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一节 1、

食物 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

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

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 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1、 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 消化的方式

a、 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 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 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蛋白质 → → 氨基酸 脂肪 → 脂肪微滴→ 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注:1、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结构上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容易通过。

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 2、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贮存备用;

氨基酸: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到体内合成脂肪。 第四节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

1.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举例:腐烂的食品、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2.有毒化学药品及激素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举例:工业食盐当成食盐使用、蔬菜残余农药、瘦肉精、红心蛋、毒水产、激素猪肉等)

3.新型种品种的安全问题,包括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2、 血型

3、 输血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1、 血管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动脉血流速度快,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大中型静脉中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细(只能使红细胞单排通过)。

2、 心脏 —“生命之泵” ⑴心脏的结构名称

(注:①心尖朝向左侧;②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③瓣膜结构的存在控

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④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很多,可作实物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 ⑵心脏的工作原理

A、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C、 心房舒张,心室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3、 几个名词

每搏输出量:两个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搏动次数(脉搏或心率)。

每搏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有关,运动员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因此心肌收缩力强,平时心率慢,每搏输出量大。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

1、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一般来说动脉中都流的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但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 血液循环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级动脉 ↑ ↓

肺毛细血管 全身毛细血管 ↑ ↓

肺动脉 ← 右心室 ← 右心房 ← 上下腔静脉 ← 全身各级静脉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 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关系 血浆 组织液 → 淋巴 4、 循环系统模式图

第三章: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

第一节:呼吸

(一):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一: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鼻毛,鼻黏膜,气管纤毛,气管腺细胞等结构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三:肺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变大变小的过程。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三,1: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变大——吸气运动 2: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呼气运动

四:实际用,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增强;同时增多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2:肺活量测三次,并取最大值。 (三):人体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四:呼吸的实质(氧气的利用)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用于学习,运动,维持体温等)

(四)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主要有害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引起烟瘾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第二节:排泄

(一)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一:排泄: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和过剩物质(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排泄途径

1: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主要途径 2: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3: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 尿液的形成

一:形成器官:肾脏(肾单位中) 二: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过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输尿管

膀胱贮存尿道排出(受大脑控制) 四:实际用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若出现,应即使去就疹。

第四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构造: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巩膜前端是角膜(透明);

2、角膜: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能引起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产生影像。视网膜把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的反射光线—→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4、瞳孔能够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5、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沙眼衣原体形成的。 6、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凸度小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大。

二、近视与远视 1、

2、假性近视的原因: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

三、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由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把此振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

枢。形成听觉。

3、中耳内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维持正常听力。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的组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较多)、轴突(1条)。轴突和长的树突外包着髓鞘,即轴突和外的髓鞘或树突和外面的髓鞘组成一条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加上外面包着的一层结缔膜成为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功能:树突接收外界信息,轴突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 4、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5、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受神经末稍或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都需要反射弧才能完成,而且反射弧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与脑相连。灰质在中央,内有许多神经中枢;白质在外,白质发出神经连结各器官。 2、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3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沟(凹陷)和回(隆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皮层左侧管身体右侧,皮层右侧管身体左侧。

皮层内是白质,内有纤维把左右半球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小脑、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内白外灰,而脊髓是内灰外白。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脑干:具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6、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7、成聋哑人看懂手语靠视觉中枢,盲人读盲文靠感觉中枢。

第五章:正常发育 健康成长

(一):激素与生长发育 一:腺体分类

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汗腺,唾液腺,胰腺等。 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二: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胰腺内分泌部),肾上腺和性腺。其中垂体还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调节:为主 四: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体液调节:为辅

(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青春期:10—20岁,女性平均比男性早两年。

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高,体重突增。

2;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不断发展。

3: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

(1)第二性征:指除了第一性征(性器官)以外男女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等。(会判断就行)

(2)遗精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月经是女性每月依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周期一般为28—30天。

第六章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人体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 骨连接 骨骼肌

1.骨的成分

有机物: 使骨柔韧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 使骨硬脆使骨硬而不脆

3.长骨的结构

(1)管状 轻巧

(2)骨膜:含有成骨细胞,使骨长粗。骨折后的骨愈合也靠成骨细胞 :轻便

骨质骨密质:坚固

的红骨髓在七岁后被脂肪化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和长骨的管状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4.骨折:骨受到猛烈冲击时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骨折后断骨不能再活动,固定用的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绷带固定时松紧要始终,既固定有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5.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使骨长粗和骨折后骨愈合。

关节:

1. 骨连接:不动连结(脑颅骨) 微动连结(脊柱) 活动连接(又叫关节)

2. 关节的结构(如下)

3. 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十分灵活;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附有很多韧带,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关节牢固。

4.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

骨骼肌:

1. 特性:收缩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2.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二、运动的产生

