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复习提纲

神经病学复习提纲: 一英译汉并解释:(10%)

. 巴宾斯基征((Babinski’sign)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 .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二名词解释

1.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GTCS )—也称大发作,是全面性发作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

2. 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髓鞘破坏而轴突保持相对完整的病变,如炎(Guillain-Barre 综合征)、中毒、遗传性及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周围神经近端和远端不规则的长短不等的节段性脱髓鞘,Schwann 细胞增埴和吞噬髓鞘碎片。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Bell 麻痹(贝尔氏麻痹)(Bell palsy)——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简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5. 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又名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 ),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6.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NMJ 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常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 7. 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 闭目难立征是用以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后闭目。共济失调患者出现摇摆不稳或倾跌。 8.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9.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10.大锥体细胞(Betz cell)——即贝兹细胞,大锥体细胞是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神经元,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其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束,锥体细胞和锥体束受损伤表现为硬瘫。

11.癫痫(Epilepsies )——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 12.脑底动脉环(Willis 环,维力氏环)—Willis 环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侧大脑半球及一侧大脑半球的前、后部分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具有脑血流供应的调节和代偿作用。 13.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 )——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 )——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 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15.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功能障碍。 16.轴突变性(Aonal degeneration )——是中毒代谢性神经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中毒或营养障碍使胞体蛋白质合成障碍或轴浆运输阻滞,远端轴突不能得到必需的营养,轴突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均自远端向近端发展,称逆死性神经病。病因一旦纠正,轴突即可再生。

1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 18.巴宾斯基征((Babinski’sign ) ——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是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阴性为各足趾跖屈。其阳性反应是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扇形展开,阳性可提示锥体束受损。

19.脑卒中(stroke )——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四、选择题(把符合题意的都选出来)(15%) 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闭目难立征检查的临床意义:(1)后索病变:睁眼站立较稳,闭目时不稳(2)20.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

变向病侧倾倒(3)前庭迷路病变:闭眼后不立即出现阳性征,而是经过一段时21.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能相间后才出现,且逐渐加强。

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上运动神经元瘫表现: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22.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表现,如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反射阳性,无肌萎缩,可有轻度废用性萎缩,皮肤营养多无障碍,无肌束引起坐骨神经痛。

颤动,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为释放症状。 23.脊髓半切综合症主要特征是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分级: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同侧深感觉障碍及病变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保持良好。 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24.失语症—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

25.Broca 失语——以往称为运动性失语等。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如何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根据瘫痪的分布、肌张力、反射、病理反射、出,呈典型非流利型口语,即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常少于50个,呈特征性肌萎缩有无、皮肤营养障碍有无、肌束颤动有无、肌电图表现症状性质来鉴别。的电报式语言;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病变除累及优势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肌张力减低,呈弛缓性瘫痪;腱球Broca 区(额下回后部),还有相应皮层下白质及脑室周围白质甚至顶叶及岛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萎缩显著,且早期出现;常叶的损害。

有皮肤营养障碍;可有肌束颤动;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26.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症状为缺损症状。

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常用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有:巴宾斯基征(Babinski )、Cha ddoc k 征、O ppenheim 动冲动到达骨胳肌的唯一途径。

征、Schaeffer 征、Gor don 征、G onda 征、P usse p 征、强握反射。 27.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轴突形成的锥1.闭目难立征检查睁眼站立较稳,闭眼时不稳,病变位于(B 、D ) 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A .小脑半球 B 、脊髓后索 C、小脑蚓部 D 、前庭迷路 28.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当急性病损时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张力表现为痉2.患者意识部分丧失,对外强烈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咳嗽反射、吞挛增高尤其是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相对明显,表现为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此种意识状态为(C )。

高,而下肢伸肌较屈肌张力高,因而在被动运动上、下肢时,起始的阻力大,A 、嗜睡 B、昏睡C 、浅昏迷 D、深昏迷 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3.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B 、C ) A 、瘫痪肌肉张力增高 29. 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B 、腱反射亢进 C、出现病理反射 D、瘫痪肌肉萎缩

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4.患者的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此时肌力为(C )。

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A 、0级 B、1级 C 、2级 D、3级 E、4级 F、5级 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5.一工人,从房上摔下,医生检查发现:上肢腱反射减弱、下肢腱反射亢进,功能。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变部位在(B )。 A、颈膨大以上 B 、颈膨大 C、颈膨大和30.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腰膨大之间 D、腰膨大

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是神经科常见急6.闭目难立征检查患者睁眼、闭眼都站立不稳,闭眼时更明显,且易向后倾。症,死亡率高。

