说:“哦,《布鲁克林鹰报》太滑稽了,它在社会问题上又聋又瞎,它维护着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我们努力预防盲聋病症,而这个制度正是造成多数盲聋的根源。”

凯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筹募资金,她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这个信念从未动摇。她支持社会主义者尤金·V.德布斯的历次竞选总统活动。她还在妇女运动、政治、经济方面发表文章。在晚年,她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伊丽莎白·G.弗林———她是麦卡锡时代的牺牲品,当时正在监狱里度过风烛残年:“亲爱的伊丽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务人类的美好感受为您无畏的心灵带去力量与安宁!”[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The story for my life》

第一卷张开心灵的眼睛

·光明和声音

·童年记忆

·爱的摇篮·希望

·再塑生命的人

·亲近大自然·了解“爱”的含义·喜悦和惊奇

·圣诞节

·波士顿之行·拥抱海洋·山间秋季

第二卷信心与希望

·洁白的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求学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冲破逆境

·入学

·思想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卷走出黑暗与寂静

·大学生活

·遇见马克·吐温·不服输的人·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涯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悦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卷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把星

·救济院

·我要上学

·第二个机会

·玷辱校誉

·青春集锦

·无明世界

·小暴君

·早餐会战

·单独训练

·文字三昧

·生活体验

·帕金斯盲人学校

·年华似水

第五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后记

《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故事》等。

折叠编辑本段著作名句

1、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2、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4、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5、仅仅靠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见,我发现多少更美好的东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7、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通过房屋到处感觉到的振动,我能猜出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从这个房间搬迁到那个房间,可是我可能跟别的人不太一样,因为我在那个新的房间就可以用眼睛看到东西了。

11、我们分明是不一样,能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互相不一样。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使用感觉的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展开的想象力和勇气不一样而已。

12、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将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16、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18、我只看我拥有,不看我没有的。

19、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22、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4、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25、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26、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27、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并且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发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后总结说:"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带给整个世界的礼物就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们认识它;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帮助或无法帮助的,一个人对我们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帮助他人发挥其真正的潜能。"

海伦·凯勒还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坚强人物。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凯勒是19世纪著名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盲聋人。

海伦·凯勒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

“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吉普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基本信息个人背景职业:

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个人概况中文名:

海伦·凯勒

外文名:

Helen Keller

别名:

海伦

性别:

国籍:

美国

民族:

拉丁美裔

出生地:

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镇

出生日期:

1880年6月27日

逝世日期:

1968年6月1日

星座:

巨蟹座

生肖:

信仰:

社会主义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

被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 《冲出黑暗》《石墙故事》

其他信息恩师:

安妮·莎莉文

逝去年龄:

88岁

父亲:

凯勒上尉

目录1人物生平

2人物著作

3著作名句

4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仅剩嘴巴能说话。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安妮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折叠孩童时期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萨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主学习。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输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表示对她的敬佩与尊敬。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折叠青年时期

海伦·凯勒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海伦·凯勒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HelenKellerInternational.Inc简称HKI)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30年旅游英国。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莉文去世。

折叠晚年时期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并且还荣获总统自由勋章,于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与世长辞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折叠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与社会主义

海伦·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海伦·凯勒作为社会主义者。是由1909年开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后来,她逐渐成为社会党的左翼,成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遭伍德罗·威尔逊迫害的工团主义者联盟。

当凯勒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时,她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声名扫地,因为转向社会主义,从而引起了一场新的舆论风暴。那些曾经赞美她的勇气和智慧的报纸,转而强调她的残障。专栏作家们指责她没有独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输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鲁克林鹰报》的一位编辑。他写道,凯勒的“错误源于她生理发育的明显缺陷”。

凯勒回忆说,她曾经见过这位编辑。“当时,他对我的恭维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现在,我站出来支持社会主义,他就提醒我和大众,我是一个又聋又瞎、特别容易出错的人。大概,自从见过他以后,我的大脑就缩水了。”她接着说:“哦,《布鲁克林鹰报》太滑稽了,它在社会问题上又聋又瞎,它维护着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我们努力预防盲聋病症,而这个制度正是造成多数盲聋的根源。”

