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文释义

  摘 要: 本文讨论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高校的学生个体层面、校园文化层面及和谐社会层面论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阳光体育是确保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阳光体育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阳光体育蕴涵着许多和谐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积极进取、公平正义等。   关键词: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人文精神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体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却大量出现。因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1]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层次,担负着实现“科教兴国”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体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使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高校体育工作有责任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1.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   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出现在了大学生的身上,大学生体质在整体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其中,大学生近视率为82.68%。青少年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与2000年相比,19岁到22岁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238毫升,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同时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在激烈的对抗赛中,人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2]令人心忧的还不止于此。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的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许多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焦虑”或“恐惧”,一些自编的厌学、悲观的顺口溜反映了他们消极的心态。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191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5]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是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则是财富和竞争力,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于地球。”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   3.阳光体育的人文精神   一般来说,人文精神的历史源头是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以后又通过人道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6]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对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塑造和肯定。人的意义、人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都关乎到人文精神。[7]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高校阳光体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强调在整个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首先是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所在,这应该是所有教育活动的逻辑与历史起点。高校阳光体育应该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身体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由身及心的愉悦与快乐,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一种情感的自由宣泄和尽情释放。体育教学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   3.1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学生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就大学生个人层面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阳光体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阳光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大学生的独生子女时代,急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体育在其中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

  3.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   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面而言,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阳光体育运动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阳光体育活动本身是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所形成的文化,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高校阳光体育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竞赛、体育节、体育俱乐部,以及有关体育的宣传活动,能够调节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3.2.1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训练、竞赛和课外俱乐部等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它的陶冶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及情感作用等,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内化成为人的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支稳定的体育文化建设主体,不仅促进了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其身心健康,而且培养了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3.2.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娱乐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使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积极有效的调节。在大学里,繁忙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阳光体育活动可以松弛情绪,消除疲劳。在丰富的高校体育文化中,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的需要。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暂时忘掉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烦恼、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与自由,保持乐观情绪。   3.3阳光体育活动中蕴涵着和谐理念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8]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身心健康是小康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的依托、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体育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   3.3.1阳光体育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着自然界的均衡与和谐。在这种形势下,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陶冶身心、强健体魄,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体育让人们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缓冲器、润滑剂。“人与天和、人与人和,以及人与己和”,这种中和之说虽然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却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谐精神。   3.3.2阳光体育的安定有序理念   阳光体育包含有“公平竞争”意识,这对承担推进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大有裨益,促使他们及早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世界观,以积极公正的心态对待和参与各种竞争。体育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消除对立、弥合分歧、减少大学生社会问题的“安全阀”。   3.3.3阳光体育的积极进取理念   体育运动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和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品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体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3.3.4阳光体育的公平正义理念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公正恰恰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重要价值尺度。体育不分种族、性别、信仰,摒弃偏见、歧视、欺诈,追寻并实现着公正的核心价值。规则至上。规则是体育运动的生命线。体育精神与法治精神天然契合,都追求平等、崇尚秩序、尊重规则。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体育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价值和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阳光体育运动较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这些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发展阳光体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意愿。阳光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2007-04-26.   [2]郭扶庚.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N].光明日报,2007-4-26.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2006-12-26.   [4]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评论员.滋养中华民族的健康与未来――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N].中国教育报,2007-05-28.   [6]王一川.启蒙到沟通・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7]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29.   [8]刘鹏.充分发挥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7-05-21.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课题(鲁财教[2006]70)

  摘 要: 本文讨论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高校的学生个体层面、校园文化层面及和谐社会层面论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阳光体育是确保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有利于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阳光体育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阳光体育蕴涵着许多和谐理念,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积极进取、公平正义等。   关键词: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人文精神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体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却大量出现。因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1]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层次,担负着实现“科教兴国”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体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在全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使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形成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高校体育工作有责任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1.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   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文明病”出现在了大学生的身上,大学生体质在整体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全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的增加,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其中,大学生近视率为82.68%。青少年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与2000年相比,19岁到22岁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238毫升,为下降率最明显的人群。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同时邀请了中、日、韩3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在激烈的对抗赛中,人们发现,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2]令人心忧的还不止于此。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的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同样需要关注。许多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焦虑”或“恐惧”,一些自编的厌学、悲观的顺口溜反映了他们消极的心态。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191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江泽民同志也多次指出:“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体育水平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5]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弘扬拼搏精神、提高抗挫能力,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启迪智慧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是阳光、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则是财富和竞争力,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于地球。”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   3.阳光体育的人文精神   一般来说,人文精神的历史源头是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以后又通过人道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6]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对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塑造和肯定。人的意义、人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都关乎到人文精神。[7]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更是一种生命的承诺。高校阳光体育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强调在整个高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首先是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所在,这应该是所有教育活动的逻辑与历史起点。高校阳光体育应该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在身体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和自然的表达。阳光体育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由身及心的愉悦与快乐,一种人性的自然流露,一种情感的自由宣泄和尽情释放。体育教学应该以其独特的方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各种不同需要。   3.1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家庭乃至学生个人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体育不仅是确保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保证,而且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就大学生个人层面而言,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阳光体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对于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于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阳光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通过育体进而全面育人。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实。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大学生的独生子女时代,急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品质,而体育在其中可以发挥明显的作用。