其病变位于(C )。

31. 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damage) 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脑损伤继续加剧 A 、小脑半球 B、脊髓后索 C 、小脑蚓部 D、前庭迷路 32. 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7.患者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33. 深反射:桡反射、踝反射、膝腱反射、膑阵挛等。 反射及腱反射等均消失,巴彬斯基征持续阳性或跖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也常有三. 填空题:(20%)

改变。其意识状态为(D )A 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 深昏迷 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确定病变8.患者的患肢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此时肌力为(E )。

的部位,后者主要确定疾病的病因。

A 、0级 B、1级 C、2级 D、3级 E 、4级 F、5级 2. 浅感觉是指来自皮肤和粘膜感受的外部的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12.格林-巴利综合症临床表现包括哪些症状(A 、B 、D 、E )

3. 常用的共济失调检查有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复轮替试验、闭目难立A 、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B、脑神经损害 C、抽搐 D、脑脊液蛋白细胞分征。

离现象 E、电生理改变

4. 交叉性瘫痪表现为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和对侧肢体上运动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为(A、C 、D 、E ) A 、血性脑脊液 B 、偏瘫 神经元性瘫。

C 、呕吐 D、突发剧烈头痛 E、脑膜刺激征阳性

5.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将意识状态分为嗜睡、昏睡状态和昏迷;后者又可分14. 患者剧烈腹痛,但无腹部阳性体征,可能原因是(B 、C 、D )A 脊髓疾病 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B 、非特异性腹痛C 、癫痫D 、偏头痛 6. 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的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五、问答题:

觉和振动觉。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阳性反应的表现如何及临床意义? 7. 脑膜刺激征包括屈颈试验、克匿格征和布鲁津斯基试验。

答:1)检查方法: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8. 三偏综合症是由内囊部病变引起,症状为对侧肢体较均等性偏瘫、对侧偏身向内侧,反射为各足趾跖屈。2)阳性反应: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感觉减退和对侧同向性偏盲。

扇形展开。3)临床意义: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

9. 交叉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2.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的、特征性及可能出现的症状是10.双眼颞侧偏盲是由于视交叉中部受损引起的。

什么?答:A .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表现:⑴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11.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可分为四种:华勒变性、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和节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⑵特征性症状:①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 征交叉瘫 段性脱髓鞘。

②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⑶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12.三叉神经痛在诊断上须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②对侧同向性偏盲

经痛、鼻窦炎、非典型面痛和颞颌关节病相鉴别。

B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表现: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可伴或不13. 帕金森病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征: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伴耳鸣。2)特征性症状:①跌倒发作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双眼视力障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碍发作.3)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 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眼外 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1

3.叙述常用的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有哪些?典型的病理反射表现如何及临床意

义?

答:①巴宾斯基(Babinski)征:

1)检查方法: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为各足趾跖屈。2)阳性反应: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扇形展开3)临床意义: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

② Babinski等位征:包括:检查方法:1)Chaddock 征(查多克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2)Oppenheim 征(奥本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自上而下用力沿胫骨前缘下滑;3)Schaeffer 征:用手挤压跟腱;4)Gordon 征(戈登征):用手挤压腓肠肌5)Gonda 征:向下紧压第4、5足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6)Pussep 征:轻划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均为:拇趾背屈。临床意义均为:提示锥体束受损。

③强握反射: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2)阳性反应:强直性地握住检查者的手指。3)临床意义:此反射在新生儿为正常反射,在成人见于对侧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④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平面以下的皮肤引致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和Babinski 征。若双侧屈曲并伴有腹肌收缩,膀胱和直肠排空,以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等,称为总体反射。 4.简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答: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居多,女略多于男。2)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支或两支,以第二、三支最多见,三支同时受累者极少,大多为单侧。通常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可完全正常。发作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时短暂,每次数秒至1-2分钟,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为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区,

轻触即可诱发,称为板机点;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多因碰及触发点如洗脸、刷牙等,诱发第三支发作多因咀嚼、呵欠和讲话等,以致患者不敢做这些动作,表现为面色憔悴、精神抑郁和情绪低落。3)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并可伴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膜充血和流泪等。4)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病程愈长,发作愈频繁愈重;很少自愈。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5.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1)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急性期主张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由带状疱疹感染引起可口服无环鸟苷。

2)维生素B 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

3)氯苯氨丁酸可通过减低肌张力而改善局部血循环,应从小剂量逐渐增量。 4)理疗: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神经水肿。

5)康复治疗:只要患侧面肌能活动即应尽早开始自我功能训练。

6)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手术治疗。

7)预防眼部合并症:因不能闭眼,易发生感染,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素高捷疗眼膏加以防护。