骨: 支撑

骨连接: 枢纽

骨骼肌:动力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肌细胞变粗,使肌肉粗壮,收缩有力。

第七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一节 免疫

一.免疫概念: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们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免疫分为 : 非特异性免疫 和 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包括: 第一道防线:

功能:将病原体阻挡和杀灭在体外

组成:皮肤、黏膜和分泌物(如唾液、泪液、鼻腔和黏膜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汗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

功能:将病原体杀灭在体内

组成:杀菌物质(溶菌酶溶化病菌细胞壁)、吞噬细胞

三.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 抗体 ,消灭 抗原

特点:攻击性和针对性强

四.相关概念

1、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 淋巴 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的蛋白质。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3.免疫系统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引起过敏等

4.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1、传染病的特点:由病原体引起的,有传染性 和 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3、预防措施5、 艾滋病(AIDS):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1) 发现:1981年、美国。

(2)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第八章 科学用药 保障健康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

2、非处方药:不需要凭药方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简称OTC。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第一节 1、

食物 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

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

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 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1、 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 消化的方式

a、 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 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 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 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蛋白质 → → 氨基酸 脂肪 → 脂肪微滴→ 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注:1、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结构上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容易通过。

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 2、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贮存备用;

氨基酸: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甘油和脂肪酸:到体内合成脂肪。 第四节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分类:

1.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举例:腐烂的食品、苍蝇叮过的食物等)

2.有毒化学药品及激素等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举例:工业食盐当成食盐使用、蔬菜残余农药、瘦肉精、红心蛋、毒水产、激素猪肉等)

3.新型种品种的安全问题,包括未经实践证明是无害的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等。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 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 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 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2、 血型

3、 输血

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1、 血管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动脉血流速度快,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运回心脏。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大中型静脉中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径极细(只能使红细胞单排通过)。

2、 心脏 —“生命之泵” ⑴心脏的结构名称

(注:①心尖朝向左侧;②心室连动脉,心房连静脉;③瓣膜结构的存在控

制了血液流动的方向;④左心室壁较右心室壁厚很多,可作实物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 ⑵心脏的工作原理

A、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B、 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 C、 心房舒张,心室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 3、 几个名词

每搏输出量:两个心室每搏动一次输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每搏输出量×每分钟搏动次数(脉搏或心率)。

每搏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有关,运动员心肌发达,搏动有力,因此心肌收缩力强,平时心率慢,每搏输出量大。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

1、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注:一般来说动脉中都流的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但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 血液循环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主动脉 → 全身各级动脉 ↑ ↓

肺毛细血管 全身毛细血管 ↑ ↓

肺动脉 ← 右心室 ← 右心房 ← 上下腔静脉 ← 全身各级静脉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 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关系 血浆 组织液 → 淋巴 4、 循环系统模式图

第三章: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

第一节:呼吸

(一):呼吸道和肺的功能 一: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呼吸道以骨或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鼻毛,鼻黏膜,气管纤毛,气管腺细胞等结构对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三:肺的结构特点: 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的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

一:肺通气: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靠呼吸运动实现的。 二: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变大变小的过程。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三,1: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变大——吸气运动 2: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呼气运动

四:实际用,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增强;同时增多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2:肺活量测三次,并取最大值。 (三):人体的气体交换

一:呼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二:呼吸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三: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四:呼吸的实质(氧气的利用)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用于学习,运动,维持体温等)

(四)吸烟的危害

香烟中主要有害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引起烟瘾主要物质;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第二节:排泄

(一)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一:排泄: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和过剩物质(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排泄途径

1: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主要途径 2: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3: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 尿液的形成

一:形成器官:肾脏(肾单位中) 二: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均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滤过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输尿管

膀胱贮存尿道排出(受大脑控制) 四:实际用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若出现,应即使去就疹。

第四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一、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构造:眼球由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组成。 眼球壁由外到内依次是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巩膜前端是角膜(透明);

2、角膜:透明,光线容易通过。

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睫状体内的平滑肌能引起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产生影像。视网膜把视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视觉形成的过程:

物体的反射光线—→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4、瞳孔能够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

5、沙眼是由于结膜感染沙眼衣原体形成的。 6、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凸度小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凸度大。

二、近视与远视 1、

2、假性近视的原因: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凸度过大。

三、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由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把此振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由听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

枢。形成听觉。

3、中耳内的咽鼓管可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维持正常听力。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

一、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纤维及神经的组成: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较多)、轴突(1条)。轴突和长的树突外包着髓鞘,即轴突和外的髓鞘或树突和外面的髓鞘组成一条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加上外面包着的一层结缔膜成为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功能:树突接收外界信息,轴突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出去。 4、神经冲动: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递给其它的神经元、肌肉和腺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在神经调节中,兴奋就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5、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指感受神经末稍或接受刺激的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稍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反射活动都需要反射弧才能完成,而且反射弧的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里,上与脑相连。灰质在中央,内有许多神经中枢;白质在外,白质发出神经连结各器官。 2、脊髓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3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5、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沟(凹陷)和回(隆起)