  3.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   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面而言,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是教育和娱乐。阳光体育运动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了更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阳光体育活动本身是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所形成的文化,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高校阳光体育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竞赛、体育节、体育俱乐部,以及有关体育的宣传活动,能够调节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3.2.1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总目标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训练、竞赛和课外俱乐部等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它的陶冶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及情感作用等,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内化成为人的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一方面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一支稳定的体育文化建设主体,不仅促进了学生增长体育才干、增进其身心健康,而且培养了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   3.2.2阳光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娱乐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使学习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积极有效的调节。在大学里,繁忙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感到焦虑和疲劳。而阳光体育活动可以松弛情绪,消除疲劳。在丰富的高校体育文化中,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休闲项目,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的需要。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暂时忘掉在工作和学习上的烦恼、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压力,获得精神愉悦与自由,保持乐观情绪。   3.3阳光体育活动中蕴涵着和谐理念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8]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身心健康是小康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的依托、社会和谐的基础,而体育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   3.3.1阳光体育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影响着自然界的均衡与和谐。在这种形势下,走向户外,走进大自然,陶冶身心、强健体魄,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体育让人们重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缓冲器、润滑剂。“人与天和、人与人和,以及人与己和”,这种中和之说虽然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却也是阳光体育运动中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谐精神。   3.3.2阳光体育的安定有序理念   阳光体育包含有“公平竞争”意识,这对承担推进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大有裨益,促使他们及早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世界观,以积极公正的心态对待和参与各种竞争。体育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消除对立、弥合分歧、减少大学生社会问题的“安全阀”。   3.3.3阳光体育的积极进取理念   体育运动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蓬勃向上的活力,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和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品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大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挑战极限、战胜自我,体现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3.3.4阳光体育的公平正义理念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公正恰恰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重要价值尺度。体育不分种族、性别、信仰,摒弃偏见、歧视、欺诈,追寻并实现着公正的核心价值。规则至上。规则是体育运动的生命线。体育精神与法治精神天然契合,都追求平等、崇尚秩序、尊重规则。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体育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价值和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阳光体育运动较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这些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发展阳光体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时代的主题、人民的意愿。阳光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2007-04-26.   [2]郭扶庚.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N].光明日报,2007-4-26.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2006-12-26.   [4]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评论员.滋养中华民族的健康与未来――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N].中国教育报,2007-05-28.   [6]王一川.启蒙到沟通・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7]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29.   [8]刘鹏.充分发挥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7-05-21.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课题(鲁财教[2006]70)


相关内容

  • 文化素养与艺术设计
  • 摘要:艺术设计是人类有意识的.有艺术创造力的造物活动;艺术设计是人类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形成的构思和意图;艺术设计是融合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综合体.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科学与艺术技术上对形式.色彩.结构的设计与实施的总称,是需要把科学.艺术.生活.文化.政治.自然环境.经济等知识, ...

  • 武汉万科物业管理方案
  • 武汉市万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目 录 社区项目概况············································03 顾客群特点及需求分析····································08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 ...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释义
  •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释义及名单.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国务院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和经营旅游项目.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747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的创编与实践
  • 摘要:湖北省普通高校自主创编并推广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的主要成果之一.从体育创编项目的含义入手,对创编湖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的指导思想,所创编的项目主要特点和高校开展体育创编项目的作用意义等 ...

  • 关于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的公示
  • 关于校园道路.楼宇命名方案的公示 学校升本以后,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曾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的第一个方案.50年校庆时,宣传统战部又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形成了怀化学院道路.楼宇命名的第二个方案.这两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今年4月上旬,党委副书记吴波带队,专题考察了湘南学院.湖 ...

  • 浅谈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
  • 学科代码: 学 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2 中文关键词„„„„„„„„„„„„„„„„„„„„„„„„„„ ...

  • 学生联合会工作计划
  • 2011年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同学的宗旨,紧密围绕迎接国庆6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等工作大局, ...

  • 湖南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 湖南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2010年05月10日09:09腾讯高考我要评论(0) 字号:T|T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继续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教育部"依法治招& ...