6.简述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答:①多数患者可追溯到病前1-4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②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在1—2天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及呼吸机麻痹、吞咽困难,可累积脑神经,瘫痪可始于下肢、上肢或四肢同时发生,下肢常较早出现,可自肢体近端或远端开始,多于2周达高峰,肢体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发病第1周可仅有踝反射消失。③发病时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 ④以脑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双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其次是延髓麻痹。⑤自主神经症状常见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 ⑥所有类型GBS 均无单相病程,多于发病4周时肌力开始恢复。⑦特殊表现: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为纯运动型。主要特点是病情重,多有呼吸肌受累,24-48小时内迅速出现四肢瘫,肌萎缩出现早,病残率高,预后差。

7.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答:1)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种。一级预防是指对有脑卒中的倾向(即危险因素),但尚无脑血管病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二级预防是对已有脑卒中或TIA 病史的个体再发脑卒中的预防。2)在脑卒中的预防中,除了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的病因防治外,对有脑卒中、TIA 史的病人应加预防性药物有阿司匹林、华法林、潘生丁等。有脑出血史的应根据个人情况选药。

8.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答: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

1)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2)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是:

①运动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脊髓休克期多为2—4周,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及并发症影响,脊髓损害严重和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休克期较长。至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②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

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可因充盈过度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 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Ⅱ. 上升性脊髓炎的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 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Ⅲ. 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典型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麻木感人骶段向足部和股前部或躯干扩展,并伴有该部位无力及下肢瘫痪,进而膀胱受累,躯干出现感觉障碍平面。

9.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如何?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Ⅰ.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大多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原发或转移性脑肿瘤破裂出血、抗凝或溶栓药量过多等。 Ⅱ. 临床特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2)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3)大多数病例病前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4)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50%病人突发剧烈头痛,并有呕吐和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和内囊出血早期即可出现偏瘫,失语,重症的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5)头颅CT 可显示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

Ⅲ. 治疗原则: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内科治疗:1)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尽早应用甘露醇4)控制高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有脑保护作用,收缩压180mmHg 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 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血压骤降可提示病情危重。5)防治并发症:预防感染;对于应激性溃疡者可用洛塞克或奥美拉唑;中枢高热时易行物理降温;癫痫者可缓慢静推安定控制发作。 (2)外科治疗:对于脑出血量大者,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等。(3)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 10.试述脑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

答:1)脑梗塞超早期,即1-6小时,病变区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2)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3)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目前普遍把脑缺血的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定为6小时内。

11.如何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6. 简述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

答: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已消失,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1)常有高血压、答: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逐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突然,多为迅速渐加剧。主要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初发症状以震颤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且不留后遗症,常反复发作。 3)彩色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即常呈“N ”字型进展。

经颅多普勒(TCD )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彩色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⑴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由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测适合发作频繁的TIA 病人。

肢及对侧肢体,典型表现是静止性震颤,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12.叙述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如何?临床表现上的特点?治疗上注意哪些问作。

题?

⑵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的阻力,答:1)发病机制:①动脉管腔狭窄和血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部分患者因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栓形成: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其次为各种原因的动脉炎等。②血管痉挛: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 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等。③病因未明:可能与来源不明的微栓子、(3)运动迟缓: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血管痉挛及高凝状态有关。以上病变均可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脑局部供血减少,常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手指作精细动作困难;书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 2)临床特点:①发病年龄: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4)姿势步态异常:随病情进展呈小步态,启动困难;转弯时,平衡障碍特别明见,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②起病状态:常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 显,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弯。晚期患者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迈步后即以极③起病速度: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多在发病后十余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小的步伐向前冲去,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5)其他症状:眨眼,④高血压史:较少⑤全脑症状:轻或无⑥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意识障碍,讲话缓慢,语音低沉单调,流涎,吞咽困难,脂颜,多汗,便秘,直立性低血极个别脑干梗死和大面积梗死有意识障碍。⑦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中压。

动脉主干或皮层支)⑧头颅CT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⑨脑脊液:无色透明 17.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抢救方法(也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抢3)治疗上的注意事项:①选择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②防治并发症③脑保救)。

护治疗④溶栓或抗凝治疗的同时不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⑤急性期慎用血管扩答:1)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张药⑥早期康复治疗

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是神经科常见1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如何进行溶栓治疗。

急症,死亡率高。2)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一次接一答:1)超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栓,抢救缺血半暗带,迅速恢复梗死区次发生,意识始终不清,不及时控制可造成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3)抢救方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小时内进行。2)溶栓药物:①尿法:① 对症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进行心、激酶:常用25-100万单位+0.9%NS 100ML 静点,1小时内点完。②链激酶:最血压、呼吸监护,有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A. 防治脑水肿.B. 易出现内脏出血;③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如rt-PA :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控制感染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并发症;C. 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纠正酸宜在发病后3h 内进行。3)适应症:①患者年龄

小时一次, 维持疗效.