凯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筹募资金,她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这个信念从未动摇。她支持社会主义者尤金·V.德布斯的历次竞选总统活动。她还在妇女运动、政治、经济方面发表文章。在晚年,她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伊丽莎白·G.弗林———她是麦卡锡时代的牺牲品,当时正在监狱里度过风烛残年:“亲爱的伊丽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务人类的美好感受为您无畏的心灵带去力量与安宁!”[1]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The story for my life》

第一卷张开心灵的眼睛

·光明和声音

·童年记忆

·爱的摇篮·希望

·再塑生命的人

·亲近大自然·了解“爱”的含义·喜悦和惊奇

·圣诞节

·波士顿之行·拥抱海洋·山间秋季

第二卷信心与希望

·洁白的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求学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冲破逆境

·入学

·思想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卷走出黑暗与寂静

·大学生活

·遇见马克·吐温·不服输的人·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涯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悦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卷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把星

·救济院

·我要上学

·第二个机会

·玷辱校誉

·青春集锦

·无明世界

·小暴君

·早餐会战

·单独训练

·文字三昧

·生活体验

·帕金斯盲人学校

·年华似水

第五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后记

《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故事》等。

折叠编辑本段著作名句

1、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2、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4、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5、仅仅靠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见,我发现多少更美好的东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7、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通过房屋到处感觉到的振动,我能猜出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从这个房间搬迁到那个房间,可是我可能跟别的人不太一样,因为我在那个新的房间就可以用眼睛看到东西了。

11、我们分明是不一样,能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互相不一样。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使用感觉的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展开的想象力和勇气不一样而已。

12、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将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16、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18、我只看我拥有,不看我没有的。

19、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22、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4、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25、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26、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27、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并且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发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后总结说:"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带给整个世界的礼物就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们认识它;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帮助或无法帮助的,一个人对我们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帮助他人发挥其真正的潜能。"

海伦·凯勒还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坚强人物。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凯勒是19世纪著名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盲聋人。

海伦·凯勒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

“1902年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就是吉普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相关内容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1) 一个在黑暗中度过一生的女子,却写作出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她就是海伦·凯勒.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房间依然开着灯,我的手上依然捧着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内容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海伦·凯勒原来是位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在19个月大时,因一场急病导致失明.失聪和失语,从此小小的海伦凯勒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七岁,她在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接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300字
  • 文/王俊程 海伦.凯勒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盲聋女作家,她有着悲惨命运,但她凭借着坚强的意志考入了哈弗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对未来充满想象,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是她并没有自卑,反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
  • 文/宋新宇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
  • 文/涂萧鸣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这本凯伦凯勒的自传式,我的心犹如彭拜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从小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海伦从小生活在黑暗的世界.由于海伦是个盲聋人,许多学校都不接受海伦来上课.后来,由于海伦的父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请来了一位盲聋学院 ...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感
  • 文/梁欣然 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海伦·凯勒热爱生命的故事. 她在一场可怕的疾病中,永远的看不见东西,听不到声音了.她多么希望再能看到美丽的景色,美妙的声音.于是她用触觉代替了视觉,用心灵感触到每一样事物的美好.她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用那双明亮的眼睛看看周围关心.帮助陪伴她的人.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000字
  • 文/范子阳 "十九世纪有两大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这是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的.没错,作为一个既盲又聋的残疾人竟然能成为美国着名的作家和教育家确实不容易.海伦·凯勒本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她的听觉与视觉.在那黑暗而 ...

  • 作文:聋盲天使--海伦·凯勒的简介故事
  •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至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患脑充血和胃充血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

  •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一名身残志坚的聋盲人--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它描写了海伦凯勒生命的88个春秋.经过深入阅读,我了解到,她有87年的时间都生活在无光.无语.无声的黑暗之中,却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勇敢突破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震撼了全世界,并深深鼓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