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皮层左侧管身体右侧,皮层右侧管身体左侧。

皮层内是白质,内有纤维把左右半球联系起来,而且联系小脑、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内白外灰,而脊髓是内灰外白。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具有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脑干:具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6、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

7、成聋哑人看懂手语靠视觉中枢,盲人读盲文靠感觉中枢。

第五章:正常发育 健康成长

(一):激素与生长发育 一:腺体分类

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汗腺,唾液腺,胰腺等。 2: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二:内分泌系统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胰腺内分泌部),肾上腺和性腺。其中垂体还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神经调节:为主 四: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体液调节:为辅

(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青春期:10—20岁,女性平均比男性早两年。

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高,体重突增。

2;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不断发展。

3: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

(1)第二性征:指除了第一性征(性器官)以外男女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如: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等。(会判断就行)

(2)遗精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月经是女性每月依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周期一般为28—30天。

第六章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人体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 骨连接 骨骼肌

1.骨的成分

有机物: 使骨柔韧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 使骨硬脆使骨硬而不脆

3.长骨的结构

(1)管状 轻巧

(2)骨膜:含有成骨细胞,使骨长粗。骨折后的骨愈合也靠成骨细胞 :轻便

骨质骨密质:坚固

的红骨髓在七岁后被脂肪化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和长骨的管状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4.骨折:骨受到猛烈冲击时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骨折后断骨不能再活动,固定用的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绷带固定时松紧要始终,既固定有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5.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使骨长粗和骨折后骨愈合。

关节:

1. 骨连接:不动连结(脑颅骨) 微动连结(脊柱) 活动连接(又叫关节)

2. 关节的结构(如下)

3. 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十分灵活;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附有很多韧带,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关节牢固。

4.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的现象。

骨骼肌:

1. 特性:收缩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动力

2. 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二、运动的产生

骨: 支撑

骨连接: 枢纽

骨骼肌:动力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肌细胞变粗,使肌肉粗壮,收缩有力。

第七章 增强免疫 预防疾病

第一节 免疫

一.免疫概念: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们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免疫分为 : 非特异性免疫 和 特异性免疫

二.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包括: 第一道防线:

功能:将病原体阻挡和杀灭在体外

组成:皮肤、黏膜和分泌物(如唾液、泪液、鼻腔和黏膜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汗液中的杀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

功能:将病原体杀灭在体内

组成:杀菌物质(溶菌酶溶化病菌细胞壁)、吞噬细胞

三.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 抗体 ,消灭 抗原

特点:攻击性和针对性强

四.相关概念

1、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 淋巴 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 特殊的蛋白质。

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3.免疫系统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引起过敏等

4.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1、传染病的特点:由病原体引起的,有传染性 和 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3、预防措施5、 艾滋病(AIDS):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1) 发现:1981年、美国。

(2)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第八章 科学用药 保障健康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

2、非处方药:不需要凭药方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简称OTC。


相关内容

  •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8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等除外)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 ...

  • 人教版_历史与社会_七下_期末复习提纲[1]
  •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 知识就是力量 ※1.知识改变生活.1).印刷术的发展:①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了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 了活字印刷,成为农耕时代的科技发明的典范.②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印刷 机.③现在,王选教授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进入光与电的年代. 2).18 ...

  • 人教版七下地理复习提纲
  •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2)海陆位置(看P 3 亚洲的范围):亚洲东临太平洋,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濒临地中海和黑海. 2.范围 (1)亚洲面积约 ...

  • 人教版七下思想品德第四课复习提纲
  •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P35 (1)身体外型的变化. (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3)性机能的成熟. 2.为什么要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P37 ① 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上 ...

  • 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 七下历史 1------12 课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答案第1课 1. 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589 年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

  • 人教版数学七下思维导图式复习提纲
  •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本知识点可会出现的填空题中来考). 5.2 平行线 (重点知识必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 ...

  • 思想品德七下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心 1.什么是自尊?(定/含义) 2.①知耻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②虚荣与自尊二者的关系?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虚荣是自尊的误区 3.如何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什么/必要性)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 ...

  • 七下复习提纲
  • 2015年春学期初三历史基础知识提纲(二) 中国古代史(下册)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内容:[注意P8页唐太宗的图像] 1.经济上:唐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免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qu ...

  • 陕人教版思品七下复习提纲
  • 页码 中国公民的条件: 44 居民身份证的作用: 44 我是中国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 45-46 小公民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权利: 47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8-56 人口现状及特点: 62 计划生育是国策 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63 我国的资源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