4)禁忌症: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有颅内肿瘤;②近期有活18. 简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表现(癫痫大发作)

动性内脏出血,有出血病史、血液病史者;③单次的TIA 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答:全面性强-阵挛发作也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发血禁用;④近期(14天内)外科大手术史、创伤史;近期(7天内)做过大血作可分三期:⑴强直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骨骼肌呈持续性管的穿刺术;近期内的心肺复苏术后;⑤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如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可能咬破舌尖;上肢先上举后旋再变肝素);5)积极防治并发症,其并发症包括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再灌注损伤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变为强烈伸直,强直期持续10—20秒. ⑵阵挛期:及脑组织水肿、再闭塞,应在用药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凝血功能。 震颤幅度增大并延及全身成为间歇性痉挛,即进入阵挛期;每次痉挛都继有短14.简述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促的肌张力松弛,本期持续约30秒—1分钟;最后一次强烈阵挛后,抽搐突然答:又称典型偏头痛,临床上典型病例可分四期:(1)前驱期:精神症状如抑郁、终止,所有肌肉松弛。呼吸暂时中断,瞳孔散大、对光及深、浅反射消失,病欣快、不安和倦睡等,神经症状如畏光、畏声、嗅觉过敏等,以及厌食、腹泻、理反射阳性。⑶惊厥后期:阵挛期以后尚有短暂的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口渴等,出现在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2)先兆期: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闪光、大小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肌张力松弛,意暗点、视野缺损、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性先兆,如一识逐渐苏醒,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清醒后常感到头昏、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障碍性先兆较少。先兆症状可持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对抽搐全无记忆

续数分钟至1小时,复杂性偏头痛病例的先兆可持续时间较长。A. 头痛期:多19.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包括:脑动脉粥为一侧眶后或额颞部搏动性头痛或钻痛,可扩展至一侧头部或全头部,头痛可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持续4—72小时,儿童持续2—8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颞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vamova 病、脑动脉炎、抗凝或静脉突出、易激惹等症状。头痛可因活动或摇动头颈部而加重,睡眠后减轻。溶栓治疗等。

B. 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20. 试述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超早期(1~6小时)病变区脑组织症状。

常无明显改变,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15. 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见第九题

体肿胀空化。

临床特点:①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50~70岁②男性③冬季发病④在活动或情21.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如何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应在起病6小时内的治疗绪激动时发病⑤多数无先兆,但部分病人可有剧烈的头痛、呕吐⑥临床症状一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常用的溶栓药物有(1)尿激酶:应用般在数分钟⑦症状体征,可以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异,早期常出现偏最多,常用量25~10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或0.85%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瘫症状,出血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内囊,10%的病人出现癫痫;出血量大时,30分钟~2小时滴完。(2)rt-P A 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每次用量为0.9m g/kg,病情危重。

总量小于90mg ,rt-P A 溶栓治疗宜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

内科治疗原则:①平卧位、安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消化道出血者禁22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食、胃肠减压②控制血压,使舒张压维持在100mmHg 左右③控制血管性脑水肿,性脑脊液。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下肢疼痛、畏光等。眼防止脑疝发生;④合理使用止血药⑤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 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

2

2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与脑卒中引起的面瘫鉴别?应如何治疗?

3

神经病学复习提纲: 一英译汉并解释:(10%)

. 巴宾斯基征((Babinski’sign) .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 .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二名词解释

1.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GTCS )—也称大发作,是全面性发作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

2. 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髓鞘破坏而轴突保持相对完整的病变,如炎(Guillain-Barre 综合征)、中毒、遗传性及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周围神经近端和远端不规则的长短不等的节段性脱髓鞘,Schwann 细胞增埴和吞噬髓鞘碎片。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Bell 麻痹(贝尔氏麻痹)(Bell palsy)——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简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5. 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又名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 ),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6.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NMJ 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常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 7. 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 闭目难立征是用以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然后闭目。共济失调患者出现摇摆不稳或倾跌。 8.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 )——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9.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10.大锥体细胞(Betz cell)——即贝兹细胞,大锥体细胞是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传出)神经元,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其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束,锥体细胞和锥体束受损伤表现为硬瘫。

11.癫痫(Epilepsies )——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 12.脑底动脉环(Willis 环,维力氏环)—Willis 环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侧大脑半球及一侧大脑半球的前、后部分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具有脑血流供应的调节和代偿作用。 13.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CT )——通常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 )——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 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15.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功能障碍。 16.轴突变性(Aonal degeneration )——是中毒代谢性神经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中毒或营养障碍使胞体蛋白质合成障碍或轴浆运输阻滞,远端轴突不能得到必需的营养,轴突变性和继发性脱髓鞘均自远端向近端发展,称逆死性神经病。病因一旦纠正,轴突即可再生。

1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 18.巴宾斯基征((Babinski’sign ) ——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是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阴性为各足趾跖屈。其阳性反应是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扇形展开,阳性可提示锥体束受损。

19.脑卒中(stroke )——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四、选择题(把符合题意的都选出来)(15%) 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闭目难立征检查的临床意义:(1)后索病变:睁眼站立较稳,闭目时不稳(2)20.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小脑病变: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

变向病侧倾倒(3)前庭迷路病变:闭眼后不立即出现阳性征,而是经过一段时21.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引起与之功能相间后才出现,且逐渐加强。

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上运动神经元瘫表现: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22.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的过度兴奋表现,如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反射阳性,无肌萎缩,可有轻度废用性萎缩,皮肤营养多无障碍,无肌束引起坐骨神经痛。

颤动,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为释放症状。 23.脊髓半切综合症主要特征是病变同侧损害节段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分级: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同侧深感觉障碍及病变对侧损害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而触觉保持良好。 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24.失语症—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性的对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 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

25.Broca 失语——以往称为运动性失语等。临床特点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如何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根据瘫痪的分布、肌张力、反射、病理反射、出,呈典型非流利型口语,即语量少,每分钟讲话字数常少于50个,呈特征性肌萎缩有无、皮肤营养障碍有无、肌束颤动有无、肌电图表现症状性质来鉴别。的电报式语言;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病变除累及优势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肌张力减低,呈弛缓性瘫痪;腱球Broca 区(额下回后部),还有相应皮层下白质及脑室周围白质甚至顶叶及岛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肌萎缩显著,且早期出现;常叶的损害。

有皮肤营养障碍;可有肌束颤动;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26.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症状为缺损症状。

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常用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有:巴宾斯基征(Babinski )、Cha ddoc k 征、O ppenheim 动冲动到达骨胳肌的唯一途径。

征、Schaeffer 征、Gor don 征、G onda 征、P usse p 征、强握反射。 27.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轴突形成的锥1.闭目难立征检查睁眼站立较稳,闭眼时不稳,病变位于(B 、D ) 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A .小脑半球 B 、脊髓后索 C、小脑蚓部 D 、前庭迷路 28.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当急性病损时锥体束突然中断,使肌张力表现为痉2.患者意识部分丧失,对外强烈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咳嗽反射、吞挛增高尤其是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相对明显,表现为上肢屈肌比伸肌张力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此种意识状态为(C )。

高,而下肢伸肌较屈肌张力高,因而在被动运动上、下肢时,起始的阻力大,A 、嗜睡 B、昏睡C 、浅昏迷 D、深昏迷 以后阻力迅速下降,呈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3.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B 、C ) A 、瘫痪肌肉张力增高 29. 缺血半暗带——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B 、腱反射亢进 C、出现病理反射 D、瘫痪肌肉萎缩

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4.患者的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此时肌力为(C )。

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A 、0级 B、1级 C 、2级 D、3级 E、4级 F、5级 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5.一工人,从房上摔下,医生检查发现:上肢腱反射减弱、下肢腱反射亢进,功能。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变部位在(B )。 A、颈膨大以上 B 、颈膨大 C、颈膨大和30. 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腰膨大之间 D、腰膨大

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是神经科常见急6.闭目难立征检查患者睁眼、闭眼都站立不稳,闭眼时更明显,且易向后倾。症,死亡率高。

其病变位于(C )。

31. 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damage) 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脑损伤继续加剧 A 、小脑半球 B、脊髓后索 C 、小脑蚓部 D、前庭迷路 32. 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跖反射。 7.患者自发性动作完全消失,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33. 深反射:桡反射、踝反射、膝腱反射、膑阵挛等。 反射及腱反射等均消失,巴彬斯基征持续阳性或跖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也常有三. 填空题:(20%)

改变。其意识状态为(D )A 嗜睡 B昏睡 C浅昏迷 D 深昏迷 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确定病变8.患者的患肢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此时肌力为(E )。

的部位,后者主要确定疾病的病因。

A 、0级 B、1级 C、2级 D、3级 E 、4级 F、5级 2. 浅感觉是指来自皮肤和粘膜感受的外部的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12.格林-巴利综合症临床表现包括哪些症状(A 、B 、D 、E )

3. 常用的共济失调检查有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复轮替试验、闭目难立A 、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B、脑神经损害 C、抽搐 D、脑脊液蛋白细胞分征。

离现象 E、电生理改变

4. 交叉性瘫痪表现为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和对侧肢体上运动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为(A、C 、D 、E ) A 、血性脑脊液 B 、偏瘫 神经元性瘫。

C 、呕吐 D、突发剧烈头痛 E、脑膜刺激征阳性

5.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将意识状态分为嗜睡、昏睡状态和昏迷;后者又可分14. 患者剧烈腹痛,但无腹部阳性体征,可能原因是(B 、C 、D )A 脊髓疾病 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

B 、非特异性腹痛C 、癫痫D 、偏头痛 6. 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的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五、问答题:

觉和振动觉。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的检查方法?阳性反应的表现如何及临床意义? 7. 脑膜刺激征包括屈颈试验、克匿格征和布鲁津斯基试验。

答:1)检查方法: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8. 三偏综合症是由内囊部病变引起,症状为对侧肢体较均等性偏瘫、对侧偏身向内侧,反射为各足趾跖屈。2)阳性反应: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感觉减退和对侧同向性偏盲。

扇形展开。3)临床意义: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

9. 交叉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同侧面部、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 2.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的、特征性及可能出现的症状是10.双眼颞侧偏盲是由于视交叉中部受损引起的。

什么?答:A .颈内动脉系统TIA 的表现:⑴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11.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可分为四种:华勒变性、轴突变性、神经元变性和节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⑵特征性症状:①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 征交叉瘫 段性脱髓鞘。

②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⑶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 12.三叉神经痛在诊断上须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②对侧同向性偏盲

经痛、鼻窦炎、非典型面痛和颞颌关节病相鉴别。

B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的表现: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可伴或不13. 帕金森病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征: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伴耳鸣。2)特征性症状:①跌倒发作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双眼视力障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 碍发作.3)可能出现的症状: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 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或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眼外 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1

3.叙述常用的病理反射检查方法有哪些?典型的病理反射表现如何及临床意

义?

答:①巴宾斯基(Babinski)征:

1)检查方法:下肢伸直,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反射为各足趾跖屈。2)阳性反应:拇趾背屈,有时可伴有其它足趾呈扇形展开3)临床意义:是最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

② Babinski等位征:包括:检查方法:1)Chaddock 征(查多克征):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2)Oppenheim 征(奥本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自上而下用力沿胫骨前缘下滑;3)Schaeffer 征:用手挤压跟腱;4)Gordon 征(戈登征):用手挤压腓肠肌5)Gonda 征:向下紧压第4、5足趾,数分钟后突然放松;6)Pussep 征:轻划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均为:拇趾背屈。临床意义均为:提示锥体束受损。

③强握反射: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2)阳性反应:强直性地握住检查者的手指。3)临床意义:此反射在新生儿为正常反射,在成人见于对侧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④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平面以下的皮肤引致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三短反射)和Babinski 征。若双侧屈曲并伴有腹肌收缩,膀胱和直肠排空,以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等,称为总体反射。 4.简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答: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居多,女略多于男。2)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支或两支,以第二、三支最多见,三支同时受累者极少,大多为单侧。通常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可完全正常。发作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疼痛,为时短暂,每次数秒至1-2分钟,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为明显;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区,

轻触即可诱发,称为板机点;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多因碰及触发点如洗脸、刷牙等,诱发第三支发作多因咀嚼、呵欠和讲话等,以致患者不敢做这些动作,表现为面色憔悴、精神抑郁和情绪低落。3)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并可伴有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膜充血和流泪等。4)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病程愈长,发作愈频繁愈重;很少自愈。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5.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1)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急性期主张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由带状疱疹感染引起可口服无环鸟苷。

2)维生素B 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

3)氯苯氨丁酸可通过减低肌张力而改善局部血循环,应从小剂量逐渐增量。 4)理疗: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神经水肿。

5)康复治疗:只要患侧面肌能活动即应尽早开始自我功能训练。

6)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手术治疗。

7)预防眼部合并症:因不能闭眼,易发生感染,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素高捷疗眼膏加以防护。

6.简述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答:①多数患者可追溯到病前1-4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疫苗接种史。 ②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在1—2天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及呼吸机麻痹、吞咽困难,可累积脑神经,瘫痪可始于下肢、上肢或四肢同时发生,下肢常较早出现,可自肢体近端或远端开始,多于2周达高峰,肢体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发病第1周可仅有踝反射消失。③发病时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 ④以脑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双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其次是延髓麻痹。⑤自主神经症状常见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 ⑥所有类型GBS 均无单相病程,多于发病4周时肌力开始恢复。⑦特殊表现: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为纯运动型。主要特点是病情重,多有呼吸肌受累,24-48小时内迅速出现四肢瘫,肌萎缩出现早,病残率高,预后差。

7.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答:1)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种。一级预防是指对有脑卒中的倾向(即危险因素),但尚无脑血管病病史的个体,发生脑卒中的预防。二级预防是对已有脑卒中或TIA 病史的个体再发脑卒中的预防。2)在脑卒中的预防中,除了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的病因防治外,对有脑卒中、TIA 史的病人应加预防性药物有阿司匹林、华法林、潘生丁等。有脑出血史的应根据个人情况选药。

8.简述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答: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

1)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2)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是:

①运动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脊髓休克期多为2—4周,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及并发症影响,脊髓损害严重和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休克期较长。至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②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

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可因充盈过度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 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Ⅱ. 上升性脊髓炎的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 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Ⅲ. 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典型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麻木感人骶段向足部和股前部或躯干扩展,并伴有该部位无力及下肢瘫痪,进而膀胱受累,躯干出现感觉障碍平面。

9.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如何?发病特点?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Ⅰ.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大多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原发或转移性脑肿瘤破裂出血、抗凝或溶栓药量过多等。 Ⅱ. 临床特点:(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季发病较多。(2)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生。(3)大多数病例病前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前驱症状。(4)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50%病人突发剧烈头痛,并有呕吐和高血压;基底节、丘脑和内囊出血早期即可出现偏瘫,失语,重症的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5)头颅CT 可显示新鲜血肿,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

Ⅲ. 治疗原则: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神经功能残废程度和降低复发率。

(1)内科治疗:1)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加强护理。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尽早应用甘露醇4)控制高血压: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有脑保护作用,收缩压180mmHg 以内或舒张压105mmHg 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血压骤降可提示病情危重。5)防治并发症:预防感染;对于应激性溃疡者可用洛塞克或奥美拉唑;中枢高热时易行物理降温;癫痫者可缓慢静推安定控制发作。 (2)外科治疗:对于脑出血量大者,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等。(3)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 10.试述脑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

答:1)脑梗塞超早期,即1-6小时,病变区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2)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因仍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迅速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的,脑代谢障碍可得以恢复,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3)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目前普遍把脑缺血的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定为6小时内。

11.如何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6. 简述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

答: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已消失,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1)常有高血压、答: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逐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突然,多为迅速渐加剧。主要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等,初发症状以震颤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且不留后遗症,常反复发作。 3)彩色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即常呈“N ”字型进展。

经颅多普勒(TCD )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彩色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⑴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由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测适合发作频繁的TIA 病人。

肢及对侧肢体,典型表现是静止性震颤,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12.叙述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如何?临床表现上的特点?治疗上注意哪些问作。

题?

⑵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的阻力,答:1)发病机制:①动脉管腔狭窄和血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部分患者因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栓形成: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其次为各种原因的动脉炎等。②血管痉挛: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感,称为“齿轮样强直”。 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等。③病因未明:可能与来源不明的微栓子、(3)运动迟缓: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肌活动血管痉挛及高凝状态有关。以上病变均可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脑局部供血减少,常常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现“面具脸“;手指作精细动作困难;书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

写时字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 2)临床特点:①发病年龄: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4)姿势步态异常:随病情进展呈小步态,启动困难;转弯时,平衡障碍特别明见,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②起病状态:常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 显,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弯。晚期患者自坐位、卧位起立困难,迈步后即以极③起病速度: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多在发病后十余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小的步伐向前冲去,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5)其他症状:眨眼,④高血压史:较少⑤全脑症状:轻或无⑥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意识障碍,讲话缓慢,语音低沉单调,流涎,吞咽困难,脂颜,多汗,便秘,直立性低血极个别脑干梗死和大面积梗死有意识障碍。⑦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中压。

动脉主干或皮层支)⑧头颅CT :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⑨脑脊液:无色透明 17.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抢救方法(也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抢3)治疗上的注意事项:①选择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②防治并发症③脑保救)。

护治疗④溶栓或抗凝治疗的同时不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⑤急性期慎用血管扩答:1)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张药⑥早期康复治疗

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是神经科常见1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如何进行溶栓治疗。

急症,死亡率高。2)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一次接一答:1)超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栓,抢救缺血半暗带,迅速恢复梗死区次发生,意识始终不清,不及时控制可造成多脏器损害,危及生命。3)抢救方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小时内进行。2)溶栓药物:①尿法:① 对症治疗: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进行心、激酶:常用25-100万单位+0.9%NS 100ML 静点,1小时内点完。②链激酶:最血压、呼吸监护,有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A. 防治脑水肿.B. 易出现内脏出血;③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如rt-PA :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控制感染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治并发症;C. 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纠正酸宜在发病后3h 内进行。3)适应症:①患者年龄

小时一次, 维持疗效.

4)禁忌症: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脑水肿,有颅内肿瘤;②近期有活18. 简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表现(癫痫大发作)

动性内脏出血,有出血病史、血液病史者;③单次的TIA 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答:全面性强-阵挛发作也称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对称性抽搐为特征。发血禁用;④近期(14天内)外科大手术史、创伤史;近期(7天内)做过大血作可分三期:⑴强直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骨骼肌呈持续性管的穿刺术;近期内的心肺复苏术后;⑤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如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可能咬破舌尖;上肢先上举后旋再变肝素);5)积极防治并发症,其并发症包括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再灌注损伤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变为强烈伸直,强直期持续10—20秒. ⑵阵挛期:及脑组织水肿、再闭塞,应在用药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凝血功能。 震颤幅度增大并延及全身成为间歇性痉挛,即进入阵挛期;每次痉挛都继有短14.简述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促的肌张力松弛,本期持续约30秒—1分钟;最后一次强烈阵挛后,抽搐突然答:又称典型偏头痛,临床上典型病例可分四期:(1)前驱期:精神症状如抑郁、终止,所有肌肉松弛。呼吸暂时中断,瞳孔散大、对光及深、浅反射消失,病欣快、不安和倦睡等,神经症状如畏光、畏声、嗅觉过敏等,以及厌食、腹泻、理反射阳性。⑶惊厥后期:阵挛期以后尚有短暂的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口渴等,出现在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2)先兆期: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闪光、大小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肌张力松弛,意暗点、视野缺损、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性先兆,如一识逐渐苏醒,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清醒后常感到头昏、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障碍性先兆较少。先兆症状可持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对抽搐全无记忆

续数分钟至1小时,复杂性偏头痛病例的先兆可持续时间较长。A. 头痛期:多19.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包括:脑动脉粥为一侧眶后或额颞部搏动性头痛或钻痛,可扩展至一侧头部或全头部,头痛可样硬化、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持续4—72小时,儿童持续2—8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颞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Movamova 病、脑动脉炎、抗凝或静脉突出、易激惹等症状。头痛可因活动或摇动头颈部而加重,睡眠后减轻。溶栓治疗等。

B. 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愉快感等20. 试述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治疗的病理基础?超早期(1~6小时)病变区脑组织症状。

常无明显改变,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15. 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见第九题

体肿胀空化。

临床特点:①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50~70岁②男性③冬季发病④在活动或情21.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如何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应在起病6小时内的治疗绪激动时发病⑤多数无先兆,但部分病人可有剧烈的头痛、呕吐⑥临床症状一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常用的溶栓药物有(1)尿激酶:应用般在数分钟⑦症状体征,可以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异,早期常出现偏最多,常用量25~10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或0.85%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瘫症状,出血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内囊,10%的病人出现癫痫;出血量大时,30分钟~2小时滴完。(2)rt-P A 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每次用量为0.9m g/kg,病情危重。

总量小于90mg ,rt-P A 溶栓治疗宜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

内科治疗原则:①平卧位、安静、,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消化道出血者禁22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临床表现: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食、胃肠减压②控制血压,使舒张压维持在100mmHg 左右③控制血管性脑水肿,性脑脊液。常见的伴随症状有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下肢疼痛、畏光等。眼防止脑疝发生;④合理使用止血药⑤维持水、电及酸碱平衡。 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

2

2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与脑卒中引起的面瘫鉴别?应如何治疗?

3


相关内容

  • 鲁教版生物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 初二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自己总结: 2.人的生殖 1)概 ...

  • 甲壳动物学复习提纲
  • 甲壳动物学复习提纲 一.生物学部分 1. 简述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 2. 甲壳动物在分类地位上与什么生物类群相近? 3. 甲壳动物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具什么类型的附肢?他们的英 文名称是什么? 4. 十足目种类可分为几节,每节对应什么附肢?分别叙述其形态构 造和功能. 5. 甲壳动物的体壁有哪几部 ...

  • 八上期中物理复习提纲
  • 八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 ...

  • 冀教版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一节 1. 食物 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 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 ...

  •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等除外)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 ...

  • 科学七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 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 ③.能呼吸 ④.能进化 ⑤.能进行新陈代谢 ...

  •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必修)daan
  • 高中生物复习(三) 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

  • 人教版生物初二下册复习提纲
  • 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 ...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 ...

  •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